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2篇】
时间:2024-08-08 04:09:27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本页是人美心善的小编阿青给家人们分享的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2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内容导航
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学设计方案 篇6教学设计方案 篇7教学设计方案 篇8教学设计方案 篇9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版 篇10教学设计方案 篇11教学设计方案 篇12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 篇1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应该关心有困难的人,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
3、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认识生字,规范写日记格式。
2课时。
1、导语:
师:小朋友,我们每天都会发生许多事情,有些事情还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你是否想过把其中的一些事情记录下来呢?
生答。师板书课题,齐读。
2、进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两则日记,日记是每天记录人物、事件、感想的小文章。自读课文,看看写了什么?不会读的字可以请拼音朋友来帮忙。
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师巡视指导,纠正不良的读书姿势。
1、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愿意当小老师领大家读一读生字?
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卡片。
指名当小老师带读,师正音。
2、多种形式读:
开火车读、抢读、齐读。
3、交流识字方法:
让学生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换偏旁:奇──寄、分──份──粉、少──纱、斗──料;作──昨、沙──纱。
4、组词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让学生用生字组词。如,学生手则、昨天、纱布、寄信、水电费。还可以一字组多词。如,粉条、面粉、粉刷、粉身碎骨;颜料、材料、料事如神;手套、圈套、套装;寄存、寄托。
5、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读一读部分,教学生词的读音:
指名读、集体读。
1、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示范朗读。
2、指名朗读,纠正发音。
1、师:请小朋友自由读第一则日记,想一想:“我做了一个什么梦?梦想成真了吗?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问题。
2、指名答,师板书:
“我”
梦想白纱裙──妈妈不给买
(喜欢) (生气)
3、师:梦想没有实现,“我”的心情怎样?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出示媒体资源中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回答,指名读,引导把“我”不高兴的语气读出来。
4、小组分工读。师巡视指导朗读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则日记。
1、师:小朋友,学习了第一则日记,你觉得写日记应该注意写什么?日记可以写什么内容呢?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2、师:你发现了日记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提示:
⑴ 日记有一定的格式,日记的内容可以包括年、月、日、星期、天气、正文。
⑵ 日记就是把当天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情记下来,而不是像记流水帐一样,把一天做的事情一件一件罗列下来。
1、认读要写的字,正音:
出示要求要写的生字卡片,教师领读、指名读、齐读。
重点指导“昨(平舌音)、娘(声母是鼻音)、晴(韵母是后鼻音)”三个字。
2、观察字型,发现规律:
同结构:八个字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
同偏旁:昨、晴;姑、娘、妹。
同部件:份、粉。
3、示范书写,重点指导:
重点讲解:
女字旁:撇点的“撇”要长,“提”不能超出右边的撇。
日字旁:相对瘦长一些。
1、复习日记格式。
2、出示生字卡片,多种方法认读:
开火车读、赛读、齐读。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则日记,谁愿意来读一读?
指名分段读,评议。
2、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一部分,思考:我又做了一个什么梦,梦见了什么?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师:小作者的心情如何呢?请同学们结合插图,想一想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教师出示媒体资源中的图片:
指名回答并朗读,指导学生把“我”梦中开心的事,用高兴的语气读出来。
3、比较朗读。比较一下这两则日记内容上和情感态度上的不同。思考:妈妈没有给“我”买心爱的白纱裙,“我”的心情怎样?后来“我”为什么没让妈妈买白纱裙?
学生回答。
4、师:�
学生讨论、回答。
5、师:那么你感觉“我”是怎样一个人?
指名回答。
师: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像小作者那样,关爱他人,那么你自己也会收获很多快乐。
6、师:我们学习了小作者的两则日记,你觉得写日记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
⑴ 日记有一定的格式,日记的内容可以包括年、月、日、星期、天气、正文。
⑵ 日记的写法比较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写,写出一天当中有意义的事或自己特别想记下来的话以及自己的心情等等。
⑶ 日记的篇幅可长可短,一定要写自己的真实感受。
⑷ 日记的内容必须新鲜,每天都有不同的内容。
1、按照日记的格式写日记(篇数不限):
提示:
⑴ 今天你做了什么?
⑵ 你到过什么地方?看到或听到什么?
⑶ 你最想干什么?
⑷ 今天发生了什么事,你的感受怎样?是高兴、伤心还是后悔……
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2、指名上台朗读,或在学习园地里展出,在“语文园地”的“展示台”展示。让全体同学都有展示自己日记的机会,培养他们展示自己作品的愿望,体验写话的快乐。
24 日记两则
“我”
梦想白纱裙──妈妈不给买──不让妈妈买
(喜欢) (生气) (高兴)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⑶了解颐和园的内容,质疑──讨论: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⑷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体会特点。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质疑──讨论自主、合作的了解课文的内容。
⑵通过体会句子,学会抓住特点进行描写。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关键】
1、了解颐和园的内容,质疑──讨论: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粗知文章内容,学习头尾两段。
3、了解游览顺序。
〖教具准备
放大的颐和园插图。
〖教学过程
一、揭题,简介颐和园
1、生自由介绍颐和园:
最好由游览过此园的学生上台介绍,可出示图片、相片,不管去过的,可凭见过的图片或想象讲一讲。
2、师归纳:
北京西郊有一座规模宏伟的古典园林名叫颐和园。它原名好山园,后又名清漪园,是古代皇帝寻欢作乐的行宫。清朝的慈僖太后执政后,为把它作为避暑游乐之地,竞移用海军费用,重加修建并改称颐和园。国内各种园林建筑300余间。该园善用地形,构造巧妙,形成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布局结构,是我国建筑技术与艺术的结晶。
解放以后,这个园成了旅游胜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主识字。
2、出示词语进行速记。
3、了解疑难词语的意思:
画肪:指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琉璃瓦:内层用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宇宙的屋顶。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肪形栏板。
三、理清全文思路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
人、事、景、物。
写景的文章开头与结尾一般采用什么样的结构写,大家说说:
总分总。
看书,找出头尾两段,看看主要讲什么?
开头主要讲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结尾主要讲颐和园到处都是美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这开头与结尾是什么关系?
首尾呼应。
剩下的自然段围绕着颐和园的美丽来写呢?
四、理清2~5自然段的思路
自由读2~5自然段完成练习:
2~5自然段是按照──的顺序写的。
(方位)
画出表示方位顺序的语句。生自由画后汇报。
生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生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生3:登上万寿山。
生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师引导:到了昆明湖还游览了什么?
(十七孔桥)
现在完成练习:
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五、总结
我们了解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作者是怎样把处处景点写具体的,下一节课再读。
六、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
宫殿长廊油漆栽满昆明湖清爽阁楼
2、复习昨天学过的2~5自然段的游览顺序:
(方位)顺序,游览了(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二、讲读课文
大家自由读课文。
最喜欢读哪一段就先说哪一段:
采用的方法与以前的一样,先找喜欢的段、句、词,再说好在哪,最后再感情朗读。
生自学5分钟。
听取汇报。
生1、生2、生3各说一段,师为了结合方位顺序讲,故意选取最后一段──昆明湖。
1、精讲昆明湖第5自然段:
方法同上:
找、说、读。
自由读。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燕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的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佳作,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第二自然段写燕子在春光烂漫时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第三自然段写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第四自然段写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课文插图意境优美,有利于配合课文进行朗读和背诵训练。
二、教学设计
1、删减替换,感知燕子的外形美
课文第一自然段作者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准确生动地描写了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知燕子美丽的外形,我先让学生细读课文,再闭上眼睛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燕子,让燕子在自己的脑海中浮现出来。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燕子的外形美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对比老师读的内容和课文中的内容的不同,通过对修饰成分的删减,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第二个层次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积累进行替换比较,再次感悟到描写外形要抓住特征这一写作方法。通过这样几个层次的教学设计,然后让学生把感受到的燕子优美的外形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培养了学生透过文字对美的感知力。
2、咬文嚼字,品味燕子的动态美
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过斜、掠、沾等几个动词十分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燕子优美的飞行姿态。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几个动词反复咀嚼体会,感悟燕子飞行时的优美姿态。
首先,我让学生细读课文,感知这一自然段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回到课文中去,找出有关的句子慢慢品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在学生的交流中我把斜、掠、沾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品词。斜字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什么?掠过在字典里是怎么解释的?轻声读读句子,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从斜着、掠过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经过老师的点拨和细读想象,学生领悟到了燕子斜着身子飞掠的优美姿态。)那么沾能换个词吗?(碰、撞)那作者为什么不用碰、撞而要用沾字呢?(通过比较、品味,学生感悟到了沾字十分准确地写出了燕子飞行之轻,体会到了作者用词之精确,同时学生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燕子飞行时姿态的优美。)学生领悟之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增加领悟的效果。
咬文嚼字是品味课文内涵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咬文嚼字,反复诵读,使学生充分感悟到了燕子飞行时的动态之美,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悟力。
3、运用想象,欣赏燕子的静态美
课文第四自然段描写了燕子歇息时与春天景色互相映衬的美丽画面。文中把燕子落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比喻成五线谱,学生较难理解。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说说燕子飞倦了怎样休息?启发学生想象:对照一下插图,再闭上眼想象,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杆上的燕子变成了什么?那几根电线呢?书上哪个词表示出了看不清楚?谁能把它画出来?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先画了几根若有若无的细线,又在细线上画了几个小黑点。我随手在画上添了几根线,把学生画的小黑点连成了一组五线谱。问:这像什么?几只燕子变成什么了?仔细读读句子,品味一下,联系刚才想到的,又能体会到什么?再闭上眼睛,把烂漫无比的春天和燕子歇息时的情景联系起来,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通过想象,学生不仅感悟到了燕子歇息时的静态美,而且领悟到了活泼可爱的燕子与春天景色互相映衬的美丽意境,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欣赏与鉴别的能力,而这也正是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课后反思
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可爱的外形、飞行的轻快、休息时的优雅,都一一跃然纸上,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春天的喜爱和燕子的喜爱之情。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1、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课文所描绘的场景,促教学的'形象性。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直观的表象更具吸引力,更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我在教学一开始,就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明媚春光的录相,学生观看后都不由自主地发出阵阵赞叹:这真是一个烂漫无比的春天呀!在教学中,我又播放了燕子飞行和休息时的情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燕子飞行的轻快和休息时的悠闲。又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时,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的燕子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再通过合理的想象,一下子就领悟到了作者为什么说像五线谱。这样,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分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读懂了课文。
2、充分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教学的自主性。在本课教学中,能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尽可能地创设条件,提供了各种吸引学生个体学习、自主参与的机会。如:在观赏了春天美景以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并通过自学的方式,从文中找到反映春天烂漫的词句,通过朗读来感悟到春天的美丽和充满的勃勃生机。在学生学习第二段课文时,让学生自己来说说你是从哪儿看出燕子飞行的轻快的?并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这样,学生就能比较灵活地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展示。
3、不断丰富学生想象,链接生活实际,促学生的语言积累。这篇课文是有名的散文,要读懂它,必须要与生活联系起来学,才能学得灵活,觉得透彻。如:在理解赶集一词时,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去赶集时的感受,再想想课文中是说谁赶集?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通过与生活联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开之多,给人以热闹的感觉。在学生观赏了春天美景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谈谈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赞美春天;在让学生感受春风、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泼可爱时,让学生联系已学到的一些古诗词来说说。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研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体验性阅读教学的探究。
2、用心读书,体会文章情感。
【策略】
1、设计体验阅读环节,理性引导,让学生成为文中的人物,入情入境,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
2、引导多元解读,个性化理解;读写结合,深入浅出,内化情感。
【主要的教学模式】
体验性阅读教学。
【主要的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教学中立足学生,倡导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读、思、辩、写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语言文字先领悟内化,再积累外化的过程。体会文中两种不同的爱及其作用。
【主要的教学环节】
1、紧扣课题、整体把握。
2、入情导读、体验角色。
3、个性解读、深化体验。
4、读写结合、内化体验。
【具体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教学中立足学生,倡导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读、思、辩、写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语言文字先领悟内化,再积累外化的过程。体会文中两种不同的爱及其作用。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源于对作者的爱。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也能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
〖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语句的含义。
2、体会巴迪的成长过程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进行预习,读通课文。
2、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整体把握
1、板书课题,引导读出不同的感情色彩。
2、自由读文,用最简洁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入情导读、体验角色
1、读喜欢的部分,相机引导,感悟理解。
2、学生汇报,指导想象我的心理活动和父母的情感再度读文,深化理解。
三、个性解读、深化体验
1、想象吵架情景。
2、辩论──同意谁的评价?
四、读写结合、内化体验
1、读文理解:
读最后一段谈理解。
2、以最后一段为蓝本,以巴迪的身份给父母写信表达感激之情(或自己给父母写信,表达这样的情感。)
3、学生汇报、总结激励。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课程说明:
本课为自编教材,是教科版五上年级《运动和力》单元“测量力的大小”的拓展课。本课在运用力学知识的基础上,依托“弹簧秤”,应用STEM理念,引导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想的实践过程中实现个性化发展。就本课设计意图来说,表面上是引导学生应用力学知识,制作完成一个“弹簧秤”;而深层次的意图是通过“弹簧秤”的制作,引导学生了解到产品制作的基本过程是:设计→制作→评价→改进,并且这个过程是不断循环往复的,最终指向新课标中“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相关理念。
教学目标:
1、运用力学相关知识,亲历“弹簧秤”的设计、制作、评价、改进等环节,了解产品制作的基本过程。
2、能对他人的设计提出改善意见,并能对作品进行一定的评价。
3、激发对自制实验工具进一步研究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设计并制作“弹簧秤”。
材料准备:弹簧秤、ppt、 6套材料板贴(教师);9组贴有白纸的小木板、弹簧、回形针、60枚一元硬币、红色不干胶、剪刀、直尺、铅笔、香蕉、36份学习单(学生)。
教学流程:
· 揭示主题:
1、出示香蕉实物,用什么工具可以测出香蕉的重量,引出课题。
2、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相关材料的实物图(贴有白纸的小木板、弹簧、回形针、60枚一元硬币、红色不干胶、剪刀、直尺、铅笔)。并提问每一件材料的作用。
3、出示项目主题:自制弹簧秤。
· 项目设计:
1、自主设计:在学习单上,画出 “弹簧秤”设计图。
2、交流设计:投影展示部分学生的设计图,进行全班交流讨论。
3、完善设计:对设计上的明显缺陷提出修改意见,并明确下阶段制作时的要求与注意事项。
· 项目制作:
1、4人小组讨论,选出最优设计方案进行制作。
2、领取材料,合作完成“弹簧秤”的制作。
· 项目评价:
1、用“弹簧秤”称出香蕉的重量。
2、展示部分“弹簧秤”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技巧与问题。
· 项目改进:
展示部分“弹簧秤”的进行优缺点分析,得出改进方案。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课题:《初春》1课时
课型:
上课日期:
作者:
单位:
新授
《初春》1课时
课前预习:
自读诗歌,积累文中生字、生词,了解作家王宜振相关资料。
相关课程标准:
新课标明确的要求:“培养鉴赏诗歌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内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同时还要求:“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并尝试诗歌的创作”。
学习目标:
1.品读诗歌,学会分析本诗的语言特点,理解诗的主题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2、学习用比较思维阅读文章的方法。
3、培养诗歌阅读能力,培养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评价任务:
1.识记字词、作家作品常识。
2.用比较思维阅读文章的方法。
3、 理解作者感情,领略自然景物的美。
教学重点:
品读诗歌,学会分析本诗的语言特点,理解诗的主题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
品析重点句子,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朱自清先生喜欢春天,因为春天美在
2、林斤澜先生钟情于北国春风,是因为北国春风 。 (学生回忆课文,填空)
二、 和朱自清先生的《春》对比,学习王宜振的《初春》
(一)、整体感知,读《初春》
1、从诗中勾画出作者着力描写了初春的哪些景色?(学生边读边画) 明确:毛毛雨、小树、新芽、新叶、蝴蝶、蜜蜂、蛙鸣、风筝等。
2、为什么这首诗有一种强烈的清新感?
明确:本诗都是以儿童的眼光观察春天,描绘春天,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3、朱自清先生的《春》和王宜振的《初春》有哪些相相似之处?(学生对比阅读两篇文章)
明确:(1)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文字风格都细腻、清新、俏皮。
(3)都五官开放,多角度描写。
4、读《初春》思考:语言风格 想象特点
明确:语言风格:清新活泼
想象特点:想象的导向都是美化,美好的事物都是孩子气的,天真的。
(二)、读三、四节,体会诗歌想象的特点(学生找想象的诗句品读)
明确:石子——蝴蝶;书中倾听——蜜蜂歌唱;池塘中的蝌蚪——美人的雀斑,甚至想到了夏天的情景。
小结:这样的想象奇特而又大胆,在这样超常的,陌生的想象中传达着初春景色的美好。
(三)、这四节诗中我们感受到了初春景物怎样的特点?(生读诗中相关语句) 明确:小、嫩、新、美
“把春天吹得摇摇晃晃”一句让我们产生怎样的联想?是春天在摇摇晃晃吗? (是作者陶醉在这“小、嫩、新、美”初春的美景中,陶醉的摇摇晃晃。) 小结:这样的想象仍然奇特而又大胆,超常而又陌生。
(四)、小诗让我们产生新鲜感的原因(生读诗,探究)
写作视角:以儿童的眼光观察春天,描绘春天,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以亲切,清新,可爱取胜。
语言特色:想象中的语言,拟人,比喻,想象奇特而又大胆,超常而又陌生,文字新颖而亲切;以新取胜。
小结:
这篇文章作者写了春天的景物和人物在春天的活动,表达出春天的喜爱之情。 三.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诗歌《初春》,知道了它写了什么,还知道作者是怎样写的,希望同学们课下这样的方法写写有关春天的文章。
板书设计:
毛毛雨新芽初蛙鸣 风筝儿童心理
春蝴蝶 蜜蜂爱春之情
蝌蚪教学反思
本课词的学习完全放手,让学生通过预习提纲自学。在短短的五分钟时间学生主动、投
入,每个学生都在认真的按要求学习。总之,我会认真反思,再次修改,认真学习理念并落实,争取有所提高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染纸艺术,初步掌握染纸的特点。
2、掌握不同的折纸方法及染纸方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染纸艺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请所有的同学都面朝黑板坐。
二、趣味导入
小魔术:
师:同学们喜欢看魔术吗?下面老师为你们表演一个魔术!
(魔术过程:教师展示宣纸,折叠——浸染——展示染纸作品。)
师:神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神奇的画笔第三课美丽的染纸。
三、学习新知
1、了解纸性
师: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看,这是普通白纸,滴上水,怎么样?
师:再来看看在宣纸上有什么不同效果。
师:看来宣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能。所以我们要使用它来进行染纸。
师:还有哪些纸也可以用来染纸?
生:(餐巾纸、毛边纸等吸水较强的纸。)
2、展示范作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作品,想不想看看!(出示作品)
师:看来,想染出美丽的作品应该用什么方法呢?
3、研讨制作过程
师:先请回忆一下,刚才染纸时老师先做的什么?再做什么的?
生:……
师:先折后染。
教师板书——折、染
四、研讨折法:
(1)、介绍“米字折”
师:老师刚才是先对折,再斜折,展开就像“米”字,我们称之为“米字折”。
(2)、折纸竞赛:还有哪些不同的折法?
师:嘘!别说,下面我们要求来一个折纸比赛。
师:好,请坐好,听比赛规则:请用纸将你想到的折纸方法折出来。比一比,看谁折得又快!又好!(注意边要对齐)
师:不要打开。(为后面的染纸作准备。)
教师简单讲解,并同时出示板书:米字折、田字折、折扇折、辐射折等。
师:折法很重要,折法不同,决定了染纸的效果。
五、研讨染法
浸染法:刚才老师是将纸直接浸入颜料染色,这种方法称之为浸染法。
滴染法:将彩色墨水滴在折好的纸上,并将纸进行挤和捏。
点染法:用毛笔点的方法。
师:一点、一滴就行了吗?如何染透?
小结:染时笔里要蘸满色和水,可以将纸进行挤和捏,正反染,中间张开加染等。其实几种染法可以结合使用,瞧,刚才这张作品(太空)颜色太淡,我们还可以加染,这样就丰富,更美丽。
六、研讨色彩
师:我们再来看看色彩,这一张作品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由一种颜色染成的!
师:我 单色染纸美吗?谈谈自己的感受。
单色染纸:质朴明快,单色染纸朴素简洁,清新明快。
师:再看看这一部分的作品,色彩怎样?谁来用优美的语言赞美一下!
彩色染纸:五彩斑斓、色色具全、五彩缤纷等等。
师:你们有没有注意有的地方还是空白,这是为什么呀?
这么多的作品,你最喜欢哪幅作品呀!
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染色位置、色块大小、色彩搭配,色彩深浅。
七、染纸作品展
1、染纸作品真是太美了!那么今天我们自己也来举办一个染纸作品展,好不好?请同学们尝试用各种折法、染法多染几张,最后每个同学选一张自己最漂亮的作品来参加我们的展览。
2、作品展示
3、作品评价
(1)、你最喜欢哪幅作品?美在哪里?
(2)、�
这些作品漂亮不漂亮呢?同学们的染纸太漂亮了,课后也用染纸设计几幅窗花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初步感知汉字的形体美,产生对祖国文字的喜爱之情。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图文对照,感知字形,了解字义,体会象形字的特点。
3、认识20个生字,能正确书写中10个生字。掌握L(竖折)、丁(横折钩)、J(竖钩)、>(横撇)、(竖折折钩)5种基本笔画。
4、学习正确朗读短文,在朗读中体会也的用法。
教学准备:
教师:1、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有条件的准备与文中自然景象相关的音乐片断、录像带。2、准备田字格黑板。
学生:观察日、月、山、水、炎、树木、庄稼、画画马、牛、羊,了解有关的知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处用音乐、录像或图片创造美的环境,感受自然景物的美
开课时,教师通过放录像或配乐看图片,让学生看圆圆的太阳光芒四射;弯弯的月亮如一只金色的小船,飘飘荡荡;小溪水哗哗地响着,时进还跃出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小鱼。此情境的创设,使这些概念更具体、形象、生动,加强了学生对日、月、山、水、火等事物的感性认识,充分感受其美的形象。如果没有条件,可采取让学生画一画见过的日、月、山、水、火的情景,并把图上的内容讲给大家听的。形式。
二、掌握字形,理清字理,感悟汉字的形体美
教师可以有重点地指导学生观察一两个字,通过对比观察,找出每幅图上的具体事物与象形字的相似之处,引导学生借助象形字记忆生字字形,体会汉字的形体美。
如:教学山时,引导学生从图到字观察,山字是三座高峰并峙的角形。象形的山字三个角变成了三条竖线,中间一条最长,两边的两条稍短,虽然山字的象形性大为减弱,但仍保存了角形字所概括的、山高高耸立的美。通过山与山的比较,体会到如让三条竖线一样长,那山的高耸的气势就不能表现出来。
三、利用规律,自主学习,发现美
1、学生自己观察其余字的变化,体会字形与字义。
2、小组交流学习,记忆生字的字形,欣赏汉字的美。
四、大胆想象,表现美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句子。熟读课文,了解句子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如水火不相让的让是什么意思,师生共同讨论。
2、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在读中联系生活实际,对日、月、山、水、火进行生动形象的理解。
五、自主识字与写字
1、用竞赛或游戏的方法,激励学生自主识字。
2、认识4种新的基本笔画。
3、教师范写日、水两个字,让学生知道怎样利用田字格写字,并体会几种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
4、学生写字,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执笔、写字姿势。写字要在课内给足时间,不求数量过多,但求质量高。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十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写装飘字,掌握两个新部首。
3.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荡、新生活等重点字词,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感知水乡。
1.播放课件,欣赏水乡风光,激发学生对水乡的喜爱之情。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圈画生字、拼读生字。
2.检查反馈,理解驳、帆
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水乡什么多?
三、细读课文,感情朗读。
(一)学习第一小节。
1.理解水乡水多的特点。
(1)出示课文第一小节,自由读,让学生想象:仿佛看到什么?
(2)指导朗读,读出渠多、河多、池塘多的特点。
2.理解水乡水美的特点。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画面,用手势帮助学生理解荡。
(2)指导读好处处绿水荡清波,感受水乡的水美。
3.有感情地读第一小节,读出文字之美、意境之美。
(二)学习第二小节。
1.理解水乡船多的特点。
(1)方法迁移,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船多的词语并进行感情朗读。
(2)看图理解白帆片片像云朵。
(3)指导有层次地朗读,读出船的多、船的美。
2.想象船上的渔民都在干什么,体会渔民的勤劳。
(三)学习第三小节
1.理解水乡歌多的特点。
(1)自读质疑。
(2)随文解字箩,想想:水乡人用箩筐来装什么?
(3)联系上文,想象水乡人民的过上了怎样的新生活?
2.理解歌的在文中意思,再读课题,。
3.学生选择不同方式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小节。
四、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结构上的特点。
2.师生对答读,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章结构特点,帮助学生背诵。
3.拓展思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家乡什么多。
五、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听写生字。
三、指导写字。
四、迁移练习。
1.次感悟文章结构特点,尝试动笔练写。
2.搜集赞美家乡、歌颂幸福生活的诗歌,举行小型诗歌朗诵会。
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版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了解青蛙的本领和作用,知道青蛙与我们人类的关系。
2、会大胆劝小男孩放飞小青蛙,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述力。
3、在体验活动中,培养幼儿关爱小青蛙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
2、遮光布2块、小青蛙。
活动过程:
一、体验青蛙在大自然中自由跳跃的感觉。
(放青蛙叫录音)师:听,谁来了呀?原来是一群小青蛙唱着动听的歌跳来了。让我们也变成快乐的小青蛙来玩一玩吧!(音乐慢慢消失)(幼儿听着音乐自由跳舞。)
二、分段欣赏课件,了解故事情节。
(音乐停,捕蛙声,放课件)
1、师:哎呀不好了,发生什么事情啦?小青蛙是被抓到哪里去了?他在袋子里会有什么感觉?
2、体验小青蛙被抓的感觉。
师:“小青蛙被关在袋子里,会是什么感觉?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边说边带领幼儿往中间走)小青蛙慢慢的游呀游,游到池塘里,跳到了荷叶上。忙碌了一天的小青蛙们有点累了,蹲下来休息一会。天慢慢的黑了,小青蛙们一个个都睡着了。”(放体验音乐)体验语:天慢慢的黑了,小青蛙们都进入了甜甜的梦乡。突然,一张大网把他们罩住了。哎呀,我们怎么会在这里的?这是什么地方,怎么黑黑的,气也透不过来,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呀?他们会放我们吗?他们会把我们吃掉吗?我们还能出去吗?天哪,谁来救救我们呀。)
3、提升被关在黑袋子里的感觉。
师:“你被关在黑袋子里有什么感觉?”
小结:“是的,小青蛙被关在黑袋子里,非常的痛苦,没有自由,不能回到大自然里去,没有小伙伴,非常的孤独,那么会是谁抓小青蛙的呢?”
4、欣赏第二段课件,了解小男孩抓小青蛙的原因。
师:小青蛙被关在袋子里很难受,很孤单,那么,小哥哥为什么还要抓小青蛙呢?
小结:对了,青蛙是益虫,能帮庄稼抓害虫。青蛙的身体里有很多的寄生虫,人吃了要得病,青蛙的身体里还有阻碍神经发育的坏东西,人吃人会得痴呆。现在你们知道青蛙能不能吃了?
5、欣赏第三段课件,劝说小男孩放青蛙。
(1)妈妈劝说小男孩放青蛙提问:妈妈是怎么劝小男孩的?
(2)幼儿劝说小男孩放青蛙师:现在小男孩不愿意放青蛙,这可怎么办呢?请你们也来劝劝他,让他主动将小青蛙放回到大自然吧!先和你的好朋友说一下。(先讨论后个别。)
(3)小结:我们成功了吗?为我们自己鼓鼓掌。
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能为我们消灭害虫,有了它们,田里的庄稼才能长得好,我们可不能把它抓起来吃掉哦。
三、放小青蛙,大胆表述对小青蛙的关爱之情。
1、欢送小青蛙,大胆表述对小青蛙的爱意。
师:现在小男孩子把小青蛙交给了我们,等一会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放小青蛙。在它离开之前,我们每人去和它说一句告别和祝福的话吧。(放音乐)
2、师:你们的祝福小青蛙都听到了,孩子们,现在就让我们用行动去证明我们对小青蛙的爱吧,让我们的青蛙朋友自由地回到田野里,回到大自然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11
课时备课
1、积累背诵描写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的16个成语故事或成语,感受人间爱的情感。
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短文,理解成语故事,受到启发。
教师准备
写有“读读背背”中16个词语的黑板、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讲授故事,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现在讲一个三国故事。(教师简要的讲述关羽、张飞、刘备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然后启发学生从这个故事中你想到了什么?用哪个成语来形容他们的情谊?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关于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处的词语。
2、出示词语,学生朗读。
(1)出示小黑板。
情同手足
一见如故
部分彼此
推心置腹
忘年之教
惜老怜贫
不期而然
心心相应
无微不至
问寒问暖
心地善良
亲密无间
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
友好相处
天涯比邻
(2)自由朗读一遍。
(3)教师指名读一读。
(4)学生齐读。
(5)教师打乱词语顺序,指名读。
(6)学生开火车读。
(7)学生再自由读。
3、开展竞赛,看谁背得快。
二、完成阅读。
1、谈话导入。
刚才我们大家背诵了一些成语,以前我们也学过成语故事,谁能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学生自愿讲说故事。讲完后,师生可以给予评议。
2、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此地无银三百两》。看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自读文章,思考短文后1题为什么说张三和王二自作聪明?
(1)默读文章,思考短文后1题,用画出答案。
(2)教师组织学生订正答案。
4、浏览故事,找出与题目对应的短语。
5、再读短文,小组合作,交流体会。
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谈受到的启发。先小组内互相交流,再全班交流,教师点播。
6、拓展练习。
班内交流你知道的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学设计方案 篇12
教材说明:
苏教版实验本教材第九册五年级(上)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极富人文气息的文章,通过对艄公在黄河上驾驭羊皮筏子的描写来反映出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也通过乘客在乘坐羊皮筏子时的谈笑风生,这些来说明他们就是黄河的主人。
教学目标:
1、通过读感悟到黄河的险恶,感受到在黄河上驾驭羊皮筏子的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2、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让学生感悟到课文内在的一种人文精神。
教学过程:
一、感悟黄河的汹涌激荡
课文一开始,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那汹涌咆哮的黄河边。我们的'心也随着汹涌的黄河澎湃起来。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那黄河的汹涌,打开课文,看一看101页上的插图,把课文中描写黄河的句子、词语找出来,读一读,请读出你对它的感受。
学生开始读课文,找词语。
指名读课文。(愿意把你找到的句子或者是词语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吗?)
如果是适当的词语就让他把这些词语写到黑板上。
如果是课文中的段落,你就可以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大量的读。一定要让学生觉得黄河是一条波涛汹涌的河流,是一条令人感到胆战心惊的河流。
A:我听到了你告诉我,黄河是可怕的,你千万别去;
B:黄河的风浪是滔天的,太可怕了;
最后,我们来听一段音乐,一起感受一下黄河的汹涌。
过渡:就是在这如此汹涌的黄河上,却仍然有一群人出没在黄河上,他们就是驾驶和乘坐羊皮筏子的艄公和乘客。
二、学习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和乘客
第一次见到它时,“我”知道那是羊皮筏子吗?当时作者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呢?能找出文中的段落来读一读吗?自己感觉一下。
指名读,并说说你认为“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应该怎样朗读这一自然段。
是呀,我非常担心那小小的东西会被黄河的浪头吞没,当他突然发现那上面竟然还有人时,作者的感情又会变成什么样呢?课文中是怎样描述这种心情的呢?请一个同学把课文第三自然段来读一读。
你觉得作者此时的心情用什么词来形容。(提心吊胆、胆战心惊、胆惊受怕……)
再看一看皮筏上的人在“我”眼中是怎样乘坐羊皮筏子的。找到文中的句子,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讲解该句
在我眼中,这六个人是非常的危险,我非常的担心他们。请你再读这个自然段,你是否能发现什么问题?
投影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文字。
开始质疑: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疑问吗?
请你说说你的疑问,引导学生发问
如此危险的黄河上,乘客为什么还在谈笑风生?(核心问题)
怎样解决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呢?其实有很多解决的方法,比如:读课文、结合上下文、独立思考、跟同学讨论等。下面我们同学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如此危险的黄河上,乘客为什么还在谈笑风生?”这个问题。
学生交流、讨论、读书。老师走下讲台和学生共同交流、讨论。
完毕后,请同学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结果。
有A:乘客们相信艄公;
B:乘客们已经不是第一次坐羊皮筏子。
C:乘客们非常勇敢;
D:乘客们相信艄公的驾驶技术,他们不担心;
……
你从哪儿得到这个答案的呢?想的,书上说的。
赞扬:你真会看书,你比较会思考……
是呀,正因为艄公的勇敢、智慧使乘客们非常相信艄公,也正因为如此,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投影出示该句)板书: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让学生畅所欲言】
请你在文中读一读表现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的句子,读出你对老艄公的敬仰和赞颂。
指名读,交流读
三、总结全文,领悟艄公的精神
千读万说,汇成一句话那就是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孕育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生命,而且塑造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聪明智慧勇敢的精神。黄河上的老艄公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愿老艄公的智慧和精神能永远流传下去,像黄河水一样奔腾不息!
四、作业
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要说的或者要提问的吗?
请学生说一说
说说我的一个疑问:黄河的主人是驾驶羊皮筏子的艄公,他是凭着勇敢,那黄河上乘坐羊皮筏子的乘客也是非常勇敢的,没有勇气他们是不敢乘坐羊皮筏子的,那他们能不能成为黄河的主人呢?
五、板书
黄河的主人
艄公 勇敢 智慧 镇静 机敏
乘客谈笑风生
教学点评: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黄河惊涛骇浪的描述,感受艄公在黄河上的勇敢,以读来感悟、用问来质疑也去感受羊皮筏子上的乘客也是黄河的主人。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初步掌握了作者的意图——艄公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