初中说明文精选5篇
时间:2024-01-05 02:45:54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的作文题材。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初中说明文精选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初中说明文 篇1
关键词:人教版;初中语文;说明文;选材分析
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 因此,初中生学习说明文具有阶段性的特征,而初中说明文的教学也应有其自己的规律,分析初中说明文的选材情况,有利于掌握其教学规律。本文将从初中说明文选编实际,说明文选编特点,及课程标准对初中说明文的要求来分析初中语文说明文的选材情况,并进行初中说明文教学策略的框架式探索。
一、说明文教材选编篇目及所占比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旧版(2001版)和新版(2013版),所选课文总篇目都是169篇,说明文选编也都是15篇,说明文所占总篇目比重均为8.9%。两个版本中相同的篇目高达13篇,具体如下:
《化石吟》《看云识天气》《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中国石拱桥》《桥之美》《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说“屏”》《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生物入侵者》。除了相同的这13篇以外,旧版选取了《山市》和《你一定会听见的》,而新版则选取了《河中石兽》和《落日的幻觉》,略有不同。
二、初中语文教材说明文选编特点
(一)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就整套书而言,讲究由易到难,层层推进。七年级(上册)只是了解、接触说明文,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科学精神。然而八年级(上册)首先要求注意抓住事物特征,要理清说明顺序。其次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再次周密的语言。最后要求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从所选篇目数来看,新版和旧版教科书都是15篇,没有增减。从说明文所占比例来看,都是8.9%。从所选篇目内容来看,大部分内容没有变动,只有两篇进行了替换。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是适用于智力快速发展的中学生,说明文选编过少,不利于中学生了解领会说明文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其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说明文选编过多,又可能挫伤中学生学习说明文的锐气,经常学习说明文,让中学生会觉得没有新意,反而助长学生的叛逆心理。
(三)选文安排过于集中,外国说明文所占比例不大。新版语文教材选录在七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八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九年级没有选编说明文。在初中学段三年中,有两年时间初中生会接触、学习说明文,可以使中学生很好地了解、领会说明文的基本特点,但说明文集中于系统性较强的单元中,且在九年级整个学年里都没有涉猎说明文,不利于初中生说明文知识的巩固。
新版初中语文教材选编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占到初中总说明文的6.6%,比重显得薄弱。本人觉得这样选取外国说明文的态度是可取的,初中阶段对中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此阶段中学生对说明文的了解还很薄弱,没有对说明文形成自己的基本认知,盲目地接触太多的外国说明文,有可能会引起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偏向,采取稳定、保守的态度对待外国说明文是有道理的。
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说明文要求
在课程标准中对说明文的要求提出了: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不难看出,在初中阶段对处于智力发育期的初中生来说在说明文方面要求并不是很高,只是了解领会为主,不要求掌握。反映在初中说明文教学上,首先要使学生懂得说明文是准确的知识传递,生动的语言结合的产物,从而在生活中养成这种科学的探究精神。其次,要让学生多观察、多练习,逐步学会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正确而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养成良好的说明文写作习惯,掌握基本的说明文写作技巧。
四、初中阶段说明文教学策略
根据上述对人教版教材中初中阶段说明文选编实际、说明文选编特点及课程标准对初中说明文教学要求的分析,对说明文教学策略的探索如下:
(一)着眼于教材整体,熟悉教材,系统规划,稳步推进。放眼于整套教材,对说明文教学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根据说明文单元难度的层次性,逐步进行说明文教学。比如,在七年级上册刚接触说明文时,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灌输说明文独特文体,以区别于之前接触的记叙文,要先入为主,确立说明文的特殊地位,使学生对其进行整体认知。立足于系统地整体规划,对九年级没有选编说明文进行转化处理。为了巩固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说明文知识,并为其在更高学段能够更好地学习说明文,结合九年级整个学年没有选编说明文的实际,可将学习说明文课文进行转化处理。例如,进行适量的说明文阅读训练和说明文写作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学习内容。
(二)单篇教学要把握选文整体,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举。传统的说明文教学特别重视知识性和科学性,教学中总是将说明文分解为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方法、说明语言,淡化了文章的整体性,使课堂变得程式化,十分死板。因此,教学说明文必须把握选文的整体性,不能过分地强调具体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方面,当然不过分强调不表示不讲,因为做必要的技巧分析是在实际教学中绕不开的,不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而在八年级上册的说明文教学中就要由整体分散到部分,让学生去掌握学习说明文的具体方法,具体去把握说明顺序,品味说明文准确凝练的语言,寻找事物特征,进而培养其严谨的科学精神。
初中说明文 篇2
"说明文"是一种实用性相当强的文体。《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该文体的教学作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这一文体的阅读教学。
1.激发学生兴趣――阅读教学的突破口
目前,不少中学生大多喜欢抒情味浓、情节生动的文章,而对说明文则是漠然视之,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如何找准乐学点,激发阅读兴趣,这是说明文阅读教学的突破口。当然,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握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学习实际,选择好突破口。教师在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中,常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1.1 趣题设疑。如教学华罗庚写的介绍统筹原理的科普说明文《统筹方法》,我首先设置了一道趣题:某同学6点起床,7点10分到校上课,在这段时闻他要做完以下几件事情(起床洗脸刷牙5分钟、做早饭35分钟、吃早饭5分钟、家务20分钟、烧开水15分钟、洗碗5分钟、学英语10分钟,走到学校15分钟),他能办到吗?你能否帮他安排一下。"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一看题,个个是跃跃欲试,争论激烈。于是我抓住时机,因势利导,鼓励大家认真阅读课文,弄懂统筹原理,此题便可迎刃而解。
1.2 名言开讲。如教学《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这篇介绍我国书籍演变历史的说明文时,我先让学生齐诵下面一段话;书籍记述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新的发现。记载了古今中外历史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书籍给我们描绘了自然界的奇观壮景,千姿百态;书籍指引我们渡过难关;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节;书籍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的脑海充满崇高欢乐的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可见,书籍的作用巨大,力量无穷,可是学生是否知道我国最早的书籍是什么?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又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你想知道吗?学生有了激情,有了疑问,读书自然就有了兴趣。
2.辨别体裁――闻读教学的前提
"说明文"是一种介绍事物、说明事理的文章体裁。凡是以说明文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的性质、形状、构造、成因、关系、功用、原理等进行解说的文章都可以叫做说明文。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简而言之具有三性;一是科学性。所谓科学性,就是要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发生,发展规律说得明白准确,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二是客观性。说明文的科学性决定了它的客观性。这一点与记叙文、议论文不同。记叙文与议论文都需要作者写出自己强烈的主观感受,鲜明地表达自己的爱憎之情。对同一件事,作者的立场不同,主观感受也就不同,但说明文绝不允许因作者的观点不同而影响或改变说明内容的客观性。
3.在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拟订提纲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逐步做到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把"读"和"思"紧密结合起来。预习提纲可从这些方面拟订:
3 .1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把审题与阅读课文结合起来。如《奇异的琥珀》一课,要学生在预习时思考:"奇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课文中写的这块琥珀是"奇异的琥珀"?课文围绕这块奇异的琥珀写了哪些内容?
3.2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思路。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可以拟这样的思考题:作者和他的朋友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各在什么时候?各看到了什么?课文中各写了几节?这些问题思考清楚了。课文的段落也就分清了。
3.3 引导学生接触课文的中心。如教《伟大的友谊》一课,让学生思考:课文写了谁与谁的友谊?他们的友谊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这种友谊是伟大的友谊?
此外。还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从重点句子、关键词语以至标点符号的使用等方面拟订思考题,让学生边读边思。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提高预习效果。这样,不仅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课好铺垫,而且在预习中培养、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引导学生有根据地思考,帮助学生克服思考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注重思维的正确性
比如,教《麻雀》一课,教师提问:"老麻雀和小麻雀是什么关系?课文中是怎样交代的?"学生回答:"老麻雀和小麻雀是母子关系,课文中'老麻雀用自己的身体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一句作了交代,从'自己的幼儿'能看出它们是母子关系。"又如。讲到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救小麻雀时,教师提问:"当时老麻雀表现得怎样?(紧张、勇敢)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老麻雀既紧张又很勇敢?"学生仔细阅读后,分别找出:从老麻雀飞下来的样子--像一块石头似地落在猎狗面前;从它羽毛的样子--蓬起全身的羽毛;从它身体的样子--小小的身体发抖。了;以及从它的叫声--绝望地尖叫,发出嘶哑的声音,都能看出老麻雀十分紧张。它的勇敢精神则体现在从树上"飞下来"用自己的身体掩护着小麻雀","准备着一场搏斗"等词句中。教师引导学生作这样有粮据的回答,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能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正确性。
初中说明文 篇3
压力,这个词的定义有很多,有物理的诠释也有心理的诠释,我认真仔细的去看,看到一半看不下去了,因为理论太多了,我看的头晕眼花,虽然不知道你们是怎么看压力这个词的,但我找到了我的看法,想知道吗,向下看吧。
其实说是看法,不如说是我自己的想法,那天下午我骑着山地车去河边散心,舒适的春风夹杂着淡淡的迎春花的香气,真的很舒服,于是我想骑得慢一些,应该很多人知道山地车是可以变档的,变低档会很轻松但是速度会很慢,需要要骑很多圈速度才能跟平常的自行车一样快,变高档是需要使出比较大的力气让速度变快,可以骑一圈就比平常的自行车快好多,于是我就变低档,确实很轻松,但我却要骑很多圈才能赶上别人,不过散心不就是为了让自己卸下负担,给自己放个“假”吗,于是我就一边观赏着春意盎然的景色一边骑着我的小单车,渐渐的有些贪恋这散心的时间来,不过时间没有给我继续贪恋下去的机会,因为天色慢慢有些暗了下来,家里给我打来了电话,让我早些回家,看了一眼夕阳,那如一瞬即逝的火花,在坠落之时也要用最后的光芒照亮这个世界的景色,很美,如果有时间当时也许真的会看着夕阳落下吧。
为了早点到家,我就把山地车的档位提高了些,有了速度但同时身体也开始慢慢的有些力不从心,就像在大海中逆着翻腾的海浪游泳一样,很累,但仍要坚持因为要赶快赶回家,如果是个孩子的话谁也不想被家长批评不是嘛,终于,已经看到离家比较近的路口了,夕阳也渐渐地落下了它最后的光辉,我有些腿酸的停下了跺了跺脚,如果继续这个速度下去势必会很累,如果稍微把档调低一些就不会这么累了,于是我选择了第二种,卸掉一些“压力”慢慢的向前走,路上还碰到了好朋友约定好了第二天一起去学校,而我也在父母发火之前到了家。
初中说明文 篇4
所谓版本,是指同一本书在编辑、传抄、刻版、排版、装订乃至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形态的本子。三联书店两版《谈艺录》,论之版本,其最新版之得失具见如下:
首先,牌记变动之得失。牌记是书籍出版单位的标记,它一般包括书名、著作者、编辑者、出版者、印刷者、发行者、出版时间、印次、印数、统一书号、定价等。三联书店最新版《谈艺录》于牌记之变动,有以下数处:
一、“出版说明”部分。先看文字改动。如,易“等等”为“等”,易“著作”为“著述”,易“钱先生”为“作者”,易“《写在人()生边上的边上》”为“《人生边上的边上》”,易“我们均据钱先生在自存本上的修改作了校订”为“我们均据作者的自存本做了校订”,易“将各次补订部分全部排入相应正文”为“将各次补订或据作者指示或依文意排入相关章节”。再看文字的删除。如,删“便于读者的研究和学习”,删“而作者的原序、原译名、原用字等,为了保持历史原貌,一般不作变动”。最后看文段的增加。如,增“另外,我们还订正了少量排印错讹”,增“此次再版,订正了初版中少量的文字和标点讹误;并对《谈艺录》、《管锥编》的补订插入位置稍做调整”。以上文字之变动,如,文段的增删,是为最新版《谈艺录》区别于旧版的重要标志,具有变动的合理性、必要。然而,文字的改动数例,除把“等等”改为“等”外,余下各处均无改动之必要性,笔者甚至以为初版更佳。
二、“照片”及“手迹”。三联书店两版《谈艺录》,均有钱先生的重要照片及手迹。但是,最新版《谈艺录》均删以照片的文字说明。对于一般读者而言,若合以文字说明,或许更能理解照片的重要性。如,原版之图一,附以“风华正茂的钱钟书先生,时二十四岁。五年后开始撰写《谈艺录》”的文字说明,最新版易之为“钱钟书(一九三四)”。如,原版之图二,附以“钱钟书、杨绛先生在北京三里河南沙沟的家门前(一九九О年八月)”的文字说明,最新版易之为“钱钟书与杨绛”。笔者难以理解编者删以文字说明的因由,同时,最新版二图之易,似有略欠尊重作者之意。此外,一处手迹之易,以“钱钟书先生手迹”变为“作者手迹”,笔者以为变动意义不大。
三、“重排后记”部分。三联书店两版《谈艺录》,“重排后记”部分,文字虽仅为一段,但最新版变动约有10处。如,易“钱钟书先生”为“作者”,易“《谈艺录补订》的篇幅”为“补订的篇幅”,易“原书”为“开明初版”,易“此次本书重排时”为“此次重排”,易“原书排宋体”为“开明版排宋体”,易“所作”为“所做”,增以“该书”二字及最新版之出版说明一小段,删以“颇不便于阅读”、“第一次”。以上10处文字变动,均有其变动的合理性,使读者读之更顺畅,无理解之误。更重要的是,最新版订正了是处排印之重要失误。三联书店初版把中华书局初版《谈艺录(补订本)》的出版时间误之为“一九八六年”,最新版订正为“一九八四年”。
若以版本学的角度而言,牌记对于同类书籍不同版本的判断甚为重要。然而,对一般读者而言,我们诉求的应是牌记变动的合理性及必要性。三联书店最新版《谈艺录》牌记的若干变动,无疑既有其合理性,但也存有应以改进之处。
其次,文献处理之得失。如果说,牌记的变动于一般读者的阅读影响不大,那么,文献的处理则严重地制约着读者的阅读。三联书店两版《谈艺录》的文献调整集中反映于最新版对原版中的某些《补订》、《补正》进行合并或分散处理,共约14处。其中,合并“补订”6处,合并“补正”3处,分散“补订”5处。下面,分而论之其文献处理的得与失。
先言合并“补订”。如,把初版上册58―67页的“补订”与67页的“补订”合,可承之以“新补第二十四、《次韵奉送公定》”条,继续言“杀”字之用。如,把初版上册144―146页的“补订”与146―147页的“补订”合,可承接言李义山的《锦瑟》诗。如,把初版上册162―163页的两处“补订”合,可承之言“无花果泣泪”。如,把初版上册284―285页的两处“补订”合,可继续言“语言”空白之妙处。如,把初版下册721―724页的“补订”与725页的“补订”合,可承之言“生计未谋千亩竹,浮生史办十年官”。此5处“补订”合并,是为三联书店最新版《谈艺录》在文献处理方面之得。然而,把初版上册356―358页的两处“补订”合,仅名为可承之言陆游之诗,但是,笔者以为还是把之独立为佳,因为357―358页的“补订”均言陆游诗歌的名句,内容集中而独立。
再言合并“补正”。如,把初版上册232―233页的“补正”合,可承之言《膺鹘图》之“膺”与“鹘”。如,把初版上册298―299页的“补正”合,可续之言竟陵派之诗。如,把初版下册530―531页的“补正”合,可承之言何谓文学创作上的“死”。可见,三联书店最新版《谈艺录》合以3处“补正”,均是其文献处理之得。
最后言分散“补订”。如,把初版上册74―77页的“补订”首句放于最新版59―63页的“补订”的末句,使之直接指出李义山诗:“谢郎衣袖初翻雪,荀令薰炉更换香”的出处。如,把初版上册173―176页的“补订”,以175―176页的“苟以宋诗解唐诗”为界,分以最新版146―147页与147―148页的“补订”,前为“寄远之折柳也”,后为“以宋诗解唐诗”的内容,使诗者了然一目。如,把初版下册441―442页的“补订”,分以最新版375页与376页的“补订”,前以言朝夜旦暮之感,后言江西派诗人袭韩愈之诗,亦可让读者有眉目清晰之感。如,把初版下册584―588页的“补订”,分以最新版500―501页的“补订”与501―504页的“补订”,前言“赞势要”,即诗话的“盈帙”,后言若干诗话,分以不同的“补订”也可读之意义晓畅。以上4处,是为三联书店最新版《谈艺录》文献处理之得。但是,把初版上册233―234页的“补订”,分以最新版197―202页的两处“补订”,不便于读者对诗句的理解,因为“此等破绽,……”是承接前述之诗句,是先举例后分析,笔者以为还是合为一处为佳。
第三,文献载体变动之得失。文字,即为文献的载体。但是,与文字并存的标点、格式亦为文献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文字、标点及格式三方面,详论三联书店两版《谈艺录》文献载体变动之得失。
先言文字变动。一是脱字。如:最新版510页,“即在篇终言外著眼也。……可谓掇皮见真矣。”属于“补遗”的内容,但脱“补遗”二字。如,最新版574―575页,“理学家则不然,……更奇于白沙之好后山矣。”属于“附说”内容,但脱“附说”二字。二是文字订正。如:把初版《谈艺录》728页的“史悟冈”改为“史梧冈”。按:中华书局1984年版《谈艺录》254页即为“史梧冈”。如,把初版《谈艺录》360页“补订”以“……后来如”作结,易为最新版304页的“……后来如杳初白《敬业堂诗集》卷四十八《戏柬高要令王寅采同年》云:‘砚开Y鹆眼,香点鹧鸪斑’”。三是语义不清。如,最新版304页以“清人屡连使之,如”作结。按,三联书店初版的361页亦如是,笔者以为均误。
再言标点变动。误之有三。一是以逗号作为一段文字之结。如,最新版96―97页,“附说五”。按:三联书店初版114―115页及中华书局1984年版34页,均以句号作结。如,最新版99页,“附说七”。按:三联书店初版117页及中华书局1984年版36页,均以逗号作结,笔者以为均误。如,最新版709页,“儒贝尔论文”一段。按:三联书店初版824页及中华书局1984年版291页,均以逗号作结,笔者以为均误。如,最新版734页,“在欧洲之十六世纪”一段。按:三联书店初版853页及中华书局1984年版304页,均以逗号作结,笔者以为均误。
二是标点的脱及衍。如,最新版89页,“古文人儒者”,脱一引号。按:三联书店初版104页是为正。如,最新版140页,“说尤精妙”,衍一逗号。按:三联书店初版168页及中华书局1984年版54页,均为正。
三是标点处理不符合学术规范。最新版《谈艺录》凡以引以若干诗句作结的段落,均以分号作结。此可见如下数处:160页、275页、295页、304页(合3处)、307页、315页、350页、486页、564页、571页、580页等。下面一一较以三联书店初版及中华书局版。按一:三联书店初版190页及中华书局1984年版63页,均以分号作结。按二:三联书店初版326页及中华书局1984年版110页,均以分号作结。按三:三联书店初版349页及中华书局1984年版116页,均以分号作结。按四:三联书店初版360、361页,亦以分号作结。按五:三联书店初版364页以逗号作结,中华书局1984年版445页,是为:“……疑议变化,足比美东坡之于牧之矣。”笔者以为中华书局版为正。按六:三联书店初版373页及中华书局1984年版123页,均以分号作结。按七:三联书店初版413页亦以分号作结,中华书局1984年版466页,是为:“……;《沧浪诗话诗辨》:‘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笔者以为中华书局版为正。按八:三联书店初版567页及中华书局1984年版188页,均以分号作结。按九:三联书店初版654页及中华书局1984年版228页,均以分号作结。按十:三联书店初版662页亦以分号作结,中华书局1984年版551页,是为:“……:即斯意也。”笔者以为中华书局版为正。按十一:三联书店初版673页及中华书局1984年版237页,均以分号作结。
以上为三联书店最新版《谈艺录》文献标点之误,然而,作为后出之书,是书亦纠正三联书店初版某些标点之误。如,三联书店初版120页,以“……,用圆厥说,”作结。最新版101页,易之为“……,用圆厥说,亦其伦比。”按:中华书局1984年版37页,是为“……,用圆厥说,[补订一]亦其伦比。”如,三联书店初版128页,以“……、明唐顺之记《李方叔论文》,”作结。最新版108页,易之为“……、明唐顺之记《李方叔论文》,而说明之矣。”按:中华书局1984年版40页,是为“……、明唐顺之记《李方叔论文》[补订一],而说明之矣。”如,三联书店初版156页,以“……,沙漠之疾移,”作结。最新版132页,易之为“……,沙漠之疾移,势挟碎块细石而直前,虽固体而具流性也。”按:中华书局1984年版50页,是为“……,沙漠之疾移,[补订三]势挟碎块细石而直前,虽固体而具流性也。”
最后言格式处理欠统一。三联书店初版《谈艺录》引用钱钟书先生著作时,只列书名、册次、页码。最新版则易之为具体的篇名,且外加括号注明。这种处理比较科学,但是,编者却没有贯彻始终,力求格式的统一。如最新版105页、108页、122页、171页、203页、392页、394页、442页、507页、518页、531页、546页、556页、561页、661页、691页、727页等,下面摘以若干说明之。如,最新版105页,[补正]条,“参观《管锥编》论《左传正义》一则末‘增订’。”应外加括号注明。如,最新版108页,[补订]条,“参观《管锥编》论《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一八九‘韵由论画推而论诗’。”应外加括号注明。如,最新版171页,[补订]条,“参观《管锥编》论《毛诗正义》二六‘诗文之词虚而非伪’。”应外加括号注明。
此外,最新版666页“诗醇”二字,前空一格。按:三联书店初版下册773页及中华书局1984年版268页,均无此误。当然,最新版《谈艺录》,亦订正了三联书店初版某些格式之误。如,初版3页“诗自有初盛中晚,……”一段,前空两格。最新版3页易之。如,初版363页,“即《东园》颈联之‘穿透天心得句归’,……”一段,前空两格。最新版306页易之。
文字、标点及格式,是文献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似为细节问题,但是,往往“细节决定成败”,因此,可以之窥视版本之优劣。
《谈艺录》是钱钟书先生影响中国大陆、台湾以至海外的名著,名著多次出版,理应尽量减少可以控制的人为之失,使之与钱先生严谨、求精的治学态度合。三联书店初版《谈艺录》,比之以中华书局版,无疑具有开拓性的重大意义。这已成为学界一致的共识。其最新版《谈艺录》,若承之以尽善尽美的出版态度,那么,定必有其完善、修正之必要。评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初中说明文 篇5
人口调查引起的思考
1953年,中国大陆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截止到1953年6月30日中国人口总计601938035人,估计每年要增加1200万人到1300万人,增长率为20‰。这次人口普查引起马寅初的注意,他对人口普查的结果表示怀疑。因为这次人口普查是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即将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得出实际增长率。马寅初认为这种调查方法不能概括全貌。据他了解,仅上海一地的人口净增长率就是39‰,怎能用一个简单的算术公式就能说明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为20‰呢?
马寅初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的增长率是每年增长22‰以上,有些地方甚至达到30‰,这实在是太高了。如此发展下去,50年后,中国将有26亿人口。由于人多地少,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于是,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1955年7月,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召开,马寅初将写好的文章作为发言稿,交人大代表浙江小组讨论征求意见。马寅初曾描述过当时的情况:“小组会上除少数人外,其余的代表们好多不表示意见,好多不同意我的看法,且竟有人认为我所说的是马尔萨斯的一套,也有的认为说话虽与马尔萨斯不同,但思想体系是马尔萨斯的。虽然他们的意见我不能接受,但我认为都是出于善意,故自动地把这篇发言稿收回,静待时机成熟再在大会上提出来。”
9月,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为了保护妇女和儿童,很好地教育后代,以利民族的健康和繁荣,我们赞成在生育方面加以适当的节制。”马寅初看过报告后非常兴奋,他认为节育问题被中共中央提上了议事日程,看来可以公开谈论控制人口的问题了。
1957年2月,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马寅初再一次就“控制人口”问题发表了自己的主张:“我们的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如果不把人口列入计划之内,不能控制人口,不能实行计划生育,那就不成其为计划经济。”马寅初的发言当即受到的赞赏。他说:“人口是不是可以搞成有计划地生产,这是一种设想。这一条马老讲得很好,我跟他是同志,从前他的意见,百花齐放没有放出来,准备放,就是人家反对,就是不要他讲,今天算是畅所欲言了。此事人民有要求,城乡人民均有此要求,说没有要求是不对的。”还特别注意到,积极倡导计划生育的邵力子就坐在马寅初身旁,似乎是在表示对马寅初的支持。一语双关地笑着说:“邵先生,你们两人坐在一起。”邵力子和马寅初听这么一说,互相看了看,也开心地笑起来。
3月,在全国政协第二届第三次会议上,邵力子就计划生育问题做了长篇发言。他强调指出,现代人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都可以有计划,在生育方面也必须有计划。他针对卫生部严格限制人工流产规定,提出“不造成以法令或权力限制人工流产”,建议修改婚姻法第四条“男20岁,女18岁,始及结婚”的规定,主张提高结婚年龄,宣传迟婚。他还主张大力向农村推行节育工作,不要对持久性避孕手术进行限制,等等。邵力子的发言,立即得到医学专家钟惠澜的支持。同时,也得到马寅初的大力赞同。但是,马寅初在计划生育采取什么方法的问题上却与邵力子有一点分歧。他们都主张避孕和推迟婚龄,但马寅初坚持反对人工流产。他认为有比人工流产更好的办法。这就是“最好是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对只有两个孩子的父母加以奖励,而对超过两个孩子的父母要抽税”。
4月27日,马寅初在北京大学大饭厅发表人口问题的演讲,这是他1949年后第一次公开的学术演讲。在讲演中,马寅初讲述了几年来调查研究的结果。他怀着忧虑的心情说:“解放后,各方面的条件都好起来,人口的增长比过去也加快了。近几年人口增长率已达到30‰,可能还要高,照这样发展下去,50年后中国就是26亿人口,相当于现在世界总人口的总和。由于人多地少的矛盾,恐怕中国要侵略人家了。要和平共处,做到我不侵略人家,也不要人家侵略我,就非控制人口不可。”这句话,很快就传到了的耳朵里,见到马寅初时,严肃地对马寅初说:“不要再说这句话了。”马寅初也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马上写了一张大字报,贴在北大校园里,公开做了自我批评。后来,他在撰写《新人口论》时,就确实没有再提出上述观点。6月,马寅初将《新人口论》作为一项提案,提交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全文发表于7月5日《人民日报》),这篇文章从10个方面论述了为什么要控制人口和控制人口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以及如何控制人口等问题。
“新人口论”遭遇急风暴雨
然而,这时一场由亲自发动和组织领导的波澜壮阔的反右斗争,已经开始席卷全社会。马寅初当然也被波及,有人说他是借人口问题,搞政治阴谋,也有人说《新人口论》是配合向党进攻……,在这场扑面而来的急风暴雨中,马寅初弄不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几个月前计划生育问题刚刚受到的赞扬,而现在却又受到人们的批判……
实际上对于人口多一些好还是少一些好,内心一直是矛盾的。直到“”开始,粮食卫星飞上天,的思想才确定下来,说:“现在看来,搞十几亿人口也不要紧。”
此时,马寅初并不清楚,他的理论已经面临着最高决策层的挑战。陈伯达在北京大学举办60年校庆的大会上,就指名道姓地说:“马老要为《新人口论》做检查。”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八届二次会议上作报告时,也不点名地批判了马寅初。
7月9日,召见邵力子、陈叔通、黄炎培、章士钊、李济深、张治中等党外人士,听取他们对“”的意见。为遭到批判的马寅初而担忧的邵力子,并未因此而放弃自己的主张,他抓住时间向进言,希望支持节育,坚持自己的观点说:“人口问题,目前还不严重,可以达到八亿时再讲人口过多。”但又应付了一句:“但对计划生育,仍应实施”。
此时正陶醉于各地大放高产卫星的喜悦之中,以为事实再一次证明了他的英明预见,“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
而此时的马寅初面对对他不公正的批判却变得愈加冷静。他认定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并于5月9日和7月24日~31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再谈我的平衡理论中的‘团团转’理论》和《再谈平衡论和团团转》两文,但马寅初也并没有认为自己的理论已经十全十美,所以,从8月开始,他多次走出校门,到外地搞调查,以求证实和完善自己的理论。
1959年,庐山会议后,全国再次掀起批右高潮。特意约马寅初谈了一次话,劝马寅初不要过于固执,从大局着眼,还是写个检讨好。别人劝马寅初,马寅初还可以不放在心上,劝马寅初,马寅初就不得不认真对待了。
这次谈话后,马寅初仔细地对《新人口论》进行了梳理,看看是否真有什么错误。但梳理的结果,证明并没有错。他仔细阅读了报刊上发表的批判他的文章,对这些文章的主要观点一一进行反驳,又写成5万余字的《我的哲学思想和经济理论》一文,文章的后面还有两篇附带声明,其一是“接受《光明日报》的挑战书”,其二是“对爱护我者说几句话并表示衷心的感谢”。马寅初将手稿送到《新建设》杂志编辑部,要求尽快发表。
马寅初的倔强是出了名的。马寅初常对人说:“言人之所言,那很容易,言人之所欲言,就不太容易,言人之所不敢言,就更难。我就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敢言。”
蔑视康生的
《新建设》杂志编辑部收到马寅初的文稿后,不敢擅自作主,将文稿送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央理论小组审阅。当时任中央理论小组组长的是康生。
康生是靠整人起家,善搞“莫须有”的老手,有两种人他是绝不放过的,一种是对他的政治前途有影响的人,一种是可以为他的政治生涯铺路的人,马寅初当然就属于这后一种的人。
自从发动“”以来,对人口问题有过多次论述,特别是在上年8月讲“人口的观念要改变”,康生就一直等待机会,当他看到马寅初的文章和附带声明中的:“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就大发其火,决定向马寅初动手了。
10月24日,康生召集理论界和有关报刊负责人开会,部署对马寅初的全面批判。他得意地说:“马寅初送给《新建设》的文章,原来我担心他会把辫子藏起来,改变观点。现在看全部未变,他的观点暴露出来了,有辫子。对马寅初过去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文章进行批判,没有正规地搞,《人民日报》没有搞,还没有正规战,只是游击战。现在他挑战,应当应战。”
他还要《新建设》赶快把这篇文章登出来。一次全文发表,而且要快发表。为了掩盖他的鬼魅之心,他还布置对党外先不要讲“批判。”
11月初的《新建设》全文刊登了马寅初的文章,发表编者按。12月初就组织大批判。康生指使说:“批判他的文章不一定多,份量要重,可以和他过去的理论联系起来批判。马寅初是一个代表,要花点功夫把他的经济理论看看。还指示,“北京市委、中央宣传部要考虑:马寅初还当不当得成北大校长?批判完了要准备换人。可以尽量揭露,不要给他戴错帽子,但是适当的帽子不可不戴。”
马寅初的文章发表后,报刊上就开始发表批判文章,北大也组织了“批马”座谈会。一天,康生亲临北大座谈会现场,听到发言者都不能击中要害。他越听越觉得有必要“定个调子”加以引导,于是他打断别人的发言说:“马寅初曾经说过,有人说他是马尔萨斯主义者,但他不同意。他说马尔萨斯是马家,马克思也是马家,而他是马克思的马家。我看这个问题,现在是该澄清的时候了。我认为马寅初的《新人口论》,毫无疑问是属于马尔萨斯的马家。”在康生的直接指挥下,北京大学掀起了围剿马寅初的高潮。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布满了北大校园,连马寅初的住宅燕南园36号也贴满了大字报。全校的批判会连续不断,语言越来越粗暴,帽子越扣越大。对此,康生还不满意,12月23日,康生以个人名义给理论界和有关报刊负责人写了一封信,指使他们:“在批判《新人口论》的时候,要学习的六评白皮书,特别是《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要像批判美帝国主义分子艾奇逊那样来批判马寅初”。
面对来自全国上下的围攻谩骂和政治高压,马寅初胸怀坦荡,无所畏惧。他幽默地说:“有的文章,说过去批判我的人已经把我驳得‘体无完肤’了,既然是‘体无完肤’,目的已经达到,现在何必再驳呢?但在我看来,不但没有驳得‘体无完肤’,反而驳得‘心宽体胖’了。”马寅初的幽默毕竟还带着一些苦涩,为什么一个学术问题带来的不是友好的讨论,而是敌意的谩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