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文档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研究论文(优秀4篇)正文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研究论文(优秀4篇)

时间:2024-01-10 03:59:00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研究论文(优秀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职业院校思政课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方法研究论文 篇1

摘 要:培养和提高职业院校学生思政课学习能力,应当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多角度、全过程进行评价。评价学生思政课学习能力的方法各有优劣,要根据学校、教师、学生和教学实际综合运用。

关键词:职业院校 思政课 学习能力评价 方法研究

一、引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的作者埃德加·富尔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现代教育理论对学校和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学习能力一般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能力。它是由多种能力组成的,包括学习过程中的注意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实践活动中的操作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其学习能力还应包括熟练地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理论思维等基本能力的任务。学生思政课的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记忆、理解、运用等方面的能力,还包括学习过程中需要学会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一项新的任务。思政课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学生学习能力适时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思政课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的基本方法

思政课教学评价所采取的考核、考试等基本方法,着重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接受程度和实际运用能力以及思想、政治和品德方面的表现。考查、考试采用试卷进行,难以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进行全面的检测。改进思政课教学评价方法,采取口试(如课堂提问)、作业、实践报告、论文、观察、考试、活动组织等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在不同阶段和学习环境中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

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的侧重点不同,各有优劣。下面,我们对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的常见方法进行简单的剖析。

1.测验、考查和考试

测验是对学生思政课阶段性学习情况的检测,考查和考试是对学生学期、学年课程学习情况的检测。测验、考查和考试主要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考试有开卷、半开卷或闭卷的方式。开卷考试主要评价学生对思政课基本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闭卷考试主要考查对学生基本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能力。闭卷考试在思政课教学评价中越来越不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因为它强调对基本知识的记忆,导致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应试,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口试

口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评价方法。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期中测试、期末考试中,采取口试的方式能直接检查学生的学习的情况,还能锻炼和评价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等。但是,如果把口试作为思政课评价的主要方式,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思政课教师主观判断的结果作为评定学生学习的成绩也不够全面和科学。因此,口试只能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辅助方法。

3.写论文

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心得体会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激发其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现实,应用理论知识尝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政课教师通过学生撰写的论文,可以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写小论文已经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师采用得最多的教学评价方式,但是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写思政课小论文是对学生提出的很高要求,学生感到难度较大。因此,该评价方法不宜频繁使用。

4.作业

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布置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或随堂作业,既是对学生单元学习效果的检测,也是督促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作业主要是评价学生对教材、教学内容的理解、归纳等方面的能力。思政课教师要拓宽作业的范围,要求学生除了完成书本练习之外,也要做一些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社会现象等方面的作业。

5.社会实践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政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思政课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思政课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实践活动结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可以更好地评价组织能力、协作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社会实践能力。职业院校有开展实践活动的诸多便利,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组织学生开展校内、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要制定好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确保学生安全。

6.课堂活动

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辩论、讨论、影评、书评等教学活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论理论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播放一段教学录像,让学生观看后谈一下体会或对录像中的事例进行剖析,思政课教师可以藉此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理论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学习能力。课堂活动形式多样,思政课教师运用此法只能对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评价。

7.专题研究

研究性学习方式已经成为高校倡导的主导式学习方式。职业院校也要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思政课教师指导学生就教学内容、日常问题、社会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和方法。在专题研究中,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探索研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专题研究对于职业院校学生而言,是一种新的挑战。职业院校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还不够重视;职业院校学生对研究活动兴趣不浓、基础不强。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思政课教师对学生钻研研究等方面的学习能力评价。

8.制作展示

职业教育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思政课教师要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动手制作求职简历、环保作品、图片书画、课件等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政课教师通过评价学生的制作作品,科研评价学生运用知识进行设计、操作等方面的能力。

9.参加组织

职业院校有各种各样的群团组织。思政课教师可以作为学生组织的指导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参加组织的积极性、在组织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策划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管理能力等。

三、思政课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方法综合运用

思政课教学评价是对思政课教学工作有效的检验手段,对于提高学生思政课学习积极性,促进思政课教师不断改进思政课教学方式,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思政课教学评价主要项目——思政课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是一种新的探索和实践。学生学习能力的构成是多重的。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必须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才能对学生学习能力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1.要坚持课堂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

学校和思政课教师要把学生在思政课课堂上的学习和课外参加活动的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评价。课堂上采用提问、课堂活动演示、随堂测验等方面评价学生对思政课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运用等方面的学习能力;课外,通过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撰写论文和调查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统筹协调等方面的学习能力。

2.坚持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的综合评价

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要充分运用测验、考试、考查等手段系统,全面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感知能力、接受能力、运用能力,还要运用案例分析、专题研习、课题研究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3.坚持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的综合运用。对学生思政课学习能力的评价,评价的主体包括学校、思政课教师和学生自己。学校要从全校学生角度,采取制定统一的考核指标、考核办法、监督办法等来对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整体评价;思政课教师要发挥各自优势,结合课堂教学活动,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评价;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自学、练习、作业、活动等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行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

4.坚持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统一

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是一个过程。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要在不同学习阶段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初始阶段,评价的重点要放在学生对该课程学习方法的领会和运用;在学习的高级阶段,随着学生年龄和智力的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应主要评价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思政课课程学习也分阶段进行的,对学生思政课程学习能力的评价在开学、期中、期末不同阶段,也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要把学生阶段性学习的情况和课程终结性学习的效果结合起来,对学生在该课程中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四、思政课学习能力评价方法创新

构建学习型社会,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接受新观念、适应新环境、胜任新岗位,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着力点。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创新评价模式,采用新的评价手段和方法评价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

评价学生学习能力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要注重学生对思政课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着重考察学生在思政课学习过程中是否达到了成长为一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应有的能力;评价学生学习能力,不仅要考察学习结果,也要考察学习过程,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要注重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变化,通过考察,看学生的沟通、合作、表达能力,搜集与筛选多种社会信息、辨识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等是否得到锻炼和提高;要注重从积极的方面、用发展的眼光给以评价。要及时把评价的结果向学生、学生家长进行反馈,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评价学生思政课学习能力的方式方法很多,如,观察法、鉴定、谈话、成长记录、考试等。思政课教师要学会把各种方法综合运用,改变过去一考定调的片面做法。要把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与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表现结合起来。理论知识学习掌握情况的评价应注重考察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真实能力,要更关注其发展进步的动态过程。

评价具有导向作用,对学生思政课学习能力的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是评价教师教育、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效果。通过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状况,要使思政课教师在看到既有成绩的基础上,发现存在的不足,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专业水平,激发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持对思政课教学的热情和激情,更加关心学生健康成长,更加注重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要本着有利于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思政课教学主要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其次是对学生进行理论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训练。思政课教学评价要以把思想教育评价和能力评价为主,把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对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信任、感情,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作为评价主要指标;也要把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学习能力等方面提升作为评价的指标。把评价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记忆、理解作为辅助指标。理论知识的学习评价要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和能力形成的评价。

要创新思政课教学评价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在创新教育中的激励作用和导向功能,实现以知识立意为主的标准化、规范化命题向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多样化命题转变,重点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倡导平时检测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做出全面的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裴娣娜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2]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张辉等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9。

[4]沈顺祥当代教育新理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的执教要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

高等学校学生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论文 篇2

高等学校学生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论文

摘要: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体现是高等学校学生质量。在影响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诸多因素中,学生质量则是根本因素,因此,探索学生质量问题是提高教育质量、加强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学生质量;高等教育;评价

高等教育必然需要质与量的协调发展。长期以来,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的研究广泛而深入,特别是关于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则受到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但这种重视高等教育服务质量本身的研究与评价,是不是能够代替教育服务对象质量的研究与评价?是不是教育服务质量高就一定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教育是培养人的特殊活动,教育本身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教育服务对象的成长也同样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这样“双动态”的情况下,因与果将变得不必然化,也就是说,单纯从高等教育服务质量本身去研究和评价,是不全面的且缺乏针对性,而应当从高等教育服务的对象入手,即从评价学生的质量出发,去研究影响学生质量的重要因素――教育质量,这样通过对学生质量的评价,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评价教育质量,即影响教育质量的各种因素。因此,构建学生质量评价体系应当是高等教育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高等学校学生质量内涵

在当前的教育质量研究中,大多数都对教育质量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但对学生质量的分析却极少,对大学生质量的研究就更加缺乏,大部分研究将学生质量纳入到教育质量中去理解。根据1994年国际标准ISO8402中质量定义理解,教育质量应当是“教育满足受教育者发展需要并实现特定社会目的的能力和属性”。《教育评价辞典》认为教育质量是“学生的学业成就水平和学生所在学校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及态度为其离开学校以后适应社会的程度”。Edward Sallis认为,“教育质量包含四个必要条件,道德、专业、竞争和可靠”。Astin.A.W认为“学校的质量至少包括四种不同的含义,即学校的声望等级、可得到的资源、学生成果、学生天赋的发展或增值”。事实上,这种将教育质量内涵扩大化的理解是不科学的,教育质量与学生质量是两个关系密切但又完全不同的要素,学生质量是个人的主体需求在学校教育及家庭、社会等因素影响下而形成的能力素质的程度或表现方式。因此,对于大学生质量的特点,我们可以有这样的理解:

第一,以大学生的主体需求为依据,以大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大学生质量是基于学生的需要,是以大学生的需要为前提,如果大学生不需要,也就没有教育活动的实质发生,更谈不上学生质量。另外,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大学生必须得到相应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

第二,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为指导。大学生质量是按照教育目的结合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实现的,从根本上来说,国家、学校在充分考虑大学生的主体需求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从而获得与教育目的和教育初衷相符合的大学生质量,因此,国家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是大学生质量的指导因素。

第三,以社会的需要和社会的评价为标准。教育所培养的人归根结底要服务于社会,社会对大学生质量有着较高的需求,对大学生质量提出具体要求,这些要求也是对大学生质量的评价标准。

第四,以大学生的遗传素质、家庭环境为基础。大学生质量是基于学生的遗传素质和家庭环境的基础上探讨的,离开这个因素去探讨大学生质量的高低都是不可能的,因为教育不是万能的。

第五,以高等学校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过程及教育资源为主要媒介。高等学校始终是学生成长的媒介,大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在高等学校接受教育的时间总是有限的,绝大部分时间要在社会进行磨砺,从而成为人才。

二、高等学校学生质量结构

大学生质量结构应当包括哪些方面?大学生是通过分科来培养的,大学生也是高等学校为社会发展直接培养的应用人才,因此,大学生质量结构必然根据不同的专业领域内容是有差别的,但对于大学生而言,应当具有的最基础能力是一致的。因此,大学生质量结构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学业成就方面

第一,学习成绩的维度:大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大学生质量评价的核心内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大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效果的表现形式,也是大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综合表现,更是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指标。尽管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当前大学教学中过于重视学生知识学习而忽视能力培养,但在大学教学中,学习成绩仍然是评价学生质量的重要内容,原因是,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是同一个过程的不同表现,不能将二者分开讨论,更不能认为重视知识学习就一定忽视能力培养,事实是,在大学教育期间学习知识是为了在工作后更好地培养能力,而不是说不重视能力培养。

第二,学习能力的维度:大学生学习能力是大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因素,也是大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全面把握能力,包括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水平直接决定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体素质的发展情况。

第三,学习创新的维度:学习创新是大学生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大学生在校期间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及突出的创新研究能力则是大学生毕业后工作所必需,包括大学生的发明创造、撰写科研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及获得的各种奖励等。

(二)社会适应方面

第一,环境适应的维度:大学生离家在校生活,其对校园环境的适应及对社会环境的适应都是其质量的表现,只有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才能在毕业后的工作中独立地完成各种工作任务。

第二,人际关系的维度: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需要独立的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及与社会各种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学习和生活,也影响大学生个性的发展。

第三,生活准备的维度:大学生应当训练其生活准备能力,对毕业后的如何生活应当做好规划,设立生活目标,并为了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而努力做好各种准备。

(三)自我完善方面

第一,自我监控的维度:大学生的各种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也要耐住寂寞、承受孤独,这需要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监控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又是大学生良好行为的最强有力的保证。

第二,社会评价的维度:大学生应当具备对社会的各种问题和各种现象的正确评价能力,也应当具有对不同事物进行客观的评价能力,这样大学生在接触社会及与人交往时,才能运用正确的方法,以良好的方式交往人和处理事。

三、高等学校学生质量评价

第一,质量跟踪评价法。建立“大学生学习发展档案”,档案包括大学生自然情况,记录大学生出生、家庭情况、高考情况、身体状况及联系方式等;大学生学科学习质量,记录每学期大学生的考试成绩;大学生综合知识质量,记录每学期大学生阅读的书目、撰写的各种学术论文和发表的文章;大学生社会活动质量,记录大学生每学期参加的学校及社会的各种活动及取得的成绩和获得的奖励;通过建立档案的方式可以清楚地记载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成长历程及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情况,在大学四年毕业时,对学生进行一个综合的质量评价,这是一个全面、系统、科学的质量评价。

第二,综合会考评价法。大学生的学习是开放式的学习,专业课学习采用的是单科结业的方式,如果不采取跟踪评价的方法很容易将已学习的科目遗忘。这种情况下,采用跟踪质量评价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具体的方法是,每学期结束的科目在四年毕业前进行一次会考,考试内容是几年来学习过的所有科目的综合知识,根据学生对综合知识的掌握重新排列学生的综合排名。基础课学习采用每年一次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大学生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数与量进行全面的考查,在提高专业学习效果的同时,加强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效果。

第三,质量增值评价方法。教育增值是指一定时期学校教育对学生成长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或一定时期内学校教育活动对学生增加的价值。其基本假设是,学生入学时的水平与毕业时的水平的差异,或学生在校期间的变化情况,可以归因于学校、学生变化的幅度,即教育增值的大小,可以看作是学校、培养计划、课程和教师的教育成就。一是把教育增值作为学生质量的评价指标。把教育增值作为评价指标,可以使学生质量的评价具有可操作性。如何评价学生的质量提高还是下降?如何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学生在知识质量、学习能力、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增值”,则是一个有效的指标。一所把入校时成绩优秀的学生培养成优秀的毕业生,未必算得上高水平、高效能的学校,而一所能把入校时成绩平平或较低的学生培养成优秀的毕业生才称得上是真正的高水平、高效能学校。消除了一般学校和薄弱学校的不公平感,使他们在教育中的付出得到公平的认识和评价,增加工作的动力。同时给一些“名校”、“重点学校”带来适度压力,促使他们不只是在录取学生质量上做文章,更重要的是提高学校管理和教学效率。二是把教育增值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当前,在学校教育中,存在很多盲区,如课堂教学的效果到底如何?学生的每一年学习在知识、能力及社会适应等方面到底有没有提高?通过四年的大学学习与刚入大学之初有何变化?变化的幅度如何?学校了解得既不全面也不深入,只是通过每年的考试来评定学生大学四年的情况,但社会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是多方面的,而我们的学校却对社会要求学生的情况一无所知。教育增值要求学校制定详细的、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或人才培养目标。其目的是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最有效地开发自己的潜能,获得最大的“增值”,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质量。

第四,工作准备评价方法。每个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是为了毕业后的工作准备,在大学期间准备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毕业后的工作效果,因此,在大学期间应当加强大学生的工作准备。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工作训练机会,如师范类的学生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其从师技能,通过平时的教师基本功训练、讲课训练、实习班主任训练等方式提高其教师能力,医学类的学生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其从医技能,通过实地到医院实习和个人找实习基地等方式训练其医生能力。根据学生在大学生期间对工作准备的态度及效果对大学生进行质量评价,或可以通过每年一次工作技能竞赛的方式提高大学生工作准备质量。

第五,自我陈述评价方法。大学生从一入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自我陈述或自我汇报,学期初在学习、读书、活动、研究等方面设立自己的目标,并在学期末进行一次详细的评价,评价目标达成情况及一学期所取得的所有成绩,将四年的陈述评价报告进行汇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时刻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同时也能让学生对自己进行时时的自我监控,进行经常性的自我质量评价,找到自己的差距和需要发展的方向。

四、高等学校学生质量评价的建议

第一,加强大学生质量评价的研究。当前关于大学生质量评价的研究严重不足,教育质量评价的深入研究已经多年,关于教育质量方面的论文来达4000多篇论文和专著,而关于学生质量评价研究却寥寥无几,学生质量是教育的落脚点,也是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核心,但目前的研究却没有真正体现这一点。如果学生质量无法进行一个客观而又真实的评价,其他的教育质量评价岂不是失去意义?一所高质量的学校是评价它的教学过程质量还是评价其教学结果的质量?一流的大学如果不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这样的大学是否能真的可以称为一流?如果不深入地研究学生质量如何评价,评价的具体指标有哪些,我们将如何评价人才素质是高还是低?我们又将如何判定教育质量是否真的提高?如果不知道我们培养的人才质量到底如何,就无法正确、有效地使用人才,更不能做到人尽其才。如果我们不知道大学生质量,也就无法得知现在的教育教学改革方向是否正确。所以加强大学生质量结构及评价体系的研究,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性研究,是评价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性因素。在大学生质量评价研究时,应当加强对大学生质量评价因素、质量评价权重、质量评价方法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和有效尝试,建立一个能够比较全面、客观评价大学生质量的体系则是当前高等教育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第二,加强大学生质量评价的实践。当前关于教育质量评价的实践已经引起了各高等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广泛关注。教育部进行的每五年一次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各省教育厅进行的每两年一次的“高等学校基本状态的教学水平评估”及学校自己组织的各种教学评价,这些评价实践对各高等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极大限度地推动了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但从这些评估的体系、内容和方案看,对学生质量评价的内容还尚显不足,没有对学生的综合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价,试想办学思想、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专业建设、教学设施、教学管理、教学效果都是学生发展的外在因素和客观因素,如果离开了学生这个主观因素,这些评价很难达到效果,因此,应当加强学生质量评价的实践,以学生质量评价带动其他因素的评价,则会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会真正发现学生当前的质量情况,形成目前质量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反之,在教学中如何建设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质量,就会更明确。所以,教学质量评价必须以学生质量评价为核心展开,对能力直接提高学生质量的教学因素加大力度进行改革,对影响学生质量发展的因素进行修订,从而使整个教学质量在有效的目标支配下提升,使人才培养质量更有竞争力。

第三,加强学生质量评价的行动研究。学生质量评价是一个比较复杂而又长期的工作,无论采用何种评价方法,无论从哪些方面对大学生质量进行评价,都应当深入研究和实践,并不能期望马上就建立一个大家公认的学生质量评价体系,也不可能立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质量评价体系,只要是能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建立一套对学生质量评价确实能起到作用的评价体系就应当是重要突破,也是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最有意义的借鉴。所以,当前在没有成形的质量评价体系的时候,加强学生质量评价的行动研究则是非常重要而具有时代意义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公绪。现代质量管理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5.

[2]陶西平。教育评价辞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8.

[3]Edward sallis著,何瑞薇译。全面质量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4.

[4]CF・Richard,R・C.& Skiner,E・F,Achineving Qualty and Diversity,1991,(2):117.

[5]南纪稳。教育增值与学校评估模式的重构[J].中国教育学刊,,(7):60.

高职学生学业多元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论文 篇3

引言

高职院校的评价体系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的评价体系几乎都是复制了普通高校的评价方法,致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没有自己的特点,无法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应该为企业一线的生产、销售、服务和管理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普通高等学校还需要担负起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的功能,但是高职院校不应该与普通高等学校一样负担如此多的功能,高职教育就是应该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每一个高职毕业生进入社会以后有适应经济社会的技能。高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应该围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而不是照搬照抄普通本科的评价方法,才能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从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现状,结合高职院校学业评价特点与当前经济社会对高职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要求,构建适合高职教育及人才培养要求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1 高职院校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

1.1 评价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相距甚远许多高职院校的考核评价都是依据书本知识,并不能体现企业岗位需要的技能,比如说一位学生的《市场营销》课程得到了很高的分数,但是并不能说明这位学生有了很强的市场营销的能力,同样一位同学的《管理学基础》得到了很高的分数并不意味着该同学就有了很强的管理能力。这样的结果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因为学习成绩并不能最终转化为自己进入社会后的技能,所以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企业在进行招聘录用学生时也不注重学生的学业情况,学生学业评价的成了教师自编自导的一场戏。

1.2 评价主体以任课教师为主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业评价主要有任课老师评价,学生往往是作为被评价的客体被动参与,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收到了很大的限制。然而,教师真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一个班级少则三十几人,多则五十人以上,很多时候任课老师连学生的姓名都叫不出来,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只是通过几次作业,几次测验,怎么可能对学生学习情况作出全面而准确的判断?而且许多教师并没有企业实际的一线生产、销售、管理和服务的经验,所以老师的判断标准并不能代表这个岗位能力素质的实际需要,在这样的判断标准下高职院校是无法培养出符合企业实际岗位需要的人才的。没有企业参与的评价结果往往不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的学生不能很好地胜任企业的工作,因此不受企业欢迎。

1.3 评价方式以考试为主对于高职学生的评价方式也照搬了普通本科的模式—— — 以考试为主,当然也会结合平时的课堂表现、期中考试成绩来确定最后的综合得分。单纯的纸笔考试,固定不变的程式化的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解答题,所考查的只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很难预测学生将来在工作上的发展。高职学生面临的更多的是实际操作问题,培养的主要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解答。抽象的习题。不管是平时表现,还是期中,期末考试这一些评价的方式都没有与高职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联系起来,就是要培养具有一线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性人才。以上的评价方式都没有为高职人才培养目的服务,只是以不同形式考核学生记忆的能力。我们都知道高职学生都是高考中的“失败者”,所以闭卷考试并不是他们的所长,这种评价形式往往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而且考试这种评价方式扼杀了高职学生宝贵的思想开放、勇于冒险、敢于挑战常规的创新精神。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论文 篇4

职业教育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要有一套针对于职业教育院校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是其发展的生命线,关系到学校的招生、就业及学校的声誉等一系列环节。目前,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还没有得到极大的重视,这就使得教学者与受教者在教学环节设计是否合理、教学质量是否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是否显著等方面不能做到知自知彼,因此也就谈不上以评促改的目的。因此,建立符合职业教育自身教学需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保障职业院校长远发展的基础。

一、职业教育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过程过于随意性

很多职业教育院校其教学评价过程存在随意性,具体问题如下:一是学评教时根本不看所评价的教师是谁,评价的内容是什么,只是随意的勾选“优、良、及或不及”;二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人情分,对于学生喜欢的教师,评价分数会很高,甚至出现满分情况;而对于他们不喜欢的教师或是曾经批评过自己的教师评分会很低甚至不及格。三是教学质量评价的时间很随意,有的是在教学初期就开始评价,有的则是在学期结束后再评价,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公正、客观性。

(二)评价主体不全面,评价比重分配不当

目前大多数职业教育院校会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放在第一位,在制定教学评价系统时学评教的比重过大,个别院校甚至存在一票否决的情况。这会使教学评价结果失去公正性,同时也会打击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因此,教学评价系统中的评价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评价比重的分配也要均衡。

(三)评价结果反馈形式选取不当,反馈不及时

教学质量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得到较为公正的反馈信息,但是一些职业教育院校虽然有着较为合理的评价体系,但是却缺少适当的反馈形式,反馈结果不及时,这将导致评价与反馈脱节,做不到以教学评价结构反馈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进和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

二、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一)教学评价主体应多元化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需要多个评价主体共同参与。评价主体一般包括:学生、教师本人、教学同行、分院督导和学校督导。学生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受教主体,他们的意见不能忽视但也不能放大其重要性;教学的实施者是教师本人,所以教师本人的自我评价也是评价系统中的一部分;教学同行是与施教教师处于同一层次的评价主体,同行的评价更能从教学实施的各个设计环节给出客观的分析;分院督导对授课教师更为了解,所以其评价结果也是公正、客观的;学校督导是对全校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的主体,他们能从更高层次对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其高度和要求也更为严格。

(二)教学评价标准应多样化

针对于不同的评价主体,其评价标准应该是各不相同,多样化的。评价标准要围绕着知识、能力、水平、质量四方面进行设置。通过合理的评价内容,反馈出较为真实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最终反馈给授课教师以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张远增认为,评价标准是指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判断评价对象有无价值与价值大小的标准。针对不同的评价主体,制定的评价标准也应不同,如:学生评教时主要应从授课教师的知识面、行为与语言、教学的纪律性、对学生的关爱和责任心及教学方式等环节进行评价与反馈;教学同行评教,应注重把握课程的深度与广度、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与学生的'互动情况等进行评价与反馈;分院督导专家应重点关注授课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否先进、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与组织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具有良好的教书育人意识等;学校教学质量监管部门可以比较综合、客观地对授课教师做出评价与指导,从而不断地全面提高教师水平、进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教学评价权重的确定

在对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应根据不同评价主体的不同形式的评价活动,最终对教师教学质量给出一个综合性评价结论并进行排序。评价时权重系数是必不可少的,权重系数的合理与否是评价结果合理性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目前权重的确定方式主要包括两种:主观赋值法和客观赋值法。

(四)教学评价时间的选择

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会反馈出一定的教学信息,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需求、掌握自我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并在后期的教学中进行自我改进、完善和提升。所以合适的评价时间是获取有效评价结果的重要前提,教学质量评价时间应定为教学中期进行,并在教学的后一阶段进行改进和提升。

(五)教学评价反馈方式的选择

有效的教学反馈除了和教学评价时间的选择有关外,反馈方式的选取也同样重要。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模式有三种,分别为:直接反馈模式、简介反馈模式和立体反馈模式。三种模式各有优缺点,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选择立体反馈模式(如图1所示)。该模式中学生和教学同行所提供的反馈信息的提交途径更为自由和扩散,这就意味着授课教师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得直接和间接的反馈信息,但对于来自不同视角的教学意见与建议,需要授课教师进行比对和分析,方能体现出立体反馈传输模型的及时性、真实性和针对性。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为了督促任课教师认真上课,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但是如果只评价,无反馈,教师便不知自己存在的问题,教学水平的提高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与激励机制相配合,方能达到督导作用。职业教育院校在教学质量评价结束之后,首先,要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其次,对于各方评价较好的教师,鼓励他们继续保持优良的教学优点,并将其列入当年评优选先的队列中。对于存在严重教学问题的教师,取消其当年的评优选先资格,并采取导师培训制度方式,让其跟随教学名师或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学习,定期对其进行听课、评课,直至其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学生对其教学方式得到了认可后,方能结束其导师培训方式。最后,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反馈与激励机制三者间要形成良性的、长久的循环关系。

四、小结

教学质量是职业教育院校的生命线。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体现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指标的多样性、评价权重的合理性,同时评价结果要能及时有效地反馈给授课教师,反馈结果还要配合上相应的激励机制,使教学质量评价不再是一个面子工程,而是一个实实在在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帮助学校提升声誉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隋庆茹,刘晓彦。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评价系统的设计[J].农业网络信息,(2):59-63.

[2]张远增。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3]杨湘清,胡耀荣,杨健康。学生评教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兼论学生评教的思路[J].高等理科教育,(6):12-15.

[4]王丽娟。民办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19):120-125.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