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文档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电大论文【优秀8篇】正文

电大论文【优秀8篇】

时间:2024-02-25 14:05:08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这里是美丽的小编为家人们收集整理的电大论文【优秀8篇】,欢迎借鉴。

作者 篇1

要点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毕业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毕业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毕业论文正文: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小逻辑段,一个小逻辑段可包含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层次。毕业论文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五级。

要求

以毕业毕业论文为例,现说明毕业论文正文版面格式:

①正文部分与“关键词”行间空两行;

②汉语正文文字采用小四号宋体;正文英语正文文字采用Times New Roman12号,标题汉语采用四号黑体,标题英语采用Times New Roman14号,每段首起空两格,1.25倍行距;

③段落间层次要分明,题号使用要规范。理工类专业毕业设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序号与层次要求;

④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无违反政治上的原则问题与言论,要采用计算机打印文稿,统一采用A4纸张;

⑤图表要求:所有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准用徒手图,必须按国家规定的工作要求采用计算机或手工绘图,图表中的文字汉语用小五号宋体;英语采用Times New Roman10. 5号;图表编号要连续,如图1、图2等,表1、表2等;图的编号放在图的下方,表的编号放在表的上方,表的左右两边不能有边;

⑥字数要求:一般不少于1500(按老师要求);

⑦学年毕业论文引用的观点、数据等要注明出处,一律采用尾注。

电大本科论文 篇2

电大本科论文

电大本科论文范文一:现代化行政管理论文

1.加强现代化行政管理体制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1政府要明确职责,抓住改革重点

要厘清政府管理的权利清单,做好精简行政审批工作,该下放的下放,该取消的取消,放权于民,着力打造高效的政府。

一是推动政企分权。

地方政府应切实完善简政放权推进机制,真正给企业松绑减压,着力营造利于创业、公平竞争的经济发展环境。

切实做好政府权力的“减法”,为创业提供便利,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以此换取激活市场的“乘法”。

与企业分权,实行政企分开,放下不该管的,明确该管的问题,集中精力管好该解决的问题,真正做到彻底放,不截留。

二是推动政社分权。

与社会分权,着力培养市场及社会中组织,引导市场组织履行职能作用,扶持社会中介组织发展,充分发挥市场与社会组织各自的优势作用,实现三种组织相互支持、相互联动的新体系。

加强对社会组织的规范与引导,清理规范中介服务。

三是推动内部分权。

地方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央部署要求,深刻领会精简行政审批的重大意义,切实找准精简行政审批这一推动行政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自上而下落实好,将该下放的行政审批权、社会事务管理权下放给地方政府,各地方应着力做好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设。

通过还权放权,使现行的政府转变为一个有限的政府和有效的政府。

地方政府应认真落实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要做好与上级下放的对接,切实履行好接管后的职责。

1.2强化公共服务意识,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影响,加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很多漏洞和弊病尚未解决,“政府至上”、“官重民轻”的思想仍然在我国有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战略推动中,市场经济正向纵深发展,经济关系、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化、多元化。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政府必须转变行政观念,摈弃过去以审批、管理为主的理念,牢固树立以监管和服务为主的公共行政管理理念,着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要从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角度出发,全面正确履行职能,着力发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大职能。

一是改善经济调节。

坚持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以行政手段为辅,建立健全三种调节手段的相互制约、影响、联动的经济活动综合调节机制,以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助推国民经济发展。

二是狠抓市场监管。

坚持“放管结合”,宽严并济的原则。

放就是政府该交还市场的职能,必须放手给市场。

政府要着力构建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实行公平准入,管就是监管,在放手给市场以后,必须加强对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领域的重点监管,规范市场执法监管。

三是强化社会管理。

政府应充分发挥促进就业职能,不断完善调节收入分配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基层社会管理改革与完善,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要突出抓好公共服务,充分凸显公共服务职能,推动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健全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公平化、均等化、全民化,推动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3提高行政管理效能,打造高效服务形象

实行简政放权,建设有限的政府,其目的就是提高行政管理效能,打造高效政府形象,切实维护政府权威,提升政府的社会公信力。

一是坚决维护中央权威,确保政令畅通。

要严格按照中央部署安排,确保中央政策落实执行不走样,不高选择性执行,不搞变通,实现自上而下政令畅通无阻。

特别是对于一些惠民利民政策的落实,必须完全实现中央意图,确保这些阳光政策真正能够公平合理地执行到位,真正惠及于民,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从而增强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

二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责权体系,确保权责分明。

权力与责任是否清晰、规范、稳定、合法,是影响政府行政管理效能的前提。

只有切实理清政府权力与责任清单,才能真正让政府用好权、履好责、服好务。

如责任权力体系模糊不清,势必出现用权履责错位、越位、失位的问题,从而降低行政效能,甚至造成系列负面影响。

三是提升行政绩效能力。

从政府部门到政府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讲服务,讲效能,讲绩效”的理念,切实将提升行政绩效能力作为履行职责的根本要求,不断提升行政服务效能水平,优化行政管理服务质量,用一流的行政管理服务打造高效政府,坚决维护高效服务的政府形象。

四是强化监督机制建设。

行政管理体制能否落到实处,关键靠监督。

要着力完善上级对下级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健全人大、政协、监察、审计、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全方位、立体化外部监督体系,以此规范行政管理行为,让政府权力在阳光下透明运行,助推现代化行政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与发展,建好清廉政府。

2.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工程,是事关国家政府机关运行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作,因此,我们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切实增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厘清政府权责清单,狠抓精简行政审批,强化政府公共服务意识,提高政府服务效能,着力维护高效、服务、清廉的政府形象。

电大本科论文范文二:如何让人力资源成为人力资本

摘 要: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也是企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仅将人力作为资源还不够,还应将人力变为资本,使其成为企业的财富,让其为企业所用,并不断增值,给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关键词:分析 招聘 使用

一、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本质区别。

首先,资源是先天自然形成,而资本却经过后天精心的开发和筹划、经营,从而成为企业产生利润的基础。

其次,资源和资本在使用方式、立足点上完全不同,仅是资源的话,所有人都想要最好的,最多的。

但作为资本,人们就会更多地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会在乎成本,会考虑利润,性价比是关键。

人力资本具有以下特点:(1)时变性。

人力资本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可以使知识老化而使人力资本贬值,也可以通过知识更新使人力资本增值。

(2)结构性。

人力资本有组合效应,组合不同获取的利润也不同,1+1可能小于2,也可能大于2.(3)能动性。

人是有思想的,工作积极还是消极,都对人力资本投入所产生的利润大小有着重要影响。

人力重要管理是人力资源转换为人力资本的桥梁。

提到资源人们第一反应是考虑寻求与拥有,而提到资本人们会更多地考虑增值生利,资源就是未经开发的资本,资

本则是开发利用了的资源。

1、人才的招募:很多企业的招聘广告都十分近似:xx岁以下,xx以上学历,x年以上相关经验等等,千篇 一律,似乎这些话已经是固定格式。

难道有这么多公司对人才的需求是一样的吗?还有的公司在招聘时要求能流利地用英语交流,为此,很多人被这个门槛挡住。

而通过面试并且工作之后的那些人发现,可能你在此工作十年,连一句“Hao do you do”都用不上。

这种招聘就是一味的追求高素质,不管自身需求与否,随波逐流,别人要求本科,我也要求本科,别人要求会几门外语,我就要求会几门外语……本质上是将人作为资源。

而这种招聘理念,免不了会增加企业人力成本,给企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可以这样分析一下,一个人的能力不同,其对薪金和发展前景的要求就会不同。

当一个人具备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社会就为他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因此其不稳定性也高于他人。

电大论文好过吗 篇3

教育管理浅说

提要:教育管理是教育领域中十分繁难的问题,其间,管理的含义、教育的特性,以及如何做教育管理是其中至关重要者,本文就此做了些探索。

关键词:教育;管理;含义;特性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35-0014-02

教育管理是与政治、经济、思想、军事、文艺、卫生、社会等诸多领域的管理并列且又独具特色的管理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诸如:管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教育有什么特殊之处?如何做好教育管理?这是每一个教育管理者必须直面的课题。

本文拟就此稍作探讨。

一、管理的含义

管理的理论界定是:负责某项工作使顺利进行。

其间:“负责某项工作”指管理者的职位、职权和职责;“顺利进行”是工作目标或追求;“使”则是管理者在工作过程中所做的努力。

显然,涵盖到深刻,呈现亦简单。

然而,管理者仅以此种理解去从事管理,恐怕还失之于肤浅。

管理的“管”,本义是一种乐器,可以形象地理解为通过一定的方法和规范来达到产生音乐的功效和目的,引申指制度、规范、流程;管理的“理”,本义是“治玉”,意思是按玉石的纹理加工雕琢它,可以理解为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而达治理、理顺的效果。

我们今天使用的“管理”,应该是两种意义的组合,既要“管”,又要“理”,二者有机统一。

管理的目标或追求并非仅指“顺利”,是从无序到有序、从有序到有效、从有效到理想。

至于如何达成,则需据该领域的特征具体操作了。

二、教育的特性

1.人本:教育的理论根基。

在中国的文化体系中,“天人合一”是极重要的观点,主张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今人亦有“天人、人人、个人”之解说。

钱穆先生说:“教育的主要对象乃为全社会,亦可说为全人类。

”教育的责任,“主要在教人如何为人”。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社会对人的质量要求高,人对教育的要求就更高,提升普遍的人的生命质量,从“自然的产物”到“精神的创造”(冯友兰语),应是今天教育的不懈追求。

其间,人是根本。

分而言之,教师是思想走向成熟、富有学养或正在形成学养且为教育奉献的“人”,学生是正在成长的涌动着发展潜能且正在觉解的“人”;合而言之,师生以平等的人格,以知识为载体,持续思维的碰撞,追逐智慧的开悟,以达精神的创造。

2.人师:教育的特殊群体。

韩愈有语云:“古之学者必有师。

”其中的“师”即人师。

一部《论语》,几乎令后人窥见先师形象,洞见先师心境。

无怪乎后人将“师表”定义为“品德学问值得学习的人”。

人师这个群体,肩负养育人的精神生命的责任,他们引领一代又一代人进向精神升华的领域,是国家、民族、社会乃至人类可宝贵者。

3.人格:教育的终级追求。

教育,归根结底在追求什么?一位哲人指出:“教育是以知识为工具教会他人思考的过程。

”蔡元培先生有云:“教育者,养人格之事业也”,“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我们发现:“以知识为工具”,“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是教育过程;“养人格”或“完成他的人格”是教育的终级追求;而“被教育的人”“完成他的人格”之后,“于人类文化上”“尽一分子的责任”则是“他”自身文化自觉后应该的作为了。

4.人文:教育的生命体征。

人类自身具有的文明气象及文饰之道即人文。

我们今天所称“人文”,仍指人类社会一切文化现象。

但其内涵与外延自三千余年累代先人之创获而愈加丰厚、博大。

而今,西学东渐,中国人文正如隋唐时代吸纳佛学,广收博采,为我所用。

教育家商友敬说:浮有上面的是知识,沉淀在下面的是文化。

如是,文化则在无字无声处,教育中人与他人共同觉解。

教育所以活生生,是因为有五千年连绵的文化浸润,这也构成教育管理的底蕴。

三、如何做好教育管理

如何做好教育管理,是一个十分庞杂的问题。

管理是从传统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到人文管理。

教育确应人文管理。

择其大要,在于淡化“管”、侧重“理”。

具体如下:

电大行政监督学论文 篇4

电大行政监督学论文

行政监督是我国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行政管理活动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下面为大家分享了行政监督学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摘 要:行政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家民主与法制的重要内容。尽管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行政监督体系,但是其本身仍存在许多的不足,因此,了解行政监督的基本内涵,认真分析行政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对于提高行政监督的有效性、科学性,完善行政监督体制,遏制行政,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行政监督;监督意识;监督机制

在我国,随着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出现了很多行政的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国的改革发展步伐。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时期,政府的各项工作都卓有成效,在法治政府不断发展的同时,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也在逐渐增强,全社会对依法行政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已成为我们党和国家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适时加强对行政权的制约,有效遏制行政,是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也是更进一步落实反腐工作的重要举措。因此,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行政监督机制已经势在必行;否则,行政执法的权力会被滥用,行政执法的目的将难以实现,公众利益也必将会受到威胁。现行的行政监督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缺陷,需切实进行改革和完善。

一、行政监督的内涵

监督就是监察、督促,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监督称为行政监督。现代行政观念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学者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一书中提出了“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的著名论断,将行政从政治中脱离出来,因此对于行政监督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1]。广义上的行政监督是指享有监督权的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及组织和公民个人等,对行政主体及其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监察与督促的活动[2]。狭义的行政监督就是指享有监督权的国家机关,对行政主体及其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监察与督促的活动。基于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更倾向于从广义上理解行政监督,因为这样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行政监督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无论是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与组织或者新闻舆论媒体及公民个人,他们都是行政监督的主体,都依法享有各自的监督权力与权利。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监督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可以更好地制约行政权力,有效地惩治腐败。

二、我国行政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行政监督在促进政府依法办事、提高公务员素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3]。我国已经形成了内外部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监督体制,并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行政监督在实际的运作过程有很多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的问题。具体来说,行政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监督意识淡薄,公众参与意识差。监督意识包括监督主体积极参与监督的意识和监督对象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公众的监督意识不强,不能够正确行使国家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力,他们认为行政监督就是有权力的去管无权力的,而且由于当前我国行政决策的公开透明度不够,使得监督主体不能深刻认识到这一决策的危害性,因而不敢参与到行政监督中来,以免得罪人。作为监督主体的行政执法人员,有些执法人员思想政治素质不高,工作中不能很好地坚持原则,有的则缺乏扎实的理论知识能力素养,面对当前腐败现象“国际化”的特点,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已经迫在眉睫。就监督对象而言,一些国家行政工作人员缺乏对监督制约的重要认识,缺少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他们认为监督并不是针对他们而言的,反感甚至厌恶他人对自己的监督,更有甚者,竟然会对监督者进行报复,使得整个行政监督的法制化方面陷入一种混乱的状态。这些都说明了我国目前行政监督体制下的监督意识不够强。

(二)行政监督主体分散,尚未形成有效合力。我国现行的行政监督是主体多、机构多、方式多、渠道多的多元化行政监督体制。监督主体的广泛性是行政监督的特点,主要包括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社会组织、新闻舆论媒体以及公民个人等。这些都是行政监督的主体,但是他们都是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进行监督,各自分散展开工作,没有形成高效统一的集合体,处于分散运行的状态。而这样的监督方式,一方面使得监督主体各自的监督能力受到限制,难以发挥监督体系的最大效用,另一方面也会造成监督成本和资源的浪费,造成分工不清的尴尬局面,最终削弱整个行政监督的整体效能,导致行政监督合力的缺乏。

(三)行政监督立法欠缺,法制化程度偏低。行政监督是一种法制监督,必须始终坚持法制化原则,而完善的行政监督立法则是建立科学有效的行政监督机制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尽管目前我国已经在行政监督立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行政监督立法发展缓慢,行政监督法律供给不足,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监督体系。例如,对于新闻舆论监督而言,法律并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加以保障,仍旧是一个法律上的空白,导致新闻工作者经常在工作中受阻。还有就是,在一些专门性的监督中,由于法律缺少明确的监督规范和监督程序,也使得监督权的运行无从下手。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行政监督的效能,损害了监督工作的严肃性。

(四)行政监督形式单一,难以发挥整体效能。行政监督的形式可以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对于一个完整的监督体系而言,这三种监督应该同时存在[4]。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往往是事后追惩性监督较多,忽视了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只是在结果出现后给予补救,而忽视了预防的功能,这样容易造成行政偏差和腐败现象,导致行政监督陷入消极被动的局面。这样一来,会使很多公务人员在心理上形成一种放松的心态,不注重事前的监督,不能积极有效地投入到行政监督中来,从而使得行政监督在长时间的僵持下往往难以形成巨大的威慑作用。

(五)行政监督机制不健全,行政公开程度低。一方面,我国现行的监督制度缺少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责任规制,使行政监督没有达到理想的监督效果,从而也使得行政人员的道德素养没有得到有效地提高,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构,才使一些官员滥用手中权力有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我国现行监督制度中有效地制约公权力的舆论监督机制还很匮乏。媒体监督仍然是我国行政监督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新闻法》的立法空白使得新闻工作者的舆论监督权受到多方的侵犯,不能很好地履行监督职责。此外,政府信息公开化的程度不够,也使得群众的政治参与机制有所欠缺,人民群众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声音,捍卫自己的利益。

三、完善我国行政监督的对策分析

为了有效地解决我国现行行政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从整体上健全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实现行政监督的最大社会效能,进而推进依法行政的进程,建设法治政府,必须对现行的。行政监督进行完善,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增强监督意识,提高监督效能。从坚持行政监督的实效性原则出发,以最终履行监督职责、实现监督效果为目标,加强监督主体和监督对象的监督意识。一方面,监督主体应积极主动地行使国家法律赋予的监督职权,深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监督责任对于促进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合理行政的重要性。各监督主体之间应该相互协调配合,形成监督合力,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到行政监督中来,使监督落到实处,发挥制约行政权力的作用;另一方面,监督对象应积极自觉地接受行政主体的监督,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更应该提高自身党性修养,不断提高自我约束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接受监督的意识,做到对党、对人民负责。

(二)整合监督主体,形成监督合力。保持行政监督机关的独立性,是我们行使职权的基础,但是各监督主体之间的工作分散,缺少协调,监督尚未形成合力,已经严重影响了监督体系的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协调机构,以整合监督合力。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可以先将各监督主体的目标加以协调,然后在监督过程中可以使各监督机构之间能够有机联系,互相配合,使各种分力最终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确保监督过程的科学有序进行。只有形成监督合力,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监督的整体社会效能,推进政府法制建设的进程。

(三)完善监督立法,确保法律供给。行政监督作为一种法制监督,必须始终贯彻其法制化的原则,将法律规定作为其一切活动的准则和出发点。在我国的现行监督体制下,应加快监督立法的进程,既要制定专门的监督法律法规,又要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使监督的过程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同时针对新闻媒体的监督受阻的现状,也应加快《新闻法》的立法进程,并针对具体运行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完善,并应有所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为行政监督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

(四)完善监督方式,实行全程监控。落实行政监督的全程性原则,使行政职权的运作成为一个过程,也只有在运作的过程中,行政职权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我们必须重视事前和事中两个环节,并将事后环节放于事前、事中的基础上,将三者衔接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否则,无论缺少哪一个,都不能算是完整的行政监督体系,不能有效地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从而破坏了监督制度的权威和公信力。

(五)创新监督机制,坚持行政公开。我们应建立相关的行政人员的道德机制,提高行政人员的道德修养,从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并完善监督责任追究制,使每个行政人员都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且,我们也应该完善舆论监督机制,加强新闻立法,以切实保障新闻工作者的权益。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始终坚持行政监督的公开性原则,进一步扩大政务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为公众参与行政监督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四、结语

行政监督是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保证党政机关公正廉洁的重要环节,科学有效的行政监督体制对于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提高执法水平,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行政权力的合法、合理行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提高行政行为的社会效益以及依法合理促进法治政府的建设,优化政府形象等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行政监督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行完善,以提高行政监督体系的有效性,实现行政监督的最大监督效能,维护公众利益,建设法治文明。

参考文献

[1]王沪宁,竺乾威。行政学导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3-5.

[2]石佑启,杨志坤,黄新波。论行政体制改革与行政法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杨建淮。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路径选择[J].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0,(2).

[4]王凤明。我国行政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探析[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5,(3).

电大机械制造论文 篇5

摘要: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发展趋于自动化、精密化,本文就我国目前机械制造技术自动化的技术特点作以概述,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以浅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机械制造;自动化;特点;发展趋势

1机械制造的技术特点

1.1机械制造已成为专业化体系

当今越来越多的科技被应用到了机械制造技术当中,而关于其整体的研制、生产、出售、修护等一系列完整的生产链已经形成,因此当下的机械制造渐渐开始从相对传统的制造业逐渐发展为综合各项技术的全新高新产业,其对于计算机的植入使用大大地加快了其自动化技术的开发,进而使得整个制造业进入了全新的领域[1]。

1.2机械制造技术趋于一体化

任何技术的发展都不会是单一的、与其他科技毫无干系的,机械制造也不例外,为了提高整个行业的潜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快生产速度,该门技术将逐渐融合市场调研、产品研发以及生产自动化、营销技术以及专业服务等诸多方面,并且将之联合起来,进行统一研究;而将这些技术聚合在一起对于整体的研发以及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有着极为有效的实际效果。

1.3机械制造技术中的市场性提高个体劳动生产率

古往今来一直都是赢取市场主动权的首选,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提高,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制造业对于效率与质量的追求就已经成为发展的主流,而机械制造业的特点就是整个市场追求的特点,其自身的竞争性导致了其必将向市场化发展[2]。

2我国机械制造现状

不少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普及诸如纳米技术、微激光加工技术、复合型加工技术,相比之下我国甚至还存在很多的作坊式生产车间,其生产效率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传统的工业大国一般都会历经一个较为完整的、血腥的原始资本积累过程,在具备较多资源以及百年的制造发展,其自身已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合理体系,在相关制度内各行各业都有相应的规则,并且由于制度完整,其整个生产周期都通过电脑进行计算进而使得整个过程效率极高,提升了其整个产业链的循环速度。相比之下,我国由于整个制造行业都处于开发的阶段,因而对于电子技术的应用还相对较少,整个行业的制度稍显稚嫩。

3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3.1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整个系统即将达到真正的自动化,这一转变的关键就源自智能化的日益发展。随着智能化的提高,智能系统通过学习可以进行更多的判断,简言之智能系统本身相当于人工大脑,其具备人类大脑的部分性能,可以对于相关自动化系统进行合理判断进而保证其自身的完美运行。精度以及效率的提高是一直以来所有机械产品所追求的,在这一标准中主要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核心控制系统的性能。复合加工可以使得整个生产过程的冗余步骤大幅省略,并且对于同种机械的多种生产工艺加以择优使用,大大提高产业效率。

3.2自动化功能的发展趋势

多媒体的使用对于直观的表现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是十分有效的,充分利用多媒体对于自动化系统进行检查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找出整个生产工艺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影响生产效率的步骤,进而便于决策;而由于将实际数据转化为其他形式借以通过多媒体设施展现需要很多相关人员,因此对于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就非常重要了[3]。数控机床实际所提供的数据十分庞大,相应的管理软件更是数不胜数;而为了方便人工管理,其实际的操作平台的优化、简化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因此为了使得自动化的管控效率得到提升进而降低相关技术人员的工作量,以使得其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参与到更有意义的活动当中,对于整个软件系统的简化处理是十分必要的。科学计算直观化。信息的实际交流更多运用的是数据信息,但是通过相关技术将数据转化成曲线图、饼状图等可以更为直观地看到潜在的规律所在,进而分析实际情况,使得数据自身能够提供的潜在信息也能清楚地表现出来,并且通过相关技术的开发提高办公效率,加快产业更新升级,进而提高产品品质[4]。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把握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特点,掌握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我国机械制造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杨凤鸣。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J].现代交际,(12):56-57.

[2]吴磊。浅析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J].科技展望,2016,26(30):44.

[3]赵刚。探析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J].装备制造技术,(2):202-204.

[4]陶健,严震,王聪瀛。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分析[J].南方农机,,48(6):91.

电大的论文 篇6

电大的论文

电大的论文范文一:办公室行政管理论文

一、办公室行政管理概述

伴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和社会观念的革新,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在调控范围、深入程度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运用马克思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问题时,我们既要看到取得的成就又要发现现阶段行政管理所存在的问题与弊端。

首先,在当今行政管理工作日趋复杂的前提下,众多组织的办公室承担越来越大的责任,在上传下达的过程中,人员重叠、职责不清、效率低下的现象时有发生,随着工作复杂程度提升、传递流程更加复杂,许多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其次,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仍有待提高。

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既繁琐又众多,这就需要工作人员秉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完成份内的工作。

然而,在现实的工作之中,许多工作人员在主观上产生敷衍情绪,马虎粗心的开展工作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从客观角度来说,许多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距离标准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能掌握科学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技能。

再次,办公室行政人员服务群众的意识不足,面对繁琐的行政工作时常“摆架子”、“端姿态”,未能深刻领会到自身的职责所在。

最后,社会各界对办公室行政工作的认识仍然存在较大的偏见。

许多人认为办公室工作可有可无,对组织的运行所起的作用是完全可以被替代的。

人们也普遍认为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工作岗位是“闲职”,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非常简单,无非就是“接接电话喊喊人,传传口信看看门”一类的琐事,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任何人都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行政管理的技能。

二、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具体措施

1、整合部门,提高工作效率

办公室工作起到中介的作用,所以,组织内部机构的设置必须要科学合理以提高办公室行政工作的效率。

因此,组织首先要做的是重新精简、配置办公机构和部门,在保障组织能够高效运转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减少中间部门的设置,这样才能使上级的任务与安排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落实与执行。

这里对组织部门的整合必须建立在整体的宏观角度科学搭配,不仅仅是针对办公室行政管理部门。

另外,为了确保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科学性,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奖惩机制的作用下,各机构各部门能够清楚认识到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特定内容和职能,每个岗位、每个环节的工作被按照清晰的岗位职责认真执行,这样,作为整体的组织在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润滑下才能够提高效率,完成自身的经营目标。

2、培训员工,提升人员素质

任何工作都需要具有自主创造性的人来完成,因此,类似每个螺丝钉的人是组织内最具有活力的成分。

开展高效的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也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这里的职业素质主要从硬性的方面来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办公室工作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办公用品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工作人员的学习过程也是没有止境的,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才能紧跟时代步伐。

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较强,看似简单的日常工作往往蕴含着较高的技能。

以日常的转接电话为例,它可能包括了上级指示、内外情况反馈、业务往来等重大事宜,体现出了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对于组织的重要意义。

3、明确定位,增强服务意识

面对许多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的现状,增强服务意识也有利于增强办公室行政管理的科学化。

办公室本身作为服务性的部门其出发点与落脚点都应该放在服务上。

办公室行政人员的服务可以分为不同的对象。

首先,对领导的服务,也就是要求办公室在行政管理工作中要做好领导的左膀右臂,深刻领会领导、上级的精神,从全局出发。

其次,办公室还需要为各个部门服务,办公室的行政管理工作要协调各个部门、各个方面的冲突与矛盾,为企业或单位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最后,办公室的服务还要落实到员工、群众,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营造公平、公正的良好发展环境。

4、制度约束,力求工作精细

制度是确保权力与义务相互协调的保障,将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整体化,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

相关配套制度的建立可以明确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全责明确可以有效提高工作的效率。

另外,规章制度的制定也有利于工作人员开展工作,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支持。

“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古训在办公室行政管理的工作实践中任然是适用的。

规章制度的确定应该以企业、组织整体的目标、计划为制定的依据,形成科学统一的日常工作约束、应急工作约束,确保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有所依据。

在我国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进程中,各个单位组织根据自身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出合理的规章制度,将各项工作的开展放入到制度化的笼子里无疑是各个单位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

三、结语

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内容繁多且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如果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不能够科学运行,则对企业或单位的正常运行起到消极的负面作用。

因此,必须完善办公室的`行政管理工作,采取科学化的措施促使办公室工作的精细化、科学化。

这就需要在科学分析目前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办公室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让办公室润滑剂的作用更有效的发挥。

电大的论文范文二:浅论生态政治与政治生态化

摘要:近现代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进步的同时,由于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不正确认识及盲目开发行为,导致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性生态危机。

生态危机的产生与发展成为生态政治运动兴起的动因和基础。

在此基础上推动了各国政治和国际政治生态化的发展。

生态政治产生发展是政治生态学、政治生态化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政治生态化是生态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是解决当前全球生态危机的不可或缺的根本措施之一,是全球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政治发展的趋势之一。

关键词:环境问题;生态危机;生态政治;政治生态化;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生态危机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这种关注从某个角度上讲已远远超过了国家之间、地区之间、民族种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人类越来越关注自身共有的生态环境和生存家园--地球。

对生态危机的关注迫使人类重新审视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重新审视人类自身原有的思维方式、生产及消费方式、发展模式、意识形态、伦理观、发展观,以及世界各国经济、文化、政治发展前途和命运。

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使得任何国家,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又一次重新走到一起。

基于上述全球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的出现,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风起云涌的生态政治运动。

7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每年以“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为契机而不断壮大,至今方兴未艾。

80、90年代在生态政治运动的推动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纷纷建立了众多形形色色的生态组织和生态绿党(简称生态党或绿党),生态学与政治学由此联姻形成了生态政治学、政治生态学等新兴交叉边缘学科,传统政治发展观也由此向政治生态发展观转变。

二、生态政治的兴起、发展及意义

(一)生态危机--生态政治兴起的动因和基础

所谓生态危机,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由于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退化和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过程。

自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20世纪后50年全球环境遭到空前严重破坏和污染,并被一些生态学家、政治家称为20世纪人类犯下的三大愚蠢行为之一和“世界大战”。

电大本科毕业论文 篇7

1土木工程创新史的简要回顾

现代土木科技的发展肇始于现代经典力学理论的建立。在这之前,古代的工程师是基于直觉的经验与实践的摸索来进行土木工程建设。直觉的经验来自于对自然世界的观察与模仿,比如金字塔模仿了沙堆,使人直觉地意识到类似的三角结构是安全和稳定的。在精致的科学理论出现之前,实践的摸索是人类建设活动的主旋律,不仅创造了人类辉煌的建筑史,也凝聚了古代工匠或者说古代工程师创新的智慧。近代的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科技飞速的进步,同时土木工程科技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新的理论、材料、工具的大量涌现,使土木工程的面目出现了巨大变化。可以说,土木工程创新大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使人类真正地进入到城市化时代。土木工程中划时代的创新包括混凝土的发明、钢铁的发明、玻璃的发明以及以电力和石油作为能源催动的各种机械的发明等;包括工程力学理论的发现和建立;包括计算机的出现所带来的计算革命;包括以悬索桥、斜拉桥、钢结构、预应力体系为代表的工程结构形式的创新等等。所有这些伟大的创新构筑了当代社会的全部面貌,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生活。

2工程项目创新方法与创新实践

2.1创新的分类

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将创新分成了5种,即:

1)开发新产品或者改良原有产品;

2)使用新的生产方式;

3)发现新的市场;

4)发现新的原料或半成品;

5)创建新的产业组织。

按照此分类,工程技术创新包括了前4种。笔者认为,如果从需求来源分类,创新可以分成2种,即主动创新和被动创新。主动创新以需求为导向,如人类产生了更加方便的跨越江河的需求时,人们开始检索人类的知识库,并尝试建立新的知识,通过知识的组合以及创意来实现上述目的,从而实现了创新(如现代的悬索桥、斜拉桥等跨越能力强的结构形式的创新);被动创新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创新。与主动创新所不同的是,被动创新往往是在时间、资源以及现有方法的约束下,实现更加经济、安全或更高质量等诸目标,或其中一个目标。如笔者在北京市中关村西区地下综合管廊施工中,有1棵红牌古银杏树处于地下结构的正上方,在经过了几轮关于异地移植、就地移栽等方案研讨后,决定采取就地保护的方式,并经过多种施工方案的比选,最终确定采取暗挖隧道的方式实现结构的穿越(见图1,暗挖长度16m),最终顺利完成了对古树的保护任务。2.2创新方法与创新实践工程实践中很难说有真正科学而高效的创新方法,因为创新的边界是十分模糊的,对有些人,某些方法是新的,对另一些人则是使用过的。但就狭义的创新意义上来讲,如果你不知道,而通过学习和应用,实现了某种目的那就是创新。如果某种技术对某个行业是陌生的,而对另一个行业是成熟的,那么将其应用于陌生的行业也属于创新。因此,创新又是司空见惯的。创新实质上就是一个增值的过程,它将创造出比因循传统更多的价值。笔者通过若干工程技术实践,尝试梳理和总结出实现技术创新的若干方法。

2.2.1新理论应用型创新方法

以现代斜拉桥为例。第1座现代斜拉桥是1955年德国DEMAG公司在瑞典修建的主跨为182.6m的斯特伦松德(Stromsund)桥。如果没有20世纪初建立的非线性力学作为理论基础,该桥的建设是无法想象的。而随着20世纪60年代末有限元法的提出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极大地解决了困扰工程设计人员多时的受力计算繁重的难题,才使斜拉桥的设计施工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并逐步取代悬索桥(因其需要巨大的锚碇和优良的地质构造而有诸多限制)而成为大跨径桥梁的首选结构形式。新理论应用型创新是在新的理论基本成熟后,通过将其应用在实际工程设计或施工中而产生的重大创新。这种创新具有基础性、重要性和高度可复制性,一般都属于重大创新。

2.2.2新技术应用型创新方法

该创新方法有大量的应用机会,并随着社会科技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各种新技术也层出不穷。在20世纪90年代,微型计算机技术开始大量使用,并成为了施工人员的办公工具。以笔者在山海关路面工程项目中的实践为例,通过研究微软办公软件EXCEL的各种功能,发现了其优越的计算功能。笔者应用其“公式”的功能,计算道路各个结构层的标高,再把图纸中相关设计参数按要求输入后,计算机就能够很快计算出相应结果,复核后完全正确。由于应用了该软件的这项功能,大大降低了原来人工计算的劳动量且提高了准确性,并能完整地输出结果,成为过程控制的重要文件。该功能的使用虽然与现在的办公软件应用比起来,非常简单,但笔者认为这也是一种创新,也能创造价值。仅以计算机技术为例,我们就能开发出许多实际的功能应用,从而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精确性与效率,解决人工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如在北京永定门南广场项目中,笔者和项目技术团队应用MIDAS有限元分析软件,准确分析了桥梁顶推过程中各个工况的受力状态,确保了顶推过程的安全可靠。同时还应用该软件模拟分析了该项目桁架式节段导梁体系的受力状况,借以指导导梁的设计和安装。

2.2.3类比借鉴型创新方法

该方法还可以称为“他山之石”的创新方法。如在奥林匹克中心区地下交通联系通道工程项目中,对于大量开挖过程中遇到的地下管线悬吊等问题,笔者借鉴了大量的桥梁结构形式来解决大跨度的悬吊难题。例如:1)针对10kV地下电缆跨越(85+25)m沟槽,笔者借鉴了悬索桥的结构优点,确定了悬索悬吊的方式;2)跨越25m沟槽的2根现况雨水管线的悬吊,笔者借鉴了拱桥的结构优点,创新性地确定了三角拱桥的悬吊方案;3)对于一般小型的、跨径不大的管线,笔者确定了钢管桁架拱的悬吊方案(钢管为废弃材料)等。类比借鉴型创新方法在行业融合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应用也十分广泛。许多房屋设计中大量地引进悬索、斜拉、预应力等技术实现了大空间的设想,而桥梁结构装饰引入房屋建筑的装饰技术又极大地美化了桥梁的外观,因此该创新方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要想正确运用好该方法,最重要的是增强学习、开阔视野,不能以所谓专业的背景知识而画地为牢。

2.2.4技术组合型创新方法

技术组合型创新方法也是在工程中经常用到的,可以称之为工艺组合型创新方法。维基百科关于工艺的定义是指劳动者利用生产工具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增值加工或处理,最终使之成为制成品的方法与过程。比如建筑工程中最为常见的混凝土,其成型工艺非常常见,即利用某种支撑体系的结构构架来完成模板(模壳)的定型,在其中灌注流塑态的混凝土,通过振捣密实的方式形成设计所要求的形状,并通过适当的养生方法来保证其强度的增长。混凝土成型工艺涉及到种类繁多的支撑体系、龙骨体系、模板种类、振捣方式和养生方法,而这些要素的不同组合就可以产生许多创新。在奥林匹克中心区地下交通联系通道项目中,笔者将房建大钢模、三角钢架单侧支模、液压技术以及整体移动等施工工艺重新组合,形成了应用于明挖大断面隧道结构的整体移动式模架施工体系,取消了常规的穿墙螺栓,减少了模架安装与拆除的重复过程,提高了地下结构整体的防水性能和表观质量,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功效。

2.2.5功能改进型创新方法

以TRIZ创新理论为代表的创新方法是典型的功能改进型创新方法,也是当今主流的应用创新方法。TRIZ创新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普遍的技术进化系统法则,许多问题在不同行业有着相同的解决办法,反之,一种解决办法可以应用于不同的行业。这就意味着,在方法上可以在不同行业间引用,是有效提高创新效率的可靠办法。如在永定门南中轴广场桥梁顶推项目中,由于设计中钢箱梁的节段间采用了栓接的方法(设计考虑焊接的可靠性差,而栓接可靠性更高),如采用传统的四氟乙烯滑块作为滑动体系将很难解决栓接凸起处过支墩的问题,因此笔者引用了适应性更强的滚轮式滑道设计思路,设计出了固定滚轮式滑道,解决了施工中的矛盾。

2.2.6模仿与仿生型创新方法

尽管人类社会在工业革命之后,特别是信息化革命的今天,土木科技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关于自然世界的许多奥秘仍然不为我们所知,因此在许多工程实践过程中,我们仍然会以自然为师,借鉴和模仿自然界中存在的精妙的结构形式、功能特性等来实现对工程的创新。如:1947—1949年意大利结构工程师奈尔维和建筑师巴托利设计的意大利都灵展览馆的巨形拱顶就是仿叶脉肌理而建造起来的;美国结构工程师富勒是另一位有创造性的人物,他从自然界中的结晶体与蜂窝的棱形结构中获得启示,创造了一系列惊人的大空间结构作品(1958年他在美国巴吞鲁日建造的联合油罐车公司大楼的巨大弯顶,直径达115.2m)。悬索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热带原始人利用森林中的藤、竹、树茎做成悬式桥以渡过小溪。有文字记载的悬索桥雏形最早的要属中国,直到今天,仍在影响着世界吊桥形式的发展。显然,悬索桥的发明就是早期仿生创新的典型案例。

3结语

据相关文献记载,创新的方法有300余种,而笔者仅就土木工程中常用的方法加以总结,主要目的是希望笔者的初步工作能够给广大的土木工程师提供一些方法上的借鉴。人类的发展是生生不息的永恒进程,而土木工程的发展也必将日新月异。笔者在文中总结出的6个创新方法尚不足以概括全部的`土木工程创新方法,但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土木工程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同时也应该用科学的思维来武装头脑,用科学的方法来统领自己的知识宝库,打破常规,养成兼容并包的气度,形成宽广无涯的视野,以科技创新为己任,才能成为改变世界、推动世界向前发展的知识分子中的一员。

电大本科毕业论文 篇8

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对英语的浓厚兴趣和敏感性,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发展语言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英语奠定基矗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交际化内容的输入量,探索符合培养现代化人才要求的英语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当前,随着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充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进行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教学的现代教学手段和内容,其突出的作用,正在逐步被人们认识、理解、接受和应用。我通过制作并使用多媒体课件,深深体会到课件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

一、什么是计算机辅助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即多媒体课件)是将计算机作为主要教学媒体,直接介入教学过程,为完成教学目标而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为一体,密度高,容量大,直观性和趣味性比较强,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多功能全方位地虚拟真实情境,为教学提供互动空间,同时还能对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多媒体技术为构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多种便利条件。

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还要不断加强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例如,我在制作课件时,对于计算机的硬件设施和在制作中会遇到的问题并不了解,为此也经常徒劳无功。后来我咨询了计算机老师,把这些在制作中遇到的问题一一解决 ,在以后制作中基本的操作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就表现出学科教师与计算机教师合作能够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来提高课件质量。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强大优势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小学生一旦对某种事物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因而观察细致,记忆深刻,思维敏捷,积极主动。计算机声像兼备,既直观又生动,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他们的兴趣就能大大激发出来。

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产生整体效应。学习效率最高,视听并用的理解记忆率,远远大于光看、光听的记忆率。作为教师,我深刻体会,在教师使用传统的学具授课时,学生的积极性远不如教师授课时使用生动的课件。因此教师应该在现代化手段的下,将多媒体教学深入每个教学点 ,让学生在教学中起着主体作用。教师只是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件作为创造更多元、更高效的教学模式出现。多媒体在教学中,即可用于课堂教学,也可用于课外辅导,他所显示出的巨大优势往往令常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

如在教学 “can i help you ?”这一语言时,通过计算机设计了几个情景:

⑴小花狗到小猫的水果店去买苹果。

⑵ 一位少先队员帮助一位老爷爷过马路。

⑶一位游客到明珠大酒店登记住宿。

学生在这些模拟现实生活的情景中边看边说,不仅熟悉了“can i help you ?”而且知道使用这句话的具体环境(什么时候说),它所表达的意思(怎么说),以及其它一些相关句子的用法。基于情景的教学中,学生既要考虑所处的场合,又要使所表达的内容前后连贯,也就是要把符合环境要求的一些句子组织在上下连贯、前后呼应的语篇中。在学习“can i help you ?”句型时,根据前面设计的情景,我们可以采用对话的形式,使学生自动联想以前学过的知识,如“thank you 。/thanks.”和“you are welcome 。/not at all.”等句型和单词,并将它们用到现在的情景对话中。这样,学生不但学习了新知识,还复习了原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知识整合、灵活运用的能力。我们还可以将基于相同主题的学生现场表演与计算机虚拟环境相结合,让学生动起来、唱起来,使课堂成为真实的语言交际的“社会性”场所,调动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他们投入自然、自由的语言交际氛围,使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三、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和效果

多媒体课件能轻松创设各种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良好的导入新课。

一般来说,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每一单元都围绕着一个特定的课题,如人物称呼、颜色、购物、喜欢什么,会干什么、打招呼等等。这些话题都由每一单元的主情景图导入,这个情景图的作用是一个单元所有知识的总揽,教师可以据此来告知学生在本单元需要学习那些东西,并逐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层层深入。因此,单元导入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每一单元其他环节完成的好坏。但要做好导入,需要我们充分挖掘其相关的背景知识,创设相应真实的语言环境,方能紧紧扣住学生心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参与意识。传统模式导入,无非通过图片讲解,放录音对话,若由老师解释相关语言背景等方式,很难营造一种真实氛围。而利用课件,则可以多管齐下,向学生真实立体地展现所学语言的背景和使用环境,为学生创设一个“摆脱母语羁绊,充分调动眼、耳、脑、口等对语言信息综合反应的语言习得环境”,使之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学生兴趣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如pep教材四年级下册(is this your skirt?) 一课的导入,我通过相关软件截取乐光盘上的一段关于衣服的视频。这段视频向学生展示了橱窗里五颜六色的衣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然呈现内容的重点是要学习的各种衣服。学生兴趣很高。当然不同话题的导入方式也不一样。如“country music”一单元,可利用音频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如“country road”再配上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自然引出country music 和country singer这一话题。再比如四年级下册有关天气(it’s warm today)一课,可剪辑一段反映飓风登陆前后的音像资料,使学生切身体会到飓风的危害,将其带入真实的情境之中。这些生动直观的导入方式,都能积极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

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突破英语教学的重难点。

目前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三维目标的生成,最基本的是知识与技能,在知识与技能当中需要教师去突破重难点。如何突出重难点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若处理不好,一节课收效甚微。在传统教学中,一些抽象、难以用言语来描述的问题,通常让许多老师感到棘手。而多媒体课件由于其形象直观特点,能使抽象东西形象化,既突出重点,又能使难点化难为易,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得牢,兴趣盎然,增加美感。

在语法教学上,多媒体课件也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传统教学模式,通常采用“满堂灌”、“一言谈”,但由于语法的抽象性、枯燥性等特点,教师上得口干舌燥,学生也记得精疲力尽,效果也不见佳。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具体生动画面来呈现语法知识则有助于学生理解,再结合语言结构进行交际,使学生在大量操练中不知不觉地熟悉,进而掌握所学的语法知识而轻轻松松突破重难点,达到教学效果。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