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体裁 > 观后感 > 《我们是第一书记》观后感【优秀7篇】正文

《我们是第一书记》观后感【优秀7篇】

时间:2023-07-15 02:18:32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我们是第一书记》观后感【优秀7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第一书记》观后感思考和学习心得 篇1

弘扬主旋律的影片<<第一书记>>描写的是:安徽__县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同志无私奉献感人的模范事迹。在他身上体现出的共产党员的闪光点,在当今社会更显难能可贵。沈浩同志放弃了城里舒适、优越的环境和工作,自愿深入到贫困、落后、艰苦的农村最基层工作,发扬了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实践着“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誓言。看到小岗村的老百姓三次集体按手印挽留沈浩同志,看到沈浩同志在小岗村六年中为老百姓铺路架桥,办实事、办好事,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模范事迹,深深感动了我们。

银幕上呈现的是沈浩同志为小岗村老百姓谋福利的一桩桩一件件,而在我脑海中浮现出更多的像焦裕禄、孔繁森、雷锋以及老前辈这样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沈浩同志用他年仅45岁的年轻生命,谱写了新时代的为人民服务的新篇章。而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一位老前辈也是用48岁的短暂一生,为中国革命的解放事业;为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为北平(北京)的和平解放;在鲜为人知的隐蔽战线上,为党和国家做出了杰出的和重要的贡献。在新中国的建设中,鞠躬尽瘁、无私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960年—1962年,我国面临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农村遭灾、粮油减产。他临危受命被调到农业部粮油生产管理局任局长。当时粮食、油料就是全国人民的生命线。我那时虽然上小学四年级,但清楚的记得党中央发出“全国人民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号召,这位局长掌管全国的粮油生产,忧国忧民的精神压力难以想象,肩上的重担是巨大的。他经常深入重灾区安徽省,视察灾情,现场指导生产自救,及时给中央提供第一手情况。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严重的透支着他的身体。但他坚持和当地老百姓同吃同住。老百姓没有粮吃,吃的是瓜代菜、白薯梗、白薯叶掺上麦麸等。这位局长同样也吃这些。县里领导、村里干部心疼他,有时给他弄些还能称得上是粮食的东西给他吃,但都遭到这位局长的拒绝。听他爱人说,有一次村干部给他弄来一碗杂面条让他吃,但他看到房东家嗷嗷待哺的孩子,他流着眼泪把面端给了孩子。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和严重的营养不良,损害了他的身体。最后一次从安徽灾区回北京时,他是被担架抬下飞机直接送进了医院。最终因积劳成疾,身患癌症,英年早逝。看了沈浩同志的事迹使我联想起这些,难以抑制的心痛久久不能平静。

我们父辈生活的年代,所做的工作与沈浩同志大不相同,但他们全心全意、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是完全相同的,是值得我们后辈人永远学习的。

影片中沈浩同志为了小岗村的发展建设,到有关的政府部门去求援,直至见到部级领导。虽然这些政府部门也打官腔,但最终还是为沈浩执着为民的精神所感动,尽力帮助了他。联想到现在有些政府部门的干部、官员,当官不为民做主,失职、渎职、不作为。有了问题互相推诿,犯了错误不肯纠正,甚至堕落到贪污 腐败,知法犯法。最后沦落为人民的罪人。真是让广大的老百姓寒心啊!

西城区委、工商联党委组织我们党员观看这部影片。不仅仅是被沈浩同志的模范事迹感动一时,而是要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对照自己、要求自己。学习他为民当官,做好人,当好官,当一个受老白姓爱戴、拥护的好官,而不是高高在上,为谋一己私利而当官,更不能当庸官、昏官,更不能当贪官、腐败的官。

书记观后感 篇2

"两任村官沥血呕心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这是小岗村人写的一副挽联,他们在送别相伴六年的好书记时和着泪水写下的。这也是沈浩同志的真实写照,他把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小岗村人。沈浩同志是安徽省财政厅干部,2004年2月作为选派农村任职干部,到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任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2009年11月因积劳成疾病逝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5岁。

看了人民的好干部沈浩同志的事迹,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大学生村官既然选择了农村,就要像沈浩同志一样放下城市的浮躁、放下空洞的理想,而是要确立扎根的思想,无怨无悔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大学生村官只有把自己的聪明和智慧用到了工作岗位,只要认真完成了组织和群众交给的任务,就会有成就感、就会增强自信心,就会脱离无休止的抱怨声。大学生到村工作,不是昙花一现、也不是哗众取宠,而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培养党政机关后备干部的需要,是一种长期的战略任务。沈浩同志在小岗村受到过冷落、排挤,甚至挨骂、挨打,但他没有退缩、没有嫌弃,而是坚持到底、忍辱负重、不折不挠,无私地为小岗村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小岗村的面貌,最终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和信赖。沈浩的实践证明,正是他这种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感动了小岗村、也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大学生到村工作,要面对很多困难,克服很多矛盾,学习很多东西,需要的就是沈浩持之以恒的精神品格和力量源泉。大学生村官只有做到了持之以恒,才会有美好的收获;只要做到了持之以恒,就能成就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沈浩同志能够得到小岗村民的认可,能够得到小岗村民的联名挽留,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认可,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他一心为民、不谋私利的高尚情操。沈浩同志没有把农村当作市场,没有把基层当作升官发财的跳板,而是把小岗村当作了自己的家,把小岗村的村民当作了自己的亲人。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负众望,在实际工作中努力践行沈浩同志精神,做到学到心里头,做在行动上,树立新时期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立志做沈浩精神的实践者。

一是真实。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在我们现实中都可以找到,而且是不用特意去找。例如,沈浩在去小岗村之前,在省财政厅工作时,每年的考核都是基本称职,和全国大多数公职人员没有区别,影片没有把他塑造成多么与众不同的人物。当沈浩为给小岗村修通乡亲们期盼30多年的公路,要在繁忙的京沪铁路线上架桥,必须到北京铁道部找人特批时,照样拿着大包小包礼品,符合现实中的人之常情。

二是感人。沈浩用实干感动了同学、用真诚感动了小岗村村民、用业绩赢得领导的赞誉,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塑造了第一书记光辉形象。如果说挂职三年有"镀金"嫌疑的话,那么挂职六年还在小岗村第一书记的岗位上辛勤工作,"镀金"就转变为"真金"。

三是让人信服。众多影视明星在影片中再现了沈浩在小岗村第一书记的岗位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带领大家建设小岗村的生活片段,使观众信服并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万世根本是做人。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3

电影《第一书记》反映的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他以村为家,真情为民,带领全村党员和村民从困境中突围,使小岗村重建辉煌,成为了致富奔小康的一面旗帜,而年仅45岁的他却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回顾电影《第一书记》的片段和细节,沈浩同志的事迹生动感人。归纳而言:

一是表现了他对党的事业忠诚,愿挑最重的担。沈浩同志本为安徽省财政厅的一名机关干部,生活在省城,享有优越的工作单位、宽裕的家庭条件,他的日子过得应该很不错了。然而,在党的召唤中,他毅然选择了小岗村,到这个改革开放之初何等辉煌而后又步入低谷的村子挂职村党委第一书记,使小岗村脱贫致富,走向共同富裕,重现新的辉煌。

二是表现了他在小岗村的矛盾冲突中,愿解最难的题。初到小岗村,他挨家挨户走访,倾听村民群众的诉求,了解到该村存在着干部思想分歧、公有资产被侵占、村民生活困难等严重的问题。他在做好村干部思想工作、解决村民困难的同时,咬住全村重大公有资产被长期侵占这个难题,大胆工作。在受到不法侵占人辱骂和殴打的情况下,他仍然意志坚定地难题,最终将公有财产追回,还之于群众,造福于村民。在他的影响下,思想分歧的村干部们也握手言和,思想得到了统一,团结一致奔小康。

三是表现了他在开展小岗村的工作中,愿做最实的事。作为党的干部,他努力工作,一心一意为小岗村谋发展闯新路,而自己却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在他的努力下,泥泞的乡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大道;破旧的“大包干”纪念馆修缮一新,成为了党员群众教育和红色旅游的景点;被铁道阻隔的地方架起了桥梁,大大缩短和拉近了去县城、省城的时间和距离。为了更快脱贫致富,他带动全村党员群众兴办企业,使小岗村旧貌换新颜,驶入了改革发展的快车道。

沈浩同志在小岗村挂职了三年,干部群众在联名信上按下了98个鲜红的指印,要求再留任三年,三年期限又到了,村民又在联名信上按下了196个红指印,要求他继续留任。小岗村的干部群众对他充满信赖,按照村民的说法“这就是真共产党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向沈浩同志学习,像他那样迎难而进,敢挑重担;像他那样善做群众工作,化解矛盾问题;像他那样服务群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像他那样把群众当亲人,与群众建立起亲如一家的感情纽带。

书记观后感 篇4

20××年6月11日下午第一节课,吴老师带领我们看了一档乡村公益捐赠节目《第一书记》。那些贫困的孩子吃不起肉,穿不起漂亮衣服,住不起好房子,但他们依然乐观地挑起家里的担子,辛苦劳作,而我们呢?

第一个是桂林的潘绍强,他的家庭十分困难,他的爸爸有一天在回家路上突然发疯,从此就再也没有好过,他爸爸还经常拿东西砸他妈妈和他;家里的奶奶腿有残疾,只能待在家里;潘绍强平时要去县城读书,没多少时间在家,所以家里的重担就落到了瘦弱的潘妈妈身上。潘妈妈以烧炭挣钱养家,但是去年偏偏是暖冬,碳卖不出去,只好囤在窑洞。现在,潘少强家已经没有收入,只能向邻居借钱,邻居也是能帮就帮。在这样穷苦的家庭里,潘妈妈一直保持着一颗乐观的心,对着大家都是笑着的。但不是所有活都是潘妈妈干,有时潘绍强也会帮妈妈忙,潘绍强一个人扛起了三四十斤的木头,让我们每个人都很心疼,换做是我们,也早就累塌了吧!

第二个是高二的欧子研,她是一个高材生,一直有个北大梦,她家也是一个贫困的家庭,她的爸爸是一名电焊工,但她爸爸却伤到了眼睛,没钱治疗,都快失明了,家的房子也是千疮百孔。她虽想上北大,但是又因为想让爸爸好起来和修好房子而犹豫不决。她学校有资助贫困家庭的学杂金,但她却把它让给了其他同学,她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争取学习的机会。子研的这种精神很让我敬佩。

最后是可怜的杨六斤,在他六岁时,他的爸爸去世了,妈妈改嫁了,接着,他的爷爷奶奶也相继去世了,只留下杨六斤一个7岁的孩子独自生活。他的堂哥把他接到家里去住,但他的堂哥却经常外出,所以一直都是六斤一个人孤独的生活。六斤平时就是帮邻居喂猪,放牛,自己拔野菜,捕小鱼吃,自己一个人做自己的饭。邻居看他一个人很可怜,所以也给他一些油、米什么的。他生活节俭,要洗澡就到河里去洗,由于没钱买洗发水,他就用洗衣粉代替洗发水。六斤就是那么一个懂得生活的孩子。

想想他们,再想想我们,我们比他们好了多少倍啊!而我们还整天要这要那,跟他们比起来,我们是不是太幸福了点。我们从小生活在蜜罐里,不愁吃不愁穿,但他们明天过不过的下去都是一个未知数。所以我们应该心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带给我们的一切,毕竟他们也很不容易,多多关心他们,体谅他们,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观看我们是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5

沈浩,轰动全国的新闻人物,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2009年11月6日凌晨,于凤阳小岗村党委书记任上心脏病突发去世。他是大写的人,是全社会的好榜样,更是每个党员干部的楷模。

影片《第一书记》,真实再现了沈浩在小岗的生平事迹,将一个伟大的党员干部形象,演活了。在场的观众,望着荧屏上的沈浩,无不潸然泪下,他无私奉献的品格,不是谁想做就做得出的。他在影片中放光,升华;这是他共产党员的本性使然,坚定的、博爱的、负责的,认真对待每一件大小事,他做好了他自己。他的人生是光荣无悔的,我们在影片中受到了一次艺术的大洗礼,于是也幻灯片似的反醒自己,感觉惭愧。相比之下,那么多人成了“渺小的苟且偷生者”,我的脸也在发烫,觉得自己很卑微。身为党的一员,而没有施展开自己,没有发掘出自己。

2004年2月,沈浩作为安徽省财政厅副调研员,优秀年轻党员干部,被选派到小岗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或许,这正是他光辉人生的开始吧?在这里,他获得了许多赞誉,比如,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特别奖,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干部标兵,安徽省改革开放“三十人三十事”先进个人,及“全国百名优秀村官”等称号。他珍爱自己的荣誉,一分荣誉,代表的是一分耕耘,甚至更多的付出。

从沈浩的身上,我看到了真正的大写意的党员人生,是的,生命的质量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密度。村里的人由开始的不信任,到犹豫和迟疑,再到佩服和尊敬,这是一个较量的考验的过程,也是“漫长”的过程。沈浩的心“冷”过,这“冷”是看到小岗的落后而着急的“冷”,是责无旁贷的“冷”,是他到来的第一天,就把“让小岗富裕起来”当成了使命;把工作当成了事业。是他看到了内心真正的自己,在这一宏大愿望和召唤下,他横下一条心,铺下身子,扎根基层,实实在在地为小岗做事了,小岗人好感动。

终于小岗发展壮大了起来,村子存在多年的矛盾也由此化解了,这是沈浩的作用和成绩。到2006年,是小岗起色的第一个台阶,是他为小岗的进步殚精竭虑的第一季,小岗以他为荣,小岗人要挽留他。他们都说:沈浩是小岗发展变化的第一人!小岗不能没有他,他“舍小家,顾大家”,他是小岗的恩人。他来了,小岗才开始前进。过去的小岗是死气沉沉,他好像专门为了小岗才来,又好像他的个人价值在这里才得以实现。现在,小岗活了,活色生香,小岗人也活泛了。沈浩是这一方沃土的带头人,开掘了大家的潜质,凝聚了大家的力量。

三年很快过去,他们舍不得他回省城,乡亲们要摁手印留下他。他们的日子眼见得好转起来,气氛多么融洽呀,他们在心底里暗暗感激他,至此,他成了小岗的一个重要支柱。甚至,在春节,人们也舍不得他走,大家要留下他吃年夜饭啊,这是小岗的心意。

在小岗有一句话说得响:一朝越过温饱线,二十年迈不过富裕坎儿。改革开放三十年,沈浩的到来,是小岗的福气,他的公仆精神在这里浩气长存。2005年他在日记中就说:人生能有几个三年……如何度过怎样才能使这有限的时间里为老百姓办更多实事,这是要好好思考和努力去做的!2008年,他又在日记中写到:母亲一再嘱咐,听党的话,听领导的话,不花公家的钱。

那几年,他不断地写着日记,不断地勉励自己。对于他来说,肩上的担子很重,事业也才刚起步。第六个年头,他打算回家了,妻子需要他,孩子需要他,年老的母亲更需要他。妻子也有许多怨言,孩子的功课需要辅导,母亲需要照顾……妻子身边没了依靠。2009年,他考虑了一下,真想回家陪陪家人,但更多的小岗人按了手印,他觉得他走不开,可还是想回家看看。时日如剑,只是,只是这一次,他真的回家了,他太累了。要知道六年来,沈浩从没动摇过啊。一心扑在小岗上,当妻子埋怨时,他就说“就当用小岗的荣誉弥补了吧”。其实,家人只是心疼他,他深深懂得若没有家人的支持,也就不会有他的功劳。

步入小岗的那一刻起,他就用实际行动感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走访了每一户。他想尽力做得更出色,他要做出点样子来。他是这个时代的楷模。影片给每个人上了一堂政治教育课和人生哲理课。人生短暂,嘱托我们要好好善待它,珍惜自己的事业、工作、友谊,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当时日渐远,你回望,或会发现,曾以为不可放手的,只不过是生命瞬间的一块跳板。所有的哀伤与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可变精彩。什么是无悔的人生?沈浩是。他让我们淡然面对,积极把握,在有意义的选择中做自己。

沈浩同志虽然走了,他是踏着时光铺就的一段路走的,但他又以另一种形式回到现实中来,以别一种方式返回人间。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6

20xx年11月30日下午, 在党支部的组织下, 做为"创优争先"活动的一部分, 我们全体党员在影都观看了电影《第一书记》。故事根据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沈浩日记》改编,是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原第一书记沈浩为原型摄制的。看完以沈浩事迹为原型的电影《第一书记》,我们深深地被沈浩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它和许多歌颂英模人物事迹的影片不同,《第一书记》带给我们更多的不是眼泪,而是内心的震撼与深思。沈浩以“人”的形象走近群众,以平凡人不平凡的人格魅力,走进了观众心里。

电影《第一书记》是真实的。它是根据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优秀村党委书记沈浩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沈浩念家、想家而不恋家的戏,写得如此真切,让人情动落泪,又让人心生敬意;结尾 “年夜饭”那场戏更具有撼人心灵的力量:沈浩要回家过年了,途中被一位老婆婆拉了下来,她的目的只有一个:她烧了4碗菜,要求沈浩每碗只吃“一筷”。此时,只见村里各家各户扛了桌子、板凳,端着自己烧的菜都过来了,将沈浩团团围住。镜头升起,小岗村围绕沈浩,自发地吃了顿集体的年夜饭,杯盘交错,其乐融融,其情融融。

电影《第一书记》是朴实的。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的一名普通干部,他已经在机关、在城市待了10多年了。常规意义上的`幸福、安定、舒适,他已经都有了。20xx年2月从省财政厅下派至小岗村,兢兢业业地发展小岗,3年期满后,被小岗村村民集体摁手印留任,直到20xx年11月6日,他因积劳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线,年仅45岁。主人公沈浩是是真实的,是朴实的,更是厚实的,一个感人至深的人物。

电影《第一书记》是厚实的。在小岗村这个中国最基层的农村,沈浩找到了生长的土壤。电影《第一书记》每一句话,每一个思路,每一个举措,都表达了沈浩对农村、农民那种心灵深处的爱与赤诚。他下乡之初,遭到一群既得利益者的报复殴打,他竟然默默忍受未作追查。有位权势人物霸占了村里的铲土机不肯归还,筑起了阻挡它开出院子的围墙。沈浩在难以说服的情况下,并不采用破墙的方法,而是调用吊车在众目睽暌之下将铲土机吊了出来。沈浩在家里受到妻子语言上的“挤兑”,在村里受人欺负时显得有点“窝囊”,在雨夜修缮房屋时会腿脚抽筋不够健壮,在处理迁坟这场戏中,沈浩对死者的尊重,实际上是对历史的尊重,对人的尊重,对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尊重,以至深深感动了亡者家属,诚恳地说出了“死人不挡活人道”,从迁坟的坚决反对者成为无条件的拥护者。

影片最后以女儿汪汪弹琴前的一段告白为结尾。“我多么想爸爸妈妈一起坐在下面听我的演奏啊,可是,这永远不可能了……”“一撇一捺写出个人,一生一世才做成个人,红手印摁出个大写的人,万世根本是做人……”

书记 观后感 篇7

2010年11月10日,沙区教委组织我们观看了沈浩先进事迹电影《第一书记》。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干部,2004年2月被选派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2009年11月6日,沈浩同志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不幸倒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6岁。6年间,他工作出色、群众信服,小岗村群众两度在他三年任期届满时ji体摁手印将他留任。影片虽然没有好莱坞大片绚丽恢弘的场面与特效,也没有悬疑惊悚片那么跌宕起伏的剧情与情节,仅仅是平铺直叙了沈浩同志在小岗村近六年的工作经历,但却几次使人落泪。是什么使我们的情感世界受到震憾,是什么使我们感动落泪?我陷入了沉思!

影片中沈浩书记所表现出的用心做事用情做人的风范、心无旁骛的执着、咬定青山的坚韧、永不放弃的顽强深深地打动了我。

影片中有一幕给我印象特别深,那就是在他的卧室里,有一幅字画写着"厚德载物",我感觉这确实是沈浩同志思想境界的真实写照,他用深厚的品德修养诠释了他用情做人的思想境界。沈浩书记用行动诠释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内涵,不仅是给我心灵的一次洗礼,而且引起了我强烈的心灵共鸣。

第一书记 观后感5篇优秀范文合集相关文章:

★爆炸观后感5篇优秀范文合集 - 5068儿童网

★70周年阅兵观后感5篇优秀范文合集 - 5068儿童网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