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文档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正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

时间:2024-02-25 14:05:39

小学科学课教学论文03-27本文是可爱的小编帮助大家整编的小学科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篇1

PAD助力小学科学教学研究

一、巧用投影功能,有效提升实验效果

在科学课上,常常要做演示实验。透过演示实验,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生动地看到实验现象,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怎样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实验过程和现象,是上课教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教师常在投影仪下进行演示。然而,投影仪有位置固定、操作台狭小、投影角度有限等缺陷。为了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不得不把演示实验转成分组实验。IPAD分辨率高,图像清晰,能从任意方向投影,用它来展示演示实验,在投影仪那里遇到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第一部分教学中,学生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上课教师设计的实验是,在鼓面上撒上黄豆,敲击鼓面,听到鼓声,看到黄豆在跳动。按照传统教学安排,为了让学生看清楚实验现象,教师会安排分组实验。分组实验的效果固然好,但每组一个鼓,教师准备工作量大,分组实验时间也相对较长。此外,这一课实验多,一次又一次的分组实验会分散学生注意力,从而影响整堂课的进度。在采用IPAD同屏技术后,此处只要请一位学生做演示实验,其他学生在大屏幕上就能清楚地看到黄豆在鼓面上跳动,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在“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教学中,上课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环节:把装有小苏打的无纺布小袋放入装有白醋的封口袋,看

到封口袋慢慢地鼓起来,由此说明两种物质混合后产生了气体。一般的投影仪是从上向下投影,看不清封口袋鼓起来的过程。在采用IPAD同屏技术后,此处只要用它从侧面投影,大家就能在大屏幕上清晰观察到封口袋慢慢鼓起的全过程,解决了投影仪只能从上向下投影的缺陷。

二、巧用上传功能,即时分享实验过程

在小学科学教材中,有些中长期实验在课堂上是无法及时看到实验结果的。如三年级种植凤仙花、饲养蚕宝宝,四年级面包发霉,五年级种子发芽、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六年级制作一个大的晶体、铁生锈等实践活动。对此,学生可利用IPAD的拍照、录像功能,记录好课后在家完成的实验,并上传至班级博客,让大家分享实验过程和结果,同时得到教师和同学及时点评。还有些实验需要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观察准备,例如,“月相变化”一课,上课教师会提前一个月布置学生拍摄或手绘看到的月亮图片。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手绘,能把每一天看到的月相组合在一张图上,但学生绘图时可能会有误差。相机拍照真实,但是一张张分散的照片需要整理、铺开观察和比较。此外,怎样拿到课堂上给大家观看也是需要技巧的。如果利用IPAD拍照,再用美图秀秀按顺序组合拼成一张大照片,上课前一天空上传至班级博客,就成了很好的课堂教学资源。

三、巧用拍摄功能,真实展示实验结果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实验记录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学生猜想、假设、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事实依据,是学生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记录的方式有很多,能够是文字、画图、表格等。但不管是哪种方式,都需要必须的技巧和时间,因此学生对实验记录会感到困难。科学课上常常出现这样的状况:学生实验做得十分认真,也有很多发现,但是记录纸上却寥寥几笔。到了交流环节,大家都缩着脖子不愿意讲,原因大多是记录没做好。IPAD具有拍照、录像等功能,上课教师能在学生实验过程中随时拍下有价值的现象,以便交流环节使用,不仅仅大大降低了实验记录的难度,也节约了时间。例如,“简单电路”一课,让学生设计连接不同的电路。学生在操作一段时间后,连接出不一样的电路,有的是串联电路,有的是并联电路,而且不同小组的并联电路看起来还不一样。在交流环节,各小组要把他们的电路摆放到投影仪上,边展示边讲解。对于大多数校园来说,为了方便管理,投影仪都是固定在讲台一侧的。学生把电路摆放到投影仪上(),需要必须的时间,可能还会出此刻拿的过程中连接断开、重新调整的状况。为提高课堂效率,上课教师能够利用IPAD的拍照功能,及时拍下各组连接成功的照片。这样,到了交流环节,就能够直接播放各组的电路连

接照片了,大大节约了各组来回摆弄电路的时间。又如,“运动起来会怎样”一课,比较吸进人体的空气①和呼出体外的空气②的区别。上课教师把点燃的小棒轮流插入装有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透过观察发现,当燃着的小棒放入瓶②中时火焰变小,近乎熄灭,再放入瓶①中时火焰又变大。如果操作得好,就能够反复观看到两三次这样的现象。尽管如此,学生仍然只能模糊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后排的学生就更不用说了。而利用IPAD录像功能,透过同屏技术,不仅仅能让后排的学生在大屏幕上看清楚火焰的变化,而且能够重复播放,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四、巧用上网功能,简单实现资料查询

科学课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学生回答问题时不仅仅超出预设范围,而且教师自己也不明白他说的对不对。为了避免尴尬,我们常常让学生课后探究,结果大多是不了了之。如果教师这时候能利用IPAD的上网功能,及时进行资料查询,很多问题就能立刻解决了。同样,如果学生在分组讨论分析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就能够利用IPAD的上网功能进行资料查询,从而大大提高交流的有效性。对于IPAD的以上功能,虽然我们能够借助传统的照相机、摄像机、台式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加以实现,但是IPAD不仅仅集多种功能于一体,而且携带方便、容易操作,使得课堂运用更加简单自如,大大释放了课堂教学的活力和潜能。然而,如何规避它的负面影响也是值得深思的。例如,IPAD不能替代黑板,IPAD模拟实验不能替代真实的实验,IPAD不等于教师。因此,只有辩证地看待IPAD在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巧妙地利用它的优势,扬长避短,才能有效助力小学科学教学。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篇2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一、“探究”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

小学三年级学生是《科学》课初始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极为兴奋的事情,学生对科学教材产生十分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愿意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用心动脑,认真思考,勇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构成的过程。针对很多科学探究都是透过实践来的,如: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测一测等,再透过联系课内所获知识,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顺水推舟,让学生动手做够,动口说够,动口问够,动脑想够,动眼看够。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潜力显得更为重要。因此说合作交流是现代人就应具备的基本潜力,一个明白学习需要合作的孩子往往是个幸运的孩子,他会因此而找到探究的的兴趣与共事的伙伴;一个善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干的孩子,一个乐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成功的孩子,他会因此而学会科学学习乃至科学探究,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如我在教学《改变浮和沉》时,为了使一些物体改变浮沉状况更为直观、形象,特意引导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鼓励每人都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注意倾听它人的看法,敢于失败,敢于竞争。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20

多种不同方案,然后经充分讨论选出最佳探究观察和想象能手。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教师能主动做好事件的引探,并注意到小组各成员的分工与协同作用,使每一小组的同学人人都有事可干。取得了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的喜人效果。

二、“电化”让学生更主动用心地参与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它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学习中持续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教材侧重于带给超多的科学信息,图文并茂,有许多实物彩色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的文字相结合,从而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此外,一堂40分钟的《科学课》,是由多个实验活动—问题—实验活动组成的,如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各种电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优化了教学环境,拓宽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教《物体的热胀冷缩》时,我设计了一个小课件,开始是小朋友烧开水的生活情景动画录像,当放到“盛满水”和“烧时茶壶溢水“等几个情节时,在“茶壶溢水”的画面的小朋友头脑上出现一个个的“?”,这样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透过研讨、实验,使学生先得出“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结论后,再出示一段课件,“铁路工人筑路时,每隔一段要开一道裂缝填进沥青”……出示问题,为什么修路时每隔一段都要开一道裂缝?架线路为什么不要扯的太紧,在得出结论后,再出示课件透过不开裂缝路面与开裂路面的热胀冷缩状况和线路紧与距离比较动画演示,进一步明确问题原因所在,启发了学生思维,解决了

生活中实际问题。

三、“评价”让学生天天都在进步成长

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是一种多元的激励性评价。透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学习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小学生学习潜力的构成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龄阶段,由于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样,所表现的每个侧面程度也不一样。只有评价资料适合小学生的实际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用心性。我在课堂中常善用评价激励语如:“××同学坐得真端正!注意力真集中!”“你很像一个小老师,不仅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组也管理得很好!”“你真行!真棒!真是好样的!”“老师发现你不仅仅听得仔细,说得也很好!”“你的想法很有创见,这十分可贵,请再熟练地做一遍!”“倾听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看××同学正在分享着大家的快乐,我相信他已经有了很多收获!”。还有,“你明白的真多!知识真丰富!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我明白你能行!”“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学生!”“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阿,很有创意,老师特欣赏你这点!”“你真像位小科学家,有这么多重大发现!”“了不起的发现,再用精彩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大家就更佩服你了!”等。

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恰当与否,教师都应及时做出评价,一个充满赞扬的眼神,一个表扬的轻轻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使学生心潮澎湃,甚至对他们一生都会有影响,这点我在教学中已颇受至深。我还结合实际,进行了“两会两能”评价法。就是上课时会听,会看,能说,能做。学生在科学课学习活动中,学生首先进行自评,自己认为做到了,就能够到课代表那儿要求加一颗星,当然也要结合学生互评。学期结束前,教师可根据组长统计的状况,满15颗星以上能够得“优”,10颗到15颗能够得“良”,5颗到10颗能够得“中”,这就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这一切工作完全能够让学生来操作,既方便,又真实。也有这样的例外,这事实证明,“课改”后教师们的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

从实践看,实行这种激励性评价,学生心中就会始终涌动一种精神力量,谁也不会自甘落后。

小学科学论文 篇3

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能力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支撑,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所以在六年级科学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要逐渐的被削弱,而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要不断的被增强,甚至可以完全依靠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

科学第一单元“工具与机械”学生要学习选择使用工具并体会它们的作用。这一单元与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学生在生活中也大都有过体验,所以在第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工具

生活是知识的沃土。只有让知识回到生活中,才能开花结果。在教学《生活中的工具》时,我引导每一位学生回忆叙述:自己在生活中所使用过的工具;利用这些工具干了什么事情;如果没有这些工具你能干成吗?等等问题。学生回忆的热情很高,要求回答的也很踊跃。这样以来,学生即体会了工具的作用,又感受到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二、放手让学生去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科学实验又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所以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去实验,去探究:学生自己选择实验课题;组织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法;观察记录实验数据;讨论小结实验结论;交流汇报实验成果。这样做虽然多花了一些时间,但是学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知识,同时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让知识重回生活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是学习知识的目的。教学第一单元要让学生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择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在教学时我出示了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去选择工具。例如要打开一个奶粉筒,我给学生了一些工具:手钳、羊角锤、剪刀、螺丝刀。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迅速的找到用螺丝刀开启,即省力又方便。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如果没有螺丝刀,你怎么办?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利用杠杆原理又很快找到了省力的工具。学生在选择工具中巩固了所学知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