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9篇】正文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9篇】

时间:2023-09-24 10:17:36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9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理解“息壤、堤坝、欣欣向荣”等词语意思。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体会他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的第2、3、4自然段

2、在阅读中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查找关于大禹的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揭题,直奔中心: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板书课题)

2、师:课文中有一句话给予大禹很高的评价,你找到了吗?

3、师(过渡):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呢?我想学完课文后同学们就会明白的。下面我们学课文,看大禹是如何治水的?

二、品读、感悟重点段落: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大禹治水?

2、自由合作学习3、4段,思考:

大禹是怎样治水的?用“__”划出有关句子,并圈出动词。

大禹治水过程中付出了怎样的艰辛?用“~~~”划出有关句子,议一议。

3、学生自主学习

4、学生交流,师引导:

师:大禹是怎样治水的?(生答,师板书,指导齐读)

师:同学们是否注意到“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你知道这里面包含了什么意思吗?

师:对。禹的父亲也治过水,课文中有介绍吗?

师:禹的父亲是谁?他是怎样治水的?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禹的父亲是怎样治水的?用“__”划出有关句子,并圈出动词。“息壤”是什么?

师:现在,禹和鲧的治水方法你们都了解了。你能用一个字分别禹和鲧的不同的治水方法吗?

师:这一“堵”一“引”形象地概括了禹和鲧不同的治水方法。面对滔滔洪水,用“堵”的方法是行不通的,你把洪水的路堵住了,水就到处乱

跑,就会泛滥成灾。相反,我们把挡住洪水的山劈开,把河道挖通,才能把水引到大海,不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下面我们讨论第二个问题,禹在治水过程中付出了怎样的艰辛?你找到了哪句,能说说吗?

(生自由回答,师点拨,并指导朗读)

三、创设情境,突破难点:

1、师:请同学们设想,如果禹来到我们身边,如果你是受灾人民,如果你是和禹一起抗洪的勇士,如果你是他的妻子、儿子??你想对大禹说些什么?同时,老师还想请几位同学当禹,谈谈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难道你不想自己的妻儿吗?你心里是怎么想的?(生自由讨论)

2、现场情境表演

3、师:同学们表演得非常精彩。从“大禹治水”这件事来看,你认为大禹身上有着一种怎样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哪些美德?(师板书)

四、对比首尾两段,突破中心:

1、师:大禹十年艰辛,换来了怎样的结果?

2、师:你能想象一下这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吗?

3、师:课文中还有一段与这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你找到了吗?(齐读)这是怎样的景象,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吗?

4、师:现在你能说出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了吗?

五、拓展:

1、师:是呀,正是这种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顽强不屈的拼搏精神使大禹成为了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像大禹这样的英雄,你知道吗?

2、师: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那么,在我们身边还有无数默默奉献的人,值得我们学习,你知道他们是谁吗?(师出示练习)

仿照例句说话: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为了道路的畅通,交警叔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美化城市,环卫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________,爸爸(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________,我班的卫生委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老师这里还收集了一些关于奉献方面的名言,我们一起来读读。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开凿、挖通、垒起、引到

十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奉献

(大公无私、公而忘私)

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一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讲述上古时代治水英雄____大禹,带领人们不辞辛苦,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疏通河道,制服洪水的故事,歌颂了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虽然文章篇幅短小,但这个故事带有浓郁的神话色彩,离学生实际生活太遥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查找关于大禹治水的资料,并在第一课时进行交流,让学生对大禹以及大禹治水的故事有更多的了解,甚至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我对教学流程也做了精心设计,首先,我抓住中心句,将学生引入到重点段落的学习,通过对比禹和鲧的治水方法,让学生明白治理水患就要疏通河道,把水引到大海。然后,我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材料,细细品味大禹在治水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并创设情境,进行角色换位当大禹,学生很快体会到了大禹身上那种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接着,我又采用对比手法学习了首尾两段,很好地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最后是拓展升华部分,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身边还有哪些默默奉献的人,读读关于奉献方面的名言。整堂课较好地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了课改下的新理念,较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高潮迭起。下面就做得好的几个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1、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现代学生观提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地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爱思考、爱学习的好习惯。作为老师,只有交给学生学习方法,才能培养出21世纪需要的会学习,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在我执教《大禹治水》时,我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如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我通常会让学生采用“读读、想想、划划、议议”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又如,课文第二自然段,出现了一个新词“息壤”,我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答案理解“息壤”,学生很快找到了。我便告诉学生这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倡导“对话式”教学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上,我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始终以亲切平和的形象,用话语给学生以激励,给学生个性张扬的空间。同时,我本着鼓励多元解读,展现独特思维的观念,努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例如,在教学课文3、4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材料,再让学生谈谈禹治水过程中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当学生找到“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这一句时,我又继续引导:“你能说说睡在草丘山冈的感觉吗?”有的同学说:“我坐在草地上都觉得痒痒的,睡在草地上肯定不舒服。”有的同学说:“睡在草地上又冷又湿,还有蚊子叮咬,还可能会被树叶划破。”

还有的说:“他晚上睡不好,第二天天刚刚亮就又出发了,真是太辛苦了。”这就是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吧。

3、开发资源,提高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看出,《语文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语文教材只重视“教科书”的观念,积极倡导“大语文”的教材观,走的是“开放性”教学的道路。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深切感受到这一理念提出的好处。课前,学生就查阅大量资料,如关于禹及禹的儿子出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治理洪水的故事??甚至还有不同的版本。学生经过仔细阅读,内化后,在班上交流。学生对大禹有了感性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要体会他的奉献精神也不难了。

4、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本节课中,我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做了一些扎扎实实的训练。例如,在教学首尾两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齐读第五段,引导:“你能想象一下这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吗?”学生闭上眼睛想了想后,有的说:“我仿佛看见了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小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着。岸边是一片青草地,种着垂柳,孩子们在尽情地玩耍。”有的说:“四处逃荒的灾民们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盖起了一栋栋房子。”有的说:“他们把地翻松了,撒上了种子,辛勤地劳动。到了秋天,地里长出了金黄的稻子。”??然后,我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与这番欣欣向荣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第一段,读一读,问:“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一段的景象吗?”学生马上回答:“荒凉”、“荒芜人烟”、“悲惨”、“惨不忍睹”??这一环节的设计,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语言的积累,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并把它世代传颂。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

教学方法:

游戏法、竞赛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这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神话故事,同学们喜欢学习这样的课文吗?

那我们今天学习本学期最后一篇课文32课《大禹治水》。

2、板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自然段。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准字音,学生评价。

3、画出生字词,同桌互相学习,组词、说话。

4、小老师上台教读生字,扩词。教师正音。

5、教师带读生字,学生齐读生字。

6、玩找朋友的游戏,巩固生字。

三、送生字宝宝回家,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齐读生字、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

2、游戏巩固生字:火眼金睛游戏、找朋友游戏。

3、学习词语库:

1)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理解词义。重点指导“无家可归”、“成千上万”、“不辞辛劳”、“顶风冒雨”、“世代相传”。

3)在这一课里你还积累了哪些好词?

二、精读、品读课文。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学生评价,教师正音。

2、细读课文,品其内涵,学生质疑。

(1)出示“有一次,天下着大雨,大禹带着治水的队伍路过家门,听见儿子在家里啼哭,他的心被牵动了”。想象一下:他的心为什么被牵动?此时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出示“他多么想进去看看可爱的儿子”。让学生演一演,此时大禹心情复杂,他会是什么表情、什么动作?想象一下,他身边的人会说些什么?他回答些什么?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篇课文。

第三课时

一、分角色表演课文。

二、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三、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一字开花”游戏。

3、仔细观察生字,发现生字书写的特点。

注意指导:火字旁的书写以及“贺”、“姓”的书写。

4、学生在田字格本上练写。

5、进行组词练习。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示例 篇3

之一

佚名

一、课文分析:

本课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教学时要求学生抓住“经常、凶猛”两个词来理解当时洪水的危害。教师可通过录像让学生理解。

第二段写大禹带领老百姓治水,教学时以“一心治水”这段的重点词进行教学。从“凿山开渠”中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从“日夜不停、常常、顾不上吃饭和睡觉、一年又一年、每天”认识到大禹的“一心治水”。

第三段是写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治水。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教学方法:找出时间、家里发生什么事,大禹怎么做为什么大禹要这样做

第四段写洪水被制服,人们过上了安定的生活。重点词“辛勤、终于、制服、安定”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并以此来理解句子意思。

2、能找出课文中按时间顺序写的,并能把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找出来。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说出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经过。

教学重点:能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并以此来理解句子意思。

教学难点 :复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教具:录像机一台、《大禹治水》录像片、幻灯片、幻灯机一台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引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禹治水》第一自然段,请大家看录像,这就课文第一段所描写的情景,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感受,那就请大家用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指名领读,齐读)

说说看读完了这个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我知道了大禹在怎样一种情况下决定去治理洪水,那么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

二、新授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大声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随机板书:“一心治水:日夜不停、常常、顾不上吃饭和睡觉、一年又一年、每天”

3、比较句子:大禹带领老百姓凿山开渠,忙的顾不上吃饭和睡觉。

大禹带领老百姓日夜不停地凿山开渠,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和睡觉。

总结学法:学习句子时要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学习。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禹在一心治水,我们还能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禹是一心治水的?接下来请看第三自然段。

1、自由大声读第三段,边读边用笔划出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

2、填表

时间 家里什么事 大禹是怎样做的

有一天 妻子刚生下孩子 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探望,匆匆走了

几年后 儿子挥着小手要爸爸 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又赶紧赶路

又过了几年 儿子已十多岁了 让儿子告诉妈妈,等治好洪水一定回家。脚不停步地向前奔去

3、说说大禹为什么会三过家门而不入?

4、根据表格复述大禹三过家门不入经过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我们通过课文的三段学习,你来说说看你知道了大禹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们来看看大禹治水的结果。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比较:经过辛勤劳动,洪水被制服了。

经过13年的辛勤劳动,洪水终于被制服了。

三、拓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老师向大家推荐去学习“愚公移山”。下节语文课进行交流。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细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x,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x。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指名试读。

学生自由练读。

集体齐读。

四、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难点: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按要求说出本课生字。

翘舌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边音的字。

3、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继续细读课文。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先了解情况,后治理洪水。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走遍、吃近)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说明大禹了解情况走的路多,范围很广,什么苦都吃到了)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数字,而是表示很多。

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领、挖通、劈开"要重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上述数量词要重读。

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背。

3、指名背诵。

4、齐背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生字词,课堂练习。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2、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给多音字组词。

没 倒

2、扩词。

治 久 理 伟

二、教学部分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引导自学下列生字:理形

指导下列几个字的笔顺:伟雄

提醒学生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

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引导父亲伟大英雄

2、按要求填空。

洪:有x画,第七画是x。

父:有x画,第五画是x。

理:有x画,第六画是x。

姓:有x画,第四画是x。

四、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明确目标。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交流)

引读:结果――(出示句子)

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3、过渡:这洪水究竟有多大?大禹是怎样制服大水的呢?为什么称大禹是治水的伟大英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读这些问题。(板书:伟大)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渡:是啊,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

2、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录像)

3、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刚才,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洪水怎么样?洪水来势是多么凶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

(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5、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1)指名读。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有感情!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

(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

不行!这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真是太大了,该不该治?这时谁挺身而出?大禹也像你们一样,下决心治理洪水,他会怎么想呢?这个决心下得好!一起来读好这句话。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2、治理洪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出示图1:禹先做了什么?(察看水流和地形)他是怎样察看的?指名读文。

出示句子: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指名读。水流我们都知道,地形是怎么回事?如果我们要察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爬山,还得过河,辛苦吧?大禹可比我们辛苦多了,你从哪里看出来?千山万水就是指他爬的山很……,过的河……数多数不清。谁来读好这个词。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这么多困难,都被禹克服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谁来读好这句话。

4、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出示图2:禹又做了什么?指名读。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这句话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九字,你从这个九字明白了什么?如果只是挖河还不算难,如果河与河之间还有山,那还要劈开大山。你见过大山吗?让你去开山你敢么?大禹干了4千7百多天,要13年,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又都被禹战胜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学到这里,你觉得大禹是一个( )的英雄?板书:无畏

5、禹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呢?请小朋友听一个故事。师介绍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

教师小结:禹为了治理好洪水,他总结了父亲治水的经验,察看地形,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采用了“引”的方法。他的治水方法和父亲的方法是补养的。你听了,觉得大禹又是一个xx的英雄。板书:智慧

6、学到这里,觉得大禹怎么样?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一小节。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禹在外治水整整13年。其间,还传颂着一件更加感人的故事,你想听吗?

1、教师讲述,谁能把他填一填吗?

出示填空: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 )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谁愿意读一读。

3、大家说说一周有多少天?一个月多少天?一年多少天?十三年知道多少天?十三年四千七百多天哪!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而仅有的三次路过家门的机会,但是还是没有回家?如果是你,当你一年、二年见不到你的父母,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三年见不到他的父亲,他幼小的心灵又会怎么想?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会怎么回答他呢?指名学生角色表演。

4、小结:是的,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也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大禹为了千万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舍小家而顾大家。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5、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

6、读到这里,你想对他说什么?你觉得大禹是一个( )的英难?板书:无私。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1、过渡:就这样,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治服了,想象一下那又是怎么样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自由读最后一小节)

2、出示图片: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在做些什么啊?

3、这幸福美满的日子是谁带来的?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

4、如果你是他的儿子,你又会说什么?

5、学到这,你又想对大禹说什么?

6、是的,他不愧后人称他为大英雄,不仅我们这里说他,所有的人都记住了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的故事,一直流传到公元后21世纪的今天,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板书)!

7、学到这里,你明白为什么课题中称他为大禹,为什么结尾还称他为伟大的英雄吗?(因为禹不但吃尽了千辛万苦,而且聪慧、富有智慧,还无私私奉献,所以人们尊敬的称他为“大禹”,称他为伟大的英雄。)

8、今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勇敢无畏、智慧、一心为公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呼唤他—–大禹!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崇敬之情齐读最后这一小节。

四、扩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下课找一找有关的资料读一读。

板书设计:

无畏

大禹治水,智慧

(代代相传)无私

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传说。大禹的精神是可贵的,作为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也是极具典型性的,可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理解课文所要颂扬的大禹精神和文字表达的特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由于学生缺乏对洪水感知的实际经验,因此无法体会到百姓无家可归的悲惨情景,情境创设从一开始就有障碍。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滔滔的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归”这一课文内容,我让学生在读完第一自然段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情”然后,再辅助以视频加深、巩固印象,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的了解洪水的可怕与危害。

在禹治理洪水的过程中,教案通过“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大禹为治水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以及治水工程的浩大。这是全文的关键句,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吃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挖通、劈开”等关键词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以及个人谈感受等形式,从学生感悟到禹治水的艰苦与不易。

同时,这一教学内容是全文中最为困难的一部分,学生不能理解“千辛万苦”这个词语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从而也就感受不到禹这个人物的个人形象,体会不到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所以,能让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之下结合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力是最为有效的方法。这一环节的教学,我认为设计还是比较流畅、到位的,我设计了用动画理解“挖通”“劈开”,让学生直观的掌握了这一部分的内容。

禹在治理洪水中发生的感人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如果从煽情,调动课堂气氛这一角度来说,这一小节是个很好的切入点,于是,我采用创设“情景对话”这一方式来进行教学。问学生“如果你就是禹的儿子,你想问妈妈什么呢?”“如果你是大禹,你会怎么说呢?”利用师生的交流,来对禹的个人形象进行概括和提升――禹一心扑在治水工作上,他舍小家顾大家,是个无私奉献的人。

反观自己的教学,我深有感触,我想在很多方面自己还需要不断努力和改进:

第一,对教材分析还应更加深入地钻研,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合理有效。没有深入的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对文本反复钻研,才能体会文本的精华,从而生发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第二,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

第三,规范教师的语言。说话时应该尽量简炼,评价语应该尽量多元化。

第四,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

总之,这堂课带给我很多的启示,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历练,希望我能从中得到更多地提高。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6

一、导入揭题,复习词语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大禹。今天咱们继续学习他治水的故事。谁来读课题?(指名读 齐读)

过渡:课题读得很棒,故事中的词语你会读吗?

2、出示词语:

洪水 淹没 无家可归 冲倒 治理 千辛万苦 制服 安定 代代相传 ①谁来读一读?(评:读得真棒)

②下面来开火车读。小火车开起来——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

2、在情境的渲染下问:从刚才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又听到了什么?可以追问:你觉得当时的洪水怎么样?(凶猛、可怕)

4、(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1)指名读。 在这段话中,你认为哪些词最能看出洪水的凶猛?

(2)指名说(滔滔 淹没 冲倒 )你能读出洪水的凶猛吗?

(3)如果读不好,引导:洪水摧毁了美丽的家园多么令人痛恨,该怎么读?

5、指导理解“无家可归”

(1)滔滔的洪水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了,什么“叫无家可归”?

(2)是的,没有家回去只能四处流浪就叫“叫无家可归” 看到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难过、伤心)

(3)带着这种心情,谁能读好这个词?a.读得再慢一点,声音再低一些 b.指名读 c.一起轻轻地读

板块一 :体会“治水”决心 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1、指名读。是啊,洪水摧毁了家园,害惨了百姓,真该治一治它! 板书:治理

2、谁愿意做禹,再把决心表一表?(决心还不够坚定!决心很大)

3、咱们一起来表表决心。(齐读,读好“下决心”)

过渡:禹这样想的又是怎样做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小节,边读边画出禹做了哪些事情?(提醒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谁来说说你画的是哪一句?

板块二: 感受“治水”艰辛

出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1、这句话中有两个词都带有千和万,你知道是那两个词?这里的千和万指的正好是一千座,一万条河吗?(不是)那指的是什么?(很多很多的山和河)

2、你能读出山和水的多吗?出示词卡:“千山万水” 指读、齐读。

3、 同学们,禹要查水流和地形这其中的每一座山都要一一爬过,这其中的每一河都要一条条趟过,这就叫走遍了——“千山万水”引读。

4、看图

大家看,这儿近处,远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山,山与山之间还有无数条河,大禹都要一一走遍,一路上非常辛苦。用文中的一个词就是——“千辛万苦”

5、谁再来读读这个词?出示词卡:“千辛万苦” 指读、齐读。

6、猜想一下:禹一路上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困呢?(提示比如:当禹带的干粮吃完了,会怎样?当他禹遇到一只黑熊向他扑来又会怎样?)

7、师补充介绍: 据说禹为了寻找治水的好办法,他的脚跟泡烂了,脚上的皮磨破了,汗毛都磨光了。这么多的苦都尝遍了就叫做吃尽了——“千辛万苦”

8、理解了词语再来读这句话,相信一定能读得更棒。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除了这儿,禹还做了哪些事情?

板块三: 感知“治水”之智出示: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1、这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同一个数字是哪一个词?(齐答):九条、九座

这里的“九”又指什么? 指名回答

2、是的,这里的“九”指挖通了很多很多条大河,劈开了很多很多座大山呀!

3、多不容易呀!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特别注意读好这些动词加红,挖通、劈开、引导)生有感情地练读。

可是禹总结了父亲的教训,采用了疏的方法,引流入海取得了成功,从这里你能看出禹是一个怎样的人?(聪明,爱动脑筋、肯吃苦、有智慧)

三、咀嚼数字,境中悟情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师配乐讲故事。

2、 大家听得很投入。这个感人的小故事其实就是文中第3小节的内容,自己用心地读一读吧。

3、 读完了,王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刚才读得最用心!你会填吗?(不准看书呦)

4、出示: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 )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1)仔细看填入的词语,你有什么新发现吗?(都是数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引导:你们知道13年有多长时间吗?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竟然一次都没有回过家,你能读出时间的漫长吗?

(3)漫长的13年,4700多个日日夜夜呀,这些数字最能打动人们的心,让我们再好好读读这段话。

5、是呀,儿子10多岁了还没见过父亲,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让我们一起来倾听母子之间的一段对话。(创造地录音欣赏)

6、听了这段对话,你知道禹舍弃自己的小家为的是谁?(老百姓) 7.是的,禹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民造福,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叫作——

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齐说)

过渡: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禹苦苦地干了13年,洪水终于被制服了。

四、深悟文本,提升形象

1、齐读最后一小节。板书:制服

2、 孩子们,听到洪水被制服了,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3、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你觉得这还是什么样的日子呀?(幸福、快乐、安居乐业)

4、假如你是老百姓,你想对禹说些什么?

5、是的,所以呀,大家非常感激大禹,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出示: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1)引读。什么叫“代代相传” ?比如爷爷告诉爸爸 ,爸爸告诉儿子,儿子再告诉孙子就叫做“代代相传”

(2)出示词卡读好“代代相传”。

6、学到这儿老师突然有个疑惑,课文中都说是禹禹,为什么课题和结尾却说是大禹?(因为他能为民造福是位大英雄,所以人们都尊敬地称他为大禹)板书:英雄

7、带着尊敬再来齐读最后一小节。

五、指导书写,阅读链接

(一)指导生字:被 制

1、观察字形:你发现了什么?

2、师指导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被:左右结构。学习新偏旁“衣字旁” 制: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课后作业: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推荐阅读神话故事《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懂得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是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同桌合作学习

2.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品读,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奉献的意识。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大禹治水过程中的辛劳,从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中,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语段的重点词句体会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回顾来训练孩子们归纳全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并教会孩子们在遇到“谁,干什么”这类课题时归纳全文大意的小窍门)

2.勾画课文如何评价大禹的句子。

3.发现课文分总的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思考题及观察勾画句子的位置,来初步掌握文章结构)

二、精读指导: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治水?

2.抓“淹没”、“倒塌”、“冲走”、“冲毁”、“四处逃荒”来理解洪水的凶猛、无情。

3.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让孩子抓感受洪水凶猛的词语,教师渲染,学生再读从而深刻体会洪水无情而凶猛)

(二)学习二自然段

1.面对无情的洪水,禹在想什么?

2.除了大禹心系百姓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让他更坚定地投入治水之中?

理解:父亲鲧临死时叮嘱儿子:“一定要把洪水治好。”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初步树立人物形象,从理解鲧的心系百姓转为大禹的心想百姓;重点理解“叮嘱”,引读“一定要把洪水治好”,把父亲的遗愿转为大禹的志向。)

(三)学习三自然段

1.勾画大禹用什么方法治水的句子,并与父亲鲧的治水方法进行比较,体会大禹科学治水。

2.抓“常常”、“天蒙蒙亮”、“长年”、“脚跟都烂了”、“只好”等词来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

(设计意图:着重由学生自读自悟,圈出重点词语,自己说说体会这样的方式来理解课文,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让人物形象逐渐高大、丰满)

(四)学习四自然段

1.两个句子对比,自己体会“才”、“仅仅”、“就”、“却顾不得”的意思。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练读

(设计意图:力图通过两个句子的对比,体会副词的作用,从中感受禹为了治水,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并学会一些简单的朗读批注。)

(四)学习五自然段

1.通过和第一自然段洪水来时的场景对照,想象洪水退去的景象。

2.理解“欣欣向荣”。

三、归纳小结:

1.为什么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板书回答问题)

2.全文都是称呼“禹”,为什么题目是“大禹”?

(设计意图:力图成功塑造大禹这一英雄形象。)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8

学科 语文 班 级   执笔人 薛春炜 执 教 时 间 年  月  日 课题 大禹治水 学习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字8个,写字7个。 3、理解课文,说说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说说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教学难点 生僻词语的理解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字8个,写字7个。 3、理解课文第一段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2、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检测预习,读通课文 1、同桌互读课文,纠正字音。     2、词语检测:倒塌 堵塞 临死 叮嘱 开凿 垒 长年 欣欣向荣 敬仰 爱戴 英雄 3、轮读课文。   4、默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我会填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     ),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2、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总结: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四、学写字。 1、描红;给生字找朋友。   2、小组长检测生字学习情况。      3、说说哪个生字难写、易错或者难找朋友。    集体练写:野、荒、塞               4、听写生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一、细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

(1)用喜欢的方法读,找出大禹治水时表示动作的词语,结合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大禹治水与父亲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2)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

(3)同桌就以上问题讨论一下,然后再试着读一读。

2、汇报学习结果,出示第三自然段。(表示动作的词语用红色标注)

指导朗读。想像大禹治水时的千辛万苦和聪明才智。

学生练读,齐读。

3、默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为了治水,大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这些词和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如果没有这些词,行不行呢?

想像一下他三次过家门时感人的情景,说说当时他会想什么?指导朗读。

4、细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

(2)小组讨论: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联系三、四自然段讨论。)出示讨论的提纲:

在长达十年的治水是建设中,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怎样的奉献精神?

(3)汇报讨论结果。

5、总结课文。 二、课堂检测。 大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是因为:         三、增量阅读。

大禹治水的足迹:禹王庙、中流砥柱、禹王祠、龙斩台。     修改意见                                                                                           修改意见                                                   10奉献

大禹治水制服洪水    敬仰爱戴 公而忘私    不辞辛劳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苦,感受大禹的顽强意志,读懂”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大禹的献身精神,从而了解大禹是一位伟大的英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复述课文内容,引读下面词语:

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

治理洪水仔细察看挖通劈开

被制服非常感激伟大英雄代代相传

2、齐读这些词语:想象故事。

3、理解“英雄”:什么样的人是英雄?

4、提出话题:15课里被代代相传的伟大英雄是?

大禹是做了什么事成了伟大的英雄的呢?齐读课题。

为什么大禹治水能成为伟大的英雄呢?

二、朗读感悟

(一)了解洪水的危害

1、观看洪水的视频:我们先来看看大禹治的是什么样的水?

2、交流: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可以用第一小节的那个词来表达你所看到的?

3)把你看到和想到的这个词语所描绘得情景读出来。相机引导想象:读这个词语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会担心什么?

“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无家可归”

3、有感情的朗读第一小节: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感情朗读。

4、小结:洪水多么凶猛啊,它夺走了人们的食物和家园,给人们带了巨大的灾难,人们没有吃的,没有住的,]生活该多悲惨啊!

二)感受治水的艰难

1、感受“决心”大。

1)看到这样的情景,禹心中会怎么想?(提炼概括出“下决心”,有感情朗读这个词。)

2)出示“决心句”,朗读。

2、感受“治水”难。

1)整体感知:他又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请你读出描写的句子。

你感受到治理洪水怎么样?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

2)体会“察看句”:

a治理洪水有多辛苦呢?先来看禹治洪水做的第一件事,出示“察看句”,指名读。

b交流:你看到禹在察看水流和地形时有多辛苦?

c引导:看图,这就是千山万水,一座座、一条条,你能想象到要“走遍”会怎样的辛苦?走得路多脚疼,腰酸背痛,晴天,太阳当空照,会_—,雨天,大雨滂沱,会——,刮风,被_下雪,被_多辛苦啊!读“走遍”“千山万水”

d小结:累、渴、饥、热、冷、疼、酸等等,这么多的苦,可以用一个词来说就是——(千辛万苦),读这个词。把这些苦都经历了,就是“吃尽”,读这个词。

e朗读:这么辛苦,禹抱怨了吗?怕了吗?放弃了吗?为什么?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禹?

3)体会“引导句”:

a出示句子读:察看才是准备工作就已经千辛万苦了,引导洪水流入大海就更加辛苦了,有多辛苦?读一读句子。

b交流:引导洪水流入大海就更加辛苦了,有多辛苦?

c引导深入:为什么,这些事做起来更辛苦?有多难?

古今对比:看图,现在人怎么挖河,怎么劈山的?

那时候有挖土机、有卡车、拖拉机、铲车吗?要把那么多的河挖通,要劈开这么多座山,只能靠什么?多难啊!简直难以想象。读“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感受艰难。

d小结:这么艰难,禹怕了吗?放弃了吗?为什么?你感受到禹是个怎样的人?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