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文档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医院护理论文(精选8篇)正文

医院护理论文(精选8篇)

时间:2024-09-13 16:51:02

以质量求发展,以患者为中心,是医院遵循的原则和坚守的服务模式。

医院护理医学论文范文二:基层医院护理人员能级管理思路 篇1

摘要:护士能级管理保证了基础护理工作的实施,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在以往的护理模式中,不论学历、资历和能力,都承担相同的责任和义务,未能实现护士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制约了护士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提高[18]。

关键词:基层医院护理;管理思路

2010年我国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1]。可见“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永恒的主题,是护理管理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2]。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不仅依赖于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和有效的质量监控手段,更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质量。因此,护士才是护理质量的主要控制者[3]。而在新疆地区,二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学历存在本科、大专、中专等多种层次,且以中专学历为主体,高学历护理人才数量明显不足[4],严重影响了基层医院的护理质量。因此,了解基层医院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现状,构建一套系统完善、操作性强的护理人员能级管理模式是目前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1护理人员能级管理介绍

能级对应,即按工作职能编制人员,使护理人员的资历、级别等与之相适应。在注重年资、学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即综合素质,达到各级岗位与其职能的对应[5]。能级对应原则指将不同能力的人员放在不同的职位上,给予相应的权利和责任,实行能力与职位的对应与适应[1]。近年来,护理人员流动率即流失率较高,低年资护士在临床一线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护理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护理质量管理品质提升的持续改进一直是护理管理者的聚焦中心[6]。根据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状况,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和趋势———护士能级管理模式[7]。能级管理,是通过对人才的分级、职责设定、分层次使用等措施对人力资源管理实施的改革,从而激活人才潜能、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8,9]。临床护理岗位选择合适的人去承担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做到人员的资历、能力、素质与所承担的工作职务相适应,才能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10]。护士是患者身心健康的维护者,护士素质对护理工作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一名护士,不仅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高尚的医德,还应该具备优秀的心理品质[11]。

2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现状及难点

2.1国内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现状

国内许多研究也对护理人员的等级划分进行过探讨,如周咏梅[12]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450名护理人员进行能级对应相关情况的调查,确立了一套针对三甲综合性医院护士能级理论体系。万蓬[13]等研究得出大型综合医院护士等级框架、各级护士准入标准即具体赋权工作内容。据文献报道,根据临床护士的知识、态度、技能等方面给予相应的能级岗位,不仅能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各级护士的最大效能,对稳定基础护理质量、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14]。此外,温宿县人民医院于2011年11月开始尝试对14个临床科室160名护士按专业技术水平、能力、学历、职称、工作经验实施分级分类管理,通过三年的临床实践与探讨,护理服务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逐渐提升,护士离职率大大降低,但由于地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护理人员在学历、知识层次、对职业的认同感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实际困难。

2.2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院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现状

2.2.1人力资源配置不到位

我国卫生部规定医护之比为1:2,床护之比为1:0.4,而实际情况相差胜远。我院编制床位400张,而实际开放床位500张,40~50个病人的科室仅有10~12个护士,每名责任护士要负责8~10名病人。有限数量的护士每日需要完成大量的治疗性工作,剩余时间只能对危重患者进行重点巡视,对一般患者仅仅完成常规治疗和护理,要想把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教做到位,存在很大的难度。

2.2.2教育层次偏低,基础理论薄弱

目前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二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的学历水平起点偏低,主要以中专层次教育为主,后续大专学历约占50%~60%,从而导致护士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同时由于护理人员基础理论知识薄弱,知识面较窄,缺乏多学科知识,大部分护士工作较为被动甚至机械,仅限于执行医嘱,做常规操作,不出差错事故,服务态度热情周到即可。对护理基础知识及专科知识掌握较为肤浅,缺乏勤奋好学的积极性,求知欲不强,不能学以致用。

2.2.3人员职称与实际能力不相适应

因我区为少数民族地区,住院患者90%为维吾尔族,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我院在招聘护理人员时均按照民、汉各占50%的比例。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民族护士的理解能力有一定差异,工作能力与职称、工作年限不相适应,加之又可以生育二胎,造成家庭负担较重,精力往往不足。

2.2.4科室管理者有畏难情绪

护理管理者对能级管理的内涵认识不足,缺乏创新意识,积极性不高,对护理部制定的护士能级划分使用管理实施方案和护理能级管理绩效分配方案没有认真组织学习、讨论而处于应付状态,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认为这项改革难度太大,基层医院存在人员不足,民族地区护士综合素质较低,条件有限而难以开展或担心作为试点后工作繁琐且成效不显著。

3护理人员能级管理展望及建议

3.1加大人员招聘的力度,实施动态调配

合理的护理人员配置是开展护士分层次使用的基础[15]。首先对全院各科室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年龄、工作年限及民汉比例做一个现状调查,再根据医院目前的发展需求及各科室工作量等以确定招聘的人数、学历层次十分必要。建议相关部门应在保障护理人力的基础上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要求从年龄、学历、职称、民族方面优化新疆护理人力资源结构,加大护理人力资源开发力度[16]。一是通过积极参加各大院校招聘会与网上招聘相结合。同时按程序积极向卫生行政部门反应护理队伍严重缺编的问题,引起政府的重视。二是医院护理部应根据各科护理工作量、危重病人数量、病人的护理需要,进行人力资源的动态管理,随时进行调配,使现有的护士发挥最大作用。三是不断完善后勤保障体系,把护士从非专业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节约护理人力资源,增加护士直接护理病人的时数,提高护理质量。

3.2强化护理队伍的教育,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完善教育体系,培养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的需要。建立从中等到高等的护理教育体系,并逐步普及高等护理教育,增大本科生、研究生比例,提高护理科研水平和专业水准,适应护士能级制的需要[15]。护理部要加大护理人员的在职培训力度,建立护士分层培训、考核的长效机制,设定培训目标。将护士分为普通岗、专科岗、管理岗,然后再根据每个人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知识结构等再细分成辅助岗、一级岗、二级岗和责任组长。同时建立规范化的临床实训基地,并配备完善的护理技能操作模具,对各层级护理人员有针对的实施分层培训,提高了各层级护士的能力,使许多年轻有为的护理人才脱颖而出,各级护士在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推动了护理工作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医院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了人才梯队建设。

3.3建立合理的绩效分配、考核机制,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

绩效考核管理原则,绩效考核在科学构建“按岗位取酬,按工作量取酬,按服务质量取酬”的分配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临床护士各层级岗位职责和量化考核标准[17]。为此,护理部制定下发了护士能级划分使用管理实施方案和护理能级管理绩效分配方案,根据护理岗位的工作质量、工作数量、劳动强度、风险责任、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综合进行综合考核,实现了按岗取酬、多劳多酬的绩效分配制度,打破了长期以来“按资排辈”的现象。并将考核结果与晋升职称、评优评先等相结合。改变原有的功能制排班模式,各病区根据病人数量分成1~2个责任小组,每组设组长1名,组员3~5名,从病人入院、治疗、护理至出院均由责任护士管理,对病人实行全程、连续、无缝隙的扁平化护理。中夜班及责任班做到:民、汉合理搭配、高年资与低年资相结合,上级护士指导下级护士的层级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三级护士的榜样作用。

3.4统一思想,提高护理管理者认知

护理管理者在护士分层培训、使用和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层级管理能否取得实效,护士长的作用举足轻重。护理部牵头组织全院护理管理者、护士反复学习相关文件,解读实施方案,并召开护士长例会查找存在的难点及工作的重点,宣传学习同级医院该项工作开展的成效。统一思想,提高全院护理人员对层级管理的认识,对提出的疑问给予耐心解释,使她们树立信心,克服为难情绪。

4小结

护士能级管理保证了基础护理工作的实施,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在以往的护理模式中,不论学历、资历和能力,都承担相同的责任和义务,未能实现护士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制约了护士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提高[18]。能级管理激发了护士的潜能,提高了护士的职业满意度。实现了个人能力、价值与个人利益的有机结合,改变了护士职业发展空间有限、个人价值提升无益的现状[19]。自从我院实行护士的分层级管理后,各层级护士职能得到明显提升,护士在操作中更谨慎,更规范,责任心更强,实现了护理人员之间的优势互补,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护士长的管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使护理工作的内涵质量也有了大幅度提高。护理能级管理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各级护理人员各尽其责,达到了用人所长、才尽其用的管理效能[20],

参考文献

[1]杨雪莹,许翠萍,葛洪霞,等。无陪护模式病房护理人员能级划分现状与展望[J]。护理学杂志,2011,26(18):92-94.

[2]李怀怀,许会荣。加强护理质量控制,持续质量改进[J]。家庭护士,2008,6(2B):452.

[3]周艳琼。应用护理质量控制手段管理护士在职培训[J]。护理研究,2008,22(10C):2803-2804.

[4]热比姑•热合曼。新疆地区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少数民族护理人力资源现状研究[D]。新疆:新疆医科大学,2010.

[5]叶文琴,朱建英。现代医院护理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37-38.

[6]王慧芬,贾琦。护士能级管理的实践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A):55-56.

[7]张洪君,骆金铠。分级管理模式下主管护士能力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60-61.

[8]张缀琴,吴丽萍。以岗位职责分级的护理能级管理模式实施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1,10(3):249-253.

[9]赵亦舒,刘晓丹,赵静,等。基于优质护理服务背景的护理能级管理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6B):1665-1666.

[10]周咏梅,叶文琴,曹洁。人本原理在护理人员能级划分研究中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B):30-31.

医院护理论文 篇2

一、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某医院共有护士160人,均为女性,年龄都在20~53岁之间,其中有本科学历得8人,专科学历的152人;有主管护师19人,护师58人,护士共计83人。

1.2研究方法

采用定性描述法。

二、人性化医院护理管理方法

通过对护士的人性化管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护理不良事件、护理投诉等情况明显减少。

2.1尊重护士的人格

作为一个成功的护理管理者首先应该是能够严格管理自己的人,同时能够尊重护士人格且有公平公正作风的人,工作中难免会有一些失误,一旦护士出现偶尔的工作失误,不能当众批评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指正。对那些年轻的业务技术不是十分过硬的护士应给予更多的关怀,尽量安排业务技术好的护士跟踪指导。给护士排班是临床护理管理者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科学合理公平的安排班表能够充分的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主要采取弹性排班和自我排班法,让护士也参与到制定排班表中来,护士在学习和生活中对时间的合理要求应批准。

2.2创造清洁、卫生、舒适的环境

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场所,对卫生应严抓,对高危科室工作的护士应注意提高自身免疫力,尽量避免职业性损伤对护士健康造成的任何危害。

2.3合理配备人力资源

作为一线的护士是非常辛苦的,要给予充分的关心可增加护士的编制,以降低护士的工作量和压力,对于这些辛勤工作在一线的护士应多给予政策上的倾斜,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

2.4加强内部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不仅对患者要有,还应充分体现在员工内部,护理管理人员对护士的工作、学习、个人婚恋等应提供帮助。并为护士争取深造的机会,从而真正改善护士的知识技能和福利待遇。

2.5主动关心送温暖

在实行人性化管理过程中要求护理管理者要把护士的疾苦看成自己的疾苦,并有博大的胸怀,细心关怀每一个护士,例如:记得护士的生日并送去祝福。适当的组织有意义的集体活动,使大家能充分的放松并感受到医院的温情。

2.6加强继续教育和培训

加强对护理人员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训,因为这将直接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

2.7激励机制

①制定一套实用性强的激励制度。在护理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本着“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使护理人员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②采取目标激励法,但定目标要讲究科学性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如果目标定得太高不但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应根据每位护理人员的性格和工作中的表现去确定符合她们的目标。例如:年轻护士把完成当天工作量作为目标;资深的护士和护师把高质量工作和学历教育作为目标;主管护师则应把科室管理和科研等作为目标。③管理人员对护士发自内心的关怀,由于护士工作量都比较大,而且经常倒班比较辛苦,所以应对护士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给予关爱和支持,并在工作中要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使每位护士在工作岗位上真正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医院创业绩。如果护士工作中出现了差错,护士长不能劈头盖脸的批评应首先肯定护士好的一面,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肯定,然后再指出其在工作中的不足,利于其接受和改正。

三、某院实施人性化管理的结果及效果评价

通过实施人性化管理,满足了个性要求,护士满意度提高。护士在工作中行为自律性增强,护理差错减少,护理投诉降低,全院护士学习氛围浓厚,业务水平不断增强。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理念,满足了不同层次护士的个性化需求,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潜能,增强了护理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稳定了护理队伍,提升了全院护士的整体素质,促进了医院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

四、讨论

当前我国处于市场经济时期,所以医院护理管理者对护理人员的激励,不应该仅停留在精神方面也要重视物质方面,双管齐下。通过精神和物质的结合满足护理人员的需要,在护理人员达到预期成绩管理人员应在精神上鼓励,在物质上给予按劳取酬的物质奖励,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和管理者的公平公正,不但激励了其本人也激励了其他员工。最终使医院的护理质量稳步提升,并促进医院的经济效益提升。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源自于西方的管理学派,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真正当成人,重视和理解其实实在在的需求和思想以及情绪,而不是把人看成只会工作或赢利的手段和工具。从人性化的角度去尊重人、理解人、关爱人,并通过感情的互动和交流去调动起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护理队伍有血有肉也能从人的角度去关爱患者。人的本性都希望得到认可、赞誉、鼓励,所以激励是一种能够激发人内在动力的有效方法,激励能够使人不断奋进并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激励应� 总的来说,要切实做好护理管理工作,就务必要高度重视人的因素,尊重人并承认其价值。使所有员工在工作中都能保持愉悦的心情,从而使护理质量大大提升。

五、存在问题

5.1对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还有待完善考核内容的设置和安排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5.2加强对专科护士的培养力度

管理工作时针对人而做的工作,要做好管理工作首先应加强自我管理,然后实行人性化服务,要树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服务理念,做好管理工作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出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效益得到提高。所以,在医院的护理管理工作中,毫无例外也应注重对护士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凡事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这样能够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打造出一支有凝聚力有向心力的高效护理队伍,护士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将有利于医院护理质量的全面上升,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医学护理教育论文 篇3

一、“人性化”心理护理

1.1手术前

多数病人对手术产生焦虑、紧张、恐惧、不安、抑郁、消极和悲观等不良的心理反应。特别是当接近手术日期时,会直接影响病人的正常心理活动,从而造成心理和躯体的不适,甚至导致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病人的忧虑更加明显。为配合病人访视,手术室可以根据各科室的特点,编写相应的访视纲要,制作心理护理手册。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过敏史、检查结果、有无合并症, 了解病人心理活动, 针对不同的病人心理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认真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了解他们的心理反应,针对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给恰当的解释和安慰,让病人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对术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且要把不利因素降到最低。

1.2手术中

病人进入手术室后,由于对周围环境较陌生而紧张,此时巡回护士要及时迎接护理患者,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并做一些查对和解释工作,让患者感到放心和有安全感。之后,手术室护士同时和病房护士认真进行交接班,核对姓名、床号、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以关切的话语询问病人术前休息情况、心理是否焦虑,扶着或推着病人进入手术间,边走边向病人介绍手术室的布局和设备以打消病人对手术室的恐惧和神秘感。到达手术间后,护士应将病人扶到手术床上,轻柔地协助医师摆好麻醉体位,注意不要过多暴露非手术部位,尊重病人的隐私,并不断地安慰病人,询问病人的感觉,将病人摆放成最舒适的姿势以协助完成手术。在此期间,对患者进行术野消毒,术中冲洗腹腔,使用的是37℃温盐水,这大大提高了患者术中舒适度。人性化服务更需要手术室护士在操作中,动作精细、娴熟。比如,给患者摆放体位时,动作要轻柔,尽量使患者舒适并保证患者的呼吸。骨突出置海面垫,以免压伤患者。约束患者时,约束带下面要称棉垫以防患者不适。术中配合要稳、轻、准;尽量减少发生器械碰撞,以减少患者的感官刺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变化,确保手术安全。在手术进行过程中,要保证室内温度保持在24 ~26℃,湿度50%左右,以防止因术中病人的低体温引起凝血障碍、术后渗血量多、切口愈合时间延长、感染增加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1.3手术后

为了便于消毒和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患者进入手术室有可能暴露隐私部位,为了维护患者的尊严,在麻醉及术中应注意遮盖患者,尽量减少患者身体的暴露。手术结束后,为病人穿好衣裤,即使患者尚未完全清醒,不方便穿时,也应该用病员服完全遮盖住身体,使患者及家属感到被重视及尊重。术后3 天内需要再次到病房访视患者,观察他的精神状态,伤口敷料是否清洁,伤口疼痛及睡眠情况。以诚恳的态度询问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意见和建议,以不断丰富手术室护理内容,使手术室的人性化护理得到完善。

二、“人性化”硬件设施

2.1手术室房间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因此手术室房间,应该是洁净、照明、温度、湿度、噪音等,这些各项指标要达到国际标准,同时配有背景音乐、各种监测报警系统、数据通信系统、供气系统、电视教学系统,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工作环境,也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诊治场所。定期清洁通风管道,每月清洗风口过滤网,每3个月清洗1次初效过滤器,每年更换1次过滤器。有效保障空气层流循环系统,确保空气净化质量。同时,增设患者专用的风林通道,地面铺设清洁消毒地毯,使用医用转换车接送手术患者,减少或杜绝了在接送患者中心环节致手术室环境的污染。

2.2手术室内的仪器

通过增加仪器:如增加电刀、c型臂X光机、电动止血器等仪器满足各种仪器的及时供应和手术的安全,减少因仪器不足造成的患者不必要的等待。通过增加设备:如进口手术床等增加患者的体位的舒适感,避免或减少压疮的发生等。

2.3手术间的物品

对于手术间物品、地面、墙壁每日用有效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保持清洁无灰尘、无血迹。

2.4一次性医疗用品

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严格把好购买关节、使用环节、回收环节。购进环节: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前必须查看生产厂家、供货单位、产品名称、规格、单位、产品批发号、消毒或灭菌日期、出厂日期、卫生许可证有效期限以及有无破损和变质等,完全符合一次性医疗用品质量标准的方可使用。使用环节:一次性医疗用品与其他无菌物品分别放置,存放的房间需要保持通风干燥,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把物品存放在密闭的无菌柜内。回收环节: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的处理实行专人负责制,建立登记制度,严格按规定正确操作,感染性废物与生活垃圾严格分开,分类入袋由专职人员运送到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丢弃造成社会污染及社会公害。

三、总结

3.1人性化护理能使得病人获得最佳的状态

近年来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临床医学及手术,护理模式也在不断改进,以期更好地做到为患者服务,提高护理质量,达到尽快让患者康复的目的。人性化护理运用于手术室, 具体贯彻到护理估计、诊断、计划、实施及评估各个环节之中,营造一种以病人利益和需求为中心的既舒适又安全的人文环境,使得病人在整个的手术过程中,从心理和生理上均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并尽可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手术,以最佳的身心状态配合手术,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追求”为则,注重语言沟通、形体沟通以及心灵上的沟通。使患者从术前访视到术后随访,每个环节和每个场所都受到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

3.2人性化护理可以激发护士的学习、工作的热情

随着医疗模式的改变,护理服务对象的拓宽和护理服务对象的延伸,“人性化护理”在实践中的运用对护士来说也是学习、工作的好机会。其能激发护士的学习热情,更新知识结构、思想理念,促使护士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新的理论,如沟通技巧、社会学、人文科学等,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在不断总结中提升服务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直接增加了医院的经济效益,提升了医院的社会影响。

医学护理教育论文 篇4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科学从理论到实践均在不断更新,日益显示出她的科学性、技术性和独立性。为了使护理人员适应形势的变化,大力发展我国护理学继续教育,培养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合格护士已迫在眉睫。什么是护理学继续教育?广义地说:继续教育是在原有知识、技能与素质之上加以完善的一个终生学习的过程。

1实施护理学继续教育的必要

1.1知识更新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大中型医院在编护士基本是中专、大专毕业,工作以后没有再受到系统的继续教育,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她们学的知识迅速陈旧老化。一个工作五年左右的护士若没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按知识更新周期计算,她所拥有的知识中至少一半需要更新。这就意味着原有知识已远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要求护理人员不断充电学习和掌握新的理论和技能。通过继续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以适应现代护理学的发展需要。

1.2临床实践的需要 当今医学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医学护理学的分科越来越细,一些高科技的专业科室不断涌现。例如:计算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激光、显微镜、内窥镜、介入技术等护理,各种脏器移植的护理,血液透析的护理及各种导管的护理,各种监护仪、抢救仪的使用等等,都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而这些知识对于现代护理人员来说,又往往是在工作实践中或多或少必须碰到的新问题。因此护理进修这种继续教育的形式被日益重视。

1.3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医疗服务护理模式转向卫生保健护理模式;功能制护理模式转向整体护理模式;灌输知识型教育模式转向促发能力型教育模式。这些模式的转变,要求现代护理工作者不但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熟练的操作技能,懂得管理,通晓人文科学等知识结构,而且必�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护理人员只有通过继续教育,培养信息能力、心智能力、行为能力、社会能力等,不断提高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以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满足现代护理工作的需要。

1.4开展护理科研的需要 护理科学研究是推动护理学发展,促进知识和技术更新的一个关键因素。护理科研人员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用较高的学术水平来考虑分析研究课题,及时掌握信息,会用文献检索和统计学知识,同时要有一定的外语水平,了解国内外医疗护理的新进展。具有一定的写作素养,才能较好地完成护理科研。而目前医院里只具有大专、中专学历的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远远达不到护理科研的需求,这是护理科研水平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开展继续教育,开拓护理人员的知识面,拓宽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从而使护理工作不断向高级阶段发展,护理科研才能有所提高和创新。

1.5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俯瞰当今世界护理发展,美国护理发展较快,现所有的注册护士均达到四年制护理大学毕业的水平。美国重视护士毕业后再教育,有相当数量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护理人员是通过护理继续教育而实现的。她们对护理理论和护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护理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成熟专业。而我国的护理教育还处在落后的初级阶段,目前我国各大医学院校都在开办护理专业,但由于师资力量短缺,没有形成系统化、规范化。只有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使之形成一个网络型的教育系统,逐步达到全员性和高效性,这样才能缩短我国护理科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继续教育的形式

2.1成人自学考试 鼓励具有大专、中专水平的护理人员勤奋自学是护理专业继续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现有护士大多在临床三班倒,进行脱产学习难度很大,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围绕专业广学博览,刻苦攻读。集中辅导,考试已成为大多数护士采纳的形式。

2.2短期学习班 举办护理人员培训班,由专人讲解临床上个别科室开展的新技术,有助于新的技术和理论在临床的推广和引用。

2.3外出进修 各科室应每年选派1-2名业务骨干去我国先进的医院进修学习,把现代医学护理新的理论和技术带回来,以促进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专业科室,需要特殊的专业护理人才。只有外出进修,才是提高专业护理水平最有效的方法。

2.4参加学术研讨会 定期开展学术报告会和学术研讨会,鼓励护理人员撰写论文,交流学习心得。它是锻炼和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促进护理专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2.5举办专题讲座 请专家学者有计划有重点来院举办专题讲座,主要讲解新的护理理论与方法,推广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传递护理信息,这种方法是更新知识的有效手段。

2.6外语培训 为寻求捷径,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发展护理事业,应挑选外语基础好的业务骨干进行外语培训,同时鼓励广大护理人员自学外语,把外语考核作为晋级的重要指标,激发大家学外语的兴趣和热情,使护理人员的外语水平达到一定的要求。

3护理学继续教育的意义

护理学继续教育是提高护士素质的需要,使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向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从而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

开展继续教育是护理人员的普遍心声,她们不满足现状,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如能给予支持和鼓励,则能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长期以来,护理学一直从属于医疗,名义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实际并没有独立地位,这与护理水平发展缓慢和社会给予护理学的支持和地位是相关的。护理学继续教育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尤其是近年来高科技专业科室的涌现,各种高新技术的应用。使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向着更高一层的境界发展,大大提高了护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护理学水平提高了,整体医疗水平才能提高。

护理专业日益走向技术、信息、心理、康复护理的新路子,需要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思想准备,特别是在电子信息、传感、遥控等技术的应用及社会行为科学的渗透下,整体护理、自动化护理等手段和方法将取代传统的护理模式。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护理专业的继续教育,从而推动护理学的发展。

医院护理论文 篇5

1乡镇医院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护理管理组织

护理管理组织缺乏是乡镇医院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主要由于乡镇医院中没有专门负责护理工作的干部或管理人员造成。乡镇医院的管理人员通常是从事医疗工作的,没有护理工作的亲身经历,对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不能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再加上医院管理人员通常比较繁忙,使得其关注重心没有放在护理工作上,造成医院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护理水平和质量低,从而影响了整个医院的管理水平[1]。

1.2护理人员知识结构较低

根据以往走访乡镇医院的经验看来,很多乡镇医院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偏低。调查显示,大部分护理人员为中专学历,其中极少数人员经过短期护理培训,多数护理人员未进行培训和再教育,医院中也没有相应的技术考核,使其知识水平得不到提高[2]。

1.3护理质量不高

由于乡镇医院中没有专业负责护理工作的干部或管理人员,再加上人员配备不合理,分工不明确,护理人员没有进行培训或再教育,使得护理人员知识水平不高,导致整个护理服务水平低,服务质量不高,距省卫生厅对乡镇医院规定的护理标准有很大差距,有的乡镇医院甚至出现了为迎接上级部门的质量检查出现形式主义等情况。如有的乡镇医院在上级部门质量检查时,为迎合上级部门检查而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护理服务,但上级部门质量检查后又恢复到原来护理质量不高的状态[3]。

1.4护理人员受情绪影响较大

乡镇医院由于医疗条件差、环境差、设备落后、待遇较低及乡镇医院领导不重视护理工作,使好不容易分配来的护理人员都在想办法去条件好、设备先进、人员多、环境好的县级医院,使得乡镇医院护理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突出,乡镇医院也变相的成为县级医院护理人员的培养基地。这种情况影响了乡镇医院整体护理人员的情绪,使很多护理人员不能安心工作,无法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日常护理工作中,造成乡镇医院护理质量不高[4]。

2乡镇医院护理管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2.1完善乡镇医院护理管理组织工作

乡镇医院护理工作是整个医疗体系中重要内容,医院工作是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而护理工作又直接关系到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因此重视乡镇医院的护理工作是必要的。肖桂华[5]调查显示:某城市社区的人均医疗时间仅为5.3min,人均护理时间为31.5min,城市社区医院的护理情况尚且如此,乡镇医院的护理情况可想而知。护理工作是否能够满足患者需求和医疗需求,可直接影响医疗质量,进而影响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故医院必须培养出有能力、业务精、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管理干部,让护理管理干部有计划、有条理地制定出科学护理制度,在护理人员遵章守纪的同时尽量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形成一个整体的管理系统,有利于乡镇医院护理工作全面开展,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护理质量[6]。

2.2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人才无论对于那个行业来说都非常重要,医疗行业也不例外,没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就不能带来高质量的成果,尤其在知识结构相对较低的乡镇医院,如注重人才的培养,就永远跟不上社会进� 因此,乡镇医院管理人员应重视护理工作,并给予护理工作大力的支持,打破传统弊端,用发展的眼光和态度去看待乡镇医院护理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条理地进行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在职护理人员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和思想观念,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乡镇医院护理人员的素质,进而从根本上提高乡镇医院的护理质量[7]。

2.3构建科学考核制度,增强护理人员竞争意识

考核制度在各个行业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对人员和企业都有积极影响。乡镇医院中也应构建一个科学的考核制度,并将制度切实地落实到基层,以增强护理人员的竞争意识和积极性[8]。护理管理干部根据制定的考核制度定期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技术、仪器的使用和维护、业务等方面进行考核,并建立护理人员个人技术档案,根据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奖优罚劣,让护理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提高竞争意识,督促护理人员相互学习、相互进步,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用良好的服务和专业的护理去满足患者的需求,赢得患者和医院的认可,以适应目前社会的发展[9]。

2.4上级部门重视和支持

要全面提高乡镇医院的护理管理水平,离不开卫生系统上下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乡镇医院应根据实际的工作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调度,避免出现人员外流和来源不足的情况,然后适当的提高乡镇医院护理人员的待遇和福利,以安抚人心,稳定乡镇医院的护理队伍。乡镇医院还应切实解决硬件设备落后的问题,以便更�

3小结

乡镇医院作为基础医疗单位,是最接近人们生活的医疗单位,其在护理管理过程中的质量会直接会影响群众的医疗保障。目前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保障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升高。本研究通过对乡镇医院护理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列举出了当前乡镇医院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并且给予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为乡镇医院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医院护理论文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30例20xx年10月~20xx年8月期间在我科成功接受治疗的pilon骨折患者,其中男25例,女5例,年龄19~52岁,按常用Ruedi-Allgower分型:Ⅰ型为关节面无明显移位劈裂骨折者3例,Ⅱ型为关节面劈裂、骨折明显移位中度粉碎性骨折者25例;Ⅲ型为胫骨远端关节面及干骺端严重粉碎压缩骨折者2例。闭合伤21例,开放伤9例。

1.2治疗方法

9例开放性骨折患者急诊清创并一期复位内固定,闭合困难的患者,术中腓侧伤口二期植皮闭合性骨折待肿胀减轻后手术。闭合骨折患者21例,入院行手法复位或跟骨牵引7~10d,待软组织损伤情况好转后手术,术后石膏托固定保护。

2护理

2.1心理疏导

Pilon骨折较复杂,其临床特点常导致预后不良,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对此,患者早期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可以通过专业的病情讲解,让患者对医治充满信心,排解患者的焦虑烦躁情绪,使患者主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尽快早日康复。

2.2手术期护理

完善各项实验室检查,做好皮肤准备。定时了解观察患肢远端血液循环、肤色、患肢感觉、运动情况、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情况,并注意肢端有无剧烈疼痛、肿胀、麻木感,皮肤有无温度降低、苍白或青紫,发现并发症及时医治。定时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术后石膏固定后,嘱患肢抬高20-30°以利静脉回流,踝关节背伸90°,足尖向上,保持外展中立位。定时观察患位渗液、渗血情况,如出现患肢肿胀可通过按摩大腿、足、足趾,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2.3皮肤护理

Pilon骨折常伴有软组织损伤,造成肢体肿胀,局部张力大,引流不充分,常容易发生局部皮肤坏死及深部感染,所以,要密切观察皮肤色泽、有无渗出液体,在局部表皮破损皮肤处用碘伏做无菌处理,创面涂抹喜辽妥软膏预防干裂、感染,及时更换敷料。

2.4pilon骨折并发症的预防

2.4.1预防骨筋膜间室综合征

Pilon骨折因软组织的损伤,局部肿胀明显,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故预防其发生,尤为重要,及时降低骨筋膜间室内压力是防治该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措施[1]。治疗期间医护人员要及时观察患者症状,如患肢部位出现血液循环障碍、肿胀、明显压痛等症状需要立即处理。

2.4.2预防腓总神经损伤Pilon骨折局部组织损伤重,肿胀严重,且术后需石膏固定,极易损伤腓总神经。在护理期间: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治疗期间注意躺卧姿势如出现任何损伤现象需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2.5饮食指导

患者治疗常需要较长时间卧床,情绪和疼痛的影响,胃纳减少,吸收减少,导致营养缺乏,同时钙质摄入和吸收缺乏,骨形成受到抑制,因此应规律饮食,除只注意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更应均衡进食富含铜、VitK、锌、锰等微量元素的食物,补充钙、磷和维生素D,让患者从负钙平衡转为正钙平衡,患者在卧床期间特别要多食用水果和粗纤维蔬菜,多喝水,按照肠蠕动的方向对腹部进行按摩,预防便秘。

2.5功能锻炼骨折

早期伤肢表现肿胀、疼痛,骨折端也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软组织处于修复期,此期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舒缩运动,做股四头肌舒缩运动,下肢肌肉用力后放松;抬高患肢,指导患者做足趾背屈活动,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带到消肿和稳定骨折的效果。骨痂形成期主要是在骨折中期,这期间伤肢疼痛减轻、肿胀消退,在早期活动的基础上,增强患肢肌肉舒缩活动,骨折端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部趋于稳定,可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结合适当的健肢运动活动骨折部上、下关节,不断使其恢复。骨折后期为骨痂成熟期,患肢的软组织基本恢复,可进一步加大患肢的活动量和活动范围,为避免患者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在治疗接近治愈期间,功能锻炼的目的主要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与负重锻炼,达到各关节迅速恢复的效果。

医院护理论文 篇7

摘要: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人们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医院普遍存在护理人力资源匮乏,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诸多问题,尤其是基层医院更加突出,给基层医院的护理管理者带来极大的困扰。本文就近年医院护理管理者针对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难点所采取的对策进行综述,旨在为基层医院做到合理、有效使用护理人力资源,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提供指导。

关键词: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护理质量和提高专业技术的关键,也是影响患者满意度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基层医院存在护理人力资源短缺,护士整体素质不高,护士使用不恰当,护理管理者重心偏移等诸多问题,成为严重阻碍基层医院护理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须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是应用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对护理组织的人才需求进行科学的规划、选配、使用、培训、考核和开发的过程,是护理管理者为护理组织做好选人、用人、育人和留人的基本工作[1]。随着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迅速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也面临新的挑战。因此,笔者将近年来基层医院护理管理者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采取的方针、对策,包括争取领导支持、科学管理护理人力资源、健全激励机制、合理使用人才、加强护士教育和培训、重视护理人员职业生涯的管理,更好地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等综述如下。

1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难点

1.1护士数量不足

1.1.1床护比配置不达标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基层医院患者数量不断增加,部分医院存在着加床现象,护士相对不足;另外,基层医院以一级和二级医院为主,随着优质护理的推进及开展,根据《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20xx版)》要求,二级以下医院根据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病情配置护士,病房实际床位数与护士数的比例应当≥1∶0.4,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个。孙彩玲等[2]调查结果显示,仅个别科室达到此标准,大多数科室护士配置不足;基层医院护士群体以�

1.1.2医护比例倒置现象普遍存在

医院存在重医疗轻护理的现象。有研究显示,一、二级医院医护比平均水平分别是1∶0.77和1∶1.160,可见现有的各医院医护比远低于原卫生部1978年所规定的医护比1∶1和1∶2的标准。且医院级别越低医护倒置现象越严重[3],这一现象反映了护士配备的不合理性。

1.2护士整体素质不高

1.2.1护士学历层次偏低

基层医院护士基础学历低,大部分以中专学历为主。即使近年来部分护士通过各种继续教育途径提高了学历水平,但整体素质提升较缓慢。赵轶煊[4]提出,招聘的护士80%都具有大专学历,但是理论和临床实际工作能力较差。护士习惯以医嘱为工作依据,满足于基础护理技术的执行,工作状态较为被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护士运用整体护理程序和评估思维方式仍然没有很好地建立,影响护理质量的提高。

1.2.2护士职称偏低

基层医院护士高级职称人数偏少,缺乏专家型的护理人才,从而影响了专科护理质量的提高,护理教学、护理科研的发展。研究表明[5],护理从员的职称构成以主管护师和护师、护士为主,高职称人员所占比例不但少,而且年龄偏大,难以发挥指导作用,不能满足医疗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另外医院从人力成本核算考虑,近年来聘用制护士逐渐增多,而对他们的职称晋升规定却尚未明确。

1.3护士使用不合理

1.3.1护士在编不在岗现象较重

由于临床护理工作任务繁重、风险高,在岗护士承受的工作压力大,造成一些护士向行政、医技、后勤等方面转岗,导致实际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减少,护士在编不在岗的现象普遍存在。调查显示[6],医技、后勤、行政等非临床护理岗位上护士的人数占护士总数6.82%,导致护理编制使用不合理,影响了一线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2合同制护士增多,护理队伍不稳定

编外合同制人员离职率高、流动性大,护理队伍稳定性差,增加了护理管理的难度。方达飞等[7]研究提出,编外合同制人员与编内护士相比,其社会保障和工资待遇都相对较低,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其工作积极性,严重制约了护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1.3.3未体现按能力上岗

李春岚等[8]研究显示,基层医院不同能力、学历、职称的护士普遍干同样的工作,而不是按职称及工作能力合理安排工作。特别是有部分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护士仅从事导医、门诊分诊等基础性的事务工作,没有发挥出传帮带的作用,导致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也影响着临床的护理质量和安全。

1.4护士继续深造机会少,人才流失严重

首先,医院普遍存在对护理队伍的建设、培养重视不够的现象,护士继续教育刚起步,职业教育有欠规范;其次是对护士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工作压力大,待遇偏低,易出现护理职业倦怠现象,造成护理人才流失[9]。

1.5护士长管理重心偏移

护士长的管理是整个护理管理的关键环节。目前基层医院护士长科学化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还欠缺。加之由于患者多,人员少,护士长经常要顶班,后勤保障系统不完善,又要将大量精力花在琐碎的行政后勤事务上[10],严重影响了护士长对人力资源和护理质量的科学管理。

2防范对策

2.1争取领导支持护理工作产生的是社会效益,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故应当争取院领导对护理工作的关注及支持,解决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11]。

2.1.1制定规划,做好护士聘用工作

王飞等[12]提出,做好护理人力资源规划,建立护理人才的合理使用机制。以需求为导向,优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保持人才配置的合理性:一是数量上配置的合理性;二是专业结构配置的合理性;三是学历层次上配置的合理性;四是素质能力上配置的合理性,要求人才配置与岗位职责相一致。作为基层医院的护理管理者,首先要制定规范的护士的招聘与录用制度,可按照面试、理论考核、技能考核、综合测评后准入的程序进行[13]。可采取以下方法挑选护士:采取学校推荐、面试等方法到高校选拔优秀护士;在实习中考察选拔挑选试用护士;在试用人员中挑选聘用。做好基层护士的聘用工作,是做好基层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步。

2.1.2有效合理进行人力资源配置

基层医院根据《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20xx版)》要求,合理配置护士,使得病房实际床位数与护士数的比例≥1∶0.4,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不超过8个。卫军[14]提出,管理部门应制定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进行护理人力资源工作量分析,进行护理单元定编,在定编方面注重职称和能力的合理配置,以成本最小化为原则,在年龄、职称结构方面合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对现有不合理的配置情况按照分析结果进行调整,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2.2科学管理护理人力资源

2.2.1实施分级管理制度

管理者对临床护理岗位护士实行分级管理,以业务能力为主要评价指标,结合护士职称、工作年限及学历水平将护士划为不同层级[15]。不同层级的护士,完成护理任务的难易度也不同。对护士实施能岗相配,分层使用,既可保证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又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充分体现了能级对应的管理原则。

2.2.2制定合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

制定合理的请假制度,设立机动护士队,为日常护理工作中的休假人员进行补缺,如休产假、病假、公休假等,承担临时性护理任务的及时增援及特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应急响应。同时应建立完备的机动护士的培训考核机制,并进行相应的绩效考核[16]。另外管理者还应对护士的管理实施弹性排班、预约休假,适时改进排班方法缓解护士人力不足的现状,在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量变化及患者的服务需求的同时,保障护理质量与安全。

2.2.3建立合理的职称聘任制度

改变现有的职称聘任制度,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在临床一线和护理管理岗位聘任一定中高级职称的护士,辅助科室不聘任中高级职称护士,并提高临床一线中高级护士的绩效,从而鼓励中高级护士从辅助科室、机关向临床一线流动[17],使护理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2.2.4提高合同护士的待遇

合同护士是当前护理队伍的重要力量,他们工作的成效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所以亟需提升合同制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实行同工同酬。为合同制护士办理“五险一金”,增强合同制护士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其责任心,进而全面提高科室护理服务质量[18]。此外,管理者应注重提高他们的待遇,应与在编护士享有外出培训、进修、晋升评优、护士长选拔的同等机会。这将会提升合同护士的归属感,减少护士的频繁换岗。

2.3健全激励机制,合理使用人才

2.3.1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案

医院制定可行性好、易操作的绩效考核方案,将护理工作技术难易程度、工作质量、患者满意率、职称、工龄等内容纳入考核体系,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并向临床一线倾斜,转编时充分考虑在医院长期坚守的优秀护士,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19]。

2.3.2建立激励管理机制,提高护士职业归属感

把激励机制引入到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建立奖罚分明制度,对优秀护士给予奖励,鞭策落后护士努力前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不同的激励手段可以提高护士对自身价值的认可和肯定,降低离职率,有效地稳定护士队伍[20]。护理管理者还可对在考核中表现优秀的护士给予评优、评先、优先晋升(晋升后优先聘用)、优先选派进修、提高薪酬等方式的奖励;鼓励护士撰写护理论文,对在期刊杂志上发表文章的护士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护士内在的潜能和科研意识,提升其成就感,增强护理队伍稳定性,为人们的健康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2.3.3运用管理“双因素”理论,提高护士积极性

科学管理方法是运用护理管理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管理者可通过多种形式活动,如开展演讲比赛、护理理论知识竞赛、操作技能比赛等,大力弘扬南丁格尔精神,树立起护士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职业感情;也可以对优秀的护士并进行表扬、提升或发放奖金,促使护士们在得到精神、物质全面、双重提升的同时提高护理积极性,最终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和护理质量不断得到提高[21]。

2.4加强护士教育和培训

在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注重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成长,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既是出于个人的需求,也是出于医院发展的需求。洪美英[22]提出,护士的培训可采取以下培训方式:岗前培训,制订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目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理论的培训;持续护理继续教育,把继续教育作为岗性制度固定下来,包括鼓励提高学历教育、护士短期外出学习进修和院内的三基训练,专科护士的培训等,使配置的护理人力资源达到行业要求,新技术和新理念得以推广使用,保证护理整体队伍的综合能力稳步提高。对合同护士要进行定期动态综合考核,考核优秀者,可转成编制护士,或提高工资、增加奖金比例等。

2.5重视对护士职业生涯的管理

2.5.1帮助护士确立职业规划目标

基层医院护理管理者应引导护士正确地认识自己,正视专业价值,主动计划未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满足自己的需求,在个人和专业发展中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李薇[23]认为,护理管理者要协助护士及早做好职业规划,开设相关课程,帮助护士制定适合的职业规划目标和路径,正确引导护士的职业发展。开展各类职业心理培训,帮助护士提升个体的压力管理能力,提升护士的职业成就感和对工作的投入程度,使护士远离工作倦怠。

2.5.2制定个性化职业发展路径

职业生涯的规划可通过各种因素的综合考虑分析,结合护士的个人专业技能和能力以及兴趣、价值观等,对护士的个人职业发展和目标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结合一定的培训与教育[24],制定出一套贴合实际、适合个人的职业发展路径,通过自身努力,逐步实现职业生涯目标。

2.6充分发挥护士长的管理才能

护士长作为最基层的护理管理者,在做好病区管理、持续提高护理质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医院须建立护士长竞聘上岗制度、护士长年度述职制度,对新上岗的护士长需进行培训,学习护理管理新理念、新方法。魏飞[25]指出,管理者应不断地更新管理观念,适应现代管理模式。优质护理服务要求管理模式从经验型向科学化进行转变,现代管理者从管理角度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不断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建立新观念,才能做好病区的管理工作。同时,护理部应每个月对护士长进行综合素质与绩效考核,每年进行目标管理考核,对考核优秀的护士长予以表扬及鼓励。建立和完善支持系统,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避免护士长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用于治疗和一些琐事,确保护士长有更多的时间用在护理管理上,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护士长的管理才能,调动护士长的积极性,确保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应用。

3小结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迅速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研究通过对基层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难点进行综述,认为护理管理者要争取领导支持,合理配置护理单元人员,做好护士的招聘、录用及培训工作,科学地管理护理人力资源,健全激励机制,做好护士职业规划管理等,有效地解决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面临的难点问题。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持续推进的工程。现阶段我国进行的医疗体制改革进程中,人才和低成本日益成为医院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战略[26],也是各家医院亟待解决的难题。护理管理者只有及时更新管理理念,不断创新,不断总结,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才能科学合理地管理好护理人力资源,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参考文献

[1]周颖清.护理管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xx:146.

[2]孙彩玲.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难点及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xx,26(1):91-92.

[3]陈红琴,张宏健.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J].当代护士(中旬刊),20xx,11∶109-110.

[4]赵轶煊.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医学,20xx,31(24):4205-4206.

[5]聂吉.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xx,8(1):135-136.

[6]冯灵,陈红,杨蓉,等.我国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xx,33(8):69-71.

[7]方达飞,徐善超.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分析及对策[J].管理观察,20xx,2:143-146.

[8]李春岚.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难点及对策[J].黑龙江医药,20xx,5:853-855.

[9]樊静.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科护理,20xx,9(35):3276-3277.

[10]杨泉.边远山区基层医院护理管理的难点及对策[J].健康大视野:医学版,20xx,6:758-759.

[11]童建华,王瑛,邱亚群.本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xx,4(30):123-124.

[12]王飞,胡秀琼.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四川医学,20xx,33(4):716-718.

[13]张小波.合同护士的管理新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xx,10(11):50-51.

[14]卫军.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护士(下旬刊),20xx,1∶181-182.

[15]赵岚,李源.临床护士岗位分级管理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xx,10(24):91-92.

[16]王美瑛,唐珊,王爱珍.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J].综合医学,20xx,10(10):153-154.

[17]李秀玲.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分析及对策[J].黑龙江医药,20xx,6:1124-1126.

[18]江琴霞.基层医院外科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xx,2(22):214-215.

[19]张文娟.市属二级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难点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xx,31(9):128-129.

[20]向建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J].当代护士(中旬刊),20xx,1∶159-160.

[21]沙丹丹.护理激励机制在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和质量的应用探讨[J].中外医疗,20xx,31(25):151-152.

[22]洪美英.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xx,19(3):213-214.

[23]李薇.优质护理服务中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xx,22(6):73-74.

[24]王大利,任会玲.职业规划在护理人员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xx,3:240-240.

[25]魏飞.优质护理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xx,22(6):165-166.

[26]王香梅.现阶段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与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xx,5:355-356.

医院护理论文 篇8

摘要:目的了解二级医院护理人员对岗位需求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制定对策,为建立岗位管理激励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护理人员岗位需求调查表对193名二级医院护理人员进行现场调查。结果不同学历、年龄、护龄、职称、科室护理人员的需求不同。结论护理管理者要应用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满足护理人员的需求,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关键词:护理人员;岗位需求;调查分析;对策

需求是激发动机的原始驱动力,一个人只有各方面需求得到满足,才能更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1]。不同岗位护理人员的需求充满差异性,而且经常变化,因此,管理者应经常采用各种方式进行调研,了解护理人员的需求并制定相应对策,针对性地应用激励机制来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此,笔者于20xx年12月对本院护理人员的需求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对我院193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中男2名、女191名;年龄22~54岁,平均31岁。所在手术科室85人,非手术科室81人,非临床科室27人。

1.2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第1部分为护理人员现在所工作的科室,分为手术科室(包括产科、妇科、五官科、普外科、骨科、手术室、产房)、非手术科室(包括儿科、新生儿室、内科)及非临床科室(包括体检中心、注射室、妇科门诊、口腔科、供应室、放射科、胃镜室、新生儿游泳室、女性康复室);第2部分为护理人员对目前所在科室的满意度,采用3个定量的等级即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第3部分为护理人员对目前所在科室不满意的原因,内容包括工资待遇低、风险高、压力大、科室环境差、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及其他;第4部分为护理人员的意愿需求,即有机会最希望前往轮转工作的科室;第5部分为最不愿意轮转工作的科室;第6部分为护理人员不愿意到该科室工作的原因,包括工资待遇低、危重患者多、工作劳动强度大、科室管理混乱、风险高、压力大、护理人力资源少、不热爱本专业及其他。此次调查采取不记名方式,被调查者在相应的栏内画“√”,可多选,问卷由笔者发放,填写完毕后即收回,调查共发放193份,全部收回,填写有效率为100%。

2结果

2.1护理人员工作科室满意率情况,见表1。从表1结果可知,非手术科室护理人员对目前工作科室满意率低于手术科室及非临床科室。

3讨论

3.1护理人员工作科室满意度现状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非手术科室满意率为18.50%,手术科室满意率为36.50%,非临床科室满意率为33.30%,非手术科室满意率明显低于手术科室及非临床科室的原因分析:

①危重患者多,护理难度大,工作压力大。由于非临床科室危重患者多,病情危重,护理难度大,自20xx年本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以来,使护士的工作从简单的执行医嘱转变到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照顾。这种全面照顾是复杂而具有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2]。在无家属陪护的情况下,护士还要承担大量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导致护士的工作量大、工作负担重及工作压力增加。

②护患关系紧张,心理压力大。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及医疗技术的局限性,使得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护士面临着工作和举证的双重压力[3],加之患者及家属缺乏医学知识,对医学技术的认识局限和对医疗护理期望值过高,如果病情未见好转或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及其家属便会指责和谩骂,甚至殴打护士,如果处理不及时,会引发医疗纠纷,给护士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3.2护理人员对目前工作的科室不满意的相关原因分析

①工资待遇低护理人员工资系数发放根据医院的系数分配方案进行分配,内容包括学历、职称、院龄、岗位、进修、无负性事件发生及特殊岗位组成,根据科室效益进行分配效益工资,因本院部分科室属于医疗费用包干性科室,故科室整体收入不及部分非手术科室和非临床科室。

②护理人力资源不足近年来,医院临床科室床位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扩展,医院为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开支,最先考虑的是尽可能的少用护理人员[4]。我院采用APN制模式进行排班,院日平均人数达到450人左右,病房一线护士为193人次,除去进修、产假、病假、事假等临床一线护士为175人,床护比为1:0.38,未能达到床护比标准,从而造成护理人员休息时间少。

③工作压力大临床护理工作是有压力的职业,长期处于工作压力源会使护理人员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症状,例如头痛、睡眠障碍、易激惹、易疲劳、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5]。

3.3护理人员最希望前往工作的科室的相关原因分析

①压力小非临床科室无住院患者,不需与患者长时间接触,无护理文件书写环节。

②工作劳动强度小非临床科室无危重症患者,科室业务单一。

③工资待遇高。

3.4对策

3.4.1实施绩效考评机制

根据科室实际工作量(包括入院人数、危重患者数、一级护理患者数、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率、床位周转次数及民主测评)统计收集近3年的相关数据,对统计结果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将所有科室划分为Ⅰ类A级、Ⅰ类B级、Ⅱ类A级、Ⅱ类B级、Ⅲ类A级、Ⅲ类B级,Ⅰ类为高风险科室,Ⅱ类为中风险科室、Ⅲ类为低风险科室,对于高风险科室(如产房、神经内科等)的护理人员效益系数上调10%,对于低风险科室(如新生儿游泳室、体检中心等)护理人员按职称给予定岗工资。

3.4.2科学设置岗位

通过认真调研、收集数据、综合分析,确定了各级各类护理单元编制人数和各层级护士岗位数目[6]。根据科室工作量、风险系数等确定护理人员编制。

3.4.3提高福利待遇

对节假日工作人员的待遇实行补助[7],对长期工作于产房、神经内科、心内科等高风险科室的护理人员提高补贴薪酬,对于非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工资待遇采取定岗工资,从而改变护理人员不愿意到高风险科室工作的现状。

3.4.4增加护理人力资源

院领导会议通过增加一线科室护理人员配备,护理部宏观调控,根据科室的患者人数和工作强度在全院合理调配护理人员。本院根据《湖北省医院护理岗位设置名录》,结合医院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发展要求,制定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方案,实施按需配置,合理分配护理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护理人力资源。护理单元加床数超过核定床位的30%,科室提前向护理部申请增援护士1人。各类重大抢救,需要临时安排特护的,根据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标准,护士长在科内进行调配,科内无法自行调配时,科室提前向护理部申请,护理部核实后根据实际情况增援护士1~2人。护理单元(非监护病房)危重病人(告病危和病重人数≥5人),根据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标准,由护士长在科内自行调配,科内无法自行调配时,科室提前向护理部申请,护理部核实后根据实际情况增援护士1人。护理单元有长期病假、事假(病假、事假≥3个月)、产假≥2人(注明:指两人同时休假),科室提前向护理部申请增援护士1人。

3.4.5加强护理人员心理素质的培养

护士的社会角色和职业特点决定了护士不仅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8],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自觉遵守各项护理工作制度,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学习有关心理学理论知识,只有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才能更快更好地培养起良好的心理素质。当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感到有压力时,就懂得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来减压,以达到自我调节的目的。

3.4.6沟通交流,尊重理解信任

针对部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管理人员认真分析相关原因,护理部领导或科室护士长,耐心倾听护理人员的心声,与其进行沟通交流,肯定工作成绩,接纳建议;尊重护理人员的人格和权利,护士长熟悉科室每位护理人员的优点和长处,充分挖掘潜能,发挥护理人员的聪明才智,使其潜能和才智得到发展和巩固,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

4小结

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对目前科室的不满意主要原因是工资待遇低,其次是休息时间少及工作压力大;最希望前往工作的科室是非临床科室,最主要原因是压力小,其次是工作劳动强度小。调查结果表明,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对待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在引导启发、充分发挥民主集中的原则上,对不同的薄弱环节应采用相应的管理手段[9],从而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温晓燕,郭纪英。护理人员需求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xx,1(20):2205-2207.

[2]金一。心血管内科护士工作压力原因分析与对策[J].当代护士(下旬刊),20xx,6:103-105.

[3]陈媛,孙燕。神经内科护士心理压力原因分析及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xx,1(12):2277.

[4]谢仙萍,李敏。690名护理人员工作倦怠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全科护理,20xx,12(8):3367-3369.

[5]王萍丽。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来源分析与对策[J].全科护理,20xx,5(7):1277-1278.

[6]肖光秀,张卫萍。护士岗位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全科护理,20xx,11(12):3331-3332.

[7]庞海玲。护理人员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全科护理,20xx,10(51):2690.

[8]武丽华,曹鲜娟。临时护士心理健康调查分析及应对措施[J].全科护理,20xx,7B(60):1864-1865.

[9]吴星,魏辉。护理人员对护理服务环境认知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xx,10(3):191-193.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