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讲话 > 导游词 > 神农架导游词【10篇】正文

神农架导游词【10篇】

时间:2024-06-06 16:38:39

作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导游,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我们引导游览时使用的讲解词。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好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给大伙儿整理的10篇神农架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神农架导游词 篇1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神农架大九湖游玩。我是你们的导游,我的名字叫李成蹊,大家可以叫我李导。今天,我们要在神农架大九湖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希望大家在游览的时候不要乱扔垃圾,保持清洁卫生,做一个文明游客吧!

大九湖是湿地公园,在海拔3000米高的地方,这里风景如画,景色怡人!这里有一望无际的草原,成群的牛羊悠闲地吃着草,让我们不禁想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这首诗。你们知道这个景点为什么叫大九湖吗?因为这个地方有九个湖,所以才叫大九湖。

现在我们来到1号湖,大家可以看到,在微风的吹拂下,湖面漾起波纹,波光粼粼。湖面上还有洁面的天鹅和黑色的野鸭。大家快来看啦,有两只野鸭在湖面上追逐、嬉戏。

我们现在来到了2号湖,湖边有很多水生植物,大多数是可以治病的中草药。大九湖里有一种植物,叫泥炭藓,据说有止血、疗伤的功效。以前解放军打仗的时候,战士们就是用这个止血、疗伤的。

最后,我们来到了7号湖。看这就是当地人称的神树,已经有几千年了,它的名字叫“枯木逢春”,据说那是一棵被雷电击中一次的大树,不久,这棵树已经枯萎了,当时大家以为这棵树死了,可是第二年春天又发了芽,神奇吧!你们快去摸一摸,沾沾喜气吧!

大九湖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们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神农架导游词 篇2

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

我很高兴在这次旅行中成为每个人的导游。请和我一起去神农架看看。神农架位于四川和湖北的交界处。1970年设立行政区划,面积约325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7%。该地区有汉族、土家族和回族,人口约7.9万。

你知道神农架的由来吗?他们之间流传着怎样的故事?现在我给你介绍一下。在古代,神农架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被燕山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提升为多层次的陆地,成为大巴东延的残存矿脉。山从东到西,山从南到北逐渐减少。大多数山峰海拔1500米以上,其中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多个。神农顶,海拔3105.4米的最高峰,是华中第一高峰。西南的石柱河海拔398米,是神农架的最低点。最高点和最低点的相对高差为2707.4米。

神农架历史悠久。原始人类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开始在这里生活。相传神农皇帝曾带领民众采集草药,教人修炼,故称神农架。神农架原本只指一座山峰,现在指的是整个神农架景区。神农架也是巴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20世纪80年代,神农架发现了一首民间歌谣《黑暗传》。它的主要内容是解释宇宙和人类社会的起源,讲述中国古代历史。其特点类似神话史诗,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填补了华中地区再也找不到神话史诗的空白。

你知道神农架的。其他名字吗?是的,有一个很有特色的称号,华中之巅,因为神农架最高峰海拔3105.4米,是华中最高峰,所以有这个称号。

大家都知道神农架是一片原始森林,里面鸟兽虫鱼种类繁多,但是在神农架上可以看到其他地方看不到的物种。为什么?

因为神农架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仍然保留着原始森林的独特特征,所以这里有很多珍稀动物。此外,神农架也是一个大型的天然药物图书馆,拥有2000多种中草药。目前,神农架是中国唯一的绿洲,也是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的绿色宝地。

它是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是最具特色的垄断世界和旅游资源。因此,神农架也享有许多良好的声誉,如绿色珍珠、自然动植物公园、生物避难所物种基因库、自然博物馆和凉爽王国。

如今,神农架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在作为观光度假旅游区的基础上,还开展了深受游客欢迎的森林浴、骑自行车、攀岩、漂流、钓鱼等旅游活动

神农坛

好了,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神农坛景区,请大家做一点准备,我们很快就要下车参观了。

现在我们所在的神农坛景区,位于神农架旅游区的南面,是神农架旅游的南门。虽然面积不大,只有0.7平方公里,但整个景区层次分明,自然风景优美。

好了,现在我们来到神农坛,神农架景区的核心部分,是一个献给黄帝子孙缅怀祖先,膜拜神灵的地方。

你知道炎帝神农为什么被我们影响了几年吗,因为他开创了牛耕,采集了药材,拯救了人民,为后代的繁荣、可持续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现在看到的草坪和两边的台阶,按照过去故宫的格局,不值。中间是皇帝留下的,左右是大臣们的通道。因为9在古代被认为是最大的数字,所以两边的数字都是9的倍数,台阶下是一个祭坛,每个中国后裔都可以在这里祭拜祖先。

神农顶

离开神农坛,我们将前往神农架的制高点,神农顶景区,位于神农架西部,被称为华中之巅,华中最高峰,海拔3105.4米。

风光呀

经过神农顶,我们现在到达了风景关,原名巴东关,是神农最著名的景点,海拔2800米。景区通行证风景奇特,天气短暂,融合了景区通行证的风景。

神龙架导游词 篇3

有这样的一个地方“山脚盛夏山顶春,山麓艳秋山顶冰。赤橙黄绿看不够,春夏秋冬最难分”。这就是神秘而古老,复杂而多样的神农架。我是今天带领大家去探索神秘的神农架的导游。这位是咱们的司机师傅。周师傅是这条路线的老师傅了,所以大家大可放心的听小廖为大家讲解。在这里先代表我们旅行社感谢大家的到来,同时代表神农架林区的人民欢迎大家的光临,希望大家在我的带领下能玩的开心,吃的舒心,住的放心。现在进入主题,给大家介绍古老的神农架吧。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部边陲,管辖5镇3乡和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及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一个国有森工企业林业管理局,一个国家湿地公园,林地占85%以上。是我国唯一一个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远古时期,神农架林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经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逐渐提升成多级陆地,并形成了神农架群和马槽群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地层,神农架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级的东部边缘。有大巴山脉东延的余脉组成中高山地貌。区内山体高大,由南向东北逐步降低。神农架平均海拔1700米。山峰多在1500米以上。神农架最初只是指一座山峰,既今天的大小神农架,到现在则指整个神农架林区。因这特殊又另具一格的地势,神农架还有个十分气派的称号“华中屋脊”,这个称号则得于神农架的最高峰神农顶,其海拔为3105.4米,是华中第一峰。

好了,各位朋友,现在呢我们已经进入神农架的景区了,请大家做好准备,我们马上就要开始我们的穿越之旅了,今天第一个景点就是神农坛。

现在我们所在的。神农坛风景区位于神农架旅游区南部,是神农架旅游的南大门,虽然这里面积不大,但是它是整个神农架景区的核心部分。神农坛是集中展示神农架始祖业绩与功德,并集珍惜古老树种及科研为一体,以寻根祭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区,四周群峰争奇,纳群山之灵气,容百川之秀丽。景区分为古老植物园,千年杉王,祭祀广场等部分,还有反映神农风情的篝火晚会可供观赏。

170万年以前,地球经历了第四纪冰川,神农架许多地方没有被冰层所覆盖,很多珍稀物种才得以幸存。而我们的植物园里集中了一批古老,珍稀,濒危的植物物种。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被称为“中国鸽子树”的珙桐,二级保护植物大果青杄,连香树,银杏等,还有珍稀药材“头顶一颗珠”“江边一碗水”“七叶一枝花”“文王一支笔”等等。

苍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两千尺”,杜甫的这首诗也许就是对前面的这棵杉王的最好写照了,这株铁坚油杉的树龄已在千年以上,它历经沧海风霜,至今仍然巍峨挺拔、昂首云天、枝叶繁茂、葱茏劲秀,主杆坚似青铜,古时人们为了祭祀神农求福免灾,曾在古杉的基部略加修凿,供奉神农金像,一时香火鼎盛,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铁尖杉伤口愈合,而金像也被大树裹在肚里了,古杉虽历尽劫难,却保持着盎然生机,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这是生命之树是不老的象征。神树高36米,胸径2.047米,胸围7.5米,材积88立方米,蔽阴面积120平方米,至少六人才可合抱,当代书画家钱绍武先生称它为杉王,并撰杉王颂立于树旁。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广场就是祭祀广场了,它是专供炎黄子孙缅怀先祖,祭祀神农,祈求神灵赐福的地方。说起神农氏,就不得不说说他的丰功伟绩了,炎帝神农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他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发明家,他善于用火和发明了原始农耕等等,她的许多发明创造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留下了辉煌的篇章。我们现在所处的祭坛分为天坛和地坛,巨型神农塑像像牛首人身,坐落于“二象抬驼”的苍翠群山之上,他以大地为身躯,立于群山之中,向上望去,炎帝双面微启,似洞察四间万物。头上两只牛角是根据传说的“牛首人身”而来的,其实实际上牛角是古代农耕部落的图腾。神像高21米,象征祖国21世纪蒸蒸日上,宽35米,与高加起来是56米,象征着56个民族的大团结。连接天坛和地坛的是草坪与墀阶,其布置风格是根据古代皇家行走而来。中间是天子所走,两边为大臣所走,又有左臣右相之分。两边的墀阶全都是九的倍数,从下至上分别是一九、八九、七九、六九和五九,一共是243步,它分成了五个含九阶段,又有九五之尊之意,说明炎帝神农氏在华夏儿女的心中早已被奉为至尊。墀阶下面是地坛,是供一般平民祭祀的,前面设有九鼎八簋,香炉和功德箱。每个炎黄子孙均可在此祭祀神农,祈福免灾。在祭坛内有八幅壁画。表明了炎帝一生的功绩。我们现在来一起到祭坛祭拜一下这位伟大的始祖吧!

神农架之旅即将结束了,回顾我们朝夕相处的几天行程,在旅途建立起的真诚友谊,已使大家情投意合,难舍难分,这里我要特别干净大家对我工作的配合,使得我们的旅行才得以完成,同时,对我的服务不满意的地方,我表示抱歉,希望大家谅解。希望以后有缘再相见。最后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让神农架的“神秘之旅”给你美好的回忆。

神龙架导游词 篇4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神农架观光游览,我是大家此行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_或是_导。这位是我们的司机陈师傅,他的车技相当娴熟,大家尽可放心地坐他的车。咱们今天一起游览的是黄鹤楼。一路上您若是有什么问题,请尽管提出来,我将尽力为您解决。最后希望大家在此能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闻名中外的神农架国家级森林及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位于鄂渝两省市交界处,长江、汉水之间,神农架林区境内。神农架群山形成于燕山运动时期,境内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号称“华中第一峰”,最低处石柱河谷海拔仅398米,平均海拔1700米,3000米以上高峰有六座,所以人们又称神农架为“华中屋脊”。神农架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在此活动,相传炎帝神农氏曾率众在此搭架采药,教人们耕种,所以这里被称做神农架。

请各位游客朋友往车窗左边看(讲解时伴有手势,因面对游客,故出右手指自己身体右方),这就是被称作“华中屋脊的华中第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

我们现在来到了进入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后的第一站――大龙潭。这里是国家组织的两次神农架“野人”考察的宿营地,也是现在的野考工作站所在地和神农架金丝猴活动习性的重要观察点。这里曾经住着一对野外考察的夫妇,他们在大龙潭一呆就是10多年。游客来到这里,可以参观他们的野外考察成果展览。我们现在到达的`地方与刚刚到过的地方只有一字之差,叫小龙潭。这里建有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野人”展馆和龙潭茶社。让我们下车去游览一番吧!

看过了野人的资料,大家也许非常好奇,不要着急,我们先欣赏这里的美景。现在我们就可以来到被誉为“神农架第一景”的风景垭入口处。风景垭原名巴东垭,1981年地名普查时发现其与小神农架相邻的巴东垭子重名,于是就更名为“风景垭”。另一种说法是:当年王光美同志来神农架,在这上面呆了两小时。她说:“这里的风景这么美,为什么不叫风景垭呢?”后更名为“风景垭”。风景垭海拔2785米,这里形成了石林丛生,如笋似柱的奇观。大家也许会想。这是怎么形成的呢?这是由于所处地层属神农架背斜的核心部位,又南连北东向的韭菜垭子断层。燕山运动后,随着神农架地区的不断上升,南部断层的软弱部位不断发生深切作用,致使垭南坡下切成深达千米的峡谷,分布于垭南坡的神农架群下亚群的碳酸盐岩,最容易受到风化溶蚀,经过千万年来的风刀霜剑,雕塑出了今天的石林景观。石林周围,竹海苍翠,杜鹃摇红,流云飞雾缠绕,所以有“石林云雨”之称。风景垭奇特风光被誉为“神农第一景”。因此人们常说:不到风景垭,枉到神农架。这里的景色如此迷人,大家尽可以在这里凭栏而观,摄影留念。

离开风景垭,我们就到达了板壁岩,这里因为有野人出没和奇妙的石林而倍受游人注目。在停车场的周围,有大片的野生杜鹃林,每年5月至7月杜鹃花竞相开放,红的、紫的、黄的、白的杜鹃花簇浩浩荡荡,十分好看。杜鹃花是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名列第6。神农架野生杜鹃有6属19种之多,是一个奇特的高山杜鹃家族。由于板壁岩周围的杜鹃林相当集中,所以这里曾作为1995年神农架首届国际杜鹃花节的开幕式现场。

板壁岩上下,箭竹林漫山遍野,密不透风。这一带是神冬笋“野人”经常出没的地方,箭竹林中多次发现“野人”的脚印、毛发、粪便和竹窝。野人的毛发无论是从表面还是细胞结构,均优于高等灵长动物。野人的脚印长约25厘米,步幅约2.7米,可以想象野人的身材是很高大的。最令人惊叹的还要算是野人的窝,窝是用20根箭竹扭曲而成,人躺在上面,视野开阔,舒适如同靠椅,经验证,这绝非猎人所做,更非猿类、熊类所为,它的制造和使用者当然是那种介于人和高等灵长类之间的奇特动物了。“野人”的传说在世界各地宣传甚广,名列飞碟UFO、百慕大魔鬼三角等世界之谜之首。在美洲它被称做“大脚怪”;在青藏高原称“雪人“;在神农架地区被称做“野人”、“毛人”、“山鬼”等。在世界各地,所有关于“野人”的传说都近乎重复着同一个形象:全身长毛、外观像人、无语言能力、直立行走……这些描绘显然不同于膜拜鬼神,而完全符合现生哺乳类动物的基本特征。自古至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重复着同样的“野人”故事。我国科学家将这种神秘动物称为“未知高大灵长目动物”。“野生”这种奇异的生命迹象正吸引着全世界探索自然之谜的人们,它是举世瞩目的世界之谜。而中国神农架是世界上最可能藏有谜底的地区。

跟云南的著名“石林”相比板壁岩的石林别具特色。它没有云南石林的集中与壮观,但确十分的灵秀、别致。可能是岩质的原因,也可能是亿万年风霜雨雪侵蚀的结果,板壁岩的岩石都不是光滑的,都是那样刻满沧桑,嶙峋凸凹。把这里的每块岩石搬到别的地方,都是一座漂亮别致的放大了的盆景。

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觉得短暂,我们的神农架之旅就到此结束了。这段时间得到了大家的协助和配合,旅游活动进行得十分顺利,对此,我由衷地向大家表示感谢!我有服务不周的地方海清各位多多谅解。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次的神农架之行让我们的生活有了新的体验和认识,希望着能成为我们愿用回味的美好记忆。离别之际,送给大家一句话:我们常说因为生活我们不能失去工作,我们努力工作是为了生活,那反过来我们也不能因为工作失去生活,在您忙碌的工作之余别忘了给自己留一份空间,出来旅行一下。祝大家旅途顺利,身体健康!谢谢!

神农架导游词 篇5

神农架旅游滑雪场冬季月平均温度为-4℃,全年积雪时间约150天,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3000人进行雪上娱乐活动。共有5条滑雪道。神农架旅游滑雪场在海拔20xx米高的酒壶坪,是我国南方旅游滑雪场,配有初级和中级旅游滑雪下坡雪道,坡度5~15度,设有拖迁式索道,由山顶呈 “S”形穿林沐风飞驰而下,惊中无险,乐趣横生。就其地理位置而言,神农架滑雪场是最接近东南沿海的一座滑雪场,非常适合武汉和华南的旅游者,春节期间,三五亲友结伴,同游神农架,不用去北国,就能够享受滑雪的乐趣。现辟有越野滑雪道1条,长0.5公里,旅游滑雪道1条、长200米,雪地活动场地约600平方米。

神农架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充满神秘感的地方。她西接秦巴,东望荆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土涵养地,空气净化源,生物基因库。这里不仅藏龙卧虎,隐秀纳娇,而且空气清新,气候适宜,还有数不清的奇山异谷,奇花异卉。冬到神农架旅游,不仅可以领略到奇花异兽的神秘,还可以饱览银装素裹,白雪皑皑,冬雪冰挂等景观。

神龙架导游词 篇6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大家一路辛苦了。我是你们的导游张芳,大家叫我张导就好了。身边的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周师傅,他有多年的驾驶经验,大家可以放心乘坐。接下来的几天就由我和周师傅为大家提供服务。一路上大家有什么问题、有什么要求请尽管提出,我们将尽力满足。最后希望大家能玩的开心,吃的放心,住的舒心。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被称为“华中屋脊、绿色明珠”的神农架原始森林。神农架在湖北省的西部,面积为3250平方公里,人口7.9万人。神农架群山形成于燕山运动时期,境内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50.4米,号称“华中第一峰”。神农顶的天气一日多变,年平均气温7.9℃,7月极端高温20℃。每年9月至次年4月为冰雪期。这里有金丝猴、白熊、苏门羚、毛冠鹿等珍稀动物出没。冬春寒风凛冽,白雪皑皑;秋天雨雾蒙蒙,冷风呼啸;夏日风和日暖,云淡天高。此时大家一定想登临神农顶,去体验一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吧。

从神农顶往前走3公里,我们就可以来到被誉为“神农架第一景”的风景垭入口处。沿石阶而上,穿过一片箭竹林,就可以登临风景垭口。风景垭原名巴东垭,在1970年以前是巴东与房县的界垭,1981年地名普查时发现其与小神农架相邻的巴东垭子重名,更名为“风景垭”。风景垭海拔2785米,她北连麂子山,南临下谷坪,西北接大窝坑和珙桐林,东眺望农亭与神农顶。

我们现在来到燕天景区的第一站天门垭。天门垭海拔2328米,距红坪12公里,西南临东沟、号房,东北与燕子垭对峙,垭两侧危崖叠石,青松、红桦、紫杉、山花杂生其间。209国道从垭口穿越南北,是湖北省境内国道公路的最高点。每当晴天清晨,云雾弥漫或阳光斜射时,云雾穿过山口,山口若隐若现;阴天,云雾终日不散,汽车白天同过时还要亮灯鸣号。由于市场云遮雾绕,登临此垭如上云天,得名“天门垭“。每当雨后初晴,刘享寨西麓的紫竹河谷地带便会风起云涌,有的壮如暴发的山洪,有的似从天而降的瀑布,滔滔不绝,汇入云海。有时云海之上回悬起一轮五彩光环,长则2小时以上,短则1刻钟左右。它行似彩虹,点缀在天幕之中,五彩分明,色调柔和,仿佛是一台缓缓滚动的佛辇。当佛辇把人们或物摄入光圈之中,人影便若隐若现,头上闪着金光,就像是佛祖再世、神仙显灵。这就是“佛光”。在天门垭以北的山峰,就是燕天景区的最高峰刘享寨,海拔2575米,面积3平方公里。刘享寨山势魏延,石峰耸立,灰白色的石柱在阳光照耀下光彩夺目。相传,明末清初,联明抗清的大顺右果毅将军刘体纯的儿子曾在这里立寨设防,以便与驻兵房县的郝永忠、兴山的李来亨以及驻兵长峰(今堆子、下谷、九湖)的农军刘体纯部互为犄角以抵御清军。后农军和南明军失败,刘享寨被毁。

离开天门垭,经过刘享寨,我们就来到燕子垭。燕子垭是一海拔2200米的垭口,209国道穿崖纵贯,崖上松杉土翠,红桦披锦,远看山崖旁两翼山岭,似飞燕展翅,因邻近有著名的燕子洞,得名“燕子垭”。燕子垭是人造壑口,当年为使209国道贯通,有被称为一百单八将的108个工人,每4人1组,日夜两班工作,用50多天的时间在这里打了27个爆破竖井。然后将每口竖井都灌满炸药,其间正垭口的一口竖井装入炸药7500公斤。爆破这一天,只见启爆电机一转动,顿时声震长空,岩石四分五裂,飞沙走石,呼啸而过,有排山倒还之势。爆破之后,就出现了这一人工壑口。

燕子垭的一边有步游栈道通向燕子洞。燕子洞是燕子垭标志性景观。在神农架有一种“短嘴金丝燕”,它们就栖居在神农架燕子垭的燕子洞。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就进入了被称之为“南方丝绸之路”的神农架古盐道。唐代的伟大诗人李白曾写下“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脍炙人口的诗句,神农架就有这样的“蜀道”,这就是被学者们誉为“南方丝绸之路”的神农架古盐道。清朝中叶以来,不少游民进入川鄂边界谋生,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从四川烦运“私盐”来湖北进行交易,为了避开官方的缉私,盐商多从神农架往返,于是这里就形成了一条沟通川东、鄂西的神农架川鄂古盐道。神农架古盐道沿途穿越密林深谷、旷野平坝,宽敞之处可以行车,险峻之处则“心频惊而畏缩,足将进而趑趄”、“雾从人面起,云自马头生”。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步行,我们来到了兰英寨。相传薛刚反唐时,为逃避官府,携侄儿薛蛟直奔大九湖而来。谁知行至官封口,竟被一位女将拿下,这就是早已在此落草的山寨女王纪兰英。纪兰英见薛刚年轻英俊,武艺不凡,求薛刚留居山寨,后来二人结为夫妻。故得名“兰英寨”。兰英寨海拔898米,地势非常险要。进入山口,可见山岩壁立,仰望天空,成窄长一片。山上的小径正对寨门,两旁悬崖峭壁,中间寨堡高筑,好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寨内有一个大洞,是驻兵守寨的好地方,洞口筑有一高台,是守寨的了望台,登高远眺,可观数十里之外。寨洞左侧有一天然石柱,上下与岩壁相连,中间呈圆柱状,传说当年薛刚和纪兰英常在次栓马,故称“栓马桩”。兰英寨是神农架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好、最为壮观的古寨。考古专家认为,兰英寨的历史并没有传说的那样久远,应该是在明末清初白莲教起义时留下的遗迹。

好了,我们的神农架之行就要结束了,我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在这短短的几天,大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谢谢大家带给我的快乐!一路上如果我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请大家尽管提出,以便我日后提高。我也期待我们的下次再见。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神农架导游词 篇7

神农架香溪源头来源:传说是神农架炎帝建楼采药时的洗药池。实际上,它是一个不间断地下泉水的出口,一池清泉从半山腰的森林中喷涌而出。湘西的名字来源于昭君出塞的典故。池里生的桃花鱼,据说是昭君出塞前外省亲人的眼泪的产物。清代诗人赞曰:“花开时,鱼生,鱼戏乱。如果你花时间钓鱼,不要看桃花。”景区以茶和湘西春茶仪式闻名。

西苑位于神农架木鱼镇以西2公里处,是长江支流香溪源的发源地。景区可为游客提供采茶、炒茶、品茶、露营、原始森林探险、寻找野人、金丝猴出没、栖息地等多种旅游活动。游客可以采用香溪源头的花木,由景区工作人员种植,可以通过数码相机和电脑给你发送受精、发芽、开花、结果的信息。

香溪源生态旅游景区可以为游客提供各种休闲旅游活动,如spa水吧、香茗、露营疗养、原始森林探险、寻找野人、金丝猴的存在和栖息地等。湘西源头,水质纯净,古树参天,奇峰秀丽,深林云雾环绕,林中奇花异草,对外开放。带着草木的芬芳,群山纵横交错。可以看出,这幽静的山谷,清澈的小溪,一个到处鲜花盛开的美丽地方,才是溪流芬芳的真正原因。源头的古树参天,满山是花,山谷中有巨大的巨石,是古代冰川的。遗迹。著名诗人徐迟在这里写下了《湘西源头》。

神农架香溪源是长江的一条支流。以哺育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而闻名。《兴山县志》载:“昭君傍水而居,手留溪中,溪香”,“溪味鲜美,常清浑,青腻,两岸芳草多”,故名“湘西”。湘西源头是香溪河的发源地,在木鱼镇以北约5公里处。著名诗人徐迟曾在这里写下“湘西源头”三个大字。

湘西源头发源于龙口河、长坊河,全长45公里。流入兴山县东河,再注入湘西;西起木鱼河、当阳河、九冲河,全长68.5公里。流入兴山西河,再流入香溪河。这里的湘西源头是指西源,发源于木鱼河中上游西岸的条家沟。条家沟位于金侯岭以东,正家堡西北500米处被地下河的泉歧所占据。泉水在清澈碧绿的狗脑深潭中喷涌而出,经森林和山谷流入木鱼河。是湘西的主要源头。这里的水纯净,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喝起来又甜又爽。

长江支流湘西,发源于神农架,水清,古树参天,古冰川遗迹。相传王昭君回老家救母亲一命,才出门投奔家人。她路过小溪,在小溪里洗脸的时候,丢了一串珍珠。从此溪一年四季晶莹芬芳,故名湘西。

每年三月,香溪河两岸桃花盛开的时候,在香溪水里都能看到一条微红的鱼。这种鱼有四种不同的身份,看起来像桃花,因此得名桃花鱼。相传,赵军回乡拜谒后,临行时极不情愿地在船头。赵军弹着琵琶告别亲人,歌声旋律婉转,倾吐着由衷的眷恋。河两岸的桃花纷纷落入水中,随着琴声变成了桃鱼。鱼成群结队地围在船上,护送昭君离开。

香溪河源头,有奇峰,风景秀丽。在森林深处,周围有云和雾。森林中的奇花异草向公众开放。山中山谷纵横,伴有草木芬芳。可以看出,这幽静的山谷,清澈的小溪,一个到处鲜花盛开的美丽地方,才是溪流芬芳的真正原因。

湘西源头流域面积3099平方公里,全部为高山半高山。上游高陡,海拔2500多米,局部地区3000米。河水流经峡谷,坡度陡,水流湍急。兴山市上方,有两条支流,古府河和梁平河。兴山市下面,河的右岸有一个平台,地势逐渐平缓,河谷略开阔。海峡两岸山高东低,不对称高差约500m。下游左岸有高栏河流入大峡谷。

香溪源流域属于三峡地区,气候与三峡相似。湘西源主要支流坡度较大。干流自然落差1000米,年径流量约12.97亿立方米。水力储量约35万千瓦。后子店水电站,建在香溪河支流红花河和九冲河交汇处,装机容量82万千瓦,是兴山县建的小水电站中最大的,也是宜昌地区第一座采用低堰坝引水的电站。这里地形优越,仅修河道引水,水头129米。后子店水电站位于通往神农架的林道旁,沿途经过昭君故里。

香溪源河口距三峡大坝所在地三斗坪31公里。三峡大坝建成后,水库回水上升,湘西回水上升到兴山市附近。届时,湘西盆地将进一步发展,湘西将更加美丽,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

湘西源头位于长江北岸西陵峡口,距重庆市572公里。相传湘西上游的保坪村是汉献帝妃子王强(王昭君)的出生地。保平村也叫费明村。杜甫诗曰:“万岭万壑近荆门,光之夫人生于斯长于斯。”

湘西源头是一条非常美丽的小溪。它发源于神农架山区,流经石灰岩裂隙,经洞穴过滤沉淀而成。“水如黛明,清”;从北向南,流入长江,交汇处清澈泥泞。传说昭君的珍珠丢在小溪里,所以小溪一年四季都是蓝色的,水尝起来很香。

关于神农架导游词 篇8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我是时光飞逝旅行社的导游员xxxx,在这里我对大家参加我社的旅游团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下面请大家和我一起去游览神农顶和神农坛两大景区。

神农架地处长江和汉水间的川鄂交界地带,1970年建立行政区划,面积约为3253平方公里,其中森林覆盖率达67%,区内居住有汉、土家、回等民族,人口约7.9万。

另外神农架还有个十分气派的称号——华中屋脊,这是因为神农架中的最高峰——神农顶海拔高达3105.4米,为华中第一高峰,故而有此称号。

神农架最初只是指一座山峰,即今天的大小神农架,到现在则指整个神农架林区。

神农架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开始有原始人类在此活动,相传炎帝神农氏曾率众在此搭架采药,教人们耕种,故将这里称做神农架。神农架也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20世纪80年代,在神农架发现了一部民间唱本《黑暗传》,以解释宇宙和人类社会的起源、叙说中国古代历史为主要内容,其特征近似神话史诗,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也填补了华中地区没有发现过长篇神话史诗的空白。

大家都知道神农架是一片原始森林,其中有种类繁多的鸟兽虫鱼,很多濒临灭绝,在别的地方见不到的物种在神农架却可以见到,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神农架凭借其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的优越性,在第三、第四纪冰川时期充当了生物界的避难所,至今尚较好的保存着原始森林的特有风貌,其中有金丝猴、金钱豹、华南虎等极为珍稀的动物。因此,神农架于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接纳为成员。

神农架也是一座规模很大的天然药材库,有中草药两千多种,包括麝香、熊胆、金钗等名贵药物和头顶一颗珠、文王一支笔、江边一碗水等珍惜草药。其中有60多种具有防癌抗癌的功效。

现在神农架凭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及旅游资源,在作为观光度假旅游区的基础上,还开展了森林浴行和自行车、攀岩、漂流、淡水垂钓等颇受旅游者喜爱的旅游活动。

好,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的旅游车呢已经进入了神农坛景区,请大家稍作准备,我们马上就要下车去游览。

现在我们所在的神农坛风景区位于神农架旅游区的南部,是神农架旅游的南大门。虽然面积很小,只有0.7平方公里,但整个景区层次分明,自然风光十分优美。

神农架是神农坛风景区的核心部分,是专供炎黄子孙在此缅怀先祖,祭祀神灵的场所,祭坛内神农塑像高达21米,高大雄伟,庄严肃穆,它以大地为身躯,立于群山之中,向上望去,炎帝双目微启,似在洞察世间万物。头上两只牛角是根据传说中的“牛首人身”设计的,中间的草坪和两边的台阶也是根据过去皇宫的格局所布置,中间为天子所走,左右则是大臣的通道。因为9在古时候被人们认为是最大的数字,故两边的台阶全是9的倍数。台阶下即是祭坛,置有九鼎八簋、香炉、编钟、大鼓等器物。每一位炎黄子孙都可以在此祭拜先祖。

炎帝神农氏首创牛耕,采药救民,光照千秋,不仅因遍尝百草,搭架采药而使神农架得此名称,更为子孙后代繁荣昌盛、继续发展与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离开神农坛,我们现在就要去神农架的至高点——神农顶风景区。神农顶风景区位于神农架的西部,我们今天主要是要去游览风景垭和板壁岩。请各位游客朋友往车窗左边看(讲解时伴有手势,因面对游客,故出右手指自己身体右方),这就是被称作“华中屋脊的华中第一高峰神农顶,海拔达3105.4米。

走过了神农顶,现在我们就到达了风景垭,风景垭原名巴东垭,号称“神农第一绝”,海拔2800米,风景垭下的板桥河谷深万丈,满底琅岈,风姿各异,四周岩壁如切似削。遍布冷杉如裘(qiu)似衾(qin),更加上气象瞬变,神韵竞奇,将这风景垭的风光齐聚一体。

神龙架导游词 篇9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部边陲,东与湖北省保康县接壤,西与重庆市巫山县毗邻,南依兴山、巴东而濒三峡,北倚房县、竹山且近武当,地跨东经109°56′--110°58′,北纬31°15′--31°75′,总面积3253平方公里,辖4镇4乡和1个林业管理局(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人口8万人。是我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

远古时期,神农架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是燕山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将其抬升为多级陆地, 成为大巴山东延的余脉。山脉呈东西方向延伸,山体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山峰多在海拔 1500米以上 , 其中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多座。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为“华中第一峰”。西南部 石柱河海拔398米,是神农架的最低点,最高点与最低点的相对高差为2707.4米。

神农架是长江和汉水的分水岭,境内有香溪河、沿渡河、南河和堵河 4个水系。由于该地区位于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区,气温偏凉而且多雨,海拔每上升 100米,季节相差3--4天。“山脚盛夏山顶春,山麓艳秋山顶冰,赤橙黄绿看不够,春夏秋冬最难分”是神农架气候的真实写照。由于一年四季受到湿热的东南季风和干冷的大陆高压的交替影响,以及高山森林对热量、降水的调节,形成夏无酷热、冬无严寒的宜人气候。当南方城市夏季普遍是高温时,神农架却是一片清凉世界。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立体小气候,使神农架成为我国南北植物种类的过渡区域和众多动物繁衍生息的交叉地带。神农架拥有各类植物3700多种(菌类730多种,地衣190多种,蕨类290多种,裸子植物30多种,被子植物2430多种,加上苔藓类可达4000种以上),其中有40种受到国家重点保护;有各类动物1050多种(兽类70多种,鸟类300多种,两栖类20多种,爬行类40多种,鱼类40多种,昆虫560多种),其中有70种受到国家重点保护。几乎囊括了北自漠河,南至西双版纳,东自日本中部,西至喜马拉雅山的所有动植物物种。

神农架是我国内陆保存完好的唯一一片绿洲和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的一块绿色宝地。它所拥有的在当今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保持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是最富特色的垄断性的世界级旅游资源,动植物区系成分丰富多彩,古老、特有而且珍希苍劲挺拔的'冷杉、古朴郁香的岩柏、雍容华贵的梭罗、风度翩翩的珙桐、独占一方的铁坚杉,枝繁叶茂,遮天蔽日;金丝猴、白熊、苏门羚、大鲵以及白鹳、白鹤、金雕等走兽飞禽出没草丛,翔天林间。一切是那样地和谐宁静,自在安详。这里还有着优美而古老的传说和古朴而神秘的民风民俗,人与自然其同构成我国内地的高山原始生态文化圈。神农氏尝草采药的传说、“野人”之谜、汉民族神话史诗《黑暗传》、川鄂古盐道、土家婚俗、山乡情韵都具有令人神往的诱-惑力。这里山峰瑰丽,清泉甘冽,风景绝妙。神农顶雄踞“华中第一峰”,风景垭名跻“神农第一景”;红坪峡谷、关门河峡谷、夹道河峡谷、野马河峡谷雄伟壮观;阴峪河、沿渡河、香溪河、大九湖风光绮丽;万燕栖息的燕子洞、时冷时热的冷热洞、盛夏冰封的冰洞、一天三潮的潮水洞、雷响出鱼的钱鱼洞令人叫绝;流泉飞瀑、云海佛光皆为大观。

神龙架导游词 篇10

在神农架行走,总觉有千万年的时光在身边流转,历史和神话绸缪纠缠着,传说和现实间没有界线。经过一座山峰,神农氏在那里采过药,用陶罐熬出了第一碗疗病救夭的药汤,那轻描淡写的口吻,好象神农氏随时都可能从那山上走下来。经过一片茶林,又有人说,神农氏当年尝药草时发现茶能解百毒,就带部民在这片山坡上种下第一片茶林。山中常见参天古树上系着红布条,据说这是山民祭祀山神树神的方式。太阳初生的早晨,时有裹着厚厚"包头"的山民在山顶点烛焚香,面对朝阳,口念《太阳经》,满脸虔诚地祭拜太阳神。这里古老而又鲜活的神话传说、原始古朴的民俗民风,糅着史书上的文字,博物馆里的石块陶片,氤氲成神农架特有的神秘、奇古、诡怪和灵异。而"尝草别谷,以教民艺;尝草别药,以救民夭"的神农氏,总是作为神农架山民最虔敬的祖神,

在年节敬神祭祖的祭祀活动中得到最隆重的供奉。

除了"神农架"这极具纪念意义的名字,神农架人还特地在木鱼附近的神农山上修建了神农祭坛,让来神农架访胜寻祖的游人,有一个吊古祭祖的地方,以纪念这位华夏族的伟大始祖。

树林虽然树少林稀,且多数树身双手可握,却与它处的林木迥然别趣。因为几乎每棵树的树底下都有一块两尺见方的石头,上刻某地某某人领养的字样,原来是一处别出心裁的领养林。见这么多陌生的名字刻在神农坛前的石头上不朽,几乎每个人心里都会蠢蠢欲动,谁不想在这万人朝圣的必经之途上刻下自己的名字呢?而且,在神农架有棵沾着祖先灵光的树属于自己,有空时常来看看,的确也是一个美妙诱人的创意。在这里每领养一株树,须缴领养费五百元。看来,这领养权并不是轻易与人的,要把名字刻在石头里不朽,还得首先看看自己的`腰够不够粗。难怪这些有碑的树都簇拥在路的两边,而稍远处的树就成了伶仃的弃儿,无人认养呢!祭坛上的神农氏若有灵,看见这么多刻着名字的石头堆在自己脚下,不知又是怎样的悲天悯人、忧虑不安:人间的民夭仍在,而他千辛万苦采到的那些药草,却对之无能为力。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