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体裁 > 观后感 > 电影《八佰》观后感【精彩3篇】正文

电影《八佰》观后感【精彩3篇】

时间:2023-07-10 16:44:01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电影《八佰》观后感【精彩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1

看了电影《八佰》,看到胸前绑着炸弹跳下去的战士,看到一个个拼命杀敌的士兵,我忍不住哽咽出声……

仅仅是一河之隔,一边是歌舞升平天堂似的享乐,一边是炮火纷飞地狱似的战场,为何那些只顾着自己享受的南岸的观望者,不帮帮那些对岸奋勇杀敌的战士?

1937年,淞泸会战的最后一战,为了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第88军师254团委奉命坚守四行仓库,这是上海最后一个留守地。团长谢晋元为了迷惑敌人,不得已将420人对外宣称800人,才有了“八佰壮士”的称号。而让我最印象深刻的一个画面就是一个叫陈树生的战士,给母亲留下了一封血书后,身捆数枚手榴弹跳下仓库与敌人同归于尽,活生生炸开了敌军的包围圈……

看到那些奋勇抗敌的战士,他们大部分都是新兵,大部分战士甚至连枪都不会握。但是就是这样的一帮人,通过自己的血肉之躯,拼死坚守四行仓库四天四夜,最终成功掩护了大部队的安全撤离。

是这四百余名战士团结一心对抗敌人的精神,震撼了我!直到现在,回想起电影中的那些画面,仍然伴随着一句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

正是这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战士,才为我们换来了今天这幸福美好的生活。让我们牢记历史,奋发图强,好好学习,努力让自己更优秀,才能更好地回报我们的祖国!

电影《八佰》观后感1200字心得感悟 篇2

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提升工友的文化生活与幸福指数,2020年9月5号公司组织三十余名项目一线员工赴电影院观看爱国主义影片,以此缅怀为抗战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英烈。观看电影《八佰》该片取材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是国民党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真实历史改编。

当国家遭受侵略时在我们看得到的或者看不到的地方,军人们用他们的血性和担当,来践行属于军人的荣光和使命。影片中八百将士受命坚守四行仓库,向国际展现民族抗日精神,在不到四天的战斗中,发生了多场战斗,展现出了中国军人们男儿之血性,粉碎敌人的一轮又一轮进攻,展现了中国军人们抗日之决心,感动了国人,也感动了世界,也为消极应对的大部分国人敲醒了警钟,唤醒了抗日热情。苏州河对面平民百姓从刚开始的冷漠到最后的觉醒,这是一个国家从死到生的希望,片中小湖北的哥哥护旗战死,化作赵子龙,骑着一匹白马,独挑大军,应了那句话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那一代人有他们的信仰,他们心中都有个信念,中华民族一定会站起来!

日军加大了进攻力度,战斗激烈,一队日军冲到了大楼一层墙根下,准备用炸药炸开一层的围墙打开突破口。中国英雄捆着手榴弹跳楼与日寇同归于尽,英雄们身上捆着手榴弹各报了家乡和姓名,面对死亡他们没有害怕,拉响导火索从六楼跳进日军当中,与楼下的鬼子同归于尽。英雄们的壮举深深的感动了租界内观战的市民,他们自发为八百壮士举行募捐,捐赠了大批的食品和药品。

这是中国军人的信仰,也正是有了他们这样一群人的存在,中国才有未来!这部电影诠释了他们的信仰,他们的理想,他们只是想要和平,一个现在看似不能在普通的愿望,其实,电影永远是人情感的宣泄方式之一,它反映的是事实,也是屈辱,但是原来日寇几门大炮轰开中国国门的日子过去了,现在是一个新的时代,我更能感受到那代人的信仰,那代人的理想,这不仅仅是一部爱国片,也是对后人的警示,铭记历史,历史永远不能忘记,有了先人的浴血奋战,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

这部电影成功的激发了我的爱国情怀,它不仅仅是一部战争片,更是一部国家历史的折射,电影真真切切的反映了人性的变化。牺牲是无谓的。但如果能捂热那一颗颗冷漠的心,没有一种牺牲是无谓的,没有一种胜利是毫无代价的。

影片上映后上海四行仓库遗址,不断有人前去吊唁,纪念先烈,让这场战役不被遗忘,让年轻的一辈从小时候就要知道历史,知道我们的先辈们曾经遭受的屈辱,曾经付出的巨大牺牲。落后就要挨打,是一句耳熟能详的俗语,谁都知道,谁也都懂,但是没有经历,或者没有被带入到那样具体、具象的历史场景当中,很难体会,很难产生共鸣和领悟。落后就要挨打,甚至不是挨打,而是被屠戮,被屈辱地蹂躏。所幸的是,今天的中国高度强大,今天的中国与日本的对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先烈已逝,我辈当自强,永葆中华民族,不再受此凌辱,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

《八佰》观后感 篇3

华人皆如此,倭寇岂敢。

——题记

1931年,日军在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掀开了日本全面侵华的'序幕,同年8月,淞沪会战开始,这是抗战时期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家国破碎之际,以军人之身报效先人”。一边繁华美丽、歌舞升平,一边是炮火猛烈,断壁残垣,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一河之隔的人,却生活在不同的世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明知希望渺茫,依然坚持战斗;明知此去不回,仍抱着炸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明知一去难见妻儿,仍愿为国捐躯……没有人想要牺牲,却有人为了和平,不得不牺牲,国难当头,没有一个人是旁观者,没有一个人可以脱离其中。八百壮士用行动证明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生为蝼蚁亦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却仍有不屈之心。

电影中,租界里的人看着八百壮士浴血奋战却无能为力,现在的我看着那段黑暗的历史心潮起伏。电影展示的不是全貌,却也撕开了历史的一角,从中我看见有希望,从那无奈无助、无尽的黑暗中孕育。

鲁迅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民族血性一直如此,八百壮士代表的不只是战争的惨烈,更代表了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决心。

没有战争不惨烈,血淋淋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面对新的时代,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有人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至少,我们可以多了解那个黑暗的年代,“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不忘先辈为和平作出的牺牲。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我们要铭记历史,毕竟,历史不是简单的白纸黑字,它是鲜活的记载,未来的灯塔。我们应该学习八百壮士的炽热的爱国之情,为将来祖国发展的宏伟蓝图,添上自己的一笔。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