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感想 > 读后感 > 红书优秀读后感精选7篇正文

红书优秀读后感精选7篇

时间:2024-05-28 10:08:40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如下是细致的小编为大家整编的7篇红书读后感的相关文章,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红书读后感 篇1

我看的书是《小金马》。它这本书要讲的是主人公小金马的勇敢。

故事开始了,大家听好了:

秋天到了,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得麦子金灿灿地发亮。麦田里,走来了一列整齐的队伍。他们唱着歌儿,向前走去。“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儿童团长是小金马。他今日十三岁,红色的小脸蛋,高高的鼻梁,真可爱!

孙家庄小学放假了。小金马带着队伍去麦田巡逻。他他们扛着鬼头刀,红缨枪,真威风!

金马的后面是他的弟弟小林。小林五岁,他拿着妈妈的木梳当枪。吴大叔的儿子金海,拿羊角当号兵。

孩子们向麦田东边的青松林走去。它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葬在那里的十三位叔叔。他们把墓地种满了红月季,坟前的草上,经常有朵朵花儿。

可是今日他们看到的却是一片空,草儿没了,花儿也没了。小金马起的愣住了。金马爸爸来了。他对叔叔说:“同志们!抗日战争胜利啦!安息吧。”

听了这一小段,你们感受到小金马的勇敢了吗

如果感受到了,那就多看看红书吧!

书中的小金马是那么的勇敢,坚定。我爱看红书!

红书读后感 篇2

传说啊,从前中国的一些渔民出海大鱼发现了一些海岛,他们就在海岛上建造房屋,开垦土地,时间久了,人越来越多,就形成了一个国家,作文 看红书有感。他们都学习不好,写的字都缺胳膊少腿的,这个国家就是今天的日本。你现在走在日本的城市中,就会发现日本店铺的招牌就有好多繁体的汉字。那么日本和中国是一样的种族。是呀,如果不开口说话,单单看脸,谁都看不出中国人和日本人有啥差别啊。

日本由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地处太平洋的地震多发地区,日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大大小小的地震。

日本的爸爸、妈妈都时常对日本的小孩子说:“你们要努力学习,让日本强大,等日本强大了好搬到不地震的地方生活。”日本人非常团结,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团结,才能不被别人欺负,才能战胜别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日本把中国打得落花流水,日本杀死了太多的中国人,是不仁道的,残忍的。但是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学习日本人的团结精神,学习日本人做事认真的好的地方。只有学习别人的好的地方,自己才能做得跟好。变得强大,才能不会重蹈覆辙!

红书读后感 篇3

最近,我读完了《党旗飘飘》这本书,这书让我受益匪浅,它记载了中国1910~2010年整个历史,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人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

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

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我们对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与敌人顽强斗争的高贵精神,反而更使他们的意志顽强起来!正是他们对党的忠诚,才有了现在的新中国,面对他们这种伟大的精神,我感到十分羞愧,想到自己考试考的不好就泄气了,想到学习上有一点小挫折,就放弃了,对学习没有了信心,没有了尤其去面对困难,而这些伟大的革命战士们不背叛党,与敌人斗争的伟大事件让我明白了:越是遇到了困难,越不能逃避,要以难而上,不能只当逃兵,要勇敢面对一切,这样才能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如今,我们现在的繁荣昌盛、生机勃勃的景象都是当年革命家们有鲜血换来的,正是以前那些与反革命的斗争和顽强到底,才有了我们现在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我要感谢这本书,正是这书中感人的内容,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促使我们这些祖国的花花草草成为未来的栋梁!

红书读后感 篇4

红书,顾名思义便是记录革命过程的书籍了。像《八一枪声》、《红岩》这样的红书所有的中国人应当都不会陌生。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而自然的爱国心来阅读一本红书。《光辉的旗帜》是一本真实地用数字和资料记录党的诞生和成长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历的所有风风雨雨的书。其中记录的最令人有所感触的便是那些为了新的共和国而努力地作革命斗争的人们。

为了祖国而斗争的,能够是用思想和笔杆作武器,例如第一章中陈望道为了传播真理“于1919年毅然回到故乡。他避开来来往往的亲友,躲进破旧的柴屋里,屋里积灰很厚,四周布满蜘蛛网,”“端来两条长板凳,横放上一块铺板,就是书桌,泥地上几捆稻草,算是凳子……”这些细节,反应的却是一颗渴望一个民主和平国家的不求回报的爱国之心,反应的是一种笔尖上的思想精神,让我很触动。为了祖国而斗争的也能够是用坚强不屈的毅力,用一腔爱国热血与敌人作殊死斗争,例如抗美援朝期间在松骨峰上的一场惨烈而悲壮的战争。“刺刀折断了,他们就抱住敌人摔打。”这段激烈而悲壮的文字用最直接真实的方式将那种爱国精神深入人心,同样也是我触动很大。

一种是笔尖上的思想精神,另一种则是悲烈的为国牺牲,也许是后者看起来更加深刻一些,但这些人被这本红书所记录下的,是同一种精神,是一种让人从心里油然而生出尊敬感的爱国精神,而这也正是一本真正的红书所要诠释的。

红书读后感 篇5

《红色少年的故事》这本书中讲诉的都是革命英烈的故事,并且每一个主人公都是少年儿童,他们个个都有着动人的英雄事迹。读完他们的故事后我感动地流下了眼泪。我觉得这些大哥哥和大姐姐们个个都十分英勇、顽强,他们应对敌人的残酷折磨,绝不屈服。每一个小英雄都让我难以忘怀,但他们中间最令我难忘和感动的就是一对姐妹花了。

她们就是15岁的姐姐李洁和13岁的妹妹李广。她们年纪很小,不到十岁时就成为了地下小交通员。她们俩坚定地保证:“就是被敌人抓去,血可流、命可丢,党的秘密我们坚决不透露。”

因为她们岁数小,不易引起敌人的注意,再加上她们俩机智勇敢,所以表现的十分出色,完成了一次次惊险任务,让我们的队伍取得了一个个消灭敌人的胜利。

不幸的是姐妹俩被叛徒出卖,抓进了监狱,敌人对姐妹俩严刑拷打,皮鞭抽、烧红的烙铁烫、竹签钉手指、拔指甲;腿上上夹棍、压杠子、坐老虎凳、蜡烛烧脚心,鼻中灌辣椒水等,在种种酷刑折磨下她们就是不招供,最终敌人丧心病狂地将她们杀害了。

读完她俩的故事,我哭了,我翻了一遍爸爸给我买的《中国历史全明白》中的英雄人物,两位小姐姐她们能够挺住那样的酷刑,直到最终英勇牺牲,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她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红书的读后感 篇6

从小就对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深感钦佩,这次,趁着支部组织大家阅读红色书籍,对于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我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敬佩崇拜之情亦是油然而生。

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指导下,周总理长大后先后担任中国社会青年团旅欧总支部书记,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常委联军部部长……通过文章描述,我看到周总理心里时刻想着“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服务”,这十个字大大震撼了我。这十个字可以用以下几个词语来概括:心为民系、情为民动、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服务”,周总理为这19个字儿奋斗了一生,他的努力最终得到了令人欣慰的结果。建国后,为了使民众脱离贫苦的生活,周总理更是呕心沥血、日理万机。

总理的一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总理的一生是心为民系、情为民动的一生。“民事为天”,为人民服务是周恩来精神的核心,他是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典范。他关心群众,体察民众疾苦,同群众吃一锅饭,听到哪里的百姓饥荒或天灾,他都亲自过去,与民众共同度过困难。不难理解十里长街送总理时的泪雨横飞,那是人民对总理鞠躬尽瘁、俯首甘为孺子牛一生的热血颂歌!总理的一生是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一生。他是我们党内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典范。行高于众而人不妒、功高于天下而不自私,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赢得世人的敬仰,并将激励和鞭策我们每一位党员同志更好的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科教兴国和促进科学的跨越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理,这是一个完美的人,很难想象,如果十年里没有他这个国家将会怎样,他配得上伟大,配得上人民的爱戴。

生活在我们现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让我们记住总理吧,记住还有崇高、无私、完美、理想这样的宏大词语吧。欲望不是越多越好、越能满足越好的。当我们的欲望一一满足后,短暂的快乐之后是更长久的无助和无聊。为什么不能清心寡欲一点,使得自己有所不能得,有所禁忌,有神秘感。只有这样才有一种追求的勇气,才有距离之美,才有继续前行的动力。否则,我们最后剩下的就只有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这种轻,比重更难承担,而一旦无法解决,人们陷入茫然,就真的没有归路了。

学习周总理的红色精神,为复兴中华而努力!

红书读后感 篇7

依照教师的要求,妈妈带我到图书馆,为我挑选了《闪闪的红星》红色经典图书,一拿到这本书,我就爱不释手,开始快速阅读了。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里面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感受颇深。其中的一些精彩部分令我难以忘怀。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这首歌相信大家都听过吧。《闪闪的红星》是红色大作家——李心田爷爷的一部作品,也是有名的少年红色经典文学作品。此刻应当明白这首歌的由来了吧。

《闪闪的红星》这本书主要描述了一个红军战士的孩子潘冬子,在红军北上抗日的艰苦环境中,不屈不挠与游击队联手对抗土豪恶霸的精彩故事。故事以一九三七年红军长征作故事背景。江西柳溪村内,一名天真活泼的小孩潘冬子,本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岁月,但成长到十岁后,便经历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潘冬子的爸爸是红军团长随红军北上抗日,临走时给冬子一颗红五星。冬子很想念爸爸,一次,妈妈告诉冬子说:“等山上的映山红开了,红军就回来了,你爸爸也就回来了。”一天晚上他梦见了满山的映山红开了,自我穿着军装,戴着上头有闪闪红五星的军帽,走在红军队伍的最前面,特神气。

冬子的妈妈是地下党,为掩护同志壮烈牺牲了,冬子悲痛极了,发誓要给妈妈报仇。他还潜伏到地主恶霸胡汉三家的米店做杂工,他巧妙应付胡汉三,运走了米店里的粮食,最终还在米店你放了一把火。机智、勇敢、善良使他最终战胜了恶霸,逐渐由一个儿童团员成长为一个真正的革命战士。

潘冬子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情景下,在失败及挫折中成长,变成了一个坚强的男子汉。最终,他凭着机智勇敢和镇定的信念最终打败了汉奸胡汉三。在山上开满映山红的时候,红军长征回来,冬子也和爸爸团聚了,爸爸并亲手将那闪闪的红星安在他的帽子上。

读了这本书,我不由陷入沉思,冬子真是我们少年儿童的好榜样。我们中国共产党真的太伟大,带领着成千上万像潘冬子这样的革命先辈洒血洒泪,才换来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看着潘冬子,比较起我们,革命胜利了,条件不一样了,但我们还要学习和发扬潘冬子的精神,应对危险时,都要镇定,用自我的智慧来彻底解决困难。好好学习,以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