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体裁 > 应用文 >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精彩13篇正文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精彩13篇

时间:2024-06-04 16:59:25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下面是爱岗的小编帮家人们分享的《恰同学少年》读后感精彩13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1

当我合上《恰同学少年》,心里真的依依不舍,舍不得蔡和森、他、杨开慧等人。

《恰同学少年》讲的是他、蔡和森等青年,在第一师范读书的故事。这本红色励志小说,充分展示了当时青年的奋斗之姿,令人看了拍手称赞。

在书中,我读到了他尊敬、爱戴师长的好品质。他的脾气很倔,绝不轻易向人低头。但在一次国文课上,他顶撞了国文老师袁老师。但跟头小水牛是一样的他,绝不肯和老师道歉。不过,经过杨昌济的开导之后,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还是拉下了面子去向袁老师道了歉,还在袁宅门口站了一夜。光这一点,我就十分佩服他。

在书中,我读到了他的胆大心细、聪明智慧,以及面对敌人时的有勇有谋、镇定从容、临危不惧的特点。一次,在长沙城来了一群溃兵,几乎所有人都在逃难,他却带着一师范的学生们前往猴子石。最后,他通过自己的冷静以及郭亮、萧子升、蔡和森等人的配合,成功击败了溃兵,缴纳了几千条枪。他在这里,真的是通身是胆!

在书中,我读到了他的一身正义感。在“五·七明耻大会”时,他等同学十分坚决地挡在了孔昭绶的`前面……还有在“逆书大案”中,他因为不想拥护袁世凯,便偷偷将《洪宪大皇帝圣谕》换成了梁启超等先生《论时局的主张》,被发现后,他又义无反顾地把书堆到了自己床上,不想连累他人。看着看着,脑中想象出一幅画面:他把“逆书”不停地往自己的床上堆,任他人来阻止,也不管不顾地继续堆。他身上,散发出义无反顾的光芒,他眼里透出视死如归的英勇。

书中,还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沉稳平静的蔡和森,富有正义的罗学瓒、张昆弟等人,“花木兰”斯咏、开慧等女生,方维夏、袁吉六等优秀教师的形象……总之,书里有血有肉的人太多了!

真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2

“恰同学少年”出自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25年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而写下的名篇。原文是这样的:独立寒秋,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恰同学少年”意指: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而这本书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表现背景,展现了二十世纪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绶等一批优秀教师形象,深刻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连的现实主题。

毛泽东是个勤奋好学的学生,深得导师杨昌济的喜爱,也在他的关怀和教导下,认真的学习着各种知识,成为了一个教育救国论的非暴力改良主义的信仰者。

在湖南第一师范,刚开始的毛泽东特立独行,频繁触犯校规,校长很惜才,才对于毛泽东的行为放纵,让其自由发展。校长的放纵没有错,才使毛泽东成了一代伟人。在这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在学期结束的时候,一师让全校学生选出德、智、体各方面优秀的代表人物。当然,毛泽东在这学期的学习中有了很大的进步,对自己信心满满,以为最优秀的学生莫非就是自己和蔡和森。然而,蔡和森却退出这次竞选,让他百思不得其解,觉得这种事情不必要谦让。同时,办公室里的老师也在猜测会是谁,猜的居然都是毛泽东。在结果出来的时候,蔡和森却也得了一票,不用想都知道,这种特立独行的也就只有毛泽东了。

在一师的学习生活中,毛泽东与蔡和森、萧子升等优秀青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周南女子中学的陶斯咏、向警予、杨开慧等人也与其因志同道合而走到了一起,共同学习与交流。在新学期的伊始,毛泽东主动请缨开办工人夜学,广告贴出去,报名的人却寥寥无几,时间过去了一大半,同学们都没了信心。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他们没有读过书,不知道广告上的字是什么意思,他们便想出了新奇的方式——用表演的方式,让别人看得懂、听得懂。果真,效果很好,报名的人越来越多,不得不停止招生。工人夜学开课的时候,毛泽东以“我是一个工人”、“我为我们的中国做工”开始,工人们听的津津有味,孔校长等人也对毛泽东真的服气了。

希望这篇文章能启发一些社会上的“闲”人,好好努力工作与学习!

为国家多出一份力!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3

“什么是贫困,什么是富有?穿草鞋、打补丁,吃粗茶淡饭就是贫困,穿皮鞋、坐轿子,吃山珍海味就是富有吗?不,孩子们,贫困与富有,不在于这些表面的东西。”读完了这本书《恰同学少年》,孔绍绶校长的话,还在我眼前闪现。

《恰同学少年》这本书,以毛泽东等青年在南湖第一师范五年半的求学生活为主线,展现了毛泽东等诸多优秀青年,为寻求理想而奋发向上的斗志,敢于改造中国当时封建社会的雄心壮志。其中,孔绍绶校长对学生们节俭生活的教育,对我颇有感触。

记得我小时候,胃口不好,不爱吃饭,经常会剩饭。有一次,上午吃了太多零食,加上胃口差,吃饭时,饭剩了不少。妈妈劝我多吃点,并对我说:“孩子,这些饭,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要珍惜呀!”那时的我并没有听进耳,只是告诉妈妈自己真的吃不下了,然后,就欢天喜地自顾自玩去了。

有一次,到姨婆家去作客。姨婆以前当过老师,到她家里后,姨婆教我读起唐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完了,姨婆又给我解释起它的意思来。直到那时,我才知道,米是很珍贵的,它是用农民的汗水变成的,也明白了妈妈为什么不让我浪费食物。

“节俭传下去,中国万年福。”只有节约,才能让大家生活的更好。“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是的,就算一天只能攒一天,一千天就是一千元呢!天长日久,有一天,你就会发现,自己竟然积攒下了许多。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4

有一段时间,我非常喜欢读了《恰同学少年》这本书,我迷上了这本红色励志小说,天天手不离书。

这本书讲述了毛泽东等青年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求学生活,书中充分展现了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优秀青年为了寻求梦想而奋发向上的斗志、敢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与情怀。体现了他们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

《恰同学少年》不仅仅讲述了活力的少年也讲述了杨昌济、孔昭绶等优秀教师的伟大。

在这本书中,有许许多多我敬佩的人,我最敬佩的人有两个,一是助人为乐、默默奉献、少为人知的易永畦。易永畦从小就体弱多病,无法剧烈运动,他便默默地为操场上运动锻炼的同学看衣服。他经常悄悄地帮毛泽东缝补好破了的鞋子,临近期末,他还帮忙泽东连夜复习数学。我敬佩他默默做好事而不求回报,敬佩他的'善良和好学。

另一个我最敬佩的人就是有勇有谋、勤俭节俭、爱读书、全身是胆的毛泽东。毛泽东勤俭节俭爱好读书,他的鞋破了也不换,却把买鞋的钱用来买书,省吃俭用天天订报纸、买书,关心国家大事。他读书十分认真仔细,遇到不会的就查字典并标注出有意义、重要的句子,他的标注经常比书上的字还要多。他有勇有谋,胆识过人,在一次假扮桂军守卫城市时,其他学生的冷汗像瀑布似地往外流,而毛泽东去临危不乱,十分冷静,有时竟然哈哈大笑起来,没有一丝的紧张。

书中曲折的故事不停地回旋在我的脑海中,让我感叹、感慨,我敬佩一代伟人的豪情壮志,他们意气风发、敢做敢为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这句名言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我要做一名刻苦勤奋的少年,强壮我的身体、智慧我的头脑,树立远大的志向!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5

有一段时间,我非常喜欢读《恰同学少年》这本书,我迷上了这本红色励志小说,天天手不离书。

这本书讲述了毛泽东等青年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求学生活,书中充分展现了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优秀青年为了寻求梦想而奋发向上的斗志、敢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与情怀。体现了他们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

《恰同学少年》不仅仅讲述了活力的少年也讲述了杨昌济、孔昭绶等优秀教师的伟大。

在这本书中,有许许多多我敬佩的人,我最敬佩的人有两个,一是助人为乐、默默奉献、少为人知的易永畦。易永畦从小就体弱多病,无法剧烈运动,他便默默地为操场上运动锻炼的同学看衣服。他经常悄悄地帮毛泽东缝补好破了的鞋子,临近期末,他还帮忙泽东连夜复习数学。我敬佩他默默做好事而不求回报,敬佩他的善良和好学。

另一个我最敬佩的人就是有勇有谋、勤俭节俭、爱读书、全身是胆的毛泽东。毛泽东勤俭节俭爱好读书,他的'鞋破了也不换,却把买鞋的钱用来买书,省吃俭用天天订报纸、买书,关心国家大事。他读书十分认真仔细,遇到不会的就查字典并标注出有意义、重要的句子,他的标注经常比书上的字还要多。他有勇有谋,胆识过人,在一次假扮桂军守卫城市时,其他学生的冷汗像瀑布似地往外流,而毛泽东去临危不乱,十分冷静,有时竟然哈哈大笑起来,没有一丝的紧张。

书中曲折的故事不停地回旋在我的脑海中,让我感叹、感慨,我敬佩一代伟人的豪情壮志,他们意气风发、敢做敢为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这句名言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我要做一名刻苦勤奋的少年,强壮我的身体、智慧我的头脑,树立远大的志向!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6

《恰同学少年》这本书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它描写了毛泽东等青年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求学、生活经历过程,展现出了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优秀青年为追求理想而奋发向上的斗志,敢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与情怀和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

我从书中看到一句话:“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它的意思是少年强大国家才能强大,少年无能国家也弱小。毛泽东刚进学校时偏科很严重,他文科很强,而数、理化、音乐、美术却很弱,但毛泽东却迎难而上,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书中毛泽东和他的同学、朋友等有志青年在努力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不忘强身健体。他们提倡:“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毛泽东自创的“毛氏六段操”就受到大<>家的欢迎,学校还在毛泽东等提议下进行了“书生练兵”活动,这次活动的进行为以后保卫长沙之战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当然同学中也有自私的,刘俊卿就是其一,为了自己的虚荣心把家里本已所剩无几的钱拿去买皮鞋,为了自己的面子谎称自己的父亲是他雇的挑夫,一步错便步步皆错,最后他背叛学校、出卖校长、老师、同学。他黑暗的内心相较于毛泽东等一群乐观向上、有勇气、敢作敢当的有志青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本书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每次都会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受,他们让我想到作为中国的少年我也应该有自己的理想、远大的志向,学习他们为国家出一份力,向他们一样为国家争光。

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晨光初现的操场上,毛泽东、蔡和森等同学一齐高声诵读:“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震撼的画面时常出现在我的脑子里。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篇7

前几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部电视剧,名叫《恰同学少年》,我很好奇,于是,看了几天以后,我渐渐迷上了这部电视剧。

这部电视剧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一代人的生活,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绶等优秀教师形象。当然,这部电视剧中也有让我难忘的一刻,一次,长沙城突遇一场大祸——1917年底,在护法战争中被击溃的三千北洋兵败往长沙,意欲洗劫全城,城中却空无一兵可资防守。危急时刻,毛泽东以惊人的胆略,率领二百名赤手空拳的一师学生军,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空城记”,一举将三千溃兵全部缴枪。

这个故事中的惊险时刻,让我都为他们担心,当然,毛泽东的机智、勇敢也使得我不禁佩服他。

记得我看过一篇关于《恰同学少年》的有感: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虽然,我不知道这首诗的意思,但是我可以体会到他深深的情意。

这真是一部好看又精彩的电视剧,他讲述了毛泽东的大学历程,使我终身受益。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8

《恰同学少年》主要描写了毛泽东等青年从1913年到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的求学和生活的经历,从毛泽东入学,到孔昭绶校长被逼逃亡;从袁世凯被赶走,孔昭绶复任,到溃兵打回湖南,毛泽东带领全校学生一起抗敌等等,无一不展现了毛泽东等优秀青年奋发向上的理想与抱负。

无论是演讲台上大气磅礴的毛泽东;睡在爱晚亭中不畏风雨的毛泽东;还是带领学生吓退敌军时从容不迫的毛泽东,都令我记忆犹新。

《恰同学少年》里的毛泽东,是勤奋而认真的。他的老师曾经评价他,是“全校睡得最晚起得最早的人”。他每天晚上都有固定的时间去看书,却经常看入了迷,一直借助着淡淡的月光,看到深更半夜。有一次,他为了能够好好品味一本书,竟将这本十分厚重,长达十几万字的书,全部抄了下来!他一直都“不动笔墨不读书”,他说过:“我读书不做笔记,就好像没读过一样。”所以,他的每本书上,都密密麻麻的写满了自己的感想和评价。而他的课堂笔记,自然也一字不漏,上面还标注着许多三角、圆圈,旁边也见缝插针,批满了蝇头小楷的评语

《恰同学少年》里的毛泽东,是勇敢的。当汤芗铭在湖南十分猖狂,众人都惧怕他时,毛泽东却和同学们编了一本反对袁世凯的书,并在长沙各大学校中流传。当敌军怀疑毛泽东不是正规军,枪管都抵到他脑门上时,他还是连眼睛都没往枪这边瞄一瞄,却不紧不慢的提起茶壶,给自己喝空了的茶碗里续起水来。事后,一师的校长孔昭绶记下了这样一句话:“全校学生皆曰:毛泽东通身是胆。”

《恰同学少年》中的毛泽东,还是俭朴的。他每双鞋都要穿到破的不能再破了,前后裂几个大口子,才肯换新的。在街上买鞋时,他连1毛一双的鞋都嫌贵,最后反而把几块大洋都花在了买书上。做笔记时,不舍得买纸,他就把报纸的空白地方裁下来,作为记录本。

“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正是有了这样勤奋、勇敢、俭朴的优良品质,毛泽东才渐渐成长为一个具有雄才伟略、又胸怀天下的革命领袖,从而开创了一番伟大的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9

最近,我读了红色经典励志小说《恰同学少年》,这本书主要写了毛泽东、向警予、陶斯咏、蔡和森等优秀青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五年半的求学生活,表达了他们为寻求理想而奋发向上的斗志,敢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与情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

这本书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关于毛泽东的“袁门立雨”。故事是这样的:毛泽东的作文老师袁吉六给毛泽东的作文打了40分,毛泽东在课堂上就质问老师,我的作文哪里不好?为什么只给我打40分?袁吉六听了非常生气地把毛泽东赶出教室。课后,袁吉六把这件事告诉了孔昭绶,又传到班主任杨昌济耳中。杨昌济听说后,找到了毛泽东,对他做了说服教育,毛泽东也知道自己错了,跑到袁吉六家想给老师道歉。老师在气头上没见他,他就在门口站了一夜,而且那天晚上下了一夜的大雨。第二天一早,袁吉六看到淋了一夜雨的毛泽东,被他的诚意打动,最终原谅了他并且送他一本《韩昌黎全集》,并对他说:“以后遇到什么问题,只管来找我,我袁吉六家的门你随便进!”

我读了这个故事,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一定要谦虚,要知错就改。古有程门立雪,近代有毛泽东“袁门立雨”,毛泽东就是因为有这么好的品质,才一点点积累和不断进步,最终成为一代伟人,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暗暗发誓,我也要向毛泽东一样,不断学习新知识,做到谦虚、知错就改。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10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最近我看了《恰同学少年》这本书,书中描述以同志为首的一批优秀青年,为梁启超先生说的这段话做了一个完美的诠释,更向我们展现了什么叫“少年强”,如果把这批青年放到现代,任何青春偶像在他们面前都会黯然失色。

这本书把在湖南第一师范的五年生活作为背景,讲述了、蔡和森、向警予和陶斯咏等一批优秀学生在五年里的种。种事迹,还塑造了杨昌济、孔绍绶等优秀教师的形象。

书中有一篇开学前的描写留给我印象深刻。招生考试的作文题目是“论教育”,有一天,本想到臭豆腐摊去吃臭豆腐,但是没有钱,萧氏兄弟刚好看见他,便请他吃了一顿,吃完饭后聊天中得知,三人都想报考第一师范,萧氏兄弟觉得值得信赖,于是就将他们写的论文给了,让他替他们上交,也没有拒绝。可是萧氏兄弟走了之后,竟然在臭豆腐摊的桌子上睡着了,而臭豆腐摊老板的儿子刘俊卿又是一个嫉妒心理非常强的人,看了萧氏兄弟写的文章,觉得非常好,可能会影响到他考进第一师范,所以就趁睡觉时偷偷拿走了,醒来发现萧氏兄弟的论文不见了,而且这件事也不好向他们说明,于是他就替他们又写了一篇交上了。

当成绩出来那天,刘某某看见萧氏兄弟的成绩依然比他高,觉得很不可思议,而萧氏兄弟也凭借这样的成绩成功进入第一师范。

这一个故事不仅刻画了一个非常有文采的的形象,还呈现出了一个卑鄙的刘俊卿,使整个故事更加吸引读者。

整本书中有生死、有离别、更有背叛。故事生动,真实感很强,让我在对革命先驱的进一步了解的同时,更真实的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伟大。此书让人读后有想发奋图强,为了祖国的强大而努力读书的愿望。

大男孩是初二的在校学生,加盟果敢时代大V店,建立了自己的网上书屋:“康妈妈的大V书屋”,欢迎光临,欢迎一起来开店。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篇11

说实话,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遇到像《恰同学少年》这样让我着迷,乃至心潮澎湃的书了。而带给我更多的,是深刻的思考。

全书讲了以毛泽东在湖南省第一师范求学五年生活为背景,展现了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陶斯咏、杨开慧等优秀青年为自己“改造中国,改造社会”的远大志向而奋斗的故事。他们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组织进步青年团体,开展交流活动,面对波涛汹涌的湘江,大声呼喊青春誓言;组织“第一师范学生军”,刻苦地训练,面对几千人的反动溃军,他们机智应对成功缴枪。书中的老师们也同样让人敬佩不已。孔昭绶、杨昌济、黎锦熙,是他们,塑造了一批敢以天下为己任的优秀青年。

这本书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优美的句段,却处处萌发着一种压不住的勃勃生气,使人振奋不已。

毛泽东是书中的主要人物。他的胆识、机智、沉稳,他强健的体魄,他远大的理想,他的偏科,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或从中思考的内容。还记得毛泽东一丝不苟地操练着一师的学生军。反观今日之教育,几乎每所学校只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一双双眼睛盯着书本,却忽视了体育。单凭读书真的能使国家兴旺吗?不,不能,只有搞好体育,才能有强健的体魄,只有强健的体魄,才能用不让中国变成东亚病夫!还记得毛泽东因为自己扁扁的口袋,鞋都舍不得买一双,饭也吃不饱。再看今天的学生,随便花钱者比比皆是。是钱多得花不完吗?不是!只是因为要满足欲望!

所以我认为,《恰同学少年》不仅是一部红色革命励志小说,也是一部值得反省的教育小说。书中的成立读书会、进行学生自治等活动都是可以作为现代学生们很好的借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的确,我希望我中华少年能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国家的一腔热血,来证明:

“今日之中华,全在我少年!”

读《恰同学少年》有感 篇12

这个暑假,我和爸爸一起读了《恰同学少年》这本书,主人公毛泽东是一个豪放、心中装有伟大理想并且善于学习的人。他非常喜欢读书,有一次,他的老师给了他一块大洋让他买鞋,在路上他发现书店有一本他喜欢的书,便忍不住就把买鞋的钱买了书;为了研读诗书,他在别人睡觉的时候还在微弱的灯光下如饥似渴地学习到深夜,正是这种刻苦的学习精神为毛泽东以后的伟大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毛泽东的成功也得益于他的良师益友的无私帮助,他的良师有徐特立、杨昌济、袁吉六等人。杨昌济又名板仓杨,是当时教育界的泰斗,他不惜时间和利益来帮助毛泽东,教会了毛泽东等人做人要先立志,使很多同学在求学期间就立下了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他的益友有蔡和森、萧子升等人,蔡和森的沉稳干练对毛泽东影响很大,萧子升很早就和毛泽东就认识,在毛泽东最困难的时候帮助过他,还耐心地教毛泽东练字、学习数学等,患难之情让毛泽东终生难忘。

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要诚实、认真、负责、豪放,要早立志、立大志并加强自身学习修养,才会成就一番大的事业。

读《恰同学少年》有感 篇13

青春,无限美丽,因为它代表着风华正茂;怀着对革命领袖的无比崇敬,怀着对历经风雨的革命先烈的缅怀,我读完了《恰同学少年》这部小说。这部小说展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与情怀。让我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胸怀祖国的气魄。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的一首《沁园春·长沙》抒发了多少青年儿女的雄心壮志,他们一起登岳麓之巅,观天下之变,一览众山小;一起游橘子洲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起赏湘江美景,看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他们满怀崇高理想,忧国忧民,指点江山;他们爱憎分明,激浊而扬清,批判现实。正所谓“惟楚有才,于斯为甚”,湘楚之人“崇尚气节、习于忧患、经世致用”的高贵品质折射出中华少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迈与魄力。在书中,我深深地为当年那气宇轩昂、胸怀天下的少年学子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充满朝气的青春活力和豪迈的革命气概所震撼,深刻地感受到了时代伟人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非凡的风采。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青年人必须要有远大的志向,才能有为之奋斗的目标和动力。毛泽东正是有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决心和志向,才能坚持数十年并为之奋斗。我们林业青年儿女也应怀揣绿色兴国的愿景,将远大的志向融入林业工作中来。如塞罕坝的“林二代”王春风场长,几十年坚守塞罕坝,将塞罕坝林场的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再比如甘肃古浪治沙人郭万刚坚守沙漠三十载,与风沙作斗争,大幅恢复了沙区林草植被的覆盖。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此时正是我等林业青年人的时代,要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发扬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一步一个脚印,以务实的态度把新时期林业事业建设好,为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梦想奠定坚实的基础。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