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小学生作文 > 二年级作文 > 大自然的语言二年级优秀5篇正文

大自然的语言二年级优秀5篇

时间:2024-06-01 02:45:18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敬业的小编帮大伙儿收集整理的5篇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的相关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自然的语言二年级 篇1

你别以为人才会说话。

大自然会很多语言,

我们也能听懂。

大雁是一种语言,

当你看见大雁往南方。

大自然就在说:

“冬天快来,就做准备。”

嫩芽是一种语言,

当你看见它们时,

大自然正在说:

“春天就在眼前!”

花草树木也是一种语言,

当你看见它们时,

大自然正在说:

“夏天来了,做束花束吧!”

积雪也是一种语言,

当你看见漫天飞舞的

雪花时,

大自然正在说:

“冬天来了要多穿衣服哟!”

现在你知道大自然也会语言了吧!

你千万千万不要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

大自然的语言还有很多,

让我我们多多观察积累吧!

大自然的语言 篇2

【教材分析】

这篇科普文章是本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主要介绍大自然的语言这门物候学知识,文章条理清晰,语言生动准确,使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学生对说明文是初次接触,教师在教学时将淡化文体,重点引导学生积累科学知识,学习文章语言,尤其是一、二两段,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将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另外,这篇文章还告诉我们: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教学时教师将渗透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教育,激起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志趣。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积累科学知识。

2、了解几种说明的方法,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生动优美。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起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美读等方式,赏析本文生动优美的说明语言;文章的主体部分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学生理解起来可能较难(),教师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联系地理知识深入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那么,大自然是怎么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呢?

2、那燕子低飞、鱼儿跳水又告诉我们什么?

3、花开了,草绿了,燕子低飞,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出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概括要点

1、默读全文,思考:

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2、同桌小议;

3、抢答交流,引发讨论:明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

(由主到次、从空间因素到时间因素)。

4、看中国地图,学生自由朗读课文6~10自然段,鼓励学生质疑。

5、小结并板书:

条理清晰;

过渡:为了使大自然的语言这门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作者还非常注重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三、精读赏析,品味语言

1、教师配乐范读一、二两段,多媒体展示四季风光,引导学生欣赏、思考: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2、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交流感受。(多媒体提供句式)

⑴ 我喜欢(句子或段落),因为当中使用了 (词语或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⑵ 美读一遍。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并指导朗读。

4、本文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把道理说清楚的?

⑴ 选择填空。(举例子、列数据、分类别、作比较)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

⑵ 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说明方法?

四、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1、根据板书巧总结。

2、考考你。(利用多媒体选题)

⑴ 农谚举隅,一分钟理解、应用。

⑵ 读《大林寺桃花》:你能告诉白居易为什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吗?

⑶ 假如你是大自然中的一朵花、一只鸟、一棵树你想对人类说什么?

3、布置:

作业(任选一项):

读一读网络中有关竺可桢及物候学等方面的文章,进一步探索自然;

背一背课文一、二自然段,体会语言的生动优美;

写一写你熟悉的一种事物,力求有条有理、有声有色。

大自然的语言 篇3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整体感知课文,,学会筛选信息并概括要点。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优美的特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学会筛选信息并概括要点。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优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你会读加点的字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连翘( )翘尾巴( )观测( )道观( )差异( )差遣( )差劲( ) 参差( )播种( ) 耕种( )落叶( )丢三落四( )落枕( )

萌发( 翩然( ) 孕育( ) 簌簌(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 衰草连天( )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走进大自然,人会神清气爽,心旷神恰。今天我们不是去领略大自然优美的风光,而是去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学习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说明文。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作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画出自己喜欢的语段。

(四)理清思路

思考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物候学知识的?

(五)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读第1至3自然段,根据下列问题评点课文

1.每个自然段写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文章一开始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写起,作者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文中 哪些词语用得既准确又生动?有何作用?(在书上作好评点。)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第1、2自然段的语言进行精点精评,从中我们体会了说明文中也可以对事物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写,这既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也增强了说明的文学性。这种寓说明于描写之中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1自然段。

2.将第1至3段的有关词语抄下来,作好词语的积累。

大自然的语言二年级 篇4

大自然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妙,那么神奇。走进大自然,聆听奇妙的天籁之音,更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风似乎是毫无规律可言的,有时哼唱着歌,轻轻地迈向你;有时“呜呜”地打着呼哨,掀起阵阵松涛;有时却呼啸而来肆无忌惮,伴随着满川碎石乱走。风声是变化多端的,也是多姿多彩的。

天空一道亮光闪过,随后是隐约的雷声,那雷声像爸爸的鼾声,不大却很有气势。越往后越响,只听“咔嚓”一声,那雷声像火车在前进,又像百兽在怒吼,还像千军万马在驰骋,那声音惊天动地,像是要把天撕开一样。犹如冲阵的军中大鼓,气势雄浑一往无前。

先是那么几滴,淅淅沥沥地滴在树叶上、草丛中,是那么细微几不可闻。慢慢地有了“沙沙”的声音;伴随着雨点的旋律,愈来愈大的“沙沙沙”地,像一首变换调子的歌谣,低音变成高音“哗哗哗,哗哗哗”,雨点们唱着歌,在地面雀跃起来,它们在欢呼着洗净大地憔悴的容颜。

天籁之音需要细心聆听,你就会感受到它的美妙、神奇。

大自然的语言 篇5

大自然的语言是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课文以诗歌的形式出现,蕴含着一些科学常识。我在处理这篇课文的时候,努力上成一篇语文课,而不是常识课。课文中“准是”一词的处理,通过换字(一定、肯定)处理,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往”这个词的词义理解,则是通过表演的形式。此外,“妙不可言”这个词,则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的讨论,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管齐下,收到了实效。此外,以读代讲,是一种极好的语言文字的训练。采用了各种形式读。小班教学、小组围坐,便于讨论,互助、互帮精神的培养。学生自主质疑、答疑,组长带领下的自主学习,较为全面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那就是面向全体。

在学生读文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逗点”、“年轮”、“鱼鳞”、“三叶虫”、“漂砾”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