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感想 > 读后感 > 《灿烂千阳》读后感1000字精彩4篇正文

《灿烂千阳》读后感1000字精彩4篇

时间:2023-10-10 17:13:40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灿烂千阳》读后感1000字精彩4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1

阿富汗是一个会被人们淡忘的国家,关于的新闻基本都跟战争有关,属于他们的似乎永远都是不平和。但看到这部小说还是蛮震撼的。是书中的时间的让我震撼,将近20xx年,离我们这么近,但却像不属于我们80后时代的中国,甚至可以导致于中国的清朝时代。

第一次看卡勒德。胡塞尼的小说,是经某人推荐的,看后还是挺震撼的,两个小男孩之间的纯真友谊,以及阿米尔为自己的那次懦弱一辈子的良心不安,以及一直追逐自我内心救赎。高潮和转折点应该是哈桑被侮辱那次,总体而言,整体小说还是趋于平淡细腻的发展的。

给我的冲击远比强多了,它描写的完全是一部完全是一部悲剧,两个女人的悲剧,不是三个人,不,或许是那时整个阿富汗妇女的悲剧。有时想想我们总抱怨现代的社会不好,但我们庆幸我们所在的时代,这个中国,它是和平的。至少大多数的我们不用担心温饱问题,不用担心随时而至的炮火取走我们的生命。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通过途径捍卫我们正当的权益。

小说一开头,就渲染一个女人的悲剧,娜娜,但比起她的女儿玛丽亚姆和莱拉,她还是幸运的吧!至少她有自由,那个时代,让一个女人争取权利,不现实,尤其是一个本就地位低下的女人。玛丽亚姆14岁被逼嫁人,一生无子女,她自认为这是她害死娜娜该有的报应。整部小说,我认为最悲剧就是玛丽亚姆,莱拉受过教育,至少她的思想一直是自由的,但玛丽亚姆从来都是逆来顺受。是不是一个女人太善良就是意味着被伤害,所以我觉得一个女孩子还是泼辣点好,太温柔迁顺,到最后自己都麻木了,女人首先要学会的就是爱自己。

莱拉这个角色是我比较喜欢 的,她敢爱敢恨,在那么一个环境,她应该算是个勇敢的女人了。看到最后,知道塔里克并没有死,一切不过是个悲剧,她浪费那么多的青春。不过小说对于她的结局还是完满的。也让我们看到了阿富汗的希望。

这部小说以女性的视角展开的,女权问题我觉得是每一个国家一个时期的必然问题,在中国对于女权现状可是说欣慰,但不是完美。我不敢想象上个世纪阿富汗还处于那么一个封闭的情况,总觉得他们战火不断,但思想其他应该跟我们处于同一水平线,果然是自己视野狭窄了。

在我心里,一个完美的女人,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立的经济能力,有一个尊重自己,尊重自己梦想的爱人,一个完整的家庭。有强大的包容性,但原则问题从不退缩。为这个目标好好努力。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2

尽管生命充满痛苦与辛酸,但每一段悲痛的情节中都能让人看见希望的阳光。

近日,读了美国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小说《灿烂千阳》,书中胡塞尼对人类情感细致入微的刻画深深地吸引着我,小说开端给了我们美好的憧憬,私生女玛丽雅姆在每个星期四都满怀期待,因为这一天是她的父亲扎里勒到泥屋来看望她的日子。扎里勒给她讲故事,送她礼物,玛丽雅姆感动幸福和美好。

然而这样的幸福却在玛丽娅姆十五岁生日的时候戛然而止,母亲娜娜自杀,定期探访她的父亲也形同陌路。玛丽娅姆被迫成为喀布尔中年鞋匠拉希德的妻子,从此她饱受家暴和战乱之苦。

少女莱拉是书中另一位女主角,她和玛丽雅姆一样,在阿富汗战争中,失去了父母和恋人,亦被迫嫁给拉希德。

关于女性的地位,阿富汗妇女地位低下得让人难以想象。玛丽娅姆在听到丈夫拉希德回家的脚步声都瑟瑟发抖,她们出门要穿着裹住全身的布卡,眼睛部位都得隔着网状的屏障看路。莱拉在剖腹产时,都没有麻药,在那个国度和时代,女人如同草芥。

令人震撼的、超越生死的友谊。玛丽娅姆和莱拉嫁给同一个男人,她们共同经受着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重压后,情谊渐深,如母女般相濡以沫。书中最温暖的情节:她们坐在屋外的折叠椅上,用手指从一个碗里拿甜饼吃,每人喝了两杯茶,当拉希德大声喊她们上去,莱拉和玛丽娅姆交换了一个坦诚的、会意的眼神。

关于宽容和自我救赎。玛丽雅姆扎里勒是和佣人生的女儿,扎里勒为了面子,把她们母女赶出去,让她们住偏僻简陋的泥屋,而扎里勒豪华的大房子里住着他的三位妻子和九个儿女。扎里勒临终忏悔既是自我救赎。

作者对于日常生活本质以说故事的方式震撼着我们。他在书中为我们诠释了阿富汗的文化和历史,探索暴力的根源,唤醒我们对人性的认知,透过这些女性生命的片段为我们点燃了如一千颗太阳般温暖的希望之光。让我们依凭对往事的记忆,以希望、救赎和爱来抚平痛苦。.。.。.读之让人泪下。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3

《灿烂千阳》是胡赛尼四年后出版的第二本小说,出版之前即获得极大关注,20xx年5月22日在美国首发,赢得评论界一致好评,使胡赛尼由新人作家一跃成为受到广泛认同的成熟作家。

《追风筝的人》是胡塞尼的第一部作品,曾经霸占了《纽约时报》排行榜数周。这本小说太令人震撼,很长一段时日,让我所读的一切都相形失色。文学与生活中的所有重要主题,都交织在这部惊世之作里:爱、恐惧、愧疚、赎罪。但是相对来说,《追风筝的人》的文字略显稚嫩。

玛丽雅姆在阿富汗一个偏远贫穷的地方长大,被人称作“哈拉米”。她想上学,母亲却告诫她:“学校怎么会教你这样的人?一个女人只要学一样本领,那就是忍耐。“

私生女玛丽雅姆的童年在十五岁生日时一去不复返:母亲自杀,定期探访的父亲也仿佛陌路。她成为了喀布尔中年鞋匠拉希德的妻子,生活在动荡年代的家庭暴力阴影下。十八年后,战乱仍未平息,少女莱拉失去了父(读书笔记)母与恋人,亦被迫嫁给拉希德。

两名阿富汗女性各自带着属于不同时代的悲惨回忆,共同经受着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重压,心底潜藏着的悲苦与忍耐相互交织,让她们曾经水火不容,又让她们缔结情谊,如母女般相濡以沫。然而,多年的骗局(塔里克还活着)终于被揭开。当莱拉再次看到塔里克时,多年前的梦想又重新浮现在脑海中,但是拉希德根本不可能放她走,终于在当天晚上多年来积蓄在心中的怨恨爆发了,拉希德想要杀死莱拉,玛丽雅姆为了救莱拉,杀死了拉希德。为了莱拉的幸福,玛丽雅姆一个人背负上了杀死丈夫的罪名,最终死在塔 利 班的抢下。但是却给莱拉换来了幸福。

关于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爱。《灿烂千阳》再次以阿富汗战乱为背景,时空跨越三十年,用细腻感人的笔触描绘了阿富汗旧家族制度下苦苦挣扎的妇女,她们所怀抱的希望、爱情、梦想与所有的失落。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4

读完小说后看评论里面说,译者对于出版社擅自改了书名很不高兴,应该是“一千个灿烂的太陽”。现在回头来看,觉得的确,“灿烂千陽”有些过于追求语言上的美感,而在意向上表达得并不够准确。“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月亮,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陽。”但是就算是一千个太陽的光芒,也驱赶不走被战争笼罩的黑暗,散不去人们内心的恐惧与冷漠。玛丽雅姆,小说的女主人公,她一生受尽了悲惨与屈辱,但是她的圣洁,她骨子里的坚忍顽强,在她灵魂深处的高贵品质,永远不会随着她的死而消逝,她永远都在人们心中,在那里,她会发出一千个太陽般灿烂的光芒。在读这本小说时,哭了三次。

第一次,是在玛丽雅姆要被执行死刑的时候。胡塞尼用他温婉柔和的笔触,用了很长的篇幅,把玛丽雅姆的心境描绘的及其细腻感人。她自出生就是低贱的‘哈拉米’,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让她一生受尽了悲惨与屈辱。最初,在隐约感到一切的信仰都是她臆想的美好时,她还是懂得去抗争,但是慢慢她已经不再有力气去争取,她明白一切都是徒劳。她一生所遇非人,多年来已经心如死灰,一直躲在自己心里的角落,对周遭的一切漠不关心。她说“爱是是人遍体鳞伤的错误,而它的帮凶,希望,则是令人悔恨莫及的幻想”,而她再也不会让自己存在一丝一毫的爱与希望。她不知道悲哀失望是什么滋味,麻木的活着,毫无怨念。可是就算是这样,就算她没有过上几天好日子,就算是她强迫自己用现实的残酷层层包皮裹住内心,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是有嫩芽从内心深处冲破层层阻碍迅速成长起来,那是她积压了一生的希望。她终于还是梦到自己可以不被排除在兄弟姐妹之外,梦到父亲来接她回家,梦到母亲呼唤她回家吃饭,梦到好多好多美好的片段。她知道自己一生都过得不好,但还是忍不住希望可以活得再长久一些。她强迫自己压下去的希望,最后还是都燃起来了,虽然再也没有机会实现。她觉得自己从莱拉和阿兹莎那里得到了爱,这是她黑白的人生中仅有的色彩。为了莱拉一家能活下去,她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自己决定了自己的命运,在最后时刻,她所表现出来的坚强,令人深深地震撼与感动。

第二次,是莱拉到玛丽雅姆的泥屋去,在那里,莱拉让自己的怀念尽情释放,当她闭上眼睛,玛丽雅姆的面容就那么清晰的在脑海中浮现。突然之间,时光又仿佛迅速倒流,她看见年轻的玛丽雅姆就坐在桌边认真的缝一个布娃娃。这一幕也清晰地在我眼前浮现,我看见还是那么年轻的玛丽雅姆,面容平静祥和,眼神透亮纯净,充满对未来的希望。这个女孩,她以后不会对生活有太多要求,不会展露自己的悲哀失望以及被人嘲笑的梦想,纵使生活艰辛,但心中的爱与善良始终不曾被磨灭。她不停地被污泥冲刷,内心却依然高贵圣洁,她的灵魂深处,有着任何人、任何事都无法将之摧毁的信念与希望。在莱拉离开泥屋时,她轻声对玛丽雅姆说着再见,仿佛不忍吵醒她的安睡,而我,也早已不知不觉中泪流满面。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