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优秀14篇】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优秀14篇】

时间:2024-08-02 03:02:21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本文是细心的小编帮大伙儿整编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优秀14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培养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读书姿势等卫生阅读习惯。

★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种动物尾巴的功能,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的兴趣。了解其它动物尾巴的作用,知道人类手和脑更有用。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带录音机等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讲述: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

出示课件,卡通人物贝贝的问候,“小朋友,你们好!”

师:贝贝在和你们打招呼,你们应该怎么样?

全班同学说:“贝贝,你好!”

2、师:贝贝特喜欢画画,看,他画了什么?再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贝贝没有给动物画上尾巴。

3、师:是呀,贝贝太粗心了。我们在学习中可不能这样。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尾巴的课文。

4、板书课题:27尾巴的功能

齐读课题。解题:功能是什么意思?换一个词说说看。

生:尾巴的功能就是指尾巴的作用。

反思:由小朋友和卡通人物互相问候导入课题新颖别致,学生很快就进入了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看贝贝的画,说说他画了什么?再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并适时对学生进行一种习惯养成教育。低年级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阅读习惯,好的习惯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二、整体感知课文,识记生字

1、请小朋友打开书108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哪几种动物?它们的尾巴各有什么功能?

2、同学们还记得老师教大家握书的姿势吗?在读书时要时刻注意那几点啊?(待同学们明确后读课文)

3、学生回答,师用简笔画画出牛、袋鼠、非洲鳄、响尾蛇

师边画边简单介绍。

4、谁来说说这些动物的尾巴都有什么功能?

5、学生回答,师板书:赶虻蝇、保平衡、当武器、引鼠虫。

齐读词语。

6、小朋友把课文读得很熟练了,课文中的生字宝宝迫不及待要和小朋友见面了,看,它们来了。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同桌互相听读,并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一个字。

(3)交流记字方法,指名说。

生: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甩”字,“月”字加竖弯钩。

生:我还可以用变一变的方法记“甩”字,“用”字的最后一笔竖变成竖弯钩。

生: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还可以记“赶”、“保”、“挥”、“穷”、“响”、“腿”字。

生:我用换一换的方法记“惜”字,“对错”的“错”字的金字旁换成竖心旁就成了“可惜”的“惜”。

(4)在日常生活中这些字还能和哪些字交朋友?

反思:识字过程中学生积极性高,气氛活跃,注意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如:说说生活中这些字能和哪些字交上朋友,激发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尤其是学生正确的读书姿势等卫生阅读习惯打一开课就得到了重视。既然是一年级,我觉得识字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汉字的正确书写,这一点指导不够到位。

三、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你喜欢哪种动物你就读哪一节。

生:我喜欢小牛。

生读这一节,课件出示这一节。认识问号。

师指“牛儿牛儿告诉我,你的尾巴有啥用?”说:这一句就叫问句,问句怎样读呢?

学生试读,老师指导,再学生齐读。

师生问答读,男女问答读。

看动画牛儿甩尾巴,学生用动作边表演边读这一节。

反思:表演读是一种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读方法,可以再现课文情景,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印象,并受到感染。如果让表演者带上相应的头饰来表演,那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生:我喜欢袋鼠。

生读这一节,指出多音字“当”,认读并组词。

观看课件袋鼠奔跑的样子,体会袋鼠的尾巴起着支撑身体保平衡的作用。

生:我喜欢非洲鳄。生读这一节,课件出示这一节。

师:读了这一节,你有什么问题没有?

生:我的尾巴为什么是武器?

生:非洲鳄的尾巴力量很大,能把敌人摔得很远。

反思: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且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这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再齐读这一节课文(同学们可别忘了齐读课文时该怎么做的呵)。

师:有没有喜欢响尾蛇的,请喜欢响尾蛇的小朋友读这一节。

生读第四节。

课件出示这一节,听,是什么声音?让学生感受到响尾蛇的尾巴能发声的特点。

再齐读课文前四节。

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朗读。

2、课件出示课文后两节,听录音朗读。

学生模仿贝贝读后两节。

看到你们读得这么有味道,我也很想读读,谁来教教我怎么才能读好?好!你来吧,你想请我怎样读?

生:我希望老师能读准确。

生:我希望老师能读得流利一些。

生:老师要读出贝贝对小动物的羡慕,我给您示范一下。

师:谢谢你了,那我就开始读了。

生:掌声。

反思:师生的互动,师生角色的互换使学生在“教”的过程中知道了怎样学,学习气氛空前活跃。教师读后学生自发地鼓起了掌,可以看出学生对老师的肯定,对自己“教”的成果的认可,我倍感欣慰。

师:“嘻嘻”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做一做,再读。

“后面还有一个笑的词,找一找。”

生:“哈哈”。

师:在什么时候哈哈笑,模仿“哈哈笑”。

指名读,再齐读后两节。

分角色读,女生读贝贝的话,男生读小动物的话(你们说分角色读时要特别注意什么呢?)。

3、出示课件,看,贝贝给小动物们画上了尾巴。

课中操,比尾巴。

4、再读课文,男女对读,配乐读,师生表演对读。

反思: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尾巴的功能,课堂上创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学生正确的读书姿势等卫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兼顾到了方方面面。

四、拓展延伸,自编儿歌

1、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功能?

生:我知道燕子的尾巴能掌握方向。

生:我知道小鱼的尾巴能拨水。……

2、课件出示壁虎、燕子、小鱼、孔雀、小猴,画外音介绍自己尾巴的功能。

3、小组编儿歌,课件出示:看谁编得好

()告诉我,

你的尾巴有啥用?

我的尾巴(),

()。

4、小组汇报。

把你编的儿歌读给爸爸妈妈听,也可写进日记里。

反思:通过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功能,小组合作自编儿歌。充分展现、挖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最终达到教学之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引导交流,启动情感。

1、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画的画,请一两位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树,教师引导学生说清楚喜欢的树长在哪里,长得什么样,为什么喜欢它。

2、小组交流活动:我喜欢的一棵树。

3、配合优美的乐曲,教师课件出示插图导入新课,用甜美的声音朗读《杨树之歌》。

二、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初读诗歌。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歌。

2、学生自由展示,教师听读正音,相机引导认字。要求:选读自己读得最流利的小节,可以个人读,也可以合作读。

三、品赏朗读,体验意境,领悟情感。

(一)品赏第1小节。

1、教师语言渲染:“杨树长在蓝蓝的天底下,他们的根扎在绿色的大地上,多么像一位位精神抖擞的小伙子哟!你们听,他们在风中唱起了歌。”

课件展示杨树摇头晃脑边笑边唱的动画形象。

读一读第1小节,读出杨树的快乐心情,怎么快乐就怎么读。

2、学生自由展示。

教师引导:把自己想像成一棵快乐的杨树,读出快乐的感觉。

教师关注学生朗读时的情感态度,鼓励带表情读,比较朗读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体验,及时鼓励。要注意学生朗读时对“哗啦啦、欢快、响亮、悄悄地”等词语的个性化处理,不必强求一致。

3、教师用鼓励的语言引导:小杨树们,配上动作表演读,读出你们快乐的感觉吧!

(二)品赏第2小节。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教师引导学生看图体会诗歌意境:“请大家欣赏一下课文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2、播放一段悠扬的轻音乐,教师引导:闭上你的眼睛,想像你就是图上的老爷爷、老奶奶、小弟弟,或者就是你自己,来到了大杨树下,做着你喜欢的事情,听听杨树快乐的歌。

3、听到杨树的歌了吗?他的歌里唱什么,怎么唱?小组互相说一说后大班交流。

4、多种形式读第2小节:教师引读。小组读。个人读。比赛读。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读出本小节明快的节奏和喜爱杨树的感情。

5、结合看图和朗读理解“聊家常、悠闲”的意思。可想像:老奶奶在聊什么?引导观察:老爷爷下棋时心情怎样?你平时做什么事情感到心情最轻松?

6、再读第2小节,想一想:老爷爷、老奶奶、小弟弟会对大叶杨说什么?

(三)品赏第3小节。

1、轻声读第3小节,展开想像,读完后说说你觉得诗中写的什么最美?

2、把你读诗时想像到的用油画棒画一幅简笔画。

3、利用投影仪交流:展示并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上的景物。

4、引导学生美美地读一读第3小节。

5、积累词语:金色的()翠绿的()金黄的()

四、感情诵读,升华情感。

1、教师语言渲染:“孩子们,许许多多的大叶杨美化了我们的环境,他们默� 我们再一起有感情地读读《杨树之歌》,表示我们对他们的热爱吧!”

2、配乐朗诵。

五、编一编:

鼓励学生课后再听听自己喜欢的树在唱什么歌,写下来,或者,把自己编的大叶杨的歌词写下来。

六、巩固认字,指导写字。

本课要认的字较少,教师可引导互检。宜在写字指导上下功夫。学生观察写字,自评互评,教师再作示范。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3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教学设计时,存在着没有以学生为主体、不够具体明确、无法监测评估、内容不全面等表述不规范的问题,应予以规范。教学目标应具有准确性、全面性、主体性和可测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诸多变化,其中包括教师的备课。确定并表述教学目标是教师备课不可或缺的工作,它是教师备课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反映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把握程度和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想情况等。由于广大教师受思维定势的影响,难以改变已经习惯了的、掌握得很熟练的 “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的表述思路和方法,在新课程的课时教学目标的表述上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有必要规范教学目标的表述。

一、 教学目标的表述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没有以学生为主体,目标表述语的主语混乱。如,“使学生明白作文素材来自生活”、“使学生喜爱春天这个季节”、“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表述,反映了教师没有把学生作为主体。有的教学目标的表述,既用“学生”做主语,同时又用“教师”做主语。如:

1学生走出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观察周边的环境,作适当的调查访问,并查阅一定的资料,进行思考,为写作准备素材。

2指导学生根据所获得的素材,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不同形式的作文,拓展作文的题材和形式。

3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白作文素材来自生活,并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往。

2、“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两方面目标的表述多数比较准确,但不够具体明确,表现在行为动词的运用不够准确和没有具体的表现程度上。如,“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这一句中的“理解”“培养”笼统、模糊,缺少表现程度的规定。又如一位教师是这样表述《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的:

1了解小艇的特点,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认识小艇在威尼斯水域中的作用。

3了解小艇同威尼斯水域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目标的表述不少是“正确的废话”,似有实无,无法监测评估。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真正让习作练笔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对小学生学习《爬山虎的脚》提出“学会欣赏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的内在美”的目标。有的目标表述简直成了“教学法”类的话语,如“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教学目标的表述内容不全面,存在重“知识和能力”,轻“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现象。又因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形同虚设,有的课时目标在实质上与课改前没有两样,回到了老路上——只有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如:

1观察图画,展开想象,有创意的理解图画的意思。

2根据图意,自拟题目,奇妙构想,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

这个目标表述中就没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且存在上述第二点所讲的问题。再如一位教师对《月亮湾》的目标表述如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写“绕”、“朝”。

2理解课文,感受月亮湾的美。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这个目标表述中,没有“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且“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无法检测。

二、 规范教学目标的表述

教学目标指学生通过教学后应该达到的行为状态。教学目标包括两类,一是结果性目标——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如:“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写‘绕’、‘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是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和表现等,如:“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优美的词语、句子”“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体会不同句式的表达作用”。

教学目标的表述,一般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如:

学 生 能 在5分钟内, 朗 读 完课文,做到 正确、流利。

主 体 条 件 动 词 程 度

规范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必须具有准确性、全面性、主体性和可测性。

1、准确性

准确性是指行为动词的使用,行为条件的交待和表现程度的定位,要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某一学段的目标,符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不拔高,不降低要求。这个要求是规范教学目标的前提。

2、全面性

《课标》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纬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语文教学目标应该包括这几个方面,缺一不可。

3、主体性

因为教学目标指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不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什么、怎么做,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由于表述目标的句子的主语是学生,“学生”二字可以不出现。

4、可测性

可测性是指目标表述明确、具体,不笼统、模糊,具有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教师自己或他人能够依据目标去观察和检测学生的行为状态,对教与学两个方面做出合理的评价。

下面对一个存在问题的教学目标按以上所讲的四点要求来进行分析,并提出表述目标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病例:

课题:《浅水洼里的小鱼》(国标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8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唤醒并坚定学生关心、帮助弱者的信念;在学习中让学生体验合作的快乐。

2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对照上述四点表述教学目标的要求,可以看出这个教学目标的表述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表述不准确。1要求对课文内容达到“理解”,对于二年级学生是不妥当的。因为《课标》中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没有提到这样的程度。2课文中的生字一二年级应“多认少写”,不是全部生字都要求“学会”“掌握”。3《课标》中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明确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要求“理解”显然拔高了。

2、目标的内容只包括“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两个方面,没有对“过程和方法”方面提出目标。

3、行为主体的表述混乱。“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的主语是“学生”。“唤醒并坚定学生关心、帮助弱者的信念;在学习中让学生体验合作的快乐”的主语是“教师”。

4、目标不可测量、不可评价、不具体明确。1“唤醒并坚定学生关心、帮助弱者的信念”,不仅行为主体不正确,而且无法评价“唤醒和坚定”。2“在学习中让学生体验合作的快乐”是错误的表述,“体验”“快乐”根本无法去观察;“在学习中”是一种行为“进行态”,不是目标表述的要素,纯属废话。3“本课的生字新词”“生字组成的词语”没有明确指出是那些,对象模糊、表现程度没有规定。4“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因为单靠一堂课的学习是不可能“养成”习惯的。

另外,这个目标的表述还存在条理混乱不清,有语病等问题。

除了上面讲到的外,在表述教学目标时,教师们还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1、必要时,要写出达成目标的行为条件(不是每个教学目标都要有它)。如,“允许查字典”,“在课文中用线划出……”,“在5分钟内能默读完……”“在交流讨论时,敢于发表自己对……的见解”等。

2、一定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一堂课后学生应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可以从行为动词上体现程度,该“学会”的就不能写成“运用”。也可以把表现程度描述出来,如,“至少会用……造三个句子”,“80%学生能当堂背诵全文”等。

3、表述的条理要清晰,可以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次序逐条表述,也可以表现程度的高低依次表述。

4、作为语文教师,不要在表述目标的句子中出现错别字和病句等。

规范地表述教学目标,是教师的一项教学基本功,它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对《课标》的理解情况,容不得忽视,必须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衷心希望在新课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表述日臻规范。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指导写字:9、10课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指导书写这两课比较难写的字,如“岛、展、隐、绕、蜜、密、摘、留”等8个生字。

2、能够用自主探究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记住每个四会字。

教学重点

指导书写这两课较难写的字。

教学难点

能够用自主探究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记住每个四会字。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田字格的生字卡片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评价上一次作业复习、写字姿势

二、学习本课难写的字

三、练习其他四会字

四、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由于开学伊始,因此复习写字姿势,都将在连续几节课里得到巩固和强化,有利于学生牢记并调整自己错误的写字姿势。

通过让学生之间合作学习识字方法和组词,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通过老师范写,教学生学会观察范字,并能指导自己的临写。

堂上练习的时间有限,适当布置一些习作作业,巩固学生的书写。

1、小朋友们,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些写得较好的作业,一起来分析一下他们哪里写得好。

2、请回顾一下我们的写字姿势是如何的?

1、课件出示课的四会字,引导学生认读并扩词。

2、小组讨论交流记字方法,引导学生着重观察字的结构、笔顺、笔画和部首。

3、指名汇报交流情况。

4、老师范易写错的字,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重点指导:

“岛”半包围结构,区分“岛”“鸟”。

“展”注意第八笔的左侧不能添加一撇,而且,“展”的撇捺要舒展,做到四平八稳。

“隐”左耳旁,要先写横折弯钩,再写竖,且是明显的左窄右宽。

“绕”,右上角不能添加一点,并且联想复习“烧、浇、饶”这几个字。

“留”提醒上下结构不能写成了左右结构。

“密”与“蜜”通过组词来区别记忆,如:密码、蜂蜜。

“摘”,联想“商”来对比记忆,注意“摘”里面的“古”,而“商”是不一样的。

5、要求学生描红临写生字,师巡视相机指导。

引导学生写其他比较容易写的四会字,师巡视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完成未写完的字

生说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头正、身直、胸舒、臂开、足安。

握笔姿势:三指握笔留一寸。

1、开火车认读会写的字。

2、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3、被指名学生代表汇报各自的识字方法。

4、观察老师范写生字。

5、在自己的课本上描红生字,然后临写。

练写其他四会字。

板书设计:写字五

一、回顾写字姿势

二、岛、展、隐、绕、蜜、密、摘、留

反思:

由于这节课难写的字较少,且教学内容相对较少,因此,能在课上完成所有的任务,并评讲了上一次课的优劣。对于评优,学生积极性较高,也使得开学第四周的写字课,气氛更加好。学生在说怎么记住这些字的时候,比较活跃,但是,大多是联系所学生字进行区别记忆。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精选7 篇5

第二课时(21)(口语交际)

一、启发谈话

1、启发谈话(略)

2、说自己的梦。(教师参与说)

3、评议。

(1)谁想把自己做过的梦说给大家听?

(2)� )

(3)再找几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梦。

二、畅谈理想。

1、启发谈话。

2、同学们坐稳了,让我们乘着时间飞船,穿越时空隧道,走向未来。20年弹指一挥间,很快过去了,这时的你是什么样子的呢?

3、畅谈未来。(小组内谈)

4、小组代表全班交流。

5、小结: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现在应该怎样做?

[意图:通过学生畅谈未来,创造了交际情景,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展示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布置作业。

四、把自己的梦或梦想说给爸爸妈妈听。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的:

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理解课文表达的主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吴望尧简介

今天我们学习吴望尧先生的太阳船,要注意体会作者的风格,以及通过独特的意象表达的言外之意。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诗歌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诗歌的意象,找出作者写作的思路,

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太阳船的?划分层次,并概括内容:

明确:作者是按太阳运行的时间顺序来写作的,从早晨写到日落时分。

太阳升高以后,光芒万丈

穿过云层之后,霞光一片

没入云层之后,银星千颗

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课堂探究,理解文意

1.太阳在运行的过程中,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金色(早晨)——白色(升高到日落前)——红色(日落时分)

2.“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便缓缓地扯下了帆。”这句诗表达了怎样的含义?

明确:当太阳升高以后,太阳没有的任何阻挡,发出了万丈光芒。

3.“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又驶向另一个港湾。”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含义?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比喻。作者用“白银”比喻阳光,用“卸下批闪烁的白银”比喻天色已晚,太阳光逐渐变暗,用“驶向另一个港湾”比喻太阳即将落山。

作者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光线的变化的,给人以美感及想像的空间。

4.“但在它驶进黑暗的时候,船上却焚起了大火”,这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明确:太阳下落没入云层,映射出晚霞一片。

第三步、背诵课文,探究中心

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诗歌的意象以及寄托作者情感或主旨的诗句;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1.诗言志,作者吴望尧借“太阳船”寄托自己什么情感呢?说一说你的理解?

明确:寄托自己对光明与幸福的渴望,对故乡与大陆的思念。

2.本诗的主旨对你有何启示?

明确:

四、质疑问难,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1.你对本课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

2.你对本课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理解?

总结固趣:

你学习本课之后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预习《女娲造人/袁珂》,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7

一、教材分析

《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配有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第二自然段配有一幅长城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第三自然段是由长城展开的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可以说,它不仅是一篇状物类的文章,更像一首动人心魄的中华历史文化的赞美诗。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拟订“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现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准备:长城远、近景图的课件

二、设计理念: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凸显学生的感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本节课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识的深度;以情为重点,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

四、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教学中准备采用“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说教学流程:

(一)展示资料,在历史情境中激情

于漪老师说过:“课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

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课文教学我以交流资料为起点。请各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长城的资料与信息,交流完之后,把它贴在后黑板的读书角。学生可能搜集到的资料有:“盂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好汉坡上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碑刻、曾有宇航员说,从月球俯瞰地表,惟有两处建筑遥遥可见,其中之一就是我们中国的万里长城!长城经过的省市、修长城的目的、时间……齐读大屏幕长城背景图上老师搜集的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誉之词: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强烈期待,为本堂课的学习打下情感和价值取向方面的铺垫。激发学生探究氏城文化的兴趣。

(二)品词析句在文本语言中动情

学生们的读书兴趣被激发起来之后,让他们带着定的知识储备进入读书过程。首先让学生带着老师的温馨提示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这一遍读,重点放在读正确、读流利,有不认识的字,鼓励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或解决,养成良好的利用工具书的习惯。接着,同桌互相检查读生词,并将自己认为需要给大家提醒字、词交流交流。如“血汗”中血的读音,“堡垒”的垒,3个撇着点要写均匀,“屯兵”、“堡垒”的意思。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读,就是让他读自己最拿手的一段,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我能行的信心。最后要学生说说读书知道了哪些内容,在学生的汇报中,我删繁就简,集中目标,理请课文的思路。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品格。

教学重点:

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常听人说起岁寒三友这个词,谁愿意告诉老师岁寒三友具体指什么?

2、你们见过梅花吗?(出示图片)

3、都说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们一起来体味那绝美的诗篇。

4、板书课题。(出示古诗)

二、初次朗读诗歌,解决生字新词

1、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

2、小组讨论交流,自学字词。

3、出示字词,检查自学情况。

三、熟读诗歌,理解诗文

1、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学生交流后老师点击重点问题学生读一遍)

2、好,带着这些疑问大声朗读诗歌

3,小组讨论古诗意思。

4,汇报交流诗意。

5、引导分析墨梅特点及精神

6、诗人真是光赞美梅花吗?他为什么要做这首诗呢?出示作者的资料,学生读一读。交流做诗的原因及目的。

7、认真欣赏图画,说说你对他的理解。

8、再读诗歌,体会感情。

四、 回顾反思:

1、“岁寒三友”的象征了怎样的精神:

(明确:“竹”是有气节,象征诗人“任而东南西北风”的气概;松:不畏风霜,生机勃勃,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梅:超凡脱俗,象征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2、请学生说说“岁寒三友”对自己的启示。

五、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积累与梅花有关的古诗。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9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低年级主要是进行看图说话写话的训练。看图说话、写话要求学生把图意表达完整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训练要点,一年级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虽已有一定发展,但要说得清楚完整、流畅、正确还需进一步训练。因此,如何有效地指导低年级学生说完整话写完整句就成了我们一年级老师急须解决的问题。在本学期第八周的'集体备课时间,我们围绕该问题进行了研讨。

研究重点:

如何有效地指导低年级学生在看图写话时说完整话写完整句。

主备人:

叶晓珠

参与人员:

一年级全体教师

地点:

一年级办公室

时间:

20xx年9月1日

备课流程:

一、组长简单反馈上星期授课情况,引出本次备课主题《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写完整句》。

二、组织教师学习一篇理论。——《教会孩子看图说话、写话》

1、组长组织大家阅读,学习如何引导学生在看图说话写话时能把话说完整,把句子写通顺,写具体。

2、各位教师根据学习的有关理论以及提前准备的个人阅读资料,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学习体会。大家各抒己见。朱老师提出:先要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图上有什么,再指导按顺序观察各部分,抓住主要的说,对图中的语言要有取舍。金老师说:教会学生审题,逐一回答“要求”的问题,再连起来说。郑老师提出:教给学生说话的方法。抓学困生的训练,从培养学生表达的愿望兴趣出发,不能拔高要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3、组长进行总结:要从培养学生表达的愿望兴趣出发,教给学生观察和习作的方法,抓学困生的训练,挖掘优等生的潜力。

三、根据刚才的理论和收获进行集体备课——设计《语文园地七看图说话——该怎么办》的`教案。

四、运用本次设计的教案进行教学,布置下次集体备课内容。

五、下一周反馈教学效果:学困生能按顺序把图意表达完整,基础好的学生则能运用好词佳句把图意表达得更具体、生动,能想象图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对话。

总结活动:

老师们利用理论知识联系教学实际,教给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的方法,激发了学生乐于表达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完整表达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准备:

卡片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学生活动

巩固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自主学习

初读感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的名字是《我们知道》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想象你知道了什么?1. 学生边读边想

2. 小组交流

深入学文1. 请同2. 学说一说,3. 通过这首是你明白了什么,4. 自己先想一想再小组说一说

5.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6. 教师适当点评

7. 有感情读诗歌1. 读诗歌,2. 思考问题

3. 小组合作学习

4. 自由汇报

5. 有感情诵读

拓展实践能仿照这首诗歌的样子,也来写一写“风”吗?

1. 独立创作

2. 小组内交流

3. 全班反馈及时评价

实践作业回家吧自己编写的诗歌读给爸爸妈妈听,然后请他们提意见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11

小学语文教学对象是正在发展中的儿童,如何把小学生培养好,不能有半点差错。要求每一位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做好精细的准备工作,要把准备的内容书面化,完成教学设计,才能自如地上好课。实践证明优秀教师在上课前,都很认真地做好准备工作,有的反复修改教学设计方案,而案例分析更是教师总结经验,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途径之一。完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教师不断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文化科学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过程。因为完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语文能力。如通过钻研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熟悉语文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的过程,会转化为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及必要的知识;通过研究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接受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会提高教师本身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小学案例分析的目的是对以往的教学进行反思、小结,他的最终目的是使小学语文教学实现最优化。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故乡的芦苇》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以“热爱家乡”为主题的第六单元的第一篇主题课文。这是一篇以热爱家乡为主题的抒情散文,文章先叙述后抒情。作者以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了故乡朴实无华的芦苇多而美的特点。用轻松细腻的笔法娓娓叙说了儿时与芦苇有关的趣事。本课优美、生动的语言是学生学习语言,培养语感的好材料,教学时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通过对故乡芦苇的回忆,倾诉了对家乡的怀念与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形象、准确的语言,领悟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3、通过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品读,鉴赏文章优美的词句和段落,并积累下来。

难点:、从文章准确、形象的语言中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情感,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教法、学法:

1、课堂上注重朗读,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去主动学习,在这堂课上,我引导学生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实际,让自己的情感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升华。

3、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质疑问题、自读解疑、读议领悟中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发表个人独特的见解,培养创新意识。

设计理念 :

本篇课文语言优美,生动活泼,感情真挚,充满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我选择了“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生情”的方法,在读中引导学生体会写法,在品词析句中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贯彻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同学们,老师知道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们想去看一看吗?你看:在长江口外,东海之滨有一个美丽的海岛,这就是樊发稼的故乡,这里曾给作者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那密如蛛网、纵横交错的清清亮亮的小河;那灿若群星、叫不出名儿的各种各样的芬芳的野花;那望去像铺满碎金似的一畦畦油菜花;那朗朗秋空下熠熠耀目、洁白如云的棉花……

孩子们,这儿美吗?这么美的景色只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他最难忘的。却是那些朴实无华的芦苇。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故乡的芦苇,去追忆那遥远的童年生活吧。(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设计理念:这段导语的设计,重在激趣,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抓住了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从知识的角度讲,以课文内容为切入点,既给学生提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细读深究,品读悟情

1、自由的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语句,

2、快速浏览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看看文中哪些自然段是描写芦苇的,哪些自然段是写童年趣事的?

3、指名读8——10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芦苇特点的语句。

4、课件出示:一片片,一簇簇,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碧玉似的秀枝,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几分恬静和飘逸。

5、那么这句话写了芦苇的什么特点呢?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在这句话中你看到了几个叠词,你还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6、多么可爱的芦苇啊,谁愿意读出它的可爱来?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以上教学环节,意在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的朗读,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心感悟文本,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中间不失时机地穿插朗读指导,在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读出感情。此环节既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又体现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的原则。)

三、合作研读,自主交流

1、是啊,多么可爱的芦苇啊,作者运用了恰当的比喻和拟人,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如诗如画的芦苇图,多么令人神往啊。不仅如此,在芦苇丛中还有很多趣事呢?

快速浏览11—13自然段,看看作者写了哪几件趣事? (吹芦叶 哨折芦叶船 捉纺织娘)

2、指名读 女生读句子,男生配动作和声音注意读出欢快劲。

3、下面谁愿意来读读第二件事,看看你又在哪句话中看到了作者的快乐。

(“开船啰!开船啰!”“于是,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 )

4、带着快乐的心情,让我们来看看最有趣的一件事吧。

5、纺织娘是什么样的?你们想看一看吗?(课件出示)

6、课文是怎样描述纺织娘的?请同学们找一找,谁愿意来读读。

7、作者如诗一般的语言更让人陶醉,来,下面我们齐读4、5、6、7自然段。

10、大家看,这些景色怎么样?他们和芦苇有关系吗?可不可以去掉呢?为什么?

(不可以,这几句恰恰说明故乡很美。)

(设计理念:这一教学环节是建立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水到渠成,首尾照应,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体味情感,升华主题

1、这段结尾再次出现省略号,表明作者对芦苇难以忘怀的根本原因是:故乡的芦苇!你给过我不少(生接:童年的欢乐。)

2、童年往往是最快乐,最难忘的。而作者的童年是和故乡的芦苇分不开的。所以作者发自内心地说:(课件出示:生我养我的故乡啊,你给我留下多少梦幻般的、缤纷的记忆。)

(设计理念:升华主题,超越文本。感悟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怀念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延伸 ,再造升华

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丝一样的的情节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洋溢着一缕缕真挚的感情,寄托着自己对故乡的怀念和热爱。孩子们,你们注意到了吗?其实我们的家乡也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学到这儿,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课件出示:家乡,我爱你)谁愿意说说你爱家乡的什么?说得真好,老师知道你们都是心中充满爱的好孩子。

课下请你饱含深情的,写一写你对家乡的热爱,好吗!(家乡的蓝莓、红豆、灵芝、蘑菇等等)

六、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迪斯尼乐园的路径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想象,语言表达能力,形式自主探究的意识,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品质。

3、感悟课文蕴含的哲理:给人自由,任其选择,其本身就是一种最佳选择。

4、根据新课标关于阅读的建议,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通过指导学生自主读书,讨论交流,从中发现葡萄园主的方法与格罗培斯设计方案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课文蕴含的哲理。”

教法与学法:

本课教学,可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它的操作程序是:课前预习---学生质疑----创设情境-----尝试讨论----小组讨论----延伸发展。它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以创新为灵魂,以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开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思维空间,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满堂问,师生满堂议,满堂辩的局面。全体学生在积极地参与相互合作的创新学习活动中,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培养,语文素养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大预习,大分享)

字词储备:

读法:滨前鼻音;择、斯、踩、躁、催平舌;窄、翘舌

多音字:吆喝he、看kan管、调diao遣

理解词语:漫山遍野、微不足道、启发、优雅、吆喝、最佳路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名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么?大家一定对“米老鼠”“唐老鸭”这样的动画人物不陌生。知道他们是谁创造的么?(美国动画片大师沃尔特。迪斯尼)

(格罗培斯: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现代主义大师和景观建筑方面的专家,他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在世界各地留下70多处精美的杰作。迪斯尼公司的创始人不但创造出了这么多个性鲜明、活泼可爱的动画人物,对于全世界热爱动画片的人来说,他还有一个巨大的贡献,那就是迪斯尼乐园。迪斯尼乐园备受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喜爱,这里可以说是每个人梦的故乡,好像来到了用梦和幻想编织的殿堂。)

2、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和迪斯尼乐园有关的。

板书课题:6、最佳路径(最佳路径:就是最好的路线。)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为什么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最佳路径?这条最佳路径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学习、多元选择、合作探究、帮扶训练)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节通读全文,正音:滨、窄、踩,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调转(diào zhuǎn)。

3、交流初步阅读后能解答的问题,也可提出新的问题。

4、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后来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三、达标测评:抄写生字词

第二、三课时

(大预习大分享)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阅读了课文第一段,初步接触了世界建筑设计大师格罗培斯,对他的工作精神十分敬佩。齐读第一段。

二、分配任务,自主学习,多元选择,合作探究。

1、先通读课文,再朗读你喜欢的段落,注意流利、有感情、有动作

2、你能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果来给课文分分段吗?

(第一段(1——2)写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前往地中海海滨清理思绪。(遇到难题)

第二段(3——4)写一位年迈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办法让格罗培斯从中受到启发。(获得启示)

第三段(5——6)写格罗培斯设计迪斯尼乐园路径的方案和过程。(完成设计)

第四段(7)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最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获得最佳)

(各小组分段朗读课文。)

3、格罗培斯一下子就设计出最佳路径了吗?他受到什么启发?

(从卖葡萄的老人那儿受到启发:“无人看管”;大家可以走进园里自由选择,无拘无束地挑选自己称心如意的葡萄,同时享受亲自摘葡萄的乐趣。直接从葡萄架上摘,果子更新鲜;“只要……就可以……”这种方法给人以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人们感到被信任、被尊重。

4、他的具体做法是怎样的?

(步骤一:撒下草种,提前开放。步骤二:按照足迹,铺设道路。)

5、你对格罗培斯的设计是如何认识的?说说你的见解。

(这样的设计给了游人以权利,是把游人放在了第一位的;

这样的设计是顺其自然的,看来在没有办法的时候,顺其自然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道路的设计不是用脑子挖空心思想出来的,而是用脚走出来的

它是众多的人自由选择的结果,符合众多人的心愿……

6、读完全文,你觉得格罗培斯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文章相对应的文字。

(对路径设计的要求之高,总是力求完美,追求最佳,并为之付出艰辛的劳动。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严肃、精益求精)

7、你觉得格罗培斯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格罗培斯追求完美,先后修改了50多次,还不满意,最后让大家共同来创造,这样的路径已不是哪一个人的设计,而是大家共同的选择。

这许多小道踩出来了,但并不一律,“有宽有窄”,宽的走的人多,窄的走的人少些,却又“优雅自然”,据此铺设的人行道就没有刻板的模式,富有艺术性。

行人走出来的路是优雅自然的,格罗培斯在按照踩出来的痕迹铺设路径时,一定会施展全部的本领,使路径更美。

这样的路是行人自己走出来的,不仅美观,而且保证了人们游玩时的方便、快捷。

设计路径的方法不同寻常,顺其自然,包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极大的启迪。

如此设计是格罗培斯从法国南部卖葡萄的农民那里获得启发,汲取了“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精神而完成的。

格罗培斯对待“微不足道”的问题同样认真对待,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8、假如你是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的专家、评委,你能说说为什么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评为最佳路径?至少说三点理由

(大师之大,不仅在精湛的艺术,还在于创新的思维,精益求精的精神,更在于他尊重他人,为人着想的人本思想。)

9、与大师对话,你最想对他说什么?

(感谢格罗培斯,他送给我们一个道理:有的时候,不知怎么办的时候,给人自由,任其选择,也许是最佳路径。在这里,老师真诚祝愿我们每一位同学能以格罗培斯为榜样,不断争取,创造“最佳”。

格罗培斯,你不愧是世界建筑大师!

格罗培斯,你善于向成功人士学习,我也要向你学习。

你做细小的事情都那样一丝不苟,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0、收集有关迪斯尼乐园的介绍及迪斯尼的故事讲一讲

三、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四、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13

【设计理念】

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注重表达的条理性,并将口语交际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设计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中心,巧妙创设情境,注重双向互动,尽量多的留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会说,发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教学设计,选择了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母的爱》。这次“口语交际”训练要求学生就课本中的三个小故事发表对“父母的爱”的看法,同时还要求学生联系生活,讲述生活中与文中三个小故事类似的事,再谈谈自己的想法。文本中的三个小故事简单明了,在生活中容易找到类似情形,不但为学生“口语交际”有感而发提供了情感的感触点,而且为学生联系生活讲故事开拓了思路。本次“口语交际”内容“父母的爱”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且仍然是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教育意义。

【学情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近,而且课本中也提供了可感的材料,学生是有话可说的,但是学生要从不同角度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父母的爱”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挖掘父母对爱的典型事例较为不容易。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可能无法关注细节,进行细致描述,容易说大话空话;也较难从各个角度回忆,讲述故事,发表看法。因此,针对五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可让他们课前参与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与父母交谈,为口语交际做好铺垫。本次活动意在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父母的爱”。在“口语交际”进行中,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教师要注意从口语表达、交际态度等方面加以指导,还要加强对学生倾听习惯和能力的指导。以达到本次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求。

【教学准备】

1、准备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场景剧表演用的父亲、母亲、孩子的头饰等物品。

2、邀请家长进课堂,准备好交流的媒体资料(提前录制好本班学生父母对孩子教育的视频如:最想对孩子说的`话及对孩子的期望等视频录像资料、书信、贺卡等)对学生课前要保密。意在激发学生好奇心和表达欲,从而更加增进父母与子女的情感。

【前置性作业】

课前分小组搜集自己或他人生活中与父母之间的小故事,也可以读读关于“父母的爱”为主题的作文或其他文学作品为本次口语交际打下基础。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关爱自己的事例,小组内排演生活场景剧,在课堂交流表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和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让学生畅所欲言,广开言路。

3、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教学重难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说、写相结合的训练。

【教学手段】:

口语交际的关键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和欲望。在本节课中,我充分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交际,在双方互动交流中进行听说写结合的训练,生生互动,师生与环境的互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家长与孩子合作等加强学习的合作性。在互动合作中,通过学生的综合评价、自我评价,让其体会成功的愉悦,增强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感受父母的爱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如涓涓细流,父母的爱如夏日浓荫!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可不同的爱却给孩子成长带来了不同的结果。我想,大家一定有兴趣和老师一起聊一聊“父母的爱”这个话题!出示课件(板书:父母的爱)(设计意图:以亲切的语言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明确围绕什么话题讨论交流,调动学生参与交流的热情。)

二、创设情境,体验父母的爱

场景表演,表现父母的爱

1、展示:选择最有自信的小组,展示课前排演的生活场景剧。教师请出小演员,将准备好的头饰帮他们戴好,进入“父母的爱”生活故事表演环节。

2、评议:学生从不同角度交流评议,如语言、动作、神态、内容等,大胆发表看法。

3、小结:同学们真棒啊!能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父爱和母爱演绎成这么精彩的表演。其实,父母对我们的呵护真的很多。来,咱们一起看看课文中的小朋友,他们的父母是怎样关爱孩子的呢?

(设计意图:真切的场景表演,演绎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父爱和母爱,既打动在座的家长,又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

三、阅读故事,评说父母的爱

多媒体展示课文中提供的三个小故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其中一个故事阅读交流,选择同一个故事的同学编为同一个小组。

1、分小组读故事,理解内容。

2、小组内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

3、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学生发言示例:

小组一:刘明明的妈妈太过溺爱孩子,刘明明什么都不会做,做事丢三落四,我们小组觉得这种母爱虽也是爱,但对孩子成长造成障碍。故事中的妈妈应该让孩子学会自立。(同组成员补充)

小组二:冯刚的爸爸也太严厉了,考不好就挨训,冯刚都不敢考试了,爱孩子,就应该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他,而不仅仅是训斥。负负责,这种爱是挺不负责任的。(同组成员补充)

小组三:李路杰有位好爸爸,他懂得鼓励孩子,给孩子信心,结果李路杰在尝试中取得了成功,这会使他在以后的成长中更有信心。(同组成员补充)

(设计意图:双向互动是口语交际的关键,分组交流为更多的孩子提供了交流的机会。我让孩子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自主组合小组,让全班学生充分“动口参与”,实现“口语交际”。)

四、结合实际,说说父母的爱

拿出课前准备的记录或搜集的资料,回忆一下你所了解到的故事。然后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父爱或母爱?

1、小采访活动:同学们生活中一定有很多类似课文中的事,当一回小记者,去采访你的同学,了解了解好吗?同学之间自由进行,可以直接向同学提出问题。通过采访,为自己的发言找到依据。

2、学生在采访活动中互相说说生活中的小事,然后踊跃发言,参加全班交流。

3、在同学们交流发言的时候,老师既要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又要逐一梳理问题,比较集中的围绕主题展开交流,适时补充,发表见解,提供拓展阅读材料,再次让学生感知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小记者采访活动”的情境,采用访谈的形式调动学生多方感官的参与,激发学生情感与兴趣,巧妙引导学生置身“访谈”之中,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交际训练中来。)

五、亲情沟通,交流美好的爱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也都爱自己的父母。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深沉的、宽广的,更是无私的,但有的方式有些不妥。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有的也来到了我们学习的现场,让我们敞开心扉,做一次爱的表白吧!

1、学生:心里话说给爸爸妈妈

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一定有感恩,也或许会有渴求,那就走到父母跟前,把你想对父母说的话大胆的、用最富有爱的语言说出来吧!

2、家长:告诉孩子你会怎样关爱他们

亲爱的家长们,孩子们爱的心声一定打动了你们,相信你们一定明白了正确的爱是孩子走向成功人生的有力支撑。那就放下家长、长辈的架子,走近您的孩子,和孩子做一次心与心的沟通吧!

(设计意图:这是一次爱的交流,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其中,获得了爱的体验,让课堂达到的不仅仅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还有父母和孩子的互动。口语交际取得更大的的实效性。)

六、教师总结,布置习作练习

师总结:是的,父爱如山,母爱似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要学会与父母沟通,消除代沟;又要学会理解、体贴父母,感恩父母。最后,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今天相互理解爱的每一个人!

作业:请同学们将今天的爱写下来,写好后读给父母听。题目自拟。

(设计意图:最后教师的总结是爱的宣言!成功的口语交际为习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要求学生课后完成作文,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妈妈和“我”对生命的关爱。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德育目标

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美育目标

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从中感悟自然的美丽。

教具准备

图片、录像、生字卡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

2、遇到生字先划下来,再多读几遍。

三、认读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出示词语卡片。

四、理解课文:

1、自读这篇课文,

2、讨论:为什么“我”会把目光投降高远的蓝天?

3、指导汇报。

书空,认识“蛋”。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划出生字。

1、自由读;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如果读错,同学帮助指正。

4、扩词

1、读完后说说最喜欢哪个小节,为什么。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和小组成员进行讨论。

3、小组在全班汇报。

4、交流自己读后的体会,谈谈自己的理解。

五、指导朗读:

1、师范读。

3、配乐朗读。

4、指导评价,鼓励学生向优胜者学习。

1、先选自己喜欢的小节进行朗读。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3、学生进小组内进行比赛,选出优胜者参加全班的比赛。

4、对参赛选手进行评价。

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感悟春天的美好。

树立榜样,鼓励学生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二、完成“我会读”练习。

三、检查背诵情况。

三、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发现字的特点:“听、唱”都是左右结构,口字旁;“连”与“远”都是半包围结构,走之底。

2、指导学生写好走之底。

3、指导学生在作业本上书写。

4、展示写得整齐、正确的作业。

开火车认读生字。

比比看谁读得准。

1、观察字型,说说所学字的特点。

2、指名在黑板上写

3、学生互相评价。

练习设计

1、背一背:将课文朗读给父母听。

2、写一写:完成《随堂练》。

教学反思

本课成功的关健在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获得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语义理解的求知欲,发展学生形象思维

“焦急不安”一词的理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若通过单纯的讲解,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课标》指出:1~2年级学生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焦急不安”这个词语的意思,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具体形象地想象妈妈平时焦急不安的神态动作和语言,进而引导学生体会鸟妈妈此时失去鸟蛋时心情,从爱的情感体验中理解了“焦急不安”及全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再次探究朗读时的表情,学生便读得有声有情,声情并茂。这样教学,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也得到培养。

二、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让学生敢于展示自我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潜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小学生虽有模仿性强的心理特点,但已萌发求新求异意识,因而在读书过程会产生与众不同的想法,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地探究不同想法,表达自己独特的思路,充分展示自我,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也促进了学生萌生创新意识。

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敢于自主学习,自主表达,并促使学生在自主探过程中学会合作,从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转变角色,在阅读过程中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作用尤其是在识字和朗读两个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能力、让学生自主识字,合作交流,相互评价,尽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过程情感态度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培养创新意识。

多种形式呈现生字,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做动作、找反义词、用词语说话、做选词填空练习等识记生字,以及利用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学生认读,接着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学生认读。

《两只鸟蛋》这一课,要懂得鸟类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极大地唤起学生的识字兴趣,促进他们依据已有生活的体验,提出了多种有价值的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不足之处在于:

在教学中,还需引导学生自主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质疑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思维能力。它不仅让孩子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而且激发起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这一点,在本节课中做得还不够。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