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英语作文 > 英语学习 > 高二英语课程(最新6篇)正文

高二英语课程(最新6篇)

时间:2024-01-17 01:48:07

高二是学生整个高中外语学习的关键时期,因此英语老师写教案的时候要更加用心。如下是漂亮的编辑为大伙儿整理的高二英语课程(最新6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二英语课程 篇1

关键词:新课标;三维目标;高二英语课堂;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0-012.9]

众所周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这是教育教学的主导思想。要搞好教育,就必须将德育教育贯穿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带有共性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有渗透着思想感情的集体德育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素质,扩大他们的视野,增强爱国情怀,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他们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这一能力目标由五个部分构成,即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这五个要素共同构成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实际英语教学中,为使高中英语课程体现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真实地反映高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的需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特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显然,“新课标”的目的是引导高中英语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和“用”英语的能力,学用结合才能促进积极思维和准确表达。如今信息社会高度发达,学会获取、处理信息及分析、解决问题是每个学生必备的能力,尤其在高中阶段应特别重视对这一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终身受益,更好地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鉴此,我们高中英语教师应遵循高二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

一、建立课堂的平等互尊关系

学生同我们一样,渴望自由、平等和尊重。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教师对待孩子的方式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可见,我们在教育学生要尊敬师长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我们对学生的尊重。至关重要是,我们在建立相互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时,首先要把学生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来看,与他们平等相处,真诚地接纳、关爱、宽容每位学生,坦诚相见,使他们感到老师的亲切、可信和可靠,并消除其防犯心理。其次,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换位思考地为学生着想,“读懂”他们的心灵实际。同时,还要把这种理解传递给学生,使他们深切地认识到我们的良苦用心。只要真正地做到相互平等、尊重,学生就能在学习时保持愉快的情绪和饱满的精神,进而产生合作、交流的愿望,进入我们高中英语“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的语境中。

二、发挥教材的德育渗透作用

在高二英语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分挖掘和整理教材内容与知识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将语言知识教学和德育教育二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德”化作用。

(一)精编身边例句

在高二英语教学进行词汇、句型、语法教学时,我始终紧密结合所学语言项目,精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例如:

1)Question everything in No.4 High School of Zunyi as well as like in Cambridge. 在遵义四中要像剑桥一样,质疑一切。

2)It’s very polite to say “Thank you” or “Thanks a lot” when someone helps you. 当有人帮助了你,说声谢谢是很有礼貌的。

3)The harder I work at my lessons now, the more likely I’ll be Einstein in future.我现在越努力学习,我以后就越可能成为爱因斯坦。

(二)深挖教材内容

在高二英语教学的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可围绕教材主题,取其精华,精心设问,使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思想上得到熏陶。如:在NSEFC的模块5的Unit 1Great scientists的阅读教学中,通过对John Snow(约瀚。斯诺) 和Copernicus (哥白尼)两位科学家的学习,我自然地让学生联系到我国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袁隆平等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可见,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的教育意义,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新课标”背景的高中新教材教学中是多么重要!

三、引用名言谚语

在高二英语教学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引用一些名言、警句及谚语等来进行人生观教育,既可使学生学到地道的英语表达,又会影响学生一生甚至让他们终生受益。如:

1.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有志者,事竟成

2.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失败是成功之母。

3.Confidence in yourself is the first step on the road to success.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4.Never say die. 永不言败。

5.Success always belongs to the most persevering. 成功总是属于最有毅力者。

6.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 Accordingly, a “genius” is often merely a talented person who has done all of his or her homework. ---Thomas Edison

7. Custom makes all things easy.有个好习惯,事事皆不难。

8.Practice makes perfect.实践出真知。

9.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时不我待。

上述名言、警句谚语即能让学生形成极好的生活习惯,明白对待生活的态度及如何做“事”与做“人”,也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二英语课程 篇2

[关键词] 新课程 英语复习课 课堂设计

一、引言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所、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

培养高中学生具有全面的英语能力,包括书面的和口头的,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他们自身发展的需要。但是在高考的压力之下,学生的书面答题能力往往是得到了最多的关注和训练,而听说能力往往是遭受冷落的。笔者认为,有效的高三英语复习课不仅仅是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复习和巩固之前所学到的语言知识,而且能够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二、设计有效的英语复习课堂教学

复习课作为英语课的一种类型,不同于平日里单纯的听说、词汇、语法学习或者是写作课型,它是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地巩固。教师在进行英语复习课课堂教学设计时,需要对教学内容以及授课对象有充分地了解和研究,从而确立具体且合理的教学目标,使用一系列科学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的过程富有成效。除此之外,课后的自我评价与反思也是不可或缺的。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进行有效地英语复习课堂教学设计要把握几个原则:

(一)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中心和主体。新课程标准下的复习课不能像传统的复习课那样,把学过的知识以滔滔不绝地讲授的方式再现给学生。要使得复习课效率最大化,是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其中,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角,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整合,从而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

(二)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总设计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角色不再是站在讲台上进行“满堂灌”的授课者,而应该是一个“教育教学上的组织者、设计者和指导者”。课堂的中心不再是围绕着教师展开,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王振良,2005)英语复习课内容的选择,目标的确立都需要教师进行宏观上的把握。在实现教学内容与目标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通过事先的教学活动设计,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复习课的学习任务,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三)注重师生之间教学相长的互动

新课程下的英语教学在任何阶段都应该重视语言运用能力,使受教育者“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相统一,语言的教育与思想感情的教育相统一,语言智力的开发与语言智能的培养相统一”。(史绍典,2003)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英语课堂复习的有效性才能得以实现。

三、高三英语复习课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教学内容:复习高二英语unit 14 Freedom fighters

教学内容分析:本次复习课的开展围绕着自由民主战士话题展开,在引导学生复述马丁路德金的故事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们回忆课本中涵盖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这个过程以师生间的问答形式展开,以学生针对不同要求的口头回答为主,在复习教材内容的同时,巩固高二所掌握的词句和语法。除此之外,学生要求将所复习到得词汇、句型用于自己的再创造,写出一篇字数100字左右的命题作文

学生分析:处于高三第一轮复习阶段的学生通常不愿意开口说英语,因此通过故事性的串联更容易能够调动学生,从而全面地训练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

语言知识目标:

1.词汇:treat,slavery,separation,segregation,forbid,vote,boycott,discriminate,join hands,be subject to,etc.

2. 句子结构:

•Winning the scholarship gave him the chance to go to college.

•There was a time when blacks were not recognized as full citizens.

•What all these groups have in common is that they ask to be treated with respect.

能力目标:

1.能运用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复述马丁路德金的故事和相关信息

2.能在写作中灵活地运用所复习的句子结构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复习高二的第十四单元,加强学生对于平等的意识,坚定信念,勇于迎接挑战。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

以任务型教学为主,课堂上通过任务型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个人、双人、小组、全班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所设问题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三)教师的自我评价

教学目标:符合学生英语知识水平及认知水平

教学过程:课堂环境宽松,师生关系和谐;教学内容充实;注意知识内在联系,重难点处理得当;语言表达规范、流利、正确;板书清晰、有条理,媒体利用恰当;学生学习情绪饱满

教学效果:知识与技能达到要求;学生的能力获得提高

(四)课后反思

作为高三阶段的复习课,除了对学生进行巩固性的输入外,也需要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输出性的练习。练习的形式不仅仅是做题,而更重要地是在如何利用好课堂的时间,有效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语言应用能力,包括听说、写作等综合能力。在明确了这一目标之后,教师就应该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有效的英语课堂是要以学生为主导的,在分析学生实际水平和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教材分析,以此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取舍或调整,从而满足学生的需要。

四、结语

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对解决方法进行试行,评价试行结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改、完善的过程。(麦曦,1996)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应该是培养学生综合英语能力,高三的英语复习课也不应例外。在复习的课堂上,教师更应该努力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归纳知识,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

参考文献

[1]麦曦。 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M]. 合肥:新世纪出版社,1996.

[2]史绍典。 高中课程方案教师读本[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王振良。 《英语课程标准》体现的理念及对教师的要求[J]. 基础英语教育。 2005(2)

高二英语课程 篇3

〔中图分类号〕 H3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4―0056―01

一、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性质的规定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这一规定决定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或课程类型,而要实施“选修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就必须对这一规定进行修订。

从办学定位、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生源质量、教学效果、课程改革和英语语言的实际效用来看,将西部欠发达地区二本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改为选修课势在必行。然而,就目前的教育体制来看,大学英语课程能否改为选修课关键在于教育主管部门的态度。如果教育部不能认真面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现状,不能主动地对大学英语课程类型及相关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做出调整,或不能给各高校以更多的办学自,“选修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实施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因为,在涉及教育政策调整的问题上,没有多少高校甘冒风险进行尝试,绝大部分高校在没有得到教育主管部门明确指示之前,都会选择或是保持现状,或是对课程的教学模式做出微调,而不会对课程的性质或类型做出大的改变。如此一来,大学英语教学的问题会继续存在,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现象也会继续存在下去。因此,西部欠发达地区二本院校“选修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相关政策的调整能否到位。

二、“选修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实施

(一)开课时段

大学英语I可实行必修或选修,大学英语II至IV全部按选修课程开设。

目前,大学英语课程在本科一、二年级分四段或四学期开设,四个段或四个学期对应的课程名称分别为大学英语I、大学英语II、大学英语III和大学英语IV。根据惯例各高校需要在每学期期末前对新学期的教学工作提前做出安排,而选修课需要学生的参与才能确定选课的人数。为了避免对新学期的教学工作造成影响,同时也为了给教师更多的时问,对新学期所要担任的课程做好充分的准备,将大学英语I定为必修课比较妥当。

大学英语I也可实行选修,因为许多学校会为新入学的学生安排2至3周的入学教育和军训,学校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组织新生选课,并根据选课的结果就新生的大学英语课程I的教学工作尽快做出具体的安排。

在接下来的三个学期里,由于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做出选择,学校也有充足的时间对教学工作做出安排。因此,大学英语II至IV实行选修。

(二)选课原则

选课自由是选修课的特征,也是选课的原则。选学大学英语I并不意味着学生必须选修接下来的II、III和(或)IV,没有选学大学英语I也不意味着学生就不能选学II、III或IV。学校应该给予学生最大的选课自,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决定选还是不选,多选还是少选。为了便于教学管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应该事先向学生说明,一旦课程选定,课程教学的中途或学期中间一般不得再做变动。

(三)学分设定

大学英语课程的四个段分别对应4个学分,总学分为16分。学生按要求修完自己所选的课程,经考核合格后可以得到相应的学分。为了保证没选或少选大学英语课程的学生有机会修满所需的学分,学校需要在推出大学英语课程选修制度的同时,为这部分学生开设与大学英语课程总学分相同的其他选修课程,课程的门类和每门课程的学分视情况而定。

(四)学业成绩测试

大学英语课程实行选修后,课程的考核以学业成绩测试为主。废除学生必须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以及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作为学生获得学位或毕业资格条件的规定。是否参加此项考试由学生自主决定,成绩高低不给学生造成任何影响。

(五)教学条件

大学英语变为选修课后,必然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转而选学其他课程,使选学大学英语课程的学生人数下降。在教师人数不变、教学资源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学生人数的减少可以为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创造较为理想的条件。

三、结语

高二英语课程 篇4

一、英语报刊的特点

1.形式多样,题材广泛。既有严肃的新闻评论,也有轻松幽默的笑话。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商业、娱乐、体育、科学、文化生活、人物观点等各个方面。

2.内容新颖,时效性强。英语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其内容扣合现代生活节奏,把握时展脉搏,突出阅读话题,。有效地弥补了教材中一些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脱节的不足。

3.文字浅显,通俗实用。“习作共赏”、“高考链接”等栏目语言简单易懂。

4.题型适中,灵活多样。象“英语周报”“英语辅导报”的初高中版都有课本的同步配套练习题,从简单的自我测试小型练习,到整套的高考题型,很符合学生的口味。

二、英语报刊辅助教学的具体实施

英语报刊的具体使用方法有两种:全班在课上使用和学生自己课后阅读。根据不同情况,这两种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使用。教师应多采用课堂集中阅读、做题的方法进行训练。也可布置课下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学习。

三、 英语报刊对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提高

像“21世纪报” “china daily”等报纸内容广泛,类型灵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英语周报","英语辅导报"这些直接和学生课本配套的同步资料型报刊,则能够直接提高同学们的实际做题能力。

四、英语报刊辅助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英语报刊有利于英语教学,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充分合理地选材,也会起到不好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利用报刊优化英语教学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些问题。

1.合理选择材料

首先,要以培养兴趣为主,在阅读的初始阶段应选择一些简短、新颖、真实有趣的报刊材料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慢慢地将重点放在培养阅读能力上。到了高二下、高三阶段,还要兼顾阅读材料的宽度和深度,拓宽视野。总之,要循序渐进,合理选材。

2.发展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报刊阅读还需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自发性的去课堂以外搜寻素材,带到班上互相传阅,相互讲解。使报刊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

3.提高学生实际应用技能

高二英语课程 篇5

关键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拓宽知识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既要关注社会的需要,也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在完成共同基础的前提下,高中英语课程应力求多样化,为每个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使学生在选择中提高规划人生和自主发展的能力,确立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要实现这一目标,仅仅靠课堂教学一种式是不够的。

第二课堂是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有力补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发展个性、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有益场所,它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因此,本校英语组成立了“开辟第二课堂,拓宽英语知识”课题组,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培养学习热情,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二、理论依据

1.著名的心理学家潘菽认为:“人的学习是在与他人的交际中发生的,是通过语言的中介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

2.张思中先生的“心理优势”论认为,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开口说英语,是因为他们怕出错而被人笑话或受到批评,所以有一种心理恐惧,因而产生了一种失败定势。如果在第二课堂为他们提供适宜的环境,让他们俩俩对话或小组讨论,没有过多的批评指责或嘲笑,他们就会产生心理优势,从而就能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更好地学习英语。

3.近年来,国外教学理论强调把激发学生兴趣放在重要位置,认为兴趣即自愿的努力才是高效率、好成绩的永动机,强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外语。

4.语言教学专家krashen强调,语言学习是习得,而非学得(learning),即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long认为语言必须通过“对话性互动才能习得”。

三、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的思想为准则,以张思中教学法理论为指导,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展现其心理优势,实践多元化,趣味化和生活化的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防止与克服训练上的失败定势,从而使学生对所要达到的目标产生一种成功的渴望,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成功的把握,建立心理优势。

四、实验目标

1.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习英语成为一种乐趣。

2.提高学生英语素养,增强语言的交际运用能力。

3.培养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发展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高度的责任感,全面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五、研究方法

2008~2009学年中,本校高二年级的8~14等七个普通班,英语成绩参差不齐,而高二1~7班的英语成绩基本平行,总均分比 高二(8)至高二(14)班高出2.6分。

我们把高二(8)至高二(14)七个普通班作为实验班,其他7个班作为对照班,进行“开辟第二课堂,拓宽英语知识”这个课题的实验。

实验时间:一学年:2008年9月~2009年6月

六、实验步骤

1.进行宣传发动,向学生宣讲新《英语课程标准》和“张思中英语教学法”的指导意义,鼓励学生积极报名参加各类英语第二课堂。

2.将这8~14七个班命名为英语实验班,将全体350名学生分为兼顾各种层次的8个兴趣小组,每个小组30~50个人,民主选出组长,每个小组聘请一名课题组的英语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每次活动由组长牵头,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英语活动。

3.规定每周星期四下午第三、四节课和星期日晚自习两节课分别为两个批次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时间。星期四以分组活动为主,星期日集中活动。

4.实验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阶段侧重等教学原则。活动分为高二上学期和下学期两个阶段进行。

5.高二上学期主要以激趣为主,指导学生组织一些比较简单有趣的活动。高二下学期,继续扩大活动项目并要求学生在注重量的积累的同时,注意质的提高。

七、各小组实验内容

(一)英语口语小组

口语内容切合学生实际,利用已学句型确定会话主题,会话的形式有:

1.英语游戏

通过会话做英语游戏,不断增进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是锻炼口语,巩固词汇,语法和训练发音的有效手段。

2.看图说话

活动时展示图片,学生就图片展开会话。比一比看谁说得多、说得好。

3.复述课文

让学生事先做准备,然后复述已学课文或表演根据课文改写的对话,评选优胜者。

4.主题发言

事先定好主题,各自做好准备。然后轮流发言,进行讨论评比,最后由教师小结。

5.即兴演说

小组活动开始,现场出题,即兴发言。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6.采访

用英语就某个话题对其他同学进行采访,或者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7.担任导游

以导游的身份向“外国朋友”介绍我们的学校和学校的英语广场,并随时接受提问,“外国朋友”主要由其它班级的同学和教师担任。

(二)图书阅读小组

该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英文书刊的兴趣,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板报橱窗小组

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选编适合学生实际英语水平的健康英文材料,主要是故事、名言、幽默小品、谜语游戏、名人小传、风土人情、英语知识、智力测验等。有的稿件鼓励学生自己动笔写,经教师批改后上板报或橱窗,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可展出学生优秀作业和试卷,力求做到版面设计生动活泼、图文并茂。

(四)英语歌咏小组

学唱英语歌曲,不但有助于训练发音和单词记忆,而且有助于陶冶思想情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选择适合学生的英语歌曲,利用活动时间教唱,既学习了英语,又丰富和活跃了班级学英语的气氛。在每学期的学校文艺汇演中,选派一些优秀歌曲表演者参加演出,让他们展示其英语歌唱才能。

(五)英语戏剧小组

英语戏剧表演实际上是一种交流性很强的实践活动。该活动不但符合学生活泼、好奇、善于模仿和喜欢交流的特征,而且适于英语教学。我们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征把握好时机,改编一些课本剧和一些名剧片段,组织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学生英语表演,组织学生自导自演,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表演,体会语言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提高学生在交流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六)英语广播小组

这个小组由语音语调较好而且对播音和主持节目感兴趣的学生组成,在每周的学校晨钟广播台时间里开辟一个english square 栏目,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每天午饭和晚饭时间向全校作英语广播。广播稿主要从各年级学生中征集,先由广播小组筛选,再经英语教师审阅后,挑选出优秀稿件播出,定期开展评比活动,比稿件、比播音,并进行表彰和奖励。这一活动不仅使校园充满了学英语的气氛,而且给学生提供了锻炼听、说、读、写英语的机会。

(七)英语打字小组

我们学校配有四个微机室,因此我们组织了英文打字小组,特邀有关教师专门负责,学习英语打字的基础指法和技能。要求把每次规定打好的文章用e-mail及时发给教师,然后,学生间可以自由地用英语进行文字聊天,调动打字兴趣。并定期举行英语打字比赛,对优胜者进行表彰和奖励。

(八)英语帮扶小组

这个小组由英语成绩好的自愿者组成,每周周四下午第三、四节课或星期天晚上,把自愿报名的英语学困生组织起来,由帮扶组成员向他们介绍学习经验,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因为优秀学生用他们的亲身经验帮助学困生,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八、实验结果

(一)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学英语积极性。

(二)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实验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成绩。

(三)英语第二课堂巩固和深化了课堂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四)第二课堂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习俗。

(五)学生初步认识到了语言在运用上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现代英语教学实际是中国教师教英语,所使用的教材一般都是正规的书面用语,平时缺乏英语语言的应用环境,课堂使用只能是一些日常用语。可是,语言的运用决不止于此。在第二课堂里,可以请一些外教做一些节目,看一些原版英文电影和电视剧,让学生把学到的语言与实际运用中的语言进行比较,初步领会语言的某些实质,这样有助于进一步学习语言。

实验课题实施以来,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全体学生的学英语积极性有了空前的提高,所有学生都拓宽了英语知识面,优生的信心增强了,差生也看到了希望。其次,“尖子”学生有了用武之地,可以在活动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在全国中学生英语竞赛中,实验班有两个学生获一等奖,另有三个学生获二等奖。在学校的阅读竞赛、单词竞赛、听力竞赛和文娱表演中,有多人获奖。第三,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对照班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8~14班的几次统测成绩均分与对照班很接近。

我们将继续实验、扩大实验、深化实验、完善实验,努力探索出一条更加适合农村中学特点的第二课堂活动模式。

参考文献:

[1]章兼中。外语教学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

高二英语课程 篇6

关键词:职业能力 公共英语 课程体系 效果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研究》(编号:XJK12YYB006)。

一、引言

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高职英语课程应“以职场交际为目标,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能反映高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和工作岗位对英语的具体要求。为反映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新要求,适应我校国际化学院发展的形势和即将升本的需要,我校已从2012年9月开始在全校范围内初步实施了自下而上的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建立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首次在我院12级学生中试用,到现在为止,运行一年有余。本研究依托实验数据和问卷调查,重点探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效果。

二、相关研究

(一)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仍然采用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中与专业岗位相关的应用技能类课程、专业英语类课程开设得很少;在教学内容上,则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功为主,侧重于知识传授和课文讲解,应试倾向严重,而且不同专业也通常使用统一的教材,不能体现出专业差异所决定的各种职业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可见,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无法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以及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对英语能力培养的需求。因此新的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开发势在必行。

(二)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

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高度重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文件指出了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是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开发的重要依据。

1.理论基础――需求分析理论

在外语教学领域,需求分析最初应用于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如今,随着理论框架的完善,需求分析也逐步应用于通用英语(General English),为外语教学课程设计、教育政策制定、教材评估等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束定芳、华维芳(2009)将需求分析分为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两大类:个人需求主要指学生目前的实际水平与其希望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社会需求主要指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有关人员外语能力的需求。由此可见,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开发必须建立在对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的调查之上。满足个人和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才能体现职业能力。

2.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开发

在需求分析理论的指导下,基于各专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及企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的调查,根据各专业对英语的需求程度,将不同专业(群)对英语的需求分为“高”、“中”、“低”三级,并分别调研出各专业(群)对英语不同能力的需求。根据学院的专业设置和对应的职业岗位(群)需求,在已经总结出的各专业(群)对英语的需求的基础上,制定了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公共英语课程体系。这个课程体系大致可分为职场英语、行业英语和专业英语三个阶段,分别为基于所有职业的泛商务英语、基于某一行业典型工作过程的行业英语,和基于完整学科体系的专业英语。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满足岗位需求为目标“的原则,以“职场英语+行业英语+专业英语”为框架,体现“实用性、多样化、模块化”特点。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为“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下的12级学生(2656人),“学科型”的传统课程体系下的11级(2769人)。每届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无差别。鉴于研究的需要,选取的学生均为每个年级首次参加A级考试的学生。

(二)研究方法

2012年下学期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在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12级新生中全面推广和使用。11级学生因条件限制沿用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每届学生在校期间都会参加省级A级考试,该考试由命题专家根据考试大纲和题库出题,满分为100分,保证了每次考试的难易度相同。A级考试每年六月份和十二月份各举行一次,我院的惯例是每届学生在大一的下学期进行A级考试。本研究收集的数据是他们的原始通过率,分别为13年6月和12年6月的A级考试成绩。分别对比两届学生的A级考试成绩,分析不同课程体系的效果。

教学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以12级学生为调查对象,覆盖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的4 大系、28个专业, 共发放问卷420份,收回有效问卷384份, 有效率91%。

四、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A级考试成绩的比较

从表1统计的数据看,除人文艺术系以外的三个系,12级学生A级的合格率和平均分均高于11级的学生。以经济贸易系为例,12级学生的合格率和平均分(66.20%>53.10%,61.39>54.87)远远高于11级。人文艺术系12级学生的A级合格率和平均分稍微低于11级(68.61%

除电子信息系外,其它三个系的12级学生A级平均分达到了合格分数(管理学院60.66分,经济贸易系61.39分,人文艺术系63.81分)。这对11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电子信息系12级学生A级平均分虽未达到60分,但是已有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实施不同的课程体系后,实验组12级学生与对照组11级学生在A级考试中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说明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考察新的课程体系的效果,我们特别关注了可比性较强的电子信息系的几个主要专业学生成绩的变化。

从表2不难看出各专业实验组12级的成绩都比对照组要高。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12级学生的成绩达到63.7分,合格率为81.03%。与对照组比起来,这是质的飞越。

由此进一步说明,实施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对学生产生了更为积极的影响,效果明显。

(二)学生教学满意度的问卷调查

为了调查学生对现有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满意度,问卷设有教材、考核、教师水平、课程和教学效果等5个评价指标,采取5级评分方法,即将5个评价指标的评分设置为1-5分,最满意评为1分,最不满意评为5分。大于3分则说明没有得到学生认可,小于3分则说明超出学生期望。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5个指标都满意,尤其是对教师水平的认可度为1.86,这说明教师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学生认可分不同课程提高不同英语能力,这比单一综合课程学习效果好。这表明不同专业开设不同与职业能力相关的课程有效果。

(三)分析

本研究表明,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实施一年以后, 实验组的教学获得了积极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这表明新的课程体系比传统的课程体系有更大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的建构上。第一学期为适应各专业学生特点和专业能力培养要求,所有专业公共英语课程针对各专业进行“职场英语”学习,主要内容为泛商务英语。第二学期公共英语课程向各专业进行倾斜,教学内容明确分为两方面:一是强调国家英语A级考试,将A级英语培训融到课程教学;二是强调公共英语根据各专业性质不同向行业英语转化,各专业教师要根据其人才培养方案针对的学生岗位、核心能力开发出合适的基础专业英语模块。按各专业对英语的需求不同将公共英语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类。对英语要求在一级的专业,在第二学期融入专业英语内容,进行“行业英语”学习,在第三学期,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并根据相应专业对学生的具体英语能力要求开设至少一门的应用型专业英语课程,课时不允许少于32;对英语要求在二级的专业,在第二学期融入专业英语内容,进行“行业英语”学习,学期不要求继续开设专业英语;对英语要求在三级的专业,在原标准的基础上,仅要求融入“职场英语”内容。

五、结语

本项研究通过A级英语考试和调查问卷采集研究数据, 重点关注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效果。统计数据表明, 与实施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的对照组相比, 课程改革实验组在A级测试中具有更好的表现,平均分和合格率有显著提高。这项研究结果展示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存在着更大的优势。

课程体系改革的效果不止如此。英语听说课程和基础英语分开教学,对学生口语及写作能力的培养效果显著,实验组的学生获得良好语言能力,较宽的知识面,较好的思辨技能,并在全国高职学生作文竞赛中获全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在全省高职学生口语比赛中荣获二等奖。此外基于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公共课部英语教师开发了三本英语听说教材,一本科技文阅读教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的开发以及推广,作者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探索和进步,为解决高职公共英语教育及未来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凌来芳。 基于职业需求的公共英语课程设置改革研究[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94-96.

[2]陈静。 按岗位群需求建立公共英语模块化教学体系[J]. 出国与就业,2012(3):101.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