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一年级教案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案【3篇】正文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案【3篇】

时间:2023-08-04 23:19:56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案【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草帽计》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篇1

课题:第五单元《草帽计》  课型:新授   备课:谢荣福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文章的脉络,把握主要内容。

2、读中理解贺龙“神机妙算”所体现的方面,感受贺龙高超的指挥才能。

3、分析文章“对比”的写法及其作用。

学习重点:体会贺龙高超的指挥才能

学习难点:分析“对比”的写法及其作用。

学习方法:读中感悟  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

课前学习:诵读文中四字词语,积累词语,并能分类

骄阳似火  汗流浃背  炎热难熬   (天气炎热)

面面相觑  莫名其妙  拍手称快   (红军前后不同的神情)

得意忘形  血肉横飞  叫苦连天   (白军的丑态)

镇定自若  神机妙算        (贺龙的表现)

课堂导学流程与训练设计: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理脉络

1、明确学习目标

2、读课题,围绕课题提出问题,产生阅读期待

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课文围绕“草帽”写了哪些内容?请理清课文的层次。

戴草帽→          →          →

4、学生用尽量少的文字概述贺龙的“草帽计”

5、了解写作顺序:按                    顺序写

二、细读课文  抓住重点明内容

1、课文中有一句话是对贺龙实施“草帽计”的评价。用直线划出来,并读好它。

学生读好文章最后一句。

2、默读:贺龙同志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他“算”到了什么?

(提示:请试着从以下几方面思考:天气、地形、红军、白军、敌机等。)()

3、个别表达:结合课文内容。

4、训练说话:贺龙看到                                                    ,

心想:

5、你认为文中还有哪些好词应该积累?自己读、记。

三、品读课文  读写结合悟文意

1、课文多处地方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请找出来,并试着谈谈每一处对比的作用。

(提示:从贺龙、红军战士、白军军官、白军士兵方面去思考)

2、师点拨引导:分析第一处对比写法(红军战士的前后不同表现)

红军战士开始疑惑不解与后面的拍手称快对比,突出贺龙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个别、分组读“疑惑不解”内容;想象后来可能说的话;

理解拍手称“快”(痛快、快活、大快人心)】

3、合作学习

4、小组代表展示探究成果,教师点拨订正。

文中的几处“对比”写法:

四、回归整体  把握文本谈收获

2、你认为贺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自我小结:这节课我的主要收获是:

4、拓展:a、好书推荐:《中国元帅贺龙》。

b、请你收集有关“智谋”方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案 篇2

作者:林里小学 梁丽霞

教学目标 :

1、认识“邓小平爷爷植树”等13个生字,会写“爷、节”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3、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并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歌曲引入,了解人物,揭示课题。

1、播放大家熟悉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说说歌曲中的老人是谁。

2、出示图片,介绍邓小平爷爷。

3、板书课题,师领读课题,请学生说说已经认识了哪几个字,不认识的字记一记。

4、指名说出识记“邓、植”两字的方法,师归纳小结识记方法:

(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熟字相加,形近字比较,找相同部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请学生说说读了课文知道了些什么。

三、识字读文。

1、认读理角解“难忘”,了解“植树节”。

(1)出示生字“节”,看拼音读准字音,说说自己知道哪些节?

(2)出示词语“难忘”,读一读。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些什么令自己难忘。

2、认读理解“已经”“高龄”

(1)出示“高龄”、“已经”,读一读,找一找,把有关句子划出来,说说文中指谁的“高龄”是多少岁。

(2)认读“息”

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中带有“息”的句子,让学生明确在“休息”这个词中“息”字读轻声。

3、出示剩余的生字,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识记方法识记。小组交流后汇报。

(1)“我会读”:读生字卡片(自愿读,开火车读)。

(2)“我会记”:向大家介绍识字方法。

4、把课文读给自己的同桌听。

5、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六、指导书写“爷、节、岁、行、亲、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巩固识字,读文感悟。

一、巩固识字

1、用生字卡片检查识记情况。

2、同学之间相互考生字是否认识。

3、出示词语,认读。

二、读文感悟,评价人物。

1、自由读课文,找出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段落。

2、再读这些段落,想想邓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说说自己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了出来的?

3、板书:学生说的词语。

兴致勃勃 布满 汗珠 不肯休息

挑选 小心 挥锹

仔细 连声。

4、看词语,让学生大声读几遍,小组中讨论交流。

5、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带着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之情,把全文朗读给好朋友听,再请学生推荐读得好的朋友为大家朗读。

三、总结:小朋友们,邓小平爷爷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这时,你想对邓爷爷说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说一说。

四、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结束全课。

《悯农》语文教案 篇3

〔解题〕

《悯农》是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历任县丞、国子博士、常州知州、秘书少监等职。杨万里在南宋诗坛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合称“中兴四大家”,在文学史上引人注目。杨万里一生写诗逾两万首,现存四千余首。

本诗诗题中的“悯农”,“悯”是可怜的意思,“悯农”即可怜农民。本诗是杨万里写的反映农民生活的诗。诗人描述了农民的不幸遭遇:由于天气不好,农作物没有好收成,只能准备忍饥挨饿过残冬了。全诗渗透出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结构分析〕

全诗共4句,可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1、2句),描述田地里农作物长势不好的情景。农作物长势不好的原因是气候不好,风不调,雨不顺,又过早下了霜。

第二层(第3、4句),写在歉收之年,农民只能忍饥挨饿了。先写因歉收必定受饥寒,再写今年是闰年,又多了一个月,受饥寒的时间也更长了。

〔语意理解〕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稻”,稻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狭长,花白色或绿色。子实叫稻谷,碾去壳后叫大米。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不雨”,不下雨,指天旱。无论水稻还是旱稻,雨水不充足是难以生长的。如果夏天时节,雨水不足,稻便难以成熟。“不多黄”,稻穗黄的不多,说明成熟的不多,自然收到的稻谷也不会多。“荞麦”,子实磨成粉供食用。荞麦也是一种农作物。“空花”,不结果实的花。“早着霜”,早早地被秋霜打了。这两句的意思是:老天有云却无雨,田里的稻子黄的很少,丰收希望不大了。而荞麦只是开了不结果实的空花,并且已经早早地被霜打了,收成更是没有什么希望的。这两句诗,勾画出遭灾图景,为后两句表现农民的疾苦与忧愁打下基础。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分”,是料定、早知道的意思。“已分”,就是已经料到。“岁”,即“年”。“残岁”,就是一年中剩下的时间。“堪”,是忍受的意思,本诗句的“堪”是“不堪”“何堪”之意。“闰”,指闰年,农历有闰月的一年叫闰年。每3年一闰,5年两闰,19年7闰,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叫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称闰某月。有闰月这一年为13个月,即383天或384天。本诗指农历的闰年。“添长”,增加了一个月,这一年变得更长。这两句的意思是:农民已经料定自己必定要忍饥挨饿去度过残冬了,然而,更为不幸的是今年又是闰年,更无法忍受延长了的艰难岁月。

〔写作特点〕

1、展现正直诗人的忧民之心。

杨万里是一个刚正廉洁和爱国的儒者。他自诩“谁言月餐云客,中有忧时致主心”。因此,他的诗虽多从自然景物吸收题材,但他也写下不少表现忧国忧民情感的诗,本诗与他的《插秧歌》《竹枝词》等都对农民的痛苦深表同情。本诗先写年成不济,谷物歉收,继而用农民的语言道出歉收之年,只能忍饥挨饿。诗人为强化“悯农”之情,又设定这一年是“闰年”,天数长,因而痛苦更甚。“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字里行间渗透出诗人的忧民之情。

2、于平淡中见新奇。

诗中没有写重大事件,也无慷慨的愤世嫉俗的语句,只写一个极为平凡的农村现象:雨水不调,庄稼歉收,农民生活会更苦。写庄稼歉收,也只貌似平淡地写稻子不黄,荞麦空花。但细一读,就能体会到诗人愁苦的情绪及对统治者不关心农民的愤懑不平,使人仿佛看到诗人正望着歉收的庄稼叹息。

3、活泼自然的语言。

杨万里继承了民歌的朴实之风,以及白居易、张籍和杜荀鹤等人的语言传统,写诗时力求语言浅近,并大量吸收俚语谣谚入诗。给当时诗坛注入了新鲜的空气。本诗除第3句的“分”,第4句的“堪”稍生涩外,其他都平白如话。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