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体裁 > 应用文 > 《天上的菊美》观后感6篇正文

《天上的菊美》观后感6篇

时间:2024-06-04 19:04:54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人美心善的小编阿青给大家收集的《天上的菊美》观后感6篇,欢迎参考。

《天上的菊美》观后感 篇1

5月20日,《天上的菊美》在成都举行首映礼,菊美多吉的妻子和老同事见到了影片男主角阿旺仁青。他们紧紧拥抱阿旺,痛哭流涕。

菊美多吉,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瓦日乡原党委副书记、乡长,先后在道孚县最偏远的扎拖乡、龙灯乡、瓦日乡工作,为了藏区发展和民族团结,扎根基层11年,2012年5月因病殉职在工作岗位上,年仅33岁。菊美多吉,他是雪域高原上一只永恒的雄鹰,带领着藏区人民不断激发信心、不断努力、创建了藏区人民的幸福家园,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和热爱。

常怀为民之心,赢得群众真心拥戴。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历史和现实证明,任何发展,都取决于人心的向背,只有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才能凝聚群众、感召群众。菊美多吉视群众如亲人,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头,乡亲们的事,他记在一张张纸上,一个个践行。一本字典、一个水龙头,买花种子、为群众抓药、送准生证、探望资助贫困孩子每一件琐碎的小事,菊美多吉都躬身亲为,通过点点滴滴,他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为藏区的发展积聚了力量。

善谋发展之策,开创藏区美好未来。一个民族的发展,源于群众的力量,只有善于挖掘群众的力量,才能推动发展;只有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才能长久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菊美多吉,着眼于藏区的未来,着力于教育是民生之基、以路兴区、保障是民生之安等这些推动藏区发展的重点工作,不断探求、实践发展之路,积极争取援助,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大力发展科学养殖业,提高牧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同群众一起共织幸福梦。2011年,孟托村、布日倭村、鲁村3个村通村路的'全面建成,开阔了藏区人民的视野,拉近了人民政府与群众的距离。

多做利民之事,促进民族长治久安。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稳定和繁荣要靠各民族人民的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菊美多吉,正是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把促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作为重要工作着力点,用发展的眼光、赤诚的爱国之心、与时俱进的领导能力和全力以赴、鞠躬尽瘁的精神造福于民。2009年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在甘孜实施,菊美多吉和包村干部借助上级的大力支持,带病与牧民一起投工投劳,连续7个月奋战施工现场,于2010年完成实施挪乌托村45户、集思中村41户牧民定居点工程建设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了牧民美好家园,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切实改善了藏区人民的生活,提升了藏区人民的幸福感,推动了藏区的跨越发展,为促进全民族的长治久安作出了贡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平凡的岗位上,菊美多吉在他热爱的土地上谱写了短暂而又壮美的人生诗篇,为牧民群众找到了幸福的源泉和动力。一个永恒的名字菊美多吉,他的身影将长留人民心间,他的精神将永垂不朽,全国各地将会涌现更多的菊美多吉,引领着各族人民共建更加幸福美好的家园!(作者:刘彬彬)

《天上的菊美》观后感 篇2

作为国内第一部反映藏区基层民族干部工作和生活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天上的菊美》以菊美生前的先进事迹为蓝本,真实、感人地向观众娓娓道来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怎样带领藏区人民改变藏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水平。

西南民族大学文新学院教授彭立边看电影边发微博感慨:“拍电影难,拍好人好事的电影更难……”彭立表示,《天上的菊美》的成功之处在于展现民族地区党员干部真实的`生活状态,虽然真人真事很难拍,但该片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追求了诗意现实主义,通过高速慢镜、空镜、散文化的结构等诗意化的处理,展现了菊美多吉的壮美人生。影片风格既质朴又充满了诗意的美感。而扮演菊美多吉的藏族演员阿旺仁青表演非常到位,充分把握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语言特点。他对爱情的勇敢也引发了“80后”年轻观众的共鸣。西南民族大学学生高宏说,自己看完电影非常感动,尤其是影片中巴登老师扮演的格朗大叔拉着菊美多吉的手说:“你还没到我的新家坐坐就要调走了……”那段情节让她感动落泪。

作为一部主旋律影片,《天上的菊美》在电影的形态和表达上,相较于其他主旋律影片更有新意和突破。观众朱斌说,这部影片摆脱了以往主旋律影片的“固有模式”,不是简单地突出崇高的“大主题”,而是在影片情节内容上更加接地气、贴近老百姓,塑造了鲜活生动的基层英模“小人物”。在影片的艺术表现形式上充满了诗意,通过留白的处理让观众更感受到情绪的传递,视觉上的美感更是冲击着观众的眼球。

《天上的菊美》观后感 篇3

在观影之前,我先从网上了解到此片是讲述菊美多吉先生的一生。他身为基层干部,非常热爱藏区工作,一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他的许多平凡事迹通过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出来,让我几度潸然泪下。

影片以菊美多吉的先进事迹为基础,真实的记录了一位普通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2012年5月18日,甘孜州道孚县瓦日乡原党委副书记、乡长菊美多吉在开了2个村大会、走访了10多户村民后,深夜返回宿舍时,因劳累过度于次日凌晨突发脑溢血去世,年仅33岁。

菊美多吉生长在甘孜州道孚县木茹乡,是一名很淳朴的藏族人。影片中,原乡书记退休回家在离别时,叮嘱菊美要找老婆,他便铭记在心。后来接到任务去县城接巴姆老师,没想到第一次见到巴姆就一见钟情,菊美当场毫不掩埋的表达了自己的感情。我记得有一幕是这样的,菊美跑到巴姆的学校求婚,突然外面开始打雷,菊美意识到马上就要下暴雨,可能引发泥石流,于是毫不犹豫准备投身“战斗”中,就在那一刻,巴姆答应了求婚。我想巴姆也是为菊美的爱民奉献精神所感动吧!

有一天,菊美接到电话说巴姆给他生了个男娃,菊美高兴的像个孩子,激动的不知所措,正准备驱车回家看儿子时,牧民上门求助,他立马答应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因为在他心中,群众事永远排第一。工作空隙间,他跑到一个山谷边,对着家乡的方向用他沙哑的声音喊着:巴姆……巴姆……自己家里老婆生孩子,都希望老公在身边陪伴。可菊美工作太多脱不开身,在撕心裂肺的'呐喊中,现场的`观众都能深深体会到他心中对老婆孩子的那份愧疚。

2008年,菊美从扎拖乡纪委书记调任龙灯乡乡长,其间被检查出患有高血压。医生告诉他,一定不要在高海拔的地方工作,否则会有生命危险,但他却当作“耳边风”。在这11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不顾自己身体,一生恪尽职守,为他的工作,为他的牧民们无私奉献着。

社会需要更多像菊美多吉一样的好干部弘扬“正能量”。观影之前我不认识他,但现在他已不是荧幕上的菊美,而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菊美。

《天上的菊美》观后感 篇4

天上的菊美,你可知道你的亲人们很想你,天上的菊美,你可知道你热爱的土地,关心在乎的亲人,他们又有了什么变化,当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你却走了,但是每个人都知道你把你的魂留在了这里,如阳光一样照亮大地,温暖民心。

菊美多吉用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却用最简单的'方法服务群众,那就是以心换心,他始终把群众当亲人,只有把群众当亲人才会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把如何更好地为群众解决问题,办好事实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菊美多吉对群众的爱体现在了他的脚上,翻山越岭,只为更好地了解群众的现状,只为去看一看他关心着的群众现在是否过好了,还有什么难题需要解决,这样始终为群众着想的干部,如何令群众不感动,不喜欢呢?

菊美,让大家红了眼眶,热了心,因为他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不管大事小事都坚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唠家常,话民情,走田间地头中,与基础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才会触动大家心里的弦。

菊美多吉树立了正确的群众观,始终把群众放在首位,用行动践行着一个人民公仆的担当,干部们要以菊美多吉为榜样,对待群众就像对待亲人一样,只有真心付出,才会换来群众真心地认可。

《天上的菊美》观后感 篇5

作为一部主旋律影片,《天上的菊美》在形态和表达上更有新意和突破,摆脱了以前主旋律影片的“固有模式”,在影片情节内容上更加接地气、贴近老百姓,影片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充满诗意,更有冲击观众眼球的视觉美感。

电影《天上的菊美》以菊美多吉的先进事迹为蓝本创作,思想性集中体现在菊美多吉心系群众、苦干实干、不断进取、默默奉献的点滴细节中,记录了一位普通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和无私奉献。

两年前的5月18日,甘孜州道孚县瓦日乡原党委副书记、乡长菊美多吉因劳累过度于次日凌晨突发脑溢血去世,年仅33岁。菊美多吉虽然离开了我们两年了,但他的精神却历久弥新。尤其是在践行群众路线的大环境下,让菊美多吉精神走出银幕,走进广大党员干部心中显得尤为重要。

菊美多吉精神是共产党人的旗帜。11年的光阴,菊美多吉奉献给了甘孜州的百姓。这期间,他把自己交给了党,交给了甘孜州的百姓,他一心为民,坚持群众事无小事。在那片他热爱的土地上,菊美多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了共产党员的形象,处处展现着一个共产党员的爱民情怀,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雪域高原的基层干部,菊美多吉是一面光亮的旗帜。

菊美多吉精神是党员干部的榜样。子曰:见贤思齐。菊美多吉忠于人民,忠于党。这11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在气候恶劣、地势险要、条件艰苦的雪域高原上,菊美多吉扎根下来,沉下身去,将党的政策宣传到家家户户,将党的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是广大党员干部见贤思齐的好榜样。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时,广大党员干部更是要以菊美多吉作为“镜子”,以正衣冠。

菊美多吉精神是选人用人的标准。人民群众需要更多像菊美多吉一样的'好公仆为其服务;党需要更多像菊美多吉一样的好党员为其分忧;社会需要更多像菊美多吉一样的好干部弘扬“正能量”。这艰巨的任务就落到了广大组工干部的肩上,在选人用人时,要从党和群众的角度出发,将党和群众需要的菊美多吉一样的干部选到干部队伍中来,真正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服务。

《天上的菊美》观后感 篇6

没有鲜花,没有红地毯,也没有大牌明星捧场和红绸剪彩仪式,电影《天上的菊美》首映式,18日下午在峨影集团2号摄影棚举行。导演苗月携主创阿旺仁青、陈瑾、巴登以及主唱降央卓玛等与观众、媒体见面。而这一天,正好是菊美多吉去世两周年纪念日。

两年前的5月18日,甘孜州道孚县瓦日乡原党委副书记、乡长菊美多吉在开了2个村的大会、走访了10多户村民后深夜返回宿舍,因劳累过度于次日凌晨突发脑溢血去世,年仅33岁。

许多人被菊美坚持深入基层,为群众服务的精神所打动。华西都市报记者看见,许多观众悄悄用纸巾拭去眼角的泪水……

这部电影靠什么打动现场观众?该片导演苗月介绍,是人物本身具有深厚的打动人心的力量,是菊美多吉对高原、对群众、对亲人深沉的爱打动了观众。

坐在影厅第6排座位上的菊美妻子昂旺巴姆看完影片后,久久不愿离去,埋着头泣不成声。

她是18日专程应邀从甘孜州道孚县赶到成都参加首映式的,现场观众和导演苗月等纷纷上前安慰英雄的妻子。

昂旺巴姆在热烈的掌声中被请上舞台,扮演菊美的演员阿旺仁青把一条哈达敬献给了她。

“电影拍好得,演员演得好。故事拍得很真实,很感人!好像我的菊美又回来了!”昂旺巴姆流着泪说。

影片《天上的菊美》在表现菊美和妻子的情感方面,写意、朴实、自然。在菊美工作生活内容、情节、细节的'表达上,更是突出写实,让观影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

同时,导演用最平实的镜头,表现菊美平凡而闪光的一生,让一个基层共产党员一心为民办实事的质朴形象跃然银幕,令人震撼。

影片的内容和影像是青春的,热情的,富有激情的。主要通过三个阶段展现菊美多吉的人生经历和履职故事。第一阶段,菊美多吉20岁,刚当上乡干部,骑着摩托车在山路上奔波,工作干劲十足。这一阶段的影像基调像早晨的太阳,清新明亮,如诗如画。第二阶段,随着工作的调动,菊美多吉来到龙灯大草原,这是他责任最重、最忙碌、压力最大的阶段,影像基调犹如正午的阳光,炙热,炫目,分明。最后一个阶段,菊美多吉回到瓦日乡工作,此时他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影像基调仿佛黄昏时分的高原,富有魅力而深沉。

为还原真实,影片外景全取自菊美多吉生前生活工作过的道孚县,全是在主人公生活过的家中、办公室、村庄等实地拍摄。苗月告诉记者,剧组中100多位工作人员很多来自北方,不少人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拍摄过程中的诸多“不容易”也让大家体会到菊美多吉的不容易,影片的拍摄让大家都走了一次“英雄路”。

待昂旺巴姆的心情稍微平静一些,华西都市报记者面对面采访了昂旺巴姆。看到银幕上丈夫的形象,这位甘孜藏区的小学老师心情百感交集。她说,“今天是菊美去世两周年的日子。电影《天上的菊美》举行首映式很有纪念意义。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这部影片。我的感受是,《天上的菊美》拍得好,拍得真实、好看,演员们演得也好。可以说深深地感动了我。好像我的菊美又回来了,他又回到了我的身边……”

昂旺巴姆告诉记者,“我真诚地感谢各级领导在菊美去世这两年来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让我们真正感到了党的温暖。”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