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体裁 > 观后感 >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优秀8篇)正文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优秀8篇)

时间:2024-06-23 20:37:01

《摔跤吧爸爸》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位父亲克服着种种困难和嘲讽,将两个女儿培养成摔跤手,并为印度夺了第一块摔跤国际金牌的故事。以下是爱岗的小编给大伙儿收集的8篇《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仅供借鉴。

《摔跤吧爸爸》影评 篇1

《摔跤吧!爸爸》在大陆上映后所迅速蹿红的情况,可以说和《摔爸》故事一样励志了:

影片取材于真实故事,印度一位男子曾是国家男子摔跤冠军,但因为家境所迫和国家情况,他没能参与到世界级的大赛中,回到乡下奔波劳碌。人到中年的他意外发现女儿身上遗传了摔跤的惊人天赋,看到世界冠军希望的他,决定不能让女儿的天赋浪费,像其他女孩一样只能十几岁出嫁,洗衣做饭过一生 。

再三考虑后,他按照摔跤手的标准训练两个女儿:换掉裙子 、剪掉长发、练习摔跤,即便穷困艰苦的家庭条件和全村人的嘲笑,他依然强制要求女儿练习摔跤一年。一年后,女儿们选择继续训练,最终相继成为了国际赛事的冠军,印度女子摔跤史上最成功的人物。

*(影片介绍部分摘自豆瓣)

月5日,《摔爸》与《银护2》同期上映。前者的排片不到后者的三分之一,票房则是不到后者的六分之一。

5月8日,《摔爸》的排片占比上涨到《银护2》的五分之二左右,票房则达到了其五分之三,上座率更是两倍于《银护2》。

豆瓣上的评分,它从8.8上升至9.3,以这个速度与口碑,他进入以《肖申克的救赎》为榜首、《三傻大闹宝莱坞》位居第12的豆瓣电影TOP250榜单只是时间问题。同时,大量指责这部影片为“男权”、“父权”代言的声音频出,拥护这部电影是“女性”“女权”的声音亦存在。

在全国使用最广泛的的猫眼电影APP上,观众评分已经达到了惊人的9.8,专业评分也达到了8.2。在向来因苛刻饱受诟病的影评人面前,它似乎也锁定了年度榜单前列的席位。与此同时,关于影片价值观的讨论掀起了一波对之前观点的逆潮:越来越多的人提出,要用“印度国情”来衡量作品,“不要用三观绑架作品”,“被白左洗脑”等等。

影片上映之后,大家好像最关心的问题是这些:

这部电影是“男权癌”吗?

这位父亲有什么资格让女儿练摔跤来成就他的金牌梦?

这个电影是否表面上呼吁男女平等,实则是在讨好男性观众,呼唤“父权”?

而非这个电影的质量怎么样。可能是因为这个片的优缺点都摆在明面上,引发争议的空间不大。问题基本上出在剧作中的人物设定和情节转折过度戏剧化上,但又能相对地被这个剧本的节奏感和完成度遮掩掉一些,而制作和表演则在宝莱坞的工业体系下还是相当成熟的。

其实于我而言,并不觉得去死磕三观有什么意思。看到网上大家那么热火朝天的吵三观,总会觉得大部分职业运动员、音乐家,“小时候也离不开痛苦两字吧”,但每个人总有自己的路要走。换句话说,如果把“体育”这两个字换成“读书”,一个拿了读书冠军父亲看到自己女儿有读书天赋所以逼迫她“学习改变命运”,会不会听起来就没那么三观不正?

所以指责这部电影三观的意见,虽说有很多合理的地方,但也确实存在“何不食肉糜”的一面。如果不考虑不同文化地域差异下,个体在现实局限里的命运,批判也只不过是隔空喊口号,况且并不只是印度这么一个南亚国家,整个亚洲很多地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相当严重

另外,我反而觉得这个电影敢于去塑造这样的一个父亲形象,心态蛮做好的。毕竟这种塑造本身就是一种揭露:揭露印度家庭和印度社会各方面的局限,揭露印度政府不重视基础体育教育(没钱)、只在乎形象工程,同时也有对印度乡村中民风民俗和男性/女性间的不平等的揭露。

摔跤吧爸爸电影观后感 篇2

我看了《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后深有体会。影片中主要讲了的爸爸马哈维亚的是一名全国摔跤冠军,却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于是他将梦想转移到儿子身上,希望有朝一日儿子能替他圆梦,让儿子可以帮他完成梦想——为印度赢得世界级金牌。然而现实很残酷,他的老婆连生4个闺女,令他绝望不已。直到有一日,两个闺女打伤两个男孩,他恍然大悟:不是只有儿子才能代他为国争光啊!女儿也有潜力夺金牌呀!印度是个贫穷、愚昧落后的国家,那边的女孩满14岁就嫁人,洗衣做饭带孩子,在家中低位最低,于是爸爸想到这里只有一个念头:只有让女儿摔跤才会摆脱洗衣做饭带孩子的命运,于是开始让女儿练习摔跤,对女儿开始了严格的训练,最后终于为印度得到了一份荣耀。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感想是:爸爸虽然表面上严格,她们家一向过得粗茶淡饭,但是爸爸为了给她们补身体,买了昂贵的'鸡肉给她们吃,加重了她们家的负担。影片中姐姐的虽然摔跤途中遇到种。种困阻和诱惑,心态变得叛逆,不听爸爸的教导而没有拿到奖牌,但最后能够知错就改,向爸爸承认错误,最后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她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生活中只要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知错就改,继续努力,我们就能做得更好,从而事业达到巅峰!

看摔跤吧爸爸有感100字作文 篇3

果然,看完这部电影,让我热泪盈眶。要是我们都有这样一个优秀的爸爸,关心爱我们的爸爸,那么这一生就完美了。最后能赢得冠军,三分靠天赋,七分靠打拼。如果只有天赋,没有打拼,会创出一片天吗?这部电影主要告诉我们两件事,第一件事:做任何事情都得坚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废。第二件事情是,做人不要成功过后就忘了本,要记住父母永远都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他们是一座山,可以让我们依靠,可以呵护我们成长。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4

展翅飞翔

——观《摔跤吧爸爸》有感

我是看过这部电影的,就在上映的不久以后,朋友给我推荐了这部印度电影,我便与父母去看了。

当时,电影院里漆黑一片,左边是我妈妈,右边是我爸爸。看到激动处,我就紧紧抓住他们的手,兴奋地小声惊呼,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剧情里,心情随着剧情发展激荡起浮。

我会因为吉娜的胜利激动非常,会因为那个已婚少女的自白而难过,会因为教练的轻视愤怒,会因为吉娜胜了她的爸爸而心情复杂……会因为一切情节的发展抓紧父母的手。

转眼间,我来到了这里。这里的一切都要自己来:自己洗衣服、自己刷鞋、自己来克服一切的困难以及不适应。与家里的联络只有一周一次的家信以及父母的留言。

孩子总是要离开父母的。就像是在影片的结局,在大女儿夺冠最关键的时刻,父亲因为一个除了作者谁也不知道会发生的意外,而无法顺利赶到现场给女儿指挥与鼓励,但女儿还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以及父亲曾经的教导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完成了父亲以及她自己的梦想。

父母全心全意地爱着我们,帮助我们成长,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丰满自己羽翼,加强自己的能力,然后等待合适的时机,展翅飞翔。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篇5

《摔跤吧,爸爸》,近来比较火的一部电影,我的班主任也“跟风”下载给我们看了一遍。

情节并不新颖——辉煌一时的全国冠军Mhavir带着自己未完成的梦想隐退并决心让自己的儿子替自己完成梦想。只可惜事与愿违,她只有四个女儿。但后来一次他大女儿与二女儿打败了二个男孩让Mhavir决定将其培养成女摔跤手。俩女儿一开始部愿意,但后来在一次婚礼上听到新娘的羡慕与对比之后改变,并主动训练杀入全国赛再入实际级比赛。只是大女儿Geeta在国家学院中颓废,输了一届比赛。但在特地赶来的堂哥与其父Mhavir的鼓励帮助下再次回到赛场。

她先在赛场上受到父亲的指挥过关斩将,却又因一些意外决赛中失利,在中场休息时回想起父亲的教导,最后以一记漂亮的五分过肩摔大逆转夺得这届英联大赛金牌,完成了其父年轻时未完成的梦想。

尽管本片的情节已经在影片中运用很多次了的,但每次其蕴含的深意却引人深思。或许,很多人对于其体现的父爱感触颇深,也有很多人对其宣传的男女平等的非常认同,但使我印象深刻是Geeta对二女儿说的一句话:你要接受这样的嘲讽。

接受这样的嘲讽——是她们在最初训练是剪去长发而受到村中同龄人的嘲笑。比如说,她们在学校中,有人嘲笑她们是个“假小子”,二女儿直接伸手去抓衣领,大女儿制止了;剃头后,又有人暗中讽刺,她们同样忍住了;甚至于她们的父亲,在家境窘迫时为她们买鸡肉是亦是倍受质疑。当然了Mhavir是以一段十分具有商业投资性的话,回复质疑。

她们经受住了这些嘲笑,成功的夺取了世界冠军(英联赛)。这是她们姐妹一路训练,一路努力,一路忍受而获得的成果。我们来试想一下,如若她们姐妹一开始在训练中忍受不住,经不起别人的冷嘲热讽,那么也许会走不下去。如若一开始是父亲逼迫她们训练,她们也坚决反对,那么父亲也黯然了。这姐妹俩克服训练中重重的困难和嘲讽,熬过了了,并在比赛中大放异彩。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你有否定的权利,但我有誓死捍卫自己的自由”。既然决心做好一件事,又何必在意别人的眼光。就如一百人在同一件事情就有一百种的看法,我只相信我自己。太过于关注他人想法,会丧失对于思想的“主权”,甚至于丧失自我。

像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在那个“地心说”横行的年代,他提出了如此宏伟的,超脱当时封闭凡俗思想的理论。却为天主教教义不容。不过他即使是受尽宗教势力的折磨胁迫,依然不肯妥协。举个小点例子:就像写题目,人与人之间对同一道题目的理解不同,也偶尔有不同的答案。此,有时啊,自己的答案倒是正确的。所以说要相信自己,也尊重他人的看法,不要太在意他人的想法,嘲笑。

人生路漫漫,又何须太过在意他人的看法?只是保守本心罢,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摔跤吧爸爸电影观后感 篇6

星期六早上,我们小记者团组织去看一场电影《摔跤吧!爸爸》。

影中讲述了一位曾经参加过摔跤的印度爸爸想让他的儿子为他的祖国——印度获得一枚国际摔跤比赛的`金牌,但是命运老是捉弄人,生下了四胎都是女儿。爸爸十分失望,但在一次两个女儿把两个男孩揍得鼻青脸肿的事件中,他看出两个女儿有摔跤的潜能。于是他对两个女儿进行了魔鬼训练,其中一个女儿吉塔登上国家有的摔跤台上,并进入了国家体育学院。但是吉塔忘记了摔跤的初心,她开始不约束自己,以致在国际摔跤比赛中屡战屡败。但是在爸爸的训练下,吉塔又变回了从前。在一次摔跤国际决赛中,黑心的教练把爸爸关在一个小房间里。吉塔的状态一路下滑,但是在最后她还是突破自己,实现了得金牌的梦想!

我也有过这样的情况。在一次画画比赛中,我们的父母被要求撤到赛场两旁。没有父母指导的我格外紧张,小心翼翼地作画着。如同影片中国际决赛的情况一般。最后吉塔懂得了爸爸只不过只能教她怎样打,一切要靠自己。我也懂得了,我画出了一幅出色的画,得了一等奖!

看着这部影片,仿佛看着一场精彩的比赛,同时也给予我们大道理。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篇7

为梦想奋斗

这部电影让我受益匪浅。在电影中,我看到了人们对梦想的不懈追求和父母对孩子无私奉献的爱。

影片讲述了一个全国摔跤冠军因为生活原因不得不放弃摔跤,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梦想。当他老的时候,他把他的梦想寄托在他的孩子身上,希望他们能在奥运会上赢得金牌。然而,他的妻子连续生了四个女儿。无奈之下,他无意中发现了两个女儿的战斗天赋,把她们严格训练成了男孩子。他还剪掉了印度女孩视为珍宝的`长发。在这个过程中,他被大家嘲讽,默默前行,帮助女儿击败了一个又一个对手,最终获得了全国冠军。

我以为电影到此结束,但我发现,当吉塔和另一个女儿长大进入体校后,大女儿开始怀疑父亲的训练方法,,认为这已经过时,向父亲提出了挑战。她以为自己可以赢得国际比赛,但是第一轮就被淘汰了,经过多次失败才发现父亲是对的。在她父亲的悉心指导下,她终于为印度赢得了第一枚世界摔跤金牌。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想实现自己的梦想,无论有多少障碍,我们都不能阻止自己的进步。只要你坚持梦想,不懈努力,你一定会成功。就像片中的父亲,为了自己的梦想和女儿,背负着别人的嘲讽和讽刺,教官的嚣张和校长的霸道,但他总能想办法克服这些困难。

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良好精神和品质,以他们为榜样,告诉自己要为目标和梦想而奋斗,坚持下去!学会坚强,学会坚强。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学会迎接挑战,学会为梦想而战,永不放弃!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篇8

最近几天,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刷屏了,互联网、微信上都是点赞的文章。今天,我去影院观赏了这部影片,感觉是一部很好的励志片。

《摔跤吧!爸爸》讲述了前摔跤好手马哈维亚训练自己女儿成为优秀摔跤手,最终赢得英联邦运动会金牌的故事。

首先打动我的是梦想的力量。马哈维亚和他的两个女儿,为了实现在国际赛场上为祖国赢得一枚金牌的梦想,从小开始艰苦训练,不畏嘲讽和贫穷,克服重重困难。没有摔跤垫,以沙土地为训练场;没有女对手,同男孩子一起比赛;父亲被禁止进入国家体育学院帮助女儿,使用手机来指导……想尽各种办法来解决问题,只为实现心中的梦想。

其次令我感动的是父女情深。虽然父亲逼迫女儿训练,始终是威严刻板,但心中对女儿无比的疼爱。最终在女儿夺得金牌时留下激动的热泪,说出"你是我的骄傲"。马达维亚之所以让女儿从事摔跤运动,也是为了女儿突破传统的限制,能够不像传统印度妇女那样从小干家务出嫁,没有自己的自由。

第三印象深刻的是对吉塔的比赛指导,父亲与教练采取了不同指导方式。父亲注重发挥女儿的长处—进攻,而教练更注重防守。发挥自己的优势,因时而变,才能在比赛中获胜。

影片中最激动人心的是几场摔跤比赛的场景,惊险、逼真,就像是现场直播一样,让所有的观众都屏住呼吸,心中为主人公加油呐喊。这种比赛的场景,在中国电影中很难见到。是我们拍不出来吗?还是我们不够用心?

影片的缺点也很明显。父亲的意志占绝对主导地位,女儿只能服从父亲的权威,没有任何自主权。即使最后女儿走上了国际赛场,还要父亲现场坐镇才能在赛场上稳定发挥。男权主义若隐若现。

总之起来,一部好片,幽默、励志、大圆满结局,符合观众的精神需求,所以才有好口碑。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