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秘 > 文秘知识 > 规章制度 > 财务制度体系建设范文精选8篇正文

财务制度体系建设范文精选8篇

时间:2024-08-24 20:14:47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很多场合都离不了制度,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拟定制度很是头疼的,

财务制度设计 篇1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设想

现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分别于1997年1月1日和1998年1月1日起实施。近几年来,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与之相适应的政策法规相继出台,不断地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笔者就实际工作中执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及《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遇到的若干问题提出几点想法,以求抛砖引玉促进工作。

一、关于预算平衡问题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八条第二款规定:事业单位预算应当自求收支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这条规定对一般事业单位来讲是可行的,也是应该必须做到的,但有时候对于一些定额或者定向补助的事业单位以及自收自支未实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则不太适合。例如,在现有资金不足又不得不开展的业务急需资金的情况下,只能借入资金解决。按照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借入款项不能作为收入入账,那么年终决算时会有部分借入款项形成的支出难于全部结转,否则将会导致赤字。同样的例子实际工作中还有存在,建议该款修改为:事业单位预算应当自求收支平衡,一般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二、关于会计核算内容问题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涵盖的核算内容就当前来看有待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笔者认为应增加以下内容:

(一)累计折旧

现行事业单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不得计提折旧,日常只反映账面价值。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其使用价值或效能会愈来愈低,相应内含的价值也逐渐减少,从而导致固定资产帐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导致资产虚置,形成账实不符,从而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而且如果固定资产的使用能够带来一定的收入,则不提取固定资产折旧还会造成收支不相匹配,进而不能真正体现会计核算的配比性原则。因此,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应增加折旧的核算,可设置累计折旧科目,该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科目的备抵科目;同时取消固定基金科目,并在事业支出科目下增加折旧费明细科目。这样,在固定资产发生增减时,可直接借记或贷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或借记“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二)在建工程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未设置“在建工程”科目,而事业单位实际工作中如固定资产的自行建造、安装及装修等都有一个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客观上需要一个会计科目归集建造、安装及装修过程中各项费用的发生情况,因而应设置“在建工程”科目,待工程完成后,全部费用由“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三)低值易耗品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未设置“低值易耗品”科目,只是规定了凡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一般设备为500元,专用设备为800元),使用寿命在一年以上及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其余的财产物资列入“材料”核算。这样,事业单位日常购置的非批量家具用具、小型设备、耐用办公用品,从管理和效益的角度出发,往往既不宜在“固定资产”核算,又不宜作为“材料”核算,客观上要求设置“低值易耗品”科目合算。“低值易耗品”的摊销以“五五摊销法”为宜,购置时,借记“低值易耗品--xx”,贷记“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投入使用及报废时,分别借记“事业支出-低值易耗品”,贷记“低值易耗品--xx”。

(四)委托贷款

当前,部分效益较好的事业单位有时候可能会出现较大数额资金闲置的情况,若将其存入银行,利率很低,投资于股票和债券收益仍相对较低,且有一定的风险。如果某单位急需资金,贷款手续短期内又难于办妥,且经过慎重的调查研究和可行性论证又没有还贷风险,就可以委托银行对其贷款。这样就涉及到“委托贷款”的核算,可设置“委托贷款”科目。办妥委托贷款手续时,借记“委托贷款”,贷记“银行存款”;收到利息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其他收入”;支付银行委托费用时,借记“事业支出”,贷记“银行存款”;收回贷款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委托贷款”。

三、非货币易

四、关于会计报告

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说明,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及附表、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等。为便于领导决策,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以及及时纠正实际工作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财会人员还应定期编写财务分析。财务分析与上述“会计报表”的内容从实质上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以数量信息和货币信息为主,但同时有大量的文字、非货币性信息并重,因而宜称作“会计报告”。从会计报表的组成来看,“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基础宜改“资产+支出=负债+收入+净资产”为“资产=负债+净资产”,因为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事业单位静态的财务状况,而收入支出则是反映动态的财务状况,二者共同集中在一张报表中揭示财务状况和业务成果,混淆了时期和时点会计信息,因此,应将“收入、支出”项目从资产负债表中剔除,其差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部分予以反映;收入支出总表应按月结出余额,以与“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相关科目对应一致。另外,部分预算外资金较多或有一定经营项目的事业单位还有必要编制现金流量表,以对其现金流入、流出进行分析利用,掌握事业单位现金变动情况,帮助编制货币资金收支计划,考核货币资金的运用和支付能力。

五、关于记账凭证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了收款、付款、转账三种格式的记账凭证,这对于绝大部分的事业单位是适宜的,但对于有些财务收支总量不大、业务量较小的事业单位则显得没有必要,这样的事业单位采用单一各式的记账凭证更为适合。因此应规定:事业单位的记账凭证可由“收款、付款、转账”三种格式或“单一格式”,据实选择采用。

六、关于会计科目的名称

会计科目是把经济业务的内容按照管理的要求作科学的分类后确定的名称,每一个会计科目都应明确地反映一定的经济内容。会计科目的设置要遵循完整性和互斥性原则,即会计科目既能全面、系统、完整地反映经济业务,又要概念清楚、直观、明了。根据以上要求,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个别会计科目的名称宜稍作修改,如“应收票据”,该科目的实质内容是“应收的款项”,而不是“应收的票据”;再如“销售税金”,该科目的“销售”二字很容易让人误解,其实,事业单位除“销售”以外的其他应税行为如广告收入亦应纳税,但其非销售行为。为此,笔者建议改“应收票据”为“应收票据款”,改“应付票据”为“应付票据款”,改“销售税金”为“税金”。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 经济科学出版社。

财务制度设计 篇2

关键词:新财务制度;信息化建设;医院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院系统已经逐渐实现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财务会计信息化让医院的管理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新财务制度之下,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已经限制了医院的会计财务发展,因此要认真的分析财务问题产生的原因,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加强医院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提高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

一、新财务制度下医院进行会计信息化的作用

1.增强医院工作质量

在新财务制度下医院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传输手段和信息采集存储的自动化,增强了医院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方式。会计信息化方便了医院之间的信息交流,增强了信息反馈的速度,能够充分利用医院的各种设施。总体来说,医院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增强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医院进行会计信息化,将门诊管理科室临床整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了财、物、人、研、教、医各个环节的系统性运行方案。医院的领导和管理人员能够在平台上随时的掌握医院的运行信息,为医院的经济决策以及调控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会计信息化实现了医院管理水平的迅速提升。

二、新财务制度下医院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

1.会计信息化应用范围不广泛

对医院的会计信息化建设进行研究发现,大部分的系统之间不能够实现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一般只建立了药品管理、门诊、住院收费、会计核算、耗材管理等小局域网络,这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信息录入核算的工作量。小局域网络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会让医院在进行成本会计核算时,发生数据不一致的情况,也会造成重复计算的工作量。

2.会计信息化硬件设施落后

大部分的医院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中都存在硬件设施落后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会计信息化服务系统对于硬件设施的要求较高,但是现行的医院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并没有具备高质量的硬件设施,让信息化建设出现了瓶颈。由于一部分的硬件终端设备对环境的要求较高,而很多医院并不满足相应的环境要求,在使用方面将有较大的难度,影响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

3.会计信息化管理力度不高

虽然医院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但是很多医院的领导并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在信息化管理系统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很多医院领导在管理思想方面不能与时俱进,还在使用旧的管理模式进行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影响了会计信息化的有效建设。会计信息化管理需要完善的制度和不断的改进,信息化管理力度不够,就会让信息化建设不能及时跟上医院发展的步伐。

4.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较少

在新财务制度之下,医院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非常高,信息化建设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的会计知识能力,还要精通计算机技术。医院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发现非常缺少高层次的系统分析人员和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三、新财务制度下医院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策略

1.医院领导要重视会计信息化建设

医院的领导要与时俱进,认识到新财务制度下,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且将会计信息化建设作为日常重要的工作。医院领导要落实责任制度,派遣专门的医院高层人员,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因此要将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使用相关的法则,进行明确的核对,在加大资金投入的情况之下,让医院的各个科室有关人员,掌握信息化系统使用的方法。在资金投入方面,医院领导就要考虑到会计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又要认识到会计核算工作上的便利性,按照符合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特点,制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行业标准进行统一的资金划拨。要将会计信息化的资金投入,放入年度预算当中,加大对硬件设施以及网络的投入力度,促进医院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2.建立新财务制度下的一体化建设系统

医院要认识到新财务制度之下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并且以此作为契机及时的更新软件,加强奖金核算系统、工资管理系统、成本核算系统、预算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收费系统的衔接工作。将会计作为工作的核心,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物资、奖金、工资、成本、预算的信息化整合。一体化的信息化系统能够为医院的经济决策以及运行方案提供有效的支撑,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应用。

3.结合新制度的要求设计软件的新功能

医院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是复杂的工程,要结合医院实际的运行情况,以及相关的资金收入和支出现状,合理地设置科室的类别,供应商的信息、职工的信息项目试点等,建立统一的会计运营平台,实现所有业务的规范统一输入。新财务制度中,报表格式科目结构对账务处理方式,期末处理等都有了新的内容,因此在软件功能的设计上要体现新的要求。第一,设置科室标注功能,在辅助核算的帮助之下,将费用类科目和支出类科目算到科室的活动当中。要依据成本核算的要求,将费用和支出的科室一起核算。第二,要体现现金流量核算的要求,依据现金流量的标注功能,生成现金流量报表和现金流量明细表。第三,要充分地研究新制度对净资产科目以及期末科目结转处理的修改模式,灵活的设置期末财务收支结转功能。第四,加强了科教项目的管理力度,要具体体现医院对具体的科研项目的管理,能够及时的观察资金的使用以及结余的情况。第五,要在新财务制度之下,体现资金的来源。包括医院的自有资金以及财政补助资金、科教项目资金等按照不同的来源进行相应的处理。

4.增强医院会计信息化的系统维护能力

医院会计信息化管理中,平台系统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医院的数据的保密性、安全性、实效性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在病毒防范、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网络安全、软件安全等多个方面都要进行良好的控制。医院要派专门的人员进行电子信息的管理工作,保证程序数据和网络安全。要强化会计信息化系统中文件存储和保管备份的能力,实行完善的财务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医院财务会计操作人员的道德操守,增强信息化系统的维护水平。

5.大力培养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

在薪酬制度下,医院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较高,而会计信息化系统也加强了内部控制的复杂性和难度。为了有效地提升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医院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和信息化管理制度,按照系统功能控制、授权批准控制、系统应用控制、不相容职务互相分离控制的原则,进行岗位的分配。医院要重视财务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业务培训,不断的让他们进行专业技术的提升,在满足会计信息化建设要求之上,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会计信息化操作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准确性。新财务制度之下医院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领导要加强会计信息化的重视,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系统,增强会计信息化人员的素质,使之符合新财务制度的要求。

作者:秦涛 单位: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人民医院财务科

参考文献

[1]赵秀珍。网络环境下医院会计核算模式应对[J].中国卫生经济,2014(,5):52-53.

财务制度设计 篇3

一、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目标和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资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以及利用是企业成长的关键,而财务控制则是实现这一关键优势的重要环节。

(一)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目标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目标产生并服务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目标,故而,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目标与其财务管理目标保持着一致性。企业集团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集团价值的最大化,所以其财务控制的最终目标也是通过预算控制合理优化资源配置,促使其获得较强的竞争优势,并能够以低成本和低风险保证企业集团资金供应链条的持续运转,促使企业集团最大化价值的实现。

(二)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特点 企业集团是一个多层级的经济组织结构,其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既存在层级之间的治理与被治理关系,又存在同类型行业之间的交易关系。故而企业集团在进行财务控制时具有不同于单体企业的特点:首先,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主体和客体更复杂。单体企业只是企业集团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集团进行财务控制时需要协调的一部分,企业集团还要站在整体的高度进行总体财务控制战略的部署和实施,故而要求也更高。其次,企业集团促进了财务治理与财务控制的融合。财务治理是动态的对利益相关者进行激励和约束,财务控制是从契约角度协调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和激励约束,二者联系密切。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因存在母子公司的层级关系,故而,子公司的财务治理内容会相应的成为母公司财务控制的一部分,实现了财务控制与财务治理的高度融合。再次,企业集团的战略体系更复杂。作为各自独立的个体,企业集团母子公司都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但子公司的战略实施可能与母公司相背离,影响整个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目标的实现,故而企业集团要设计更为复杂的战略体系,保证整体和个体的同一性和个性化需求,才能更好地实现财务控制目标。

(三)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影响因素 追求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及特点表明了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主要受到集团战略、集团组织结构以及集团文化的影响。(1)集团战略。企业集团应将站在集体的高度和关注个体的特性相结合,才能根据集团的特点设计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战略体系。对于那些以具有独特性以及专用性资源为基础的企业集团需要关注集团战略与独立个体战略的协调;而对于基于一般资源共性的企业集团,则应该设计出能够促进母公司对子公司监督约束的战略体系。只有做到整体与个体的统一才能更为有效地实现财务控制的目标。(2)集团组织结构。对于实施财务控制并促进其实现而言,企业集团还应该从其组织结构入手。建立起符合企业集团发展规律的合理的组织结构需要企业集团处理好集团财务控制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既不能将母公司的权力过于集中,降低组织结构的灵活性,也不能过分分权于子公司,造成组织结构的松散,应该适度的分权与集权使之与组织结构相协调。(3)集团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凝聚力量,企业集团既需要在集团内部建立起母子公司都能广泛共享和认可的企业文化,也需要结合集团各个独立个体的特点,鼓励个性化企业文化的发展,只有实现企业集团整体文化和个性文化的相容与并存才能更好地进行财务控制。

二、基于企业资源理论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再认识

企业资源论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网络经济的发展而兴起的,它将企业发展的基础定义为企业所能拥有或者能够利用的内外部资源,并且促使内部外资源的合理优化组合,形成企业对外强有力的竞争优势,这一理论,对于企业战略制定以及具体实施方面意义重大。

(一)企业从资源角度的重新认识 从资源观的角度来看,资源在企业占据着主要地位,是企业在市场上展开竞争获得优势地位的关键所在。企业进行的各种增加生产规模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措施也是基于企业资源能够进一步的合理利用的角度出发。所以,企业集团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增加自身可以利用的内外部资源,并通过成员之间进一步的合作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减少资源利用的成本,从而使企业集团能够在有效的资源条件下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

(二)财务资源在企业集团中的重要作用 从资源的角度来看,企业的资源可以划分为财务和智力资源两大类。企业集团财务资源的特性在于,所有归属于财务资源的企业资源无差异,而且可以用货币� 财务资源的这一显著特性促使企业资源能够在财务资源的连接下,实现更好的组合优化,而且其可度量性使其成为法律责任关系得以确认的基础。所以,在企业集团的发展过程中,财务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财务资源发挥的是物质基础的作用,企业集团只有在拥有了一定的财务资源的基础上才能存在和发展,也是智力资源发挥作用的物质保证及法律依据;其二,财务资源是企业集团发展壮大的物质保证,能够为企业的扩张吸纳更多的企业资源提供保障作用。故而,企业集团的财务资源为企业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并对其长远发展计划的规划部署提供支持和保障。

(三)资源观下的企业竞争优势 从静态来看,企业现有的能够进行长远战略规划部署的资源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但企业是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即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所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获得并进行规划部署的资源也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企业集团的发展特点就是不断地增加自身所能进行规划部署的资源,但企业集团是从基础的所能配置的资源发展起来的,其基础的资源决定了企业集团增加利用的新的能够进行规划的资源类型和方向,所以企业集团的基础资源是其发展最关键的资源。企业集团进行财务控制则是将集团内的资源进行有效地统筹协调,既保证基础的战略资源能够发挥其根本性的作用,又能促进新的战略资源和基础战略资源的融合协调,从而促使企业集团资源的整体优化配置,使企业获得整体性的资源竞争优势。

(四)资源观下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 企业集团对优势资源的财务控制,主要是要取得财务对资源的实质上的控制地位,而不仅仅是法律意义上的控制,实现企业现实的通过财务促进自身资源结构以及利用的优化。企业对资源的利用控制权力有两个基本来源:财产所有权和关键资源占有权。从决策效率的角度看,关键资源(知识和信息等)是有效行使控制权的基础。这两个基础界定了企业中控制权的最终拥有者和日常行使者,在实务中体现以所有权为基础的公司治理和以经营权为基础的公司管理的分离。一般而言,公司治理层次上财务方面的事务和运行机制设计可以划分为财务治理内容中的一个方面。而财务控制则是将企业集团运营管理上的事由纳入其基础体系中。在企业中,财务的控制权通常情况下是与财务的所有权相分离的,这种现象在资本市场中体现为委托问题,在企业内部则体现为授权的合理规划问题。企业集团内部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其委托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财务控制不同于一般企业,其内容也具有复杂性。企业集团不仅是对整个集团的总体上的管理,各个独立的单体企业还有内部的管理活动。所以,对于集团整体的管理而言,企业管理属于财务控制的内容,但对于子公司的管理则也有财务治理的内容。故而,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不能单独从控制的角度出发,还要处理好财务治理深层次的财务控制活动,才能促进企业集团的协调健康发展。

三、基于资源观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型设计

从资源观的角度来说,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企业战略资源的获取和开发、资源整合和配置以及资源的有效利用,建立一个良好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型,需要财务控制重点发挥在这些环节中的作用,形成企业集团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一)模型构建 资源观视角下,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是否能够充分发挥资源的潜力,使其物尽其用,具体要做到能够有效挖掘资源的战略潜能,使其生产效率得到充分发挥;能够有效实现资源的合理组合,使其在该组合下实现最大化的生产和利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有效地提高营运效率以及企业低投入高产出的能力。

一般而言,企业竞争优势表现为具有更强的价值创造力,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资源观强调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作为企业发展基础的战略资源,是否能够取得和利用尽可能多的战略资源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从财务控制的角度而言,就要采取更为有效的投资策略,以获得企业需要战略资源, 本模型基于资源观下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具体财务控制的应用相结合的情况下构建的,具体如图1所示。这一模型以企业资源观下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作用为基础,从企业契约论和资源观融合的角度出发,以实现企业集团的产业发展线和管理控制线相�

(二)模型解析

(1)这一模型解释了财务控制权在企业集团具体的分配结构。任何权利的分配都需要一定的权限约束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同样,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也有着权限约束,而权限约束主要是针对权利主体。所以对于企业集团而言,集团的财务控制权力受到法律的约束,而其他各个层次的财务控制权的实施主体则主要是企业人事管理的授权获得的。企业集团内部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财务控制和财务治理活动的复杂性,其财务控制的内容不仅包括单体企业一般意义上的财务控制内容,由于整体上的同一性以及内部成员一定程度的独立权,促使其内部的财务治理内� 企业集团管理包括产权管理、战略管理和业务管理三个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方面,与之相对应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也要处理好资本控制、投资控制和预算控制的协调统一关系。

(2)这一模型解释了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对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作用过程。企业要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发展目标,需要正确的控制投资战略,获得企业发展需要最大化的战略资源;同时通过资本控制有效提高资本利用率,尽可能减少生产成本,并且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通过合理的预算机制,有效提高产出能力,保证企业经营的持续性,增强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和发展的灵活性。

(3)模型是对企业通过有效财务控制获得持续发展力的解释。企业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有长远的发展视角。这一模型不仅解释了企业财务控制在增强企业竞争优势中的作用和运转机制,而且还将各个要素有效地结合起来,试图解释企业持续竞争力的获得。企业获得竞争优势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拥有更多的资本开展资本的扩张,增加生产或是增加投资,为企业获得更多的战略资源,促进企业的持续性发展。

(4)财务控制发挥作用需要企业集团结构、战略、文化的良好配合。企业取得竞争优势除了战略资源基础条件的作用外,企业内部的配合也十分关键,尤其是企业的组织结构、战略计划以及企业文化三个方面。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是对企业集团目前发展状况的优化和对未来发展目标的推进,故而它既需要有效地优化配置目前的战略资源,也需要充分把握住未来企业集团的发展方向,做出长远的计划安排。而企业的组织结构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企业战略对于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发展方向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企业文化也会较大程度的影响企业集团的执行能力。所以企业集团在进行财务控制时需要结合这三个要素的作用,促进企业集团结构的优化,战略的合理性以及企业文化的强凝聚性,为企业集团顺利实行财务控制奠定良好的基础。

(5)企业集团组织结构的特殊性为其创造更多的价值提供了发展空间。企业集团内部有若干具有较大程度独立性的单位,而且业务层次也较单体企业丰富,故而在价值创造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如,企业集团可以有效地集中优势战略资源,对于不能为企业集团带来利益价值的单位或业务,企业集团有更多的摆脱方式,从而使集团能够集中精力致力于优势资源或是具有较大升值潜力资源的发展;对于企业集团中已经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业务,则可进一步发挥优势作用,致力于运营效率的提高或者是成本的进一步削减, 而对于企业集团内部刚刚兴起的潜力业务,则是致力于发展速度的加快,增强对其支持力度,促进其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企业新的优势业务,从而保持企业集团不断发展的潜力。

四、企业集团财务集中控制的制度性实施

目前我国企业集团在管理上主要面临以下问题:集团监管力度和实效性不足;资金管理松散;预算管理很困难;集团企业中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这四个方面的问题都与财务控制相关,而财务集中控制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出路。财务集中控制有利于企业资源更快更好地资源共享,而且由于企业集团的形成以及构成不同,资源共享的需求也不同,故而需要采取不同的战略部署以达到财务集中控制的目的。(1)统一账务管理系统的构建。这是企业财务集中控制的基础条件。构建这一体系需要依据企业的一些基本财务资料,实现企业集团内部各种账务的统一。(2)统一财务管理系统的构建。财务管理系统是企业财务集团有效进行财务控制的必不可少的条件,需要企业集团在资金、预算以及投资管理上统一管理。(3)以财务控制为基础的企业集团战略控制。战略控制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而以财务控制为基础的战略控制是进一步实现企业资源优势的关键环节,在具体的实施中需要关注企业绩效和规划。(4)实现整体战略规划和控制的高度协调统一,主要是做到企业发展的财务控制以及以财务控制为基础的战略控制、行政管理、人力资源、公司制度等的协调统一。从上述配套制度的构建可以看出,关键是要发挥财务资源的作用,其次,人力资源、行政管理、公司制度等也是不容忽略的地方,在这一配套制度中各系统的协调配合下能够促进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利用。具体地这一配套制度能够发挥如下作用:

(一)促进财务集权、分权制度矛盾的化解 上述财务集中控制制度在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应用中能够解决如下矛盾:严格财务控制和灵活财务控制中成本降低和创新投入之间的矛盾;企业集团中跨行业发展对已有战略资源的依赖和未来市场对新战略资源的看好之间的矛盾;企业集团发展目标所要求的企业业务部门独立与业务合作所形成的竞争优势之间的矛盾。通过财务集中控制制度的建立,企业可以更好地通过数据分析获得更为经济有效的战略部署并灵活调整战略方案的实施;可以更充分地掌握市场对资源发展的倾向性,选择更为有利的资源优势;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利用,实现成员之间空间、时间的控制合作,达到企业发展的最优状态。

(二)实现集团财务资源共享 企业集团是一个联合体,故而综合能力是其优势的主要体现,具体表现在技术、财务以及市场方面,企业集团综合能力的竞争优势促使其对产业发展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灵敏性,能够迅速修正发展策略。而企业集团这种综合能力需要建立在企业集团战略资源良好的集中控制基础上。企业的财务资源是企业集团关键性的共享资源之一,通过构建企业集团财务的集中控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更快更好地实现财务资源的传播共享,而且能够迅速发现新的发展机遇,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三)促进企业集团财务、智力资源的互动 企业集团的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密切相关。智力资源本身就是企业实施投资战略的结果,其发展也主要是依靠后续的投入增加,即企业新的投资战略,所以智力资源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企业集团的财务集中控制则有利于增强财务资源和智力资源的耦合、互动,它能够有效地保证智力资源的顺利开发利用,所以企业集团的发展对于财务资源的集中控制非常有必要。我国企业集团目前还处于追赶阶段,国际竞争力也不强。故而,我国企业集团需要加强财务资源的集中控制,实现财务资源的共享利用,提高战略规划部署能力,迅速建立起我国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从而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从资源观的角度来看,企业所代表的是资源的一种集合方式,促进资源以更合理更有效的方式生产流通, 要实现资源对于企业的这一种发展促进方式,必须利用好财务控制这一关键环节。中国经济的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在资源的竞争优势方面更是处于劣势,所以更要在财务控制方面做出努力。就企业集团而言,不仅要做好宏观上的总体把握,做好统筹战略上的规划部署,更要做好局部的优化配置和优化协调,促进整体和局部的协调统一,从而有效地实现企业集团发展的利益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志斌:《基于自由现金流管理视角的创值动因解析模型研究》,《会计研究》2006年第4期。

[2]池国华:《基于发展逻辑的管理业绩评价系统设计框架》,《南开管理评论》2006年第2期。

财务制度设计 篇4

关键词:会计环境;高校;财务管理;制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财务工作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原有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以及财务管理理念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现如今,许多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高等教育如此快速的发展趋势。因此,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也应当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变革,以适应新型的高等教育模式,促进高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一、会计环境概述

会计环境是指会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客观条件及周边状况。这些客观条件及状况与会计发展密切相关,对会计理论研究、会计工作方法、会计工作内容、会计工作手段、会计法规、会计文化教育、会计价值观念等多方面产生影响。

二、影响会计环境的因素

(一)经济环境因素。经济环境是指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物价变动水平、金融、证券市场发育及完善程度等具体因素的总和。它是影响会计发展的主要因素。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主要由所有制、宏观调控程度、经济类型、企业组织形式等基本要素组成。一个国家处于何种经济体制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会计模式。故而,经济体制的变革势必导致会计的变革。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经济业务和会计实务就越简单,会计理论所要解释的问题就少;反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业务和会计实务就越复杂,会计理论所要解释的问题就多。一般地讲,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会计的认识就越科学,会计各方面的工作就越完善。

(二)政治法律环境因素。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约束着会计组织制度建设、会计理论研究、会计教育。任何有损于政治制度、国家利益、社会安定的会计组织制度建设、会计理论研究、会计教育等都必然会招致政府行政、法律等的强制干预和严厉惩处。一国的政策措施也对会计产生一定的影响。政治环境因素不一样,各国的会计研究指导思想就不一样,对会计认识也大相径庭。会计的发展也要受国家所采用的法律模式的影响。在大陆法系国家通常以法律形式对其会计准则、会计工作程序、会计核算方法等进行规范.会计实务受公司法、税法、会计法、商法等法律的约束,政府在会计立法上作用明显。海洋法系国家,会计规范由民间职业团体制定,政府很少干预。会计实务受民间职业团体制定的会计准则的约束,会计规范较为灵活。另外,一个国定法律制度是否完善、法律体系是否健全、执法力度的轻重、国民法律意识的强弱等法律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

(三)科技环境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会计方法、手段革新,以及拓宽、深化会计工作领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科学技术也为会计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基础。计算机在会计上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操作,而互联网技术在会计上的应用更是给会计带来了一场技术上的革命,对会计理论和实务操作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文化教育环境因素。文化教育环境因素对会计发展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影响人们对会计的认识和理解,影响会计的社会地位;决定会计工作者的素质,影响会计社会作用的发挥;影响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及会计的基本思想;影响会计工作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决定高新技术及先进设备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及运用效果。

(五)经济主体内部环境因素。经济主体领导对会计的重视程度,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会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下等内部环境因素对规范会计管理,完善会计组织,提高会计管理水平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三、现行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基本特点

现行的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是在我国现有的高等学校管理模式和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是一个区别于企业和行政行业的会计制度。因此,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收支平衡是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其次,遵循稳妥、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也是编制年度预算报告的重要原则。其特点是年度内预算的计划性比较强。但对学校中长期规划考虑显得很单薄,这种预算编制原则和办法目前在我国高等学校具有普遍性,这一做法主要是由我国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所决定的。

(二)预算收入形式比较单一。虽然目前高等学校预算收入来源的渠道较前几年有了很大的拓展,已经从过去的单一由财政部门全额拨款逐步演变为现在的由财政补助、事业收入(主要由学费、住宿费等收费项目构成)、附属单位交款等多种预算形式。

(三)高等学校预算支出的编制特点,通常做法是遵循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注重效益、勤俭节约的原则。高校预算支出的具体安排是按照“切块包干,归口管理。定额控制,超支不补”的原则来执行的。预算支出的投入有形,但是产出却无具体价值形态来评价,或者说效益无法得到具体价值的体现,单位的事业效果反映不全面。这种预算支出形式的成因主要是受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影响。

(五)高等学校目前执行全额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其中一项重要的会计核算原则是收付实现制基础。由于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作为确认收入和支出的依据,在这种记账基础下,高等学校财务收支只包括以现金实际收支的部分,并不能反映当期已经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部分,这样就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基础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高校业务收支活动和财务状况,将对高等学校持续健康运行和发展带来隐患,因此在管理制度方面要有所革新。这与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有根本的不同,这约束了高等学校预算支出的科学、合理性,同时也显现出高等学校会计核算存在的弊端。

(六)其他方面的管理形式。比如,应收及暂付款、现金、银行存款等管理和企业的管理核算办法无大的差异。

四、加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一)制度建设是形势发展的要求。首先,全国大部分高校目前均已近进入到了发展规模和层次的快车道上,基于这种形势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涉及的面非常广,从合同的签订到最后的核算及结算,一系列工作都需要有制度来保证;其次,完善制度建设也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高校学生规模绝大多数均在万人以上,普遍表现为学校的校区多、人员多、经费总量大,涉及到经费使用的人员非常多,除了各个部门及院系外,还有很多教师也在参与着审批和使用经费。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并与之对应的制度,要用制度来保证经费审批和使用的规范性。

(二)制度建设是管理的需要。现代化的管理是以制度为基础的。例如,香港特首、美国总统、日本首相的更迭并没有影响到整个国家行政机器的运转,政府管理运行机制一般不 具体到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化的管理应该是最重要的。

目前,高校除私立高校外,均是以事业单位的形式划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经费管理权在财政部门,但是在日常校内的很多经费项目审批是通过高校高层管理者直接管理的。由于作为单位中高层管理者,他所要处理的重大事件和临时事物性工作占了大部分精力,另外大部分高层领导并不是经济专业出身,对财务的新政策更是不能及时地了解,在大量的日常行政工作中要想做到百密而无一疏那是很难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制度建设就是非常必要的,制度可以起到把关的作用。有了完善的制度,就算学校高层领导行使过了审批权,但是财务人员仍然可以在落实领导已经审批的材料时进行严格的政策上的把关,这样做能够起到协助领导加强管理的作用。

(三)资金安全需要完善制度建设。目前,大部分高校均进入了高速建设时期,这样每年就有大量数额的周转资金进行流动。如何使这些运转资金处在安全的状况下,财务人员的责任就凸显重大。教育部张保庆就曾说:“据我看,有些学校在搞什么资金运作,想把钱变得更大,但实际上,我们并不具备这样的水平,即各个高校应该首先把拿到手的钱管好,然后再考虑其他方面。”还有个例子:某高校与深圳某公司签订了金额为1亿元的委托理财合同,结果那家公司倒闭,人员都找不到了,一个亿也不见了。所以,高校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制度来保证学校资金的安全,并要重视经费使用的合理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新技术发展的需求。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财务管理已经从手工记账进入到计算机处理的时代,各种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发展。新技术手段有其便利的方面,但也必然存在一些弊端,比如监管和信息安全等。所以,高校财务制度建设如何跟随技术手段的更新同步进行,是值得所有高校注意和研究的。

(作者单位: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友棠。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制度设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杨周复,施建军。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财务制度设计范文 篇5

财务制度必要性框架体系

一、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含义

(一)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概念

1.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就是指企业的管理部门根据国家和政府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特点及要求所制定的,是用来完善并优化企业内部财务行为、处理内部财务关系所依据的具体规则体系,是整个财务制度体系中的操作性、基础性的财务制度。

2.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所依据的是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同时应当充分考虑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特点以及管理要求。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一般应当包括资金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利润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资金指标的分解、归口分级管理办法、资金使用的审批权限、信用制度、收账制度、进货制度;成本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成本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费用审批权限、成本降低指标以及分解等;利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利润分配程序、利润分配原则、股利政策等。

(二)企业财务制度同时具有以下内涵特性

1.制度具体界定了内部财务主体的范围,即明确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级次、企业内部各经营单位之间及其与企业财务部门的关系,以及企业与联营单位、投资与被投资单位、内部承包单位的财务管理关系。

2.制度具体划定了内部财务管理的岗位,即明确相应的关系责任。

3.制度具体择定了企业的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即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方法。

4.制度具体确定了财务管理与内部责任单位的相互衔接关系,其中包括责任中心的划分、责任核算、责任控制和责任奖惩等。

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设计的必要性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具体是以国家相关的财税法规为依据,用系统控制的技术和方法,将企业内部理财活动的组织机构、财务战略与政策、业务流程、内部控制等规范化、文件化,进而据以指导和处理理财工作的过程。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工作的新任务,企业只有科学地设计内部财务制度,才能实现自主理财、科学理财,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才能做到合法理财,使政府的宏观调控落到实处。

1.科学设计内部财务制度是发挥其作用与功能的前提条件。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是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是现代企业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作为约束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则,财务制度具有以下功能:一是降低费用,即降低财务管理行为中的交易成本,使经济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合理稳定的预期,降低市场活动的不确定性,抑制腐败行为;二是保障合作,即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保障合作的顺利进行。内部财务制度能够给人们提供有关行为约束的信息,规范理财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三是提供激励,即提高激励约束机构的兼容程度,形成持续性的、制度化的激励机制,内部财务制度可以把个人的经济努力不断引向一种社会性劳动,使经济行为人所付出的成本与所得到的收益有机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对各项活动的创新者给予激励和奖惩,并防止别人“搭便车”。

2.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财务制度的格局变化为企业设计内部财务制度奠定了基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府正将微观经济管理权限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自归还企业。相应地,企业财务制度建设应与所处的经济环境相适应,我国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格局只能是:国家制定《公司法》、《税法》以及《企业财务通则》等相关财税法律、法规,对企业财务实施强制性的粗线条约束;企业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可选择范围内,自主选择财务管理的目标、战略、政策和方法,并设计制定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形成自主性的理财行动指南和规则。在这里,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和趋势是,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作为在国家有关财务法规指导下的基层财务行为规范的地位得以确立,并取代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成为企业财务制度体系的重点。

3.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加大了当前企业科学设计内部财务制度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入世”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它标志着我国市场将与国际市场融为一体,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从财务角度看,我国企业的理财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财务管理的目标、内容、范围、方式方法都将发生深刻变化。这就要求企业夯实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起科学的内部财务制度,规范和优化财务制度行为,以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三、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设计原则、要求及依据

(一)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原则

为了保证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质量,设计时必须以一定的原则作指导。

这些原则除了包括符合国家法规、适应企业特点和管理要求、切合财务管理的技术水平、与企业的其他管理制度相协调、以及具有系统性等基本原则外,还应遵循下列原则:权责利相结合原则;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稳定性与连续性相结合原则;效益性原则。即要求进行财务制度设计时要考虑设计和运行的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实现成本与效益的最佳结合。

(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要求

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是要同时具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保证企业财务预期的实现。为此,在设计过程中就应当做到:

1.整体协调性。即财务制度设计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协调,具有合力,并保证财务制度能够服从企业整体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

2.多样性与多层次性。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涉及到财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和企业理财的各个环境,并都有着特定的计划和目标,这些目标有着不同的性质、层次和期限,因此制度设计的目标也应体现多样性、多层次性以及阶段性;

3.定量性。就是指在制定财务制度目标时,要努力把所要达到的目标数量化,以尽量消除定性判断所带来的主观随意性,使制度设计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

(三)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依据。

科学有效的制度从根本上说都是理论与具体实践活动相互结合的产物,因此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依据,从一般意义上讲应包括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两个方面。就理论依据而言,除包括现代财务理论,还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以及系统理论、信息理论和控制理论的现论及技术等,它们能够为制度设计提供理论和一般方法指导,确保制度设计正确、有效,充分体现科学化、民主化要求。而具体实践依据则主要是体现为对客观条件的要求:

1.国家财税法规以及发展状况(包括国家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形势),是企业设计内部财务制度的基本依据。

2.企业的生产经营的特点和管理要求,是企业财务制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3.企业的根本利益和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

4.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财务管理的技术手段,也是企业财务制度设计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四、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设计方法及内容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制定方法及内容主要取决于所涉及的企业财务制度的目标。有必要先讲明什么是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目标。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目标是企业设计内部财务制度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它对于整个制度设计工作具有导向作用。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目标受制于内部财务制度目标。从实质上看,内部财务制度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主观愿望与客观规律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现实与未来、管理者与所有者和债权人、内部各部门之间、内部员工之间等一系列矛盾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现;而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目标就是将这些矛盾相互统一、均衡的结果在观念上的一种创造性表现。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一般目标可简单归结为:要设计适应与企业自身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财务制度,用以规范企业内部财务行为、处理内部财务关系。

(一)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方法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需要借助于文字说明、表格和流程图等具体形式来反映所设计的财务制度内容,但更重要的是要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由于财务制度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不同性质和范围,制度设计的条件、方式和要求多有不同,因此,方法选择应当因地、因时、因事、因人而异。一般说来,内部财务制度设计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法

1.实地调查方法。实地调查是设计准备阶段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实地调查的方法很多,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实地观察、岗位访问、开座谈会、问卷测试、请求有关人员提供书面材料等方法获得财务制度设计所需的有关资料、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各种方法的应用都必须把握要领,而且所收集、掌握的材料应包括批评性意见和建设性意见两类。

2.分析研究方法。分析研究方法是设计人员应付和解决面临的制度问题的主要途径和手段,直接影响到制度设计的质量。

3.制度实验方法。一项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往往要先做实验,取得经验,再全面推广。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实验,其基本要求和特征表现在:通过系统周密的调查,确定制度实验的对象、模式、方案和措施,并预测其发展和变化;在实验过程中,围绕制度设计目标,努力寻找问题,及时修正,以求制度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内容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是一个系统,其内容是多方面的。可按管理的职能、对象、环节等标准划分为不同的制度体系:

1.按管理的职能分为内部委托受托责任制度、内部决策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结算制度;

2.按管理的对象可分为财务管理体制、资本金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收入利润管理制度、财务报告与评价制度;

3.按管理的环节分为财务结算与计划制度、财务控制与分析制度、财务考核与评价制度、财务监督与检查制度。

五、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框架体系

财务通则要求企业建立“企业权属清晰、财务关系明确、符合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财务管理体制”,在此统一要求下,企业需要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财务决策制度、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财务预警制度、财务监督制度等相关内部财务制度。

目前在我国大中型企业也存在类似的财务制度,然而众多的财务制度如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种内部管理制度存在何种必然联系,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内部财务制度体系,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应当以财务通则为指引,以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为体框架,建立以财务决策制度为基础,以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为核心,以财务预警制度和财务监督制度为保证的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体系。在整体的结构框架体系下,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基本内容:第一部分:财务监督制度,主要用来监督并预警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制度、财务决策制度和财务预算制度等事项。第二部分:会计核算制度,其主要是管理财务预算制度、会计科目的核算制度和成本的核算制度的内容。

六、结语

总之,强化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设计,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倡导开展内部财务制度,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又是时代赋予的责任,更是历史进步的体现。从内部财务制度理论发展和实践历程来看,内部财务制度的制定是一个系统,是一个过程,是企业防范风险的内在积极性能力,它表现为系统的、动态的、主动的和持续的管理活动过程。我们国家有必要完善并优化我国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使得我国会计体系更完整,更优越,更安全。

参考文献:

[1]张长胜。企业财务制度设计与案例大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0.

财务制度设计 篇6

内部控制是保证单位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纠正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合法、完整的政策和程序。其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经济行为,就需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在单位内部的职责分工、责任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有关管理制度中,都应具体体现内部控制的要求。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作为内部控制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得是否科学、完善,对单位的财务管理影响重大。

一、制定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制度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两大类。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如企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如由非出纳人员每月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具体规定,其基本目的在于:通过这种控制,可提高现金交易的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经济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单位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二、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的原则

1、全面控制和重点控制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单位必须对所有的财务收支进行全面控制。所谓全面是指三个方面,一是全过程的控制,不仅包括经济活动各个环节中涉及支出类业务的审批,还包括如销售单、供货合同等收入类业务的审批;二是全员的控制,包括单位领导在内的所有职工;三是全要素的控制,包括办公费、投资、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所有费用项目。另一方面,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对诸如基建投资、兼并等重要的财务收支项目,应实施重点控制,严格审批。

2、事前审批和事后审批相结合的原则。审批制度作为控制财务收支的一种重要途径,不仅包括事后的审批控制,还应该包括事前的预算审批。特别是对于一些发生金额较大或者重要的财务支出,必须进行事前预算。

3、不相容职责划分原则。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作为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重要内容,必须遵循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的原则。这也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要求。《会计法》明确规定,“记帐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对一些小型单 但是应通过更严密的监督和复核,以弥补划分的不足。

4、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应坚持科学性原则,尽量做到理论上的完善性;另一方面,应该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使制定的审批制度尽量切实可行。如果重视科学性而忽视实用性,设计的制度只能作为“花瓶”而不具有可操作性,或者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相反,如果重视实用性而忽视科学性,设计的制度虽然简单易行但却“漏洞百出”,同样达不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三、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的内容

依据内部控制的原则,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中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明确审批人及对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批人应当根据授权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在确定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时,必须坚持可控性原则,即审批人员必须能够对其审批权限内的经济业务具有控制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批人员能够正确审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提高审批质量。

2、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单位发生的各项财务收支,应该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和批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单位一般先由经办人员在取得或填制的原始凭证上签字,然后再据以向规定的审批人员审批,审批通过后交会计部门审核入帐或报帐。这种审批模式有许多不足之处。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审批人员的职位高于会计人员,先审批后审核,即使会计人员发现疑问已是“既成事实”,会计人员往往不会或不敢有异议,这显然不利于发挥会计的审核监督作用。因此,在设计审批程序时,如果审批人员的职位高于审核人员,应实行先审核、后审批的程序。

3、财务收支审批内容。财务收支审批的内容主要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具体包括:(1)财务收支是否符合财务计划或合同规定;(2)财务收支是否符合《会计法》、有关法规和内部会计管理制度;(3)财务收支的内容和数据是否真实;(4)财务收支是否符合效益性原则;(5)财务收支的原始凭证是否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等等。

4、财务收支审批人员的责任。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必须坚持权责对等原则。在审批制度中,必须规定审批人员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具体包括:审批人员应该定期向授权领导或职工代表汇报其审批情况;审批人员失职应该承担的责任等。

四、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的基本模式

1、“一支笔”审批模式。这是指一切财务收支全部由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总会计师或主管会计工作的副职)一人审批。符合《会计法》中“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原则。其优点在于能够克服多头审批造成的监督失控或审批标准掌握不一等问题。但是,其缺点则是不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容易导致腐败。特别是有些单位负责人把“一支笔”审批错误的认为是一个人说了算,更是难有约束。再加之单位负责人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经营管理上,对各项财务收支也不可能事无巨细地进行审批。这种审批模式应当予以改革和完善。应加强民主理财建设,对于大型投资应经过领导集体会商,涉及职工利益事项应通过职代会表决等。

2、分级审批模式。这种审批模式根据业务范围和金额大小,分级确定审批人员。单位领导副职(分管领导)或职能部门负责人在其主管业务范围和一定金额范围内具有审批权,但对于重要的财务收支或金额较大的财务收支,必须由单位负责人审批。金额巨大的财务收支,甚至需要通过单位领导集体审批。这种审批制度的优点在于避免了权力的过分集中,有利于形成对审批人员的约束和牵制;并且,由于审批人员一般是职能部门负责人或单位分管领导,他们对审批范围内的财务收支比较了解,可以提高审批质量。

财务制度设计范文 篇7

主要的研究框架是,首先阐述了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对这种工作体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读与分析,并提出要想建立和健全内部财务控制体系需要达到的相关标准以及内容要求;然后,探讨了民营企业财务控制模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M公司的实际发展状况,对其内部财务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原因进行阐述,最后提出了建立并完善M公司集团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相关措施以及具体的运行环境。

关键词:企业集团;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研究思路

一、引言

集团企业一般都是以大型工作作为发展和运行的核心,通过契约等其他方式组建一个具有紧密关系的、经济利益连为一体的统一整体。在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经济运行逐渐提升的作用下,企业集团成为大型企业发展运行的产物。世界经济竞争发展的最终影响因素是核心技术之间展开的竞争。大型企业集团一般都掌握着一个国家的大多核心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在某一个时期的经济实力。[1]所以,企业集团的实力受到了较大的重视和支持。

我国社会经济在长久发展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也有的企业通过重组、并购形成一支影响力较大、巨大的企业集团。但是,我国集团企业在持续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对配套的管理工作机制进行建立和完善。若集团企业在对集团资源进行控制过程中,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很容易出现业务失控、财务控制水平低、筹资活动以及投资活动效率低下的现象。当子公司出现失控时,也可能导致整个集团受到影响陷入各种困境,政治出现接解体的现象。我国民营企业集团制度化控制还处在探索以及学习阶段。当这些企业进行跨产业、跨区域、跨国经营时,其内部的图案多激励、治理结构、风险控制、信息体系的运作、财务监控等措施都可能会对公司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做好企业财务控制工作也是现代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相对基础性的工程,也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工作该如何进行,才能够达到竞争力不断提升的效果,并且不会对集团整体安全产生影响。

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多财务控制问题,其中较为明显就是管理工作观念难以满足企业管理规章制度的实际发展需求,家长式管理模式较为明显。很多民营企业都是由家族企业发展而来,产权关系模糊不清,从而引起集团组织机构设置存在一定的不科学和不合理,资金管理工作不能顺利进行,财务监督难以发挥出实际的职能。[2]有的民营企业虽然也实施了现代企业的管理观念和模式,但是管理工作水平依然较低,不能够全面、充分地建立并完善财务控制体系。还有的民营企业把集全控制模式发挥到极致,将财务权利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其他部门很难参与其中,或是把集团财权分散到所有的部门,从而导致资源难以实现整合。

二、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理论概述

(一)内部财务控制定义以及本质分析。所谓的内部财务控制主要是指事业、企业或者行政单位所实施的各种财务活动,根据财务计划的实际要求对这些财务活动进行严格、全面的监督,从而把财务活动限制在整个计划范围之内。当发现任何偏差时,需要及时对其进行修正,不断对经验进行总结,改进工作,保证财务计划的顺利进行。

(二)内部财务控制、内部控制、会计控制之间的关系分析。内部控制分为内部控制体系,定义为企业组织机构的实际设置、财务工作内部治理等,其主要目的就是能够对企业资产进行维护、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以及准确性,从而保证企业集团各项经营方针能够顺利执行。内部控制包括财务部门直接进行的各种控制,包括成本控制、预算控制、定期报告、财务控制、内部审计以及培训计划等。内部控制特点主要分为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两种。彼此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一 内部控制、财务控制以及会计控制的关系

内部会计控制范围包括会计事项各种业务,一般是指财务部门为了避免发生侵吞财务等其他违法现象的出现,为了达到保护企业财产安全所制定的各种措施以及程序。

内部管理控制范围包括企业的技术、生产、管理各个层次、各个部门以及各个环节等,执行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管理工作水平,保证企业有关方针、经营目标、经营政策的执行和贯彻。

会计控制欲管理控制呈现的是一种并列关系,二者的控制对象和控制目的各不相同,会计控制主要是为了提供各种有价值、客观存在的会计信息,其控制对象时管理、规划和组织当局经济业务授权的程序、记录。管理控制主要是为了保证现代企业经济决策能否顺利执行,从根本上保证企业各项决策经营能够顺利执行,实现各项经济活动的效果性以及效率性得到全面的控制。

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是有机结合、相容的两个成本,会计控制一般是对财务记录产生影响, 管理控制则是对财务记录产生各种见解影响。管理控制是结合会计控制的基础对整个控制工作进行调节。会计控制对管理控制所反馈的各种评价结果来对会计控制进行调节,所以,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是互相统一的。

从图一来分析,财务控制从体系上属于管理控制的一个构成要素,从管理控制的目的不难发现,范围也包括财务控制的目的,活动包括财务控制,所以,把财务控制纳入到管理控制体系中相对科学。

(三)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目标。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是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相对重要的一项控制活动,也是现代企业价值的一种控制表现,所以,内部财务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达到高效率的要求,保证财务报告和经济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企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性。具体分为以下方面。

(1)保证企业管理和领导阶层实现各种经营目标和方针。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就是对企业整体资源进行整合,从根本上实现各个部门的利益能够与企业整体目标利益的一致性,从而保证各个部门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最终实现整体发展目标。(2)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还要让企业资产实现完整和安全性的要求。财务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财务控制的主要内容以及核心内容,内部财务控制就是为了让企业各项资产达到安全性的要求。(3)保证企业集团各项业务经营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企业要想顺利开展财务控制工作,就要能够拥有更多的财务信息,企业财务信息的及时、准确、有效性的反馈到管理和领导层,是各个部门之间开展协调控制能够达到整体发展目标的一个基础性条件。

(四)内部财务控制工作的原则。根据证监会、财政部、银监会、审计署、保监会执行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条例来分析,财务控制制度需要在具体的规则下执行和和制定,企业需要建立并实施相应的内部控制工作,并遵循以下相关原则来实施。

(1)全面性原则。所谓的全面性在原则主要是指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工作时,需要贯穿执行监督以及决策过程中,保证能够涵盖企业集团所有附属企业的相关业务。企业财务控制工作中的全面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能够达到全面性的要求,企业在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建立时,需要对企业集团的各个方面进行考虑,涉及到企业资金、资产等其他相关业务。还要关注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组织制度、企业文化等其他相关因素。也就是密切关注内部财务控制体系所表现出的健全性,并给与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运行营造一个较为和谐融洽的环境。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达到全面性的原则。企业集团在对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进行制定过程中,要能够根据自身发展状况来全面进行,并不是说在整个企业集团个别部门或者个别公司开展。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控制制度能否发挥相应的功能、达到预期目标,主要在于企业监事会、董事会、经理层的各种高层管理者的通力合作以及积极参与,共同对责任进行担当,这不仅时财务部门所需要执行的职责,还要协调企业集团能够参与到制度的制定以及实施过程中。(2)重要性原则。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主要点和次要点之分,内部控制原则中要求企业在对内部财务制度进行制定过程中,重点抓住企业集团的各项高风险业务以及重点项目。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一般关注的重点包括人力资源、资金、监督以及预算等方面。集团公司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财务控制核心。所以,内部财务控制重心也随着集团的实际发展而出现变化。(3)成本效益原则。集团开展财务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从根本上提升企业集团的整体发展效益,若集团在进行财务控制过程中花费的实际成本超过财务控制带来的效益,则该项控制措施的价值很难发挥出来。母公司在对财务控制体系进行制定过程中,要能够八五重要性以及合法性的要求,要集中考虑公司成本效益。集团财务控制制度的环节越来越多、措施以及方法越来越紧密。所以,民营企业集团需要进行控制和选择,在整个集团内部建立起全面的财务控制制度,要求集团根据实际状况对所在企业的规模以及行业特殊性进行考虑,从根本上抓住重要控制点,从这些控制点中建立起互相牵制的有效控制制度,从而达到集团财务控制效益的目的性结果。(4)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工作的制衡性原则要求企业在对组织机构进行设计、全责分配、各种业务流程方面要做到相互监督和制约,对企业发展以及运营效率进行兼顾。需要密切关注两个不同点,首先在设置企业组织机构上,要保证每一个部门都能够互相制衡,并和解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性质、企业管理文化等要素,保证每一个职能都能够清晰,实现权力职责之间的互相牵制。还要对企业内部不相容岗位的实际设置进行关注,保证执行者和授权者是由不同的人员或者部门进行承担,企业出纳工作人员不可对银行对账单进行勾稽和审核。

三、M集团内部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工作水平较低。M集团预算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经过对集团预算状况分析,内部财务预算控制如下表所示:

表一 M集团预算控制情况分析

单位:万元

M人造板有限公司

从上表中不难发现,M集团的利润在最近几年一直呈现出下降发展的趋势,在销量不断上升的状况下,人造板市场的成本费用开始逐年上升,集团自身的内部控制很难从根本上发挥作用,M集团在对成本费用进行预算时,所用的大都是调整预算法,在预算制度上虽然使用了滚动预算和零基预算法,但是,受到财务工作人员自身素质、预算人员短缺因素的影响,很难采取较为先进的滚动预算法和零基预算法。[9]

(二)应收账款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M集团采用的是集权性质较为明显的资金管理工作模式,虽然使用拨付备用金的管理工作模式,但是,资金管理模式是集团根据自身时间段来给公司拨付一定的备用资金,让所有子公司的收入都纳入到集团总财务部,出现的成本费用支出,需要结合具体的规定进行报账。[10]由于内部交易出现的资金占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集团资金的有效利用受到影响,资金周转效率相对低下,很容易出现资金短缺以及闲置的现象。

四、完善M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工作的相关措施

(一)建立并改善科学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体系。M集团没有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建立一套独立、完整的财务预算工作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一套对目标进行规划分析、监督控制、总结修正的方案,从而导致企业集团很难实现既定目标,对于实现长远发展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M集团企业要首先设置一套覆盖管理层的财务预算工作机构,明确管理层的内部权责,根据现有的管理工作体系,保证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11]协调预算决策机构、预算执行机构、预算常规管理机构的关系,保证机构设置能够让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工作,发挥自我优势,从而让集团财务预算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满足科学预算的要求和目标。

(二)做好资金管理控制工作。根据M集团的实际发展现状来分析,集团一直将财务控制模式投入使用,资金管理所用的也是拨付备用管理发展模式,这必然会对集团实现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可以在今后的财务结算工作中对资金管理思路进行开拓,在高速发展时期,可以将财务结算中心看成集团内部银行,做好融通以及资金结算工作,从而保证集团财务能够对指导工作进行负责。所有子公司的资金来往都需要在财务结算中心的指导下进行统一结算、统一计划以及统一考核。子公司可以开始存款银行,将经营活动中的资金存入其中,这个存款银行发挥的是中转站的作用,将所有资金转入到集团发展中心银行内部,有集团公司进行统一管理和划拨。

结语: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构成要素,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主要对集团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设计进行分析,运用公司法、财务管理法以及经济学等知识对我国民营企业集团的控制模式选择进行分析[12]。结合M集团公司在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完善措施,从而保证民营企业集团能够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以及运行过程中创造更大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邵军,刘志远。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对其成员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来自中国企业集团的经验证据[J]. 中国会计评论,2008,03:275-288.

[2]吴康为。 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探析[J]. 现代商业,2008,14:242+241.

[3] 邵军,刘志远。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配置的经济后果――来自中国企业集团的证据[J]. 会计研究,2008,04:47-53+94.

[4] 李志刚,常青。 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基于新企业财务通则的思考[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7:53-55.

[5] 杨棉之,孙健,卢闯。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性与效率性[J]. 会计研究,2010,04:50-56+96.

[6]柯力。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J]. 商业经济,2010,17:70-72.

[7] 贺勇,刘冬荣。 融资约束、企业集团内部资金支持与R&D投入――来自民营高科技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科学学研究,2011,11:1685-1695.

[8]梁晓聪。 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07,04:84-85.

[9] 杜晓艺,崔爱丽。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体制构建[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6:72-73.

[10] 徐洁。 浅议强化商业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11:24-25.

[11] 潘爱玲,吴有红。 企业集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及其应用[J]. 中国工业经济,2005,08:105-113.

财务制度设计 篇8

一、加大集中、统一管理力度,保证货币资金安全可控,提高使用效益

二、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控制,保证资产的完整和相关信息的真实

过去,由于归口管理部门权责不明,导致了管理分散,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各管理层固定资产管理权限不清,又导致了资产处置不及时,运用效率低下。针对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存在的责任权限不清、不实、不到位的情况,我们制定了《南昌铁路局(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补充规定》,明确了路局各业务部门和局属各单位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中的权责,规定了局固定资产的购建、动态管理及处置的程序和审批权限。并成立概预算审批中心,加强了概预算审批工作,降低固定资产购建成本。建立了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对计划外购建固定资产、自行调整投资变更计划、冒名顶替将投资挪作他用的,或管理不善造成损失的,既处罚责任人,又追究单位领导人的责任。针对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不及时的情况,制定了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的处理办法,对这项工作中涉及到的部门、单位的责任、程序、时间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制定了固定资产清理财务管理办法,对固定资产清理有关费用的列支标准、和处理进行了规范。

三、加强债权债务和对外投资管理,减少损失和控制风险

由于走向市场之初不熟悉市场规则和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导致了大量的不良债权和无效投资,一些乱担保成了国有资产安全的“定时炸弹”。为了加强债权债务和对外投资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我局制定了《南昌铁路局债权债务管理办法》,明确了在债权债务管理中经办人为主要责任人,批准人和经办部门负责人为次要责任人,并明确了相关部门和人员债权债务管理的责任。建立了债权债务日常管理责任制、日常清理制度、定期制度、定期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针对历年的长期债权债务,建立清欠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基层单位主要领导人身上,制定了债权债务清理、上报和清欠奖惩制度。对债权债务的直接责任人,一律实行下岗清欠。

此外,我们还制定了《南昌铁路局对外投资、担保、借贷管理办法》及其补充规定,对投资、担保、借贷的立项、认证、审批、效益跟踪、责任追究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建立了、民主的决策机制。建立专家认证制度,设立对外投资项目专家论证组,对投资项目的经济和技术可行性、可靠性进行论证。建立逐级审批制度,根据项目金额,确定了单位、对外投资审批小组、路局党政联席会议三级审批制度。所有表决均采用记名方式书面投票,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最终确定方案取舍。建立报告制度,规定实施单位对批准实施的项目进展情况及异常事项要定期报告,国资监管部门对项目实施跟踪检查。从1999年到2001年9月底,我局共审议投资、担保及借贷项目30项,涉及金额10.3亿元,其中批准19项,合计金额9.1亿元;否决11项,合计金额1.2亿元。

四、优化整合,建立比较完整的控制系统

通过重点突破,我局建立了一系列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为规范、有效管理奠定了基础。但是,还存在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真空”和各种规定之间缺乏衔接的情况。为了更好地发挥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整体效能,我们集中力量对已有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补充和优化,制定了《南昌铁路局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从会计核算对象的角度出发,完善会计事项操作规程;从会计行为主体的角度出发,规范会计工作行为,重点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货币资金、固定资产、投资借贷、成本费用、会计档案等12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规范。从而形成了从收入到支出、从主业到多种经营、从物流到资金流、从主管领导到基层会计、出纳人员的权责分明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这样,全局财务会计内控制度,在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方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强化财务会计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五、狠抓落实,确保“三个到位”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