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最新10篇)正文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最新10篇)

时间:2024-01-10 21:19:48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里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最新10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两位数加两位数 篇1

课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个位加起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

2.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会用竖式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教学重点

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竖式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磁力板、小棒。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0+40 50+20 25+20 70+16 47+2 85+3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34+5怎样口算?

引导学生回答:先算4加5得9,再算30加9得39.教师明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首先学习不进位加。(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1)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横式:34+5=_________

教师演示:先在磁力板上摆出3个整捆的和4根单根的小棒表示34,再在4根单根的小棒下面摆5根单根的小棒。

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把5根小棒和哪一部分合起来? 引导学生得出:5根单根的小棒要和4根单根的小棒合起来。

教师讲解:写竖式时一位数5要与两位数的个位数4对齐,也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空出十位的位置写上加号,然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等号。

边讲边板书

教师提问:写坚式时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哪一位对齐?为什么?

(2)教学计算方法。

教师演示: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是9根单根的,3个整捆的。

教师讲解: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也就是把个位上的4和5相加,得数写在横线下面的个位上,整捆的小棒有3捆,也就是3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3.

在原板书的基础上继续板书

(3)阅读教科书例1,填上得数。

教师说明:书上虚线方框中的式子是为了说明计算过程,以后做题时不用写出来。

(4)反馈练习:完成第75页“做一做”。

32+6= 3+45=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对位,然后写在书上。订正时强调:一位数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得数的个位也和个位对齐。

3.教学例2.

(1)竖式的写法。

我们会用竖式计算34加5,那么34加25怎样算呢?(板书:34+25=)

教师演示:先摆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摆出25根小棒,整捆的和整捆的对齐,单根的和单根的对齐。

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该怎样算?启发学生得出:单根的和单根的相加,整相的和整捆的相加。(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学生讨论:写竖式时应该怎样对位?启发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板书

提问:写竖式时怎样对位?

(2)教学计算方法。

教师演示:先把单报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有9根,再把3个整捆的和2个整相的小棒合起来,是5个整相的,一共是59根,所以34加25得59.

小组讨论:计算时先把哪一位上的数相加?再加哪一位上的数?

引导学生汇报:先把单根的合在一起是9根,也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4加5得9,在横线下面个位上写9.再把整捆的合在一起是5个整捆,也就是5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5

教师板书

(3)阅读教科书76页例2,填上得数。

回答问题:①在上面的竖式里是怎样对位的?

②在上面的竖式里,是从哪位加起的?

引导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先加个位上的数,再加十位上的数,也就是从个位加起。

告诉学生:以后做题虚线方框中的式子不用写。

(4)反馈练习:完成第76页“做一做”第1题。

24+63= 52+36=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对位,然后填写上面的括号,再让学生说说从哪位加起,然后计算出得数。

4.看书,质疑。

(三)全课小结

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随堂练习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从哪位加起的。

布置作业

练习十八第2题。提醒学生:写竖式画横线时要用直尺,书写要工整,对齐数位,认真计算。

2.笔算下面各题。

82+7= 70+20= 61+25=

35+42= 3+44= 30+69=

板书设计

例1 34+5=39 例2 34+25=59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2

本课时是学习笔算的起始探索学习,经历探索、交流算理的过程形成算法,实现算理与算法的结合。围绕这样的目的,我准备了这节课。虽然是课上了以后还是不尽人意,有些许的遗憾,同时也带给我深深的思索,但通过参加这次说课、讲课也让我在思索后获益多多。

思索一:引导学生由学数学转向做数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的年龄特点。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在教学中,动手操作学数学,有利于学生“动作思维-表象-抽象思维”的转化,使学生获得的自主构建,26+12就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尝试计算,利用小棒拼摆,计数器摆数,进而形成竖式模型。在操作的过程中,切实感悟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感受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尽管课前预设到一年级孩子组织纪律会很乱,老师的课堂要求必须准确、到位、直接。但当孩子们手里拿到小棒,小棒的新奇往往大于老师的问题,以致耽误了时间,甚至个别孩子始终沉浸在小棒的乐趣中。因此,熟知一年级的学生兴奋点停留时间的长短,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点。另外,我们在课堂上,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的年龄特点,要及时操控课堂的进程,学生的兴趣一但调动起来,不能盲目的放手,抓住讨论的讨论点抛给学生。在放与收的过程中,实现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质的转变,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思索二:创设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体现时效性和针对性

在设计时借助小朋友在大海边沙滩上捉螃蟹、捉小虾等富有情趣的赶海活动激起学生兴趣,这样就抓住了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通过主题图,让学生主动地去收集、整理信息这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首要环节。当第二个学生直接问题,我没有及时调整思路,认为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差异大,试图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轻松的交流氛围,引导学生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充分感知。正是在这个部分处理的过于拖沓,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致使前面花的时间较多,导致练习的时间较少。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堂设计既要体现层次感,又要在参与的过程中体现问题针对性和时效性,要明确这个环节本课时中所占的地位,要在时效性的基础上体现环节的针对性。

思索三:利用评价,调控课堂节奏

在教学中,要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在个体评价的同时,把每个小组作为一个评价的整体,哪个同学表现优秀,就可以为自己的小组的一颗星,这样提高了本组同学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会激发其他小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评价不但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调控课堂节奏的功效。

纵观本课时的教学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处理好课堂教学目标与学生探索能力之间的关系是值得我继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通过这次活动的,也让我对青岛版的新教材,对这群闪耀着灵动、充满着变异的一年级孩子有了更多的认识,可谓收获多多。

收获一: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体现计算教学的价值

通过备课,研读教材,我明确了在第一学段的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处理主题图和情景,要努力寻求算理与算法的平衡,要注意算法多样化,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首先通过具体情境——直观操作——自主建构,帮助学生建构竖式模型;其次注重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注重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算法的过程,放手让学生尝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合理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最后注重让学生经历计算技能的形成过程,在提高计算准确率的基础上,提倡适度训练,加强基本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促使学生形成计算技能,提高计算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挖掘计算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计算教学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练习,一样可以精彩纷呈。

收获二:好的说、听、评、比习惯的养成,是课堂教学的坚实基础。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的,良好的说、听、评、比等学习习惯的养成,直接为课堂中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通过试讲,到正式讲所用的都是别人的学生,两次次上课经历了两次不同的闪耀着灵动孩子、演绎了充满着变异课堂。从两位老师身上,我也学到了不少技巧,使我对叶老的这句话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只有从低年级培养了好的说、听、评、比习惯的养成,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开出艳丽的奇芭,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得到根本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源于生活的教育是最无痕的教育。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使数学更贴近生活,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做数学”,我们的计算教学也会变得魅力无穷。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3

新的学校,新的起点,新的思想,新的面孔。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新调入的教师每人讲一节课,我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也有些胆怯。在期盼中这一天终于来了,整节课下来,我感觉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需要值得自己反思和借鉴。

1、 情境的创设由生活中的乘车问题导入,数学源于生活,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处境生情,以乘车情境作为导入,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 考,同位的交流,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途径。由于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很显然提出的乘车方法也就很多,但针对这节课的设计,我只是选择了其中的一 组方案进行学习。情境的导入,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

2、探索新知由乘车方案入手,让学生尝试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对于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口算的方法、摆小棒的方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课堂上孩子 们基本上应用了口算的方法,只有几个孩子用了列竖式的方法进行了计算,针对孩子的做题方法,只是让孩子展示了口算的算理,对于笔算,指了一名学生进行了板 演, 此时让孩子认真观察孩子的笔算方法和过程,并且让板书的学生说了自己计算的过程。此时的我,有了新的想法,立标课有一定的模式,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 说,竖式的写法也是一种模式,学生的第一感觉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竖式的写法时,我在黑板上进行了板演,让孩子们接触模式般的印象。

3、 展示交流根据板书的竖式,但对于如何计算,便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先让学生同位之间交流算法,然后学生展示,在展示的'时候,有的学生从个位算起,有的学 生从十位算起,对于这些竖式的计算方法,我并没有提示孩子非得从个位加起不行,这也使得在场听课的不少老师提出了质疑(怎么老师不强调从个位加起呢?), 而是给学生留有了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的计算空间。在教学进位加法时,学生对于从个位加还是从十位加产生了疑问,有的学生说,从十位加好,有的学生说从个位 加好,并阐述了自己的理由(从十位加太麻烦了,个位进的1要加上,还得把十位上的数再擦掉,不如从个位加起方便。给予学生所说,学生进行了练习,从中体验 了知识的生成过程。

4、巩固练习以基本的笔算开始,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的认识,同时提高了学生对笔算算理的理解。

总之,反思自己的课堂,感觉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值得自己反思的地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霸占学生自学的时间还比较多,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之中,把学生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形成,能熟练地进行口算。

2、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积极思考的习惯、与同学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口算。

教具准备:

课前在黑板上贴一张课外读物目录、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激趣,复习导入

1、同学们,春天来了,小树林里到处显现春意盎然的景色,今天就让我们的绿色行动走进小树林。(课件出现小树林)

2、啊,这里的空气真清新,这里的树木真繁茂。唉,随风飘来的塑料袋却破坏了这的美景,让我们把它们收集起来,还大自然一份和谐,好吗?(课件出现练习题) 只要你答对上面的问题,这个愿望就会立刻实现,快快行动吧。

3、咱们请这一组的同学来完成这项任务好吗? 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前两道)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25+7

1、这么快大家就捡了4个塑料袋,让我们去看看其他小伙伴有什么收获。(看图)

2、从图中你获取了那些数学信息?(出示收集塑料袋的信息)

3、根据这一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你真会提问,把这个问题一起说说,我写下来好吗?)

4、怎样求“他俩一攻捡了多少个塑料袋?”

5、怎样列式?

6、25+7怎样算?先请同学们自己动动脑筋想一想,如果有困难,可以请小棒来帮忙。比比那组同学想得最快,开始。

7、这么多同学想好办法了,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8、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想法?

(1)这位同学用的是书的方法,可以,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2)你沿用了我们上节课的方法,先将个位相加,5+7=12,再用12+20=32。可以吗?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3)你是先将25个位上的5凑成十,5+5=10,在与20相加,10+20=30,最后再用30+2=32。这个方法行吗?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的想法给了我们启发,所以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你是先将一位数7凑成十,7+3=10,10+22=32,这样行吗?

9、同学们用了这么多方法都得出了25+7=32,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说给同位听一听。

10、今后做题时,你们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二)16+9和22+8

1、除了塑料袋,同学们还见了那些垃圾?(出示剩下的信息图)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师板书)

3、这两个问题有同桌分工合作完成。一人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来解答。完成后与你的同位交流一下你写得算式及你的算法。

4、选择“一共捡了多少节电池”这个问题的同学,能把你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一下吗? 你能告诉我要求“一共捡了多少节电池”需要用到哪一组相关联的信息吗? (解决“一共捡了多少节电池”这个问题,必须选择与电池有关的信息) 那你得算式是?怎样算的? 有不同的算法吗?

5、选择“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的同学,谁代表说说你的想法? 你是根据那组信息来求得?算式是?怎样算的呢?

(三)揭示课题

1、刚才我们计算了三道加法算式,在计算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他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有什么不同?

2、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

1、连线

今天我们的环保行动可这有成效,瞧,这就是我们的战利品,可这么多垃圾,我们该将它们装到那辆回收车上呢?我想着一定难不住你,赶快用直尺连一连将垃圾送到回收车上吧。 看你连得对不对。集体订正。

2、直接写得数

哎,垃圾都装上车了,汽车怎么还不开动啊。原来熄火了,不过司机师傅说了,如果你们算对书上的问题,就可以帮汽车重新发动起来,同学们,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3、看图列式

(1) 你们的表现真令人刮目相看,大家可真称得上是环保小能手,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动物界中也有很多环保标兵,让我们们去认识一下他们吧。

(2)你能根据他们提供的信息,提出什么问题?

(3) 指名提问,你能解答这个问题吗?江算是写到横线上。

(4) 还有不同的问题吗?(指名说)将算式写下来。

4、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一起保护了环境,又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大家的表现让小动物们很钦佩,这不,他们还带来了两道题,想请教大家。这两道题九六座今天的作业,请大家回去认真思考,明天我们一起将给小动物门厅,好吗?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5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会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教学重点是正确口算,根据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

本节课我能根据学生的基础准确确定教学目标。体现在对教学情境的分层把握上。

教学参考上是把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作为一个课时来教学的。我从本班学生现有的基础出发,只学习和不超过100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这就要对教材上的教学情境图进行和理的分配,分层次展开教学。教材第91页的情境图为引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提供了现实背景,为了只完成加法教学,我先放手让学生从图中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并把四个班的人数和一条船限乘68人板书到黑板上,鼓励学生提一些和乘船有关的数学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板书到黑板上,如四个班一共有多少人?二一班和二二班一共有多少人?二三班和二四班一共有多少人?对这些问题学生列式解答比较简单,可以把时间和重点放到计算方法教学上。再带领学生解决较深层次的问题,就是一条船坐两个班的学生行不行的问题。这样学生通过计算不同的两个班的人数和来选择同时坐两个班的`几种方法,增加了训练题目,巩固训练了加法。再组织学生讨论这四个班怎样搭配两条船就行了的问题,学生不知不觉又计算了一遍,看看哪两个班的和是比68小的就行了。

至于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二一班和二二班坐一条船还有多少个座位,需要从二三班调多少人刚好坐满第一条船,同时二三班调走了一部分人以后,还有多少人,这些减法问题则让学生在本节课上思考就行了。

课后感觉学生在本节课上学有所获,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口算加法,也能较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加法问题,不足的是把情境图意分割开来,不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完整。但能照顾全体学生,可以说是失有所补。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6

有了第一次授课的经验,自己又反复研究教师用书,在老师们的共同帮助下我在第二次授课中作了以下的改动。

1、开课复习,我以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先进行考眼力的游戏。让学生快速猜出三个数:手势六(6),4捆小棒(40),2捆5根小棒(25),然后用这3个数你能写出几道一步计算的算式并计算出来,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对。这样的设计学生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得很有兴趣。

2、在学生用小棒操作完36+30之后,我又用课件演示了一遍,这样的改动,使数形结合更加具体,学生对于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感触很深。

3、在课堂上更关注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动手去发现去交流,让学生充分的说,形式多样化有个人说,同桌说,小组说,注意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在说的过程中对竖式理解更加透彻。

纵观整节课比第一次有了较好的突破,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整节课孩子们的兴趣在老师们的共同研讨下认为还可以更加出色,提出了几点建议。

1、在课堂上多问几个为什么?如:在学生写出了竖式后提问:“你是怎么算的呢?”在学习口算时,老师肯定已经渗透“十位和十位加,个位和个位加”的算理。学生也会这么说。最后我再问:“为什么要这么加呢?你能说个道理吗?”又如:纠错题35+22,问孩子22的两个2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会错?

2、学数学就是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要让孩子们真正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四个班合乘一辆车其实方案很多,其实课堂上也有孩子把手高高举起想说另外的方案,但我跟着教科书走,只解决一种方案,框住了学生的思维,我们如果把所有方案都罗列出来,让学生进行合理选择是否更好呢?这样,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带着同伴们的修改意见以及自己的理解,对教案进行了再次修改,期待着下一次授课比这一次更好。

《两位数加两位数》优秀教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理解掌握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能力。

2. 利用学生已有的口算知识,探究出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出算法思维,算法多样化。

3. 能用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知识解决问题。

4. 估算初步。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训练算法思维、对不同算法的分析。

教具准备:

位值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大屏幕出示口算(5道题)

师:我们先来口算几道题目,看题在答题纸上写答案,开始!

(核对答案)

师: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口算,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学习一些新的本领。

二、新授

1. 口算 38+25

(出示动感画面)

问: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些什么?

师:今天小胖来玩具店准备买两样玩具,他买了什么呢?看!

(一只足球和一架玩具飞机)

你们能估算一下大概要花多少钱?

(学生答,师暂不下结论)

师:那么到底38+25等于多少?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口算。

(出示课题)

2.计算方法探究

师: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利用手中的位值表,想想,圈圈,用一些方法来解决。

(师巡视,请2个学生回答)

(1)30+20=50 8+5=13 50+13=63

(2)38+2=40 40+23=63

师:原来买这两样玩具要63元。

(指着黑板上的位值表)

师:这两种方法很不错。还有其他方法呢?你们可以再圈圈,试试?

(再请两个同学)

(3)38+20=58 58+5=63

(4)35+25=60 60+3=63

师:真了不起,你们用了不同的方法口算出38+25的`答案。这些内容在书上也有,我们看书上有3种方法,你们想出的方法比它还要多。仔细看看,看得懂吗?像这样在位值表上圈圈,画画有什么好处?

(本着“留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理念,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方法———把新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对协作能力,在汇报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练习 1

师:我们现在从这个玩具商店挑两件玩具,你看 38+29 挑的是什么? 34+28 又是什么玩具,那么该付多少钱?你能很快口算吗?拿出练习纸,想想,把答案写下来,如果有的同学有困难,也可以在下面的位值表上先圈后写。

(请2个同学)

2. 学生任意选两样玩具,口算价格,在小组内交流

师:现在如果给你两样玩具,你会怎么选,要付多少钱?请你们说给小组同学听听!

(学生自由说,教师巡视去听,请两个学生说。)

(通过这一层次的练习,学生在这一节课里将不再是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而是学会了终生受用的学习方法。)

四、总结

师:刚才我们学了些什么新本领?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8

设计说明

1.以旧知引新知,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数学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人,他们有自己的认知和知识基础,所以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操作、计算、交流等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上课伊始,以一位数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作铺垫,让学生重温旧知,作为本节课学习新知的基础。在学生经历动手操作,明确算理之后,让学生尝试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实现旧知到新知的迁移,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获取新知的能力。

2.动手操作,感悟算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最直接、最常用的实践活动,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设计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摆小棒。在摆小棒的过程中,把5和7合成的12根小棒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看作1个十,与其他6捆(即6个十)相加,得到7个十,从而明确满1个十之后要与另6个十相加,为笔算中“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奠定基础,使学生经历“满十进1”的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小棒 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

1.口算。

7+6=  8+4=  9+5=  6+8=

7+5=  5+8=  6+6=  4+6=

2.笔算,指名板演:35+34。

师:做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怎样写竖式?从哪位加起?

3.导入新课。

师:如果将35+34这道题中的34改成37,变成35+37,那么在计算时会出现什么情况?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为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打好基础。

⊙学习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14页例3。

借助“摆一摆”解决“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这个问题。

师:请同学们读题思考,然后列出算式。

(学生列出算式:35+37)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

预设

生:因为要求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就是把二(1)班和二(3)班的学生人数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师:这道题你会算吗?同学们可以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摆小棒计算,然后交流算法)

预设

生1:我是这样算的,3捆小棒与3捆小棒合起来是6捆,就是60根。5根小棒和7根小棒合起来是12根,60根加上12根就是72根小棒,所以35+37=72。

生2:我计算的结果也是72,不过我是这样算的,3捆小棒与3捆小棒合起来是6捆。5根小棒和7根小棒合起来是12根,我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样就变成了7捆零2根,也就是72根。

师:3捆加3捆是6捆,为什么现在成7捆了?多出的1捆是哪来的?

预设

生:7根加上5根是12根,把10根小棒捆成1捆,12根就变成了1捆零2根,和6捆加在一起就变成了7捆零2根。

师:说得非常好!当小棒够10根的时候就可以捆成1捆,再加起来的时候,就要和成捆的小棒加在一起,也就是说,这个1表示的是1个十,计算时要与十位上的数字相加。

2.(1)根据摆小棒的过程,用竖式算一算。

师:你会用竖式计算这道题吗?

(学生尝试计算)

(2)问题引导,理解计算过程。

师:个位上5加7等于几?个位相加满十了,要把这个十放在哪?

(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个位相加满十,要把这个十放在十位上)

师小结:个位相加满十,要把这个十放在十位上,这就叫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向十位进的1可以在十位上靠近横线的地方写一个小1,这个小1叫做进位1,表示向十位进1。

师:那么十位上怎么算呢?

(十位上3个十加3个十是6个十,还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个十,也就是7个十,所以十位上应该写7)

3.反馈练习。

(1)用刚学到的方法计算教材14页“做一做”中的56+37=,然后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预设

生:先算个位上的6+7=13,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在十位上靠近横线处写一个小1,个位上写3;再算十位,5+3+1=9,把9写在十位上。在横式后面写上得数93。

师: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学生交流后汇报:注意向十位进1时,要在十位上靠近横线处写一个小1。计算十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位的1)

(2)学生独立做教材14页“做一做”中余下的两道题。做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计算过程。

4.讨论总结。

讨论:这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与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这样的题应该怎样计算?

总结:像这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加法,叫进位加法。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借助摆小棒的过程明确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方法,加深对进位加法算理的理解,然后根据算理完成竖式计算,让学生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P3940

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鼓励学生构建起适合自己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地口算和是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②、能力目标: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③、情感目标:在探索学习活动中,培养主动探索和互相合作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学数学、用数学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正确地口算出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结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贴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东东迷路了,只有回答对路上的五道口算题,才能顺利的回到家。你们愿意来帮帮他吗?指名回答口算:25+4050+3534+54+2937+8

二、创设情境,教学新课

1、创设情景,导出新课

谈话:大家做的可真好!老师为了奖励大家,我们一起去玩具店选购玩具吧!看看玩具柜里有那些玩具啊?每样玩具的价格各是多少?哪个小朋友可以声音响亮的来报一报。

(1)提问:如果每人可以选购两件玩具,你准备选购哪两件?(贴图)

分别购买这两种玩具,各需要付多少钱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44+2544+2825+28)

(2)这三道题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出示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3)你能一眼就看出:那种组合花费最贵?那种组合花费最便宜吗?(第二种组合最贵,第三种组合最便宜)为什么?

2、探索算法

那每种组合具体需要多少钱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先来研究第一题

(1)口算44+25

你是怎么算的自己先想一想,算一算,再和同桌交流一下。谁来把你的口算方法说给大家听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指名回答。

44+25=69

①4+5=99个一

40+20=606个十69

说明:这两个4一样吗?不一样在哪儿?这个4表示几?(个位上的4表示4个一)所以是几个一加几个一等于几个一呢?(4个一加5个一等于9个一)

这个4又表示几呢?(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

所以几个十加几个十又等于几个十呢?(4个十加2个十等于6个十)

9个一和6个十和起来是69。

②40+20=60

4+5=969

说明:不管是第一种方法,还是第二种方法,都是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也就是(板书: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③4+20=6464+5=69(知识的运用)

④44+5=4949+20=69

(2)(出示课件)爬树比赛

谈话:今天森林里小猴在进行爬树比赛,想请口算本领强的`小朋友去参观,你们想去吗?课件出示口算练习,前2题说口算过程,指名回答

25+3436+4222+2113+5463+2388+11

(3)口算44+28

44+25大家都会算了,那44+28你会算吗?同桌间相互交流,再汇报。

44+28=72

①4+8=1240+20=6060+12=72

Ⅰ、个位上4+8=12,遇到什么情况了?(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十位上4+2+1=7,也就是40+20+10=70,

70+2=72可以的,你是用类似列竖式的方法来算的。

谁还能来说一说这道题你是怎么计算的?

Ⅱ、个位上4个一加8个一等于12个一,个位满十后怎么办?

十位上4个十加2个十等于六个十,再加上进上来的一个十是七个十。

追问:十位上的1,那里来的?(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②40+20=604+8=1260+12=72

③44+20=6464+8=72

④44+8=5252+20=72

(4)、对比算法。

为什么同样是44加二十几,上一题的结果是六十多,而这题的结果是七十多呢?十位上多出的1是哪来的呢?

(5)(课件出示):救鱼行动(P39第1题)

谈话:每回答对1道口算题就能挽救1条小鱼的生命,学生指名回答。

35+5725+4414+62

38+5725+4914+68

计算后,提问:

这就是我们刚才做的三组题目,你们觉得每组第一题比较简单,还是第二题比较简单啊?(第一题)为什么呀?(第二题需要进位)进位难在那里?(加数十位相加再多1)

强调:以后再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时,如果遇到进位的情况,不要忘记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6)、口算25+28

哪个小朋友可以来猜一猜25+28的十位是几?(板书:5)为什么是5,而不是4呢?(个位满十进一)得数是五十几呢?(53)

做题时既要看加数十位是几,也要看个位相加是否满十,也就是要算十位看个位(板书:算十位看个位)

(7)练习估算(卡通人物夺气球):估计得数是几十多

指名回答:35+3245+2935+3522+7826+2944+37

三、应用巩固,提高能力

1、(出示课件)P39第2题:小小裁判员

谈话:今天小兔王国里在举行跳远比赛,每位选手有三次机会,要请大家来当裁判员,你们准备好了吗?

瞧!第一位选手出场了,(课件出示第一组):

26+326号选手的第一跳成绩是多少?你能来列式算一算吗?

26+43第二跳呢?

26+63第三跳呢?

①学生指名回答第一组题目后,仔细观察比较这一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加数个位相同、十位不同,和不同)

②运用规律,去实践后三组。

2、游戏:棒球明星

以人机交互的形式出示,学生在游戏中练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最后汇报、比较游戏得分的高低。

3、游戏:团结力量大

刚才都是老师在出口算题,你们会出口算题吗?想不想试一试?

出示要求:和是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请学生说一说根据要求出题时要注意什么?

①两位数加两位数;

②和不能超过100。

以人机交互的形式出示游戏,同桌两人在游戏中,一人出题,一人答题,然后交换。最后汇报两人合作答对题目的数量。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你们会算了吗?那你觉得在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时候,还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学生总结)我们还可以利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解决实际问题

1、买奖品(出示课件)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老师们购买了一些礼品书准备送给大家。提问:

①谁能列式算一算,李老师一共购买了多少本礼品书?(36+25=61)

②张老师购书的情况:十位3+4,怎样的情况下得数会是8,而不是7?(进位加法)

当个位2+口时进位呢?口里最小能填几?(8)此时得数是几?还能填几?(9)

③王老师购书的情况:

十位可以填几?(5)此时个位可以填口+5?你能把答案一下子都说出来吗?(04)

十位还可以填几?(4)此时个位可以填口+5?谁来报一报?(5-9)

2、议一议:

星光小学二年级的同学,六一要去郊外旅游了,如果用双层公共汽车带他们去(每车限坐90人),这四个班的同学该如何坐车呢?指名回答。第一种方案中每辆车各坐多少人呢,你能列式计算吗?第二种方案?为什么2班和3班不可以合坐一辆车呢?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掌握笔算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学习数学,让学生感悟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

比较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课本8页主题图,例3主题图

教学方法:

教法:谈话、指导相结合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示第8页主题图)二年级四个班的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每辆车准成70人。

师:下面发生了一件事,你们能帮忙解决吗?仔细看!

(出示11 页例3的二(1)班和二(3)班的乘车图)

师: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二(1)班和二(3)班想合乘一辆车,能坐下吗?

师:怎么算?

生独立思考并列式36+35= (板书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境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先用小棒摆一摆。

师:在36根小棒下面放35根小棒怎么放?

生:上面10根一捆,3捆再有6根,下面10根一捆,3捆再有5根。(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摆好小棒)

师:将两组小棒加起来,应先加什么?

生:6根和5根先相加是11根。

师:11根小棒能捆成一捆吗?(能)怎么放?

(1)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并汇报结果。

生:把11根小棒其中的10根捆起来(边说边放),把这1捆放在整捆处。

师:结果怎样?

生:上面的3捆加下面的3捆是6捆,再加上刚才新捆的1捆就是7捆。和剩下的一捆合在一起是71根小棒。(多找几名同学边说边摆,说过程)

2、用竖式算一算。

师:把刚才的动作(放在整捆处的1捆)在竖式上该怎么写?

(1)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尝试列出竖式。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个位上6加5得11,如何向十位进1?个位上怎样写?(演示从小棒图过渡到下面的竖式图。)

3、讨论算法。

师:你发现今天我们学习的竖式计算与上节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巩固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概念)(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说出笔算两位数加法要注意哪三条。(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师:请大家翻到课本12页,看看你总结的和课本上的是否一样。(指导学生看课本)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摆小棒,形象地在脑中建构竖式的形成过程,以动作为出发点把小棒十根一捆放在整捆处内化到竖式中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概念更形象,便于理解掌握。)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课本11页下面的做一做。两名同学上台板演,集体订正时,要求说出想的过程。

2、完成练习二中的3~6题。

3、课本12页下面的做一做。

师 :小红跟爸爸去海洋馆玩。你们从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能解决提出的问题吗?

4、完成课本12页做一做下面的思考题。

教师要结合实例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关键是先找到一个两位数,使它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得9。然后再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个位交换位置就得到另一个符合条件的两位数。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所学,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同时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悟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情感。)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