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体裁 > 观后感 > 人民网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6篇】正文

人民网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6篇】

时间:2023-06-20 02:08:31

2022年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今天下午14:00开讲跟随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浚回望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了解一代代中国航天人向深空挺进的追梦故事,追寻他们向深空挺进的执着步履,感悟他们赴九天问苍穹的豪情壮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人民网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1

随着科技的进步,从?类第?次进?太空、第?次登上?球,我们早已清楚那地球之外的寂静和空?与神话中的天差地别。但是每当我们仰望星空时,我们仍然对那种遥不可及充满幻想。今天听王浚教授为我们的介绍,更加知道,太空环境“与众不同”。因为环境非常恶劣,人类难以生存,我们航天事业历经30载,展现了我们航天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战胜了未知领域的困难!我们要传承好航天精神,为科技强国贡献力量,也祝福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2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神舟十三号载誉出征,由中国航天员组成飞行乘组逐梦苍穹,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科技兴国,航 天筑梦,寄托了亿万中国人民的热切期盼,承载了中华民族富强繁荣的壮丽追求。神舟飞船扬帆再启航、刺破苍穹,彰显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攀高峰、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精神品格。

航天梦,照亮中国科技兴国路。全球关注,举世仰望;星空璀璨,神舟闪耀。科技引领,神舟飞行,中国航天精神正是攻坚克难、创新创造、不求安逸、艰苦卓绝的精神写照,照亮了中国科技兴国路。20xx年,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魂牵梦绕的数千年飞天梦想。今天,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乘载三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工作,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等多项科学研究成果。神舟十三号必将圆满完成所有的既定目标和重大任务,在浩瀚无边的'星空激扬中华民族的梦想,高擎起光彩夺目的五星红旗,彰显中华民族代代相传、追求理想的血脉基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奏响宇宙强音。

复兴梦,照亮中国全面振兴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新局、走稳征程,以神舟出征为象征和指引,中华民族必将能够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航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汇聚起中华民族精神谱系,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建功立业、接续奋斗、矢志不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也将在我们的努力下一步步成为现实,成为彪炳史册的千古奇迹。

中国梦,照亮中国繁荣富强路。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实现祖国统一,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构成了中国梦的总体轮廓。实现中国梦,人民充分享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权利,更加富足、平等、愉快、自由、安全。人民向往中国梦,中国梦是14亿中国人的共同理想信念,是梦寐以求的幸福梦,是凝聚全民族全社会、凝聚全体中华儿女至高无上的旗帜。全国各族人民心中有梦、脚下有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就能够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强大的磅礴力量。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心得体会 篇3

“宝贝别哭,妈妈去给你摘星星了!”是属于母女之间独有的温情和爱意。“北京明白”、“正常正常正常”是中国用独有的美妙旋律发出让全体人民最安心的声音。梦想变为现实,中国航天人一次次不停的探索,一次次突破性的创新,一次次星辰大海的征程,都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拼搏、不畏艰难,都离不开祖国背后的强大支持,我深刻体会到生在新中国,长在国旗下的幸福与骄傲。百年风华正茂,让我们追随着党的脚步,追随着航天英雄们的脚步,去学习航天精神,去发展创新,去建设我们美丽的祖国。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4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人类对太空的向往和探索从未止步。

“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发展载人航天事业,建造我们自己的空间站,是实现新时代航天梦的必经之路。据统计,在载人航天工程中,直接参与其中的研究所、单位多达上百家,配合单位多达上千家,涉及数十万科研工作者。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棒接着一棒跑。在距离东方红卫星发射塔架40多公里的载人航天发射场,新一代航天人正接力开辟揽天征途。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心得体会 篇5

天宫揽胜、天问问天、祝融探火、北斗指路、鸿雁传书、嫦娥奔月……我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令我们心中无限自豪与感慨,这是属于中国人的自豪!中国向世界证明“中国站起来了!”。身为一名学生,当务之急的便是努力学习,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6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悦”读让处于快节奏时代的我们逐渐慢下来,感受着沉潜书海的温暖而美好。今天,让我们一起以“静心、净心、镜心”的学习态度,共读航天事业的“无字之书”,体悟创新、教育、奉献的时代内蕴。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三位兼具航天员和太空老师身份的“筑梦者”,“感觉良好”是这本“无字之书”高光时刻的见证,从两度出舱到太空跨年再到天宫课堂,王亚平、翟志刚、叶光富三人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奋进之行,以术业专攻精神赋能太空研究纵深发展。广大党员干部应该静下心来沉潜书海,净化内心深入感受,以明镜视己之行,从“无字之书”汲取源泉活水,积极探寻专业实践的“创新信心”“奉献爱心”“教育真心”。

“静心”体悟“天工人巧日争新”之“创新信心”。

太空探索前,宇航员都要参与“魔鬼式”集训,精心挑选的成员都是身体素质绝佳、心理素质倍棒的“种子选手”。空间站有良好的生命支撑系统,而出舱活动就意味着把自己暴露在强辐射、陨石撞击、失重以及温差带来的严峻考验,对于航天员来说都是致命的。如果说,在处于失重状态的太空生活充满未知和挑战,那么完成出舱行走任务,尤其是对于“摘星星的妈妈”王亚平这类女性宇航员来说,更加艰险和困难,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勇气。此次神舟十三号宇航员两度完成出舱活动,彰显着探索与创新的决心和信心,广大党员干部应该赓续传承这种“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探索斗志,在常规履职的基础上,为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提出富有创新性的建议,用心构筑政府和群众沟通的“爱心桥”和“直通车”,以高效率、高质量、高品格赋能“十四五”新发展。

“净心”涵养“衣带渐宽终不悔”之“奉献爱心”。

2022年,神舟十三号宇航员首次在自主研发的太空站中“跨年”“过春节”,也正是王亚平、翟志刚、叶光富三位“太空老师”,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执着顽强的行动将中国式浪漫转变为感动式现实。在这段时间里,三位宇航员踔厉奋发、锐意进取,先后开展了多项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项目,为中国探索和发展航天事业提供了关键密钥。此三位既是家中的“顶梁柱”,更是中国的“脊梁”,是中国纵深了解地球之外的太空奥秘的“助推剂”和“压舱石”,正是这份家国情怀的加持、小我与大我的抉择,才让他们得以心无旁骛、一心钻研、攻坚克难、双向奔赴,得以圆满完成“183天”的太空之旅。广大党员干部从三位航天员的奉献之行应该积极汲取发展力量、巩固为民本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主心骨”“桥头堡”“排头兵”的积极作用,为打好防疫之战、赋能经济发展、共建幸福家园赓续前行。

“镜心”审视“兴趣为师热爱行”之“教育真心”。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三位“太空教师”,以生动有趣的太空实验,在全国青少年的心中播下了探索太空奥秘的种子。“摘星星的妈妈”王亚平在执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时,通过卫星在神奇变幻的外太空为地球上的青少年带来网络直播授课活动,时隔8年,她再次在两位队友的帮助下,站在“最高的讲台”完成两次“天宫授课”活动:用水“造”桥、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每一个实验都凝聚着航天员的智慧,每一个实验都激发着青少年探索宇宙的好奇心和热情,每一个实验都是一把把开启探索太空奥秘的关键密钥。广大党员干部应该从“天宫课堂”中汲取源泉活水,用活、用好“线上”“线下”课堂,高频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党建、文艺活动,凝聚向心合力、丰富精神生活,增进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当好人民的“生活教师”。

“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期待涌现出更多身心素质极佳、有理想、有信念的时代后浪,在快节奏的时代,以“精心·净心·镜心”沉潜阅读“刻写”着航天梦想的“无字之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从“无字之书”中汲取源泉活水,深刻体悟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十三号”伟大飞跃的深刻内蕴,逐梦九天,问鼎苍穹,为强国梦添砖加瓦、蓄力奋发、砥砺前行!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