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秘 > 文秘知识 > 规章制度 > 培训学习制度(优秀4篇)正文

培训学习制度(优秀4篇)

时间:2024-05-29 09:12:24

在现在社会,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制度,制度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分配功能。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拟定制度感到非常苦恼吧,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下面是编辑为大家分享的4篇培训学习制度,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培训学习制度范文 篇1

关键词:高校干部 教育培训 发展需求

中央提出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明确要求。作为高校,就要始终围绕公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学校中心工作,以干部的全面发展为重点,将组织要求、岗位要求和个人需求有机结合,不断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优化设计培训内容,满足干部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不断提高干部素质能力,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一、挖掘教育培训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方式

高校要秉承“以人为本、按需培训”的理念,干部培训工作坚持与党的中心任务、学校的科学发展相结合,与干部健康成长相结合。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充分挖掘学校发展对干部培训的工作要求,充分突出干部实践中对干部培训的工作诉求,开展两个层面的需求调研,准确把握干部培训学习的重点需求。

1.把握学校事业科学发展对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结合每一个发展时期学校的中心工作,结合每一个发展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开发出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培训项目,集体征求学校领导的意见建议,把握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对干部的各项要求,开发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2.发掘在干部工作实践中对干部教育培训的工作诉求。通过问卷调查、个别征询、组织商讨等方式,较为全面地了解参训干部的想法和意见,在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培训时段等安排设置上,尽可能地反映干部意愿,满足干部需求,让干部真正成为自身学习规划的参与者,从而提升干部对于教育培训工作的认同感。各期培训班开班前都充分调研干部的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各个培训班次的具体培训方式和内容,组织参训干部与校内老领导、相关单位负责人、专家学者就校情校史、工作开展、治校理教等内容开展交流研讨,极大地激发了干部培训的内生动力。

二、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为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要主动开展理论研究,积极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优化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的设计,创新以体验式、研究型、问题式为主的培训方式。

1.注重现场体验式学习,激励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素质拓展安排为培训的初始环节和必要环节,量身设计符合干部实际需求的拓展训练项目,促使干部们快速熟悉、主动沟通,深刻地感受团队的重要、领悟沟通的技巧、增添打破常规的勇气。同时,安排革命圣地现场体验教学,组织参训干部实地感受当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忍不拔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2.注重学术研究式学习,促进培训工作与提高办学治校水平相结合。设置党建研究课题,引导干部研究破解学校发展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课题指南、规范课题中期检查、重点把关课题研究成果等方式,促使干部们在学校的指导下,转变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动研究性学习。另一方面是在培训过程中凝练学习成果,要求干部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或单独开展研究,或自由组成专项问题研讨小组,开展某项对策性或学术性的研究,并以论文或报告的形式反映出来。

3.注重解决问题式学习,保证干部始终具有宽广的视野、进取的心态。组织干部梳理工作难点,赴兄弟高校、地方政府、企业集团走访调研,学习先进理念和工作经验。紧密结合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管理机制体制等中心工作,组织业务研讨培训班,不断提升干部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完善教育培训制度,保障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为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构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学校党委着力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的制度规范,形成培训质量评估、学习情况考核、干部激励约束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有效保障了教育培训取得实效。

1.建立健全培训质量评估制度。培训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组织学员座谈或发放教学效果评测表等方式,详细收集参训干部对于课程内容、授课教师、授课形式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保证教学秩序和稳定性的同时适当调整培训计划,保障教育培训内容和教育培训方式能够满足干部的培训需求。

培训学习制度范文 篇2

为增强各级干部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有效提高各级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根据《__区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办法(试行)》、《__区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试行)》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有关政策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干部的学习培训管理严格按照《__区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试行)》,以学分累积的方式进行评价和考核。办公室专门人员负责对干部所得学分进行登记、管理,学分的计算按照《__区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进行。

二、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要与党支部的组织学习有机结合 ,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学习相结合,学习要做到“五个有”:有学习计划、有学习内容、有学习形式、有学习笔记、有学习心得。

三、干部的业务素质学习要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同时要注重经济社会知识学习,加强参政议政能力学习。

1、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党组学习会,主席召集,党组成员轮流主持,学习省妇联、区委区政府重要文件、会议精神,协调解决重大工作问题;

2、轮流选派干部参加区组织人事部门组织的各类干部教育培训班学习,省级以上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班学习,或者其他部门举办的业务知识、综合知识培训学习。

3、支持干部下基层挂职锻炼,在基层实践中提高服务能力,增长才干;

4、组织干部参加全区年度干部培训教育学习,每月开展1次单位集中学习;

5、干部要自觉参加__区干部网上学习平台必修课程学习外,要根据自身及工作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学习培训。

6、鼓励干部参加在职学历或学位教育。个人选读学历或学位教育的,经党组同意,其学费个人先付,获得学历证书后给予报销50%的学费,报销最高限额为2万元。未经党组同意选读的学历教育,费用自理;干部学习期间按规定必须占用工作时间的,由各部室协调安排,考试前每考一门功课可安排1天时间复习,连续复习时间不超过3天。

7、鼓励干部通过各类专业资格考试,考试复习时间参照在职学历或学位教育的有关规定。

四、参加各类培训学习的干部,要正确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要遵守机关工作制度,服从工作安排,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珍惜培训教育的机关,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五、干部的学习培训情况应在每年底在本单位内予以公布,并作为干部考核、任职、晋升的参考依据之一,对完成年度学习培训任务突出的干部,要予以肯定和表扬。

六、本单位的干部年度学习培训工作由办公室统一管理,并按照有关规定将干部学习情况上报组织人事部门。

为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提高组织生活质量,根据《中国共产程》等有关规定,结合区妇联实际,制定本制度。“会议”包括区妇联党员参加党总支及党支部的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员民主生活会

每个党员都必须按规定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参加所在党总支和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又要参加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

一、党员大会

1、党总支每年召开一次党员大会,时间初定在每年的“七一”前后,根据工作安排和实际情况调整开会的时间;党支部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时间安排在每季度的最后一个月,可根据工作安排和实际情况调整开会的具体时间。

2、党员大会一般由书记主持,确因特殊情况书记不能主持时,应事先委托副书记或其他支委主持。

3、党员大会一般须有支部半数以上党员参加才能召开。

4、会议主要内容包括:

(1)传达上级党组织指示,讨论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和党委布置的任务,组织党员学习党在各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

(2)讨论并通过年度工作计划

(3)听取和审议支委会工作报告

(4)听取党员意见和建议;

(5)讨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6)向党员提出在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任务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具体要求;

(7)选举支部委员会和出席上级党代表会的代表,增补和撤销支委;

(8)党支部讨论发展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的问题,党总支做好审批;

(9)党支部提出奖惩党员的意见,决定职权范围内的对党员的表彰和处分,党总支做好审批;

(10)讨论支委会提交的其他问题。

5、凡提交全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的重要事项,应先由支委会提出意见,经充分讨论后再进行表决,党员大会表决时,须由半数以上应到会议的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赞成,才能做出决议或决定。

6、

宣传委员要做好会议记录,重大事项、重要决定会后要形成会议纪要

二、 支委会

1、党总支支委会每半年召开一次,时间初定在每年“七一”前后和12月初;党支部支委会每季度召开一次,时间安排在每季度的最后一个月,在支部党员大会前召开,可根据工作安排和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开会的具体时间。

2、会议由书记主持,支委参加。

3、党总支支委会主要内容包括:

(1)研究贯彻上级党委的决议和指示;

(2)讨论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

(3)研究党的建设和党员管理教育方面的问题;

(4)对党总支近期活动作出安排;

(5)商定党总支党员大会召开的内容和形式。

党支部支委会主要内容包括:

(1)研究贯彻党总支的决议和指示;

(2)讨论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

(3)研究支部建设和党员管理教育方面的问题;

(4)研究培养、发展新党员工作;

(5)研究表彰先进、处分违纪党员问题;

(6)对支部近期活动做出安排;

(7)商定支部党员大会的内容和形式;

4、如有必要,也可召开支委扩大会议。

5、组织委员应将支委会的内容提前通知参会的支委,并要求做好准备,保证支委会的质量。

6、支委会会议围绕议题进行研究讨论;按照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讨论重大问题,到会支委必须超过支委人数半数方可有效。

7、支委会由宣传委员做好会议记录,重大事项、重要决定要形成会议记要。

三、民主生活会

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员个体素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达到全体党员思想上、组织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 特定以下制度:

1、各党支部每年结合党员大会一起召开,并与民主评议党员同时进行。

2、党员民主生活会由书记主持,确因特殊情况书记不能主持时,应事先委托副书记或其他支委书记主持。

3、参加民主生活会的每个党员都应遵循“团结 批评―团结”的方针,通过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达到统一思想、增强团结、共同提高的目的。

4、民主生活会前要根据当前形势、任务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重点议题,同时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积极开展谈心活动,为解决存在的问题创造良好的气氛和条件。

5、会议主要内容包括:

(1)对照《》、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和共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检查在理想信念、宗旨、作风、遵守纪律和立足本职发挥作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2)检查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情况;(3)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剖析思想根源;(4)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6、召开党员民主生活会,全体党员一般不得缺席。因故缺席的人员必须提交书面发言,书面发言应在会上宣读并列入会议记录。

7、民主生活会的情况应于会后及时报送党总支,由党总支汇总后报送有关部门。

8、支部宣传委员负责记录民主生活会的情况,活动的时间、地点、应到人数、实到人数、缺席人及原因、主持人、活动内容等均要详细记录。

9、党员针对民主生活会上检查和反映出来的问题,要积极制定改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组织生活制度

严格执行“”规定。党总支每年召开一次全体党员大会,党总支支委会每年“七一”前后和12月初各召开一次支委会,每年安排上一次党课。党支部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党支部支委会每季末召开一次支委会;每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每年安排上一次党课。各个党支部每年12月初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党员活动,报党总支审批备案,并报送到相关部门。每个党员都要自觉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应无故缺席。要对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1、“”可根据党总支和支部的安排和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时间。

2、党课教育的主要内容:

(1)党的基本理论教育;(2)党的理想信念教育;(3)党的宗旨教育;(4)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教育;(5)党纪党规教育;(6)党员标准教育;(7)党员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教育;(8)形势文秘站:任务教育等。

3、党课教育要联系妇联工作实际和党员思想实际,突出党性和思想性,讲求针对性和有效性,力求把党员教育和党员管理结合起来。

4、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讲党课,支部书记每年至少给党员上一次党课,还可以请理论专家、英模人物、优秀党员讲党课,也可以结合主题实践活动开展。

5、党课教育可吸收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和优秀干部等参加。

6、授课人要认真准备讲稿,事先可以召开支委会议讨论确定讲课的主题和提纲,然后围绕提纲广泛收集资料,认真备课。听课人员要认真听讲,做好学习笔记,并积极参加课后讨论,加深理解。

其他要求

一、议事原则

(一)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党员会议讨论重大问题前,要相互沟通,让支委带着问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在讨论决定问题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各抒己见。对重大问题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如对重要问题产生不同意见,可缓议,待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统一认识后再作决定。

(二)坚持保密原则。对需要保密的内容,与会人员必须严守秘密,不准泄密。对需要传达的问题,应按照一定程序进行。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准查阅会议记录。

(三)坚持回避原则。会议议题涉及到参会人员时,本人应回避,以利于充分讨论。

(四)坚持效率原则。会议发言简明扼要,不照本宣科,避免重复意见和阐述无关的问题。

二、会前准备

(一)上会讨论的文件材料要求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情况清楚,根据充分,办法具体。由涉及内容的有关科室准备,组织委员督促。

(二)组织委员及时通知参会人员,并将议题和有关文件材料提前印送支委,安排好会议室,做好准备工作。

(三)凡是支委分工职权范围内应解决的问题,一般不提交党支部会议议定。确需上会议定的,分管委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明确意见。

三、会中要求

(一)参会人员按时到会,准时开会。无关人员不准随意进入会场。

(二)做好记录,要求真实、准确、完整。

(三)会议主持人应尽可能准确地按照会前所计划的时间安排会议的节奏,不要随意提前或推后。

四、会后工作

(一)会后宣传委员要及时向未到会的支部委员通报会议的有关情况。

(二)会议情况视需要由宣传委员负责整理成会议纪要,经党总支书记签署后印报(发)上级党委、领导和支部委员及有关部门、单位。

培训学习制度范文 篇3

中组部《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出台后,蜀山区高度重视、迅速行动,通过深入学习,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等措施,切实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并对照《规定》进行了自查,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是以学习宣传先行。蜀山区通过中心组理论学习、文件传达、召开专题座谈会等形式,让领导干部、组工干部率先吃透《规定》精神,并要求他们当好义务宣传员,帮助广大干部深入了解《规定》出台的重要意义。在4月份组织的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出资人、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示范培训班入学教育中,抽出课时专门集中学习规定,逐条讲解,确保用《规定》指导学习培训。

二是用制度规范保障。区委组织部对照规定结合蜀山区实际,对现行的干部教育相关规章制度逐条进行了深入梳理,完善了学员考勤制度、请假销假制度、学习管理制度,新制定了学习反馈制度、学风考核制度、教学质量评估制度等。通过制度的完善,为干部教育培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过制度的规范,让学员自觉主动贯彻规定精神,把精力集中在学习培训本身,真正做到我想学、我要学、我在学。

三是以强化管理为重。规范的制度必须通过严明的管理落实到位。明确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纪律,严格落实不准在校外食宿、不准迟到早退,不准不交作业、不准无故缺课、不准接受宴请等“八个不准”。对违反管理规定、达不到教学要求的学员或督促诫勉,或限时整改,或予以劝退。真正把学员当做学员,通过加强过程管理激发参训人员学习热情、端正学习态度,让干部教育培训回归本源。

四是与干部考评挂钩。对领导干部每年参加干部教育培训、在线学习等情况建立学习档案,对学习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既看干部理论学习的收获,更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既看学员在学习期间的表现,更看学习效果发挥作用情况。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考察干部、发现干部、识别干部、使用干部的重要渠道,培训情况与干部年度考核、任职定级和职务晋升挂钩,参加培训不合格者当年年度考核不能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不能评先选优,不能提拔晋升,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的良好导向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够深入。部分单位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不够,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一些单位借口经费紧张、工作忙,不按要求参加培训;少数干部满足于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感觉不到本领恐慌的压力,缺乏推动工作的责任心和上进心,认为参加培训只是“认认人,养养神,学两词”,学习不积极,不主动,不扎实等等,影响了培训的实效。

二是监管手段还不够有力。培训主管部门对培训效果的监管手段还不够有力,有时候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强调自觉遵守纪律的多,监督检查的少,未能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参学人员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测评,对受训后缺乏有效的跟踪管理。

三是激励措施还不够有效。虽然我区坚持干部教育情况与干部考评挂钩,取得一定成效,但对于少数干部,尤其是有“船到码头车到岸”的思想的干部触动仍不够深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不够高。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加强宣传。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宣传,利用网站、工作简报、工作例会、理论学习等多种形式,在全区上下营造学习《规定》的浓厚氛围。并把《规定》作为每次干部教育培训班开班仪式上的规定动作,让学员以实际行动自觉遵守《规定》。

二是严格管理。进一步严肃干部教育培训相关制度,凡是缺课时间超过总课时十分之一以上的,不得发给结业证书。对于不服从调学安排的,要采取组织措施,给予纪律处分。要加强对学员的教育管理,实行组织部门派员跟班学习、考察制度,培训结束时,要对学员进行严格的考试考核,并将考核情况记入培训档案。

三是有效激励。一要丰富内部激励措施,延伸培训内涵,拓宽培训层面,使素质培训与能力培训相结合,在培训方式上变传统的教师讲课、学员听课为情景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研讨互动式教学,激发学习热情;二要强化外部激励措施,严格执行《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提拔党政干部必须切实经过固定期限以上的培训,否则不予研究;尽快建立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考核制度,把“述学、评学、考学”贯穿到干部的述职、评议、考核等管理环节中来;将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考核,逐步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

中共合肥市蜀山区委组织部

培训学习制度范文 篇4

本文以座谈、访谈等方式,在对部分高校调研的基础上,对辅导员培训机制,做出了自己的思考。

一、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的现状

在调研中发现,各高校对辅导员培训工作比较重视,也在培训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但是总的来说,现行的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机制不够完善,难以适应新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培训内容联系实践不够紧密。不能区别地、有针对性地把握不同层次辅导员培训需求。脱离工作实践的发展需要,对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中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涉及少,急需和实用的新知识少,不能满足辅导员所需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方面的要求,使辅导员学习的热情、兴趣受到影响,使培训对辅导员缺乏吸引力。

(二)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形式依然沿袭传统套路,缺乏灵活性,多为满堂灌,参与性不强。

(三)缺乏内驱力。一些辅导员还没有充分认识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强调工作忙,任务重,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重参与,轻结果。

(四)教学资源利用不够。目前各高校对辅导员的培训,多由各高校自己开展。其培训的教学工作主要由本校的部分专家担任,而忽略了整合其他同类高校的教师资源。辅导员校际间的工作交流少,使他们工作思路闭塞,视野不够开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的提高。

(五)培训制度不够完善。一是缺乏系统的质量评估制度和激励机制。如教学质量评估、学员培训效果评估等,缺乏可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二是培训制度多停留在制度的制定上,对相关的学习制度、考勤制度难以严格执行;三是管理制度不严,由于工学矛盾突出,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即使参加培训,也时常请假处理工作,不能静心学习。

二、对高校辅导员培训机制创新的几点思考

(一)创新培训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增强辅导员学习的主动性

培训体制创新首先要做到培训理念创新,这是培训工作创新的先导。在辅导员培训工作中,一是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的素质是事业成功的决定因素。培训是开发人才资源,提升人的能力的基本途径;二是要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人不论处于哪个年龄段,都应继续参加教育与学习,且不拘于传统的学习与教育形式;三是要树立团队学习观念。学习不仅包括个体学习,还应包括组织的团队学习。团队学习能力的提高与个体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样重要;四是要树立学习也是工作业绩的观念。学习好是个人与组织工作出实绩的重要手段,也是工作业绩的一个表现方面。

(二)激活培训运行机制

1.按需培训。激活培训运行机制,首先要掌握辅导员培训的需求信息,以培训需求为导向,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训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里的“按需培训”的“需”包含辅导员的自我需求和辅导员岗位需求两个方面。要做到针对辅导员的需要进行培训,而不只是推出一大堆的课程。那么,收集、掌握和分析辅导员的培训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图1)我们可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对辅导员现有的工作态度A、工作技能S、专业知识K的情况进行信息收集。可根据辅导员具体情况分为几个层次,进行需求情况汇总(表1),如将辅导员分为新辅导员和在职辅导员,结合他们自身的不同情况和工作岗位所需的A、S、K进行分析,即他们需要什么工作态度、知识和技能,以此确定培训方案。只有在辅导员想学所需工作知识,而又很缺乏时,培训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这样才能真正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

2.精心设计培训课程。通过需求分析,结合辅导员的自我需求和辅导员岗位需求,确定明确有效的培训目标,并以此制定培训内容、方法、选择培训导师。在培训内容上,注重理论知识与业务能力的有机结合,要从理论型知识培训向能力型培训转变,从粗放型培训向精细型培训转变。培训活动是一个学习和促进学习的过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学习指的是由经验引起的在知识、技能、理念、态度和行为方面发生的相对持久的改变,而不仅仅是简单地陈述事实或传授知识。若要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就必须深入到学习行为内部,寻求恰当的方式开展培训工作。因此在培训方法上,可结合培训内容,选择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要从偏重课堂理论培训向课堂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转变,采取案例分析、讲授示范、角色扮演、对策研究、小组讨论、观看录像、游戏等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要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增强参训辅导员的学习兴趣。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辅导员获取新知识的速度。

3.创新资源共享机制。第一,构建培训网络。《规定》、《计划》中提出,要建立“国家―片区―省―学校”四级分层递进的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要整合现有的辅导员培训资源,加强辅导员培训基地建设。要挖掘教育培训资源,推进辅导员培训资源的重组,进一步加强各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辅导员培训网络体系。第二,建立开放式的教师资源库。本着资源共享原则对各高校培训师资进行整合。要努力组建一支培训、专业、管理、研究一体化的培训师资队伍,并完善和充实兼职师资库,把师资队伍扩大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教育学专家、心理学专家,扩大到高层次经营管理者,实现教师资源共享。

4.建立考评激励机制。针对目前辅导员培训中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应根据培训的不同形式,制定科学的考试考核制度。要把辅导员的上岗资格与培训挂起钩来,教育部拟定的《规定》、《计划》中明确提出,“建立辅导员持证上岗制度,2006年起全面实施”。还要积极为辅导员创造条件,《规定》、《计划》还明确提出了“实施辅导员继续攻读学位计划”、“每年选送30―40名优秀辅导员骨干到国外学习”等多项激励措施。

实现从辅导员“被动地接受组织培训”向“主动地寻求组织学习”的转变,就必须构建相匹配的考评激励机制,其目标是提高辅导员学习的自主性和满意度,促进教育培训与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相结合。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