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一年级教案 >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优秀8篇】正文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优秀8篇】

时间:2023-12-25 18:02:46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要怎么写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优秀8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儿童喜爱看动画片,更喜爱动画片中的形象,把《动画城》作为欣赏与评述的内容,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思维积极活跃起来,并从中受到良好的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

教材了《哪吒闹海》、《米老鼠》、《机器猫》、《大闹天宫》和《蓝猫淘气三千问》等中外著名的动画形象。这些动画形象造型生动、色彩夸张、个性突出,易于激发起学生欣赏和评述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图片,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动画形象的造型和色彩的美感,了解卡通人物造型常用的夸张法和拟人法。从而唤起同学们的美好情感体验,并能够把自己对于动画形象的感受和认识用简短的话语大胆地表述出来,与他人交流和共享。这些是“欣赏·评述”类型课的基本要求,教师教学时要注意把握,使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充分感受到动画形象的艺术魅力,提升学生对欣赏课的兴趣,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的提高。

教学目标:

1、欣赏中外卡通形象,体验其形象美感,感受其夸张与拟人的造型方法。

2、能够用简短的语言大胆描述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

3、培养学生对“欣赏·评述”类型课的学习兴趣。

4、通过动画形象和故事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行和美好情感的教育。

教学准备

收集与动画片相关的资料,如经典动画形象的图片、动画片中音乐的介绍、形象创作的趣闻、动画效果形成的科学知识等;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布置教室。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热启动

学生在节奏由舒缓逐渐加快的木鱼声中,进入教室就座,然后音乐声戛然而止,使学生为之一振,形成即将上课的概念,自己的思绪,做上课前最后的心理准备。

二、欣赏分析

老师:“哪位同学认识老师刚才打击的乐器?”

“这种乐器一般会在什么地方使用?”

“由什么样的人使用?”

师生共同欣赏动画片《三个和尚》。

老师:“这部动画片的主人公是谁?”

“主人公在形象上有什么特点?”

“这部动画片没有一句对白,主人公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都是用音乐来表现的,你能听出这是谁吗?”

播放动画片音乐片段,学生由乐器的不同和节奏的变化来判断。

(板胡代表的是小和尚;坠胡代表的是瘦和尚;北方的管子代表的是胖和尚。这三种都是民族乐器。)

老师:“动画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播放相应的音乐片段,加强学生的理解。

(三种乐器轮流演奏,好像三个和尚在对话——没水吃时,三样乐器“叽叽喳喳”的奏个不停,尾部还拖着一个幽默的长音,表示三个人生气极了,争吵不休;寺庙着火时,三种乐器此起彼伏,抑扬和谐,表示三个人齐心协力扑灭火灾时的忙碌情景。)

老师:“为什么会产生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呢?”

学生思索、讨论。

三、戏剧游戏

学生自由寻找合作伙伴,尝试用戏剧游戏的形式再现动画片《三个和尚》的情节。

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加入合理的情节、动作、对话、节奏、唱词等,增强表演的感染力。

四、布置任务

提醒学生自己喜欢的动画朋友的资料,练习讲解、描述,准备下一节课和同学们交流。

第二课时

一、猜一猜

老师播放一段动画片中的音乐或对白。

老师:“谁来猜一猜,这是哪部动画片中的片断?”

请同学们广泛的发言。

二、说一说

老师:“那位同学知道一些关于这部动画片的情况,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学生自主发言,介绍有关这部动画片的一些情况。

在学生发言告一段落后,教师进行系统地。

(前面两个教学环节可以重复进行多次,以期达到最佳

的教学目的。)

三、换一换看一看

老师:“把你的朋友介绍给别人,大家都会多一个朋友。”

“同学们愿意有更多的朋友吗?那就把你的动画朋友介绍给别的同学吧!”

学生之间交换所自己喜欢的动画朋友的资料,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画朋友的情况,邀请别的同学和自己一起观看动画片,关心动画朋友们。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篇2

课题:认识美术工具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

3、引导学生在认识美术工具和材料中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对美术创造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蜡笔、水笔、钢笔、毛笔、油画笔、水彩颜料、橡皮泥、陶土、剪刀、图画纸、宣纸等美术工具和颜料。

(2)教师准备一些可用来绘画、雕刻、拓印、拼贴、编织的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教师搜集由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的美术作品(中国画、水彩画、版画、雕塑、剪纸、素描等)

教学活动设计:

(1)引导阶段:

教师在课前利用旧衣服自制一挎包,放入各种美术材料和工具。上课时让学生上来抽奖:抽出一样来让其他人说说这是什么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都掏出来后,教师选几样常用材料当场操作、示范。并出示不同材料所作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及特点和不同的表现效果。

(2)发展阶段

鼓励学生学用自己感兴趣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以体会工具和材料的性能。

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3)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整洁。

课后拓展:

寻找自己家中或周围可用来绘画、粘贴、拓印、拼贴编织的各种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进行尝试性的美术创作。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很多表面凹凸不平,但纹理却非常美丽的物品,把这些物品纹理拓印下来,就可以获得和拓印物相似的形象,观察到不同的肌理效果。设置此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了解和掌握拓印的简单方法,认识、发现、探索拓印产生的纹理所具有的自然美感。

拓印分为干拓和湿拓两种,其方法简单易学,操作性强,是一种易被儿童掌握的有趣的美术活动形式。本节课向学生介绍了湿拓的简单方法,教材中出示的图例包括:

1、不同类别的拓印物,提示学生可拓印的物品种类很多,要深入生活去发现,去搜集。

2、湿拓的方法步骤,便于学生自学和探究。

3、学生的示范作品。有的用不同拓印物拼组而成,有的是同一件物品重复拓印的作品,还有的是拓印后再巧妙添画组成形象的。

这些作品构思巧妙,可用来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拓印出有趣的作品来。

教学目标:

1、发现、认识生活中美丽而有趣的各种纹理。

2、尝试不同物品、不同方法的拓印;掌握湿拓的一般方法。

3、体验拓印花纹的自然美感和形式美感。

教学准备:一块刻有花纹的底版和一张普通的光滑板,各种物品若干,范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今天老师首先要来变一个魔术,想请一个小朋友与我一起合作。

布下一块刻有花纹的底版和一张普通的光滑板

请你把手伸到布底下,告诉大家你摸到了什么?

你认为这里面会是什么花纹呢?

现在老师用不着看也能把底下的花纹“画”出来,你相信吗?

教师示范

用蜡笔拓印

请你检查一下这个图案是不是跟底下的相同呢?

这种方法就叫做拓印。

二、新课教学

1、摸一摸

那么另一块板能不能也印出来呢?我们也来试试(教师示范)

为什么它就印不出来呢?

动手摸一摸你身边的物品,是不是所有的物品都能够用来拓印呢?

什么样的东西能拓印?(表面粗糙或有突起的花纹)

老师这里有一些东西,你看看哪些是可以拓印的,哪些不行?(请学生投影仪是分类)

2、说一说

看看你周围的物品,告诉你的同桌,你找到了哪些物品,哪些能够用来拓印。

(听学生的反馈,大家一起评评他们说得对不对

你觉得大自然中会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拓印?

学生举例

3、找一找

今天我们要到校园里去找一找了,把你认为能用来拓印的东西找来,放到自己的袋子里。

三、课堂

小朋友找到了好多有趣的东西,它们都有各自的纹理,回到家中再看看身边有没有好看且有突起花纹的物品,一同放到你的袋子里,并带好蜡笔。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找了很多有纹理的物品,今天我们就要动手来印了。

二、拓印

1、讨论

你用什么方法把物品上的花纹印下来呢?(学生回答)

印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教师示范错误的画法,提醒学生应该注意到:少用力,不移动,同一方向涂,选择较深的颜色)

2、试一试

试试你能不能印出好看的花纹。

3、比一比

比比谁印得最清楚,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印的,注意到了什么?

三、组合拓印

一张叶子印出来的还不算漂亮,我们可以把叶子组合成一张画,再印就更漂亮了。(出示示范作品)

四、尝试练习

尝试通过组合的方法再印一幅美丽的拓印画。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大自然的图片,感知大自然不同特点的美。

技能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不同自然美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及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不同的美,了解大自然的丰富,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学习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大自然。

主要教法 启发引导法、自学尝试法

学习指导 体验探究法 辅助指导法

教学资源 教师:教材、课件。

学生:教材、自然风光片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教学意图

教师 学生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今年暑假吴老师去了趟内蒙古,(课件)那里不但有美丽的草原,还有婷婷的白桦树,日落时夕阳映红了满天的云彩,你们看,多漂亮!

2.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大自然(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1.你们都去过哪儿?

那里有什么美丽的景色?

你有什么感受?

2.由香山红叶引到秋天的美:(课件)

师:天空湛蓝、空气清新、色彩丰富、果实收获、适合出去游玩。

这么好的景色,我想到铺满落叶的小路上走一走或到果园里摘几个红彤彤的果实,体验一下丰收的喜悦。 你想做什么?

我想在经历了炎热的夏天之后晚几天穿上毛衣,多享受一下秋风的凉爽。

3.秋天的风越来越冷,树叶渐渐地掉光了,你们说什么季节来到了? 冬天什么样?

师:静静的体会下雪时的寂静和雪花落地的声音――这么好的景色,我想到没人走过的雪地上踩雪,我喜欢那种咯吱咯吱的声音。 你想做什么?

这时我们都忘记了寒冷,到户外去享受冬天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谁仔细的观察过雪花的形状?这么细小的东西变化也很丰富。

4.冬天过后,冰雪渐渐地融化了,快乐地在小河里游走,去迎接什么季节?(春天),春天什么样?春天里一派生机。

为什么小芽要从土中钻出来呢?

你见过彩虹吗?什么时候会出现彩虹?

(这么好的景色,我想走走看看发芽的柳条再闻一闻春风带来的泥土的味道。 你想做什么?

5.天气越来越暖和,这是什么季节?(夏天) 夏天是什么样子的?

都是新年祝语,我就选这红色的`吧,与边框的紫色在一起显得鲜艳。你想用哪个?

这么好的景色,我想到树阴下闭上眼睛听一听知了的鸣叫或在大雨来临之前看一看天上那变幻莫测的云,你想做什麽?)

(我想到树林里画一幅画,把苍翠的绿色记录下来 )

6.每个季节我们都回忆了一遍,你更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看来,不同的人对大自然的感受是不同的,不同的季节给我们的美感也是不同的。

7.下面就请你把大自然的美用画笔表现出来。

一座山、一片海、一棵树、几只鸟、几个石子、几只小虫都可以。

四、教师辅导:(放音乐)

五、课堂小节:

其实大自然的美就在我们周围,等待着我们的发现和关注。

我们怎样做才能使大自然永远这样美丽呢?

欣赏课件中的美景。

学生回忆对自然的印象并畅谈并自己见过美丽景色。

学生通过课件引导欣赏秋天的美丽。

谈感受,发表自己的意见

冬天

刮风、寒冷、下雪等。

打雪仗、堆雪人

学生设计、

回答并看课件中雪花的放大图。

促使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

伸懒腰、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

(用动作体会小苗发芽钻出土的样子)

闭上眼听:春雷、春雨声和《春雨蒙蒙》的歌曲。

花开得更茂盛、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舞蹈、歌唱、树木苍翠、茂密、浓郁。

(有时候会下一场倾盆大雨)……

看课件中的美景,欣赏并展开联想。

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

用画笔表现自己心中最美的景色。可以到教室侧面的帖好的纸上画,也可以到黑板上来画,还可以在彩纸上画。

展评作品。

激发学生的兴趣,直观欣赏并引入新课。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通过对四季不同特点的景色进行欣赏,使学生感受自然界中多姿多彩的美。

提问与学生的回答,使学展开联想,丰富美术语言。

渗透环境、科学等教育。

用肢体语言表现生活。

运用多感官体会自然之美。

培养学生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学习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大自然。

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大自然之美。

教学反思

《美丽的大自然》一课是一节欣赏课。欣赏教学表现为观察、欣赏、理解、的过程,它虽不是操作性的活动,但对学生的美感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课以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为中心,从四季着手,通过回忆、想象、观察、叙述,引发学生主动发现身边大自然的美,并细心去体会。在素质教育中的艺术教育首先是美的教育,具体说是向学生美的对象,使他们认识美,懂得美是可以欣赏的。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我利用课件带领学生观察、感受大自然不同的美,直观地呈现大自然的不同侧面,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将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让孩子们也体会到美的多样性――红色的美,绿色的也美……,雄壮的美,轻柔的也美……,静谧是一种美,喧闹中也有美……。美给人的感受是多种多样的,你自己感受到的美是独一无二的。美不是教师讲给学生听的,美甚至不是用来看的,看和听只是让学生接触到了美,还远未达到欣赏的目的。那么美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呢?答案是唯一的:美是要用心灵去体会的,这才是真正的欣赏。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本课运用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传递信息,甚至提前布置实地感受的活动来亲近自然。

希望在本课的学习后,当学生读到一段优美的文字时,脑海里会浮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当学生眼前出现一幅美丽的图画时,能够闻到画中花的香味……,总之,当孩子们闭上眼睛也能感到美的存在时,他们就学会了欣赏美。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篇5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版美术第一册第十一课《画汽车》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分析,学习概括、表现不同种类汽车的外形特点。

2、在对汽车的观察、分析、表现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以及造型能力,发展综合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发展个性。

三、教学重难点

不同种类汽车的外形特点及表现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今天我们在这里上一节美术课,同学们喜欢听动画歌曲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歌曲《小司机》。

小汽车呀真漂亮,真呀真漂亮,嘟嘟嘟嘟嘟嘟嘟,喇叭响,我是汽车小司机,我是小司机,我为四化运输忙,运输忙,车轮快如飞,马达放声响,运来工厂新机器,又运家乡丰收粮,又运家乡丰收粮。

小汽车呀真漂亮,真呀真漂亮,嘟嘟嘟嘟嘟嘟嘟,喇叭响,我是汽车小司机,我是小司机,我为四化运输忙,运输忙,手握方向盘,心向红太阳,一路歌声一路笑,胜利捷报传四方,胜利捷报传四方。

小汽车呀真漂亮,真呀真漂亮,嘟嘟嘟嘟嘟嘟嘟,喇叭响,我是汽车小司机,我是小司机,我为四化运输忙,运输忙,车轮快如飞,马达放声唱,运来工厂新机器,又运家乡丰收粮,又运家乡丰收粮。

同学们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声音?是一辆什么车?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汽车呢?它们都有什么本领?你想画一画吗?今天我们就来画汽车。

(出示课题)

(首先采用多媒体课件,以学生熟悉的汽笛声和汽车画面引入,伴着我是汽车小司机的乐耳的歌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观察探究(看汽车、赏汽车)

1、我们先来看教材,看一看你知道它们都是什么车吗?哪些是现实生活中的,哪些是画的作品。

2、汽车从功能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客车、货车和特种车。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这些车。

(1) 请你说说这是什么车?它有什么本领?

(2) 观察这辆车的外型特点,用手模拟。

3、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车的外形,你们还想看外形更漂亮更新颖的汽车吗?老师带你们去观察奇怪的汽车。

(注意车的外形特点,播放课件)

(三)绘画创作(画汽车)

1、欣赏完漂亮的汽车,你们一定想画了,说说你想画一辆什么样的车?

2、下面就来表现你心中的小汽车,拿出你喜欢的画笔准备画汽车。

3、教师板前画背景(城市道路背景)

(四)展示作品

1、作品完成后同桌评价欣赏、完善。

2、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送到前面来让大家欣赏(先说画的是什么车,外形特点,功能,进行互评说说好在哪里。

3、谁愿意把自己的车开到前面的公路上来,学生粘贴,教师随机讲解一些交通常识。

4、说说你的车想去哪里,干什么。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一是看作品的重点要求表现的怎样,更要看学生学习的态度、参与意识,创新意识的发挥,对学习美术情感态度是不是进入了最佳状态,以激励为重点。)

(五)放飞理想(开汽车)

看来大家很有理想,有爱心,下面老师就帮大家实现这个愿望,放飞理想,让同学当一次小司机,开着自己心爱的小汽车,老师带你们就祖国各地游一游好吗?

下面的同学拿着自己的作品,伴着音乐和歌声,带着我们的理想出发吧。系好安全带,把好方向盘,起动了,师生同唱。

(播放课件)

马友营车站到了,请暂时休息一下,停车。

今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看了车、赏了车、画了车、开了车,高兴吗?愿同学们将来设计出更先进更漂亮的汽车。

(这是学生对自己作品他人作品创造力想象力的延伸,也是情感教育的高潮,让学生在充分展示作品的基础上,放飞理想,放飞激情,我设计了让学生开着自己画的小汽车到公路上,说说自己的愿望与理想,在音乐声中实现愿望与理想。)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篇6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点与线,自由表达自己想象中的画面,体验绘画与创造的乐趣。

2、

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建筑、人物、字母及各种自然物体,用点、线、面概括成的形态进行重新组合,绘制成非具象的画面效果,产生丰富的想象空间。

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点线面作画。

教学准备:

(1)师生课上要使用的:蜡笔、水笔、色彩纸。

(2)供学生欣赏的相关计算机图像、中国画资料。《康定斯基作品选》。

教学活动过程;

(1)引导阶段:

1、欣赏《康定斯基作品选》、计算机图像资料和中国画资料中各种由点、线组成的画面。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的具象描写思维模式,用点线自由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从中感受到绘画与创作的乐趣。

2、通过欣赏引导学生用比一比、说一说等方法了解线的粗细、点的大小、色彩的变化、画面的节奏以及其协调性。

3、出示各种常见的线材料,请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名字、比一比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形状细长。不同点:材料不同、有的直、有的弯、有粗有细、颜色不同。)

4、线材料变成点材料:教师把纸条揉成团、把纸条、绒线和绳子剪成小段或碎片。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形状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引申:再将点材料拼摆成线材料。

(2)发展阶段:

1、体验用不同的笔画成不同的点和线;

2、采用单线、涂色及剪贴等形式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3、鼓励学生选择各种点线面组成新的画面。利用手中的各种工具试着绘制一至两张与众不同的画面。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篇7

教材分析:在儿童的美术活动中,纸是他们最常接触和使用的材料之一,它造价低廉,触手可及。纸工练习对于培养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大有益处,在小学阶段的美术课中,纸工练习是遵循着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规律设计的。《一张大纸》就是一节最基础、最简单的纸工练习课。

这是一节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随意“玩纸”的课,教学重点在于让儿童在“玩纸”的过程中激发对纸材的兴趣,全方位地感受纸材的特性,并练习简单的纸工技法。本课的纸工创作是无主题创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运用剪、撕、折、卷等方法,不断改变纸的形态,把一张普普通通的纸变成各不相同的形象,体验纸造型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为今后开展系列性的纸造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玩纸的游戏活动感受纸材特性。

2、能利用折、撕、剪、卷等基本方法做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3、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16开以上报纸、挂历纸、包装盒、包装纸、皱纹纸等。

教学方案: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准备上课。

二、讲授新课:

1、师出示自己带来的各种纸,请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把自己带来的纸摸摸、撕撕、卷卷、折折,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3、师示范,做一些简单有趣的纸工作品,欣赏评价。

三、学生创作:

1、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品,说一说他们各用了哪些手法?

2、提问:你想把自己的一张大纸变成什么?用什么样的方法使它变成你想要的形状?

3、自由创作。(也可以分小组合作)

三、展示

1、让学生将作品张贴、摆放或悬挂,进行集体评价。

2、教师总结学生本节课表现。

3、提示:平时注意收集各种材料。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篇8

学习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动脑筋想办法进行制作菜肴拼盘装饰与环境布置。

2、指导学生布置新年家庭环境,模拟过新年的情景。

3、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自选材料进行室内环境布置与置办年夜饭。

2、如何组织好学生有选择的进行活动及解决学生作业过程中技术上的问题

教具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笔墨宣纸、蔬果实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放音乐:过新年)

师:(1)刚才的音乐好听吗?

(2)从刚才的音乐中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3)你是怎么感受出来的呢?

(4)音乐使我们感受到了新年的气氛,今天我们也来过新年。

2、发展阶段:

(1)过新年是这么热闹,以前你们是怎么过年的呢?

(2)学生谈过年

(3)同学们对过年观察得真仔细,过年真是太快乐了。现在教室里一点过年的气氛也没有,如果今天过年,那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4)学生交流讨论:过新年时家里该做些什么事?

(5)小姐:写对联、贴对联,画年画、贴年画,剪窗花、贴窗花,吹气球,做年夜饭。

(6)过新年时家里要做的事还真不少,今天我们把教室也打扮成过新年的样子,我们也来一起过大年。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师:从刚才同学们的交流中知道,过年时家里要写对联,贴年画,剪窗花,做年夜饭,这么多事我们该先做什么呢?这样吧,我们来个分组合作齐动手,怎么样?

2、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

3、师:每小组合作完成各组的。工作。

4、学生选择各种材料完成各自的任务

四、作业评价

师生共同欣赏过新年的环境布置。在学生自评作业后,大组进行互评,提出更好的建议。

五、收拾整理:

六、 教师小结:过新年时用学到的知识帮助家里办年货,做爸爸妈妈的好帮手。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