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文档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科学探索论文【通用6篇】正文

科学探索论文【通用6篇】

时间:2024-02-25 14:05:40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要怎么写呢?如下是可爱的小编帮家人们分享的科学探索论文【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探究 篇1

一、深刻领会科学探究的含义

科学的本质是对未来事物的探究,科学探究是指科学家用科学的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科研活动。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探究教学是指教师如何按照科学探索的一般规律,创设学生有所发现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多侧面的教学活动,需要设计活动方案,搜集资料,提出问题;设计并操作实验,需要认真观察,并运用各种手段来分析、解读、处理数据;需要提出假设或预测,并把自己的看法、意见传递给他人,最后得出结论。所以科学探究式教学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性地学习,也就是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从中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领略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所以科学探究式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目标

科学探究式教学是要突破传统的课程教学思维方式及操作模式,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让学生真正得到学习过程的体验,在体验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其目标在于通过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获取技能的目的。

三、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接受学习”指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让学生进行记忆、理解;“发现学习”指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主动进行假设,探究结论。前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后者是知识的发现者。物理学不只是大量知识的凝聚过程,还是一个实验探索过程。因此,探究式教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问题性。问题是思维运演的催化剂,教学中若不能提出富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就不会有认识的冲动,科学探究也就无从展开。因此,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和核心。

2.过程性。过程和结果是学习过程中的一对矛盾,科学探究注重对结论的获得过程的探索,通过对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过程,使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原理,获得科学思维方法,增强科学探究能力。

3.主体性。探究式教学将学生置于认识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探究的指导者和协作者。因此,探究式教学是主体性教学原则的具体落实,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突破口。

四、科学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

科学探究式教学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而探究性的学习目标是多元的,内容是开放性的、丰富性的,方法是多样性的、探究性的,它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和亲身体验,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和领悟科学家的思维过程、思维方法。

能力是活动的结果,不同类型的能力只能通过相应类型的活动来培养,创新离不开对问题的探究,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也就是科学思维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真实情景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作出合理猜想或假设,然后自己制定探究方案,动手动脑去验证猜想或假设,同时借助教师的帮助,学生通过协作和交流的方式,达到对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最后发现物理现象与规律。这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又都渗透着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有机结合,体现着科学方法的运用。物理教学若使学生按此过程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认知活动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技能,使学生学到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而且能使学生体验到科学家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心理活动,从而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五、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过程

科学探究范文 篇2

桂馨乡村小学科学课教师培训――乡村小学科学课教师培训项目,是基金会为支持中国乡村小学提升教学质量、完善和规范开展教学而特别设立的乡村教师支持项目。项目旨在提升乡村小学科学课教师的教学理念,增强系统知识,改进教学技能,使其成为对学生科学素养形成有决定意义的合格教师。

“科学探究之‘器’”中的“器”是指科学和技术的结晶物。想一想,人类发现自然界里有电,科学家探究它的奥秘,发明了电池,电能才得到了实际应用。这个电池就是“器”,它是技术的产物。一百多年之中,经过不断的改进,电池的种类越来越多,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手机、电脑、电子表、录音机、摄像机、照相机……到处都少不了电池,电池成为现代人须臾不可缺少的“器”。

在其他行当里,如文化领域里边也有“器”。古时候写字用什么写呀?用树枝在地上写,然后发现这块岩石比那块岩石软一点,就拿去在岩壁上画画、做记号。以后发明了羽毛笔、铅笔、钢笔、毛笔、圆珠笔……这也是“器”。军事领域里,武器几乎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大刀长矛打不过军舰和枪炮,普通武器打不过原子弹、氢弹,那也是“器”。科学家发现了某些物质的科学规律以后,就会出现新型的“器”。所以我们说,“器”是科学与技术的结晶。

科学探究活动所用的“器”,其主要作用是测量。科学探究的范围很大,下面就介绍一些不太常见的“器”,讲讲如何用这些“器”做科学探究。

最近,国家科技部和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共同启动了一个叫做《中小学探究学习与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实验研究》的课题,在全国范围里开展。笔者参与了其中一所项目学校的课题研究,同时做小学科学探究学习案例的探索和开发。

这所项目学校探究课的研究对象是航空航天科技,这个课题项目研究范围很窄,特别是涉及到“航天”知识。让小孩子去探究一些航天的东西确实比较难。校长动员了学校全体教师,大家一起想办法,在半个多月里,开发出了适合小学生探究的十六个课题。

这些研究课题很巧妙,初看有点稀奇古怪,然而对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是很有价值的,对我们科学教师的教学设计也极有启迪。

一、科学探究中用于测量的“器”

测量是探究技能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其他的技能是大家都熟悉的,如:观察、排序、解释数据、推理、比较、提出假设、预测、分类、使用变量、交流、调查、实验、计算、建立模型等。

“测量”如何来定义呢?就是运用各种工具测量一个物体或事件的大小、距离、时间、体积、面积、容积、重量和温度等,同时还要学习使用测量工具。(如:直尺、秒表、量杯、量筒、弹簧秤、温度计及各种传感器)。

1. 测量长度。如果每人手上有一张图,要求大家测量图上线条的长度,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来测量呢?

(文具盒里边有一些工具,可以用它们来试试,然后把测量出来的结果用铅笔写在线的旁边。)

(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第二小组汇报了测量的长度以及用什么工具测的。很特别的一点是他们测量曲线的长度,他们用一根线去量曲线的长度,再把线拉直放在尺上测量一下就测出来了。但总的来说,曲线测起来还是比较麻烦。

既然这样,是不是来做一个测量曲线的“器”呢?在数学里边,什么东西的长度与它的直径有直接关系?直径定了周长肯定是一定的,就是一个圆。我们可以用纸做一个测距仪。最后做好的测距仪是这样的(如下图)。

制作方法:用文具盒里的材料来做,一支带橡皮头的铅笔,一个图钉,胶水和剪刀,还有一张卡纸,上面有印好的三个圆。做好测距轮后,测量直径,再量出周长。(从零开始滚过去,看一下滚一周有多长,这样就更直接,不用计算了)。

我们剪的时候会有些误差,有些人剪在线的外面,有些人剪在线的里面,所以最后滚一圈的长度会有些差距,还有的可能剪得不太平整,有些坑坑洼洼的,所以还不如就拿着轮,在直尺上从零开始滚过去,轮上有个记号,看看回到记号这儿是多长。

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活动呢?就是要让各位教师知道,这是一种很好的测量曲线的方法。也就是说,用它来测量曲线会很方便。这样的“器”现在已经有了,而且是个非常简单的“器”。

笔者出示轮式测距仪。 (右图一)

这个“器”就称为轮式测距仪,目前国外应用的比较多,它的轮子转一圈正好是一米,这儿有个计数器,归零以后,要测量长度的时候,只要拿着这个柄推着走就可以了,这个测距仪用起来非常方便。它的精确程度是一米以下,非常准的。这个仪器最大可以测到五位数,可以用在农村测量土地的大小、长度、宽度上,还可以用在交通警察测量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现场,比如车侧翻的轨迹是一个弧形,用直尺量可能有问题,就可以用这个仪器去测;另外就是排电缆,从一处要排另一处,弯弯曲曲的,不知道线该有多长,也可以用它测量;此外,还有运动场里画场地的时候,足球场长应该多少米,宽应该多少米,都可以用它去测。

要做到精确测量,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精度呢?其实,就是求平均值 ,一般来说三次加起来除以三,平均数有了,精度就高了。取样的次数越多,精度就越高。教师们在上课时,也要尽量让学生动手去做。

教师们使用测距仪测量弯曲小道的长度。 (见右图二)

我们用电子表格自动求平均数,平均值是21.36875米,当然用不着这么高的精度,可以把后面的数值四舍五入,近似值是21米。我们取了九个样,平均得出来的是这个数值。也就是说,我们测量曲线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这个器材应该说是很好用的,很方便。这儿就反映了平均值的意义。图三中的这个曲线,在统计学里边叫做“正态分布曲线”。

测量数据都集中分布在中间这一段,用数学的办法,取它的平均值就能够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小学数学里就有这个内容。

其实,生活中摩托车上的里程表就是用的这个原理。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记里鼓车也是用这个原理制造出来的。也就是说,1900多年前中国就有这样的“器”了。

我们骑着摩托车,开着汽车,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车上的里程表数值是怎么来的。其实它们的原理和我们的测距仪是一样的。

古代的记里鼓车是为了测量路的长度,比如要知道从京城到兴山这个地方路有多远,就用马或者人拉着这个车,它每走一里路有一个木头人敲一下鼓,走了十里路呢,另外一个木头人再敲一下鼓,记里鼓车旁有个人在记数,当时科技不发达,就是手工记的,记到最后,到底走了多少路就可以得出来。

记里鼓车这个“器”就是科学与技术的结晶。这样一个古代的机械,我们今天还在用。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里程表也在不断改进。比如,以前用齿轮来带动计数器,现在有很多是感应式的,里面没有齿轮了,就是一个感应头,它转一圈跳一个数字,自行车、山地车上都用得很多。这些计数器都是感应式的,不是用齿轮传动计数,齿轮传动不论做得多么精巧都会有些阻力,骑车会感到重,而且还会磨损,用感应的办法就不会磨损,这是测量路程的“器”。

另一种测量长度的“器”,一个是超声波的测距仪,一个是激光测距仪(见左图四)。激光测距仪测量的距离可以长一点;超声波测量的距离会短一点。

激光测距仪还有一个功能,可以计算面积。测了长度,只要按一下乘号,再测宽度这一块的面积就算出来了。如果要测这一块的体积也可以,把它翻过来放在地面上,测得高,再把刚才的面积乘以这个数,就是这一块的容积。

像这种测距方法,在那所研究航空航天科技的项目学校里怎么用呢?学生放飞的火箭下降时有个降落伞,比较容易瞄准,学生就对着降落伞测火箭飞的高度。这其实是一种很好的科学方法的训练,不一定测得多么准,就是要让学生知道,现代科技有这样的东西可以用来测距离,他在今后的科学探究活动当中,在生活当中都会想到用它。比如去买房子,这个房子面积多大,层高多少,那就测好了,测了就可以判断售楼材料写的是否准确。

还有一种测量长度的器械,是一个数码显微镜,这个是测微小距离的器械。

测量微小距离的显微镜

显微镜我们大家都知道,学校配备的学生显微镜是生物显微镜,或者是在工具箱里看到的手持式的显微镜。

教育部配的学生显微镜,光都是从下面照上来的,我们把它叫做透射式的,标本要是透明的,如植物的切片、岩石的切片等,切得很薄,夹在玻璃片里,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光从下面照上来,透过标本。而这个测微距的数码显微镜是上面有光下面也有光,不必将标本切薄就可以观察。

我们主要讲它的测量功能。比如要测面值一元的硬币上面那个“1”的长度,测出来的长度是1.42毫米;它还可以测量圆、测量角度等。

像这样一些器械,用在科学课教学上是非常有利的,它不仅可以观测微小的事物,还可以用来照相,也可以储藏很多的资料,教师上课也很方便。

有所学校做了这样一个研究,看厨房的抹布和厕所马桶盖上哪个的细菌多,结果是厨房抹布上的细菌要比厕所马桶盖上的细菌还多。

有些长度单位我们接触不到,但是关于长度的故事或者距离的故事,会给我们带来感动。下面这个幻灯片就描述了一个长度、距离到达极致的令人震惊的故事。

播放幻灯片《从镜头看世界》:

我们来进行一次高速的旅行,从一米开始,然后按照十的乘方增加,慢慢往上去进行宏观世界的探索,祝大家一路顺风。

这是从一米处看到的树叶;从十米上空看到的一片树林;一百米,看到我们房子的房顶;一千米,十千米,这时城市已经很小了,看不清房子;这是一千公里,这里看到的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个角,一万公里,这是人造卫星上看到的,要离开地球了;十万公里,看起来地球很小了,我在哪里呀?一百万公里,地球和月亮的运行轨道,白色部分是月亮的运行轨道;一千万公里,地球轨道的一部分;一万万公里,金星和地球的轨道;十亿公里,水星、金星、木星和地球的轨道;一百亿公里,这时我们能看到太阳系和行星运行的轨道;一千亿公里,太阳系看起来变得有点小了;一万亿公里,太阳看起来就是众多恒星中的一颗,就是红框里边的那一颗,边上都是恒星;一光年(光年是天文学里测量距离的单位,光1秒钟走30万公里,光一年所走的距离就是一光年。在天文距离上用公里就没办法来统计了,数字太大。)十光年,一百光年,在这个距离上我们已经在银河系里边旅行了,你看满天的星斗,我们还没有出银河系;十万光年,开始接触银河系的了;好,这就是银河系,一百万光年,从那个距离我们看到的银河系;一千万光年,我们还能往远处走,但是,我们还是早点回家吧,回去了。宇宙是如此的广袤,人类生活在地球上真是太渺小了,我们是谁?我们将去什么地方?我们从何而来?这样看了以后,我们的眼界也开阔了,不要老看着我们眼前生活上的一些事,经济上的一些事,想想我们在自然界太渺小,我们要为小朋友的科学教育而奋斗。

刚才是往宏观的方向,现在往微观的地方去。一片树叶,十厘米的距离,我们看到树叶的样子;再往里面,一个厘米,我们能够看到它的结构,如叶脉等;一个毫米,细胞组织开始展现;十个微米,细胞内部结构;一个微米,细胞的核;这个是染色体了;这是埃米;一百埃,这是DNA的显微照片,不是模型;十埃米;一埃,大家看清楚啦,这是一个碳原子;十个皮米,我们可以看到电子了;这是一个皮米;我们可以看到原子核;十个飞米,碳原子的原子核,一个飞米,能够看到质子。现在你想想,你是宇宙的中心吗?看了这以后呢,我们对整个自然界有个比较深的了解,从测量展开去,我们看到了宇宙还有物质内部的一些情况,都跟测量有关,都跟我们的长度单位有关。

科学探究 篇3

一、深刻领会科学探究的含义

科学的本质是对未来事物的探究,科学探究是指科学家用科学的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科研活动。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探究教学是指教师如何按照科学探索的一般规律,创设学生有所发现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多侧面的教学活动,需要设计活动方案,搜集资料,提出问题;设计并操作实验,需要认真观察,并运用各种手段来分析、解读、处理数据;需要提出假设或预测,并把自己的看法、意见传递给他人,最后得出结论。所以科学探究式教学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性地学习,也就是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从中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领略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所以科学探究式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目标

科学探究式教学是要突破传统的课程教学思维方式及操作模式,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让学生真正得到学习过程的体验,在体验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其目标在于通过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获取技能的目的。

三、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接受学习”指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让学生进行记忆、理解;“发现学习”指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主动进行假设,探究结论。前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后者是知识的发现者。物理学不只是大量知识的凝聚过程,还是一个实验探索过程。因此,探究式教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问题性。问题是思维运演的催化剂,教学中若不能提出富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就不会有认识的冲动,科学探究也就无从展开。因此,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和核心。

2.过程性。过程和结果是学习过程中的一对矛盾,科学探究注重对结论的获得过程的探索,通过对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过程,使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原理,获得科学思维方法,增强科学探究能力。

3.主体性。探究式教学将学生置于认识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探究的指导者和协作者。因此,探究式教学是主体性教学原则的具体落实,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突破口。

四、科学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

科学探究式教学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而探究性的学习目标是多元的,内容是开放性的、丰富性的,方法是多样性的、探究性的,它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和亲身体验,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和领悟科学家的思维过程、思维方法。

能力是活动的结果,不同类型的能力只能通过相应类型的活动来培养,创新离不开对问题的探究,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也就是科学思维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真实情景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作出合理猜想或假设,然后自己制定探究方案,动手动脑去验证猜想或假设,同时借助教师的帮助,学生通过协作和交流的方式,达到对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最后发现物理现象与规律。这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又都渗透着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有机结合,体现着科学方法的运用。物理教学若使学生按此过程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认知活动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技能,使学生学到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而且能使学生体验到科学家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心理活动,从而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五、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过程

探究式教学以学科内容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这些方式进行活动,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主导者和参与者加入活动中,师生充分交流,教学相长,这是课程教学的一种模式,其实施过程是以课堂为主,课外为辅,课内课外相辅相成的过程。

小学科学探究 篇4

一、有效构建小组合作探究框架

1.有效下放合作探究小组权利在基本确定好合作探究小组的组长和组员后,小学科学教师可以组织合作探究小组的组长们开会,并在会中明确组长的责任和科学实验合作探究学习中需要遵照的要求:(1)组长要为整个合作探究小组做好榜样,并且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调动起全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合作探究实验学习的质量。(2)作为合作探究小组的组长,要对本组的同学进行科学的管理,如小组纪律等。(3)组长要当好教师和学生间的桥梁,对于教师或者学生的要求都要及时反映,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

2.制定正确的合作探究小组目标合作探究小组是一个集体,而作为一个集体就要有一个共同奋斗的目标,也就是说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每一个小组都要根据小组的实际状况和综合小组成员的智慧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合作探究目标,引导小组和组员共同努力和奋斗,从而实现合作探究学习的目标,提高小组的凝聚力。

二、重视营造小组合作探究环境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合作探究环境是激发小组的合作探究热情和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科学真理,从而掌握科学知识和提升科学素养。而营造小组合作探究环境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1.营造良好的合作探究氛围为了更好地让合作探究小组参与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合作探究氛围,而良好的合作探究氛围能够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也能够让学生受到激励,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合作探究学习的长效发展。良好的合作氛围的建立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实际,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探究活动中。例如,在点亮小灯泡这一科学实验中,教师首先为每一组学生提供科学实验的工具:电池、电线、电灯泡各一份,接下来让各个合作探究小组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并让每组学生绘制出简单的电路连接图。有几个小组不能够顺利完成合作探究实验,这时教师不能够批评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冷静下来,并给学生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从而让合作探究小组顺利圆满完成实验任务。

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技能不少学生由于缺乏合作探究的技能往往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问题,从而导致合作探究氛围受到破坏,影响到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技能,从而提升合作学习的效果。合作探究技能的获得要求学生首先要认识到善于表达自身的观点和见解的重要性,不仅要向小组成员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要了解其他组员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可以认真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一旦发现学生在发挥自己的意见时存在顾虑和胆怯后,就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帮助,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确保科学实验学习中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

小学科学探究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 探究性教学 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提供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空间,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已然成为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理念,成为数学教师的重要目标。那么,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改变曾经教师完全掌控的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性学习呢?我结合这几年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

提问是教学目标,教学效果的反馈,较好的发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分化题目的难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要充分服从于学生的认知需要,适时的富有悬念的引导,可以避免学生思维的盲目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如在“圆的周长”一课中,笔者首先出示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提问学生:“谁有办法测量它的长度?”学生的方法很多但主要有“切断拉直”和“滚动”两种方法。我继续引导学生“如果要测量一个汽车的轮胎的周长,能把它拉直吗?”学生再次想出了好的方法。我对他们的想法给予了肯定,并要求举例说明“绳测法”的应用……随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请学生测量它的周长,让学生发现刚才的“切断拉直法”“滚动法”“绳测法”有它的局限性。由此激发学生探究、计算圆周长普遍规律的兴趣和欲望,从而通过学生认真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去发现规律。

二、让学生多动手

所谓多“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探究发现,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而小学生受知识、经验的限制,其思维能力往往停留在具体形象的水平上。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有助于他们对概念深刻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助于建立起形和数之间的关系。因此,要多安排学生动手画画、剪剪、拼拼、量量、摸摸、数数,让他们通过摆弄和操作获取知识、理解知识,从而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数学智慧。如在教学“7的分与合”时,教师提问:“把7根小棒分成两堆,一共有几种分法!”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等操作活动,能很快得到6种不同的分法。这种做法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像,再经过师生共同的分析、综合,不难有条理地概括出6的分解与合成。

三、让学生多动口

勤于动口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表达思想、观点、看法的机会。新课改倡导要“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在教学中采取让学生勤于动口的教育方式,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学生不爱动口到想动口、乐于动口,才是教学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先让同桌互相说、小组间讨论、小组与小组间交流,最后敢于与教师交流,对表达能力差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既锻炼了学生乐于动口的能力,也达到学生间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加强民主合作

尽管学生的独立自主建构在探究性学习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忽视合作在探究性学习中的重要地位。社会建构主义认为,意义的形成是一个持续协商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数学知识是师生双方“协商”的产物。没有各成员间的充分交流、对话、协商与合作,学生仅靠个人的力量是难以承担起知识建构的责任。所以,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但是,从小学数学教学的现实看,合作学习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在许多公开课上我们常可以见到合作讨论的“身影”,但这种合作往往出于公开课的“观赏需要”,追求表面上的热闹,往往流于形式,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协作、协商和意义建构。教师们的惯常做法是:问题一抛出,接着就说“请同学们开始合作讨论”。合作讨论既不是产生于需要,又没有基于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过程中更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合作中往往是少数优秀学生主宰学习的主动权,而其他学生则处于听命状态。而在众多的平常课中,教师们又往往很少采用这一方式,原因是浪费时间,难以管理。

实践如此,理论研究的情形又怎样呢?从国内外的一些研究看,迄今为止并没有科学实验数据表明合作学习比独立学习优越。

五、注重评价,形成探究的动力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教学的评价,注重标准化测试,这种评价过份强调学习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探究式课堂教学把知识的学习作为一种过程而非结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情感体验过程进行一种动态的评价,评价学生参与的广度及学生自我调整的能力,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见解,允许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错误,允许学生重新思考。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收获,积极参与探究的精神要给予肯定。给学生以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自主参与的信心。

总之,判断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否成动,归根结底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经历焦虑、喜悦、激动等深层次的心理变化,上升到数学情感的升华,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的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张崇善。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2).

[2]刘明星。 对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法的探讨[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0,(12) .

科学探索论文 篇6

一、基建工程造价管理的作用,(如果涵盖范围更广一些包括各种基建工程)

1.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缓解建筑工程投资供需矛盾。

2.控制基建工程建设总规模,调节投资结构,防止盲目建没,重复建设。

3.加快工程建设速度,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速基建工程建设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

4.延长固定资维修周期,减少维修开支,降低建筑工程建设全寿命费用。

5.促进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成本核算,经济核算和其他经济,技术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原则

1.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在确定建筑工程造价时,应按照客观实际,考虑动态因素,严格执行定额及法规,既不能高估冒算,也不能少算漏算。

2.统筹兼顾原则。在确定建筑工程造价时,既要考虑降低工程成本,又要把工程造价,工程质量和建设工期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提高投资的经济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三、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要求

1.正确处理建筑工程造价和建设工期的关系。缩短建设工期能减少建设期内贷款利息支出,价格上涨支出和相对固定成本的支出,有利于工程造价的降低;但若超越客观条件允许的限度,不惜工本主观片面地抢进度,则会造成造价的大幅度提高。因此,只有实现工程建设各个阶段之间的最佳结合,按合理工期组织项目建设,才能提高投资效益。

2.正确处理建筑工程造价与项目功能的关系。工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建设项目必要的使用功能。片面追求功能齐全,势必增大工程造价。但若过分压低工程造价,则项目功能必然满足不了使用要求,反而会造成更大的浪费。因此,在工程造价管理中,不能单纯考虑减少项目投资费用,要注意正确处理项目建设造价与使用功能要求的关系,以最低的工程造价实现必要的使用功能。

3.正确处理建筑工程造价与工程质量的关系。项目建设施工的根本要求是实现设计意图,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盲目强调降低工程施工成本,以次充好,以劣充优,造成工程质量降低,势必影响使用功能,缩短使用寿命,造成更大的浪费;但若过分提高质量标准,盲目加大保险系数,也必然会造成功能浪费,增加施工成本,提高工程造价。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必须正确处理好施工成本与工程质量的关系,做到好中求省,既要保证工程质量,又要努力降低工程造价。

4.正确处理建筑工程造价和综合费用的关系。建设项目的综合费用,又称建设项目的全寿命费用。它包括工程造价和工程交付使用后经常开支的费用。如果片面压低工程造价,造成工程项目先天性的缺陷,将大大增加使用期的维护修理难度和费用开支,势必提高建设项目的综合费用;反之,不切实际的追求延长维修周期,减少维修费用,一味强调提高建设标准,必然增加工程造价。因此,在造价管理中,必须正确处理工程造价与综合费用的关系,尽量采用既能降低工程造价,又可降低建设项目综合费用的全寿命费用最低的最佳投资方案。

四、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内容及措施

1.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内容及措施。工程在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做好投资造价估算。为此应当采取如下措施:(1)要广泛收集,掌握类似项目的竣工造假资料,合理选用工程造价指标或投资估算指标,结合拟建项目的特点,性质,认真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切忌主观臆想,生搬硬套。(2)要结合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工期,工程性质,技术要求和建设单位的经济条件,充分考虑建设期内设备,材料,施工机械和人工的涨价因素。(3)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求内容全面,估算准确,做到不漏项,重项,不多估,少估,注意适当留有余地。公务员之家

2.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内容及措施。建筑工程在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做好设计概算。为此,应当采用标准设计来控制设计概算总额。标准设计,是指按共同性和互换性条件编制,并按规定程序批准的,既经济又优质,又可大量重复使用的建筑,结构和构建等配套的标准技术文件和图纸。设计标准化能较好的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合理利用能源,资源,材料和设备,便于工业化生产。采用标准化设计,可加快图纸设计进度,缩短设计周期,节约设计费用;有利于构件标准化生产,使构件质量可靠,生产速度加快,产品成本降低;可使施工准备时间缩短,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和降低工程造价。

五、工程造价的监督

建筑工程的造价的监督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职能。建设单位财务,审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工程造价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规章,形成完整的工程造价监督体系,健全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规章制度,建立明确的工程造价监督责任制,充分发挥各自的监督职能,分工负责,综合运用行政监督,法律监督和经济监督的手段,通过对投资决策,造价估算,概算预算,竣工结算,包干造价,合同造价及中标造价等指标的审查监督;对设计文件,年度计划,建设标准,施工质量,建设进度等的检查监督;以及对定额指标,费用标准,材料,设备价格等的核查监督,强化对基建工程项目造价各环节,各方面的全程监督,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降低工程建设成本,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