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她是我的朋友》教案(优秀10篇)正文

《她是我的朋友》教案(优秀10篇)

时间:2024-01-14 22:19:04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下面是勤劳的小编帮助大家找到的《她是我的朋友》教案(优秀10篇)。

《她是我的朋友》教案 篇1

教学目标:1、学习理解课文的生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识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抓住动作、神态体会人物心理的能力。(能力目标)

3、感受阮恒的美好心灵,理解朋友的真正含义。(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

教学难点:理朋友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创设情景

有一对好朋友—胖子和瘦子。有一天,他们到野外去玩,忽然遇到一头熊向他们逼来。瘦子手脚麻利,迅速地爬上了身边的大树,而胖子怎么也爬不上去,他着急地向瘦子求救:“嗨,拉我一把!”这时,只要瘦子停下来拉他一下,他就可以爬上去,可瘦子好象没有听见一样,只顾自己往上爬。眼看着危险一步步逼近,胖子在情急之想起了熊不吃死人,于是马上屏住呼吸,倒地装死,终于躲过了这场劫难。当危险过去以后,胖子对瘦子说了一句话:

1、同学们,假如你是胖子,你会说什么?

2、你们说的很有道理,胖子说的话是“我终于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相信学了之后你会对什么是真正的朋友有更深刻的理解。

3、板题,生读题,提问:这里的朋友指的是谁和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把课文读准确、流利,想想课文讲了阮恒和朋友之间的什么事。

2、指名归纳主要内容。

3、是啊,在阮恒的心里,他认为献血是有巨大危险甚至会失去生命,可他为什么要献血呢?他是怎么想的?请找出描写阮恒动作神态的句子,同桌交流是否找对了。

4、学生活动。

三、出示句一: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1、齐读,这是写阮恒的什么?(动作)

2、他为什么举起来又放下去,又举起来?心里是怎么想的?出示填空,补白心理: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他想。忽然又放下去,他想,然后又举起来,他想。

3、多读几遍想象人物的心理,然后小组交流。

4、汇报,师相机点拨朗读。

5、齐读。

过渡:就要输血了,当针头插进他的血管时,他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忽然,他哭了,他是怎么哭的呢?

四、体会抽血时人物心理。

1、出示连线题,理解四种不同的哭,并演示一下。

2、他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呢?

3、他是尽情地哭吗?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他为什么要抑制自己的哭泣?

4、多么可爱又多么伟大的小男孩呀,能读好这段吗?打算怎么读好?

个人练习读—指名读,生评价—推荐朋友读自评—个人再读

五、小结课文:

过渡:阮恒在担心自己会死的情况下毅然举起了手,在极度难过中一动不动地让针头插进自己的血管。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用书上的一句话回答老师。(她是我的朋友)

是啊,阮恒的这句话回答了所有的问题。为什么在犹豫不决之后他毅然举起了手?因为—(生接:她是我的朋友)为什么在输血的过程中他极力抑制自己的哭泣?也因为—(生接:她是我的朋友)为什么为了小女孩他甘愿牺牲?更因为—(生接:她是我的朋友。)可见,“朋友”这两个字的分量有多重!

六、拓展阅读:(播放背景音乐《朋友》)

1、今天我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请同学们在音乐声中放声朗读,想想这个故事最打动你是什么?

2、读故事《皮斯阿斯和达蒙》,汇报自己最感动的地方。

七、升华主题。

1、学习了阮恒和阿蒙达的故事,相信同学们对什么是真正的朋友有更新的认识,更深刻的理解,那怎样的人是真正的朋友呢,请同学们用一句话在书上写下来,指名两生到黑板上写。

2、生有感情地读自己写的话,然后齐读黑板上的话。

3、总结升华:同学们,你们说的多好啊!当你的朋友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请别忘了—(生接:她是我的朋友);当你的朋友遭到挫折需要鼓励时,请别忘了—(生接:她是我的朋友);当你的朋友遇到危险需要救助时,请别忘了—(生接:她是我的朋友);当你的朋友在一切需要你的时候,请伸出你热情的双手吧,因为—(生接:她是我的朋友)!

八、课外作业:搜集并学唱与朋友有关的歌曲,然后唱给你亲爱的朋友听。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复杂而矛盾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精神品质。

2、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并体会重点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阮恒复杂的内心活动,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2、指导学生体验并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初读,切入重点,感知人物外在表现

1、快速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题目中的“她”和“我”分别指谁?这篇课文讲述了“她”与“我”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描写阮恒在献血时动作和神态的句子划出来。

3、师生交流。

4、自由朗读并思考:这些句子中,阮恒的哪些动作是相近或是相同的。(板书:哭、掩)

二、再读,突出重点,体验人物内心活动

1、自由朗读描写阮恒“哭”的句子,边读边体会,阮恒每次都是怎么在哭?(板书:怎么?)

2、引导学生从“啜泣”、“呜咽”、“持续不断”等词语理解并体会阮恒哭得很伤心。

3、指导学生边读边比较阮恒哭的程度是越来越伤心。

4、指导朗读并体验阮恒内心的痛苦。

5、出示课件,激发学生想象:以为自己快要死了的阮恒想到了些什么?

6、再次鼓励学生体验朗读。

三、精读,强化重点,感情人物精神品质

1、自由朗读描写阮恒掩盖痛苦的句子,边读边思考,阮恒是怎么在掩盖自己的痛苦?他为什么要掩盖自己的痛苦?

2、小组合作学习。

3、师生交流。

①阮恒是怎么在掩盖自己的痛苦?指导学生从“捂”、“掩盖”、“竭力”等词语体会阮恒是在竭尽全力地不让自己哭,并指导朗读。

②阮恒为什么掩盖自己的痛苦?

A、小组再次讨论。

B、引导学生想象,阮恒担心别人会怎么劝他?体会阮恒复杂的内心活动。

3、展示课件,激发学生想象,阮恒为了朋友能活下去,为了鼓励自己为小姑娘献血,他会不断地对自己说什么?

4、指导朗读,再次体验阮恒复杂而矛盾的内心活动。

四、品读,回归重点,升华学生情感体验

1、引导学生在阮恒“怕失去生命”和“怕失去朋友”两句话中间加一个字,来表现在阮恒的心中朋友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2、引导学生体会并朗读阮恒在输血过程中“哭”和“掩”的句子,体会阮恒真实、朴实、感人的精神品质。

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和帮助自己的朋友。

《她是我的朋友》教案 篇3

她是我的朋友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内心的活动。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谊观。

教学重点 体会阮恒内心的活动

教学难点 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谊观。

教具准备 搜集朋友的格言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第一课时

一、 格言导入

出示:士为知已者死。

为朋友而死不难,难在找一个值得为之而死的朋友。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勇敢的小朋友----阮恒

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

1、通过学生的自主预习,向学生提问“她”是谁?“我”是谁?。(板书:小女孩 阮恒)

2、出示阅读提示:

a)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b) 边读边想想,主要出现了几个人物,这些人身上分别发生了什么事情。

3、检查生字词

词语: 啜泣  呜咽  哭泣  抽泣  颤抖  擦拭  掩盖  轻柔是否  迫在眉睫  拳头  竭力  休克

4、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个人物?并简单说说每个人物各发生了什么事请?(板书:医生 需要输血 愿意献血 不停夸奖)

三、学习第一部分:1-4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找找当时情况迫在眉睫的原因并让学生试着读一读当时的情况危急,体会当时迫在眉睫的状况。

a) 经过查看,他们确定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b) 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

2、让学生在指导当时情况的危急条件下,让学生试着用文中的情况假设着说说“如果……就……”,如:如果医生有小女孩的血型,她就能生存下去了。

3、训练学生说话,让学生谈一谈“假如你是当时的小女孩,你心里会怎么想?”

(引导学生说说对生存的渴望与生命的期待)

四、生字书写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第19课,请齐读课题。

二、情感激励,引导自学。

同学们,小姑娘的生命危在旦夕,输血迫在眉睫,在这紧要关头,阮恒主动献血,那么他是怎样献血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关注阮恒献血的全过程。

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5-11自然段,用你喜欢的简单符号标出描写阮恒表情、动词的句子,反复品读最打动你的句子,抓住关键词仔细地体会,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朗读感悟,汇报交流。

1、(一阵沉默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2、生抓住重点词,自由谈感受。

这只小手带着对疼痛的害怕,带着犹豫举起来的。你对“颤抖”这个词的感觉很到位。

你想象一下,这一次他是怎么举起来的?坚定、勇敢

谁在沉默?一片沉默,但却有一只小手颤抖而坚决地举了起来,多令人感动的场面啊!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

四、学习课文5-11自然段,感受阮恒的勇敢。

同学们,你们看,从举手到躺到草垫上,到针扎进血管,到输血,阮恒一直表现得非常勇敢。过了一会儿,他忽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了脸。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1、请你轻声读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这三次哭有什么变化?请找出有关的句子,用△画出表示“哭”的意思的词。比较理解:啜泣、呜咽、哭泣,从这几个词可以看出什么?

2、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读。

3、齐读。

出示: 事后,医生对周围的人说:“他是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他想准会让他把所有的血都给那个小姑娘,好让她活下来。

(1)﹑指名朗读。

(2)、请生谈体会。

(3)、再回到课文中去读读那些曾经打动你的句子。

过了一会儿,他忽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了脸。

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思考:为什么阮恒以为献血会死还要继续这样做呢?是一种怎样巨大的力量使他如此勇敢呢?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课文结尾二,师深情朗读)

“但是他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有人问。医生转身向那个小男陔提出同样的问题。小男孩回答说:“她是我的朋友。”

5、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简简单单的一句—她是我的朋友。

因为她是我的朋友,所以我——

因为她是我的朋友,所以我——

五、小结。

为了朋友,连自己的生命都可以放弃,像阮恒这样的朋友值得一生珍藏!

六、课后拓展。新课 标第一 网

此时,想对你的朋友说几句心里话吗?想给朋友几句赠言吗?

计 她是我的朋友

阮恒           真正的朋友              小姑娘

(勇敢、舍弃生命)

语文教案-《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篇4

一、谈话导入,关注课题

师:这么多老师听课,紧张吗?

生1:紧张

生2:不紧张

师:(对生2)敢举起手来吗?无论老师问什么问题。

生2 …:(大声地)敢!

师:声音真的很自信,就问你了。今天我们学习什么课文?

生2:(更加大声地)她是我的朋友

师:回答非常正确!(对其他同学)后悔了吧,机会就是这样,是给那些自信的人的。(板书课题)一起读。

生:她是我的朋友

师:这个题目和以往我们看到的课题有点不一样。认真读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这个题目的特点。

生3:这个题目是一个小男骇说的话。

师:老师喜欢你的声音。你把小男骇的话读出来。

生3:“她是我的朋友”

师:“她”是谁?“我”是谁?

生3:“她”是小姑娘,“我”是阮恒。

师:原来,人物说的话也可以用来做题目。引用人物的语言,是要加引号的,但当它做题目的时候,标点符号就省去了。这也是刘老师刚刚发现的一个秘密,原来我写文章也用人物的语言做过题目,但都没有把引号去掉。有的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喜欢在题目中加书名号。看来,我们都要注意了。再读课题。

生:她是我的朋友

二、学习字词,扫清障碍

1、关于多音字“血”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观察练习,看一组词语(小黑板出示与“血”有关的词语),这些都是课文里的词语,看看有什么发现?

流血、输血、献血、抽血、失去的血、所有的血

血型、血管

生1:这些都是带有血(xuě)的词

师:老师告诉你,字典里可没有血(xuě)这个字,不信,课后你去查字典。好,请大家认真听我读一遍,注意它们的读音。

生2:我发现第一排的(血)都读xiě;第二排的(血)都读xu?   师:是的,这是一个多音字,xiě和xu枋撬牧礁龆烈簦氪蠹胰险娑烈槐椋纯丛趺醇亲∷亩烈簟?   生3:我发现读xiě的时候,血在词的后面;读xu璧氖焙颍诖实那懊妗?   师:你很善于观察,发现了一个识记多音字的好方法,用这个方法还可以帮助我们记住其他的多音字,比如:“薄”等,有兴趣,课后你可以和同学一起研究。下面我们把这些多音字的词再放回到课文中,再认真地把课文读一遍。(生读书,教师巡查指导)

2、关于生字词

(教师小黑板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师:(对读错“柔”的学生)你把“柔”读成了“软”,是不是在想柔字组的词?读字的时候想词是一个很好的习惯。请大家想想这些生字在课文中组的词。(出示课文生字组的词和课文重点词)想想,它们怎么读。(学生读词,教师重点指导“呜咽”、“啜泣”等)

3、关于写字

师:请同学们拿出笔,把今天的生字中,你认为难写的字,或者说你觉得容易写错的字写下来,写哪几个,写多少遍,你们自己做主。第一次写这些字,一定要记住它们正确的身影。写完了以后给同座位同学看,全对的可以画一颗星。时间是三分钟,注意先写最难的字。(学生写字)

师:(三分钟到)时间到,有一个字写了半头的同学请不要停笔,你一定把这个字写完,因为汉字里面可没有半个字。(学生交流、检查、评价)

三、整体感知,巧设练笔

师:接下来完成一个任务: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需要再读读课文吗?

生:不需要

师:但我觉得必要,我希望大家的回答是概括的,语言是精练的。这样吧,给大家一点时间,迅速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板书“概括”)

师:(对读完的学生)像这样快速地把课文默读一遍的方法叫什么?

生1:默读

师:默读也可以慢慢地读啊!

生2:浏览

师:杨老师(旁边听课的老师)告诉你的吧,其实,学习的途径就是多样的。恭喜你!下面我们来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3:课文主要讲的是,在一次战争中,一个小姑娘受了伤,急需要输血,一个叫阮恒的男孩子给他输了血。

师:你把这么长一篇文章读成了一句话,真了不起!其他同学还有机会,因为会读书的人不仅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还能将一篇文章读成一个词。谁来试试?

生4:朋友

师:你很聪明,你用了课题中的一个词,谁还能说?

生5:输血

师:你更聪明,你把刚才那个同学的话浓缩成了一个词。请你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

(生上台写“输血”,师纠正“血”字写错的笔画)

师:能把课文读成一个词,是一种高度的概括能力,已经很不简单了,但挑战无极限,还能不能把课文读成一个字呢?(生疑惑)现在,刘老师心中就装着一个字,想不想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字?

生:想!

师:非常想知道吗?

生:非常想!

师:迫切想知道吗?

生:迫切想!

师:我可以告诉你们,但你们必须答应我的两个要求。

生:可以!

师:不管什么要求都可以?

生:是的!

师:君子一言

生:驷马难追

师:行,听清楚要求:1、把听到这个字以后,你的第一反应(包括你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等)写下来告诉我;2、通过这一个字读出另一个字。好了,下面看我写这个字。(板书“死”)我认为这篇课文从头至尾是在讲一个“死”字。请把你们的第一反应写下来。(出示“我迫切地想知道老师心里究竟装着一个什么字……”)可以用这个开头,也可以自己想一个开头。看谁的速度快,计时开始,写完后举手示意我。

……(学生快速练笔,教师巡视)

师:(对举手的学生)我想知道你的第一反应。

生1:我迫切地想知道老师心里究竟装着一个什么字,目光紧紧地盯老师,老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死。我很奇怪,老师为什么把文章读成了这个字呢?

师:动作、神态,心理活动都写到了,注意“死”字要加引号。谁再来?

生2:我迫切地想知道老师心里究竟装着一个什么字,老师好象在“卖关子”,她并不急于告诉我们。我静静地等待着,并在心里猜着老师心里装着的那个字。终于,老师拿起了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死”字,真是没有想到啊!

师:“终于”这个词用的好,突出了你迫切想知道的心情。

生3:老师心里装着一个什么字呢?会不会和我想的字一样呢?我瞪大了眼睛,目不转睛地望着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下了“死”,啊!我的想法和老师的想法不约而同,我激动的心一下子跳到了嗓子眼。

师:你没有用老师的开头,而是用问题开头,更吸引人。而且你的描写也很细致,词语很丰富,我再送你一个词——不谋而合。

……

师:(下课铃响)这节课上到这里。第一个要求大家完成得很很漂亮,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完成第二个要求。

四、读辩结合,明理悟情

师:这一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要完成第二个要求:通过这个“死”字,你还能读出一个什么字呢?(对举手的学生)先别忙着举手,既然这个字是通过“死”字读出来的,我们得先来“读这个字”。请同学们拿出笔,划出课文中带有“死”字的句子,小声读一读。

……(学生批划,教师巡视)

师:(对生1)你划了几处?

生1:四处

师:其他同学也是四处吗?

生:是的

师:(对生2)请你读出第一处。

生2:“两名儿童当场被炸死。”

师:认真听老师读:“两名儿童被炸死。”(生3)有什么发现?

生3:你没有读“当场”

师:是的,你听得很认真!下面换过来,你们读我的话,我读书上的话,比较一下,有什么感觉?

生:两名儿童被炸死

师:“两名儿童当场被炸死”(强调“当场”)

生4:有了当场,就感觉速度很快

师:是的,读的时候,可以急促一些。我们把前面一句也加上读一读。

生:“战争时期,有一天,几发炮弹落在一所孤儿院里。两名儿童当场被炸死。”

师:感觉战争怎么样?

生5:很激烈。

师:还有什么词可以形容?

生6:猛烈

师:不能说战争猛烈,但可以说炮弹猛烈。还有词吗?

生7:惨烈

师:这个词很好!这是一场惨烈的战争,是一场残酷无情的战争。(对生8)请你读第二处。

生8:“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师:你读了一个半头句,汉字里面没有半个字,汉语里面也没有半句话。你仔细看看这句话再读。

生8:“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师:情况紧不紧急?

生9:紧急

师: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

生:迫在眉睫

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10:就是情况很紧急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10:我根据上文

师:你把上文读出来

生10:“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师:你没有让我感到情况紧急。谁再来读?想一想,危险已经到了眼跟前。

生10:“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注意了语气)

师:输血迫在眉睫!(对生11)请你读第三处。

生11:“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师:这一句和刚才的句子很相似,都用了什么关联词?

生12:如果……就……

师:第二句中的“就”省去了,加上了“一定”,语气更坚决了。我们一起读。

生:“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师:第四处出现“死”字在哪里?

生13:在倒数第三自然段:事后,医生对周围的人说:“他是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他想准会让他把所有血都给那个小姑娘,好让她活下来。”

师:(对生14)你觉得小男骇会不会死?

生14:不会

师:为什么?

生14:因为医生不会把阮恒身上的血抽光的。

师:是的,抽一定量的血是不会死人的,相反,定期抽适量的血,献给医院,不仅可以挽救一些病人的生命,而且可以促进自身血液循环,对人的身体是有好处的。我们从这段话中的哪个词也可以知道阮恒不会死?

生15:以为。

师:不错,那只是他心里的想法,并不是真的,我们一起读阮恒心里的想法。

生:“他是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他想准会让他把所有血都给那个小姑娘,好让她活下来。”

师:四处写到“死”的部分,我们都读到了。读到这里,同学们有疑问吗?课文写“死”的段落都集中在哪里?

生15:课文写与“死”有关的段落都集中在开头和结尾,

师:写输血的段落呢?

生15:在中间。

生16:(惊喜地)中间写输血的部分没有出现“死”字。

师:你反应很快!那你想向刘老师提一个什么问题呢?

生16:(想了想)我想问:刘老师为什么说这篇文章是讲一个“死”字呢?

师:是啊,这篇课文主要是写阮恒给小姑娘献血,输血的过程是课文的重点,但这一部分里并没有出现“死”字,刘老师怎么可以说“这篇文章是写一个‘死’ 字”呢?古人说“疑则思”,有了疑问,才会去思考,去探究。我很想把输血的部分读一读,谁愿意给我帮个小忙?(指两个举手的学生)很简单,这一段里面有人物的对话,你们一个读医生的话;另一个读阮恒的话,请格外注意,争取一次读正确。

……(师生分角色读输血的部分)

师:(对生17)阮恒说了几次话?

生17:一次,他只说了“阮恒”两个字。

师:多不多?

生17:不多

师:(对生18)医生的话多不多?

生18:也不多

师:就是说作者在写输血的过程中,对人物的语言写得很少?那么,对什么写的比较多呢?

生19:动作写得多

师:请同学们再读这个部分,把写阮恒动作、表情的词划出来。

(学生边划,教师边指名学生将划出来的表示动作表情的词,板书到黑板上)

师:(指黑板上学生的板书)黑板上写了这么多的词,可见作者把阮恒的动作和表情写得非常具体。读文章要学会概括,写文章要学会具体,这篇课文就是一篇 “如何把人物动作、表情写具体”的范文(板书“具体”)。那么,阮恒的这些动作和表情与“死”有什么关系呢?你们觉得阮恒怕死还是不怕死?

生20:我觉得阮恒是怕死的。

师:(对生21)你觉得呢?

生21:我觉得阮恒不怕死。

师:(对全班)同意阮恒怕死的举手。剩下的是同意阮恒不怕死的。我们来开展一场辩论,辩题是“阮恒怕死还是不怕死”。举手的同学是正方,其他的同学是反方。先请给各自的观点寻找依据,观点一致的同学可以一起准备,时间是三分钟,开始。

生:……(学生准备)

师:时间到,辩论的时候要注意陈述自己的理由,还要注意听对方的理由,这样才能准确有力地回击对方的观点。辩论开始。

生22:我觉得阮恒是怕死的。他把手举起来,又放下去了,说明他很害怕。

生23:阮恒最后还是举起了手,所以,我觉得他不怕死。

生24:“一阵沉默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从这里的“沉默”,可以看出阮恒是害怕的。

生25:“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可以说明阮恒害怕。

生26:“叫阮恒的小男孩很快地躺在草垫上。”阮恒是很快地躺在草垫上的,如果说他害怕,他应该是慢腾腾的。

生27:从阮恒的哭可以看出他害怕,如果不怕为什么会哭呢?

生28:那是因为他以为自己要死了生27:是啊,说明他怕死啊!

师:(对生28)你刚才踢了一个乌龙球。(哈哈~)继续辩论?

生29:“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这里的“啜泣”、“颤抖”,还有“捂”字,都说明阮恒害怕。

生30:我不同意!“捂”是阮恒想掩盖他的痛苦,还有他“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说明阮恒是很勇敢的。

师:(示意停止)同学们都知道,辩论的题目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辩论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而今天的辩论,还有一个目的,就是通过辩论体会阮恒献血时的心情。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31:矛盾的心情

生32:复杂的心情

师:是啊,阮恒毕竟是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哪有孩子不怕死的?所以,课文描写阮恒的这些动作表情是很真实的。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真实,阮恒的形象才是可爱的;正因为有了这些真实的描写,这篇文章才是生动的。(板书“真实”)因为有了真实,我们再读那个男骇说的话时,就不会惊天动地,大义凛然……好,让我们把心静下来读课文最后几段话。

师生:事后,医生对周围的人说:“他是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他想准会让他把所有血都给那个小姑娘,好让她活下来。”“但是他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有人问。医生转身向那个小男陔提出同样的问题。小男孩回答说:“她是我的朋友。”

师:“她是我的朋友。”请再轻一点

生:“她是我的朋友。”

师:“她是我的朋友。”请再淡一点

生:“她是我的朋友。”

师:“她是我的朋友。”请再真一点

生:“她是我的朋友。”

五、回归整体,提升认识

师:读到这里,别忘了我们还有任务。从“死”字中,你们读出了什么字?

生:活

师:异口同声啊!(板书“活”)是的,战争中,一些孤儿被炸死,一个小姑娘的生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阮恒虽然和害怕自己会死去,但他还是愿意给这个小姑娘输血,为的是让自己的朋友能活下来,活下来……“活”才是这次献血的目的,“活”才是这篇文章要反映的中心。同学们,围绕“死”和“活”两个字,你想说什么?

生:阮恒愿意死为朋友输血,是因为他想让自己的朋友活下来。

生:小姑娘因为失血过多,就要死了,是阮恒的血救活了她。

生:阮恒虽然怕死,但他还是献血救活了那个小姑娘,我很佩服他。

……

师:是的,仅仅用“死”来概括这篇文章是不深刻的。如果说“死”在这篇课文里是血与肉,那么,“活”便是这篇课文的灵魂。读文章,就是要透过表面的文字,读出它深含的意义。死亡是可怕的,在死亡面前,是朋友让我们看到了活的希望。(指课题)再读课题。

生:她是我的朋友

师:今天的课上到这里,布置几道作业题。

附1:作业题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积累词汇

课文中与哭有关的词:

……

写几个与笑有关的词:

……

2、你认为课文中医生对阮恒说了什么话,使阮恒立刻停止了哭泣?请写下来。

三年级语文下册:《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篇5

一、 话引入,激发情感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他是我的朋友》请齐读课题。

生认读课题。

师:听你们读“朋友”这个词,我心里暖暖的,感到很温馨。你认为朋友是什么呢?

生:我认为朋友就是一起玩得很高兴的人。

师:是的。和朋友在一起,总是让人愉快,充满欢乐。

生:朋友就是能让你感动的人。

师:朋友总会给你带来感动。你最好的朋友是谁?她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生:我最好的朋友是孙梦婷。她的善良和宽容让我感动。

师:你们说得很好,朋友之间的感情是通过那些让人感动的事情建立起来的。今天,我们去感受一下战争年代的一群孩子对朋友的理解。

二、 初读课文,感知事情的梗概

师: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自读课文后汇报。

生:课文讲了阮恒给小姑娘献血的事。

师:说得完整而详细。那阮恒为什么要给小姑娘献血?

生:小姑娘在孤儿院里受伤了,需要输血。

三、阅读第二自然段,了解事情的起因

师:那些失去亲人的孩子好不容易进了孤儿院,应该安全了吧,可事实并不是这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孤儿院里发生了什么事。

生读后汇报。

生:一些孩子被炸死了,小姑娘流了很多血。如果不马上输血,小姑娘就会死去,情况非常紧急。

师:究竟有多紧急呀?

生:像火苗快烧着眼睫毛一样,刻不容缓。

师:课文用了个什么词语来形容这种紧急情势?

生:迫在眉睫

师:对。让我们用朗读来表现这种紧急的情势吧。

生朗读。

四、细读事情经过部分,体会人物的内心

1.体会献血前阮恒的内心世界

师: 献血迫在眉睫,阮恒是怎么做的呢?找出重要的句段读一读。

生读后汇报。

生:当院长提出让孩子们输血之后,屋子里一阵沉默。阮恒颤抖地举起了小手,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师: 根据阮恒的表现,你能设想一下,他当时是怎样的心情。

生:从“颤抖地举起了小手”,我想阮恒一定很害怕。

师:你很会学习,抓住了人物的动作深入到他的内心。

生:从“举起”、“放下”、“又举起来”这几个反复变化的动作,我觉得阮恒内心很矛盾,想献血又不想献血。

师:假如你就是阮恒,说一说,你为什么会这样矛盾?

生:我想救小姑娘,可又怕把自己的血都全部抽掉了,自己会死去。

师:阮恒第一次举手时,手是“颤抖”的,可第二次举手却没有“颤抖”了。作者为什么要去掉这个词?跟同桌谈谈自己的想法。

生议论后汇报。

生:阮恒第二次举手时,没有“颤抖”,说明他已经下定决心要为小姑娘献血。要是这时再用“颤抖”,那就不能表现阮恒的决心了。

师:你很善于分析。阮恒虽然很害怕,但终于坚定地举起了手,多么善良的孩子啊。同学们,请用朗读来表达你自己的感受吧。

2.体会阮恒献血时的内心世界

师:在输血时,阮恒有哪些突出的表现让你特别感动?请读有关的段落,勾出重要的句子或段落。

生读后汇报:

生:“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让我特别感动。

师:这句话为什么让你感动?

生:我仿佛看到,阮恒既紧张又害怕的样子。

师:阮恒为什么紧张?又害怕什么?

生:由于针刺得很疼,阮恒显得紧张,但又怕医生知道了不让他献血,所以,他“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师:“一……不……”和“一……也不……”这样的句式能表现一种极端的状态,能任选一个说一句话吗?

生:升旗时,同学们一动不动地站在操场上。

生::小组讨论时,有的发言滔滔不绝,有的一言不发。

生:我们的教室很清洁,一张纸屑也没有。

师:还有让你感动的地方吗?

生:阮恒的哭让我感动。

师:他是怎么哭的啊。

生:先是“啜泣”,后来是“呜咽”,接下来是“哭泣”。

师:这几个词都表示哭,它门有区别吗?

生:这几个词表示的“哭”是有区别的:“啜泣”是抽抽嗒嗒地哭,“呜咽”是低声地哭,“哭泣”是小声地哭。

生:还有一个“抽泣”,和“啜泣”差不多。

师:现在我们分成四个小组,每个组读一句描写哭的句子,边读边标上序号。

生读课文并标上序号。

师:请女孩子再读读前三个描写哭的句子。想想阮恒为什么会这样,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生读后汇报。

生:阮恒可能在想,千万不要让别人看出我的紧张、害怕。

师:你怎么知道他紧张、害怕?他在担心什么?

生:从 “捂”、“掩盖”这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出,阮恒不想要别人看见他的痛苦。

师:你能抓住重点词去去体会人物的内心,好样儿的。

生:针筒里的血越来越多,阮恒越来越害怕,怕血流完了,自己就会死去。

师:这几个表示“哭”的词语,顺序能交换吗?为什么?

生:不能交换。因为从“啜泣”到“呜咽”,再到“哭泣”,能让人感觉到,阮恒哭得越来越伤心,表明他内心越来越痛苦。

师:开始阮恒感到痛苦、担心和害怕,可是后来,他竭力制止抽泣,心里又在想什么呢?

生:他心里想不管怎样,都要救活小姑娘。

师:多么仗义的朋友啊。

生:他想哪怕自己死了,只要能救活小姑娘,也值了。

师:如此珍贵的友谊真让人感动。读读自己的感动吧。

生自由读,个别读。

3.情感升华

师:这就是阮恒,勇敢善良的阮恒,富有爱心的阮恒,他为了朋友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我想,没有谁的爱比这更伟大的了———看看草垫上痛苦的阮恒,说说你最想说的话吧。

生:阮恒,你真勇敢。

生:阮恒,我被你的行为深深打动了。

生:阮恒,有你这样的朋友,小姑娘是幸福的。

生:如果我的朋友遇到困难,我也会像你一样尽力帮助他。

附:板书设计

阮恒 献血 举→ 放→ 举 啜泣→呜咽→哭泣

犹豫 坚决 担心

石红艳

一、话引入,激发情感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他是我的朋友》请齐读课题。

生认读课题。

师:听你们读“朋友”这个词,我心里暖暖的,感到很温馨。你认为朋友是什么呢?

生:我认为朋友就是一起玩得很高兴的人。

师:是的。和朋友在一起,总是让人愉快,充满欢乐。

生:朋友就是能让你感动的人。

师:朋友总会给你带来感动。你最好的朋友是谁?她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生:我最好的朋友是孙梦婷。她的善良和宽容让我感动。

师:你们说得很好,朋友之间的感情是通过那些让人感动的事情建立起来的。今天,我们去感受一下战争年代的一群孩子对朋友的理解。

二、 初读课文,感知事情的梗概

师: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自读课文后汇报。

生:课文讲了阮恒给小姑娘献血的事。

师:说得完整而详细。那阮恒为什么要给小姑娘献血?

生:小姑娘在孤儿院里受伤了,需要输血。

三、阅读第二自然段,了解事情的起因

师:那些失去亲人的孩子好不容易进了孤儿院,应该安全了吧,可事实并不是这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孤儿院里发生了什么事。

生读后汇报。

生:一些孩子被炸死了,小姑娘流了很多血。如果不马上输血,小姑娘就会死去,情况非常紧急。

师:究竟有多紧急呀?

生:像火苗快烧着眼睫毛一样,刻不容缓。

师:课文用了个什么词语来形容这种紧急情势?

生:迫在眉睫

师:对。让我们用朗读来表现这种紧急的情势吧。

生朗读。

四、细读事情经过部分,体会人物的内心

1.体会献血前阮恒的内心世界

师: 献血迫在眉睫,阮恒是怎么做的呢?找出重要的句段读一读。

生读后汇报。

生:当院长提出让孩子们输血之后,屋子里一阵沉默。阮恒颤抖地举起了小手,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师: 根据阮恒的表现,你能设想一下,他当时是怎样的心情。

生:从“颤抖地举起了小手”,我想阮恒一定很害怕。

师:你很会学习,抓住了人物的动作深入到他的内心。

生:从“举起”、“放下”、“又举起来”这几个反复变化的动作,我觉得阮恒内心很矛盾,想献血又不想献血。

师:假如你就是阮恒,说一说,你为什么会这样矛盾?

生:我想救小姑娘,可又怕把自己的血都全部抽掉了,自己会死去。

师:阮恒第一次举手时,手是“颤抖”的,可第二次举手却没有“颤抖”了。作者为什么要去掉这个词?跟同桌谈谈自己的想法。

生议论后汇报。

生:阮恒第二次举手时,没有“颤抖”,说明他已经下定决心要为小姑娘献血。要是这时再用“颤抖”,那就不能表现阮恒的决心了。

师:你很善于分析。阮恒虽然很害怕,但终于坚定地举起了手,多么善良的孩子啊。同学们,请用朗读来表达你自己的感受吧。

2.体会阮恒献血时的内心世界

师:在输血时,阮恒有哪些突出的表现让你特别感动?请读有关的段落,勾出重要的句子或段落。

生读后汇报:

生:“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让我特别感动。

师:这句话为什么让你感动?

生:我仿佛看到,阮恒既紧张又害怕的样子。

师:阮恒为什么紧张?又害怕什么?

生:由于针刺得很疼,阮恒显得紧张,但又怕医生知道了不让他献血,所以,他“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师:“一……不……”和“一……也不……”这样的句式能表现一种极端的状态,能任选一个说一句话吗?

生:升旗时,同学们一动不动地站在操场上。

生::小组讨论时,有的发言滔滔不绝,有的一言不发。

生:我们的教室很清洁,一张纸屑也没有。

师:还有让你感动的地方吗?

生:阮恒的哭让我感动。

师:他是怎么哭的啊。

生:先是“啜泣”,后来是“呜咽”,接下来是“哭泣”。

师:这几个词都表示哭,它门有区别吗?

生:这几个词表示的“哭”是有区别的:“啜泣”是抽抽嗒嗒地哭,“呜咽”是低声地哭,“哭泣”是小声地哭。

生:还有一个“抽泣”,和“啜泣”差不多。

师:现在我们分成四个小组,每个组读一句描写哭的句子,边读边标上序号。

生读课文并标上序号。

师:请女孩子再读读前三个描写哭的句子。想想阮恒为什么会这样,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生读后汇报。

生:阮恒可能在想,千万不要让别人看出我的紧张、害怕。

师:你怎么知道他紧张、害怕?他在担心什么?

生:从 “捂”、“掩盖”这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出,阮恒不想要别人看见他的痛苦。

师:你能抓住重点词去去体会人物的内心,好样儿的。

生:针筒里的血越来越多,阮恒越来越害怕,怕血流完了,自己就会死去。

师:这几个表示“哭”的词语,顺序能交换吗?为什么?

生:不能交换。因为从“啜泣”到“呜咽”,再到“哭泣”,能让人感觉到,阮恒哭得越来越伤心,表明他内心越来越痛苦。

师:开始阮恒感到痛苦、担心和害怕,可是后来,他竭力制止抽泣,心里又在想什么呢?

生:他心里想不管怎样,都要救活小姑娘。

师:多么仗义的朋友啊。

生:他想哪怕自己死了,只要能救活小姑娘,也值了。

师:如此珍贵的友谊真让人感动。读读自己的感动吧。

生自由读,个别读。

3.情感升华

师:这就是阮恒,勇敢善良的阮恒,富有爱心的阮恒,他为了朋友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我想,没有谁的爱比这更伟大的了———看看草垫上痛苦的阮恒,说说你最想说的话吧。

生:阮恒,你真勇敢。

生:阮恒,我被你的行为深深打动了。

生:阮恒,有你这样的朋友,小姑娘是幸福的。

生:如果我的朋友遇到困难,我也会像你一样尽力帮助他。

附:板书设计

阮恒 献血 举→ 放→ 举 啜泣→呜咽→哭泣

犹豫 坚决 担心

三年级语文下册:《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主要内容。

3、学习阮恒珍惜友情、舍己为人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课题中的“她”指的是谁?“我”又指的是谁?指点“恒”的读音。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通过预习课文我们还知道课题“她就是我的朋友”这句话就是阮恒要救小姑娘的原因。

3、示标。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出示预习要求:

⑴ 请一个同学来读读。

⑵ 从这篇课文的预习要求看,共讲了三方面。

(介绍了事情发生的背景;概括了主要内容;提出了预习的要求。理解“挽救”、“垂危”。)

2、这篇课文非常的感人,下面首先请同学们听录音,想想看:

⑴ 播音员阿姨是怎样的读的?你能像她那样读吗?你能达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目的吗?

⑵ 想想阮恒献血的经过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画出描写他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的句子,用波浪线作标记。

⑶ 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用你喜欢的记号标出。

3、交流:

⑴ 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请读一读,再说说你觉得它为什么感人。

⑵ 课文中5~11自然段讲的是阮恒献血的经过。请你读出描写他献血时神态、动作的语句。

⑶ 分别指名读读1~4自然段、12~14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⑷ 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休克输血迫在眉睫阮恒草垫擦拭抽泣捂住呜咽竭力。

⑸ 分小组读课文。

4、这篇课文是写事的文章,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这篇课文分段。请在草稿纸上写出来。

5、请运用连接段意的方法归纳主要内容。

6、朗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

阮恒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输血的?请用三角标出关键的词语。并画出有关的重点句。

2、出示:

⑴ 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严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⑵ 输血迫在眉睫。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

⑶ 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3、交流:

⑴ “迫”的部首是( ),再查( )几画,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在字典中的解释有:

① 逼迫;

② 急促;

③ 接近。

迫在眉睫”中的“迫”的意思应为。

⑵ 用“如果……就……说话。

⑶ 小姑娘的急需输血的这种情况还可用哪些成语来形容呢?

⑷ 指导朗读。

4、小结:

⑴ 结标。

⑵ 提示下节课的内容。阮恒正是在这样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主动献血的。他是怎样献血的呢?阮恒具有怎样的品质?这正是我们下一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四、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讲读课文第二部分,抓住阮恒献血时的神态、动作的描写,来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2、讲读课文第三部分,了解阮恒献血的原因,体会他的高尚的品质。

3、对照课文插图,想象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阅读了课文,能够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

⑴ 出示生字词。

⑵ 昨天我们又学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这部分讲了什么?

2、小姑娘生命危在旦夕,输血迫在眉捷,这时阮恒举起了颤抖的小手,阮恒是怎样献血的呢?他为什么要主动献血给那个小姑娘?这就是这一节课学习的重点。〔借机点出教学目标〕

二、讲读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思考:

⑴ 一阵沉默之后,阮恒是怎样举起小手的?请划出有关的动词。想想通过这些词说明了什么?

⑵ 课文从哪一小节开始真正写阮恒献血的?他开时表现怎样?划出有关的语句。

⑶ 献血时,阮恒为什么不停地哭?请找出这样的句子,用三角划出表示“哭”的意思的词。

2、以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

⑴ 出示: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⑵ 出示:

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⑶ 出示: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抓住情感的变化来体会人物紧张、痛苦的复杂内心。)

4、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层次。

5、对照插图,复述内容。

6、小结。这一段真切地写了阮恒输血时的动作、神情以及小作者的感情变化。

三、讲读课文第三部分

1、阮恒为什么哭得很伤心?他为什么要献血给那个小姑娘?自由读课文第三部分。

2、交流。

3、你从这里能看出阮恒是个怎样的孩子吗?注意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

四、结标、质疑

五、对照插图,想象说话

要求:

认真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画上各个人物的动作、神态以及他们的心情怎样。

(可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重点说。)

六、作业

1、摘抄表示“哭”的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试图(  )  竭力(  )

安慰(  )  持续不断(  )

3、填空:

他眼睛(  )着,用牙(  )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  )抽泣。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阮恒的心情(  )。

《她是我的朋友》教案 篇7

对《她是我的朋友》这节课的认识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校级行知课堂我组周老师讲课前的研讨,第二阶段是自己参加语文课程达标过程中的尝试。

设计教学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但以前我却从不敢丢开现成教案,总是大量借鉴名师点子,东挪西凑拼成基本属于自己风格的设计。研讨过程中,我第一次尝试独立设计教学设计,与周老师同备一节课。

首先,我反复阅读这篇课文,探寻文中的知识点,结合三年级孩子的阅读水平,在基于对课标认识的基础上,初步把目标设为如下几个方法,读准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渗透习作方法、树立正确朋友观。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是重难点,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读了一篇课文后能够简单说自己的体会,但是如何从关键词句入手理解更深入些,却是难点。课后习题第二题是“我们来找一找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并说一说他当时是怎么想的”,这题不就是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吗?于是,在教学环节中就有了这样的一个设计,“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来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想一想他都在想些什么?”看似贴合编者意图,符合课标要求,但却在实施中遇到了不少的问题。文中这样的句子很多,每句话都交流体会,浪费了太多时间,而且这些句子大致都在反映阮恒内心痛苦、恐惧,谈体会时学生很难发现阮恒内心的变化,教学过程显得冗繁复杂。能不能以第一句表情或动作的句子为范例,讲解完后,让学生自由学习其他几个句子,即体现教师的导,又彰显出了学生的学,可是再次试讲时,效果仍旧不好,学生依然不知如何下手谈体会。课后与组内老师讨论,如何更精简些,提高实效,教给学生自己分析文章的方法。反复又读了几遍文章后,发现文中多次写到哭,这几个词语虽然都是表示“哭”的意思,但却表示不同程度的哭,哭的程度不同与阮恒的内心世界紧密联系,于是,我们再次修改设计,“默读课文9、10自然段,找出描写哭的词”,然后以第一个哭所在的句子为范例,抓“啜泣”初步体会阮恒内心,从哪个词中你还有同样的体会,学生找到“颤抖、捂住脸”,从这些词中你又读懂了什么?就这样,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体会人物内心。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其他三个哭所在的句子,使用“我从哪个词中读懂了什么”来交流读书体会。在体会中渗透习作方法,在小结中引导“哭”的程度与内心的关系,升华情感就在这其中潜移默化的达到。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我觉得比较得意的地方。

我的这堂课遗憾的地方也不好。导入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迫在眉睫”的意思,同时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但是情况的紧迫,为理解下文做铺垫。阮恒在沉默中颤抖的举起小手,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这一连串的动作不禁引发大家的质疑,为什么举起来又放下去又举起来,此处尊重学生的质疑,但是在引导学生理解时,并不能把三个动词放一起理解。“为什么要举起来”?(救朋友)“为什么又放下去”?(害怕,哪个词也让你感受到他此时害怕?引导学生感受对死亡的恐惧)“为什么又举起来”?引导中,把一个问题拆分为三个问题,在交流过程初步体会到阮恒为了救朋友的勇敢和无畏。初步渗透抓住关键词语体会理解。但是在这个过程,学生回答到害怕死亡时,我由于讲课时的紧张,漏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稍微对抽血有点了解的都知道,抽血并不会导致死亡,但是阮恒此时害怕死亡,“你是从哪里读到这么重要的信息的呢?”这一问题的漏问,导致部分学习能力较差的孩子很迷茫,也缺失了一次联系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引导。这本来是在教学设计之中的。

在课堂中,自己对课堂的把握还是很欠缺的,非常深刻的记得,有一个孩子在回答“谁来汇报第一个哭所在的句子”时直接说“啜泣”,我并没有引导孩子做进一步的思考,还有一个孩子在说他的体会时,我一时语塞,直接让他读课文,避开尴尬,学生自己少了一次和老师交流的机会。

小结习作方法时的语言拖拉、看图说话时的引导不当、回应课题时的朗读指导……种种遗憾徘徊于心。

总是以为公开课中可以不顾学生的学习状态,殊不知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才是最重要的。机智是学不来的,而是要在平日的每节课中有意识地去锻炼自己。课堂中的随机应变是在足够了解学生、足够熟悉教材、足够明晰学习环节的设计目的上实现的。跟同组的周老师交流教学体会时,我曾轻描淡写地说:“只要明白每个环节的教学目的,其他引导语神马的随机发挥即可。”这是多么不负责任的说法。没有足够的预设,课堂中怎么会有灵活的应变。

感谢冯校长赛前的指导,才有了我在深夜中一遍又一遍空讲的动力,才有了把课堂预设熟记于心的成效。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力而为,更何况是要展现给孩子们的课堂。我会再接再厉!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篇8

一、我会写,看我写的字多美。

jiǔ jīng yǎn gài zhì zhǐ pò zài méi jié

二、辨音大师。(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呜咽(yān yè) 颤抖(chàn zhàn)

咽(yān yè)喉 打颤(chàn zhàn)

三、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写一写。

医生问小男孩:“你为什么这样哭呀?”

男孩哭着说:“____________。”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

四、读句子,根据课文填空。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沉默”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颤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忽然又放下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教案-《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篇9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课文

1、导入课文

师: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27课的内容,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她指谁?我又指谁?在阮恒和小姑娘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生:口述(板书:献血   阮恒————小姑娘)

二、情感激励、引导自学

师:这节课我们就走进阮恒的情感世界。同学们,一个人的情感世界是可以通过人的表情和动作体现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阮恒表情和动作的句子。(出示要求)

生:(自学、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三、朗读感悟,汇报交流

1、交流阮恒输血前的表现

师:谁先找到了描写阮恒输血前的动作、表情的句子了?

生:读“一阵沉默之后……又举起……”

师:这个句子体现了阮恒当时怎样的心情?

生:颤抖是神情激动有些紧张,从这个词中我感到阮恒有些害怕,不知该不该这样做。

师:阮恒把手举起来,放下来,又举起来,通过“举、放、举”这几个词,你感受到阮恒当时是怎样的?

生:从阮恒的动作中,我感到阮恒害怕、犹豫、担心。

师:体会得很深刻,老师也感受到了阮恒的害怕、犹豫、担心。

谁能模仿出阮恒当时的表情、动作呢?

生:模仿。

师:大家试着体会体会。

师:一个人的表情和动作也可以反映出他的内心,请你把自己当作阮恒说说,此时心里会怎样想?(重点引导阮恒的内心世界)

师:谁想把这个部分读一读,把阮恒的害怕、犹豫读出来。

生:读

师:老师也想读一读这段,好吗?从老师的朗读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读的语速不一样,开始慢,中间快,后来更快了。

生:老师最后的“举起来”,语气非常坚定。

生:读。

师: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仿佛看到了小男孩输血前害怕、犹豫,却不乏勇敢。

2、交流阮恒献血时的表现

师:刚才,同学们找到阮恒献血前表情和动作的词语来体会的,你们很会学习。谁找到了描写阮恒献输血时的动作、表情的句子了。

生:读“阮恒……也不说……”

师:这个句子体现了阮恒当时怎样的心情?

生:阮恒一句话也不说,感到很担心,很紧张。

师:假如你是小阮恒你当时会怎样想呢?

生:我不能动,一动就会影响医生抽血,抽不到血,小女孩子怎么办?

生:我会在心里告诉自己,阮恒不要怕,等她好了,就可以和她一起玩捉迷藏了。

师:阮恒的血静静地流入了小女孩的身体,阮恒的神情,动作发生着变化,请同学们继续找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

生:(读句子)从“啜泣、颤抖”看出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所以突然啜泣一下,而且全身发抖。

生:阮恒不想让别人看出自己的害怕,所以他迅速地用手捂住了脸。我从“捂”这个词看出,阮恒想掩饰自己的害怕。

生:这句话我感受到了阮恒心里也很痛苦,很悲伤,但他又不想让别人看到给别人带来麻烦,我也感到他很坚强。

师:是呀,血已从阮恒的身体抽出来了,他心里虽然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痛苦,但是为了救小女孩,他却在掩饰自己害怕和痛苦,多么可爱的小男孩啊。(教师的语气先是沉重,然后激昂)接着来吧,谁还找到了。

生:读“但过了一会……他又摇了摇头”

我从“呜咽、掩盖”这两个词,感到阮恒害怕了,他以为自己要死了。

生: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越痛苦,所以又哭了,他不想影响小女孩输血,所以又一次试图用手掩饰他的痛苦。

师:真让人感动。

生:读“接着……抽泣。”

从“哭泣、咬住”这两个词,体会到,阮恒心里痛苦极了,悲伤极了,所以不停的哭,但是他仍然想控制自己,想救小女孩。

生:我感到阮恒真是个英雄,他那么痛苦、悲伤,甚至都有些绝望,可是还尽量控制自己不哭,要是我遇到这种情况,早就哇哇地大哭出声了。我很佩服他。

师:阮恒你真的好伟大,是个真正的小男子汉。可以不惜自己的一切,用生命换取真情。此时情此景,让我感动,让我们全班的同学感动。阮恒,你是我们心中的榜样。

师:说的好,请同学们读这段话(过了一会……想竭力制止哭泣。)

指名学生读。

在这段话中出现了三个词语“啜泣、呜咽、哭泣”,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都是哭的意思,三次哭泣说明阮恒越哭越厉害,三次不同的哭,我看出抽血的时间越长,阮恒越觉得离死越近,他内心的害怕和痛苦,也在不断加剧。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课文体会阮恒此时的心情。

(生读)

3、交流阮恒献血后的表现

师:阮恒如此紧张、痛苦、害怕,他当时是怎样做?(引出三个动作)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阮恒如此紧张、痛苦、害怕,是因为针刺痛了吗?

生:不是,以为自己要死了。

生:以为要把他身上的血都抽给了小姑娘,把小姑娘救活,自己就死了。

师:面对这样紧张、痛苦的小男孩,文中医生用轻柔的语气来安慰阮恒的,谁也来用你

的语气来安慰一下阮恒吧?

生:……

师:听到这样轻柔地安慰,阮恒停止了哭泣,可为什么阮恒以为献血会死,还会这样做

呢?

生:“她是我朋友”(多指学生读)

师:“她是我朋友”多么意味深长的一句话,此时,你理解这句话做题目的真正含义了吗?

生:突出了友谊。

生:使人容易接近。

生:比较亲近。

生:更能体现阮恒舍己救人的好品质。

师:生命是可贵的,阮恒面对死都不怕,你眼前这位小英雄想说点什么?

生:阮恒,你太勇敢了,为了朋友,你宁愿牺牲自己,是我的榜样。

生:你是个舍己救人的英雄。

……

三、联系生活,拓展升华

师:从同学们的言谈中,老师高兴地看到了在这个课堂上,每个人都受益匪浅,从阮恒身上,我们会感到了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是啊,十金难买真正的朋友,就让我们同学之间也发挥真正的友情吧!此时,想对你的朋友说上几句心里话吗?想给朋友几句赠言吗?现在就动笔写一写吧?

(学生写,配乐)

生:汇报自己的赠言。

师:听了同学们的赠言,老师感受到了你们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让我们带着这种友谊走向更美好的生活吧!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篇10

在略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探究研读专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究;最后通过各个侧面问题的汇总交流和重点品味,让学生体会小男孩献血时内心活动的变化,渗透无私奉献的友爱教育,学习探究性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略读——提出研读问题

1贝瓷枨榫常导入新课。由红十字会宣传义务献血的课件或教师义务献血的事情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2备据“阅读提示”略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略课文情境。

3苯涣髀远燎榭鲇敫惺埽提出研读问题。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再引导学生从题目处、提示处、关键处、疑问处、省略处等地方提出问题,教师梳理归纳出几个有代表性的研读问题:①小男孩献血时是怎么想的?

②小男孩在献血过程中内心活动有什么变化?

③医生对小男孩说了些什么,小男孩就立刻停止了哭泣?

④小男孩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

⑤小男孩说“她是我的朋友”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⑥为什么用“她是我的朋友”做题目?

⑦献血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留待课后拓展性阅读解决)?

4狈肿椤Q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一个或两个问题,同一问题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或者,先组成学习小组,由学习小组讨论确定本组研读专题。

二、探究——进入研读阶段

1碧致垩卸练椒āP∽樘致鬯选问题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研读,提出研究方法。教师参与讨论,并相机给予指导,如“小男孩在献血过程中内心活动有什么变化?”这一专题可以采用:①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②联系上下文进行体会;③朗读品味进行体会。

2焙献餮卸量挝摹8餍∽樽孕泻献餮卸了确定的问题。教师巡回了解研读情况和感悟程度,并给予适时适度的启发与指导。

三、交流——反馈研读情况

1弊急阜⒀蕴岣佟8餍∽榇尤个方面准备发言提纲,讨论发言内容:①本组确定的研读问题是什么?②本组是怎样研读的(过程)?③研读后有什么收获?

2苯涣餮卸燎榭觥S筛餍∽榕纱表发言,交流第一、二、三个问题,再交流第四、五、六个问题,分两个层次从一般性理解到深层次体会。要求其他组认真倾听,边听边准备提出疑问或补充发言。

3敝室晌誓选P∽榇表发言后学生提出质疑。教师对研读不足的地方进行相机引导。如,“小男孩说‘她是我的朋友’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小男孩,你‘沉默’时会想些什么?‘举起手来’时会想些什么?又‘放下手去’时你会想些什么?再‘举起手来’时会想些什么?……”这样,通过将心比心,体会小男孩的内心活动变化。又如,“为什么用‘她是我的朋友’做题目?”可以这样引导:①你能不能给这篇文章另拟个题目?②比一比这些题目中哪个题目用得好?为什么?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思想感情方面去体会这个题目在文中的作用。

四、融合——升华研读成果

1币导学生根据板书(神态与动作的重点词),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与思想感情。

2敝傅疾⒘废按着感悟进行有感情朗读课文。

3笨魏笱由欤孩傩醇妇渌透朋友的赠言;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