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论文优秀7篇
时间:2024-09-13 16:51:00
教学研究主要讨论有关学生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问题,如果是讨论某一具体课程,则希望通过讨论,对这一类课乃至更大范围的课程具有借鉴作用。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爱岗敬业的小编给大伙儿整编的7篇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论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内容导航
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研究 篇1《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论文征稿启事 篇2教育教学研究 篇3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论文 篇4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论文 篇5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最终版 篇6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篇7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研究 篇1
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研究
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络作为传播的新媒介正悄然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随着学校校园网的建立、发展和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会充分利用校园网上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
一、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意义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和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往往被动地等待教师每个操作方法逐一讲解并演示,然后在老师课前准备的教学任务驱动下完成相关的练习。但是,在学生熟悉了这些方法后,却不能主动地将所学的方法运用到扩展的过程中去。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进行,信息技术教师从原来单向地向学生解读各种应用软件转变为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从而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获得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等。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基本特征是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
二、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面对开放的、虚幻的、信息量庞大而又存在安全隐患的网络世界,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很容易沉迷网络。所以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极其重要。
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整合仍将是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两个主要领域。由于教育部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应用的高度重视和系统规划,20世纪的最初1 O年无疑是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的黄金发展期。而2005年之前的几年则无疑是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界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培养、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理论探索、体系建构等方面夯实基础、蓄势待发的关键时期。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里,适合中国现状的、系统完整并相对独立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将出台,并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同时,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各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范围将逐步从零散自主走向系统普遍,整合的方式也将从粗放单一走向精细多样,教师的整合心态也将从浮躁的技术炫耀走向务实地追求课程实效。
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源于何处现已很难查明,但可 整合一词,来源于英语的“integrative”意为:“使结合(with);使并入(into)I使一体化,使其成为一体”。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意味着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作系统的考虑与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比较狭义的课程整合通常指的是,考虑到各门原来割裂
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将这些课程综合化。 刘茂森教授在全国教育技术学校“十五”课题开题研讨会上说:“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目的、任务与学科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整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这里明确地界定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即课程的综合化。字木前沿 目前,国内许多学者根据自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由此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扩大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的主线,创设相关有具体意义的情境,将信息技术与完成任务有机整合,促进学生高级智慧能力的发展。我们还把教师的教学培训作为教材实施的有机组成部分,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教学实践同步培训,对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了研究。这种设计模式融合了现代的教学理念、系统的设计方法和信息化的评价手段,体现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也代表了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方向,并可以在不同学科的教学中迁移,对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探索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信息化教学与信息化教学设计 所谓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表现形态。它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在更深层面上,它还涉及到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和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不再(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维持自己作为“专家”的角色,而是通过帮助学生获得、解释、组织和转换大量的信息来促进学习,课程与教村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推进,前我国不少中小学的硬件设施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无论是学的电脑台数还是拥有校园网的校数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在少数发达地区,多媒体计机、大屏幕投影设备和网络已进入了每一间教室。当前迫切要回答的问题是:怎样认识教的信息化?学校电脑拥有率的长与校园网的开通是否标志教实现了信息化?在信息技术已善了中小学的教学环境的地,这些技术是否被有效地使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究竟起多大作用?我们认为,对此需要冷静的思考和负责任的讨论,不能用硬件作为衡量教育信息化的惟一标准。 以下我们提出一些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恰当地估计网络对基础教育的影响发展网络教育首先必须考虑教育的网络需求。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网络需求是什么?网络教育与当前学校教育有怎样的关系?考虑清楚以上问题,才能恰当地估计网络对基础教育的影响。 我 发展网络教育应该考虑以上特点,确定基本用户及其网络教育的需求。 所谓发展极不平衡,是指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
当前,信息技术在教育当中的应用成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宏观政策、教育需求乃至人们的热情的指引下,无论是官员、学者,还是实践人员,无不投入到这一如火如荼的洪流中来。可以说,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方面我们投入
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如何证明我们的投入是有效的,又如何更明智、更经济地进一步进行投入呢?这是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问题。 当前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还存在着很多影响其有效性的问题:比如,把有无信息技术设备作为评估一个学校的标准,过分关注最新的技术或学校之间的攀比而不断购置先进的硬件设备。但是,由于软件或资源缺乏而没有真正地使用,更谈不上有效应用了;信息技术在有些地方只是在评优课、观摩课中使用,还只是教学的一个装饰。教师还没有真正地把信息技术整合到教学或学科当中,而距离学生真正将信息技术作为自己学习和发展的工具就更远了。从中小学教育的实践方面来看,大部分仍然存在着盲目性,存在着资金和人员的极大浪费。 技术本身是一个流程,技术能否真正促使教育目标快速、有效地达到,是要经过创新重组从而实现教学工作稳步进行的。
具体步骤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课改精神,立足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进取能力为重点,更新教师教育理念,积极抓住课改契机,切实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地位,结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特点,以及计算机特长兴趣发展需要,从实际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的需要入手,与各教研组积极合作,大胆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的教学研究,落实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使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有相应的提高。
二、工作目标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网加强教学信息的交流,加大上网时间,加强理论学习、业务培训、技术技能的学习和研讨,使每位教师都具有运用信息技术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
2、加强学科教学:组织好教师积极参加市、区信息技术展示课的活动,并加强学校之间相互学习的机会,从而推动教师信息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
3、加强教育研究:运用教学理论知识指导工作,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科研,使学校教学整体水平不断得以提高。
4、加强资源管理:鼓励教师积极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制作有创意、有实用价值和保留价值的教学课件。加强学校信息资源的管理工作,做到资源共享。
三、具体工作任务
(一) 努力实现教育信息化
1、 抓好学校设施建设:
(1)积极推进多媒体网络活动室的开放。
(2)完善和维护好学校的校园网络。
(3)做好多媒体电化教室日常管理。
(4)认真做好各办公室电脑的维护。
2、 加强信息技术教学的管理
(1)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加强考核工作,积极开展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引导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自由畅游。
(2) 抓好竞赛项目,积极参与区信息技术相关活动,争取好成绩。
3、 抓好教师培训
使全体教师熟悉教育信息网的有关知识,并用好信息化设备,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各自学科的整合。利用现有设备,结合教师意愿,开展蓝牙、相片制作等培训。
(二)努力推进教育手段现代化
1、 全面提升现代化教学的水平,继续充实学校校园网络的素材,加强学校校园网络的管理和使用。
2、 充分开放和利用现有电教设备,以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3、 全面推进学校信息化工作,抓好信息化技术课的管理及普及,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在回顾和展望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年历程的时候,我们很自然地想起了一位把科学教育引入学校教育的先驱,他就是1 9世纪英国杰出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斯宾塞。他在1 844年撰写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提出“教育要为完满生活作准备”的教育目的,指出科技和教育以及二者的融合对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具有的巨大促进作用,强调学校教育理应重视科学知识和科学应用的教育,对近代学校课程体系的设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不仅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而且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任何一个想要在信息化、数字化的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的个人都无法再漠视信息技术的存在。思科公司总裁钱伯斯先生有一段著名的话,用在这里描述新条件下的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是什么决定我们的未来?我的答案是:互联网和教育。在方兴未艾的新经济大潮中,谁把握了互联网谁就掌握了未来;谁开创了面向未来的教育体系,谁就会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论文征稿启事 篇2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论文征稿启事
知识力量学术版《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杂志是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本刊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刊方针,突出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紧跟国际发展趋势,适时追踪热点,及时反映各个领域的重大成果,积极促进学术交流和学术发展。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学术版是以各类院校为重点,探索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思路,研究教育教学各种规律�
主办者出版此刊的目的是为辛勤工作在我国教育战线的广大教师们,从事学术创作、展示学术科研成果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供一个较为方便的窗口。以“严谨、端正”的办刊态度和“兼收并蓄”的学术风格,逐渐在国内教育界人士中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受到众多教学一线中青年教师的欢迎。应众多投搞者要求,本刊决定进一步扩大征稿范围。从现在起,国内各类普通院校、职业院校、成人高校和各级党校等,凡具备从事教育资质的院校教师、科研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图书馆工作人员等均可向本刊投稿。
本刊设有:教育视点、理论探讨、高教管理、教育观察、教学研究、职教天地、模式探索、科技成果、校园内外、教授讲坛、博士论坛、两课教育、教育理论、教学方法、高校管理、人文学科、自然学科、边缘学科、职业教育、当代大学生、教改新论、体育与艺术教育、综合论坛等各种栏目,凡与教育有关的内容或教育工作者感兴趣的其它话题,均在本刊编选之列,欢迎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向本刊投稿。
如果您在近期内暂未安排写作计划,请您注意保留本刊的联系地址,本刊常年征稿,今后您在需要的时候,可随时与本刊取得联系。本刊亦欢迎您能向身边的同事和朋友推介本刊,以使本刊能有机会为更多的作者提供帮助和便利。
1、内容要求:观点鲜明,资料详实准确,说服力强;
2、文章字数必须:2500-5000字。
3、格式要求:
(1)文题(20字以内,可带副题);
(2)姓名(可多人署名);
(3)(单位全称,所在省、市,邮政编码);
(4)摘要(100-200字,左顶格);
(5)关键词(3-5个,以“;”号隔开,左顶格);
邮箱投稿:jiaoyujiaoxuezazhi@
工作QQ:2695979219
杂志网址:
中国期刊网 http:///Zhiye_1.asp?Oneid=54
教育教学研究 篇3
引
言
一、课题研究背景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和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各个家庭大力响应党的少生快富政策的号召,随之而来的是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在他们当中大部分由于受社会及家庭环境的影响,绝大部分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遇事不愿多想多做的坏思想、坏毛病,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任何事情不愿去多想,不愿去多做,很难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实行自我管理。这些孩子走进学校融入集体,他们的诸多毛病都表现出来,尤其是他(她)们的主观能动性与自主管理能力特别缺乏。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结合本人的教育实际进行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与自主管理的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
1、让学生在集体中愿意自我表现,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养成积极进取的精神。
2、让学生个个都参与班级管理,充分发挥自己的管理能力,形成一个和谐、文明、团结、进取的集体。
三、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在课题的研究中班级学生是指乡(镇)中心小学高年级以45人左右组成的集体为研究载体;主观能动性是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主动的参与;自主管理是指以班委会为主体实行学生自我管理的行为。
依据社会的发展,为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以及《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的学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作为理论依据。
研
究
情
况
一、研究内容
1、研究学生在家庭及班级内的自我表现。
2、研究学生在班集体中的想法。
3、研究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研究如何实行学生的自主管理。
二、研究方法
1、调查访谈法:深入学生家庭与家长以及部分学生所在的班级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交谈,了解学生在家庭、班级中的表现。
2、问卷法:把要调查的内容设计成问卷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表现如实选择相应答案。
3、观察法:选取相应的目标,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察学生的表现。
4、比较法:选取两个班级,即五(1)班为实验班,五(2)班为对比班,在实验班进行该课题相关内容的实验,在进行对比总结得失。
三、研究的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2009年10月15日至10月30日拟定课题实验方案,撰写个人课题开题报告。
2、第二阶段(研究):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主要内容是开展调查访问收集相应资料,拟定问卷调查内容,抽样调查,积累相应资料,上传研究时段内的经验、体会、感想方面的文章。
3、第三阶段(研究及总结):2010年3月至2010年9月,主要是继续深入开展研究,撰写研究的经验文章,做结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收集和整理各类资料,撰写研究论文。
四、研究方法与过程
1、建立学生个人档案,有效掌握第一手材料
在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为了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解决学生的问题,我在本校高年级随机抽去10名学生和五年级(1)班的实验班全体学生建立档案。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生活习惯、个人兴趣、家庭学习、交往、班级表现等)和问卷调查,通过对学生所填写的个人情况登记表及个人问题调查情况作认真分析,加以整合、提炼,大致了解学生在校及在家的表现,初步掌握学生内心的一些真实想法,有效掌握第一手材料,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加强学习。
教书育人的成败,关键在教师。课题研究能否顺利地开展,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否符合时代的需求,而教育科研又是更新教育观念、永葆教育发展的生机与活力的有效载体,是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的必由之路和必经过程。因此在课题研究时段内,一方面学习有关方面的理论知识的书,如《班主任工作之友》、《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等,仔细研读,认真琢磨,从中吸取相关的理论经验,逐步更新教育理念;一方面与我校多位班主任教师加强联系,经常交流个人在从事班主任工作中的得与失,为自己的研究获得相关的实践经验。
3、抓住时机,面向全体,有机渗透研究的内容。 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地发挥与自主管理的培养,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班队活动,集体活动,学校劳动中抓住时机,巧妙、恰当地运用于之中。 (1)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主观能动性地发挥。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当自尊能满足个人需要时,人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当自尊不能满足个人需要时,人的自尊就会受到挫折,从而产生各种不利于上进的消极情绪。在我任教的一个班有一个女同学,在集体活动中,他总是不愿意参加,整天沉默不语,原来是由于家庭比较贫困,没有其他同学穿得好,吃得好,玩得好。我主动找她谈话,给她分析原因,要求她努力学习,用自己优良的成绩赢得同学的赞赏。后来她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了优异成绩,同学们经常找她玩,积极主动参加了一切活动,这一切变化来源于她有了自尊心,树立了信心,这个力量来源于她主观能动性地发挥。
(2)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内在动力。我校每周有一节班队课。在开展班队活动时,抓住这一机会,实行民主选取班干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开展班级学生一对一的竞争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兴趣,拟定班级学生百分制管理目标,激发学生自主管理兴趣。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班级形成了一个齐抓共管的局面,个个争当先进,人人主动参与的良好态势。
(3)营造学习氛围、民主环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问题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而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氛围,提供一个机会,搭建一个展示平台,允许学生百家争鸣,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愿意发挥自己的才能,积极投身于讨论之中,这样培养了学生主观能动地发挥。在开展班主任工作时,班主任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并且关心学生的一切。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作为班主任不能凭感情用事,不能有亲疏之分,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让学生感到人本无贵贱之分,才会信服你亲近你。学生在班级中才愿意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愿意融入到这个集体,才愿意实行自主管理。 (4)培养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实行学生自主管理。
班主任、班干部及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同伞柄、支架和布,一个在好的伞柄如果没有支架的支撑是无论如何也撑不起一片天空的。既然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如此的作用,那么如何培养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
一是给班干部戴高帽子的方法来培养班干部,对他们在工作中的成绩及好的做法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有一种自豪感,愿意积极主动地去工作,但要注意在时间和场合上把握准确。 二是班干部在开展工作中遇到挫折(如学生无端嘲笑),这时班主任应该鼓励他们,教给他们一些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三是信任班干部中的每一员。班干部在开展工作时,班主任不必要事事都去过问,要相信他们有能力管理好班集体。让班干部有一种成就感,这样班干部就愿意去工作。
四是要放权,给班干部一定的管理权限,班主任要懂得放权,让班干部对班级管理和班级中发生的事情有一定的处理权,这样便于他们开展工作,但要注意放权的适度,不要给班干部太大的权力,容易助长班干部的威风,引起学生的不满。
4、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行学生自主管理。
(1)抓住特点,从特点入手。有些教师认为后进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针对这类学生进行了研究。关键是采取什么方法,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做转化工作。通过研究,我认为一是要追根溯源,对症下药,发现闪光点,激发主动性。二是要用其所长,掩其所短,创造闪光点的机会,增强自信心,实行自主管理。我教的一个班有一个男同学整天不做作业,经常和同学打架扯皮,同学见他躲着,老师见他训着,但他特别喜欢体育。在我校举行秋季体育运动会时,我让他参加了三个项目的比赛,最终他获得两个第一名。就在领奖时全体同学给他热烈的掌声。走进教室时,同学们齐声大喊“你真棒”。从这以后,他慢慢的变了,带领同学们参加体育活动,很少和同学打架扯皮了,还为班上做了几件好事,这一切的变化来源于他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爱,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自我管理。
(2)调动全体同学的激情,实行自主管理。利用班队课的机会,我让班上全体学生拟定班级计划,提出班级管理的建议。大家共同出点子,发挥集体智慧,形成了一个班级管理制度。这样的班级管理,既规范又全面,又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又体现了学生的民主参与,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由于班级管理制度是学生共同形成的,因而每个学生都会主动接受,自觉地维护,能够完成预定目标,达到学生自主管理的目的。 (3)
尊重、信任、赏识学生激发学生内在潜力地发挥。
首先应尊重学生。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学生迟到或做了错事,允许他们有申辩的机会,然后再作判断,切不可不分青红皂白地进行训斥和指责,用自己的真诚尊重学生。
其次要信任学生。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建设,光靠班主任个人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学生的参与。信任学生,让学生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这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全班同学,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找到适合发挥自己才能的位置,班主任只对班级工作进行宏观调控,其余的工作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给学生创造锻炼能力的机会。
最后要赏识学生。后进生无论在哪一方面做得好时,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优等生的进步同时也需要鼓励。因此老师要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对后进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对优等生的进步要选择时机给予鼓励,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在老师心目中有他的位置。一个老师做到尊重、信任、赏识学生,这样学生就
研 究 成 果 及 反 思
一、课题研究的成果
1、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同学们经过不断的训练,学生原有的一些不良行为得到了改正,逐步养成了多种良好的习惯,如增强了集体主义观念,具有集体荣誉感,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能积极献策,主动配合,愿意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才华;对于班级中的不良行为,个个敢说、敢管,形成了一个自主管理的氛围,在家里能做自己的事,能主动做家务活,敢于提问,勇于发表个人的看法等。
2、实验班的班级班风,学习成绩显著提高。在学校举行文明班级的评选活动中,该班级每次都获得荣誉,学生学习成绩大大进步,涌现出许多先进个人,得到了同行和学校的肯定和表扬。
3、个人水平得到提高。
在个人博客中发表数篇文章,在恩施州民族科研网上发表文章3篇,个人论文荣获乡级一等奖,教育叙事获得州级成果一等奖。
二、问题分析与思考
经过一年多的深入研究,我基本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如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与自主管理,还需要在总结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研究,让良好的习惯成为自然,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我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作具体实验,结合现代教育理念、观念,总结出一套更完全的操作模式。同时,真诚地希望得到专家、领导的不吝赐教,使本课题研究得到提升,臻于完善,从而更� 分享: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论文 篇4
论述高校教育技术改革与发展
【摘要】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已经不适合现阶段高校教学,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现代教学,教学媒体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模式的改变都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但目前各高校中还没有将教育技术的引导作用发挥出来,没有利用好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指导教学,解决教学中的各类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教育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高校教育技术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育;教育技术
一、高校教育技术面临的问题
(一)观念定位有所偏差,理论实践脱节。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影响和促进学习是教育技术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和归宿。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才是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也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两个基本要素,是服务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随着近年来多媒体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出现,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深刻影响到高校和高校教师。
教育技术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日显突出,为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各高校设立电教中心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独立的辅助教学机构;高校教师更加注重媒体的使用,摒弃以自我为中心教学过程,改变授课的方式和方法,但有一些教师错误的将多媒体教学当作学习过程中锦上添花的辅助品,抛弃教育技术、教学设计和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的理论指导,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习效果达不到教学要求。
(二)满足现代教学要求,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仅用粉笔授课的传统教学不能满足现代教学要求,但多媒体教学仅是更换板书内容的呈现方式,没有实质性变化,这是多媒体教学下的现状。现代教学不仅仅对多媒体选择具有要求,而且对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模式、教学结构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校教师应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不能用更换知识内容呈现方式的办法进行粗放式教学,要用精雕细琢的课程质量来满足现代教学,教育技术恰恰能帮助教师解决这个问题。因此高校教师要学习掌握教育技术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教育技术的能力,满足现代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投资效益不足,统筹、规划、协调能力差。
各高校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构建网络化校园,建立具有统筹、协调能力的技术性管理的现代化校园,达到用技术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提高效率和增加效益。学习资源、学习过程、网络资源和项目管理是教育技术管理管理的核心部分,它具有现代化、开放性、广泛性、开拓性等特点,不仅追求设备齐全和技术先进,并利用已有的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为考核依据。但目前各高校教学设备投入过于不足,更新缓慢,资源更新和利用率低下,统筹、规划、协调能力差,与高效率和高效益教育技术的现代化要求不符,存在整体投资大见效小的问题,没有发挥教育技术的优势,对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
二、高校教育技术改革
(一)调整“教学结构”,改换教学方法。
“教学结构”是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教师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媒体形式去呈现;选择恰当的策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已“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积极接受教学内容,快乐主动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性人才。目前高校采用的多媒体教学,仅是书本知识的搬家,并没有有效结合现在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结构,没有针对不同课程选择不同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教学中心从教师到学生的转换力道还不够,即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够。因此高校教学要调整“教学结构”,改换教学方法。
(二)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提高教育技术能力。
高校即具有培养人才的基本职责,又具有科研的职责,如何培养21世纪的创新性人才是高校思考的问题。在现在形势下,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形式的出现,都是提高教育技术能力,适应现代化教学,培养人才的需要。这几种教学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与传统教学相比,其教师的工作量加倍。
三、高校教育技术的发展
(一)培养现代化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
高校教师不是课堂内容的搬运工,是运用有效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工程师,所以高校要建设雄厚师资力量,培养具有较高教育技术能力的现代化教师队伍,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够达到现在社会对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这也是高校发展和学生培养的基础力量,必须让每个老师具有铜铠铁甲,才能打胜培养优秀人才的大仗。
(二)转换教学主体,权衡课时量与科研量,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技术出发点和落实点是培养高质量学生,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的新型人才,这是教育目标,也是高校教师的职责和努力完成的任务,所以教师摒弃自我为中心的独角戏,学生才是学习的中心和主角。课时量和科研量是高校职称评审两个重要因素,课时量只是数量,高质量课程却无法做到百分百监管和衡量;科研量更容易量化和实现,消耗掉老师大量精力。高质量的课程和科研量在职称评审的天平上失去了平衡,也违背了现代教育培养学生的初衷和需求。所以高校要权衡课时量和科研量,通过长效的高质量的课程向培养现代新型人才要成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来武装教师技能,用现代教育技术实践向社会人才需求交答卷。
结语
通过本文研究发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性和社会性人才,需要提高教师在课程中应用教育技术能力、转换教师的教育理念以及制定更符合实际需要的职称评审制度,提高高校教育技术的应用重视程度,解决教育技术在现代高校教育中处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这样才能够促进高校教育的长远有效发展,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雍潜。普通高校电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性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1998,(4).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论文 篇5
浅淡理论教学与高职素质教育
摘 要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全体受教育者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个性特长健康发展。有创新精神和能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的现代化公民。现今高职生是一群整体素质不高的学生群体,本文从如何在理论教学中来提高高职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理论教学 高职 素质教育
那么在理论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我在这几年的理论教学中,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从中得到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激发求知欲望。增强学习信心
在教学中,应利用多种形式,课内外结合抓准时机,见缝插针,向学生介绍一些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和现代科学的巨大成就,如向学生介绍我国古时候就在世界上最早利用指南针进行海上航行,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在科学的许多领域取得迅猛发展,如在能源。高尖端的科学研究。航空航天技术等方面均在世界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件件生动的事例,一个个确凿的数据,一条条鼓舞人心的信息,无不点燃学生心灵深处的爱国之火,不仅使学生产生了民族自豪感,而且也产生了强烈使命感,激励他们决心学好知识,将来更好建设祖国。为国争光。
许多学生进入高职阶段以后总有一种自卑感,觉得前途渺茫,没有什么奋斗目标,意志消沉,从而丧失了进取心,作为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人的智力悬殊不大,你们的头脑并不笨,智力并不低,别人能学会的,你们一定能学会,最多比别人多花些精力,高职生能比同龄人提前掌握一些实际技能,但如果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习毫无兴趣,缺乏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即使是非常聪明的人也是学不好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常将自然科学史上许多刻苦攻关的科学家的事迹融汇到知识教学中。
二、传授学习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教师的工作不仅是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现在教,正是为了以后不教,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后,可以自己获取更多的知识,尤其是离开学校后,根据工作需要,可以通过自学较容易地获取所需要的各种知识,以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
1、会读书
教师在讲述每一节课内容之前,应先指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内容概要,使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心中有数,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例如讲“绪论”时,除按课本要求讲解外,还介绍本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安排顺序等,使学生对理论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告诉同学在今后阅读科技书籍时,首先要浏览目录和阅读序言,以便了解该书的全貌,从而确定攻读方向和时间安排,以提高读书效率。
2、会定计划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如果事先有了打算,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否则就可能失败,在学习过程中,制订缜密科学的学习计划对一个人学习成功是十分重要的。
一个学习有计划并能认真执行计划的学生,知道如果多玩一小时,多聊一小时将会使计划的哪项任务完不成,而这项任务没完成以将对整个学习计划有怎样的影响。有了计划,每一步干什么都非常明确,用不着浪费时间去想下一步要做什么,按照科学计划行事,可使自己的学习。生活节奏分明,一旦形成了条件反射,到该睡觉的时候睡觉,该学习的时候能安心学习,该锻炼的时候去锻炼,所有这些都成了自觉行动,日久天长,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形成了。
3、常做实验
经常做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利用无意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让学生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动手制做一些简单易行的演示实验教具,用这些教具进行演示,既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很有好处,经常布置学生动手做一些小制作,小实验,不仅能激起学生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的欲望,又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逐步形成同学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素质。
三、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素质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要使受教育者能主动地学习,主动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怎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1、讲好新课
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在呈现新的学习材料之前,先用学生懂的语言介绍一些引导性资料,并制造认知的不协调,“不确定是动机的根源,”先创设激“疑”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其好奇心与求知欲,思起于疑,“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把钥匙。
2、适当转换角色
转换师生角色,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复习阶段让学生出试卷,事先定好格式和内容,要求有答案和评分标准,并留给充足的时间,一般一周左右,学生出的试卷要先交给老师审阅合格后,再让学生们交换做这些试卷,做谁的试卷就让谁批改讲解。由于在“自考互评”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掌握着考与评的自主权,因此思维十分活跃,一种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风气形成了,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收器”,变成了主动求知。解疑者。通过出试卷,学生可以更好。更准确地掌握理论知识;通过评试卷,学生可以了解考试中自身容易出现的错误,并从中分析出错的原因,以利于今后在学习中加以注意,带着问题在评卷中学习,这样学得懂。记得牢。用得上,尤其是一些优秀的答卷,会给评卷人及其他同学更大地启发和帮助;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了自学能力;又实现了学生由厌学到乐学的转变。
四、结束语
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证明要全面提高理论教学质量,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使素质较差的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实施素质教育也给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相信,也要让学生们相信,他们个个都能成才,要设法营造合适的气氛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带着愉快轻松的情绪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其次,教师要设计优秀的授课方式,废除注入式,提倡启发式。第三,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权。要善于创造条件鼓励学生探索求异,发展其创造性思维,并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的激情。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最终版 篇6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杂志是以各类院校为重点,探索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思路,研究教育教学各种规律�
主办者出版此刊的目的是为辛勤工作在我国教育战线的广大教师们,从事学术创作、展示学术科研成果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供一个较为方便的窗口。以“严谨、端正”的办刊态度和“兼收并蓄”的学术风格,逐渐在国内教育界人士中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受到众多教学一线中青年教师的欢迎。应众多投搞者要求,本刊决定进一步扩大征稿范围。从现在起,国内各类普通院校、职业院校、成人高校和各级党校等,凡具备从事教育资质的院校教师、科研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图书馆工作人员等均可向本刊投稿。
本刊设有:教授讲坛、博士论坛、两课教育、教育理论、教学方法、高校管理、人文学科、自然学科、边缘学科、职业教育、当代大学生、教改新论、体育与艺术教育、综合论坛等各种栏目,凡与教育有关的内容或教育工作者感兴趣的其它话题,均在本刊编选之列,欢迎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向本刊投稿。
如果您在近期内暂未安排写作计划,请您注意保留本刊的联系地址,本刊常年征稿,今后您在需要的时候,可随时与本刊取得联系。本刊亦欢迎您能向身边的同事和朋友推介本刊,以使本刊能有机会为更多的教师提供帮助和便利。
1.内容要求:观点鲜明,资料详实准确,说服力强;
2.文章字数必须:2500—5000字。
3.格式要求:
(1)文题(20字以内,可带副题);
(2)姓名(可多人署名);
(3)(单位全称,所在省、市,邮政编码);
(4)摘要(100-200字,左顶格);
(5)关键词(3-5个,以“;”号隔开,左顶格);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篇7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是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国教育教学理论研究院、 自治区科协主管,新疆民族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所、自治区科协主办,知识力量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学术期刊。本刊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刊方针,突出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紧跟国际发展趋势,适时追踪热点,及时反映各个领域的重大成果,积极促进学术交流和学术发展。
本刊全国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om65-1085/Z,国际标准刊号ISSN:1618-2616。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刊,是社会各界互通信息的重要渠道和学术交流的载体。
一、办刊宗旨
本刊以“推介最新学术问题”为特色,关注最新教育学术进展,展望当代教育学术成就,并把理论问题与实践探索想结合,涉及企业、事业、学校的集团经济、科学管理、党建研究、教育教学、金融财会、改革创新等领域。以教育管理工作者、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企事业单位为主要读者对象。
二、主要栏目
【教育视点】 【理论探讨】 【高教管理】 【教育观察】 【教学研究】 【党建思政】 【职教天地】 【模式探索】 【科技成果】 【校园内外】 【教坛之声】 【职业天地】 【集团经济】 【法制评论】【体育天地】 【教学参考】
三、征稿要求:
本刊只接受邮箱投稿,来稿最好用office软件录入保存为word文档后用电子邮件的“附件”投寄。若不能用电子邮件投稿。投稿时请提供作者姓名、年龄、性别、工作单位、职称或职务、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e-mail信箱等。
四、稿件处理:
本刊处理稿件及时,网上审稿,7日没有收到采用通知作者可以另行处理。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必须来函声明。 投稿邮箱:jylljxyjzzs@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