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文档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优秀12篇正文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优秀12篇

时间:2024-06-02 15:39:41

作为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环境艺术设计是实用艺术与大众化艺术的结合。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以下是敬业的小编阿青帮大家整理的12篇环境艺术设计论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环境艺术论文 篇1

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使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计算机辅助设计源于计算机图形技术的产生,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研究构想发端于1950年,但使用计算机绘图的最早记录是在196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伊凡·苏泽兰在美国计算机联合会会议上发表了名为《画板》的博士论文,从而开始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发展历程。他从1950年开始着手开发通过图形技术来处理人与电脑交互对话的操作系统。1963年,这套以电脑主机、显示屏、光电笔和键盘为工具的图形画线系统得到实现。这套图形画线系统开发和引进了许多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思想和技术,使用户可以运用电脑画出直线、复杂曲线以及简单的标准部件。

最初CAD被解释为“计算机辅助绘图”,由于当时计算机在设计上的作用是替代传统手工绘图的一种新工具,但随着后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CAD的含义也在不断变化扩展,随着20世纪70年代像素的产生、80年代三维曲面造型系统的开发等,使电脑绘图从只能用“线”这一基本绘制元素发展到可以用点、面、体进行绘制计算机图形,从而使CAD的含义也发展成现在人们比较熟知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这个概念了。1970年的威尼斯双年展首次接纳了计算机绘画作品,这也标志着新的视觉艺术形式的诞生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我国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与国外计算机辅助设计发展的轨迹相似,国内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研究与应用基本上是从各高等院校发展起来的。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以及计算机的进一步普及,在环境艺术设计和创作领域,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

二、我国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

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重要的技术工具,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得到普遍应用。在20世纪90年代前,国内对环境艺术设计效果的表现是使用手工绘制的方法,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开始在我国建筑业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建筑设计表现领域以不可逆转的潮流迅速发展。尤其是到了20世纪末,计算机辅助设计逐渐成为建筑效果表现的主流。起初,设计师主要运用AutoCAD软件进行施工图的绘制,在方案阶段还以手绘为主。但随着相关专业软硬件的更新和进步,它自身的强大优势得以显示,同时对传统手绘表现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冲击。

随着近十几年来我国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计算机建筑效果表现的类型己经有了很细致的划分,可以分为:计算机建筑效果图、计算机建筑漫游动画和计算机建筑效果虚拟现实。计算机建筑效果图主要是通过3DSMAX,Lightscape,Photoshop等计算机软件制作的静态的效果图。通过计算机三维软件从平面、立面数据中得到透视图,透视点位置及视点角度均可变换,然后再渲染出二维图像,这种方式是目前社会上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漫游动画是利用3DSMAX软件的三维动画功能,在建筑物的室内或室外的设计阶段就能以可视的、动态的方式全方位展示建筑物所处的地理环境、建筑物外貌和各种附属设施以及建筑物内部空间的效果,使人们能够在未来的建筑物中漫游,因而成为建筑设计方案及装修效果展示、建筑方案投标、论证、评审的有力工具。

三、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当前,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比如各种方案的汇报、投标以及招商广告中随处可见,从而出现了大量的绘图软件的教程以及在教学上更加重视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教学课程。人们更多的关注计算机技术,想方设法掌握各种绘图软件,在模型、材质、灯光以及各种渲染技法上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忽略了最终的效果图的艺术性。计算机辅助设计是科学与艺术以及计算机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边缘学科。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视觉艺术创造规律、形式法则和审美方法与传统的艺术设计是相同的。所谓视觉艺术,是通过人的视觉感受而将客观内容纳入主观心灵并予以对象化呈现的艺术形态。一些美学研究者认为,从审美主体的角度来看,艺术离不开创造者和欣赏者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都要通过一定的感官和相应的感性物质媒介,前者创造出审美对象,后者达到审美愉悦。所以说,作为视觉艺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作品既要真实的描绘场景,又要使欣赏者达到审美偷悦。不可否认,人们的欣赏水平在不断提高,求新、求异的视觉口味也越来越高。这源于技术的发展、审美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和艺术创造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在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初级阶段,设计师的目标是使效果图具有真实感,能够模拟未来场景的真实效果,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目前的计算机建筑效果图的风格单一,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不断提高的视觉口味。计算机建筑效果图既是表现的技术同时它又是视觉艺术。设计师创造出审美对象,筑物内部空间的效果,使人们能够在未来的建筑物中漫游,因而成为建筑设计方案及装修效果展示、建筑方案投标、论证、评审的有力工具。使用的软件有Creator系列三维建模工具及Vega场景管理软件。计算机建筑效果虚拟现实技术强调的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采用的是人与人之间自然的交互方式。它可以实现逼真的、纯三维的场景,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完全由用户自由控制在场景中漫游。作为建筑师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建筑方案,所以说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可以使用于建筑表现,而且也是一种推敲方案的有利手段。VR技术在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将给环境艺术设计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设计师创造出审美对象,要使欣赏者达到审美愉悦而不是审美疲劳。为此,根据目前我国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的发展情况,未来计算机建筑效果图应呈现艺术化、人情化和多样化趋势。

参考文献

[1]邓庆尧。环境艺术设计[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

[2]张绮曼。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室内设计的风格样式与流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张绮受。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一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李小艺。环境艺术设计的新视界阅。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李砚祖。环境艺术设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环境艺术论文 篇2

环境艺术设计首先是在环境的基础上,以艺术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而运用一定的设计方式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生态问题,这样也就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即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由环境、艺术和设计三个主要的因素构成。一般来说是指对于一个特定的区域进行一些环境的规划设计,例如绿化、建筑、公共设施的健身等等,因此使其不仅保证了生态的环境,同时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体现出其艺术气息。

2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实践内容

2.1使用天然材料

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难免需要运用一些裁量,因此为了体现出我们的生态理念,应该尽量避免运用合成材料,而选用天然材料,这也就要求我们对于现有的、常用的、性价比较高的天然材料加以分析,特别是一些具有特殊味道、造型以及用途的材料,更要熟记于心。例如对于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我们可以选用具有一定香气的树木进行种植,从而在增加了环境绿化面积的同时,改善空气的质量,但是在选择树种时要避免选择气味过于芳香或者是对身体有害的树木作为我们环境设计的树种,避免其对我们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2重视环保设计

环境设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因此不能以眼前的利益作为准则,而是要考虑到未来的环境发展。由此可见,我国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特别要注重环保意识的体验。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问题的出发点,进行环保设计就是要将节约能源、改善环境作为最基本的生态设计理念,从而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对于能源的运用,例如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提倡变废为宝,废物利用,或者是“低碳”意识的注入,使环境艺术设计成为节约能源、变废为宝的一种方式,大大改善我国现今的环境现状,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

2.3开发、利用新能源

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难免需要运用一些能源来提供能量,传统的环境设计所运用的都是不可再生能源,因此也就导致了其对于生态环境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因此为了真正的解决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问题,在进行设计以及实施的过程中应注重对于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从而减少对于不可再生能源的运用。比如化石燃料的污染。如果长时间不能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有关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也就无从顾及。所以,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以此取代造成这些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避免了这些能源在消耗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造成温室效应,影响全球的环境,造成世界性生态问题。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再到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日程,越来越多的生态问题得到了大家的重视。特别是在艺术环境设计中的生态问题更是成为我们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真正的解决这一生态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准确的认识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质,分析其中所包含的生态问题,大体包括三类,即天然材料的设计、环保意识的运用以及新能源的开发,环境艺术设计正在逐步地确立生态理念,不断地满足人类更高层次的需求。

环境艺术论文 篇3

(一)何为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不同于其他设计的首要表现在于对象的不同,比如说服装设计以服装为对象,家具设计以家居用品为对象,每种设计种类都有其特定的目标群体。环境艺术设计的目标是一定的空间或者说是环境,在这种设计中要把环境中的所有因素考虑进去,设计的最终目标是:在环境的承受能力的范围内力求舒适度和美感达到最高水平。

(二)从本质上理解生态理念从本质上说生态理念区别于以往理念的不同之处在于更加强调生态的重要性,相关行业的开发设计人员必须要把人的活动和自然的规律统筹起来进行考虑。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学理念的基本价值取向

(一)把生态纳入考虑范围的价值观。生态价值观是一种崭新发展观念,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人们不再狭隘的只以自我的利益为中心,不再肆无忌惮的为了达到经济目标随意破坏环境。人们开始意识到征服自然是一个多么愚蠢的想法,还认识到人类只有把自身的行为和活动范围控制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才有可能最大限度的实现自身的创造力。

(二)把生态纳入考虑范围的伦理观。一提到伦理观,大多数人的思想都会局限在人类社会范围内,然而现在的伦理观在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时开始把生态作为一个衡量标准。这种新型的伦理观念在评价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高低时不仅考虑他的行为是否有利于社会中其他人的生存发展,还考虑到这个个体的行为是否会对生态系统中的其他成员造成危害。而“生态系统中的其他成员”是一个涵盖范围很广的领域,不仅包括除去人类以外的其他生物,还包括非生命体。生态伦理观把其他成员放在与人类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强调人类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尽量避免或减少对地球上生存的其他生物和非生物的负向影响。

(三)把生态纳入考虑范围的美学观。这个美学新理念产生在生态学和美学的交叉领域,这个观念的研究范围是:什么是生态美学;生态美学究竟用何种形式展现自己;生态美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等。这个新观念认为基于生态平衡的生机盎然的环境,比人为创造的环境更具有吸引力。

三、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基本原则

(一)要敬畏自然。虽然我们一直在探索自然的奥秘,但不得不承认有很多领域我们人类尚未能发现和解释。唯一有一点我们已经逐渐达成共识:自然界伟大而神秘,尤为值得人们敬畏的是它对自身的维持和修复功能,我们要尽量少干预,以便为实现生态的白我恢复留出足够的空间。

(二)少干预多促进的原则。前面已经说过自然界自身具有强大的恢复和维持功能,这种功能是我们人类无法比拟的,为了最大限度的在环境设计中保护生态,我们能做的就是最大限度的避免对场地的的影响,除此之外,还要为自然界最大程度地发挥发挥自我恢复功能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三)以科技的力量做辅助。在全球人类的共同努力下,当今的科技发展以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这种高水平的科技发展现状在很大程度上为更加生态性的环境开发和创造提供了可能性。

(四)使艺术参与其中。设计既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为了实现人们对美感的追求,设计师在开发和设计环境时要使艺术参与到设计的全过程,这样才能使新环境在展现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展现艺术的美感,使人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接受艺术的熏陶。

四、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

结合上述的论述来说,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影响和作用范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对生态设计与保护的影响。接受生态理念的设计师与排斥这种理念的设计师相比,前者在进行创作时,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去对自然环境做一定程度的更改和变动。

(二)在恢复与促进生态中的作用。与过去相比,现在的设计师开始以废弃地作为设计对象,而且这种现象会越来越普遍。用生态的方式修复场地肌肤和创造条件促进场地的自我恢复,将成为设计师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在补偿与适应生态方面发挥的作用。在生态理念的指导下,人们开始着手恢复被自己损坏的环境,补偿性环境艺术领域的工作者目前的主要工作集中在运用科学技术的辅助力量,寻求对环境干扰最小的设计方式和元素。

(四)对生态保留与创新的影响。如何尽量不能变动原有的艺术元素作为一种环境艺术设计手法于上世纪后半期开始就已经被人们认识和关注。结束语:新时代的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工作人员被时代赋予了新的任务和使命,从个人层面来说,他们只有在生态理念的指导下从事环境设计工作才能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从社会层面来说,只有作为专门从业者的设计人员持有生态发展理念,才能从源头解决或减少环境破坏问题。

环境艺术论文 篇4

关键词:环境艺术手绘效果图计算机绘制效果图

环境艺术是人与周围的人类居住环境相互作用的艺术。

著名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说:“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重实效的艺术,早已被大众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人影响其周围环境功能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次序的能力,以及提高人类居住环境质量和装饰水平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环境艺术设计是设计师对环境的设想与规划,如何把设计师对于环境的设想与规划呈现出来,作为客观的具体方案展现在受众面前,这就涉及到了环境艺术设计思维的表达方式。

环境设计的表达是通过效果图这样一种载体呈现的,效果图是借助设计师的设计思维,用徒手绘制或计算机软件勾画出建成后的效果而生成的静态表现图。效果图能较准确表达设计方案,使设计师和非专业人士都能提前清楚地看到项目建成后的效果、概貌。在方案的形成、修改与确定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效果图所特有的直观视觉效果,很便于与业主进行沟通与交流。效果图也是在工程投标中不可缺少的设计图纸,它也是投标过程中业务竞争必不可少的步骤。

早在十几年前,计算机的运用远不及现在广泛的年代,手绘曾是设计人员的必备功夫。自从有了电脑模拟真实环境的能力,很多搞规划、设计的人就开始向这方面努力了,当今,环境艺术设计的表现方式就出现了这样两大类:手绘效果图和计算机绘制效果图。这两种绘图方式有着根本的区别,但是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作一下论述。

一、手绘效果图的特点

1.从思维方式上

设计徒手绘制效果图实际上是一种图示思维的设计方式。在一个设计的前期尤其是方案设计的开始阶段,最初的设计意象是模糊的、不确定的。而设计的过程是对设计条件的不断“协调”,图示思维的方式即把设计过程中有机的、偶发的灵感及对设计条件的“协调”过程,通过可视的图形将设计思考和思维意象记录下来。这样一些绘画式的再现,是抽象思维活动的适宜的工具,因而能把它们代表的那些思维活动的某些方面展示出来。

徒手设计草图这种形象化的思考方式,是对视觉思维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绘画表达能力三者的综合。这个过程的目的,不在于画面效果,而在于观察、发现、思索,强调脑、眼、手、图形的互动。徒手设计草图的训练,无疑是培养形象化思考、设计分析及方案评价能力,以及培养开拓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2.从图面效果上

手绘的效果图生动、含蓄,富有活力和表现力。

手绘效果图有着多种多样的绘画方法,有用铅笔、钢笔绘制的速写效果图;有色彩淡雅、明快的水彩效果图;有空间感、光感、质感都比较强的水粉效果图;有快捷、方便、表现力强的马克笔绘制的效果图;还有与喷绘技法结合的模仿真实效果的喷绘效果图。

由于手绘的技法种类很多,所受的限制较少,因此这种效果图所表现出的人文性和风格性较强,就像绘画一样,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直到最终表现出设计师想要的空间意境和风格。因此,手绘效果图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艺术效果和文化空间,这种表现不是单一的,它可以有板有眼,生动逼真,也可以罗曼蒂克,带有浪漫情调,所有这些都取决于设计和表现的灵活性。

3.从设计程序上

手绘表现是设计前期的根本阶段,整体布局、室内空间的基本形态、外立面的造型、大致的明暗对比关系,都可以通过手绘表达。

用铅笔或钢笔的快速手绘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将自己的设计观念展现给客户,在与客户进行初次交流时,快速手绘是很重要的。因为设计师可以根据客户的口述画出装修后室内的大体效果,也让客户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在这个图的基础上再对客户提出的要求进行改进,对促进设计师与客户的交流很有帮助。

在设计的中、后期,手绘的表现也是值得提倡的。由于徒手绘制的效果图与设计师的设计思维联系紧密,是设计师驰骋的设计理念最真实的表达。因此所表现的人文特质与文化内涵都比较深厚,画面轻松奔放,洋溢着一种画的情趣,尤其是环境的处理,并非十分逼真的效果,而是渲染出一种气氛,很有观赏性和艺术性。这种艺术性较强的绘画作品,在设计的竞标中,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计算机绘制效果图是把“双刃剑”

计算机技术在设计学科中的广泛运用,带来了设计方法和观念的变革,成为设计和创作的新趋势和新动向。计算机绘制效果图是利用三维软件精确地按照设计图比例,将准确勾画出的模型经过平面软件处理成逼真的效果,它具有直观、真实、准确的特点。电脑绘制效果图,具有手工绘图不可替代的优点。

1.能准确无误地真实反映空间及用材的质感。“以假乱真”,让人看到工程装饰完毕的真实效果。

2.画面整洁、清爽,让人耳目一新。

3.修改方便,可以在短时间同时推出多种方案。

4.雅俗共赏,水平、素质不同的客户均可以满足。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篇5

普通课程的课室需求相对简单,可集中授课,而环境艺术设计毕业创作大部分需要用到电脑,而且是配置高的电脑,同时每个学生创作方向不同,很难像普通课程那样学。设计创作所需的设计软件也比较特殊,如常用的3DMAX效果图绘制软件,不同版本之间存在兼容问题,每个学生所用版本也会不同,而学校机房则为一体化软件版本,由此便给学带来难度。它的运行数据比较复杂,工作时所产生的数据会保留电脑的各个路径,如果统一到指定课室授课,学生则需要把未完成的创作文件归档拷贝过去再重新打开,这样经常会造成丢失数据或损坏文件,导致前功尽弃。综合以上问题,普通课室的安排无法满足授课需求。

2自由化工作室制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指导模式

就毕业设计课程教学目的而言,学生是主体,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老师扮演引导辅助的角色,整个课程周期长,将思维转化为设计图纸,需学生不间断地分析、归纳、完善方案。我校环境艺术设计班级约40人/班,定时定量的教学方式无法最大限度地兼顾到每位同学,因此,可借鉴工作室将上课学生分组教学,以办公类空间、家居别墅空间、商业酒店空间等为主干,将学生细分组别,有针对性地辅导,并且可加强学生间的相互讨论与竞争意识,达到市场分工细致的结果。设计类公司招商投标模式的浅层次尝试,使得毕业设计深层次地引导学生创新竞争意识。其次,以工作室制指导形式带动学生外出考察景点设计实例,从中搜寻设计元素与设计手法,正视学生对毕业设计与市场化需求的对接,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可使设计落到实处,这便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所在。

3毕业设计成果答辩与展示

3.1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成果答辩

由于高职院校教学特点,毕业设计课程学分的修读可借助校内毕业设计与校外毕业实选一的模式开展,实习期间设计案例作为毕业设计成果记入该门课程学分修读部分,由于大部分学生提前进入社会,致使毕业设计课程修读后期对毕业设计答辩流程不够重视,使得部分学校缺失该过程。而校外实习学生工作情况记录方面,由于从事设计类工作职位多为制图类岗位,接触客户机会有限,缺乏对自我设计作品的表述机会,就高职院校设计类学生毕业设计答辩形式而言,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已逐步重视市场对设计类学生口才表述能力的要求,销售自我设计产品转变为设计师自我修养的一种能力,例如对于尚品宅配这样的驻店设计师而言,直接面对客户谈单成为设计师的主要业务收入。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自我表达沟通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发展时间短,经验不足,对毕业设计成果答辩的重视程度还需加强。其中学校部分可通过答辩内容、答辩场地、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设定,加强对该过程的重视,以此给予答辩学生一定的压力,从而锻炼其表达能力。

3.2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成果展示

观察广东地区各大高校艺术类毕业设计的展示模式,有以下几种:第一,借助学校自身的展厅等硬件设施,以校内展示为主,借助于校企合作等平台,邀请兄弟院校领导与校企合作企业领导到校内观摩毕业生作品成果,其中美术学院的此种展示成果最为有效,借助院校自身能力发展壮大。第二,以校内展示与校外展示相结合,选定校外一公共场地,由老师带队,学生干部负责的形式将学生优秀毕业设计作品送出,以此锻炼学生策划、布展、宣传能力,向社会公开化地展示学生作品,也可起到宣传学校教学成果的目的。第三,借助互联网平台,以网络展示的形式展出学生优秀作品。将学生作品展示出来,经历市场人群的检验,以便搜集意见,提高设计能力。

4结语

环境艺术论文 篇6

白鹿洞书院的山水环境是古代文人仕子孜孜以求的理想境地。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字考亭,号紫阳)。第一次来到白鹿洞书院时,对它所处的环境赞美有加,感叹“白鹿洞四面山水,清邃环合,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群居讲学遁迹之所”,并自任洞主,广招门徒,制定学规,致力于白鹿洞书院的振兴。

当时间的跨度进入九十年代,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评估庐山申报世界遗产,首先考察的就是白鹿洞书院。他们对书院古建筑优美的自然环境赞不绝口,认为它最能代表庐山“以其独特的方式,融会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世界文化景观”的特征。

儒学崇尚天人合一、自然比德、人与自然的亲和。儒学之祖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以自然山水来比喻君子“智”和“仁”的品德。山水本无情,而从儒家道统上来说,山水映照人之智和仁,山水即文章,充满了哲理和寓意。

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把欧阳修这一文人仕子寄情山水,安民乐丰的内心世界描写得淋漓尽致。醉翁亭因欧阳修及其《醉翁亭记》而闻名遐迩,数百年来虽然历遭变劫,但终不为人所忘,正如醉翁亭中一副对联所言:“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明代文震享的《长物志》称“居山水为上,村居次之,郊居又次之。”白鹿洞书院“傍山带水,尽幽居之美”,其间充满诗情画意,是隐逸清淡之士咏颂的绝佳境地。

陶渊明在《归去来辞》中以“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细流”;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以“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咏叹兰亭所在的山水环境。白居易在《别草堂之三》诗中以“三间茅舍向山开,一带山泉绕水回”思念他在庐山香炉峰下所筑的草堂。

佛家讲究四大皆空、净土修行,对类似白鹿洞这样的“四面山水,清邃环合,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的环境当然是积极推崇的。

明朝著名文人畫家徐渭在紹興前觀巷的舊宅“青藤書屋”,僅兩间平房相套,但主人的經營卻極為精到:書屋南向套一天井,沿檣植一株青藤,蒼老弘勁,似主人那坎坷人生的寫照。窗下一方石砌水池,徐渭稱其“通泉,深不可測,天旱不涸,若有神異。”而號之“天池”的池中一石柱稱為“中流砥柱”,寓意極深。从白鹿洞书院现存的“列嶂成垣,永护考亭之遗迹;环溪作泮,遥通泗水之真源”的对联以及御书阁“泉清堪洗砚,山秀可藏书”的檐柱之联中也可知其中所蕴含的山水之理。北宋司马光的庭院“独乐园”中最得意之处就是“弄水轩”。“岳阳天下楼,洞庭天下水”,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鹳雀楼等历史名楼无不是得水之要。林木是中国古代书院营建环境艺术的重要方面。白鹿洞书院林木的种植受古代先哲“自然比德”思想的影响。院内外最多的林木是松树,后山有竹林参布其中。袁甫的《白鹿洞君子堂记》还记载宋代白鹿洞书院曾作莲池、君子堂,君子堂“瞰莲池也,并题周敦颐爱莲语,匾以是名”。袁甫感叹“先生(指周敦颐)之学说贯天地万物,而独爱莲,何哉?”他自己解释“莲亦太极也,中通外直,亭亭静植,太极之妙具于是矣”,把莲与太极相提并论,把周敦颐和莲这两位“君子”推上最高的境界。棂星门内的泮池内曾种荷莲,取周敦颐所作《爱莲说》的微言大义,寓意“荷莲中空外直,出污泥而不染”。松以寿长之生生不息、竹以正直之刚正不阿、莲以高洁之君子之态为儒家所崇尚。白鹿书院的环境艺术较江西古代著名的吉安白鹭洲书院、弋阳叠山书院、铅山鹅湖书院更胜一筹。白鹭洲书院位于赣江奔流直下的滔滔江水之中,无曲水轻流和山林环抱之美;叠山书院面对信江,远有山障隐现,但无背山可倚。鹅湖书院倚鹅湖山,一派田园风光,惜无清流环于前。自古以来,儒家以兰香为人格的至高境界,诗经中亦多有咏唱,《孔子家语》云:‘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大诗人屈原以幽兰自喻,故有“兰为王者香”、“天下第一香”之誉。联想到现今的图书馆,有内庭院的完全可培植一些兰花,清淡、可人,给读者以书香与兰香相交融的惬意。没有内庭院的亦可布置盆植兰花。清初桐城派名士戴南山曾在《意园记》中,描绘中国文人仕子理想的居所环境艺术和精神家园,“山数峰,田数亩,水一溪,瀑十丈,树千章,竹万杆”。在古人心目中,无论是一叶小亭、两间书屋,还是山石、流水和草木,都赋于了它们悠长的文意和鲜活的生命力。现代文化和教育类建筑环境,可从我国书院的环境营造中汲取丰富的积累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以现代人的眼光,使校园、图书馆及其他文化建筑真正成为学子和读者寻觅知识的一方净土、陶冶情操的幽幽绿洲。

参考文献:

1.丁钢。刘琪。书院与中国文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

2.张卫。中国古代的士与文人建筑。建筑与文化论集第二卷。湖北美术出版社。1993

3.章柳泉。中国书院史话[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4.陈学恂。《中国教育史研究。明清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一版。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篇7

流动空间常常用于打开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封闭空间,但是近年来也被运用于室内环境艺术。如,在狭小的室内应用镜子能够增加空间的开阔度,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室内环境;在门廊处采用隔断将客厅与大门进行划分,形成主次架构,更好地释放了室内空间的特性;在墙体上运用暖色与冷色的过渡,能够通过暖冷色的对比区分房子的区域功能,打破整体空间的隔阂,将空间软性地分割出理想的区域。因此,流动空间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而对于室外的环境艺术设计,流动空间的作用更多地表现在整合上,通过对景别的设计、造景的摆放等方式,将建筑分割成单独的个体,又由于留有如画廊、石拱门、桥涵等人为设计空间,能够在保持封闭的同时打破空间的界限,让其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

二、空间对比

空间对比手法常被用在大型展厅或者园林中,是环境艺术设计中最常用的手法,通过空间与空间的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感官冲击,丰富环境的艺术特色。如,在展厅中设立“回”字空间,就是大空间与小空间过渡的典型代表,一方面能够释放展厅更多的空间,另一方面能够让人在大小空间的徘徊中体验曲径通幽的别样情怀。再如,复式楼层采用上下空间的对比,将一个整体空间划分成两个,一半是整体高度,一半是分层的二分之一高度,能够让人产生错落有致的感觉,并且能够进一步增强空间的实用性,也能增大空间的体积感,让空间形成新的特征。

三、空间的过渡与引导

前文提到的隔断和色彩的运用也属于空间的过渡与引导,这一手法常常体现在对大型空间的分割上,室内设计和室外设计运用得都比较多,主要是让空间连贯自然,同时增加环境的层次感,让环境更多元化。我国古代传统的房屋设计讲究风水和间隔,如卫生间的门不能与大门相对、进门必须有门廊等,其实用科学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能够发现这样的设计采用了空间过渡的形式,让本来突兀的空间显得更为协调。再如,现代楼房的房檐已经被设计在楼顶,在古代,房檐不仅有排水的功能,同时起到了分割外界空间和室内空间的重要作用。

四、空间序列

空间序列常被运用在庄严肃穆的环境中,并不适用于普通设计。现代设计旨在营造一种安全和舒适的环境,空间序列显得过于严谨。当然,如果设计是针对庄严的建筑群体就另当别论,这种设计手法通过对空间的严谨分割排序体现出严肃的氛围。如北京紫禁城的设计风格就十分严谨,每一个空间都有对应的序列,观者一眼望去便能感受到皇家气息,体会到无与伦比的空间力量。

五、空间分隔

在空间艺术设计中,将大空间分隔成若干个小空间是常用的一种设计方法,常用于室内设计。在室内进行空间分隔,一般通过墙体、家具、玻璃、屏风等完成。室内空间的分隔相对来说比较明确,室外空间一般是通过假山、建筑、植物等进行空间分隔。空间分隔根据分隔材料和高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实隔和虚隔。实隔是指实实在在的分隔,既能阻隔人们的移动,又能阻隔人们的视线;虚隔更加侧重心理上的分隔,有的是只分隔交通,不分隔视线,如用玻璃进行分隔。另外,灵活运用实隔和虚隔营造渗透空间,能够营造别样的艺术氛围。如,密斯的经典作品——巴塞罗那国际展览会德国馆就很好地处理了围与透的关系,表现出了空间分隔的艺术性。除此之外,营造虚空的空间不必进行实际空间的围合,只需要通过暗示、虚拟的手法在人们的感官上营造出一种空间感即可。

六、结语

环境艺术论文 篇8

室内陈设艺术是设计师通过对管线和色彩等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和构思,布置出来的一种景观效果,是环境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陈设品原来只是环境艺术中处于附属地位的物件,但随着社会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它在环境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比重越来越大,成为体现环境设计品位的重要标志。陈设艺术品不仅要与环境融为一体,又不能被周边环境压制,且艺术陈设品的大小、形式和位置都需与整个环境取得良好的比例关系,才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从1877年室内设计作为一个行业出现在国际上到1930年美国正式成立室内学科,室内陈设艺术经历了从诞生到成熟的伟大历程。许多案例证明室内陈设艺术设计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只要有室内设计就会有陈设设计,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在当今社会,无论什么样的建筑形式,陈设品或多或少的根据不同的室内风格设计出现在室内环境中。

二、室内陈设品存在的问题

陈设艺术在室内环境中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室内设计普遍只关注对空间的规划及界面的处理,几乎没有或只是很少的把陈设艺术放进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范畴内,造成重室内装饰装修,轻陈设设计的现象发生。没有经过设计师严密精细的设计,随意摆放陈设品,会破坏整个室内环境的视觉效果,使室内设计空间、界面、风格失调,让原本较好的室内设计失去原有的效果。室内设计的三大元素为:室内空间设计、室内装修设计、室内陈设设计。室内空间设计作为室内设计的第一要素,主要包括对室内空间形态尺度设计和对室内空间格局、大小、比例进行物理改造,来满足人们对空间的使用功能需要;室内装饰装修是对改造后的空间环境进行美化和修饰的一种设计,如将原始建筑结构、电路、水管、煤气管等裸露在外的东西进行掩盖,在空间设计前提下,对空间的形态、装饰的塑造。陈设设计,又称为软装饰,是除去建筑塑造之外的其他,包括家具、植物、灯具、布艺、绿色植物等搭配,用来体现不同的室内空间风格。

三、陈设艺术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室内设计是确定了建筑主体后,根据建筑性质,功能等要求对空间进行再次深入设计与界面装修设计,而后利用一系列艺术陈设品创造出二次空间,创造一个特定个性的完美空间,所以要处理好室内环境设计和室内陈设设计之间的关系,使室内环境设计更加完美。

(一)加强体现室内空间的个性,赋予空间价值一般来说,空间应达到舒适美观的效果,特殊的空间需要其具有一定的内涵。因此,室内环境中的陈设物品、装饰物要符合室内设计的风格,与室内的空间环境融为一体,这样才能增强室内设计风格,烘托室内空间环境的整体意境。在对室内环境的陈设进行设计时,可以让陈设物、装饰品的风格与室内风格有少量的不同,利用对比的设计手法使视觉具有一定的冲击性,若能够运用好这一对比关系,定能打造一个新颖、奇特的空间环境,出奇制胜。这就需要在进行陈设设计时注意两点:一是控制与整体空间设计风格迥异的陈设物数量,采用极少数、起点缀作用就好,不宜过多;二是控制部分体积、面积,使风格不同的陈设物只占整体设计的小部分,并保证它能处于大面积设计风格的控制范围内,使之协调、统一。

(二)强调室内环境与陈设的整体化艺术体现室内环境设计的功能性和装饰性需求,突出其风格,需把握空间、造型、管线、色彩间的虚实、衬托关系,协调家具、家用电器、器皿、装饰物间的关系,利用空间对陈设品创造出明显的层次变化,如在室内环境中占大比重且构成室内环境的重要部件家具。家具分为实用性家具与观赏性家具两种,实用性家具包括:坐卧性家具与储存性家具,沙发、柜子、床等;观赏性家具包括屏风、陈设架等。家具不仅实用性强还能用来分割、组织空间,形成特定的风格。比如中式风格,用博古架与屏风来分割前厅和客厅的空间,满足了功能性需要求也起到了装饰作用,体现了中式的装修风格,因此,在做陈设设计时,首先是满足人对它的使用需求,再是满足对它的装饰需求,按形式美的原则考虑家具的尺寸、比例、色彩、质地和装饰效果等,以达到突显整体设计风格和室内环境总体统一的设计要求。

(三)强化地域性空间环境、体现个性化设计不同的国家与民族间由于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生存环境背景,产生不同的地域特色,装饰手法、风格也不一样。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如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和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两种文化风格迥异,个性鲜明。中国文化秉承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传统,讲究对称、端庄、温文儒雅的文化艺术,在陈设设计中有极高的审美品质。室内设计中多采用字画、屏风等民族文化鲜明的物品进行设计,较多使用朴素的木质、有流光感的金属、沉重且具有灵性的石头等材料,加上富贵华丽的施工工艺,展现其独特的风格,完美和谐;而西方人崇尚自然、伸张个性的文化,在设计装饰物是更注重写实性的描绘与自然化的塑造,如壁画、壁纸、壁炉、吊扇、纱帘、欧式立柱、浮雕物等,构成了独特的西方装饰风格。因此室内陈设设计可以通过具有装饰性陈设品本身,感受室内环境空间文化一精神性因素的存在,感受不同的设计手法和艺术风格,体现地域性和具有民族特色的风土人情。

(四)柔化空间、调节环境色彩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城市里高楼林立,大多采用的都是玻璃幕墙和光滑的金属材料等,但是这种结构空间过于冷漠、压抑,这时人们对悠闲的自然界有了强烈的追求和欲望,把植物、纺织物、家具等陈设物融入其中,使钢筋混凝土建筑室内环境充满了活力,显得亲切,柔和。人们在观察室内环境的色彩时,会很自然地把目光放在面积占有率最大的色彩身上,所以陈设物的主体色彩由室内的整体环境决定。家庭的室内陈设布置受到室内面积、建筑程度、人口等许多问题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家庭室内的陈设布置应从一个家庭的实际居住情况来决定,合理摆放生活必备设施的同时还要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为了使家庭室内居住环境舒适,布置美观、统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满足室内环境的功能需求,舒适、实用。室内陈设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能够满足家庭成员的生活需求,需要从居住和休息区域、做饭与就餐、存放衣物、室内摆设、学习和休闲娱乐、会客等区域体现,首先需要创造出一个舒适实用的室内环境,保证居住与休息的功能需求。因此,室内布置需要具有合理性和适用性。

2.布局完整统一,风格协调一致。陈设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室内陈设与整个室内环境相匹配。布局的主要风格需要根据居室的客观条件和房主的主观因素,如房主的性格、爱好、职业、兴趣等来决定,围绕这些因素,对室内的装饰物、陈设品、设材的搭配、装饰手法作出合理化的安排。因此,室内陈设设计虽追求基调一致,但是室内布置因人而异,风格千变万化。

3.器物疏密有致,装饰效果合理。做为家庭室内的主要器物家具,它其实占据了不少活动空间,所以需合理安排它的摆放位置,使所有的陈设品能够均衡、疏密有致。在布置上需有对比、层次分明、切记不可堆积在一起,没有空间感。室内装饰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质量、精神享受与审美要求,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装饰陈设不必追求高贵、豪华,应该朴素大方、舒适美观。

4.色调统一,可有少许对比变化。能最快反映出一个室内陈设基调的就是室内的整体色调,所以陈设品的色彩,要与室内的整体色彩保持一致。可相应的做出些许变化,点缀一点小物件,增强艺术效果,但是要以色调统一为主,变化为辅。

陈设品作为最好的叙述语言,在空间设计中向人们传达一种生活方式、地域形态、民族气质,作为室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室内环境中起到举足轻重的效果。传统的硬装潮流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现代室内陈设设计生活方式的塑造成为现代家庭的重点,专业的软装设计师行业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室内陈设艺术的发展令人充满期待。

环境艺术论文 篇9

现代文化理念对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产生了极大冲击,如何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巧妙融合现代文化理念,使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在更好的体现现代文化理念的同时,不断满足时展要求和公众对精神文化的渴求,成为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重中之重。那么基于现代文化理念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设计要做到实用性和公众审美的高度统一

从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历程可以得知,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不同于其它艺术设计的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种特性要求设计的作品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和效益性。随着现代文化理念的介入,实用性的设计原则被置于更高的地位,现代人对环境规划的要求是既要满足公共环境设计的功用性也要满足大众审美的需求,这就使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要做到实用性和公众审美的高度统一。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从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中,通过调动多种感官细胞,身临其境地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审美体验。

2.设计要在确保经济性的同时关注环保性

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将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经济性特征置于十分显眼的地位,因此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但设计目标在满足人们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可忽视其对环境带来的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就要求人们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同时关注经济性与环保性两方面内容。环境公共艺术设计也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现念,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确保生态平衡十分重要。现代文化理念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不能单纯立足于经济效益,更要体现对环境的积极性,以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设计要注重文化内涵与自然性的完美结合

公共环境艺术是一项综合性设计工程,其包含较多内容,尤其包含着人们对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的积极处理和相互协调,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质量和精神文化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等问题。公共环境艺术所附带的文化性,无论是从政治性还是商业性层面来看,都应该与公众效应、价值取向、审美需求完美结合,从而将艺术作品的自然性特征完美体现出来,即公共文化设计要注重文化内涵与自然性的完美统一,以不断迎合现代文化理念对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

4.设计要在继承传统性的同时关注时代性

文化发展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而非混沌盲目、僵滞不前,因此,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要在充分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关注现代性。目前,传统文化对艺术设计的吸引力有增无减,其表现形式与艺术设计理念或多或少的反映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并折射出人们对环境的某些审美需求。由于不同时代人们的自然和社会属性不尽相同,人们的思想文化也会产生极大的差异。于是,随着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深入和渐进式发展,时代文化的差异性受到越来越多环境设计者的高度重视。更多的设计者也认为,在继承环境设计传统性的同时,要更加关注艺术设计的时代性。近年来,由环境设计时代性催生出的生态性,和长久存在的人文性也成为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不容忽视的因素。

二、总结

综上可知,时代的发展使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现代文化理念也对其发展产生了巨大冲突,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理念逐渐迎合现代文化理念,本着“生态、人文、绿色、科技”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前进。同时,环境艺术设计应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艺术作品,将传统文化内涵体现在现代艺术作品中,构建出文化文化内涵深厚、迎合大众审美、凸显文明进步的创世之作。

环境艺术论文 篇10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向国际市场打开大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各个领域都开始融入国际元素。在环境设计领域,很多境外的设计师在国内环境设计工程中中标,并参与到国内的环境设计活动中来。这让国内的环境设计行业在惊呼“话语权丧失”的同时,也深深的意识到国内环境设计领域传统、民族文化的缺失。进而在我国环境设计领域掀起了一股融合传统文化的浪潮,也因此,传统文化得以在中国的环境设计活动中重生。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的科教文化行业进步迅速,人民群众的文化心理也逐渐苏醒,对外来文化开始有了较为理性的认识。对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的国际和异域文化产生了异议,认为这些建筑、景观不能反映出自己民族的特色,不符合自己的审美观念。在这种社会和民众需求的推动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融入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二、现代环境艺术中传统文化的融合优势、局限性及发展思路

(一)传统文化要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在环境设计领域中,传统文化要素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以建筑设计为例,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因素是很容易区分的,因为现代建筑设计更加趋向于建筑原本的形态,也就是说更加倾向于建筑的实用性。基本上当前建筑物的每一个结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有其自身的功能作用。那么在建筑中除去建筑本身的功能需求,剩下的就可以认为是传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由此可见,在环境设计中,传统文化因素往往是非理性的,是为了提升更深层的建筑品格和审美形象才加入进去的,这就意味着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传统文化在环境设计中的融合是有局限性的,或者说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但是这只是从实用角度出发对传统文化在环境设计中应用的一种看法,单纯从环境艺术设计的角度来看,传统文化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是一种对环境的塑造理念,传统文化的应用能够让环境塑造更加具有历史的沿承性,彰显出中华民族的历史、创造和审美追求,这是其他任何文化理念都不能起到的作用。

(二)传统文化要素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思路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主要有儒、释、道三种学说,这三家在对文化的阐释上,各有各的特点。但是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上,三种思想达到了空前的一致,都认为人和环境应该是和谐共存的,人与自然之间应该是息息相通的,这就为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所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融入应该根植于传统民族文化的沃土,将传统文化与未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起来,向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方向发展。

三、现代环境艺术中传统文化融合的应用

(一)树立自信心,破除对西方中心论的迷信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为国门的初开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使得国内的环境设计项目绝大部分都是对西方思想和西方设计理念的模仿,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趋稳,这种思想的盲目和急躁退却以后,环境设计人员开始认识到环境设计必须根植于民族和国家的土壤,并以此为起点。我国的环境设计事业开始对符合中国国情和民族特色的环境设计理念进行探索,走上了一条自我发现和自我认证的新道路。当前我国的环境设计主体,应该树立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信心,相信在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和沉淀以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将呈现出更加无可比拟的深厚底蕴和内涵。同时,根植于传统文化的环境设计理念必将破除西方中心论的迷信,能够让中国的环境设计回归到传统文化延续、传承和融合创新的道路上。

(二)对世界各地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一切发展和创新都源自于对旧有事物、理念、思想的总结与提炼,在环境设计领域,我国的发展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外国理念的一隅,也不能逡巡于传统文化的桎梏。而应该博采众长,既要研究自己民族的文化,同时也要研究一切外来文化,在了解自身的同时也了解世界。只有这样才能认识到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世界的,两者之间有什么差距,我们有什么优势,因为只有掌握了这些环境设计发展的基本概况,了解了我国和世界环境设计的最新发展,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环境设计的全面认识,才能清楚当前环境设计发展的方向。进而在根植于传统文化并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环境设计理念。

(三)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完美融合

我国文化不仅具备无所不包的广域性,同时也具备纵向千年的时域性。在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上,文化的发展进步总是先驱,是历史向前的引路者。当前我国的环境设计行业也站在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点上,我们的环境设计不仅要继承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兼顾现代元素,并结合中国环境设计的实际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传统文化是基于传统社会实际创造的,在现代环境设计活动中传统文化的结合应用一定会产生不适应的现象。所以在当前的环境设计领域中,设计主体一定要创造性的继承传统文化,才能将传统文化结合在现代社会的血脉中,与环境设计的现代元素一起促进我国环境设计的发展和进步。

四、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篇11

[论文摘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形成以生态伦理观和生态美学观为基本的出发点的城市发展,规划和设计理念。通过回顾和认识所在城市中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分析中国现阶段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严峻的生态问题,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方法。

一、环境的含义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向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自然资源的供应基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明确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其中,“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是环境的科学而又概括的定义。它有两层含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说的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毁灭。同时,环境又不是泛指人类周围的一切自然的和社会的客观事物整体。比如,银河系,我们并不把它包括在环境这个概念中。所以,环境保护所指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并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外界事物。

(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这个概念也在发展。如现阶段没有把月球视为人类的生存环境,但是随着宇宙航行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月球将有可能会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部分。

二、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破坏和污染所引起的。如:火山活动,地震,风暴,海啸等产生的自然灾害,因环境中元素自然分布不均引起的地方病,以及自然界中放射物质产生的放射病等。

另一类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容量的容许极限,使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超越了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这些都属于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多指人为因素造成的。当前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于是人们呼吁“只有一个地球”,“文明人一旦毁坏了他们的生存环境,他们将被迫迁移或衰亡”,强烈要求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环境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伴生产物。具体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人口增加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

2.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

3.人类在开发建设活动中造成的生态破坏的不良变化;

4.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如军事活动,旅游活动等,造成的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破坏,珍稀物种的灭绝以及海洋等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三、环境治理和保护

在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郑州市这几年下了很大的工夫。对于母亲河的治理就已经略见成效。2007年5月,总书记亲临黄河视察工作,黄河市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一定要把她治理好,一定要把环境治理好。

以前,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的破坏,黄河两岸的环境一度非常恶化,绿城经常在开春的时节会经受一次又一次沙尘暴的洗礼,而我们的母亲河也在很多河段出现了断流的现象。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人们日益追求生活环境优化的今天,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激化了。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我国也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正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设计领域的一种战术回应,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也因此从观念转变到理论建构乃至设计,创作的方法技巧等方面都必将得到重大的发展。此间,“生态经济”,“生态产业”,“生态美学”及“生态建筑”等新概念应运而生,冠以“生态”的各种词汇频频出现在各行各业的文本中,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实现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绝非易事。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是在城市发展战略或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指导下相对独立的规划体系,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从宏观到微观可分为: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绿色空间系统规划———环境设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含空间性质,功能,生态质量,绿化,环卫,人群特色及景观风貌等研究内容。

1.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生态平衡质量,绿化水平,社会服务及特色风貌等指标,在定性的基础上逐步定量化,使目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2.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和预测。其中包括价值观念,心理需求,文化取向;人口规模,人口特征(年龄,职业,性别,消费层次等等);人群在城市空间系统中的流动,集散和停留时间等规律;休闲方式选择与休闲文化取向。

3.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序列规划。对城市的生态绿色空间进行调整,空间规划从用地规模,空间规模,空间序列组织,空间视线及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研究,形成“点,带,场”相结合的空间系统。这些空间包括有:城市广场,主要步行街道,城市滨水地带,公共绿地,居住小区绿地,大型建筑庭院及市郊农产品绿地等。

4.城市空间环境功能规划。包括生态效益功能,活动利用类型(游憩,娱乐,运动,集会,展示,分隔,交通……),人流及文化艺术表达等各项功能。规划同时要对城市各主要空间作出系统的主次功能的认定。

5.城市特色风貌的规划。在总体特色风貌目标的控制下,充分考虑环境主要空间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主题等方面的规划。

6.绿化规划对空间进行全面的指标控制。基于各空间功能,生态指标,建设条件确定各空间绿化指标时效要求。绿化指标包括绿化覆盖率,绿地率,郁闭度及叶面系数等。绿化规划要对各主要空间值等特征加以规定。

7.局部空间环境规划。对城市“绿色空间”的人口容量进行测算,制定生态环境目标(空气,湿度,土壤,灰尘,噪音及风等)和环境保护治理的措施。

8.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的关系。城区与郊区绿地系统的协调关系,区域空间调节关系,休闲人口流动的关系等等。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的开发和建设现今已经即将完工,首先从设计和规划上来说就是与国际接轨的,世界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对整个新区的建设做了一个全面而又详尽的规划和设计,无论是从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和预测、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序列规划、城市空间环境功能规划、城市特色风貌的规划、绿化规划对空间进行全面的指标控制、局部空间环境规划、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的关系等等这些入手,都是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环境很好的融合到了一起,很好的解决了当地环境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在某些问题上的矛盾。

很好的解决环境问题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美化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吴良镛,面向21世纪的建筑学[Z],国际建筑师协会“北京”(讲稿),北京,1999

环境艺术论文 篇12

1.手绘表现的发展和特点手绘表现在古老的建筑学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大师可谓称全才,他们在艺术活动中把创造与表现融为一体;如:被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之一的米开朗琪罗既是建筑师又是工程师,同时还是画家、雕塑家、诗人。在建筑教育始祖布扎的理论中,建筑师要接受大量的渲染训练。随着现代建筑业的蓬勃发展,社会需要精致性设计,从某种意义上出发它需要的是精细的分工、各自发挥所长的就业模式,西方一些国家早已如此实行。近十年计算机及辅助软件的成熟孕育了一批计算机绘图技术人员,国外早已出现、国内在近些年也陆续出现许多专业效果图及模型事务所,逐步形成一个专业表现工作队伍;他们是建筑师表现之手外延的—对建筑师创造性工作的再创造。而对于手绘来说则又是一种状况,手绘表现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短时间内再现表达内在对具体环境空间形态、材质及色彩的感受和理解进行提升和加工;它能够恰到好处地利用设计者具备绘画这项技能,融合设计者对艺术活动的理解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表达创新理念和意图。简而言之,手绘的特点在于它能够充分通过对对象的外部特征和空间氛围快速、直观的呈现出来。

2.手绘表现的价值我们知道,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搞设计研究也要研究人们的需求,并将需求转化成产品使人们能通过设计感受到产品的品质,从而产生购买的欲望;因而设计也是在为人服务。设计为人服务,而手绘因设计而体现其价值,如设计师在与客户沟通一个产品的设计或方案时如果单纯通过语言的交流是无法达到沟通效果的,无法让客户充分明白设计师的意图;因此往往需要通过图形语言表达方式展现出来,图文并茂让客户一目了然。从某种意义上说,设计也促使手绘富有深度与内涵,使得它不仅仅只停留在表面的技法上,而是作为一种表现设计思想的手段;它是一名优秀设计师必备能力之一,是与客户沟通交流的桥梁;它具有创造力、表现力,能把一闪而过的的灵感,马上跃然纸上,并可以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成为设计的宝贵素材。在电脑艺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绘图已成为设计表现的主要手段;其表现方式更加具体、真实化,能将设计师的想法最大限度展现出来。手绘作为传达设计意图的普遍应用的基础技能,推动着环境艺术学科的发展,依然要求设计师具备扎实的绘画基础,手绘技巧、色彩搭配意识及一定的美术素养。设计师可从艺术设计的多元化角度出发,积极利用手绘表现的特点,开拓思维、提高审美和造型能力,优化体现手绘表现价值。

3.手绘表现的技巧方法手绘表现在环境艺术中的表现过程是产生技巧和方法的根源和基础,是刻画形象、塑造环境的思维过程。如果把表现技巧理解为描述设计的形象语言形式,那么具体的笔法技巧就是构成这种语言形式的基本符号。因此,技巧服从表现过程的需要和规律才可彰显其作用及意义。在构建环境形象的过程中,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的组织和安排都是环境空间、形象形态、色彩明暗调子的具体要求;对于点、线、面色块之间的构成应有它们的内在逻辑关系,与美术础绘训练人物头像一样,绝非孤立的去抠某一个部位造成貌合神离于整体的散漫无章现象;因而正确认识技巧间的相互渗透关系是提升表现技巧,达到艺术高度的基础。在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中,设计师在对空间形象的思维理解中寻找表达艺术规律非常重要。因为丰富的技巧往往产生于环境想象、形态特征把握、体面材质、色彩调子以及构图;布局的要求也是设计师的艺术修养、造型功底、表现习惯、思维方法甚至性格特点的流露体现,它如同旋律中的音色、调子中的色彩作用一样决定着形象语言的特色。由于手绘表现技巧和方法自由和随意的特点,在丰富表现语言方面具有其他表现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艺术生动的技巧在设计师灵巧的手笔之间流畅并贯穿于表现的始终,是设计师能动艺术地掌握环境表达效果的能力体现,灵活运用常用各种绘图工具(如钢笔、签字笔、马克笔、水粉笔、水彩颜料等),以简练而不单调严谨而不呆板的点线面技巧(如勾、划、点、描等)形式配合色彩的渲染展现一个直观的空间。形象而准确、笔顺有序和谐是艺术地增强画面效果感染力的有效手法。同时,手绘是丰富而自由的,设计师应不为一种固有的概念和表现形式所困,而应敢于尝试利用和发挥各种工具的优势去表达整体环境,不从僵化恪守“外造化而不为造化所役”的信念,才能不断的所创新和突破,发现新的形式美感。对于环境整体关系表达方法笔者认为在手绘表现中设计师应重点把握环境物象的形、色、质的内在关系要领,对环境空间的远、中、近景层次的先后处理、体面与体量关系的把握、色彩与色调关系的理解、环境气氛与艺术效果都应慎密安排,理性思考与感性表现应相辅相成,而不是使之成为相互羁绊的绳索。只有做到对表现方法的辩证理解才能达到“尽精微、致广大”的思想境界,在表现中方可得形内质传象之神,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水平和高度;要知道,手绘表现不仅仅是一项设计作品,它更是一件艺术作品。

二、手绘表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1.流畅的手绘有助于在创作中捕捉灵感现代设计的奠基者王受之曾经在设计中指出:“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设想和计划,而且还是一种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同时借助视觉形象这种形式展现出来。”从王受之的思维理论中很容易理解,设计不能单纯地称为一种手段,它还是设计者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体现。设计者并非每时每刻都有设计灵感,灵感的产生依靠一定的条件及氛围,它也依赖于一种非物质基础条件。因此,当产生的灵感倘若不能够及时得到捕捉、提炼加工也许很快消失。所以设计者往往需要能够在短时间内借助绘图呈现方式记录保存,再对这些“标本”深入细致地挖掘和改良。手绘成为设计师创造活动的基本“法宝”源于手绘促使创新意识在设计工作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如梁志天、高文安等当代著名环境艺术艺设计大师将手绘效果视为设计的工具和表达设计理念的基本方式。在进行的设计工作中,设计师应能够把设计所要达的意图和效果以及创新理念完美的结合起来,并实现二者和谐统一。

2.手绘的过程即是艺术创作的过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进行手绘创作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设计师进行思维创造的阶段。设计者凭借对物体形态的科学把握,能够借助手绘的形式实施艺术形象地展现,设计者的思维是没有边界的。设计师在进行一个方案设计任务从开始介入到深入创造的过程中,通过手绘描绘其构思方案过程中,设计师能够在对整体空间氛围把握的同时像雕塑一尊石像进行形体塑造,在反反复复精雕细琢塑造神态中其实属于一个细心筛选和刷新的过程,除此之外反复斟酌的过程能够使人激发新的灵感。

3.手绘是电脑的补充工具是手的延伸,手是大脑意志的执行者。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都用数位板之类的电子产品绘图,虽然实现了无纸化,却实现不了无手化,操纵数位板和压感笔的模式还是模拟在纸面绘图的方式,从用手握笔的角度来说其实还是手绘。目前还未出现直接用意念或其它器官操纵的绘画工具,可以说只要画就一定会用手。手绘是基础课,画插画、游戏动画的人物设定、场景设计都会用上,尤其是做设计光有创意是不够的,最忌眼高手低。设计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设计无处不在。世界正从传统的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迅速转变。在这一社会变革中,设计方法和手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设计领域出现了传统的手绘设计逐渐为电脑设计所替代的趋势。随着电脑技术在设计界的广泛应用以及电脑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完善,过去需要双手完成的大量设计工作逐渐由电脑来完成,且工作时间及强度都大大降低。电脑在设计领域开始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任何复杂的图形和需要耗费时间的工序,通过电脑操作就能轻而易举地处理,而且在设计过程中可以不断地进行修改,这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由于电脑设计软件越来越便于学习和使用,有些没有绘画基础的人稍经培训,竟然也能通过电脑进行各种设计,无视手绘设计之重要,岂不知手绘设计是必须具备相当程度的绘画基础,且是需要长时间学习和练习才能掌握并运用自如的一种技巧。因此,电脑设计的普及化和数字化的确对传统手绘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电脑真的会完全取代传统手绘设计吗?答案是是否定的,暂且不论现象,我们先把目光瞄向设计的实质;以正本清源。王受之曾说过:“所谓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计、问题解决的办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它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⑴计划、构思的形成;⑵视觉传达方式,即把计划、构思、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利用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3)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从这段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设计领域,设计的灵感来自头脑,来自思想撞击之后产生的激情;设计的核心是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其次才是设计手段,手绘方式和使用电脑的方式只是手段的不同。所以,电脑软件不能代替手绘的地位和作用,手绘应成为电脑应有的补充。

三、结语

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工作中,借助手绘能够更加全面地展现设计者的技能,手绘实现了理论与现实的完美结合。手绘表现的特点、价值和风格是设计者的综合能力的体现,是设计者在设计工作中能技能的展示。流畅的手绘有助于在艺术设计活动构思中捕捉灵感;便于与客户之间的沟通交流;手绘是电脑的补充,现今这个信息时代仍离不开手绘。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