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健康养殖技术要点分析论文6篇
时间:2023-07-07 14:15:21
推进畜禽生态健康养殖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由之路。主要介绍了畜禽生态养殖过程中,对于场址选择、饲养品种、生产流程、档案管理、药品使用、疫病防治、粪污治理等的要求。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畜禽健康养殖技术要点分析论文6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畜禽健康养殖技术要点分析论文 篇1
摘要:赤眼鳟属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俗称红眼鱼、赤眼鲮、参鱼,是江河中主要优质经济鱼类之一。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该鱼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食性杂、养殖成本低、商品鱼售价高,体形酷似一龄草鱼等优点,是当前淡水养殖的热门品种。
关键词:赤眼鳟,人工,养殖,技术
一、池塘条件。
养殖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附近无污染源,保水性能良好,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少淤泥,面积2亩—5亩左右为宜,水深1.2米—2.0米。池水要求“肥、活、嫩、爽”,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厘米—40厘米左右。
二、池塘消毒进水。
池塘应清除过多的淤泥,冬季干池曝晒后,每亩用生石灰化浆100公斤—150公斤消毒,消毒10天—15天后每亩可施放经发酵腐熟的粪肥200公斤—300公斤打基肥,然后用60目筛绢过滤进水。
三、鱼种放养。
选健康活泼的优质苗种。鱼种放入前可用3%—5%的食盐水浸泡5分钟—10分钟。主养成鱼的池塘,一般每亩放养冬片鱼800尾—1200尾,混养塘每亩的放100尾—200尾。
四、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赤眼鳟属杂食性鱼类,藻类、有机碎屑、水旱草均可摄食,喜食人工配合饲料。主养池塘,采用全价配合颗料饲料为好,赤眼鳟的饲料粗蛋白的含量大致30%左右,还可捞取细绿藻及柔嫩、新鲜、适口的水草、黑麦草、蔬菜叶等作为辅助饲料。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3%—8%。一般上、下午各投一次。投喂饲料要坚持“四定”的投饲原则,还要根据天气、水温、水质和鱼的吃食情况,确定合理的投喂量。6月—7月及9月—10月摄食较旺盛,盛夏稍缓。
2、水质调控。在养殖生产过程中,每天中午开增氧机1小时—2小时,晚上视天气情况适时开增氧机,以防鱼类浮头。PH值保持在7—8.5之间。在养殖中、后期(特别在高温季节),要及时更换新水,使池塘水质保持清新,透明度控制在25厘米—40厘米。10天—15天,每亩用生石灰10公斤—15公斤全池泼洒一次,使池水呈微碱性,以利鱼类的生长和鱼病的防治。有条件的养户可根据池塘水质、水温等情况,每隔12天—15天左右施用EM液、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可有效改善水质状况。
3、日常管理。在养殖过程中,日常必须坚持勤观察,勤巡塘,观察水质变化,鱼类的活动,摄食情况,有无病害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经常清除渔池周围的垃圾,食台(场)上的残饵,水面上的漂浮物等,做好各项工作记录。
五、鱼病防治。
赤眼鳟生活适应性强,各种疾病感染率和染病后死亡率较低,但鱼病防治要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原则,除鱼种下塘时做好鱼体消毒外,还应对鲜草(饵料)、食场、工具等进行药物消毒,在夏秋鱼病流行季节定期用渔药进行鱼病预防。
六、成鱼的收获。
当大部分个体达到上市规格时,应捕大留小,及时上市。
畜禽健康养殖技术要点分析论文 篇2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如今人们对于肉类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其中牛类的需求更甚,由于牛肉中的蛋白质含量很高,其味道和营养价值都十分被人推崇,因此是当下最受欢迎的肉类产品。因此,如何提升育肥牛养殖的效率,如何提高育肥牛养殖的质量,如何去解决育肥牛养殖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将育肥牛养殖系统化、正规化是当下所有相关从业人员所关注的一大问题。本文就此为题,针对育肥牛养殖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索和分析,寻找科学的解决方法,希望能为我国的育肥牛养殖产业发展提供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育肥牛养殖产业;养殖;科学养殖
一、当下育肥牛养殖产业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由于育肥牛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其中所暴露的问题也开始越来越凸显,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育肥牛养殖产业不规范,技术支持不够。
育肥牛养殖产业技术支持体系不完善,养殖技术含量不高,我国肉牛养殖以农户为主,占总量的70%,一般家庭饲养2~4头,或者是十几头,大多依然遵循传统养牛养殖方式,饲料季节性不平衡导致了供应矛盾,有的冬天甚至牛只在谷仓里只喂干草。条件稍好点的农民,只有麦麸香料喂养,肉牛养殖周期长,屠宰重量小,育肥质量差,饲料转化率低,产品不具竞争力。在饲料,营养,氨化和非蛋白氮这些成熟的育肥牛养殖技术还不能普及普通的农民养殖当中。营养水平不能满足生理需要,饲料转化率低,饲料成本不断增加,严重限制了肉牛养殖的效益。其次在使用混合动物时,目前肉牛的发展与杂交牛生产,纯种肉牛总数只有3%~5%。如美国肉牛杂交育种系统,以三种轮回杂交品种:安格斯和哈夫特两种轮回品种在与夏洛来威或西门塔尔轮回再混合的基础上,结果是混合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日本“牛”是在杂交育种的基础上培育出世界知名的肉牛品种。然而,到目前为止,中国尚未建立完整的肉杂交系统,每轮杂交,什么样的父母杂交产生下一代,没有科学的规划,绝大多数混合只留在这两个品种的杂交,导致混合利用率较低。在养牛养殖过程中,应该保证育肥田的规模,小型分散育肥田一般存在品种少、不同年龄混合饮食、育肥技术不均匀等不足,导致屠宰肉牛重量、年龄存在差异,肉质不稳定,标准难以统一。另外,饲养奶牛的一些地区,大多没有育肥,直接上市屠宰,肉质差,效率低下。[1]
(2)育肥牛养殖产业的品种混乱,经济效益低。
近年来,我国肉牛品种无序现象严重,缺乏更加明显的改善和繁殖方向,使中国牛肉产业仍处于初级水平,种子率较低,改良肉牛只占总数的30%以上,随着发达国家提高牛比重90%以上,上述差距日益增大,一些杂交品种不严格按照杂交要求,生产性能低下,整体品质差。虽然具有耐粗喂,抗压力好,肉质好的优点,但生长速度慢,胴体肉生产低,高品质牛肉切割率低等诸多缺陷。在肉牛胴体重方面,平均发达国家295kg以上,世界平均205kg,中国平均为201.5kg,陕西平均为175kg。从表面上看,这只是肉牛的胴体重量差距,实际上就意味着各种养殖和畜牧业,饲料供应等存在诸多不足。在体重方面,陕西肉牛12~18月龄,国家级250~350kg左右,与世界肉牛相似,发达国家12~18月龄屠宰体重高达450~550kg,仍有差距很大。中国牛品种,耐抗粗饲料,肉类良好,但流行性低,生长缓慢,肉率低,脂肪沉积不理想等缺点,用这种品种生产高档牛肉非常难。虽然“夏南牛”,“雁牛”,“白牛”等作为中国养殖肉牛品种已经育种,但对于当下的市场需求来讲远远不够。
(3)育肥牛养殖产业的人员素质不足,养殖环境差。
在育肥牛养殖产业当中的大部分散养农户当中,普遍遵循传统养殖技术,其养殖手法落后,自身素质不足,对于疾病防护知识没有认知,往往只是依靠自身摸索来进行养殖,其育肥牛养殖效率低下不说,还很容易衍生出疾病,风险很大。
二、科学化的育肥牛养殖技术建议
(1)育肥牛养殖需要政府的支持。
加强政府的支持和投资。因为牛的增长周期较长,导致农民养殖的风险较大,出售时获得的利润也较低,直接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因此,政府要加大对育肥牛养殖的投入力度,最大限度的保护农民的福利,促进养牛业的良好发展。
(2)育肥牛养殖需要科学化。
首先是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计划,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对养牛业养殖业养殖人员的养殖能力的培训力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培训,定期培训农民掌握养殖技术,使农民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提高养殖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其次大力引进先进的育种设备和技术。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大力提高养牛技术和科学育种能力,尽量减少人力资源的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育肥牛养殖生产过程中肥牛的产量和质量。同时改善养牛养殖环境。在养牛过程中,按照有关环境卫生标准对养殖场进行管理,定期杀虫,牛体内寄生虫的清除工作,定期处理牛粪。最后加强对牛饲养的养殖。在牛饲养管理中,要适当喂养,为保证牛养殖效率,营养供应也应高度重视,保证牛生长需要,缩短牛的生长周期。
(3)为育肥牛养殖建立有效的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养殖管理制度政府和有关部门对零售文化的科学合理组织合作,建立合理的养殖合作社,建立健全高效的农业管理体系,并保持与市场随时准确养殖市场需求信息,最大限度地提高养殖牛养殖户的利润。
(4)提高农民的育肥牛养殖技术。
加强农民培训,由于大多数农民素质低下,牛养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适当的时候为农民养殖牛技术培训,及时更新养殖技术和养殖方式,提高农民专业水平,促进未来畜牧业问题的解决。
三、总结
综上所述,育肥牛养殖不仅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一大体现,更是对我国经济有着促进作用。同时,育肥牛养殖技术的不足导致了大部分散养农户在育肥牛养殖当中遭遇了许多问题,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将育肥牛养殖技术科学化和规范化已经是不能延迟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
[1]马玉国。育肥牛养殖现存问题与科学养殖策略探析[J].农业与技术,2017,37(10).
畜禽健康养殖技术要点分析论文 篇3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鲫鱼成为了饭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由于人们的需求量大,形成养鲫池塘高密度发展,鲫鱼价格逐渐下降的趋势。为发展鲫鱼市场,本文着重介绍并分析了其养殖技术的重要性,调动并激发行业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鲫鱼;养殖技术;池塘设计;水体质量
鲫鱼是我国淡水鱼市场上主要的消费鱼种,也是我国传统的养殖品种。由于其生命力顽强,我国南北方都在养殖鲫鱼。虽然打开了鲫鱼的市场,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也有许多企业在这个市场上得不到发展,这是因为市场上缺乏相应的总结。
1鲫鱼养殖条件及放养前的准备
1.1池塘的选择和设计
在池塘的面积设计问题上,根据养殖的数量来确定,一般面积以0.35~0.89公顷为宜,过大的池塘不利于管理。根据季节的不同,池塘的深度也可以进行调整,例如在夏季需要加大池塘深度,使鲫鱼避暑,一般为1.6~2.6米。池塘的形状设计为长方形,方向为自东向西。由于鲫鱼的新陈代谢,池塘底部会有一部分泥垢,为防止水体污染,需要在底部设置一层水泥,尽量保持其厚度不超过0.25米。池塘北侧应设计投饲台,比水面高出35厘米左右,方便工作人员饲养。
1.2环境设备及系统设置
鲫鱼是否可以安全生存的前提是其养殖的池塘环境,而池塘环境主要有水体构成,因此保持水体的干净整洁是重中之重。一般保证水体透明度在24~36厘米之间,从而使水呈现出豆绿色或偏黄色,这种状态的水质才能满足养鱼的要求。同时,水里要保持一定浓度的氧气,过多或过少都会对鱼产生危害,所以应配备增氧机。鱼在不断的新陈代谢,同时水的酸碱度也在变化,因此池塘还需设置排水系统,来调节水体的酸碱度保持在中性或弱碱性状态。应设置投饲机,可以自动定时并且抛洒均匀,减少人工劳动力。
1.3鱼种的放养
为使资源充分利用,放养时需要将多种多样的生物投放到池塘内,从而促进鲫鱼和其他生物共同养殖,禁放鲤鱼和草鱼等有竞争关系的鱼类。要以鲫鱼为主,将鳊鱼、鲢鱼作为次养鱼,其比例通常8∶1∶1,还要投放少量的水草等植被来促进鲫鱼生长。放养鲫鱼的鱼苗时,应选择生命力顽强、无伤残且生长速度快的。放养的数量以池塘体积为依据,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一般在18000~20000尾。其放养时间一般为春秋两个时段,秋季时段一般为秋末,春季时段为3月初到4月初。
2养殖后期调控和管理工作
养殖后期,重要的是管理工作,如果没有后期的完善管理,得不到好的成年鲫鱼,更不能确保收益。
2.1鲫鱼鱼病的防治
受水体环境的变化、管理不精等问题的影响,对鲫鱼的生长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例如鱼病,养殖人员需要及时处理和解决。在日常工作中,若有死鱼出现时,工作人员要及时捞出,然后深埋。想要成功的减少鱼病问题的出现,就一定要把预防工作做好,将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扼杀在萌芽中。鱼苗准备阶段,可以将鱼苗先放在适宜浓度的食盐水中杀其体表的菌类。在放养鱼苗前,可以适当投撒生石灰来清理池塘污垢。将鱼苗投放后,每隔15天左右泼洒鱼虾安等药物,预防表皮毛细血管出血症、鳃霉病等鱼病。同时对使用的工具要进行不定期的消毒处理,防止滋生病菌。在捞捕季节,工作人员一定要掌握熟练的技术,以防错伤等问题。
2.2饲料的合理喂养
投放鱼苗后,首先需要做的工作就是饲料的投喂。根据天气、湿度等情况,要合理搭配饲喂次数与时间,同时还要考虑到鲫鱼的摄食程度,谨防浪费。喂食过程中,保障饲料的品质和投撒均匀。必要时可以自己加工饵料,以禽粪为主,进行精加工,确保鱼苗可以有效地吸收营养。选择饲料时,尽可能选信誉度较高、定营养丰富的产品。养殖池塘随鲫鱼生长时期不同,其系统内粗蛋白在30%左右,这就要求饲料的蛋白含量最低不得低于25%,最大不得超过29%,防止营养过剩。
2.3水源、水质的要求
养殖前重视水体,同样养殖过程中也要保持池塘水质营养丰富、水体干净。应定期向池内注入新水,最好5~8天注入1次新水。同时还需要14天换1次水,去除无营养的老水。养殖过程需要增氧机不停的工作,来维持水中氧气的浓度,供鲫鱼呼吸,遇到阴雨天适当减少新水量,加大氧气的浓度。
2.4日常管理
派遣专人巡塘,每天早中晚观察池塘动态,出现问题及时处理,白天可进行测水温等工作,检查鱼塘环境和鱼的状态。同时,进行定期的抽样检测,从而调整养殖行为,促进鱼的成长,但为了使抽样结果更准确,抽取的样本一定要大,过小可能会引发错觉,对结果造成偏差。
3结语
鲫鱼养殖技术不仅要求池塘的安全和合理性,还要求工作人员做好选苗和后期管理工作,并定期加强管理和完善。只要按照技术要求的,每一步踏踏实实的做好、做稳工作,鲫鱼的养殖成果一定会再创佳绩,给养殖户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祝玮。浅谈鲫鱼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J].北京农业,2011,(15).
[2]叶金云,解经启,刘文斌。鲫鱼养殖配合饲料投喂技术规程[J].科学养鱼,2010,(11).
[3]宋德春。鲫鱼养殖中的几个关键技术环节[J].渔业致富指南,2010,(20).
畜禽健康养殖技术要点分析论文 篇4
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山地生态鸡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养殖业需合理使用先进的养殖技术方式,创新管理模式,拓宽规模,统一标准,并根据市场生态鸡的需求,制定完善的养殖技术方案。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已经开始根据当地的山地生态鸡养殖事业进行严格的协调,制定了规模化养殖方案。
关键词:山地生态鸡;养殖技术;应用要点
在山地生态鸡养殖工作中,需遵循具体的技术要点,并创建技术管理方案,确保在实际发展中,实现多元化的管理工作,创新养殖技术的应用形式,并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形成良好的观念,提高山地生态鸡的生产效益。
1当地情况分析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动物疫病预防中心在实际发展中,已经开始创设大规模的山地生态鸡的养殖模式,并在规模化与产业化的发展中,建立了生态化与优质化的养殖机制,能够凸显地方特色,呈现养鸡产业的良好发展。而优质土杂山地鸡的供应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红河州财政局已经发出了关于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的通知,且在2016年度为蒙自市投入养鸡项目资金奖金300万元。根据具体要求,当地已经建设了31个山地鸡的养殖场。
2山地生态鸡养殖技术要点分析
在山地生态鸡养殖工作中,需遵循具体的技术要点,创新管理模式,确保养殖技术符合规范,提升各方面工作水平。具体措施为:
2.1科学选择养殖场地
在山地生态鸡养殖的过程中,养殖基地的选择较为重要,需保证地面的干燥性,并确保阳光的充足性,在风力较低的荒地或是林间选择养殖基地。在山地养殖期间,需将基地的坡度控制在25度左右,并将养殖基地与化工业、垃圾处理区域等距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大力开发现代化的养殖基地。
2.2鸡舍与围栏的搭建措施
在搭建鸡舍的时候,需保证具有抵御寒风与雨雪的能力,并营造良好的环境。对于鸡舍而言,在实际设计期间,可使用杂木对框架进行搭建,将框架高度控制在2m左右,并在鸡舍顶部位置使用石棉瓦等材料对其覆盖。在鸡舍四周的墙壁,可以使用农业秸秆对其处理,将鸡舍面积控制在5130平方米,并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制定完善的设计方案,明确各方面设计要求与原则,加强管理力度,满足当前的工作需求。在搭建围栏的时候,可创建网状围栏,长度为39500m,并根据鸡舍的实际情况,将围栏作为鸡舍的隔离与保护结构,避免生态鸡从围栏中跳出,将围栏的高度控制在1.3m左右,避免影响围栏的实际建设与使用效果。在建设围栏结构之后,还需修建生态鸡饮用供水池30个,总体积为720立方米,然后引进土鸡鸡苗11万羽。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还需配置饲料桶1790只,饮水器具1790只,并设置脱温用热风炉7台,设置孵化机1台[1]。
2.3饲养管理工作措施
在山地生态鸡饲养管理工作中,需做好各方面管理工作,完成当前的工作任务,提升饲养管理水平,满足当前的工作需求。具体措施为:第一,需做好环境适应性的训练工作,在雏鸡脱温之后,对其进行科学的训练,每天放养3小时左右,在雏鸡发育的过程中,能够自主的觅食昆虫与青草。在此期间,需为生态鸡补充饮水与饲料。第二,在饲料管理工作中,需根据生态鸡的实际觅食特点与需求,对生长发育进行严格的分析,在工作中可适当的补充饲料,并在放养过程中明确具体的养殖特点与要求,并形成科学的养殖模式。在饲料管理工作中,需在其中添加适当的磷元素与钙元素,必要的时候添加食盐,并通过合理方式开展管理工作[2]。
2.4放养管理措施
第一,需针对放养工作密度进行严格的管理,通常情况下,山地生态鸡养殖期间,需将密度控制在200只/公顷左右,并根据当地的养殖情况,合理开展密度的协调工作,避免密度过大或是过小,以此提升放养工作效率。第二,在实际养殖期间,需明确具体的时间,并综合考虑季节与天气等情况,根据不同日龄生态鸡针对放养时间进行控制,通常情况下,需将时间控制在每天4小时左右,并在生态鸡发育的情况下,对时间进行控制。第三,在水量管理工作中,需保证为生态鸡提供充足的水分,并在合适补水量的支持下,保证水源的清洁性。在此期间,需针对饮水器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在提升生态鸡引水质量的情况下,规避病害问题。第四,需针对出栏的时间进行管理,明确养殖的时间长短,并根据生态鸡的实际生长情况确定出栏时间。通常情况下,山地生态鸡的出栏时间在7个月左右[3]。结语在山地生态鸡养殖过程中,需明确具体的养殖技术要求与特点,并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养殖模式进行严格管理,协调各方面养殖工作之间的关系,并合理配置基础设施与设备,提升养殖技术的应用效果,提升生态鸡的养殖质量与产量。
参考文献
[1]汉菲。浅谈山地生态鸡养殖技术要点[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9):101.
[2]金福况。浅谈山地土鸡生态养殖及其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6(3):146-147.
[3]王金荣。浅谈江城县山地土鸡的生态养殖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4(14):217-217.
畜禽健康养殖技术要点分析论文 篇5
摘要:土鸡林果地生态高效养殖技术,林果地生态养殖土鸡就是利用天然林果地在野外自然放养土种鸡。其优点是投资小,成本低,肉蛋品质好,林鸡双赢,经济效益高。以70公顷林地饲养2万只土种蛋鸡为例,年纯利可达100万元以上。
关键词:土鸡,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其饲养技术如下:
一、林果地养土鸡的好处
1、能提高产品档次,增加经济效益。将土鸡在林果地里放养,鸡的活动空间大,鸡活泼,羽毛色泽光亮,肌肉结实,皮下脂肪适中,肉味鲜美,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可大大提高养殖效益。
2、可减少饲料消耗,降低成本开支。饲养开支与饲养方式有关,采用全部人工喂料时占到70%左右;而采用林果地养鸡,可以使饲料用量减少,配方成本下降。成本下降比例与放养密度也有一定关系,一般每亩放养100~200羽鸡减少饲料成本10~30%。
3、自然环境舒适,鸡的成活率高。林果地空气清新,冬暖夏凉,环境安静,应激因素小,疫病传入少,是理想的散养鸡的栖息环境。土鸡对自然环境适应性强,抗病力也强,在舍外自然环境下有利于健康生长,鸡群育成快,上市早,效益高。
4、饲养密度低,减少环境污染。将鸡散养于林果地内,使鸡密度相对较低,粪便污染减少。同时,林果地可使空气中有害物质(硫化氢、氨气、灰尘等)浓度降低,从而减少养鸡对环境的污染。
二、林果地的选择
选择远离村庄,面积较大,地面平坦,地势高燥,植被良好,树冠较小,背风向阳,交通便利的林果地。
三、土鸡品种的选择
土鸡品种的优劣决定饲养土鸡的成败。选择土鸡品种要以对环境要求低、适应性广、抗病力强、体型较小、觅食力强、产蛋多、肉质好、就巢性能弱的当地品种。必要时也可引进外地优良土种鸡。为保证品种优良纯正,养殖场最好实行自繁自养,既节省成本,又可防止引进鸡种可能带来病原体。饲养实践证明,林果地饲养的土鸡品种宜选用黄羽土鸡。目前黄羽土鸡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尤其是林果地散养,少喂配合饲料的鸡更为消费者所青睐。为保持这一产品的特殊风味,品种和饲养方式是两个关键。利用林果地饲养土鸡和饲养方式,既保证了鸡肉风味不变,同时又有助于林果的丰产优产,不失为农民种养结合发展多种经营的好途径。
四、生态放养圈的范围
一般林果地都可以用于散养鸡,但以选地势高,朝南向阳,通风换气条件好的林果地为好。饲养前先设生态放养圈,一个生态放养圈,是以鸡舍为中心,半径200~250米的圆圈内,放养2000只土种蛋鸡,平均每只鸡放养面积60~100平方米。这样,既能保护林果地植被和放养周期的延续,又有利于放养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设立生态圈要因地制宜,平均每只鸡的放养面积不可小于60平方米。每个生态放养圈相距不小于500米。
五、生态放养圈的建设
生态放养圈选定后,一要根据鸡的数量,在放养圈中心建好鸡舍和产蛋箱;二要在生态圈周围设立牢固的防护网,可用尼龙网围林果地一周,高1.5~2米,以防止鸡只被盗或走失;三要在生态圈内搭建适量的供鸡避雨、休息的简易棚,棚内安放料槽,饮水器,供鸡白天采食,饮水和防风避雨用;四要在无沙石的生态圈内堆放几堆细沙石供鸡采食;五要在生态圈内设立多处虫子、蚯蚓养殖池,进行虫子和蚯蚓的养殖。
六、实行全进全出
同一鸡群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因为不同日龄鸡的饲养、管理、饲料及预防免疫要求不同,如果同养就会造成防疫和管理上的不便。同时每批鸡统一出笼后,能统一对鸡舍内进行清理、消毒,对舍外林地进行清扫、铲除、深挖,并空场一段时间以达到自然净化作用。一般一片林果地饲养2~3批后就应另换场地,将原林地翻挖并空半年后再养鸡,这样鸡不易患病,饲养效益好。
七、把好“五关”
1、育雏关。一要按育雏舍的要求,建设保温性能好、升温快、通风好、环境安静的育雏舍。二要强化育雏期间的饲养管理。育雏前期保证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饲料,育雏后期,逐步加大饲料颗粒,并引导采食原料。三要认真做好育雏密度、温度和通风的调节和控制,及时清扫粪便。育雏后期进行舍内脱温训练、并在采食时进行哨音训练,使其形成条件反射。
2、防疫关。林果地养鸡疾病相对较少,主要做好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和球虫病的预防工作。育雏期间,根据当地鸡病流行情况和发病规律制定和实施免疫程序。新城疫首免在鸡10日龄用Ⅱ系苗10倍稀释液滴鼻或点眼,21~30日龄再用Ⅱ系或Ⅳ系苗二免。传染性法氏囊病分别在14日龄和32日龄用法氏囊毒苗饮水免疫。球虫病在14日龄后开始防,治疗球虫病的药物很多,应选几种药物交替使用。
3、训练关。在鸡舍周围设置防护网,暂时限制鸡的活动范围,并逐步扩大自由采食虫草的场地。限制放养半个月后解除防护网。采取早、晚补饲,逐步减少全价饲料,增加部分原料饲喂,直至完全原料饲喂。鸡舍内设置栖息架。
4、安全关。首先是防范天敌,除设置牢固的防护网,加强人工看管外,还要训练家犬协助防范,有条件者可设立监控设施。晚上关好鸡舍门窗,在门窗外加设防护网。
5、饲管关。育雏期结束脱温后,鸡群即可采取林果地散养饲养方式,每天早上定时放牧,晚上定时收群。每天早上将鸡放出鸡舍,让其自由活动,采食天然饵料。晚上天黑前将鸡群赶回,让鸡群食饱后回舍过夜。每天早晚对鸡各补饲一次,每天每只鸡补饲50克,早晨少补,晚上多补,饮水器随时上水,保证饮水充足、卫生。关鸡前应料槽内剩余的饲料清除干净。为使鸡群形成开食条件反射,每次开食时吹口哨或用其他声响,让鸡群适应。几天后鸡群再听到同一声响就会立即回来采食,便于管理。还要根据天气变化和鸡群动态灵活进行饲养管理。
八、注意“三点”
1、选好苗鸡:苗鸡品种以本地土鸡为好,因其对环境适应性较强,抗病力强,比较适宜在林果地放养,购苗鸡时应选择行动活泼,两腿站立有力,运动自如,脐部吸收良好的雏鸡。
2、进场时间:苗鸡进场最好在开春后,这时的气温逐渐转暖,日平均气温在12℃以上。如果进场时间过早气温低,雏鸡容易得感冒、白痢等疾病,这样不利于鸡的生长。
3、防止农药中毒:在林果园治虫用药时,应提前把鸡群圈在舍内作短期饲养,避开施药以免中毒。治虫应选用高效低毒类农药,喷洒时要尽量不使农药洒落地面。
九、适时上市销售
生态土种蛋鸡肉、蛋品质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因此,饲养批次要精巧安排,既要考虑充分利用林地天然嫩草、草籽、昆虫的饲料资源和放养时间,还要考虑到传统端午节、中秋节热销仔公鸡和春节热销老母鸡的习俗,安排好养鸡批次,以赢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畜禽健康养殖技术要点分析论文 篇6
摘 要:近年来,我国养猪业发展非常迅速,但养殖技术不合理,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养猪业的发展。本研究介绍肉猪的生态养殖技术,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减小肉猪养殖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促进我国肉猪养殖业的发展。
关键词:肉猪; 生态养殖; 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猪肉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市场需求的增大促进我国肉猪养殖业飞速发展。同时,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必须从各个方面改善环境。目前,我国的肉猪养殖依然是传统养殖模式,对环境影响较大。因此,肉猪生态养殖势在必行。对肉猪生态养殖技术进行全面介绍,给广大养殖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迅速从传统养殖方式向生态养殖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生态养猪的概念
生态养猪的目的是在对环境不造成负面影响的前提下,生产健康猪肉。生态养猪是一个跨学科行业,涉及养猪学、动物营养学、环境卫生学、生物学与土壤肥料学等。它以养殖业为主体,对猪排泄物进行科学处理,实行农牧结合,做到科学利用、互相促进,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少污染的良性循环生态养猪系统工程。生态养猪技术打破养殖业传统生产模式,实现养殖业无污染、零排放,是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2 生态养猪的模式
2.1 肉猪——沼气——鱼——果、粮模式 这种模式是将肉猪的粪便放入沼气池生产沼气,将生产沼气之后的发酵肥料用于鱼塘养鱼,将鱼塘的底部的淤泥作为有机肥,种植水果、粮食等。最后,果树的树叶、粮食的秸秆等又可作为肉猪养殖的饲料。不但减少肉猪对外部饲料的依赖,更解决了对环境污染较大的粪便污染问题,降低农作物的种植成本及鱼的养殖成本,一举多得。
2.2 禽——猪——沼气——鱼模式 这种模式是将鸡鸭等家禽粪便收集起来,发酵后掺入猪饲料中,作为猪饲料的一部分。同2.1中所述模式,这种方式形成较为合理的产业链,减少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节约养殖成本。
2.3 禽——沼气——猪——粮模式、禽——猪——沼气——果蔬模式 通过这些生态养殖模式,可以形成一个个生态圈。不但就地提供部分养殖所需的饲料,并解决排泄物的处理问题,减小养殖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3 肉猪生态养殖技术的关键
3.1 养殖场地的选择及建设 肉猪生态养殖场地址的选择,既要交通便利,便于各种物资的运输,又要远离闹市区和居民聚集区,减少对居民的影响,也减少各种病毒的传播。同时,为方便生态养殖,附近还需要有果园、鱼塘、蔬菜种植基地等。因此,最好选择交通便利的山区,不但空气清新、水质较好,且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建设养殖场时,要注意有良好的通风及排水设施,充足的光照。为减少外来病毒对养殖场的影响,可在养殖场附近增设隔离带,如竹子、速成树林等。但是,隔离带不可离养殖场太近,太近会影响养殖场通风。
3.2 污染的治理 养猪必须要解决污染问题,若不及时治理,规模愈大、时间愈久,污染愈严重。生态养猪的核心就是通过排泄物的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善待动物、健康养殖,达到资源循环利用。实际养殖中,把沼气池建在塑膜暖棚猪舍下部,避免北方寒冷气候条件对生产沼气的影响。目前较为成功的治理模式是猪——沼气——果菜(茶、牧草、鱼)的农牧结合型。综合利用废弃物,以达到增收减污的目的。
在山区,特别是低山、缓坡、山沟面积大的地方,养猪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较大。在排泄物的治理上,利用山地的自然落差和空旷的非农地种植牧草,发展林果、茶叶、竹林等,就近处理,治理成本低、环境易改观,综合效果好。
3.3 品种的选择 肉猪的品种选择对养殖者的经济效益有重大影响,在引入幼崽时要注意选择优良品种。优良品种一般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性强、繁殖能力强、存活率高等特点,产出投入比较高。因此,可在养殖初期引入优良品种,后续实行自繁自养,保证肉猪品种优良,同时可以节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另外,对养殖业而言,疫病是最大的威胁,疫病给养殖者带来的经济损失也在逐年升高。而自繁自养则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疫病的发生。对外来仔猪而言,疫病难以控制,尤其是那些潜伏期长的疫病。自繁自养,肉猪养殖全过程都在控制之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疫病的发生。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进行人工授精,提高种猪的利用率,满足养殖场对仔猪的需求。
4 结语
对肉猪的生态养殖而言,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第一,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即减少自然饲料的摄入和废弃物的排放,可以通过构建生态链实现这一目的。二是疫病的防治,主要是通过选择优良品种,减少与外界接触来实现。做好这两个关键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小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养殖者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