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事_高中作文【精彩10篇】
时间:2024-02-29 19:38:17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伙儿分享的那些年那些事_高中作文【精彩10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内容导航
我的过年事作文 篇1细碎年事作文 篇2少年事随笔散文 篇3《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翻译赏析 篇4德少年事作文1000字 篇5风船渡那年事诗歌 篇6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原文及赏析 篇7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原文及赏析 篇8细碎年事优秀记叙文 篇9年事唯美散文 篇10我的过年事作文 篇1
我的过年事作文
今天,我特别激动,为什么呢?因为我一大早就听见了劈哩啪啦的鞭炮声,这意味着什么呢?哈哈!猜对了!今天是新年,是的`最后一天。20过去了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科技发达了。这说明祖国一年比一年富强了。嘿嘿,过年我就可以收获大大的红包啦!
爸爸妈妈买完年货回到家,拿起扫把二话不说,就开始做大扫除。我也不能袖手旁观,立马站起来帮爸爸贴对联。我们把家装办完以后,就拿起爸爸给我买的鞭炮,痛痛快快的玩儿了起来。
到了晚上12点,人们不约而同的准时来到了楼下放鞭炮,那鞭炮声简直惊天动地!放完了鞭炮,妈妈把早已准备好的年夜饭端上了餐桌。在吃饭前,我给全家人拜了年。爸爸妈妈也给我了大大的红包,我高兴极了!
我们全家人一起看春节晚会。就这样,一个快乐的吉祥年就快快乐乐的过完了!在这里我借此机会:“祝全天下的人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身体健康!”
细碎年事作文 篇2
细碎年事作文
命运的时针不停在旋转,将跌跌撞撞的我们包裹在其中。摸索它留下的痕迹,总有突兀隆起的几点消磨不尽。此刻脑海中映现的这件事,格外清晰,仿佛是昨日重现,细细碎碎地聚拢,便永难忘却。
一切发生得太突然,似乎与周围浓浓的年味有些冲突。刚从考试前线下来的我还没来得及向父母抱怨题目,一个不好的消息便肆无忌惮地冲撞着我的神经。赶回家中,望着疼得蜷成一团的。奶奶,一股洪水便涌进了身体的罅隙里,只能拼命睁大双眼阻拦住那即将奔涌而出的泪泊。我仿佛在片刻之间明白了文章里所谈的“死一般的痛”的感觉。
站在医院的门口,天空依然灰蒙蒙的,如同我的心情:蒙着一层黑纱,缥缈又极不真实。望望街上,置办年货的人们早早便在选购,脸上洋溢着喜庆欢乐的笑容,而这一切与我如同隔世。我走进病房,奶奶醒了,那张昨日还拧成一团的脸已经舒展开来,但苍白的脸上还是写满了疲惫。到了中午,疼痛又一次袭来。哥哥立马开来了车,要转去城里医院。坐在车上,奶奶疼得直冒汗,她紧握住我的手,她的手虽然抖着,却如此温暖有力。几十分钟后,奶奶住进了病房,护士为她扎针输液。我站在窗前,俯视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与行人:冬日里难得的阳光铺满了整个城市,一切都闪着耀眼的光,大大小小的店门口都挂上了大红灯笼,灯笼随着风在空中打着转儿,似乎在向新的一年招着手。
当满脸疲惫的奶奶渐渐苏醒过来,我们脸上写满的忧愁便也随阳光蒸发了。奶奶缓缓睁开眼,说的第一句话却令家人哭笑不得:“我在天上还是地下?”我知道,欢笑声的背后涌起的,却是淡淡的忧伤。
当大年三十的绚丽夜幕徐徐升起,我才恍悟到――过年了。奶奶看着电视,脸上笑开了花儿,可是,我分明看见,她的手,不被察觉地捂着刀口,那份疼痛似乎甚微,却还在,也留在了我的心上。外面,漫天的烟花交织成最绚丽的画面,照亮了地上欢呼雀跃的人们,而我却无法沉浸在这欢乐的气氛中。细品奶奶也八十多岁了,或许她最终等不到我们这些孙辈长大成人,而我们今天要做的,不是为了未来而悲伤,而是要用自己的精力与爱意,温暖她那不多的岁月。
今年春节的细碎年事,虽不曾有往年喜庆快乐的气氛,但却让我的内心波澜起伏,感怀不已,我想,我会将它深锁在心中,解析成一串美好的回忆。
少年事随笔散文 篇3
少年事随笔散文
揉着一头凌乱的湿发,慢悠悠的走到阳台上,看着远处的灯火通明。“你几岁了!头发不吹干就来外面吹冷风啊!”那很久以前的温暖的声音已经被岁月打磨的只剩下沙哑和不耐。快步走回房间,插上电吹风,慢慢得把这一头长发吹干。“一天到晚除了发呆就是对着电脑,你知不知道爸爸妈妈辛辛苦苦的为的谁啊!”刚刚做到电脑边,耳边又是一阵碎碎念。快速在键盘上敲打出一句话:
我想去绍兴的小镇,看洞庭的湖景,听杭城花开的声音。
然后保存关机。我想我早该习惯,习惯这耳边的魔音,心中却不知为何生出烦躁还夹杂着那么一丝丝的苦涩。“吃饭了,磨磨蹭蹭干什么呢!做什么都那么慢,怪不得学习也学不好。”你永远不会明白为什么家长总能把所有事情和成绩联系起来一样。
下午的化学课在炽热的阳光的阳光中,在老师不标准的普通话与那些拼命学习的同学奋笔疾书的声音行进着。懒洋洋的向外看,外面桂花树上有不断停留的小鸟在嬉闹,哎!如果我也可以像他们一样拥有这样一个属于自己的下午该有多好啊!好不容易挨到下课,瘫倒在桌子上补觉,“同桌,同桌,看!帅哥经过哦!”我们拥有这个年纪特有的情窦初开。纤长挺拔的男生,带着冷漠的气息与淡淡的书卷气息,那么有距离,却又那么简单的让自己的心开始乱撞。“哎哎。我见过他,考试都去会议室的,一看就是高材生,和我们这一群没走出过教学楼考试的人根本不是同一世界的啊!”原来,原来成绩也好,怪不得总觉得他那么远。“要是我有机会和他说话,我一定来一句‘君,吾男神也!’”“算了吧,你可别把人家吓跑了。”把头埋进臂弯里,听着她们你一言我一语,心中更加苦涩。他那么优秀,那么我呢,长相平凡,成绩永远在中下游徘徊,既没有纤纤细手谈得了钢琴,也没有优秀背景撑得住门面,丢到大街上再找不出来的平凡高中生。想人家正眼都难吧!其实从第一次与他在小店门口擦肩而过便记住了他,也曾偷偷像同学打听过他的QQ之类的,可以最终还是没有勇气去加他。
“爱你,是身处三万英尺高空,真切而绝望。”
一回家就把自己得个签改成了这个,然后盯着屏幕发呆良久。我与他,相差的又何止三万英尺。努力甩甩脑袋,赶走那些烦恼的小情绪,还有好多物理题目不会呢,怎么可以让这些情绪影响,可是总是事与愿违,越想不要想,越是在脑中回旋不去。想起前两年很火的电影,《那些年》,那里的柯景腾,为了追求沈佳宜不惜举办拳击赛,如果可以,我相信我也会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他,我喜欢你,很喜欢你,就像最后柯景腾会勇敢的扑上去亲新郎一样。只是想说明,真的,很喜欢你。
也许女生真的是特别会想象的一种生物,例如睡前的我,再还没进入梦乡之前,便已经开始做梦这件事,想象着明日的物理考试能够走运,然后逆转上次69变为96,然后华丽丽的走进会议室,刚好又坐在他后面,然后传试卷的时候可以近距离观察他的侧脸。“大晚上的`,还不睡觉,明天又要迟到啊!你成绩能好才怪呢!以后当当清洁公也蛮有味道的,奥!”背后传来母亲鄙夷的声音以及特意拉长的尾音,忍不住转过身,偷偷擦掉悄然滑落的泪,不知为何,总会在一瞬间,被刺激的体无完肤。
而后半月,再未见过他,即使是远远的,也未曾有。不过倒是从老师口中听到不到关于以往学姐暗恋男生,然后稀奇古怪的追求方法。其中一个我记忆最深,那个性子极好的物理老师在批评课代表时顺便提及的一个女生,因为喜欢,想要换位子,当老师们都同意她换到那个男生旁边时,女生却说,只想换到男生周围两米的位子,然后以那个男生为圆心,做半径为2米的圆,就这么坐一圈。听到这里,大伙都笑开了,也有几对情侣偷偷趁着空隙互相瞄上几眼的。那一日,阳光透过树叶,打进来,一直照进心里。
那个午后,趴在桌子上,阳光从窗户中透过来,打在头上。桌子上,我好像看见多年前母亲坐在阳台为我补裤子,阳光也是打在她头发上。又感觉依稀身处那个午后,他走过我们的教室门前,阳光洒了他全身。
那一刻,被一种想哭的冲动占有……
阳光如斯美好,少年我为何怅惘……
《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翻译赏析 篇4
《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作者为宋朝诗人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
【前言】
《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是宋代范成大的一首词,这首词紧扣中秋赏月,抒写了自己“眼看时事力难任”,十载徒然奔走仕途的悲愁和退隐田园的衷情。淳熙九年,在建康任上,范成大五次上书,终于得归乡里。
【注释】
①水调歌头:词牌名。唐朝大曲有《水调歌》,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宋乐入“中吕调”,见《碧鸡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亦有前后片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
②新梦:未曾料到之意。
③黄鹤旧山头:指黄鹤山,又名黄鹄山,今称蛇山,在湖北武昌西。传说仙人王子安曾乘黄鹤过此,因此为名。
④“老子”三句:诗人自谓。东晋庾亮镇武昌时,曾与僚属殷浩等人秋夜登南楼,曰:“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世说新语·容止》)。吟诗宴饮,谈笑甚欢。作者用以描绘自己此次登南楼游乐的情景。个中:此中。
⑤星汉:银河。这里指天上的星星。
⑥玉镜:指月亮。
⑦秦、楚:分指古时秦国和楚国的所在地,秦北楚南,借指北地与南地。
⑧熨江:此处形容江面平静。熨:烫平。江:指长江。
⑨关河:山河。关:指关塞。离合:这里用作偏义复词,指分裂。
⑩南北依旧照清愁:南北山河分裂,月光仿佛笼罩着无边的“清愁”。
【翻译】
细细算来十年宦海沉浮,人在十处度过十个中秋。旧梦未了今秋忽如新梦,飘然人到黄鹤旧时山头。老子今夜豪兴不浅,忽忆当年庾亮守鄂州,天教历史上的聚会重现,我辈今朝宴饮赏月在南楼。迢迢银河暗淡无光,独见一轮皓月当空浮。
江北烟散,江南雾收,江水平似白练滔滔东流。山河破碎,南北分裂,月光依然照临一片清愁。月中嫦娥冷眼相看,当笑我白发东归,空损貂裘,壮志不酬。我今举杯邀明月,肯否与我结伴共去沧洲。
【赏析】
词云:“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其实他是“十二年间十处见中秋”,在《吴船录》中他确是“细数”过中秋的十处地点。想起以往十处中秋情景,就为此夕提供了一个对比的对象。此夕如何?“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新梦”,未曾料到,下以“忽到”照应,并传达了惊喜之情。“黄鹤旧山头”指黄鹤山,传说仙人王子安曾乘黄鹤过此,故名。中间嵌以一个“旧”字,似有这样意味:昔人已乘黄鹤去,此日他来仙地游,然则他也是仙矣,他之“新梦”、“忽到”,不也像乘黄鹤飘然而来吗?同时他写的《鄂州南楼》诗道:“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飞来识旧游。”也有此意味。“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此地不仅是仙地,还留有历史遗迹。东晋庾亮镇守武昌时,曾在秋夜登上此处的楼,与僚属吟咏谈笑,高兴地说:“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世说新语·容止》)显然这里以庚亮作比,又是重演九百年前的南楼会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后人登临前人的旧地,除历史沧桑感外还会由仰慕而生出自豪感,古人做到的事我也做到了,何况作者此时地位亦复与庾亮不相上下。所以他也说:“老子于此兴复不浅也!”“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因为“天无纤云”,月明星稀,更显出那轮明月(玉镜)的明亮,它的亮色掩住了一切背景,使得它就象悬浮于空际一样。这两句是对月色的描写,不仅写出了“月色甚奇”,同时也写出了自己的怡情。“玉镜独空浮”,他的神思全然贯注到这轮明月上了,“独”,既表示了月在天际的存在,也表示了月在他心中的存在,他也要跟月一道“浮”了。大凡如此月夜,人们凭高望月,每每会生出超凡脱俗之感,何况在这仙迹胜地呢。写到这里,可以回答:“今夕如何”,真是平生少遇啊!
下阕仍写月色。“敛秦烟,收楚雾,熨江。”视野更开阔了。“秦”,泛指江北以外的地方,“楚”,指江汉一带。江北江南,长烟一空,皓月当空,月下的江流就象一匹熨平的白练,这景象又是多么柔美。“熨”字下得神奇,又十分生动,使人想起那种平滑之状,与苏轼“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的比喻有异曲同工之妙。正当他神思飙举、游思漫疏之际,忽然清醒过来,面对现实:“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离合”,这里用作偏义复词,意分裂。眼下情况仍然是:山河分裂,月光仿佛笼罩着无边的“清愁”。这“清愁”,既可以看作是作者的,也可以看作是当夜南北许多像作者这样满怀忧国之情的人的下样望月的人的。这两句是情绪的陡转,但也是有来路的。前面的“秦烟”、“楚雾”已暗示作者在放眼北南两方,就有可能产生河山之异的感触;起拍的“细数十年事”也有这样的内蕴,“十处过中秋”就有一处是在使金途中于睢阳过的,自在此时联想之中。注意句中的“依旧”,可指靖康之后,也可指自使金以后的八年。下面又联想到自己的身世:“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姮娥“,即嫦娥。”空敝黑貂裘“,用苏秦事。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终无成而归“(见《战国策·秦策》)。貂裘敝,形容奔走不止,穷困僚倒。
作者此时五十二岁,想起十多年间迁徙不定,“不胜漂泊之叹”(《吴船录》)。“归来”,指此次东归。这里借嫦娥嘲笑,抒发了自己华发已生、而功业无就的感慨,也流露出作者倦于风尘游官的心境。这与苏轼的“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同,而与辛弃疾的“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太常引·建康中秋》)异。辛词是主动问姮娥,向白发挑战,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进取精神。辛词作于淳熙元年,当为成大所知,只是因经历、心境不同,面对同样的中秋明月而产生了不同的情思。“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蟾兔”指月亮。“沧洲”,退隐之地,此指故乡。《吴船录》谓:“余以病丐骸骨,傥恩旨垂允,自此归田园,带月荷锄,得遂此生矣。”此次东归他是打算退休的。
写这首词的四年前他在桂林写的'《中秋赋》有这样的话:“月亦随予而四方兮,不择地而婵娟。……知明年之何处兮,莞一笑而无眠。”那时心情是激动兴奋的,现在乘舟东下,鲈乡在望,心情自是不同。举酒邀月,结伴沧洲,写出了他的向往,写出了他的思想上的清静,前面时事、身世引起的忧虑不安消泯了,他又可以尽心尽情地赏月了。
这首词的下阕也表现作者对国家分裂的哀怒,对岁月虚度的惋惜,统观全词,看来主要还是抒写自己赏月时的淋漓兴致和暂释官务的快慰。所以起笔便以“十处过中秋”起笔,又从神话、历史故事中生出丰富的想象,神气超怡,心胸高旷,以致后幅万里归来的痕乏也未影响它的情致。这首词的意境是豪放、阔大的,风格飘逸潇洒,语言流畅自如,可以看出它受到苏轼那首中秋同调词的影响。
德少年事作文1000字 篇5
德少年事作文800字
美德少年事作文800字_作文美德少年
【篇一:美德少年事作文800字】
大家好!我叫蒋佐。做为锦溪小学的一份子,我尽到了一位班干部应尽的责任,也遵守了一名小学生必备的习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民族,一个甜蜜的微笑,一句慰籍人心的话语,一种认真向上的追求,都是成为美德少年中的一个最关健的音符。
什么是美德?美德是不乱丢垃圾,美德是孝敬长辈,美德是文明礼貌,美德是诚实守信。我认为这些美德我都做到了。
有一次,我们全家人去宁波旅游。路还没开到一半,我们在车子上扔的垃圾都已经数不清了。奶奶把垃圾整理好,放进垃圾袋中,眼看就要把垃圾扔掉了。“不—要!”我连忙制止奶奶,可是晚了一步,只听“碰”的一声响,道路帝出现了一道显眼的“风景线”,我让爸爸快调头,妈妈说:“不要了!你看这里车子这么多,调回去多麻烦呀!为了一个垃圾袋,值吗?”“可是,没有值不值得,只有愿不愿意。老师曾这样告诉我们,不要乱丢垃圾,环境大家要一起爱护!”说着,并打开了车门,毅然走过去把垃圾袋拎了回来,这样虽然来回花了五分钟,但我心里还是美滋滋的。当到宁波时,我飞快下了车,找准一个垃圾桶塞了进去。
我认为孝敬长辈这一方面我做得是比较棒的。在一个星期五的晚上,爸爸妈妈都出差了,我正津津有味的看电视时,卫生间里突然传来一阵声音,我跑过去发现奶奶竟然趴在垃圾桶前,一直在吐。“奶奶 奶奶,您怎么了?”“我甚至可以听出来我的。声音在发抖。奶奶脸色苍白,当她抬起地,真是吓了我一跳!我扶着奶奶来到房间让她坐下,并飞快地转换频道,换了奶奶最喜欢的戏剧频道。奶奶坐下时气色好多了,原来奶奶不小心多吃了二粒药片,奶奶得了糖尿病,药只能吃一次,奶奶忘记自已吃过药,便多吃了两粒。听了奶奶的话,我连忙给奶奶倒上一杯温水,并紧抓着奶奶的手不放,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忽然涌上心头,喝完水不到一分钟,奶奶又跑到卫生间进行”肠胃大清理“了,趁这个空当,一个问题油然心生:”奶奶会死吗?“一想到这,我立刻不寒而粟。我来到奶奶跟前不停抚摸着奶奶的胸口。”怎么样了?“”嗯,好多了,蒋佐,奶奶问你,奶奶会死吗?“”不!不会的!你快到床上躺着看电视,让自已想开心的事,懂吗?“奶奶像小女孩一样点了点头,我一边抚胸口安慰奶奶,一边责怪自已没有提醒奶奶吃药,第二天,太阳升起来时,我感觉这一天过得好温长。
争做美德少年,是我的一个目标,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这项活动中来,把这世界变成美好的明天。
风船渡那年事诗歌 篇6
往事如风一样舞,摆渡过我的童年
快乐的歌谣在一根撑竿上
起起落落
太阳用一个半圆丈量着两崖的距离
渡口和母亲的影子
是我记忆深处的一张老照片
镀金的爱是在藏在心中一枚最宝贵的古玩
越久越让人思念
唯有哪些逝去的风偷走了少年的顽劣
难忘的梦,时常在月芽上疼痛
一)
雪火车
这场雪说来就来了
片片银白色的羽翼邮寄千里而来的祥瑞
一声疲惫的汽笛点破天国的神秘
麦芽已走在春天的路上
从沈阳到昆明
是谁在报道着北国山川的消息
远方的儿女已将母亲写入春天的故事
每一页都是凝固的呢喃
待到相见的时候
一片雪花融化在谁的怀里
二)
废墟
老照片上的荣耀
折射出一个朝代的影子
红楼梦的`故事埋葬了多少楼阁和悲叹
可是那一对石狮子仍站在翻书人的脑海里
石头城。贾宝玉
也许倒下才是结局的借口
谁说哭和笑不能在同一张脸上表演
只有读懂的人才知道历史的辛酸
三)
这些年
台历上的节气还是那样精准
霜降。小雪。大雪
在即定的路线图上行使着权利
饮烟凝固了
母亲来电话说农村老家的空调机和太阳能正好
那盆我最喜爱杜鹃花正好
座在十楼办公室的我。听到
一页一页翻过的台历在发出无奈的笑声
四)
我一直在路上
为了一个承诺。这么多年了
列车在这条铁轨上东西南北的奔走
或许没有掌声
也没有鲜花笑语
过雪山穿林海。
孤独的站台。一程一程的漫漫旅途
从没越雷池一步
但无论上车的还是下车的都把生命和祝福
给了谁
山林。乡村。城市
为谁倾倒
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原文及赏析 篇7
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原文: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
注释
①“老子”三句:诗人自谓。东晋庾亮镇武昌时,曾与僚属殷浩等人秋夜登南楼,曰:“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世说新语·容止》)。吟诗宴饮,谈笑甚欢。作者用以描绘自己此次登南楼游乐的情景。
②空敝黑貂裘:用《战国策·秦策》的故事。苏秦游说秦王,十次上书均未被采纳,资用乏绝,所穿黑貂皮衣服也已破旧不堪,只好离秦返家。这里比喻作者理想未能实现。
③酾酒:酒。
④蟾兔:代指月亮。
创作背景
据作者《吴船录》,此词作于公元1177年(淳熙四年)中秋,这年五月作者因病辞去四川制置一职,乘舟东去。八月十四日至鄂州(今湖北武昌),十五日晚参加赴知州刘邦翰设于黄鹤山南楼的赏月宴会。《吴船录》云:“天无纤云,月龟甚奇,江面如练,空水吞吐,平生所遇中秋佳月,似此夕亦有数。况复修南楼故事,老子于此兴复不浅也。……作乐府诗一篇,俾鄂人传之。”参考资料: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406—1408页
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原文及赏析 篇8
原文: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
赏析:
赏析
词云:“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其实他是“十二年间十处见中秋”,在《吴船录》中他确是“细数”过中秋的十处地点。想起以往十处中秋情景,就为此夕提供了一个对比的对象。此夕如何?“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新梦”,未曾料到,下以“忽到”照应,并传达了惊喜之情。“黄鹤旧山头”指黄鹤山,传说仙人王子安曾乘黄鹤过此,故名。中间嵌以一个“旧”字,似有这样意味:昔人已乘黄鹤去,此日他来仙地游,然则他也是仙矣,他之“新梦”、“忽到”,不也像乘黄鹤飘然而来吗?同时他写的《鄂州南楼》诗道:“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飞来识旧游。”也有此意味。“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此地不仅是仙地,还留有历史遗迹。东晋庾亮镇守武昌时,曾在秋夜登上此处的南楼,与僚属吟咏谈笑,高兴地说:“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世说新语·容止》)显然这里以庚亮作比,又是重演九百年前的南楼会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后人登临前人的旧地,除历史沧桑感外还会由仰慕而生出自豪感,古人做到的事我也做到了,何况作者此时地位亦复与庾亮不相上下。所以他也说:“老子于此兴复不浅也!”“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因为“天无纤云”,月明星稀,更显出那轮明月(玉镜)的明亮,它的亮色掩住了一切背景,使得它就象悬浮于空际一样。这两句是对月色的描写,不仅写出了“月色甚奇”,同时也写出了自己的怡情。“玉镜独空浮”,他的神思全然贯注到这轮明月上了,“独”,既表示了月在天际的存在,也表示了月在他心中的存在,他也要跟月一道“浮”了。大凡如此月夜,人们凭高望月,每每会生出超凡脱俗之感,何况在这仙迹胜地呢。写到这里,可以回答:“今夕如何”,真是平生少遇啊!
下阕仍写月色。“敛秦烟,收楚雾,熨江。”视野更开阔了。“秦”,泛指江北以外的地方,“楚”,指江汉一带。江北江南,长烟一空,皓月当空,月下的江流就象一匹熨平的白练,这景象又是多么柔美。“熨”字下得神奇,又十分生动,使人想起那种平滑之状,与苏轼“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的比喻有异曲同工之妙。正当他神思飙举、游思漫疏之际,忽然清醒过来,面对现实:“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离合”,这里用作偏义复词,意分裂。眼下情况仍然是:山河分裂,月光仿佛笼罩着无边的“清愁”。这“清愁”,既可以看作是作者的,也可以看作是当夜南北许多像作者这样满怀忧国之情的人的下样望月的人的。这两句是情绪的陡转,但也是有来路的。前面的“秦烟”、“楚雾”已暗示作者在放眼北南两方,就有可能产生河山之异的感触;起拍的“细数十年事”也有这样的内蕴,“十处过中秋”就有一处是在使金途中于睢阳过的,自在此时联想之中。注意句中的“依旧”,可指靖康之后,也可指自使金以后的八年。下面又联想到自己的'身世:“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姮娥“,即嫦娥。”空敝黑貂裘“,用苏秦事。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终无成而归“(见《战国策·秦策》)。貂裘敝,形容奔走不止,穷困僚倒。
作者此时五十二岁,想起十多年间迁徙不定,“不胜漂泊之叹”(《吴船录》)。“归来”,指此次东归。这里借嫦娥嘲笑,抒发了自己华发已生、而功业无就的感慨,也流露出作者倦于风尘游官的心境。这与苏轼的“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同,而与辛弃疾的“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太常引·建康中秋》)异。辛词是主动问姮娥,向白发挑战,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进取精神。辛词作于淳熙元年,当为成大所知,只是因经历、心境不同,面对同样的中秋明月而产生了不同的情思。“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蟾兔”指月亮。“沧洲”,退隐之地,此指故乡。《吴船录》谓:“余以病丐骸骨,傥恩旨垂允,自此归田园,带月荷锄,得遂此生矣。”此次东归他是打算退休的。
写这首词的四年前他在桂林写的《中秋赋》有这样的话:“月亦随予而四方兮,不择地而婵娟。……知明年之何处兮,莞一笑而无眠。”那时心情是激动兴奋的,现在乘舟东下,鲈乡在望,心情自是不同。举酒邀月,结伴沧洲,写出了他的向往,写出了他的思想上的清静,前面时事、身世引起的忧虑不安消泯了,他又可以尽心尽情地赏月了。
这首词的下阕也表现作者对国家分裂的哀怒,对岁月虚度的惋惜,统观全词,看来主要还是抒写自己赏月时的淋漓兴致和暂释官务的快慰。所以起笔便以“十处过中秋”起笔,又从神话、历史故事中生出丰富的想象,神气超怡,心胸高旷,以致后幅万里归来的痕乏也未影响它的情致。这首词的意境是豪放、阔大的,风格飘逸潇洒,语言流畅自如,可以看出它受到苏轼那首中秋同调词的影响。
创作背景
据作者《吴船录》,此词作于公元1177年(淳熙四年)中秋,这年五月作者因病辞去四川制置一职,乘舟东去。八月十四日至鄂州(今湖北武昌),十五日晚参加赴知州刘邦翰设于黄鹤山南楼的赏月宴会。《吴船录》云:“天无纤云,月龟甚奇,江面如练,空水吞吐,平生所遇中秋佳月,似此夕亦有数。况复修南楼故事,老子于此兴复不浅也。……作乐府诗一篇,俾鄂人传之。”
细碎年事优秀记叙文 篇9
细碎年事优秀记叙文
命运的年轮无止尽的旋转,将踉踉跄跄地我们包裹其中,只留下一些细细碎碎的记忆聚拢,那好像是心的温度。
一切发生的太突然,似乎在不断地冲击着周围的气息,一场磅礴大雨仓促地打乱了我缓慢的步伐,还来不及去咒骂,狂风、大雨如断了线的风筝一般,肆无忌惮地冲击着地面。我无奈地钻进了一家书店,望着寂静出奇的气氛,与暴雨敲打窗户的声响显得格格不入,明亮的玻璃被打的伤痕累累,雨珠歪歪扭扭的趟了下来,突然想起书中“银河倒泻”那无以名状的汹涌。可能有些夸张了,但我的心情却被这洪水般的大雨彻底地冲垮了。
站在书店门口,天空依旧灰得可怕,如同我的心情:蒙着一层黑纱,飘渺又及不真实。对于漫长无期的'等待,我理智的开始阅读。看着街上置办年货却被雨水抽打着的人们,似乎又加深了我对着大雨的厌恶。书店的大门突然发出一声无法掩饰的声响,踉踉跄跄地闯进一个身影,水滴顺着他的衣衫碰撞在地面上形成一个个“明镜”。很快,书店又恢复了原有的宁静,只留下了小男孩的喘息声。人们各自把玩着手中的书,时不时看看外面肆虐的暴雨。
小男孩简练的越过一个个的书架挑选着书本,在人们都专于做自己的事情时,一声巨响再次传到了人们耳中,纷纷抬起头看发生了什么事,我垂下眼,望向声源处。只见小男孩狼狈的趴在地上,书本带着尘土甩了出去。
“怎么回事?这么不小心。”说完中年男子又极不情愿的瞥了男孩一眼。人们看了看窗外又恢复了沉寂。而小男孩却像闹脾气一般盘腿一坐,赖在了地上,这似乎并不影响到人们。几十分钟后,男孩依旧一动不动。也许是有些“碍眼”吧,我走过去,朝他伸出了手:“起来吧。”他一愣,迅速抓住我的手,笨拙的站起来爬到我耳边朝我嘻嘻一笑说:“姐姐,你是好人。”我心中一惊,莫名的滋味升了上来,心中也不由奇怪:“为什么啊?”
“因为,奶奶说,好人的手势热乎乎的啊。”
我一时不知作何反应,只得离开,望着手中的书,我已经全然没了趣味。我反复摸着自己的手,独自嘀咕:“是热的吗?外面还下着雨呢,这么冷。”
雨停后,我逃一般的回到家,不断思索。
当大年三十的绚丽夜幕徐徐升起,我才领悟到———过年了,那手分明是热的。
是那手暖吗?是那人。是那人暖吗?是那心。手的温暖,是人的温暖,人的温暖,是心的温暖。
心的温暖,其实是爱的温暖啊!我将这细碎年事锁在心底,在伸手的瞬间,我好像看见了“快乐”,是他的快乐和我的快乐!
年事唯美散文 篇10
年事唯美散文
婆婆年纪大了,体格也越来越弱,她终于决定下放权力。过年她不想再操持,而是决定以农村老宅做根据地,仨儿子轮班围着她过年,当然,待客的所有菜蔬、物品谁的班谁承包。当班的一家不走亲戚,专门在家伺候客人。
20**年春节,该我们上阵了,我和老公很早就谋划,一定让大伙过一个开心年。按婆婆的要求,我们腊月二十七进入阵地,要持续战斗到正月初三。我知道,有些客人不在计划内,所以我嘱咐婆婆不论哪一天,只要有客人来就给我们电话,我回来做饭。我婆婆笑得特别灿烂。
第一天
我们回到家,公婆正和老叔公公坐炕上说话,老叔公公给哥嫂提拎一兜鸡蛋来,看样子能有20个吧。老婶走两年了,光棍儿子也不管他,整天就知道东家跑西家串地去耍钱,连饭也不做,80岁的他糟蹋得更不像人样了。留他吃中饭,他婉拒,说自己吃不完花不完,就是身体不行了,儿子还不孝顺,活一天受一天了。本来很好的心情,被他坏了一半。他拄着拐棍,一步一步往前挪,比蜗牛快不了多少,看着心里就难受。
老叔公公走了,我们一阵唏嘘感叹。走到今天这地步,能怨别人吗?十年前,本村有人给他儿子说媳妇,姑娘是个哑巴,但特别精,人家女方就图姑娘在身边好照应,老叔公公可好,跟人家女方要一大堆条件,来了个“地覆天翻”,好像人家姑娘不嫁他家就找不着主似的,结果可想而知。自家没什么条件,还瞎折腾事儿,自那以后就没有媒人登门了。所以啊,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我们一家是解决不了老叔公公的问题,只能是炖了肉给他送几块,蒸了包子馒头给他送一兜。放下这个话题,婆婆就叨叨自己干不了活,否则早晨就和好发面了,我听出又着急蒸馒头了。于是告诉她,吃的馒头我带来了,蒸馒头就明天吧,蒸多了净吃剩的不说,天不冷还得长毛。我告诉她啥也不用管,坐炕上等着吃饭就成。婆婆依然拄着拐棍在屋里转悠,呼呼地喘,跟拉风箱好有一比,听着就觉得自己气管犯堵。婆婆终于没忍住,冲我说,吃完中饭就和面吧,晚上蒸。我无奈地笑笑,告诉她晚上一准蒸馒头,她才上了炕。
我招呼老公洗猪肉,安排炖肉,婆婆闻声又出溜下炕,拿个小马扎坐旁边看着我们。嘴里叨叨唠唠,什么肉买多了吃不了会坏的,什么瘦肉太多肥肉太少,不绝于耳。我们听着,有一句没一句应着。把肉放锅里,添凉水打算冒一冒,这样更干净。没想到婆婆又阻止,她说炖肉不忙,先做午饭,只得中止。我再次劝她上了炕,我示意老公找木头点火冒肉,我做午饭。不料,婆婆又杵在我们眼前,她说冒出来也行,但不要炖了。我和老公一对眼,扭脸偷偷笑。老公炒菜的当儿,我和好了面。
吃完饭,我刷完锅洗完碗倒头就睡,地板脏点就脏点吧,我必须休息,万一累个好歹,饭没人做婆婆会着急的。醒来时,老公已经把肉炖熟了,肉香飘满屋子的各个角落。把肉捞进瓷盆,肉汤舀进铝盆,锅里放平铝篦子,一块块肉码在上面,就着热锅在篦子空隙往锅底撒红糖,盖锅再点把火,糖糊了,烟便顺着锅盖边缘蹿出来,三五分钟工夫,掀开锅盖,白花花的肉便红头挂色了,香气更浓了几分,很是诱人。这个过程叫熏肉。听我们说肉色泽不错,婆婆又下炕来看,被烟呛得咳咳的,我们使劲劝她才进屋。
接下来,我安排淀粉,用肉汤和淀粉打晾糕。婆婆又闪到了我们眼前,坐小马扎上剥葱、切葱、剁姜末,任我们怎么说,就是不动地方,直到我们把她切的葱姜末儿放进盆里,她才像完成重大使命似的颤颤巍巍进里屋去了。
锅里搁点油,老公开始烧火,我把淀粉和肉汤搅匀,刚想倒进锅里,婆婆喊我,告诉我得搁酱油。我赶紧把盆放一边,寻酱油瓶子倒入适量,还没等我搅动,婆婆终于不放心,又站我跟前,说酱油还是少,在婆婆指挥下,我一点点往里加,直到她老人家满意为止。倒锅里容易,搅拌是累活儿,老公承包。
最后一项蒸馒头。老公打点锅,我揉面,揉到胳膊发酸。烧火二十分钟,馒头熟了。婆婆坐炕头上大声命令,把锅盖掀开,把馒头挪动一下,粘锅就不好了。老公听罢动作好快啊,把馒头下面的屉布一提溜,白白的大馒头在篦子上骨碌碌乱滚,馒头皮都粘掉了,像头发浓密的人长了吃毛癣。我觉得可惜了。婆婆出来瞅了瞅说难看的自己吃,没粘掉皮的留着待客,就放心地上炕了。
老公热菜的工夫,我熬了一锅玉米渣子粥,热腾腾,香喷喷。晚饭一家人吃得很滋润。收拾完毕,终于可以休息了,我扎进小冷屋钻进被窝,在并不明亮的灯光下读老三的《郴州请将我挥霍》,真幸福。
第二天
早晨一睁眼,六点。昨儿忙活一天,真累了,睡觉很香甜,可见平时失眠是闲的。
醒醒盹,我又沉浸在喜爱的文字里,越看越不想动。平时十点起床的婆婆,居然七点就拄着拐棍溜达了,她走一步,我的心就颤一下。既然心不安了,不如赶紧穿好衣服去做饭。
饭好后,我又和了一大盆发面。然后吃饭,收拾,过年就这套活儿。快晌午的时候,弟媳提着一个黑色塑料兜过来了,说过年了不知给我们添点啥,见小卖部里刚到的鱼新鲜,就买了九条大鲫鱼。我拿个大盆盛上水,把鱼放进去,个个摇头摆尾活蹦乱跳,搅起的水花直往盆外翻了,真喜人。
婆婆一见乐了,啥也没说就奔冰箱去了,从冷冻室提溜出一兜冻得硬梆梆的已经煎好的小鲫鱼,在我眼前一晃,要我中午熬着吃。我心里这个乐啊,昨儿她老人家还说留着招待客人呢。我跟她说,冻得太实了,化不开,若想吃,就吃新鲜的`。最后鱼没熬成,我怕她老人家疼得慌,她那点小心思我知道,总怕招待客人的东西少。其实,我早就告诉她了,到了我们家班儿不用担心,一定会大大方方,菜蔬、主食绝对要富富有余,可她又怕我们浪费钱,真是操不完的心。
中午又蒸了一大锅白馒头,累得我直不起腰来。没来得及休息,我和老公开车去县城取前几天定好的熟食,顺便还要买菜。路上老公说,给我婆婆去银行取住院报销的钱(春天我婆婆住院整整一百天),我不明白老公为啥赶这热闹来。老公说过年了,为的是让老太太高兴。我觉得忒有道理,到县城兵分两路,他去银行,我进了菜店。
买完菜回到自己的窝,我扎床上又看小说,左等不来右等不来,电话询问老公,他说队伍太长,要我耐心等待。五点整,老公进家门,从他龇牙咧嘴的面部表情可以推断,钱到手了。提上买的东西赶紧回返,怕老太太着急晚饭。
回到家才知道,小屋人满为患,大姑姐、三姑姐带着儿孙在呢。挽留他们吃晚饭,三姑姐说啥也不肯,带着俩孙女的她还要回家吃药,最近她眼底出血,视力模糊。于是给俩孩子捎上刚买来的河蟹,放行。大姑姐我是断然不让走的,因为没有大姐夫了,她一年到头不上家,轮流给四个闺女看孩子,唯一的儿子刚从外地回来,还没有结婚,娘俩回家也是冷屋子冷炕,吃不好喝不好的。我留她娘俩住下,也迎合婆婆的心,因为今年过年的东西都是我们安排,我若不主动,婆婆怕不好开口。这样两好搁一好,好上加好。
问大姑姐有何打算,她说没啥,就想蒸锅馒头。我告诉她好说,晚饭后我就又和一大盆面,第二天一早蒸,回家时让她带着。其实大姐有钱,孩子们混得也都不错,可我总是觉得失去了丈夫的大姐很可怜,我心疼她。这,她知道,我婆婆也知道。
说话间,我家老大和小叔子家的侄女结伴而归,家里一下子热闹起来,老爷子、老太太更是喜上眉梢,拉住孙子孙女嘘寒问暖。
里屋谈笑风生,外屋忙作一团。我熬一锅粥,整几个刚买来的菜,拿出一瓶我酿制的葡萄酒,吃的吃,喝的喝,一家人其乐融融。
今年第一次学酿葡萄酒,亲朋好友都夸我手艺不错,我自己也觉得比较成功,因为打开酒坛子,满屋清香四溢。滤出杂质,也就落了半坛酒,我自己没喝两口,全都与人分享了。分享是一种别样的快乐!
第三天
早晨七点半了,也听不见外屋有动静,想到要给大姑姐蒸馒头,我便穿衣下床。我们住的屋子一年四季不住人,阴冷阴冷的,好像四处都冒冷气,跟冰箱差不多,也好,头脑想不清醒都不行。
到外屋掀开面盆,盖板粘了一层面,起得太晚了。大姑姐也起来帮忙了,她蒸馒头,我熬粥、炒菜,外加再和一盆面。半个小时,三十多个白胖胖的馒头出锅,粥菜上桌。饭后,大姑姐要回家,中途还去看病人,给她带上馒头和晾糕,捎上看病人的礼品(省得她花钱再买),送她坐上外甥的车,娘俩满意而归。
不大会儿,我三个侄子来了(老爸去世,年后要守孝),山南海北侃一通,他们说还要去看大姑二姑,驾车离去。紧接着,姑婆婆家的二表妹带着儿子进了家门,又少不了一番照应,留下一兜鸡蛋走了。
我终于可以安心收拾早晨饭桌的“残局”了,活没干完,煤气炉子又挤进我眼帘,起先锃明瓦亮能照见人影的炉盘,被一层黑乎乎的油污盖得严严实实,不细看,跟出土文物似的。我一声没吭,又找清洁球和洗洁精擦拭,婆婆见我忙碌,自是客气一番,并说他儿子(我老公)那天想擦洗她没让。我忍不住朗声大笑,逗婆婆说,真偏心,说到底还是疼儿子啊!婆婆也呵呵地笑。清理二十分钟,炉子基本恢复原貌,看着心里就痛快。
晌午时分,大哥大嫂带着七岁的女儿回来了,捎来的驴肉、牛肉、大虾、葡萄酒等,分门别类放好,开始做中饭。又一锅大馒头,又一锅肉菜,又一锅米粥,又一顿热热闹闹的中饭,又一通忙忙活活的收拾。本想饭后午睡,大娘婆婆家的大哥和二嫂来看公婆了,又陪着说一顿。送走他们,又该安排剁肉馅,三十中午要蒸包子,晚上要包饺子。过年,安排吃的日程太紧了,几乎连喘气的工夫都没有。剁完肉馅,公公、大哥、大嫂和我老公忙里偷闲码长城,我自己扎冷屋里记下今天的经历。
日记没写完,回娘家的弟媳电话来了,邀我们晚饭去她家吃,给侄女过生日。不用说,又是一桌子盘子碗子,而且八点前吃不上饭,因为天就要黑了,他们还在路上。
第四天
大年三十吃完早晨的大锅菜,我就把昨晚和的一大盆面加点小苏打揉好,搁置备用,然后剁白菜、切韭菜,调好肉馅儿,十点一过就开始蒸包子。
婆婆又下炕来,拐棍敲得地板砖“NN”响,瞅了瞅忙得不亦乐乎的我,破天荒没说话。冲着抱柴火的儿子(我老公)开了腔,让他去找前年她外孙给买的一对大红灯笼挂门楼上。老公笑笑说,那忙什么,打点锅蒸包子要紧。包子入了锅,我蹲在那儿烧火,坐在炕头的婆婆又招呼他儿子,问灯笼找着没有,听说没找见,老太太出溜下炕踱到西屋翻箱倒柜,还是没发现踪影。老太太累得呼呼喘,坐炕沿自言自语,哪儿去了呢?
看到这情景,我小声命令老公接着找,按老太太的印象仔细翻,找不着怕老太太成心病。不一会儿,老公怀抱一团红,站在我眼前。我一努嘴儿,老公抱进屋里给老太太看,老太太乐了,叫收拾好,立马挂起来。
老公坦言,前年,外甥买来红灯笼晚上挂上,天没亮就摘下来了,还是老太太的命令呢。大伙都睡了,老太太忽然记起那年我们老婶婆婆去世,挂红灯笼招人笑话,老太太忐忑不安,说自己一宿没睡。老公问老太太记得不,她说忘了。如今大伯去世不满一年,挂红灯笼恐怕不合适。婆婆说不碍事儿,哥们儿,平辈儿,不碍事儿的。老公说,您说成就成。婆婆一听,又犹豫了,思考半分钟的样子,终于拿定主意,不挂就不挂吧。
十一点包子熟了。今年的包子有特色,面软但有口劲,馅儿香但不油腻,大家都说好吃,老公又少不了N瑟一阵子,逗得家人直乐。
十二点整,家里的男丁带上鞭炮、纸钱去祭祖,我们女人在家里打扫收拾,准备晚上的大餐和明早的饺子。
晚饭弄了十个菜,都是老爷子钦点的,酒是红白两种,饮料类随便喝。孩子们都乖乖地吃,老爷子却兴奋得不得了,当然酒精起了很大作用。婆婆想压制公公的热情,被公公高声训斥,我们打着圆场,总算吃完这顿饭。包饺子是累活儿,因为隔夜放,所以面要硬,轧剂子费劲,捏饺子边同样费劲,一不小心煮饺子时露馅儿可不是好兆头。
紧赶慢赶,春节联欢晚会前完工。公公为首打麻将,孩子们看晚会,婆婆说累钻了被窝,我炕上坐着看几眼电视,瞄几眼手机。公公嗓门很大,八十有二的人了,体格依然健硕,精神更好。婆婆就跟他没有可比性了,年龄比他小一岁,身体状况比他坏十倍,不过,闯过一次鬼门关,到今天这样我们都知足,她老人家自己也知足。
第五天
晨曦微露,吃完饺子,我们妯娌仨就围着村子拜望乡亲。天一点也不冷,也没有风,弟妹带着我和大嫂东串西串。村还是这个村,需要拜访的还是这些人,虽然嫁过来二十多年了,可大多一年才见一回面,所以该不认识的人们还是不认识。
刚结婚时,初一早晨要挨门挨户走,转遍村子得两三个小时,累得腿酸。现在,人们意识到,此种形式实在没什么意义,就慢慢淡化了,走几家亲近的或合得来的,便都散去,趁早去亲戚家拜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