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小学生作文 > 二年级作文 > 最新梅兰芳学艺答案 梅兰芳学艺阅读答案二年级【优秀9篇】正文

最新梅兰芳学艺答案 梅兰芳学艺阅读答案二年级【优秀9篇】

时间:2023-12-01 11:53:30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这里是整理的最新梅兰芳学艺答案 梅兰芳学艺阅读答案二年级【优秀9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梅兰芳学艺答案 梅兰芳学艺阅读答案二年级 篇1

师:小朋友认识我吗?

生:认识,您姓于,叫于老师

师:你怎么认识我的呢?你在哪儿见过我?

生:听老师说的。

师:光听别人说,没见过面,不能叫认识,只能说:“听说过”——认识我吗?

生:以前不认识,现在认识了。

师:现在把上课东西准备好。

师:你们喜欢听京戏吗?(有喜欢的,有不喜欢的)不管喜不喜欢都请你们来听一段京戏(放录音)

师:好听吗?

生:好听

师:知道是谁唱的吗?

生:梅兰芳唱的。

师:(板书:“梅兰芳”三个字,然后投影梅兰芳照片)梅兰芳是男的,扮演的却是女的,叫男旦。他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他9岁那年,拜吴老师学艺。(师转身在“梅兰芳”后面加上了“学艺”二字)可是师傅说的他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梅兰芳听了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看一篇课文。一看就清楚了。读读吧,全文带注音好读。(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倾听了部分学生的朗读。)

师:大部分小朋友都读了两遍,有的已经开始读三遍了。谁读懂了“学艺“这两个词语?梅兰芳学艺是什么意思?

生:梅兰芳跟老师学习唱京戏。

生:梅兰芳学习唱京戏。

师:刚才大家读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个小朋友做了不少记号,这个是好习惯。下面,请小朋友在读课文,把不懂得词语、句子画下来,在你喜欢的地方画上波浪线。会做记号,就是会思考。

[评:常言道:不动笔墨不读书。于老师十分注意培养良好读书的动笔习惯。]

师:谁来交流一下哪个词语或句子你不理解。择其要者写在黑板上。板书如下

梅兰芳学艺

料子    紧盯      注视

世界闻名       京剧大师

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

师:小朋友画的这些词语,还有句子,是有些难理解。不过,只要多读几遍书,边读边想,这些难懂的词语就逐渐明白。请大家再读课文,读慢点,边读边思考。

师:我发现有一位小朋友的表情特别好,请他到前边来读一读。

生:(读)梅兰芳小时侯去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

师:看他的表情,听他的声音就知道说的话的意思完全理解了。——谁愿意跟他比赛?(又一生读,语气,语调,表情更好,老师予以充分肯定。)

师:第一段会背的举手!背的时候,能不能加上动作?这会儿,要求又高了。大家站起来背背看。

(学生绕有兴趣地加动作背诵。先后有两位小朋友到前边颇有感情的加上体态动作背诵。其中一位背“拜师学艺”时加了个作揖的动作;另一位则跪下磕头。背师傅的眼睛没有神儿“一句时,把手摆的象货郎鼓似的。教师内不时响起阵阵笑声。)

师:唔,真好!老师也背背好吗?

(老师表演性的背诵,语气、语调和动作惟妙惟肖。老师读毕,全体学生在背诵,有的学生已经会加上动作了)

师:背的多好哇!你们就像当年的梅兰芳,当年的吴老师

大家读读第二段,读的时候,要想一想“紧盯”和“注视”是什么意思,看能不能也像刚才那样,用动作和眼神把它们的意思表示出来。

师:这两个词的意思谁读懂了?

(师从几个举手的小朋友中请一位到讲台前站在凳子上,师用手指着上空,对这位小朋友说,天空有一只鸽子,看你能不能盯住它,老师用手在空中从左边向右边画圈,站在凳子上的小朋友的眼珠子迅速的跟着转动。)

师:“紧盯”的意思懂了吗?

生:(齐声)懂了?

师:(对站在凳子上的学生)你在向下看。下边是一个大水池子,里面有很多鱼。你看那一条——师说到这里,有右手指着“水池“,指尖忽而东,忽而西,忽而快,忽而慢,学生的眼珠则随着老师手指的方向快速转动,仿佛在跟踪一条游动的鱼。)

师:“注视“的意思知道了吗?

生:(齐声)知道了?

师:“眼睛会说话”这句话你读懂了吗?

生:懂了。

师:那好,我来考考你(抽两名学生)。用眼睛告诉我你很生气

师:用眼睛告诉同学你在思考问题。

师:看来你的眼睛真会说话!是块当演员的料子,——小朋友眼睛会说话的意思明白了吗?这句话明白了,紧盯、注视也理解了,课文一定会读的很好。请同学们把第二段读一读。

师:谁能够背下来,和老师比赛一下,看谁背的好。要求带表情,加动作。

(老师请一生和他比赛背诵。在背诵中老师的表情生动形象,学生评选老师第一,

老师说:我读的遍数多,还是同学第一)

师:“大师”什么意思呢?请同学把最后一段读一读。

生:(齐读)“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师:“大师”什么意思?

生:很著名的那些人。

生:可以当老师的人。

生:可以教别人的人。

生:学的很好很好的人。

师:小朋友,听我讲梅兰芳的一些事情,听过之后,你们就知道什么叫“大师”了。

1913年日本发生了大地震,梅兰芳义演赈灾,把挣来的钱,捐献给日本人抗震。

1937年日本侵略者占领上海后,梅兰芳畜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人演出。梅兰芳是著名演员,演技非常高超,曾到美国、苏联、日本等国演出,轰动世界,受到高度评价。这样的人才叫“大师”!,好,在把最后一段齐读一下。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下课)

第二节

师:小朋友课文读了很多遍,能背下来吗?现在我想请人把课文读一遍。咱们班谁读的好?

(找生请小朋友朗读,读的很有味道。然后又请小朋友把全文背下来)

师:小朋友,一节课下来,大家不但把课文读好了,而且不少人会背了。看来,只要努力,谁都能把课文读好并背下来。咱们班谁读的比较好?

(学生推荐一名女生)

师:你读一年级的时候你的朗读能力怎么样?

生:刚上一年级读的不好。现在读的好一点。

师:后来怎么读好了呢?

生:认真练习,妈妈也教我。

师:练多了就会有收获。

(接着,老师又了解了部分同学在写字、跳舞、弹琴等方面经过努力取得明显进步的情况,并深情的说,只要努力什么都可以学好。)

师:小朋友我从小就喜欢京剧,上小学三年级学唱旦角戏,记得开始学的是《汾河湾》中的一段。但老师说我的嗓音不好,音色不亮,不甜美,但我不服气,天天早晨在河边练习发音。后来又唱给老师听,老师高兴的说:“于永正,我没想到你进步这么快,唱的真不错!”你们想不想听听?

生:(大声)想!

(于老师唱了《霸王别姬》中的一段“南梆子”。其以假乱真的男喉女声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热烈掌声。)

师:同学们,戏可不是白听的,下面要请你们做一个练习,用“……经过……终于……”写话。

师:这次写话练习比较难,“经过”和“终于”我为什么点上了省略号?就是说,这两个地方必须有个交代,一句话怕说不清楚。大家先想想,想好了再写。

师“写好的举手?请小朋友小声读一读好吗?看看通顺不通顺,交代清楚不清楚。同位的还可以交流一下。读了同位的再对照自己写的,看看要不要修改。这叫互相学习。

生:上一年级的时候,我朗读没有感情经过努力终于会读课文了,

生:哥哥经过努力终于考上大学了。

生:妈妈生病了经过医生治疗终于康复了

师:有写我的吗?

生:于老师小时侯嗓音不好,不是唱戏的料子,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把戏唱好了。

师:谢谢你的努力!不过我的老师的确说我唱的像梅兰芳,当然这是给我打气,是鼓励我。不管怎么说,只要我们刻苦努力,任何事情都会取得成功。

梅兰芳学艺答案 梅兰芳学艺阅读答案二年级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梅兰芳苦练眼神的过程。

教学重点:

1、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2、识字、写字。

设计思路:为了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采用随文识字,即“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注重识字和阅读的关系。在多次的朗读中,生字反复呈现让学生识记。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请同学们竖起小耳朵、睁大眼睛,边听边观看大屏幕,一会儿告诉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欣赏京剧:《贵妃醉酒》,同时插入梅兰芳的生活照片和几张剧照。

师:谁知道刚才听到的是什么?

生:京戏。

师:对,那你认识这位唱京戏的是谁吗?

生:梅兰芳。

师:你怎么认识的?

生:我是预习课文,从图上的插图认识的。

师:你真会学习,预习时还留心了文中的插图。老师课前布置收集有关梅兰芳的资料,了解梅兰芳,现在就请大家来汇报,汇报时,不光要说出你了解到的,还要说出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生1:我通过查资料得知,梅兰芳生于1894年,死于1961年,他是江苏泰州人,我还知道他从8岁就开始学京剧,10岁就登台演出。

师:查资料的确是一种获得知识的好方法。

生2:我从我爱看戏的奶奶那里知道:梅兰芳是个男的,但他却演的是旦角,他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合称“四大名旦”。

师:看来,虚心向别人请教,也是获得知识的好方法。

生3:我是上网查资料知道:梅兰芳曾经演过《贵妃醉酒》、《嫦娥奔月》、《霸王别姬》。

师:到网上查资料,是现在的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学习方法,非常重要,真是太好了。

那梅兰芳是怎么成为京剧大师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课文,题目是《梅兰芳学艺》。

3、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抬起你会写字的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梅”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个字,“梅花”的“梅”“兰”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生字,看老师写一次,相信你能把它记住。“芳”也是一个生字,大家看,上面是一个“草字头”,下面是方向的“方”,“芳”字本来表示花草的香味,所以是草字头,在这里用在名字当中。“学”是学习的学,“艺”也是一个生字,大家观察它的音节,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一个整体认读音节)对,齐读一次。

师:“艺”和“芳”都是草字头,你能用很快的速度区分他们吗?

生:“芳”的下面是方向的方,而“艺”的下面是乙,他们都是形声字。

师:同学们区分得很好。那梅兰芳学艺是指学什么艺呢?

生:这里指梅兰芳学京剧。

师:很好,那同学们大家学过什么艺呢?

生1:我学过书法、绘画。

生2:我学过唱歌、跳舞、弹电子琴;

……

师:看来大家都是多才多艺的好娃娃!那梅兰芳是怎么学艺的呢?现在我们齐读课题《梅兰芳学艺》。

二、初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98页,头正身直脚放平,双手拿书稍倾斜。借助拼音读课文,争取做到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遇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可以多读几次。

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2、师:读完一次的同学请举手;读完两次的呢?三次…..四次…..看有这么多同学读完一次又读一次,老师真想送同学们两个字“自觉”,现在老师再给大家一次读书的机会,这次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把生字和文中难读的词语圈出来,多读几次。

生:边读课文边圈生字和词语,圈出来后学生自由拼读。

3、师:刚才同学们把自己难读的词语都画了出来,老师把他们都打在了大屏幕上,这里还有绿线条里要求我们认识的生字,谁能把他们准确响亮地读出来?

(出示词语:梅兰芳拜师傅学艺神儿料子动摇鸽子水底渐渐勤学苦练终于世界闻名)

指名学生认读,师生评价跟读。

4、现在把这些词语再放回课文中,相信大家会把课文读得更加流畅、通顺。

学生自由的大声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位同学真了不起,第一次读课文,只读错一个小小的字音,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一定能读准确。(学生第二次读得很准确)

在这一自然段中,有我们从题目中学会的生字“兰、芳、艺”,第二次出现同学们会读得更准确。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那梅兰芳听了师傅的话后,灰心了吗?

2、分句读第二自然段:

师:谁先读第一句话?

生读。

师:谁接着读第二句话?

生读。

师:这一句是一个长句子,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边听老师读句子,边体会从哪里停顿比较合适。

教师范读,学生体会停顿,学生练习朗读。

指名学生再读句子。

师:在这一句中,有我们要学的新生字“紧、或、者、注、视”

师:“紧”字中有一个新偏旁叫“系字底”请跟老师读。请大家抬起小手跟老师一起书空。

师:看,那两个同学挨得很紧,那大家想一想,紧的反义词是什么?(松)对,所以有松紧一词。

师:“或”字的笔顺很容易错,请同学们打开课后的笔顺表,边书空边读出笔顺。指名书空。

师:“者”字谁以前认识它?(学生纷纷举手)有这么多同学都认识它,那告诉老师你们是从哪儿认识的?

生1:我是从电视里有“记者调查”栏目认识的。

生2:我是读故事书时有“读者”一词认识的。

……

师:看来大家都是爱认字、会认字的好同学。那大家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呢?

生1:我是把“都”字去掉双耳刀就是“者”。

生2:把我们学过的“老”字的撇和竖弯钩换成“日”就是者。

师:大家的记字办法可真多!现在请大家观察“注视”这个词,在字音上有什么提醒大家的?

生:这两个字都是翘舌音。

师:你能准确地读出来吗?

生读词语。

师:请你带领大家读两次。

生领读。

师:大家再观察这两个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生: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师:那大家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

生1:我记“注”字,主人的“主”加上三点水就是注。

生2:我是居住的住把单人旁换成三点水就是注。

生3:我给“视”编一个故事:左边的视字旁像一台电视机,而后边的见字像一个人坐在那里看。

师:大家还记得哪些字也带有视字旁吗?

生:我们还学过“礼、神、祝”。

师:对,我们学生字就要学会归类。瞧,二大组的同学都注视着老师,听得那么认真,大家想想,注视是怎么看呢?

生1:认真地看。

生2;专心地看。

生3:目不转睛地看。

师:对,那大家说说,小猫会注视着什么?

生:小猫注视着老鼠。

师:同学们会用注视说个句子吗?

生1:小狗注视着骨头。

生2:狐狸注视着乌鸦嘴里的肉。

生3:同学们注视着黑板。

师:大家真会说句子。那现在把我们学的这三个词语再放回课文中,读读第二句话。(学生练读)齐读第二句话。

3、过渡:梅兰芳这样练自己的眼神,练好了吗?

指名读第三句话:

师:这一句中也有我们要学习的生字宝宝,大家看,“灵活”把他们读准确。

师:“灵”字中有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新偏旁,叫“横山旁”同桌读一次。

“活”字谁以前认识它?(学生多数举手)这么多同学都认识,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

生1:三点水加一个舌字就是活。

生2:我给这个字编一句儿歌“舌边有水,生活甜美”。

师:那我们给活字找一些词语朋友吧!

生:生活、活动、灵活、活泼、复活、活命……

师:课文中是说梅兰芳的什么灵活了?

生:梅兰芳的眼睛灵活了。

师:那小朋友看看你的什么是灵活的?

生1:我的双手灵活;

生2:我的双脚灵活;

生3:我的头脑灵活;

生4:我做作业的方法灵活

。。。。。。

师:梅兰芳的眼睛灵活了,人们都夸赞他:齐读第四句话。

4、指导读第三自然段:

师:在这节课上,老师还没有给过谁回答问题的机会,请起立。请这些同学齐读第三自然段。指导读词语“世界闻名”。

四、指导写字:

过渡:刚才我们把课文读正确了,现在我们活动活动小手,一起来写两个字。请小朋友拿出笔和本。

1、师:这节课我们先来写两个带有新偏旁的字,请大家观察它们的占格。

2、学生观察占格。

3、师:现在请同学们帮助老师写这两个字。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

5、书写展评。

梅兰芳学艺答案 梅兰芳学艺阅读答案二年级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紧、注、视,1个新偏旁。理解词语:没有神儿、灵活、会说话,勤学苦练。

2、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学会用“终于”说话。

3、学习梅兰芳勤学苦练的精神,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并对梅兰芳及京剧艺术心怀好奇和敬仰。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第二自然段,体会梅兰芳苦练眼神的经历。

【教学准备】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找到主线

1、读词“眼睛”。

2、小朋友们,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生活中,你见过怎样的眼睛?

3、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梅兰芳学艺》,梅兰芳有一双怎样的眼睛?

轻声读一读课文,把描写梅兰芳眼睛的词语或短语圈出来!

生汇报,教师贴词语卡片:没有神儿 灵活 会说话。

4、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

教学一篇课文,必须抓住一条主线。《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的主线又是什么呢?经过研读文本,我挖掘出“眼睛”这条主线,而且梅兰芳的眼睛从“没有神儿”变得“灵活”、“会说话”了,因此在设计时,我紧扣 “眼睛”及其变化展开。

二、突出主线,激发疑问

1、梅兰芳的眼睛没有神儿,谁谁这样说?

请你把词语放进句子读一读。

ppt: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

(1)指名读,齐读。

(2)师简介:是啊,梅兰芳8岁就去拜师学艺,(ppt出示梅兰芳小时候的照片)你看,梅兰芳小时候就是近视眼,眼皮有点下垂,眼珠转动也不灵活,见了风还流泪。要知道,想当一名京剧演员,一双灵活的、会说话的眼睛可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啊!如果你是师傅,见到这样一个前来求学的孩子,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3)是啊,当时的师傅的确这样说:“言不出众,貌不惊人。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

(4)再读这一句话。

2、过渡:可是,却也有人评价梅兰芳的眼睛“灵活”“会说话”,你能把这些词语放进课文的句子读一读吗?指名读,齐读句子。

ppt出示句子:

日子一长,梅兰芳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

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3、质疑:咦,为什么有人说梅兰芳的眼睛“没有神儿”,又有人说他的眼睛“灵活”“会说话”?板书问号。

学生思考回顾课文后初步作答。

【设计意图】

在理解了梅兰芳的眼睛“没有神儿”、“灵活”、“会说话”后,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人说梅兰芳的眼睛“没有神儿”,又有人说他的眼睛“灵活”“会说话”?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迅速地完成了个人的阅读行为,感知了内容,为阅读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细读文本,理解眼睛的“变化”

1、梅兰芳的眼睛又是怎么会从“没有神儿”变为“灵活”甚至“会说话”了呢?

找到答案,大声读一读。

ppt出示第二自然段。

2、虽然师傅说,但是梅兰芳——。说话:是啊,梅兰芳没有灰心,他暗暗下了决心,他在心里想……

指名说话,理解“决心没有动摇”。

3、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1)理解词义“紧盯”“注视”。

指名读句子。

a、理解“紧盯”、“注视”的基本含义:看

师述:梅兰芳所做的事情就是 “看”。哪一个词语表示看的意思?

学生回答“紧盯”,学生补充回答“注视”。

师述:原来“紧盯”、“注视”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差不多,都表示看。

b、“紧盯”、“注视”与“看”的辨析

ppt出示:梅兰芳常常看看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看看水底游动的鱼儿。

换成这样的说法,行吗?

c、师述:“紧盯”、“注视”不是一般的看,不是随随便便地看,那是怎样地看?ppt出示( )地看。

指名回答。

(2)活动,体验

a、“紧盯、注视”着静止的教具。教师简述:梅兰芳练眼神之初就是这样紧盯、注视静止的树叶,看穿看透。

b、梅兰芳的眼睛变大了,变得有神了,可在京剧表演中,这还远远不够。梅兰芳养了一群鸽子,每天早上放飞鸽群,你看,鸽子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梅兰芳还是紧紧盯着……

播放鸽群飞舞的录像。

c、眼睛酸痛的请举手示意,指名谈感受。

d、我们只是练习了一会儿,而梅兰芳是“常常”。齐读句子。

(3)梅兰芳这么勤奋地学习,这么刻苦地练习,课文中有个词就是这个意思,你能找到吗?学生回答,勤学苦练(教师板书)

师述:

是啊,当小伙伴们在尽情玩耍的时候,梅兰芳在(引读:勤学苦练);

当一起拜师学艺的同伴已经登台演出的时候,梅兰芳还在(引读:勤学苦练)。

4、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子一长,多长呢,经过10年的勤学苦练,梅兰芳的双眼渐渐(引读),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引读)

(1)嘴巴会说话,眼睛怎么会说话呢?学生回答。

(2)梅兰芳在舞台上表演了五十多年,扮演了很多角色。有一次,他扮演的角色内心非常愤怒,你能扮演梅兰芳用眼神来表示吗?还有一次,他扮演的角色十分喜悦,你能用眼神演一演吗?(指名表演。)

5、小结,释疑

梅兰芳的眼睛怎么会从“没有神儿”变为“灵活”、“会说话”了呢?

揭示“勤能补拙”。

【设计意图】

“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小鸟,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在这句话中,引导学生抓住"紧盯/注视"这对近义词,通过表演的方式,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了词义,并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到梅兰芳苦练眼神的坚定决心,用朗读来表达。然后以此为基石,引导学生懂得正是因为这样的勤奋,他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结合练习六里的成语“勤能补拙”,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四、补充材料、深化文本

1、是啊,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的眼睛终于会说话了。可梅兰芳学艺,练眼神还只是第一步,要表演好京剧,还需要唱、念、打各方面基本功的训练。梅兰芳学艺过程中,经过怎样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哪些进步呢?打开阅读纸,ppt出示。自己阅读。

梅兰芳练唱也很勤奋,他每天一大早就去练嗓子,不管是在骄阳似火的盛夏还是滴水成冰的寒冬,他都坚持练习,他的嗓音渐渐变得响亮、悦耳。就这样,他练出了一副好嗓子。

再说背戏词吧,他常常一背就是二三十遍,直到夜深人静。背得睡着了,猛地惊醒,他爬起来继续背,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就这样,他把戏词背得滚瓜烂熟。

用“经过……终于……”说话

2、是啊,经过这么多的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教师简介:梅兰芳在舞台上表演了五十多年,扮演了很多角色。语文书上的这幅图就是梅兰芳在《贵妃醉酒》中扮演的杨贵妃,她还扮演过《霸王别姬》中的虞姬,《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等的角色。梅兰芳表演的京剧全国人民都爱看,当时毛主席,周总理也特别爱看,这是周恩来总理与梅兰芳的合影。梅兰芳表演的京剧不仅中国人爱看,全世界人民也喜欢看。这是他和国际友人演出的照片。梅兰芳还把京剧带给了全世界的人民,全世界的人一提到中国,就知道京剧艺术,就知道梅兰芳。

【设计意图】

通过研读文本,我发现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之间留有空白。在梅兰芳学艺的过程中,练眼神只是其中的一个故事,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补充了练嗓子、背戏词的简短资料,分组阅读,目的有三:一是资料的丰富,让梅兰芳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更丰满;二是为用“终于”说话提供材料(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的眼睛终于会说话了;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三是为教学第三自然段“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做好铺垫,完成了补白。

“教材只是个例子”,应该通过教材的学习让学生感悟、识记、品味语言。将行动转化为语言文字,或将文字转化为动作,都是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从而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这是非常有益的语文实践性活动。此处设计意图也即为此。

五、学习生字

1、梅兰芳是怎样练眼神的?

出示: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2、提出生字:紧 注 视

紧:教学新偏旁,书空偏旁。记忆字形。师范写。生仿影、临写。

注:引导学生通过左右部件相加记忆,或者通过熟字“住”、“往”来记忆。

视:引导学生通过左右部件相加记忆,或者通过熟字“觉”、“现”、“观”来记忆。

六、作业

1、读一读梅兰芳的故事,如《梅兰芳练功》《看戏》等。

2、看一看梅兰芳的京剧表演。

3、 勤能补拙 笨鸟先飞 人一己百 奋起直追

背一背,再收集激励我们勤学苦练的成语、谚语。

【板书设计】

14、梅兰芳学艺

灵活

勤学苦练

没有神儿

会说话

梅兰芳学艺答案 梅兰芳学艺阅读答案二年级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准生字字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学会书写“兰”“芳”两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学生从小苦练基本功。

教学重点:感悟语言文字,知道梅兰芳是怎样勤学苦练的,体会梅兰芳的勤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用你聪灵的耳朵来听一听,(屏幕播放一段京剧)

师:小朋友,知道我们正在听的是什么戏吗?

(屏幕映示:京剧)读准字音。

2.简介京剧艺术

(1)你觉得刚才这段京剧怎样?

(2)师简单介绍京剧。

3.交流对梅兰芳的了解

师:谈起京剧肯定要说到这个人——(图片及名字)梅兰芳指名读。对梅兰芳,你知道多少呢?

4.揭题。

(1)今天,我们要跟随一个小故事,去深深地了解梅先生,题目就叫:(屏幕补充完课题:学艺)

艺是什么意思?(本领)梅兰芳学的是――唱京剧的本领。

(2)指名读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个故事: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课文读通读准了,你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你能用上这里的词来说说吗?

(屏幕显示:没有神儿、勤学苦练、世界闻名、京剧大师)先想一想,自己练一练。

三、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过渡:就是这样一位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小时候拜师学艺时,却被师傅无情地断定

1.(屏幕映示:不是唱戏的料子。)

(1)(点红:料子)小朋友知道什么是料子?

(2)师傅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是什么意思?(板书:不是唱戏的料子。)

(3)梅兰芳凭什么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指名说。你从哪里读到的?

2.(屏幕映示:第一段文字)

(1)指名读这一段。

(2)(点红:眼睛没有神儿。)你说什么样的眼睛是没有神儿的?(板书:没有神儿。)

(3)眼睛有神没神对于一位京剧演员来说真的非常重要吗?我们再来看一看这段京剧,注意演员的眼睛。(屏幕播放京剧)

(4)你见到的眼睛是怎么样的?

(5)师小结:作为京剧演员,就要用眼睛,跟观众交流,但是梅兰芳却先天不足,5、6岁的时候眼睛就有些近视。所以,师傅说―――(学生接着读)

(6)假如你就是师傅,此时母亲带着8岁的小梅兰芳站在你面前,你会怎么对母亲说?

(7)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二)学习第二段

1.过渡:就是这样一个被师傅断定不是唱戏料子的梅兰芳,最终成为了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这是为什么?(随机板书:勤学苦练)他练的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

2.他是怎样勤学苦练眼神的?读读这段,用笔画一画。

(1)你画的是什么句子?交流。

(2)(屏幕映示这句话: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再点红:紧盯注视)你知道什么叫紧盯,什么叫注视吗?

(3)小游戏体验:练眼神。

(4)刚才你是怎样紧盯的?有什么感受?

(5)空中飞翔的鸽子,他是这样紧盯的,水底游动的鱼儿,他也是这样―――注视的。

(6)你说梅兰芳会选择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去练呢?交流。

(7)小结:梅兰芳早上练,中午练,傍晚还在练,池塘边,山坡上,田野里,到处都是梅兰芳练习的身影。我们从哪个词也能读出来呀?交流后,(点红常常)

(8)是的,他就是这样勤学苦练眼神的,谁来读一读?

(9)你知道吗?梅兰芳为了练眼神,自己养了很多很多的鸽子和鱼儿呢!可见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屏幕映示这一句,指导读好。

3.你们知道他练了多长时间吗?整整十年哪!十年间从没间断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哪!(屏幕映示:日子一长―――――)

(1)原先没有神的眼睛变得怎么样了?(灵活了、会说话了)(点红:灵活会说话)

(2)真为他高兴。一起读读这两句。

(三)学习第三段

1.十几年来,梅兰芳勤学苦练的仅仅是眼神吗?还有什么?

2.(屏幕映示:第三段)学生读。

(1)让我们来看看学成后的梅兰芳,(屏幕播放一段视频)。你了解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2)是呀,不仅仅是中国人知道他,连外国朋友也都知道他,欣赏他,赞美他,佩服他,在世界各地都出名了,这就叫――――世界闻名。(点红:世界闻名)

(3)梅兰芳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了一代京剧大师。(板书:京剧大师。)他成为京剧大师,容易吗?你从哪个词知道的?(点红:终于)

(4)小结:是的,终于,告诉我们梅兰芳从一个不是唱戏的料子成长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经过了几十年的勤学苦练,多不容易啊!(补充完板书)

(5)小朋友,在你的生活中有过或者看到过这样类似的经历吗?用上“终于”这个词说给大家听听―――

(6)小朋友说的这些人,都和梅兰芳一样,都是经过了不断地努力,才走向成功的,这正应了那句话:(屏幕映示:梅花香自苦寒来)。愿这句话和梅兰芳一起深深地刻在小朋友的心里,一起来读读。

四、学习生字

过渡:我们不仅要记住这个世界闻名的名字,也让我们用小手来写写这个名字。

1.屏幕映示:梅兰芳

2.“兰”,虽然是个生字,但记住它并不难,关键是怎么写好它?

3.“芳”是生字,你会用什么办法记呢?

4.教师田字格范写,学生描红格描红。

梅兰芳学艺答案 梅兰芳学艺阅读答案二年级 篇5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终于”说话。

3. 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学生从小苦练基本功。

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梅兰芳是怎样苦练眼神的。

梅兰芳京戏磁带、投影片、小黑板。

三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兰、芳、艺”,理解部分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京剧及梅兰芳学艺的勤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很高兴认识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一起来听一听。(播放梅兰芳京剧《生死恨》的几句唱词)

师:听了以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生可能问:1.这是什么?2.这是谁唱的?]

师答1这是京剧,是我国的国粹。

师答2这出京剧是梅兰芳唱的。(打出梅兰芳的大幅照片)

师:他就是梅兰芳,他是四大名旦之一,是著名的京剧大师。这幅照片就是他正在唱戏时的情景。现在见到梅兰芳你有什么疑问呢?[学生有的问:他是男的还是女的?有的问:他为什么打扮成这样呢?他到底是怎样学唱戏的?]

这么多问题,是老师告诉你们还是自己去发现?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课文《梅兰芳学艺》,跟老师一块写课题:梅兰芳学艺(齐读课题)读准兰、芳、艺。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一次读不好可以读第二次。

2.自主识字。

出示生字词语:

bài fù xiáng gē d&301;qín jù

拜师师傅飞翔鸽子水底勤学句子

j&301;nhuò zh&277;zhù shì líng huó

紧盯或者注视灵活

(1)哪些字老师不教你就认识的?指名读,读正确的说说怎么认识的,读错的相机纠正。

(2)还有不认识的借助拼音拼一拼,然后指名读。

(3)同座位互读互纠。

(4)齐读。

3.这篇课文分几个自然段来写的?请大家标上序号。

4.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做评委。

5.放课文录音,听听有没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然后指名读一读。

6.同座位互读互纠。

7.齐读课文。

8.自由读,小组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然后全班交流。

过渡:读通了这篇课文,那么大家知道梅兰芳为什么能成为京剧大师呢?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投影出示: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a师引读:经过———(生接读)———

b师问:梅兰芳有名吗?(有名)哪个词知道的?(世界闻名)那么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容易吗?(不容易)那些词可以看出来?

c谁来读一读,读出“不容易”,指名读—范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同学们,你们想成为书法家吗?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勤学苦练吧!下面我们来写好这三个字。

四、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兰、芳、艺

2.学生自由读后说说怎么记住这三个字?

3.指名说,师范写或请学生上台写,其他学生评价,提示“芳”的笔顺,“艺”的第四笔“乙”。

4.学生描红。

5.展示评价。

五、练习

必做题:

口头填空:梅兰芳小时侯学艺时,师傅说他,后来经过,他终于成为()。

选做题:

1.看一段京戏,说说你对京戏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2.课后收集古今中外著名人物勤学苦练成材的事例。

梅兰芳学艺答案 梅兰芳学艺阅读答案二年级 篇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2

这篇课文讲的是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读完这篇课文,我想起了《怀素写字》和《他得的红圈圈最多》。这些课文,不仅能让我们从中明白一些道理,得到一些启示,还向我们弘扬着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得到的最直接的信息是两个关键词——梅兰芳、京剧。两者之间有什么关联呢?梅兰芳、京剧已代表了一种戏曲文化,是灿烂的国粹。“梅兰芳是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可见,我们的国粹文化在世界上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那么我们非常有必要带领学生认识它。

梅兰芳是怎样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的?这是通过朗读课文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多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感悟、理解、体验呢?我想可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发挥学生想象,体验主人公的思想情感。教学时,抓住两个“说”(“师傅说”、“人们都说”)来体会梅兰芳学艺的内心情感。首先可让学生体会梅兰芳小时侯去拜师学艺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当“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时,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当“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这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又将怎样做?这里的教学可与前面的“师傅说”进行比较,让学生感知梅兰芳的成功是来之不易的。一是当初受到师傅的打击,他学艺的决心并没有动摇;二是他的勤学苦练(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释水底游动的鱼儿。),这里可引导学生想象梅兰芳在勤学苦练时会遇到怎样的困难,他又是如何克服的;三是他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可从“日子一长”这一词语中体悟到。这里可联系怀素写字,引导学生体会做任何事情,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有可能得正果。正因为这样,“梅兰芳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这里的“终于”、“世界闻名”等词也值得回味。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梅兰芳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他勤学苦练的结果。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有着深刻的阐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想只有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激起学生情绪,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使他们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崇高伟大,才能尽可能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等的发展。

梅兰芳学艺答案 梅兰芳学艺阅读答案二年级 篇7

教学设想:语文又不同于一般性的工具,它本身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有着鲜明的民族印记,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梅兰芳学艺》一课不论是文字还是绘图都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华的国粹——京剧。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与多样化,对学生提倡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全面发展进行了启蒙教育。因此本节课我主要以学生学习和活动方式构建课堂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10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终于”说话。

3. 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学生从小苦练基本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情梅兰芳勤学苦练的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纸鸽子、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梅兰芳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初识京剧。

1、同学们,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段戏曲。(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知道我们刚才听的是什么戏吗?(现代京剧)你们猜猜唱得人是男的还是女的?以前啊,京剧又称京戏,老师知道有一个人唱京剧唱得特别好,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梅兰芳)对,梅兰芳男扮女装表演的京剧,深受人们喜爱,京剧中,他们把他这样的角色称为“旦角”。

2、简介京剧艺术

师:京剧是国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了!许多中国人和外国朋友都很喜欢它。人们喜爱京剧美丽的服饰、变化多样的脸谱,更喜欢不同角色的表演。请看:小丑的表演,再看旦角的表演。还有一些其他角色的表演,以后我们再去欣赏。(配以多媒体进行展示)

3、我们再来看看梅兰芳的剧照。(多媒体图片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猜京剧表演唱段,并配有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使学生零距离地接触到了京剧,对京剧有了感性的认识,自然产生想了解主人公的学习兴趣,因此创设情境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

二、 精读训练,字里行间品京剧。

(一)整体感知,找“眼神”

过渡:梅兰芳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京剧大师。他在小时候去拜师学艺的时候,却遇到了困难,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一小节,想想他遇到了什么困难。

1、(出示第一小节)指名读。

2、交流:8岁的时候,梅兰芳去学艺,遇到了什么困难?(不是唱戏的料子)

生:梅兰芳遇到了这样的困难:拜师学艺的时候,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

师:(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谁来说说他遇到的困难?(生读)

师:读了这个自然段,你有什么疑问?

生:我不明白眼睛没有神儿是什么意思。

生:不是唱戏的料子我不懂。

生:为什么眼睛没有神儿就不是唱戏的料子呢?

师:能通过读书、思考自己试着解决这些困难么?生反复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理解。

师:为什么眼睛没有神儿就不是唱戏的料子呢?京剧演员在舞台上表演,不仅靠语言、动作,更需要通过的眼神来和观众交流,所以,眼神对京剧演员来说,是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

师:读懂了这些问题,能完成这两道填空吗?课件出示:

(1)师傅说梅兰芳不是____,是因为____。

(2)因为____,所以____。不同的句式表达的意思确实一样的。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非常重要。这一环节围绕文本对梅兰芳眼神的不同表述,引导学生质疑,可以有效地把学生的学习探究定位在“眼神”上,形成良好的阅读期待。

3、师:小时候的梅兰芳,眼皮下 ,有点近视,转动不太灵活。而且一见风,就会流眼泪。所以师傅对他很失望,梅兰芳也很难过。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齐读。

(二)精读体悟,析“眼神”

师:当梦想受到了挫折。就这样失望、痛苦地放弃吗?不,虽然有悲痛,但是更坚定了他学艺的决心。(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第一句: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

生:读。(平淡地读)

师:能把他的决心读出来吗?

生再读。(稍微有了些力量)

师:有决心,但是决心还不够坚定。生再读。(语气更坚决了)

师:他的决心可是要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呀!生:齐读,大声读。

师:对这一位学生:假如你就是梅兰芳,你去拜师学艺,师傅毫不留情地指出你的缺点,你心里怎么想?

生:虽然心里很难受,但是我想,我会努力克服缺点,扬长补短,一定要学戏,而且要把戏唱好。

师:你这就叫决心“毫不动摇”。

生:个别读、指名读、齐读。

师:有了坚定的决心,梅兰芳又是怎么做的呢?(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日子一长,他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师:这句话里,哪些词语是表示看的?

生:紧盯和注视。

师:你了解他们的意思吗?

生:都表示专注地看,眼睛一眨不眨地看。

师: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生:老师板书的时候,我眼睛一眨不眨地看。

师:你很专注。

生:魔术师表演的时候我紧紧地盯着他看,想看出奥秘来。

师:你看得很入神。

对于回答问题精彩的孩子,奖励一枚印有京剧脸谱的书签,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生:我看精彩的电视节目的时候,眼睛一秒钟都不离开屏幕。

师:你全神贯注地看节目。

师:梅兰芳就是这样紧盯着飞翔和鸽子,注视着水底游动的鱼儿,你能读出他的专注和认真吗?生读。

师:我们也来学学梅兰芳练眼神吧。(实物展示一只飞翔的鸽子图片, 再flash出示游动的鱼群,孩子跟着鸽子和鱼的影子练眼神,而后谈感受。)

(手拿鸽子,舞动鸽子飞翔)请大家注意:眼睛要注视着这只鸽子,头不动,眼珠动,可不能分神哦。小鸽子要飞啦,它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我来看看谁的眼睛最有神儿,谁的眼睛最亮,谁就是小梅兰芳。看!这只鸽子直插云霄,又俯冲下来,这会儿正盘旋着往上飞,还一边飞一边玩耍呢!

师:练了这么一会儿,感觉怎么样?

生:眼睛又酸又痛。生:觉得快要流眼泪了。生:头昏目眩的,很不舒服。

师:梅兰芳就是这样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的,不仅如此,他还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多辛苦啊!可见他对京剧是多么喜爱。读出他的辛苦,读出他的酸痛。

师:梅兰芳也像我们这样只练了一小会儿吗?你从哪个词语读出来?(常常、日子一长。)

师:是的,梅兰芳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阳光明媚的春天,小伙伴都出去玩耍,他在(生接读第二句)。烈日炎炎之下,他在(生接读第二句)。刺骨的寒风之中,他还是在(生接读)。

师:就这样,他一练就练了整整十年,时间可真长啊。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呀!读出他的毅力。

师:老师这儿有一段介绍梅兰芳练眼神的资料,来看看。(课件出示:梅兰芳小的时候,上眼皮是耷拉下来的,眼睛不是很有神,于是,他苦练眼睛的功夫,做喜怒哀乐各种扮相。为了练眼神,他把家里的鸽子轰上天去,为了指挥鸽子在天上飞动,他手里举着一根大的竹竿,竹竿顶上分别绑上红的布条,或者绿的布条,一种是轰鸽子往上飞的,一种是招鸽子回到自己四合院的房檐上的,这样既练了臂力,同时又练了眼神,所以,梅兰芳在青年时期以后,眼睛是炯炯有神的,非常漂亮。)

师:听了这段介绍,再想想刚才我们练眼神的酸痛,你想说什么?

生:梅兰芳有不怕吃苦的精神。

生:他是一个有恒心、有毅力的人。

生:梅兰芳勤奋、刻苦地练习。值得我们学习。

师:就这样勤奋、刻苦地训练,梅兰芳的双眼……生接读

师:眼睛会说话,是说眼睛像嘴巴一样能说话吗?

生:不是,是眼睛能表达内心的想法。

师:咱班谁也有这样能说话的眼睛?

生上前表演。

师:请用眼神告诉大家你很开心,你很喜欢我,你正在思考问题……表演得很好,将来长大了肯定是一位出色的演员。

师:想看看这样的眼睛吗?播放京剧视频,梅兰芳的《贵妃醉酒》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调动多种手段,质疑、体验、发挥想象,使学生对“紧盯”、“注视”形成了真实的感知,进一步感悟了“勤学苦练”。对于回答问题精彩的同学奖励一枚京剧脸谱书签,同时直观的京剧视频,更是将孩子带入京剧的世界,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品词悟句,爱京剧。

学习第三小节

1、师:梅兰芳的眼睛从没神儿到会说话了。这其中包含着他们多少辛勤的汗水呀!其实,作为一个唱京剧的演员,要练的不仅仅是眼神,下面请听这样两段小故事。

出示故事1:梅兰芳开始学唱戏时,经常忘记戏词,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可是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他常常背词到深夜,吃饭,走路,边睡觉都想着戏里面的词。别人背一遍,他背五遍、十遍。就这样,他刻苦地练习,终于成为一代京剧大师。

出示故事2:他种了五颜六色的牵牛花天天欣赏,来练习配衣服、头饰的颜色。他故意摔破瓷盆,来观察女子受惊时的动作和神情。为了演好民族女英雄梁红玉,他反复研究梁红玉的击鼓动作。他把大腿当作鼓,两手在腿上不停地敲打,竟把大腿都敲打红肿了 。

2、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他的努力没有白费。

课件出示,背景音乐为京剧。师解说:梅兰芳8岁学艺,11岁登台演出。他在舞台上表演了五十几年。看,这些就是梅兰芳当年的剧照。这些角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梅兰芳表演的京剧全国人民都爱看。就连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都爱看。这张照片是两位领导人与梅兰芳的合影。梅兰芳的表演不仅中国人爱看,就连外国人也爱看。他先后访问过日本、美国、苏联、英国、德国、意大利、埃及等等的国家。这是他在美国获文学博士时的照片。他把京剧带给了全世界的人民。全世界人民一提到中国,就知道中国的京剧,就知道有个梅兰芳,这就是“世界闻名”。

3、 同学们,是什么让梅兰芳取得成功的呢?(勤学苦练)

4、 对,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深深的敬意来读这段话!过勤学苦练——同学们,让我们高声赞扬这位伟大的京剧大师。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我注重课外资源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用眼睛看鲜活的京剧图片表演,耳朵听关于梅兰芳学艺中勤学苦练的小故事,用心体验梅兰芳学艺的艰辛,用脑子思考探究梅兰芳成功的原因。

四、拓展说话,赞大师。

1、师:看着梅兰芳,看着他那双会说话的眼睛。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梅兰芳先生,我想对你说--------------。

自己先轻声说一说,准备准备。指名说。

2、一个“终于”让我们感受到梅兰芳学艺的艰辛,你能用“终于”这个词说句话吗?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

在“梅兰芳先生,我想对你说”的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

的思维,相信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得以提升。在生活化的课堂情境中,孩子们不仅是收获了知识,提升了语文素养,而且对京剧这一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五、总结延伸梨园情

这节课,我们读了梅兰芳苦练眼神,终于成为京剧大师的故事。现在他创立的梅派唱腔还一直活跃在舞台上,经久不衰,京剧真不愧为我们国家的国粹。回去后,同学们可以找找相关的视频去看看,一起去感受一下梅兰芳先生勤学苦练后的梨园精粹。其实,这样故事还有很多,如一年级学习的《怀素写字》、以及《他得的红圈圈最多》。今天,老师再向同学们推荐一个这样的故事:《凿壁偷光》。

设计意图:在师的总结中引导孩子们领略京剧这一传统文化的经久不衰,同时引导孩子们学会梅兰芳先生“勤学苦练”的精神,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在启迪和激励中,引导学生深切地体会,得出一个结论——勤能补拙。

六、作业

1、读读背背四字词语。(略)

2、回家练讲《勤背戏词》的故事。

3、用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去收集古今中外名人勤学苦练成才的故事。

教学反思:《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讲的是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由于学生对梅兰芳了解甚少,因此开篇便由视频导入,快速地切入文章,让孩子对主人公产生兴趣,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京剧,也随之走入了孩子们的视线。而后抓住文眼,每个环节我都以京剧贯穿,落实了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这篇课文的文眼就在“勤学苦练”,重在让学生体会梅兰芳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天生的不足,只要付出努力就能收获成功。“勤学苦练”一词概括而抽象,如何使二年级的儿童对其产生真切的体验和深切的感悟呢?我采用模拟生活情境和联想生活情境两种方式,化抽象为具体形象。我还凭借教材,进行了有效地扩充,比如一些梅兰芳学艺过程中的其他故事,让孩子们明白了要成为京剧大师还要练好身段、唱腔、动作等等。从而,对“勤学苦练”的认识更深了,对梅兰芳这位著名的京剧大师也就更敬佩了。

梅兰芳学艺答案 梅兰芳学艺阅读答案二年级 篇8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由词入文。

1、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梅兰芳学艺》,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边板书边强调生字:“兰、芳”的写法。

2、出示词语:梅兰芳  学艺  紧盯  或者  注视  灵活  勤学苦练  世界闻名

指名读,评价。

3、师:这些词语是不是已经钻进了你的小脑袋?

学生听写词语,师生点评,提出写字要求。

4、选择其中的词语说一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

【设计意图:小学低年级阶段,写字是学习任务的重中之重。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并指导互相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习得写字的方法,弥补不足,不断提高写字水平。“这些词语是不是已经钻进了你的小脑袋?”活泼生动的教学语言更有利于提高孩子们写字的兴趣。

根据出示的词语说一句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话,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可谓一举两得。】

二、引导对比,走近文本。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出示)梅兰芳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讨论:什么叫“世界闻名”?指导朗读:把他的名气读得大大的。

2、出示:梅兰芳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引导学生对比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你从这个词语中读出了什么?

【设计意图:对比这两个句子,学生在朗读中领悟到了“终于”的意思。这一去一加的过程就是品味词语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使学生对梅兰芳成功的艰难有了初步的感受,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辨析词语,走进文本。

师:梅兰芳学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读读第一节,想想他都遇到了什么困难。

如果你是师傅,你会怎么说梅兰芳?引导学生表演,体会师傅说话的语气。

想象梅兰芳此时的心情?

2、过渡:梅兰芳有没有因为师傅这样说就放弃学艺了?

引读: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

指导读出梅兰芳的决心很大。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角色,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揣摩人物的内心,感受梅兰芳面对困境绝不放弃的坚定决心。】

3、指导看图:梅兰芳在干什么?书上是怎么写的?

出示: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日子一长,他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4、你知道“紧盯、注视”的意思吗?

讨论:为什么用这两个词语,而不用“看”哪?

就让我们一起来体验这两个词语会带给我们什么的感受?教师拿着玩具飞机,要求学生专心地看一分钟。(头不能动,眼睛随着小飞机不停地转动。)说说你的眼睛有什么感受?

指导读好这两个词语。

师:同学们,我们看了一会就这么难受了,梅兰芳是只盯这一会吗?(引导学生抓住“常常”。)总是这样练习,梅兰芳的眼睛会有什么感受?

师:是啊,他一有时间就练,多苦多累呀,这就是“苦练”。板书:苦练

读好这段话,感受梅兰芳练功的刻苦。

师:梅兰芳是不是练几天、几个月就不练了?引导学生发现“日子一长”。

师:梅兰芳这样一练就是十年。指导读“日子一长”,读出时间的长。

这就是“勤学”。板书:勤学

齐读:勤学苦练

【设计意图:理解“紧盯”、“注视”对于理解“勤学苦练”至关重要。然而单单理解这两个词语的表面意思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引导学生感悟词语背后的深刻内涵。

通过一分钟 “紧盯”、“注视”玩具飞机,学生对这两个词语有了切身的体验和感受,从中感悟到梅兰芳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需要巨大的毅力。设计这样一个有意识的活动,学生对“勤学苦练”的理解不再是苍白空洞的,而是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行为当中,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梅兰芳的精神品质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5、师:梅兰芳的眼睛渐渐灵活了,人们都说他的眼睛会说话了。

一开始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是看不起他,而现在人们是看不起他吗?

(引导学生感受人们是在高度赞美梅兰芳高超的表演技艺。)

说说人们为什么这样赞美他?

师适当讲解梅兰芳精湛的表演技艺。(表演英雄时,人们会感动得流泪;表演敌人时,人们又气愤不已,真是演什么像什么。)

谁愿意和人们一起赞美他高超的表演技艺。朗读评价。

小结:梅兰芳能有这么高超的表演技艺,是因为他勤学苦练,再次齐读“勤学苦练。”

【设计意图:再读这个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明白,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下苦功夫的道理。而这种思想认识的提升是建立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之上,并非教师枯燥的说教,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6、梅兰芳终于成功了,齐读第三节。

你想对梅兰芳说些写什么?

四、运用词语,超越文本。

在同学们的生活、学习中也一定克服了不少困难,这都是你努力的结果。让我们一起来说说吧!别忘了加上“终于”这个词。

出示例子: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期末考试我终于                    。

【设计意图: 语文的学习归根到底是语言文字的学习,训练必须落到实处。出示例子而又不拘泥与例子,引导学生在自身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发散思维,用“终于”造出丰富多彩的句子,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实现和谐统一。】

设计理念:

《梅兰芳学艺》(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讲的是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  的不足。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勤学苦练”,并从中受到启迪,是教学目的所在。

结合二年级孩子的年龄和学段特点,本节课的教学以词语为切入点,以学生的切身体验为基础,通过对比、品味、体验、运用等一系列手段,引导学生畅游于语言文字之间,不断提高语言感悟能力和阅读水平。

梅兰芳学艺答案 梅兰芳学艺阅读答案二年级 篇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世界闻名"、"终于"等词,会用"终于"造句。

3、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学生从小苦练基本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理解"终于",会用"终于"造句。

难点  理解"眼睛会说话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鸽子和小鱼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 点击播放:梅兰芳的剧照]这张剧照是谁扮演的?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近他,读一读梅兰芳苦练眼神的故事。

2.检查预习:读课文填空①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 ②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

二。精读课文

1.京剧大师小时候去拜师学艺,师傅一定夸奖他了吧?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读第一自然段。

2.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和梅兰芳小时候的照片。请小朋友来读一读。 找出师傅的话。

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

3.你读懂师傅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吗?[屏显第一句]

(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就是说他不具备唱戏的好条件,根本不适合学好唱戏。)指导学生说话:因为梅兰芳小时侯眼睛没有,所以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是因为梅兰芳眼睛。

4.假如你是梅兰芳,听了师傅的话,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梅兰芳学艺的决心动摇了吗? [点击出示: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赛读。[指导:有决心!不动摇!]

5.光有决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做。读读书,看看梅兰芳是如何去做的。 [点击出示: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6.这句话中有两个意思相近的词你能找出来吗?[点击变红:紧盯和注视]

现在小朋友就在紧盯着老师,注视着老师。那梅兰芳呢?有什么不同?

(1.紧盯的是飞翔的鸽子,注视的是游动的鱼儿,眼睛要能跟上不容易。)

(2.小朋友们学习真认真,连小鸽子、小鱼儿都l来和我们一起学习,让我们也来学学梅兰芳练练眼神。师生合作理解紧盯和注视,体会梅兰芳练眼神不容易。

想想看,梅兰芳会是不是也像小朋友们一样,就练一次呢?你是从哪个词感受到的?学生不难说出常常。

引读理解:

梅兰芳找机会练,练得脖子酸痛,他没有停下,还是--生读: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练得眼睛红了,流出了泪水,他没有去休息,还是--生读: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7.这样的辛苦练习,就叫勤学苦练。

8.因为勤学苦练,引读:[点击出示:日子一长,他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

日子一长,你知道他练了多长时间吗?几天、几月、几年,引导学生猜猜梅兰芳练习时间。老师总结:整整十年,每天早晨起来放飞鸽子,目光紧盯鸽子渐渐远去,十年间从没停止过。

9.因为勤学苦练,[点击出示: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小朋友们,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学生提问:眼睛怎么会说话呢?

小朋友,瞧,老师的眼睛也会说话,你从老师的眼睛看到老师心里怎么样(老师笑眯眯地看着学生)?指名学生说出老师很高兴。教师总结,老师心里想说的话,用老师的眼睛告诉小朋友啦!其实小朋友的眼睛也会说话,请你用你的眼睛告诉你的同桌,你在专心读书,请你用你的眼睛告诉你的同桌你在观察他,请你用你的眼睛告诉你的同桌你在四处张望……现在的梅兰芳在表演时心里想说的话,他的喜怒哀乐都可以用眼睛表达出来,就像会说话一样,所以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这句话其实是人们对梅兰芳的赞美,赞美他的表演技术高超,更赞美他的苦练精神,懂吗?

10.出示梅兰芳小时侯的照片,青年时候的照片,两张照片比较,引领学生赞美梅兰芳:看到了梅兰芳的变化,你们想说什么,就说吧![点击出示:梅兰芳先生,我想对您说]引领学生把赞美的感情送进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1、引领学生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先出示课件,让学生根据课件提示背诵课文:梅兰芳学艺的决心(            )。他常常紧盯(                     ),或者注视(                  )。日子一长,他的双眼(                     )。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                      )。然后再直接背诵课文。

12.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引读[点击出示: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怎样才算得上世界闻名呢?[显红"世界闻名"]

你们想了解梅兰芳的名气有多大吗?让我们走近梅兰芳。[点击播放:大师,教师相机解说。在国内,以梅兰芳命名的公园,大剧院;发行的金币、邮票、磁卡上也能见到梅兰芳;在国外巡回演出,吸引外国人学京剧]

13.像这样盛名享誉全世界,就是世界闻名,明白了吗?理解了相信你会读得更精彩。点击出示: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14、像梅兰芳这样世界闻名的人很多,出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世界冠军皱凯、马林、仲满(江苏人)等照片,进一步引领学生体会世界闻名,并引领学生说出他们成为世界闻名的人非常不容易。

15评读"终于"

(1.小朋友,梅兰芳和他们能世界闻名非常的不容易,你从哪个词感受到梅兰芳的不容易?并指导学生读好终于这个词,读慢一点。

(2.梅兰芳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该高兴吗? 终于这个词应该读得再响亮点。)

16.那你能不能用终于说一句话呢?请你说一说。

[点击出示:1、皱凯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世界自由体操冠军。

2、二(2)班的钱栋梁小朋友经过勤学苦练,学习终于进步啦!

3、(                  )终于(             )。]

15.总结引背课文:勤学苦练,助人成功。

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师傅说--生背: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开始了勤学苦练。--生背: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日子一长,--他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三。 课后练习。

1.梅兰芳学艺的故事告诉我们[屏显: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人一己百,奋起直追。这几个成语很好地将这个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概括出来了。[点击出示:四个成语]

四、课堂检测

补充习题第四题

五、预习作业

读课文《大禹治水》

1、标出生字词、读准字音,不理解的字、词、句子打上"?"。查查字典或资料。

2、标出自然段序号,熟读课文。

3、自学生字,完成课后描红。

板书设计:

14 梅兰芳学艺

不是"料子" → 勤学苦练 → 京剧大师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