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文档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生物技术专业论文范文【精选15篇】正文

生物技术专业论文范文【精选15篇】

时间:2024-06-02 15:40:54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可爱的小编给大家收集的15篇生物技术专业论文范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生物技术专业求职信 篇1

尊敬的领导:

您好!

请恕打扰,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我的自荐材料!

现将自己的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主修课程: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遗传学、酶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工艺学、食品工艺学、发酵工程设备等。

在认真完成学业并积极参加学生社会工作的同时,我也注重加强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就业的需要。例如:在国美当促销员,在工作期间,由于成绩显著,得到过用人单位的嘉奖。由此也可以看出,我时刻不忘提高自己,尽早的让自己接触职场,发掘并锻炼我的能力。

我正处于人生中精力充沛的时期,我渴望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展露自己的才能,我不满足与现有的知识水平,期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我希望能够加入你们的单位。我会踏踏实实的做好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竭尽全力的在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我相信经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一定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所给与我的关注。愿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屡创佳绩,祝您的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此致

敬礼!

xxx

20xx年x月x日

生物技术专业求职信 篇2

女士(先生):

您好!我是南京农业大学的大四学生,活泼开朗,有较强的责任心。是生物技术专业,学习了细胞生物学、细胞工程、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不少课程还是双语教学。除了拿到高级营养师证书,还自己学习了手诊、中医保健、营养学(概念与争论)和医学方面的知识等,现在正在筹备头发微量元素检测的实验。做过多种兼职,积累了不少的社会经验,还当过学校社团的部长,增强了我的组织协调能力。很希望能够成为贵公司的一员,我一定会竭尽所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更加努力学习,增强自己的专业和技能知识。

用生物技术促进循环农业的发展 篇3

1生物技术与农业现代化

80年代初,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先后通过立法等措施,强化了以生物饲料、生物肥料为核心的生态农业政策,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有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的土壤肥力正以平均1.4%的速度下降。

据此,国务院1988年发布了“关于加强有机肥料工作的指示”。

因此,我们有责任加快发展新型活性生物有机肥料,改善传统的施肥模式,真正做到把用地和养地融为一体,以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90年代初,国务院就明确指示:“根据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在发展畜牧业时,必须解决‘人畜争粮’的问题,走节稂型或非粮型道路,要充分利用秸秆、稻草等大力发展无粮饲料。”有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有纤维素资源每年约50亿吨,其中农作物秸秆(麦秸、稻草、玉米秸)等就达6亿吨,其中90%以上被焚烧,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

若将秸秆进行生物技术处理,则可大大提高秸秆利用价值及动物消化吸收率。

如果每年将1/2(即3亿吨)农作物秸秆经生物技术处理制造饲料,就等于增加8100万吨小麦,相当于我国目前每年所用80%饲料粮。

有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目前各种农产品的废渣、废水每年总量约2245万吨以上,如进行生物技术处理可生产饲料酵母10万吨以上,既变废为宝,又绿化环境。

如何处理农作物秸秆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农业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都已经普及了秸秆生化饲料技术。

大力推广秸秆生化饲料,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畜牧业,秸秆“过腹还田”形成生态良性循环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生物技术与生态农业结构模式

生物技术将农业废弃物(稻草和其它秸秆)、野草等转化为酸中有甜、香味独特、营养丰富、畜禽爱吃的生化饲料,又将污染外界环境的畜禽粪便转化为速效、长效、增效于一体的绿色农业需要的生物有机肥料。

这一技术的应用推广对减少养殖业、种植业的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生物技术与生态农业模式里,极大地体现了生物技术与养殖、种植业的相互关系:养殖业、种植业为生物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资源;生物技术大大加快了养殖业、种植业的发展。

3生物技术对生态农业的作用和效益

3.1生物技术对生态农业的作用

利用农副产品及其废弃物的原料,低成本制取畜禽高蛋白,全营养的优质全价饲料,其特点是:制作简单,成本低,不含抗生素,无毒,见效快。

利用养殖业、种植业的废弃物,低成本制成具有速效、长效、增效于一体的新型活性生物有机肥料,其作用不仅大幅度提高农作物总产量,而且能改善农产品品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保护生态环境。

利用养殖业、种植业的废弃物,低成本制取沼气,既提供能源,又优化了环境,达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形成了生态农业良性循环,保证了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3.2生物技术对生态农业的效益

办一个中小型规模(月生产100吨)生化饲料厂,月利润可达215万元,如代替饲料喂畜禽可节约20%的饲养成本。

通过田间对照试验,使生物有机肥的水稻产量提高8.4%,大豆产量提高9.9%.萝卜单产提高12.6%,并具有抗旱、抗寒、抗病能力,对梨、柑桔、桃等水果效果更佳。

庭院生态,以一个16立方米的沼气池为纽带可实现“种、养、加”一条龙三环配套,较好地挖掘了生产潜力,解决了肥料、饲料、农副产品加工、家庭照明、烧饭能源,并提供了优质有机肥料,降低了养殖业、种植业的成本,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作者:王磊 王靓 单位: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

【三】环境工程分子生物技术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环境工程微生物领域的快速发展,其中许多功能微生物培养以及指示微生物检测都要求引入相应的技术。

通过实践研究发现,将分子生物技术引入其中,可为环境工程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对实际检测工作的开展能够发挥重要效果。

本文将对分子生物技术的相关概述以及环境工程微生物领域中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进行探析。

生物技术专业求职信 篇4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中翻阅我的求职信!我是济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应届毕业生,20xx年7月我将顺利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近期获知贵公司正在招聘人才,我自信通过我大学四年的学习会使我能胜任这一职位。

我掌握了扎实的计算机知识并具有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于20xx年通过计算机三级数据库,20xx年通过计算机二级VB,20xx年通过山东省初级的考核)。我可以熟练的进行Windows20xx/NT操作,并且能使用C,VB,VFP等语言进行编程,同时,对网络技术也有一定的了解。另外我还可以熟练使用flash、Photoshop、frontpage等计算机应用软件。

除此之外,我还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不仅通过了国家英语四级的考试,还有出色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并英语听力见长。我的专业基础扎实,有良好的理论知识背景和较强的动手实验能力。在大学期间,我参加过多次社会实践活动,并曾在多家公司做过兼职工作。正因为此,使我在生产、销售、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我深知自己缺少了“名牌大学毕业生”这一光环,因此,我付出了加倍的努力来弥补,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自己四年来的耕耘取得了收获,我自信自己已具备了争取就业机会的实力,而未来的事业更要靠自己去探索和拼搏。我很希望能加盟贵公司,并为贵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随信附上我的简历。如有机会与您面谈,我将十分感谢。

谨祝贵公司业绩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求职人:XXX

XXXX年XX月XX日

申请人:xxx

2xxx年xx月

现代生物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5

随着农业革命、手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商品国际化革命、信息产业化革命的推进,许多科学家们预言21世纪必将产生一次生物技术革命,而这一革命的主战场就是农业。现代生物技术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作物的营养品质。因此,现代生物技术必然会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1、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1.1基因工程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基因工程即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技术,设计好不同来源的基因顺序,在体外成功构建杂交DNA分子后导入受体细胞,使受体细胞表现出人们需要的表现型,产生出人们需要的物质。在农业领域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农作物优质、高产、抗性强,还可获得畜、禽新品种及具有特殊作用的动、植物。例如,经过7年的努力攻关,2011年胜利突破了大面积示范(即6.67hm2示范)平均产量为13500kg/hm2的超级杂交稻第3期目标,达到了13899kg/hm2[1];运用转基因技术将相应的基因导入油菜中有望培育出转基因抗病油菜新品种[2];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可将抗除草剂基因导入农作物中,使农作物能够不受除草剂的影响,目前已生产出多种抗除草剂作物品种,应用广泛[3]。

1.2细胞工程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细胞工程是指在体外培养细胞,以改变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为目的将不同作物或动物进行细胞杂交,使植物或动物个体繁殖速度加快,以获得优良品种或新品种及某些具有特殊作用的物质的一门技术[4]。细胞工程技术在植物快速繁殖、植物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植物体细胞杂交应用较多,如可以将马铃薯细胞和番茄细胞进行杂交,可获得上结番茄下结马铃薯的“番茄马铃薯”;将豆科植物与向日葵进行细胞杂交,可培育出具有高营养价值的“向日豆”[5]。

1.3发酵工程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发酵工程即利用微生物具有的特殊作用生产出对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将微生物应用到工业生产过程的一门新的技术。发酵工程主要可应用在农业领域的2个方面,一是生产传统的发酵产品,如果酒、茯砖茶、食醋等;二是生产一些食品添加剂。如茯砖茶的制作过程中就运用到了发酵工程技术,通过调控渥堆时间、使用接种剂、发酵剂等方法可以改进茯砖茶的加工工艺,进而可生产出“金花”饱满、品质优良的茯砖茶。

1.4酶工程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酶工程,简单来说就是利用酶的生物催化功能,借助工程手段将相应的原料转化成有用物质。酶工程可应用在农业领域中的制酒、制酱等方面。例如,随着我国粮食的不断增产,一些地区出现了粗粮过剩的问题,需要解决粗粮的淀粉利用。解决办法之一是生产葡萄糖,但由于葡萄糖甜度不大,难以在市场上应用。最有效的办法还是运用酶工程技术的手段,将葡萄糖转变为甜度大的果糖,果糖不仅比葡萄糖甜度大,其比蔗糖的甜度还高50%以上。

2、微生物肥料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2.1微生物肥料的特点

微生物肥料是含有活的微生物的特殊的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应用该种肥料可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6]。生物肥料的定义分为2个方面,从狭义上讲,生物肥料就是指微生物肥料,是由具有特殊作用的大量有益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活性高。施入该种肥料能够产生活性物质,能够增加作物的固氮作用,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使作物的生长环境变得更好,使作物生长更优、产量更高。从广义上讲,生物肥料泛指各种具有特定肥效的生物制剂,包括特定的活的生物体、生物体的代谢物或基质的转化物等,此种生物体不限定,既可以是微生物,也可以是动、植物组织和细胞[7-8]。

2.2生物肥料的应用优势

微生物肥料具有其他化肥和农药没有的优势,可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目前微生物肥料已应用在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以及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持续发展中,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9-10]。微生物肥料本身无毒害作用,对环境几乎无污染;同时,施用量一般不大,在其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也很少,因而可节约农民的施肥成本。此外,微生物肥料还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减少土壤营养流失和富营养化的产生,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化利用。

2.3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前景

目前,微生物肥料在农业领域方面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也得到了农民以及社会的逐步认可。国内外都在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和绿色食品,微生物肥料作为一种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的理想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重要。但是如何合理的使其替代化肥并更稳定地发挥其生态作用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生物技术专业论文 篇6

生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生产有益的物质,对动物来说,就是使动物在生理活动过程中生产出对自身对周围有积极作用的物质,相同的,对植物来说,就是使植物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产出对植物自身和环境有益的物质,将这一技术应用到农业水污染的治理上可以有效的对已经污染的水资源进行补救。生物技术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生物的细胞和基因,生物的一系列生理结构特征可以和水资源污染相互合作,例如它具有吸附性,降解性等。生物技术是当前科技飞速发展的新型技术,还处在不断探索的阶段,所以在它广泛应用之前上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包括农业污水处理的利用。

2目前我国农业水资源污染状况

2.1化肥的大量不合理使用

中国的农业发展时期,农业生产者一味的追求生产量,对土地使用大量的化肥,而化肥使用超标,会使得土壤中的水分营养价值严重下跌,也进一步污染了地下水。中国在化肥的使用上已经超过了其他的任何国家,位居全球第一,而在利用化肥上,又不断下滑,导致化肥不但不能合理有效的发挥其作用,还污染了周边的河流湖泊。导致此类问题主要原因有三种,其一是化肥在生产的时候其化学元素组成不合理,其二是缺乏专业的操作人员。众所周知,上世纪90年代,中国农业生产者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而施用化肥又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大部分对化肥技术认识不够的农业生产者滥用,误用的方法导致化肥的不合理利用,最后一个因素是我国在化肥生产的结构上不够完善,导致化肥的益处不能被农作物完整的利用,而弊端却发挥了主要作用,引起河流的严重污染。

2.2农药的使用引起污染严重

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是保护农作物的基本措施,农药投入农业生产可以避免农作物受到害虫的侵蚀,保障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但是,农药在农业的生产中一度出现过量的使用现状,带去了环境污染的问题,对生态平衡造成了威胁,也使健康问题得不到保障。随着这一现象的加剧,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农药的使用问题,在对水域的研究调查中发现,河流水域每20个其中至少就有一种农药,地下水域中的调查结果也是如此。由于农药不易挥发,特别容易保留,所以在进入土壤中后,加剧着对水域的破坏。这些被污染的水域一旦经过水域传输系统被人饮用,有些农药中所含的致癌物质将会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

2.3养殖产业污染物的排放

中国传统的施肥途径是利用人和动物的排泄物进行施肥,但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化肥的生产导致了农业施肥的转型,从传统的施肥模式转向了化肥使用的新时代,随着化肥使用的广泛,人们逐渐忽略了传统的施肥模式,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不能利用,这些本来有用的有机物因不能应用于农业而排放到大气中逐渐加剧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随着养殖产业的不断壮大,有机物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地增多,况且这些排放物中所含的某些化学元素也会影响到人类的健康,这成了我国水污染治理的有一个极具考验的问题。

3生物技术在农业水污染治理中的现状

农业水污染严重的现状必须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这不仅是农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无疑要加大在农业发展方面的速度,但是农业水污染严重几乎是一场农业发展的灾难,所以为了求得农业的优质发展,在水污染治理这一问题上必须进行有力的。研究,应用最新研究的生物技术将农业发展和水污染治理有效的进行融合是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的新目标,生物科技虽然在农业的发展问题上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这需要我国的生物科研人员加大研究力度,更深入的探索研究,争取在有效的利用上打开新的局面,为我国的人民安全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4生物技术在农业水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生物技术的推广不广泛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众多,农业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收益普遍低下,这一局限性导致我国国民对生物技术的认识不够,所以生物技术在推广的时候出现了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一方面是各教育机构在进行生物技术的应用推广上没有较强的责任感,导致教育工作不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教育力度不大,生物技术的相关知识得不到普及,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另外一方面就是关于农业水污染应用于生物科技的一些工作人员在从业的时候倾向与所学内容吻合的岗位,人才大量流失使得生物技术的研发力度一直停留在初级阶段,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们的健康问题有受到了威胁。生物技术中,一些专业性不强的操作人员会对生物技术的使用造成阻碍,也会由于认识不足而导致各方面工作不能合理有效的开展,针对这一现象应该采取加大研究人员的专业性,所有进行生物技术研究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操作技术,保障制度的完整规范性。

4.2农药不能分解的弊端

食物链的完整是生态平衡的主要表现形式,在食物链的结构中,无论哪一个生物的生存被破坏,整个食物链就会受到影响,生态平衡就会存在威胁。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的大量使用就是破坏食物链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通过杀害某一种生物来破坏生态平衡。例如农药可以杀灭杂草,但是会影响家禽类和树木的数量,有时候还会导致其他生物的死亡。传统的农药毒性较强,因此农药的逐步发展和完善过程中,逐渐走向易于分解的阶段,农药的毒性强使得在开展农药的生物技术研究上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在生物技术应用于农药的一些领域上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农药中的生物在分解的处理的过程中,活动区域比较广泛,这微生物技术的研究增加了难度,目前这一技术正受到过程繁杂,投入成本高的困难,所以在生物技术应用于农药的方向上应该先致力于研究出可以分解农药中有害微生物的领域。在此控制污染严重的基础上,再进行进一步利用生物技术,对各个河流湖泊的水污染程度进行测量,一旦农药的污染程度超标,立即采取净化措施,争取做到水资源安全,良性的利用。

4.3生物技术的治理缺乏规划机制

我国社会目前处于转型的阶段,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在加快,对我国的经济,环境等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我国当前的农业生产主要遍及在城镇和农村,所以水污染的工作也将从这两方面进行开展,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的水污染分布区域比较小而且松散,城镇的水污染区域密集,所以需要对水污染的治理措施做出合理的规划。就当前我国治理水污染的阶段还停留在治理上,并没有对水污染采取检测,维修的措施。对家庭生活用水,养殖产业排水的污染处理上,我国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利用沼气池,但是这在农村污水治理上存在着问题,这也是农村污水排放的分散导致的,因为沼气池的设立成本较高,占地面积又大,所以对于农村污水处理来说,存在问题也是无可避免的。城镇的人口密集,污染也密集,可以应用经过特殊处理的活性泥进行处理,不过总体来说,城镇和农村的污水处理措施还是比较落后的。所以在生物技术的应用上应该加强处理者和污染地交流,在被污染的地区建立科研站,实时实地的进行考察,研发,确保生物技术的治理机制能够有目标性的持续深入。对高校在专业知识的普及上提供大的支持力度,实施监控机制,通过不断的推广,做到生物技术应用价值的发掘。

4.4生物技术应用不够产业化

虽然我国加大了在生物科技研究上的力度,但是目前我国的生物技术还处在发展的阶段,有待探索。生物技术至今还是缺少平台,我们应该明白,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水污染的问题上不仅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还需要积累了大量经验的专业人员,所以,在岗前的指导培训上也应该加大力度。生物技术不够产业化的主要原因还是缺乏强大的推动作用,对此制定方案需从三个方面考虑:第一是对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水污染的前景进行预测,这对生态平衡的合理循环和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二是对农业水污染采用生物技术的岗位定义不够明确,所以在社会的发展下,处理好个人与单位的关系问题,服务问题,财富问题,促进该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第三是生物技术在农业污水治理中的重大作用进行全面的认识,明确生物技术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不仅是治理区域环境,是对个人的健康安全问题,生态的平衡问题,以及人类的发展存亡问题都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在此过程中,需要做到的是促使市场经济参与进来,对集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进行筛选,实现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水污染的创新。

4.5生物技术的资金计划不合理

农业污水治理工作正常无误的运行需要足够的资金储备,进行实地考察,细致分析,合理计划,开展工程等等流程,但是面对实际状况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还需要一定的支持力度和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当前我国在农业水污染应用生物技术的治理上,缺少团队的合作,加上各大企业不能为工作人员提供先进的研究设施,导致工作成效和预期成效大相径庭。主要原因还是与此相关的公司比较少,多数企业在支持力度上不够,所以生物技术的开展主要还是以小型规模为主,解决这一现状还是需要各大企业对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水污染进行全面的了解,明白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完善资金的流动模式,创造企业和国家的共同可持续发展。

5结束语

我国当前的形式是,经济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人口众多,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紧缺的当下,农业水污染应用生物技术虽然有很多的阻碍因素,但这是必须跨越的一步,生物技术是一项新型的科学技术,它的发展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在生物技术的应用上应该以传统的生物技术为基础,加大探索的力度,不断地深入研究,争取解决农业生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净化大气层和水资源,为我国重回碧海蓝天,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生生不息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成家。农业水污染治理环节中的生物技术应用问题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

[2]邓小云。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3]李俊杰,李亚婵,梁歆昳。生物技术在农业水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08):60.

[4]李垚。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在水污染治理中的作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5]王柱强。我国水资源污染防控产业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生物技术专业自我介绍 篇7

我叫xxx,是来自河北师范大学的一名普通学生。很荣幸能来到青龙龙王庙初级中学这片热土顶岗支教。为了让领导老师更好地认识我,让以后的从教工作更顺利,以下我对自己做一简要介绍:

我从事的是生物专业的学习。xx年我带着性趣带着探索的精神来到河北师范大学就学。通过大学我知道了世界很大,生物的知识很广,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大学中我接触了很多生物方面的学科,虽然我的成绩不是很理想,但大学改变了我的一种学习观念就是知识不是死的,需要终身的学习。同样来到龙中我也想对要教授的同学们说:“活范学知识,希望我们可以快乐的走过这一个学期。”

大学的三年给了我很多的锻炼机会。这期间我从事过班级的管理工作。作为小班长学到了一个班级的良好运行需要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老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同时与学生的交流也很重要。在这一学期的顶岗实习期间我也会努力向导员看齐,带好我的。班级。期间我还在学生会工作两年,当过干事,做过干部,通过这些工作我学习到集体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有感情,感情是团结的基础;有纪律,无规矩不成方圆。我的生活是很丰富的他也很好的锻炼了我的语言能力与管理能力。我相信没有不优秀的人,只要通过努力,一定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生活上我算是一个比较低调的人。性格内向是我生活中的最大障碍。可能在工作中也会有所体现。但经过这几年的锻炼,还有身边好友的帮助,我相信在顶岗生活我一定可以处理好与学生、与老师、与领导的交流。做好老师的工作,同时也做好同学们的好友。

我喜欢平静但不是平淡,我可能言语不多但希望带给你的是有用的东西。龙中我来了,你们准备好了吗!希望,在顶岗支教的这一学期里能带给你们知识带给你们快乐,平凡生活带来不平凡的教学!

生物技术专业论文提纲 篇8

生物技术专业论文提纲(二)

摘要 4-7

Abstract 7-10

第1章绪论 15-37

1.1核酸适配子简介 16-18

1.2核酸酶简介 18-20

1.4适配子酶简介 20-21

1.5碱基金属配位化学简介 21-22

1.6基于光学比色分析的生物传感器研究 22-28

1.6.1基于核酸适配子比色法检测 23-25

1.6.2基于脱氧核酶比色法检测 25-26

1.6.3基于DNA碱基金属配位化学原理比色法检测 26-28

1.7基于荧光检测的生物传感器研究 28-32

1.7.1基于核酸适配子荧光检测 29-31

1.7.2基于核酸酶荧光检测 31

1.7.3基于碱基金属配位化学荧光检测 31-32

1.8基于电化学法的传感器研究 32-37

1.8.1基于核酸适配子电化学法检测 33-34

1.8.2基于核酸酶电化学法检测 34-35

1.8.3基于碱基金属配位化学电化学法检测 35-37

第2章基于纳米金粒子强化荧光偏振技术检测金属离子 37-59

2.1引言 37-39

2.2实验原理 39-40

2.3实验部分 40-45

2.3.1实验试剂和仪器 40-41

2.3.2纳米金粒子制备、巯基DNA组装和表征实验步骤 41-44

2.3.3金属离子检测实验步骤 44-45

2.4纳米金制备及表征实验结果与讨论 45-47

2.4.1纳米金的表征结果 45-46

2.4.2纳米金表面自组装的巯基DNA探针定量表征结果 46-47

2.4.3小结 47

2.5基于纳米金粒子强化荧光偏振法检测汞离子实验结果与讨论 47-53

2.5.1荧光偏振检测原理 47-48

2.5.2纳米粒子介导的荧光偏振信号放大可行性探讨 48-49

2.5.3纳米金对荧光和荧光偏振的影响 49-51

2.5.4Hg~(2+)离子浓度测定 51-52

2.5.5Hg~(2+)离子选择性检测 52

2.5.6实际样本测定 52-53

2.5.7小结 53

2.6基于纳米金粒子强化荧光偏振法检测Cu~(2+)离子和Pb~(2+)子的实验结果与讨论 53-58

2.6.1检测原理 53-54

2.6.2Cu~(2+)铜酶特异性研究 54-55

2.6.3Cu~(2+)离子浓度测定 55-56

2.6.4Cu~(2+)离子特异性检测 56

2.6.5Pb~(2+)离子检测 56-57

2.6.6实际样本测定 57

2.6.7本章小结 57-58

2.7小结 58-59

第3章双脱氧核酶单分子变构探针比色法检测铜离子 59-72

3.1引言 59-60

3.2实验原理 60-62

3.3实验部分 62-66

3.3.1实验试剂和仪器 62-63

3.3.2双脱氧核酶单分子探针的设计 63-64

3.3.3实验操作步骤 64-65

3.3.4Bi-Enz与Hemin浓度优化 65

3.3.5Cu~(2+)离子浓度检测 65

3.3.6Cu~(2+)离子选择性实验 65-66

3.4实验结果与讨论 66-71

3.4.1实验对照样本的选择和数据处理策略 66-67

3.4.2底物选择 67-68

3.4.3Hemin与Bi-Enz比例优化 68-69

3.4.4反应时间优化 69

3.4.5Cu~(2+)离子浓度测定 69-70

3.4.6Cu~(2+)离子选择性检测 70-71

3.4.7实际样本测定 71

3.5本章小结 71-72

第4章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检测博来霉素 72-91

4.1引言 72-75

4.2实验原理 75

4.3实验部分 75-79

4.3.1实验试剂和仪器 75-77

4.3.2实验步骤 77-79

4.4实验结果与讨论 79-89

4.4.1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博来霉素活性 79-81

4.4.2金电极表征 81

4.4.3金电极的工作性能考察 81-82

4.4.4金电极表面探针固定密度计算 82-83

4.4.5E-DNA传感器检测博来霉素的可行性考察 83-85

4.4.6实时在线检测 85-86

4.4.7博来霉素定量检测 86-87

4.4.8不同金属离子特异性比较 87-88

4.4.9血清中博来霉素的检测 88-89

4.5本章小结 89-91

第5章基于核酸适配子偶联水凝胶逻辑门的设计 91-111

5.1引言 91-92

5.2实验原理 92-95

5.3实验部分 95-100

5.3.1实验试剂和仪器 95-96

5.3.2合成丙烯酸亚磷酰胺 96-97

5.3.3DNA合成 97-99

5.3.4DNA交联的水凝胶制备 99-100

5.3.5“或”门、“和”门制备 100

5.4实验结果与讨论 100-109

5.4.1DNA探针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表征图谱 100-103

5.4.2Acrydite修饰的DNA偶联聚丙烯酰胺凝胶原理介绍 103-104

5.4.3“或”门实验结果 104-107

5.4.4“和”门实验结果 107-109

5.5本章小结 109-111

第6章基于荧光探针的大样本群体中SNP频率分布及分型研究 111-145

6.1引言 111-112

6.2基于荧光探针的无胶筛分毛细管电泳对SNPs分布频率和分型研究 112-126

6.2.1实验试剂和仪器 112-115

6.2.2实验方法 115-116

6.2.3实验原理 116-119

6.2.4实验结果与讨论 119-126

6.2.5小结 126

6.3基于Langmuir模型的双色荧光探针正向杂交法对SNPs分布频率研究 126-143

6.3.1实验试剂和仪器 127-128

6.3.2实验方法 128-130

6.3.3实验原理 130-134

6.3.4实验结果与讨论 134-142

6.3.5小结 142-143

6.4本章小结 143-145

第7章总结与展望 145-146

参考文献 146-164

附录1 164-165

附录2 165-166

致谢 166-167

生物技术专业论文 篇9

摘要:如今,由于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已经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良性循环,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虽然我国的水资源丰富,但只有少数的淡水资源供人们利用,在这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下,还出现了大量的水资源受到污染的局面,使得各个领域对水的竞争都愈来愈烈,水资源不断地变少,紧缺,日益演变成一个国际的问题,全球对水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水资源的竞争也在逐步走向国际化。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水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如果水资源供不应求,将会导致难以预计的灾难性后果。在无法改变水资源紧缺的客观事实下,我们只有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才能避免我国在水资源的问题上出现悲剧。农业的污染作为对水资源污染最多的产业之一,采取农业水资源治理的措施必要的,本文主要通过介绍生物技术,对当前的农业水资源污染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出生物技术在农业水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关键词:生物技术;农业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原因

引言

目前我国用水较多的产业就是农业用水,由于水资源的农业利用和粮食问题紧密的联合在一起,粮食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这给水资源的控制和调节又增加了难度。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分布不均等,北方的水资源较少而南方较多,所以形成了北方干旱地区居多,南方潮湿的特点,在水资源的开发问题上,常见的都是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长时间的开发地下水资源,使我国的供水资源逐渐单一,还导致了地面污染等严重的问题。如今农业上的污染使得水资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对环境的污染如对水资源以及土地的污染,以及使用农业化学物品对农业产物的污染,如食品的安全,健康问题。比较严重的属于对水的污染。大气污染的形式主要还是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经过挥发,进入到大气层中,流动性的污染大气层。而水污染主要是一些农业系统在设置排水设施的过程中,随意的对当地的河流排放污染物所导致的水资源污染,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紧缺状况的日益重视,中国的水污染在控制方面已经逐步在改善。生物技术作为一项新型的科技研究成果,在农业污水治理的问题上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植物的内部反应器来进行污水的净化处理,但是由于我国在生物技术的开发上还存在进步的空间,所以生物技术在农业污染治理中还是需要不断探索的。

分子生物学检测食品微生物技术 篇10

摘要:21世纪,世界上的各类科学技术和专业学科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比如说生物化学学科、免疫学学科等,其中作为代表性研究项目的分子生物学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随着现代化设施的更新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被大量运用在人们生活中,促使了社会的长久进步。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食品;微生物

1分子生物学的概念阐述

分子生物学作为一种基础性学科,将分子作为一种物质来研究生命的相关现象,比如构成细胞的物质,能够发生何种物理和化学变化。

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这种学科代表了人们由探究生命的出现和进化,可以得到生命所表达的重要意义。

2分子生物学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意义

分子生物学的各项研究成果已经渗透进了人们的实际生活中,而且起到了促进社会发展,和为全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

比如将酶催化产生的反应和原因运用到各类化学工业活动中,人工进行酶的模拟并生成新的催化剂,不仅能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还可以在化学工业领域领导新的革命。

除了在化学方面有所益处,对食品安全方面也有巨大意义,它能够更新微生物检测技术,提升了食品安全,保障了食品加工过程中产品的质量和人的健康。

3基于分子生物学方法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研究

3.1以电泳为主导技术的DNA图谱技术

由于排列顺序不同的DNA的片段会在变性剂浓度不同的情况下发生改变,利用不一样的解链行为,使排列顺序不同的DNA的片段会停留在不同位置的凝胶上这一特性,提出了DGGE技术来检测核酸序列,在被变性剂染色成功后,会在凝胶的各个位置上出现条带状物体。

这种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相关企业运用,进行食品微生物的抽离或测定,检测微生物的数量等。

J.Theunissen和T.J.Britz等人2004年在南非对含益生菌对食物进行了DGGE技术检测[6];MilicaNikolic等人则在南非自制的山羊奶干酪中进行了PCR-DGGE检测。

在DGGE之后出现的NA指纹图谱技术,也叫做温度梯度凝胶电泳,不同于DGGE的凝胶中使用尿素和甲酰胺浓度梯度的方法,温度梯度凝胶电泳使用了温度梯度和在引物的5′端增加3050bpGC片段的新技术。

这种新的方式可以有效地统计出某一区块内,微生物的数量和品种,还可以检测出其他未知的肠道细菌,虽然Zoetendal等人已将这项TGGE技术运用在了人粪样微生物的探究分析中,但是针对食品的运用还很少。

4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RAPD)

通过将随机的引物进行PCR反应,并加重靶细胞DNA的比例进行分析,这一方法被称为RAPD分析,它能够让研究人员了解DNA的片段的大小和数量,再根据DNA在不同基因组中的差异做出判断。

这种方式能够将全部DNA基因定位成目标对象,可以辨识极小的差别,非常适合运用在研究成果少,特点不明显的或是DNA序列不凸显的真菌和乳酸菌的研究中。

G.Spano等人利用RAPD-PCR技术发现了隐藏在红葡萄酒中的植物乳杆菌,Walczak等人利用RAPD分析法得出了非生产用酵母菌株与标准清酒假丝酵母菌株具有相近的遗传特质。

此外,针对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等研究,都采用了这种技术方法。

5基因探针检测方法

1968年,华盛顿卡内基学院的Britten等人研究提出了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也叫做基因探针技术,这种技术的提出为分子生物学的DNA分析方法奠定了基础,也成为了全球范围内被使用最多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基因探针是一种具有特定标记的基因碎片,具有检测功能的原理是采用了碱基的配对,通过退火让两条互补的核酸单链成为双链。

这种检测技术可以用来检测食品微生物,具有方便快捷,直接有效的特点,使食物免遭致病性微生物的损害。

病原体其本身具有特殊的核酸碎片,利用已经做好分离和标志的核酸探针,将与需要检测的样品结合过的标记物进行监测,如果检测的样品中本身就有确定的病原体,那么探针和核酸序列就会有所结合。

这种基因探针检测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非常灵敏地检测出不同,而且还具备了组织化学染色的特点,即可被见的特性和可定位的特点,所以能够检测出食品中的致病性细菌。

就现在来说,世界各地都提出了各种能够检测食品微生物的基因探针,比如说Moseley等人提出的生物素标记的沙门菌基因探针,以及Kerdahi等人提出的能够测试出单核细胞增生的李斯特菌的,来自非放射性DNA探针,还有陈倩等人能够检测出ESIEC大肠杆菌的,根据HPI毒力岛基因生成的rp-z探针。

另外还有已转变为特殊商品的基因探针试剂盒。

美国的GENETRAK公司采用特殊的基因探针对沙门菌、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的rRNA进行检验[6],最后得出了脱氧核糖核酸杂交筛选比色法。

主要检验方式分为以下几步:

(1)需要一种与细菌rRNA相反的基因探针和一份完成增菌培养的样品,细菌溶解之后与带有荧光素标记的探针互相杂交。

此时样品中存在靶细菌rRNA,则带有荧光素和多聚脱氧腺嘌呤核苷酸(polydA)的探针互相杂交将成立。

(2)将包被多聚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polydT)的固相载体测杆与杂交溶液反应,如果polydA和polydT间的碱基出现配对,那么杂交核酸分子就被固体载体获得,并将这种分子培养在辣根过氧化酶-抗荧光素接合剂中,使探针上的荧光素与结合剂溶合。

(3)固体载体首先放置在酶底物-色原溶液,再由辣根过氧化酶与底物反应,最后用酸终止,在450nm处计量吸光度的多少,就能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靶细菌。

6基因芯片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基因芯片技术,也就是DNA微阵列(DNAmicroarray),使用微加工技术构建出能将人工产生的基因片段,紧密结合的、排列有序的出现在硅片等载体上。

再根据被荧光检测系统扫描过的,和标记样品杂交后的芯片,利用计算机进行分析检测,得出定性、定量的结果。

由于基因芯片技术能够高度地自动处理大量信息,所以能够快捷准确地检测食品安全。

运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病原体检测的有:Berger等人进行的12株嗜酸乳杆菌检测;Wang等人进行能够具有超强特异性和灵敏度的肺炎链球菌检测;高兴等人对痢疾志贺菌、鼠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肉毒梭菌、肺炎链球菌、布氏杆菌、嗜肺军团菌等16种病原细菌进行检测。

但就目前的技术来说,基因芯片的应用还不够完善,首先,基因芯片所需的设备价格不低,制作成本很高,普通实验室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可以负担。

其次,基因芯片的特异性还不够明显,假阳性和假阴性会对实验结果的精准程度产生影响。

最后,基因芯片技术在进行过程中,各项数据和参数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对可重复性会产生影响。

只有不断完善自身解决上述问题,基因芯片技术才能被更广泛地运用在全世界的各个领域。

伴随着全球食品贸易的发展,检测食品病原菌也越来越重要,只有更方便快捷地完成食品安全检测,将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方法运用于日常生活,才能更好地发挥这项学科的魅力,研究出真正实用的食品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5]陈倩,程伯琨。基因探针检测食品中具有HPI毒力岛的ESIEC大肠杆菌[J].食品科学,2000,21(7):35.

[6]王晶,王林,黄晓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20-160.

作者:黄卉 单位: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生物技术论文 篇11

GTR技术在根尖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技术论文摘要

膜技术的应用对根尖病变造成的骨缺损的修复在植骨术中没有显著意义,但是ADM的应用能否提高成骨速率尚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生物技术论文内容

关键词:GTR技术在根尖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根尖周病变造成的根周骨缺损 是患牙后期修复与充填的禁忌之一,良好的根管治疗对于复杂的根管外形及多个副根管周围的病变所造成的骨缺损,并不能有效的恢复根周骨组织,而骨和骨代用品移植的疗效也不能让人满意,在国外有大量应用膜技术治疗根尖病变的研究,但其对根尖外科术后的骨愈合的影响并不明确。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膜技术在根尖病变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明确其对根尖外科手术后骨愈合是否有积极的影响。

(一)材料和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02月,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牙周粘膜科,牙体牙髓科、特诊科病例46名,其中男性22名,女性24名,年龄不限;无全身系统病史,口腔卫生良好,病变区无明显咬合紊乱及外伤史。植骨材料选用天津瑞达国际产异体骨诱导活化材料(OAM),胶原膜应用福建博特BME-10X胶原膜及北京清源伟业脱细胞真皮基质(ADM)

(二)实验对象纳入条件

完善的RCT(根管治疗)、根尖仍然有较大骨缺损的单根牙,牙周探�不能表明根尖病变与牙周有交通,PD≤4mm生物论文,病变大小介于4~10mm间。根尖对应牙槽脓肿、瘘管持续4周以上(RCT后)。骨缺损局限在根尖区,冠方牙根的表面完全被骨覆盖,有完整的舌侧骨皮质

病例分组

实验组:GTR(牙周组织引导再生)+植骨;

对照组:植骨术;

手术方法

牙周手术准备,位于根尖处行半圆或三角切口,术中根尖部截根约1.5-2mm去除病变根尖,如有病变位于根尖以上、以该区域对应根尖处为截除位置, 已形成根端囊肿者完整摘除,根尖外科用反光镜下预备根管,反复用庆大霉素液冲洗,银汞充填材料进行倒充填。植入人工骨OAM,在膜治疗组于人工骨表面覆盖可吸收膜(BME-10X或OAM)。术后加压包扎,服用抗生素一周以防治感染,术后3个月,6个月复查检查临床情况,拍摄x线片检查骨愈合情况。

统计方法:数字化成像术前后对比

(三)结果

共收集病例46名,其中男性22名,女性24名,术中应用膜技术的为(BME-10X者8例、ADM8例)14名,其余为对照病例,随访时间均为6个月, 两组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随访显示根周骨质缺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术后6个月比3个月的骨缺损修复均有明显增加,且有显著得统计学意义(P<0.001)。在临床表现上,患牙的松动度和瘘管情况都显著改善, 但两组间对比未得出显著统计学差异。在实验组中,应用ADM组较BME-10X应用病例者成骨时间及骨密度有所不同,ADM应用者成骨时间短,与周围骨密度相近时间短。

(四)讨论

膜技术最早应用于牙周病所致骨缺损的牙齿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Parashis等对膜技术在牙周病骨缺损治疗中的作用的研究中,通过数字成像硬组织的改变的评价,认为引导性组织再生的治疗中使用生物性可吸收膜可明显改进骨内袋缺损 [1]。Sallum通过动物试验评价膜技术对牙周病损治疗的作用的研究中发现在降低牙龈上皮退缩和促进结缔组织增生方面生物性可吸收膜有积极作用,但是没有发现在骨反应方面有差异【2】。Mastromihalis 等应用膜技术在根尖病变的治疗中也取得了显著效果【3】。通过本研究对根尖手术中骨移植和引导组织再生治疗后根尖和牙周的愈合的术后12个月后的随访发现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在治疗根尖病损的应用中得到了根尖和牙周的良好治疗效果,并做为根尖外科的附加治疗手段。对使用或者不使用引导性生物吸收膜进行的根尖手术的研究中,通过测量根尖周骨组织密度的改变,来评价不同时期根尖手术的骨缺损治愈率。对46例非手术的根管治疗失败,并且有根尖病变的患者进行根尖手术。研究对象的骨缺损局限在根尖区生物论文,冠方牙根的表面完全被骨覆盖,有完整的舌侧骨皮质。用数字化成像和可提供数字化评价骨愈合的骨密度测量率来对比术后即刻成像和3,6,12个月复查时的成像。结果显示在使用引导性可吸收膜和不使用膜的病例间愈合率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而应用不同的膜技术,Simion M【5】与Edward B【6】研究发现,ADM的应用可以显著促进牙槽骨的再生。Froum S【7】实验结果显示无论骨替代材料是什么,用ADM比用聚四氟乙烯膜均有利于骨愈合。在本研究中得到了和一些国外学者相似的研究结果,即可吸收膜的应用并不能显著提高根尖病变的骨愈合,但这一结果因为试验存在的一些不足而需要进一步探讨,在对根尖病变大小的测量中,虽然采取x线片密度目测及减影,但对形成骨密度及成骨速率并没有一个良好的测量方法,其在临床中亦无实际的临床价值,但仍可做动物试验予以证实。应用ADM亦显示获得的成骨量及成骨效率有着较为明显的不同,ADM作为新兴的膜替代品,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五)结论

膜技术的应用对根尖病变造成的骨缺损的修复在植骨术中没有显著意义,但是ADM的应用能否提高成骨速率尚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生物技术论文文献

1.Parashis A, Andronikaki-Faldami A, Tsiklakis K et al, Clinicalapplication of a new bioresorbable 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device: casereports. Int J Periodontics Restorative Dent. 1998 Aug;18(4):389-402.Sallum EA, Sallum AW, Nociti FH Jr et al, New attachment achieved by guidedtissue regeneration using a bioresorbable polylactic acid membrane in dogs. IntJ Periodontics Restorative Dent. 1998 Oct;18(5):502-510.

3.Mastromihalis N, Goldstein S, Greenberg M et al, Applicationsfor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in endodontic surgery. N Y State Dent J. 1999May;65(5):30-2.

5.Simion M, TrisiP, Piattelli A. Vertical ridge augmentation using a membrane techniqueassociated with ossointegrated implants. Int J Periodontics Restorative Dent,1994,14:496-511.

6.EdwardB,Fowler,Lawrence G.Breault.Ridge Augmentation with a Folded Acellular DermalMatrix Allograft:A Case Report[J]。J Contemp Dent Pract,2001,2(3):31-40。

7.Froum S,ChoSC,Elian N,et al.Extraction sockets and implantation of hydroxyapatites withmembrane barriers:a histologic study.Implant Dent,2004,13:153-164.

生物技术专业求职信 篇12

尊敬的公司领导:

您好!我是崔婉鸽,是一名即将毕业的食品与生物工程系本科生。作为一名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我有着很强的动手能力。能熟练运用微生物等实验操作,同时我社会实践方面有一定的经验。20xx年暑假在陕西红心软香酥食品有限公司盒装部工作,20xx年暑期在陕西子祺食品有限公司做质检和统计工作。

在校期间,我认真学习,勤奋刻苦,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年级委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使自己具有良好交际和协调能力。几年来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从各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出发,努力掌握其基本技能技巧,深钻细研,寻求其内在规律,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并多次获得奖学金。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我还自学了电脑方面的一些知识,能够熟练做好统计,文字处理等工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0xx年暑假在陕西红心软香酥食品有限公司盒装部工作,20xx年暑期在陕西子祺食品有限公司做质检和统计工作。一个人只有把聪明才智应用到实际上工作中去,服务于社会,有利于社会,让效益和效率来证明自己,才能真正体现自己的自身价值!我坚信,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只有脚踏实地,努力工作,才能做出更出色的成绩!

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我期待着能为成为贵公司的。一员,我会用行动来证明自己。最后,衷心祝愿贵公司事业发达、蒸蒸日上。

自荐人:崔婉鸽

现代生物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13

摘要:当今的水处理技术中,生物处理法已成为水污染控制的主要方法,尤其是现代生物技术将成为水污染控制领域重点开发和应用的技术手段。本文介绍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内容与特点,着重综述了现代生物技术在废水生物处理、生物修复以及微生物水处理剂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现代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控制领域中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废水生物处理生物修复水处理剂

引言

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水污染控制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目前的水处理技术中,生物处理法已成为世界各国控制水污染的主要手段,尤其是现代生物技术将成为水污染控制领域重点开发和应用的技术手段,主要应用于废水处理、生物修复以及微生物水处理剂等方面。

1、现代生物技术的内容与特点

现代生物技术是指以DNA技术为先导,包括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和生物修复技术在内的一系列生物高新技术的统称[1,2]。其中每个方面都有其特定的理论基础和不同的应用领域,但它们之间又相互补充和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生物技术的特点大致有[3]:

①以生物为对象,不依赖地球上的有限资源,而是着眼于再生资源的利用;

②在常温、常压下进行,过程简单,可连续化操作,并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③开辟了生产高纯度、优质、安全可靠的生物制品的新途径;

④可解决常规技术和传统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⑤可定向地按人们的需要创造新物种、新品种和其他有经济价值的生命类型。

2、现代生物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废水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转移和转化,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处理方法。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发展迅速,好氧法、厌氧生物法以及生物发酵法已趋于成熟,所以,这里只介绍固定化等新兴技术。

2.1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生物工程领域中的一项新技术。进入80年代后国内外开始应用这种具有独特优点的新技术来处理工业废水和分解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质,一些具有特异性的优势菌种不断得到改造或创造,将这些高效专性菌如脱色菌、脱氮、脱磷菌假单胞菌等进行固定化后,菌体密度提高,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尤其是对难降解有毒物质有明显优势。王增长等人利用新研制的聚集—交联固定化细胞技术,将筛选的高效优势脱色菌种固定在活性污泥上,投加于“厌氧—好氧—生物滤池”工艺流程中,处理印染废水,结果表明:出水色度极低,处理后的水可回用[4]。

2.2生物强化处理技术为了提高废水处理的效果,而向废水中投加从自然界中筛选的优势菌种或通过基因组合技术产生的高效菌种,以去除某一种或某一类有害物质。主要强化方法有:

①高浓度活性污泥法,以高污泥浓度和长泥龄来促进对难分解物质的处理,加快反应速度。日本用该法处理难分解的聚乙烯醇和粪便污水取得显著效果[5]。

②生物—铁法,是在普通活性污泥中加入无机盐,多用铁盐(氢氧化铁或氧化铁粉),形成生物铁絮凝体活性污泥,具有高浓度活性污泥法的特点,主要用来提高除磷效果。

③生物—活性炭法,综合利用微生物氧化能力和活性炭良好的吸附能力,使二者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在该系统中,每g活性炭去除1~3gCOD,分解废水毒性能力明显增强,同时提高脱氮水平。

2.3 生物反应器技术 生物反应器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现代化的新型生物膜反应器,其共同特点是反应器内装有比表面大的载体,有利于微生物附着生长形成生物膜,供气或供给的其他反应条件优越,污染物具有充分的时间与微生物接触,有利于增强微生物的分解代谢能力。目前,2000m3的反应器已经问世。虽然其处理能力较低,造价较高,但其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所以欧美地区约有7%的污水处理厂采用该技术[6]。

3、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7]是利用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将土壤、地下水或海洋中污染物现场降解为CO2和H2O或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工程技术系统。这项技术正被用于清除地下水、废水中的污染物。金属虽然不能被生物降解,但微生物可将其转移或降低其毒性。为了加快去除污染物的进程,常常采用许多强化措施,使自然生态系统维持原状的前提下,使受污染的环境得以修复。研究表明,生物修复与传统的物化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①经济,仅为物化法30%-50%;

②对环境影响小,不产生二次污染,遗留问题少;

③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的浓度;

④修复时间较短,就地修复,操作方便。

生物修复中主要涉及两大问题,即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为提高有效性今后将应用分子微生物学分离、鉴别、制造更高效降解和聚集有害有毒化合物的微生物。为提高生物修复的安全性评价水平,需发展鉴定微生物的分子生物技术,以确定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去留和基因[8]。

4、微生物水处理剂

微生物水处理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是一种由优势互补的微生物菌群、繁殖促进剂和活化剂配制而成的活性微生物制剂,已经在保健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用于环境净化的微生态制剂由于其应用范围广、使用安全、无副作用,为区域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重要手段。欧美近年来加快了这方面的研究开发,已有采用微生态制剂原位修复水体的成功实例[9]。

②生物吸附剂。生物吸附剂是废水生物处理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高比表面积和高吸附率的生物体吸附水中的污染物;另一类是集生物吸附和生物降解能力为一体净化废水中的污染物的生物吸附剂。目前生物吸附剂的固定化技术使生物与离子交换树脂一样能解吸回收金属和重复利用。

③微生物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是利用生物技术,通过微生物发酵,抽提精制而得到的一种具有生物分解性和安全性的新型、高效、无毒的廉价的水处理剂,这些是无机或有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所不具备的。其特点是降解性能好,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

目前,已筛选出19种具有絮凝能力的微生物,其中,霉菌8种,细菌5种,放线菌5种,酵母菌1种[10]。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微生物水处理剂的开发与应用具有良好的前景。

现代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控制领域已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和应用前景。但笔者认为,今后应从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①分离、筛选和培养高效降解菌,利用微生物共代谢作用、多菌种协同作用降解难降解污染物;

②构建高效反应器,优化运行条件,探索新技术新方法;

③开发高效、无毒、廉价、可大批量生产的微生物水处理剂;

④着力实践和推广生物修复示范工程,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李亚一。生物技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

[2]王凯军。发达国家环境生物技术研究规划简介[J]。给水排水。1996.22(9):7-9.

[3]唐琼等。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及前景[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3(10):28-35.

[4]王增长,牛志卿。利用生物工程治理印染废水及回用中试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1996.16(4):271-274.

生物技术专业求职信 篇14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XX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即将顺利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近期获知贵公司正在招聘人才,我自信通过我大学四年的学习能使我胜任这一职位。

我掌握了扎实的计算机知识并具有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我可以熟练的进行Windows操作,并且能使用C、VB、VFP等语言进行编程。同时,对网络技术也有一定的了解。另外我还可以熟练使用flash、Photoshop、FrontPage等计算机应用软件。

除此之外,我还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通过了国家英语X级的考试。我的专业基础扎实,有良好的理论知识背景和较强的动手实验能力。在大学期间,我参加过多次社会实践活动,并曾在多家公司做过兼职工作。正因为此,使我在生产、销售、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课余时间里,我阅读了大量课外书籍,从书中汲取养料来充实自己、更新观念、开拓胸怀,除了读书,适当的体育运动对我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强健的身体是进行工作的前提,因此,每天我都会进行适量的体育活动。

我深知自己缺少了“名牌大学毕业生”这一光环,因此,我付出了加倍的努力来弥补,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自己四年来的耕耘取得了收获,我自信自己已具备了争取就业机会的实力,而未来的事业更要靠自己去探索和拼搏。我很希望能加盟贵公司,并为贵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致

敬礼!

求职人:

XXX年XX月XX日

现代生物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15

【摘要】本文简述了现代生物技术在预防、诊断、药物制造、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并从该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发现了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性。

关键词生物技术;医学领域;实际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最先应用的领域就是医学领域,也是现在这种技术在应用上发展最大,成效最明显的领域。这种技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被逐渐运用到各个领域之中。

1、现代生物技术的概念

这种技术是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前提和基础,通过对生物组织、细胞的特性的利用进行加工生产的技术。其主要包括基因、细胞、发酵以及蛋白质工程等[1]。这种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逐渐运用到各个领域。其中最为主要的应用就是在医学领域。

2、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

首先,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对环境的检测和净化。现代生物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对预防医学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有着长远的发展前景。如生物农药和肥料的生产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基因探针能够对病毒含量进行快速的检测、基因跟踪法可以有效的控制流行病的产生。其次是对传统疫苗的改造。传统的疫苗主要是对活的致病物质进行毒性消除或减弱,这在医学中的应用显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通过以生物技术为基础进行的疫苗研发,也就是核酸疫苗。这种疫苗是将与免疫原相关的基因复制到真核质粒的表面上,然后通过重组的DNA对动物进行注射,从而使动物体内的产生抗生抗体,从而使其能够激发免疫反应,进而达到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2]。通过生物技术应用而产生的核酸疫苗具有高效性、安全性以及便于运输等优点,因此受到医学领域的关注,并且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3、在诊断医学中的应用

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诊断医学中的研究起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其研究的主要目的使通过这种技术产生的治疗方法能够对一些疑难杂症进行治疗。对其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现代分子诊断技术以及基因芯片诊断技术等。首先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分子诊断技术,分子诊断是指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患者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而做出诊断的技术,称为分子诊断。分子诊断是预测诊断的主要方法,既可以进行遗传病的诊断,也可以进行产前诊断。通过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更早的发现疾病,从而能够进行及时的治疗。目前常用的现代分子诊断技术方法包括核酸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反应、生物芯片技术等。通过对遗传病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可以用于很多遗传病的检测过程,从而使遗传病的防止和治疗更加有效目前,我国尚未有较成型的基因芯片问世,但据悉已有几家单位组织人力物力从事该技术的研制工作,并且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其在乙肝、艾滋病的诊断上表现出了非常显著的效果[3]。

4、在药物制造中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药物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也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与过去的化学制药比较,其有着针对性强、疗效更好以及副作用较小等优势,并且能够对蛋白质药物充分的改造,在提高其药物的疗效的同时还能对其毒性降低,从而使药物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并能使有效生物的活性物质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和系统化的生产建立起高效快速的分子诊断技术,以及能够进行新药的开发,而且还能够对一些传统治疗方法无法应对的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目前在其中的主要应用包括生产基因工程药物、DNA重组制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天然药物的加工以及从生产核算类药物等。首先,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基因工程技术进行药物开发和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重组胰岛素,其就是一种基因工程药物。目前已经开发成功的大约有五十个药物种类。如常见的胰岛素、尿激酶、生长激素、干扰素以及乙肝疫苗等等。其次,是DNA重組的应用,在药物制造的过程中利用DNA充足的技术可以更好的进行开发和生产。其主要的种类有胰岛素、生长激素以及抑制剂等激素;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疫苗、蛋白酶、糖化酶、溶菌酶等酶类;胶原蛋白、血清蛋白等蛋白质类。这些都是通过DNA技术应用在医药制造过程中所呈现的效果。并且我国在DNA重组技术上已经逐渐的完善,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5、在治疗医学中的应用

在治疗医学中的应用包括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和纳米技术治疗等。首先是干细胞治疗。在医学上,干细胞的应用主要是在白血病和遗传性血液病的治疗中移植造血干细胞。干细胞治疗是把健康的干细胞移植到病人或自己体内,以达到修复病变细胞或重建功能正常的细胞和组织的目的。干细胞疗法就像给机体注入新的活力,是从根本上治疗许多疾病的有效方法。通过生物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白血病和遗传性血液病的治疗能够更加有效,同时干细胞治疗的方法在肿瘤疾病的治疗中也有着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其次是基因治疗,这种技术主要是在一部分因为基因缺陷产生的遗传性疾病的治疗中应用。主要的治疗手段使利用健康基因替换那些有着缺陷的基因,从而使遗传性病症得到有效的治疗。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目前这种治疗方法可以使一些肿瘤、心血管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的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疗,并为一些现在没有相应治疗手段的病毒性病、恶性肿瘤以及各种老年病的治疗开拓了非常广阔的前景。最后,是运用纳米技术进行医学治疗。纳米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是利用分子齐聚对人体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并能够使病患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减少,从而促进患者的健康发展[4]。如,通过运用纳米技术制成的纳米颗粒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使人体对药物进一步的吸收,减轻器官移植中的排斥反应。

6、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对现代生物技术在预防、诊断、药物制造、治疗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从该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发现了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性。现代生物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可以使一些传统治疗方法无法进行治疗的疾病,通过现代生物技术的医学应用,得到有效的解决。并且通过现代生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可以使医学中的预防、治疗、诊断、药物制造等过程中有着更好的效果,并能使现在的医学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绍涵,徐蕾涵。现代生物技术五大分支及其医学应用[J]。生物化工,2016,2(04):7 3-77+86.

[2]杨慧,丁良,岳志莲。纳米生物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2016,32(01):49-57.

[3]贾敏。浅析分子生物技术在现在医学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4(04):114.

[4]赵东旭,谢海燕,李勤。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辨析

兼论生物工程与生物医学工程的区别[J]。生物学杂志,2017,34(01):113-118+125.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