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范文 > 礼仪 > 商务礼仪 > 问候礼仪基础知识【优秀7篇】正文

问候礼仪基础知识【优秀7篇】

时间:2023-08-31 04:07:37

见面问候的礼仪,见面问候是我们向他人表示尊重的一种方式。见面问候虽然只是打招呼、寒喧或是简单的三言两语,却代表着我们对他人的尊重。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问候礼仪基础知识【优秀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见面问候礼仪 篇1

基本礼仪

握手

通常年长(尊)者先伸手后,另一方及时呼应。来访时、主人先伸手以表示欢迎。告辞时,待客人先伸手后,主人再相握。握手的力度以不握疼对方的手为限度。初次见面时,时间一般控制在3秒钟内。

介绍

介绍时应把身份、地位较为低的一方介绍给相对而言身份、地位较为尊贵的一方。介绍时陈述的时间宜短不宜长,内容宜简不宜繁。同时避免给任何一方厚此薄彼的感觉。

致意

表示问候之意。通常在各种场合用举手、点头、欠身、脱帽等方式向相识的人打招呼。

重点礼仪

握手礼

握手是大多数国家见面和离别时相互致意的礼仪。握手既是人们见面相互问候的主要礼仪,还是祝贺、感谢、安慰或相互鼓励的适当表达。如对方取得某些成绩与进步时,对方赠送礼品,以及发放奖品、奖状、发表祝词后,均可以握手来表示祝贺、感谢、鼓励等。

鞠躬礼

在与日本、韩国等东方国家的外国友人见面时,行鞠躬礼表达致意是常见的礼节仪式。鞠躬礼

分为15°、30°和45°的不同形式;度数越高向对方表达的敬意越深。基本原则:在特定的群体中,应向身份最高、规格最高的长者行45°角鞠躬礼;身份次之行30°角鞠躬礼;身份对等行15°角鞠躬礼。

名片礼

初次相识,往往要互呈名片。呈名片可在交流前或交流结束、临别之际,可视具体情况而定。递接名片时最好用双手,名片的正面应朝着对方,接过对方的名片后应致谢。一般不要伸手向别人讨名片,必须讨名片时应以请求的口气,如“您方便的话,请给我一张名片,以便日后联系。”

脱帽礼

见面时男士应摘下帽子或举一举帽子,并向对方致意或问好。若与同一人在同一场合前后多次相遇,则不必反复脱帽。进入主人房间时,客人必须脱帽。在庄重、正规的场合应自觉脱帽。

拥抱礼

拥抱礼多用于官方、民间的迎送宾客或祝贺致谢等社交场合。两人相对而立,上身稍稍前倾,各自右臂偏上、左臂偏下,右手环拥对方左肩部位,左手环拥对方右腰部位,彼此头部及上身向右相互拥抱,最后再向左拥抱一次。

亲吻礼

行亲吻礼时,往往伴有一定程度的拥抱,不同关系、不同身份的人,相互亲吻的部位不尽相同。在公共场合和社交场合,关系亲近的女子之间可以吻脸,男子之间是拥肩相抱,男女之间一般是贴面颊,晚辈对尊长是吻额头,男子对尊贵的女宾可以吻手指或手背。在许多国家的迎宾场合,宾主往往以握手、拥抱、左右吻脸、贴面的连续动作,表示最真诚的热情和敬意。

见面问候礼仪 篇2

握手礼仪:

握手是大多数国家相互见面和离别时最常见的礼节。西方人通常是在经人介绍与别人相识时才握手,若相识的对方是妇女、年长者、职位高者,则应尊重对方意愿,不主动伸手。宾主之间,主人有向客人先伸手的义务,无论在机场或宾馆接待外宾,不管对方是男是女,主人都应先伸手。握手要有适当力度,太轻会使人感到冷淡,太重会使人觉得粗鲁。男士与女士握手可轻些,不要握满全手,只握其手指部位即可。握手时男士应脱去手套,女士除遇地位高的人外,一般不用脱手套。握手时切忌站在门口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多人同时握手时注意不要交叉,可等别人握完再伸手。

握手的标准方式:

行至距握手对象1米处,双腿立正,上身略向前倾,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与对方相握,握手时用力适度,上下稍晃动3、4次,随即松开手,恢复原状。与人握手,神态要专注、热情、友好、自然,面含笑容,目视对方双眼,同时向对方问候。

握手的先后顺序:

男女之间握手,男方要等女方先伸手后才能握手,如女方不伸手,无握手之意,方可用点头或鞠躬致意;宾主之间,主人应向客人先伸手,以示欢迎;长幼之间,年幼的要等年长的先伸手;上下级之间,下级要等上级先伸手,以示尊重。多人同时握手切忌交叉,要等别人握完后再伸手。握手时精神要集中,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握手时不要看着第三者,更不能东张西望,这都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军人戴军帽与对方握手时,应先行举手礼,然后再握手。

握手的力度:

握手时为了表示热情友好,应当稍许用力,但以不握痛对方的手为限度。在一般情况下,握手不必用力,握一下即可。男子与女子握手不能握得太紧,西方人往往只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但老朋友可以例外。

握手时间的长短:

握手时间的长短可根据握手双方亲密程度灵活掌握。初次见面者,一般应控制在3秒钟以内,切忌握住异性的手久久不松开。即使握同性的手,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对方欲罢不能。但时间过短,会被人认为傲慢冷淡,敷衍了事。

握手的禁忌:

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或戴着墨镜,另一只手也不能放在口袋里。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可以戴着薄纱手套与人握手。握手时不宜发长篇大论,点头哈腰,过分客套,这只会让对方不自在,不舒服。与基督教徒交往时,要避免交叉握手。这种形状类似十字架,在基督教信徒眼中,被视为不吉利。与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切忌用左手与他人握手,因为他们认为左手是不洁的。除长者或女士,坐着与人握手是不礼貌的,只要有可能,都要起身站立。

握手还含有感谢、慰问、祝贺或相互鼓励的表示。

问候礼仪基础知识和基础技巧 篇3

闲谈是社会和商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下面就来说说问候礼仪基础知识和基础技巧,千万别错过。

问候看似简单,其实一个人品格,往往在一见面就能看出来。因此,商务人员在社交场合的问候语应多用,善于运用礼貌用语,这是尊重他人和自己的手段,是显示个人风度和能力的必要途径之一。

问候型

1.礼貌问候。如:“你好”,“早上好”,“节日快乐”等。

2.思念问候。如:“好久不见”“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你了!”等。

3.关心问候。如:“最近怎么样?”,“最近还好吗?”等。

4.友好问候。如:“生意怎么样?”“你在干什么?”等。

言他型

“今天是个好日子”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话,可以打破尴尬的局面。这个是初次见面较好的问候方式。

触景生情型

情景问候语是一种基于特定谈话场景的临时性问候语,比如他们刚刚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将要做什么。

赞美型

最简单的就是赞美;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需要别人的肯定和认可,需要真诚和赞美。

攀认型

在初次见面时,问候的交流和对某种关系的认可,一见如故,立即转化为建立联系、发展友谊的机会。在沟通的过程中,善于寻找机会,挖掘双方的共同点,在情感上拉近彼此是非常重要的。

欣赏型

这是对初次见面的人表示尊重、钦佩、热情和礼貌的表现,寒暄或礼貌用语的使用要根据环境、条件、对象和双方的感情来选择和调整。

礼貌、礼节与礼仪 篇4

礼貌是指人们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侧重于表现人的基本品质。

礼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交往过程中表示问侯、致意、感谢、祝贺等惯用形式,如生日祝贺等,礼节是礼貌在语言、行为、体态等方面的体现。

礼仪包涵礼貌与礼节,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规范,这种规范与准则是人们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

礼仪的作用:内强素质,外强形象。具体表述为三个方面:

1、提高个人素质

商务人员的个人素质是一种个人修养及其表现。如在外人面前不吸烟、不在大庭广众前喧哗。

2、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

3、维护个人和单位的形象

商务礼仪最基本作用是“减灾效应”:少出洋相、少丢人、少破坏人际关系

个人形象六要素:

1. 仪表。重点是头部和手部:鼻毛不要过长、无异味、无异物;男性头发不要长于7厘米,做到前发不附额,侧发不掩耳,后发不及领。

2. 表情。三点要求:自然;友善;良性互动。

3. 举止。关注两点:举止文明,如不当众整理服饰;举止规范。

4. 服饰。最关键问题是选择搭配到位:符合身份,和谐美感。

5. 谈吐。涉及三点:压低音量;慎选内容;礼貌用语的使用。

待人接物。为综合性要素,有三点基本事项:诚信为本;遵纪守法;遵时守约。

见面问候礼仪 篇5

打躬作揖

作揖无疑可以算作是最古老的一种见面礼仪,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周代之前,至清朝的“拱手”礼,延续了几千年,至清朝覆灭,西方新思想传入,作揖、打躬之礼也逐渐销声匿迹了。

跪拜礼

跪拜之礼,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社会,周时就有稽首、顿首、空首三大跪拜礼仪规定,行礼者必须双手叠加膝前,叩首到地且停留多时。这种礼仪一直到辛亥革命时才伴随着封建制度一同灭亡。

握手

握手是现在社会大多数国家相见时最常用的礼节,广泛运用于政要、商要和普通百姓之间。行握手礼时,一般要求主人主动,男士必须光手,女士则可以戴手套。另外,握手不能交叉,也不能一只脚在内一只脚在外。

鞠躬

日本是一个极其注重礼节的国家,见面时一般都要互相问候,脱帽鞠躬,眼睛向下,表示诚恳的态度。日本妇女温柔体贴,每天鞠躬无数次,对男子亦十分尊重。除了日本之外,朝鲜人见面也行鞠躬礼。

双手合十

这种礼仪多见于信奉佛教的国家,比如说泰国。泰国人见面时往往低头问候,并将双手合十于胸前。小辈见长辈双手举到前额高度,平辈到鼻子高度,而长辈还礼则只需到胸前即可。另外,泰国认为头部是神圣的,不能随意摸别人的头。

拱手礼仪

又叫作揖礼,在我国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的礼节之一,常在人们相见时采用。即两手握拳,右手抱左手。

行礼时,不分尊卑,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可作揖后鞠躬。目前,它主要用于佳节团拜活动、元旦春节等节日的相互祝贺。也有时用在开订货会、产品鉴定会等业务会议时,厂长经理拱手致意。

见面问候礼仪 篇6

一般而言,美国人以不拘礼节、自由自在著称。和陌生人打打招呼,不见得便是想和你做朋友;一场愉快的交谈,也不见得就会变成知心莫逆,这时候我们只要主动接触,以愉快的心情应对就好。

见面介绍

初次见面,相互介绍也很简单。一般原则为将卑介绍予尊,即将客人介绍给主人,将年轻人介绍给年长者,将下级介绍给上级,将女士介绍给男士。介绍后握手须简短有力,美国人认为有力的握手代表诚恳坦率。

交谈禁忌

美国相互称呼直呼姓名,一般不用先生、太太、小姐等称呼,一般也不用正式头衔。只对法官、医生、高级官员、教授、高级神职人员称呼头衔。一般不用职务作为称呼。称呼长者忌用老字。交谈时忌问年龄、家庭状况、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经济收入以及其他私生活情况。

在交谈时要注意

常面带微笑,碰到认识的朋友时,主动的问候对方,别人问候你,也要反问候对方,表示关心。说话时语气诚恳、态度大方,当别人问候你时,回答尽量简洁。多赞美对方。

见面问候礼仪 篇7

五步目迎,三步问候

在开放式的服务空间中迎接宾客,要记住“五步目迎,三步问候”的原则。目迎就是行注目礼。迎宾的人员要专注,注意到顾客已经过来了,就要转向他,用眼神来表达关注和欢迎。注目礼的距离以五步为宜,在距离三步的时候就要问候“您好,欢迎光临”等。

未经许可不得直呼其名

生意场上最常见的礼仪错误:未经对方许可(明示或暗示),擅自称呼对方的名字。如今什么都讲随意,所以这样做的人越来越多。尽管很多人都能很快与新结识的人“畅谈”起来,但仍有为数不少的人内心无法接受这种举动。

叫错姓名怎么办?

1、体面地解释一下你的差错。与其结结巴巴地道歉,反复解释,或者试图敷衍过去,倒不如简单明了、不慌不忙的补救,承认过失。

2、如果需要的话,可以请求原谅。承认你也是个普通人是成熟的表现,不要让糟糕的局面成为你的绊脚石。

3、分散注意力。直接进入我们想表达的话题,仿佛自己并没有叫错姓名一般。

忘记姓名怎么办?

1、绝对不要问“你是谁”。以友好的方法回应对方,让对方觉得你很高兴见过他,你可以问对方上次分手后过得怎样来帮你回忆。

2、热情的和对方交谈,但一定不要随便使用任何名字,交谈结束后你可以试着去询问第三者。

3、不要再次忘记。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