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一年级教案 > 7天气预报优秀8篇正文

7天气预报优秀8篇

时间:2023-06-10 19:25:01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这次为您整理了7天气预报优秀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气预报 篇1

教学目标:

1、在情景问答中了解动物的特殊表现与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激发观察和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能够用一些常见的气象标志表达自己了解到的天气情况。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认识一些常用的气象标志、有收集天气预报的经验

(材料准备)动物天气预报图片四幅、常见天气标志若干

重点:知道一些动物的特殊表现与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    难点: 正确使用常见的气象标志   教学过程:

一、大象气象站

·大象伯伯是森林气象台的台长,他没有按时制作了当天的天气预报,你知道他会把制作好的天气预报发送到哪里去吗?

·幼儿泛讲

·小结:原来森林日报上、动物们手机上、森林网站的网页上、电视台的滚动条上出现的天气预报都是由大象伯伯制作发送的

二、奇怪的天气预测方法(解决重点)

·观察图片

·重点提问

1,台长想招聘几个预报员,你猜会是谁?说说你的理由

2,图片上动物的动作究竟和天气预报有什么关系。

·小结:天气预报不仅来自对天气情况的观察,有时动物的行为也会告诉你天气变化的情况。

1、蜻蜓点水:气压低,翅膀上沾满了水珠,要下雨了。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在夏天雷雨前。

2,鱼儿吐泡:气压低,水里缺少氧气,这样的天气感觉很闷热。

3,乌龟湿背:空气中充满水分,要下雨了。

4,燕子低飞:气压低,闷热。

三、我来播报天气(解决难点)

·如果你是天气播报员,你会怎样播报天气?

·认认不同的气象标志

·根据一周天气预报图,制作一天气象标志图

《多变的天气》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天气的多变性,了解一些简单的`气象标志和常识。

2、能用自己的方式学习观察、记录、统计天气。

3、对天气变化感兴趣,乐于观察、探索。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气象的图片和光碟。

2、课件、视频、气象标识卡、天气统计表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记录请幼儿记录几天的天气。然后一起回顾前几天的天气记录情况,做个比较,了解天气的变化。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天气呢?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明天是什么天气?(天气预报)

二、观看视频请幼儿仔细观看天气预报,认识其中一些简单的天气符号。提问幼儿:你最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除了天气预报,我们还可以怎么知道明天是什么天气呢?

三、欣赏故事请幼儿欣赏故事《倒霉的小马》,结合故事提问:晚上,小白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第二天是一个大热天呢?天空周围很红很红会怎么样?太阳四周围了一个圆圈,天气会发生什么变化?同时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其中所描述的天气变化现象及征兆。

四、交流、讨论引导幼儿讨论:小动物会怎样预测天气呢?(蚂蚁搬家、燕子低飞、鱼儿浮出水面吸气)。在天气变化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玩游戏,听声音出示气象标志,巩固认识气象标志。

五、分组操作幼儿分成三组,(三位老师每人负责一组)统计不同地区二月份的天气情况,幼儿间互相合作统计出晴天、阴天、雨天各多少?做一个比较,进一步感知天气的多变性。

六、分享、交流检查每组幼儿的统计情况,总结出本月以什么天气为主。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多变的天气,教材紧贴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天气及其影响,在师生的共同交流、学习中,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基本完成,有成功之处,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收听天气预报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计划地收听收看电视台播放的天气预报节目,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通过“学做天气预报员”的训练,使学生熟悉常见的天气符号,会看简易的天气预报图。

2.掌握判读卫星云图的基本方法,了解卫星云图对群众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并初步了解卫星云图是如何制作形成的。

3.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并且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本节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天气预报谈起,并且按照平时电视节目中播放的顺序,依次介绍了卫星云图、天气符号和简易的天气预报图,着重强调对这些图的判断、解读。由于这些内容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所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继续进行后几节的深入学习。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章的题目是"中国的天气和气候",所以需要在进行本节学习之前首先帮助学生回忆在初一学过的关于"天气和气候的区别"的有关内容,这是进行后面学习的基础。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各种天气现象。

2.学会收听、收看天气预报。

难点:城市天气预报图的判读。

教法建议

本节教学以识图、辨图为主要目标,因此可以以学生为主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安排学生自己画天气符号,并且以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位同学举天气符号,另一位同学模拟天气预报播报员,反复练习,然后交换。另外,为了训练学生读卫星云图的能力,教师可以另外找一幅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天气预报,分析天气趋势。此外在培养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同时,让学生注意总结规律,并试探预报短期天气。在简单地看与听的同时,主动的去参与实践。

本节内容建议授课1课时。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第四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板书) 第四章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复习提问)请同学们回忆初一地理课所学的知识,来说说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复习已有的知识引入新课)

(概括总结)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的具体状况,包括阴晴、风雨、冷热、风力等大气状况的变化。例如,今天的上午温和晴朗、无风,中午刮起了北风,气温有所下降。这说明天气是时刻变化的。而气候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如北京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启发引导)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对天气和气候哪个更为关注?(天气)为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天气是时时刻刻变化着的,而天气状况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许多方面和生产建设一些部门关系十分密切,如人们出行穿衣、乘车、农作物耕作,城市建筑业等方面。

(进一步提问)既然如此,人们如何了解天气的变化?(通过天气预报)

(总结)所以,每当我们第二天要出门的时候,总会听一听天气预报。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每天都要多次播放天气预报,以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越来越高了,于是人们就更加关注天气预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天气预报都预报哪些内容,他们是怎样做出这些预报的,最后我们学会判读天气预报图。

(板书)   第一节

一、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启发引导)同学们是不是每天都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什么新闻媒体刊登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的内容有哪些?请同学们看录像后回答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有什么、什么叫天气预报?

(录像) 某日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

学生看过录像,讨论、回答问题。

(启发提问)从录像中看到中央电视台在播放天气预报时,最先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一张什么图?你们知道这幅图是如何获得的吗?你认为从上面能获得什么信息?

(展示图片)展示卫星云图的挂图、照片,或录像机中的卫星云图镜头,也可以让学生看课本封底的卫星云图照片。

同学讨论、回答。

(板书)二、卫星云图

(教师总结)卫星云图计算在卫星上拍摄的图片,是由气象卫星给地球大气拍摄的图像。从图4.1可以看到气象卫星把摄取的图像信号发射到地面,通过地面接收系统接收显示出图片,得到一张卫星云图。

在卫星云图上,有蓝色、绿色和白色三种不同颜色表示的区域。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而且白色愈浓,表示云层愈厚,云层下面往往下雨就愈大。因此,卫星云图可以真实地显示出云雨区的位置、分布,尤其是能直观看到台风、寒潮、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位置、强度及其变化情况,从而准确地做出天气预报。

(板书)  蓝色→海洋,绿色→陆地,白色→云雨区

〔学生读图判别回答〕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封底的卫星云图照片,判别下列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1、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是什么天气?(晴天)北京附近是什么天气?(多云或阴天)

2、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什么天气?(多云或阴有雨)

3、范围较大的降水云区出现在什么地方?(江南和华南)

〔转折过渡〕电视台播放天气预报节目时,卫星云图以后,紧接着电视屏幕上出现的是什么图?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电视屏幕上出现的是天气形势图和天气预报图。

〔板书〕  三、天气预报图

〔指图讲述〕(P36城市天气预报图)在天气预报图上,用各种各样天气符号表示各地不同的天气状况。而要想看懂这种简易的天气预报图,就需要认识一些天气符号。这样就能自己来判断某一城市的天气状况了。

〔板书〕1、天气符号

〔展示板图〕城市天气预报常用的天气符号。

〔指导学生读图〕请同学们按下列顺序识别各种常见的天气符号:

(1)晴天、多云、阴天的符号;

(2)小到中雨、大雨暴雨、雷雨、阵雨、冰雪、雨转晴的符号;

(3)小雪、中雪、大雪、雨夹雪的符号;

(4)雾、霜冻符号;

(5)冷峰、暖峰、台风的符号;

(6)风向、风力的表示方法。

〔讲述〕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教师边画图边讲解),用符号表示就是:风杆上的小横道叫风尾,风杆上画有风尾的一方,即指示风向,标在风杆的左侧。风级的表示方法是:一道风尾,风力2级,二道风尾是4级风,一个风旗表示8级风。

学生练习风向、风力的表示方法。

〔活动〕教师安排学生自己提前制作一套天气符号,并且在课上给出2分钟,请学生快速记忆。以每两个人为一个小组,一个人出示符号,另外一个人说出其意义,然后再交换。

〔转折过渡〕在识别天气符号的基础上,同学们才能正确判读城市天气预报图。

〔板书〕 2、城市天气预报图

〔读图〕阅读城市天气预报图(课本图4.3)。由教师和同学合作,当天气预报节目播音员;教师报完城市地名后,由学生回答当地的气温、降水等天气状况。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内容,主要有两个重点知识,一是如何阅读卫星云图,二是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和简易天气预报图的判读。

〔复习巩固〕

〔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收听收看当地气象台、站发布的天气预报,并把本地一周的天气预报内容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第四章  中国的天气和气侯

第一节

一、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二、卫星云图

蓝色→海洋,绿色→陆地,白色→云雨区

三、天气预报图

1、天气符号

2、城市天气预报图

第 1 2 页

收听天气预报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电视台播放城市天气预报常用的天气符号。

2.使学生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预报图。

3.使学生了解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1.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各种天气现象。

2.学会收听、收看天气预报。

教学难点

城市天气预报图的判读。

教学媒体

录像机、投影仪,卫星云图(挂图或放大的照片),城市天气预报常用天气符号图(可制成板图、挂图或投影片),城市天气预报图(挂图或制成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第四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板书】 第四章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复习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初一地理课所学习过的知识,来说说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复习已有的旧知识引入新课)。

【概括总结】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大气的具体状况。例如,今天的上午温和晴朗、无风,中午刮起了北风,气温有所降低。这说明天气是时刻变化的。而气候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如北京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天气预报是指气象台、站对各地的阴晴、风雨、冷热、风力等大气状况的变化,以及台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所发布的预报。

【启发引导】 由于科技的发展,使人们可以对天气进行预报。你能说说天气预报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有什么作用吗?

【学生回答】 由于天气是时时刻刻变化着的,而天气状况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许多方面和生产建设一些部门关系十分密切,如人们出行穿衣、乘车,农作物耕作,城市建筑业等方面。所以,天气预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每天都要多次播放天气预报,以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板书】

一、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启发引导】 同学们是不是每天都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什么新闻媒体刊登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的内容有哪些?请同学们看录像后回答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有什么、什么叫天气预报?

【录像】 某日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

学生看过录像,讨论、回答问题。

【启发提问】 从录像中看到中央电视台在播放天气预报时,最先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一张什么图?这幅图是如何获得的?你认为从上面能获得什么信息?

【展示图片】 展示卫星云图的挂图、照片,或录像机中的卫星云图镜头,也可让学生看课本封底的卫星云图照片。

同学讨论、回答。

【板书】 二、卫星云图

【教师总结】 卫星云图是在卫星上拍摄的图片,是由气象卫星给地球大气拍摄的图像。从图4.1可以看到气象卫星把摄取的图像信号发射到地面,通过地面接收系统接收并显示出图片,得到一张卫星云图。

在卫星云图上,有蓝色、绿色和白色三种不同颜色表示的区域。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而且白色愈浓,表示云层愈厚,云层下面往往下雨就愈大。因此,卫星云图可以真实地显示出云雨区的位置、分布,尤其是能直观看到台风、寒潮、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位置、强度及其变化情况,从而准确地做出天气预报。

【板书】 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愈浓,云层愈厚

【学生读图判别回答】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封底的卫星云图照片,判别下列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1.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是什么天气?(晴天)北京附近是什么天气?(多云或阴天)

2.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什么天气?(多云或阴有雨)

3.范围较大的降水云区出现在什么地方?(江南和华南)

【转折过渡】 电视台播放天气预报节目时,在卫星云图以后,紧接着电视屏幕上出现的是什么图?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 电视屏幕上出现的是天气形势图和天气预报图。

【板书】 三、天气预报图

【展示图片】 城市天气预报图(挂图或投影片)。

【指图讲述】 在天气预报图上,用各种各样天气符号表示各地不同的天气状况。只要认识了这些天气符号,同学们就能看懂这种简易的天气预报图,从而就能预知自己想要知道的某一城市的天气状况。

【练习】 教师在图上任意指出某个城市的天气符号,请学生说出它的天气。

因此,认识天气符号,是读天气预报图的关键。

【板书】 1.天气符号

【展示板图】 城市天气预报常用天气符号。

【指导学生读图】 请同学们按下列顺序识别各种常见的天气符号:

(1)晴天、多云、阴天的符号;

(2)小到中雨、大雨暴雨、雷雨、阵雨、冰雪、雨转晴的符号;

(3)小雪、中雪、大雪、雨夹雪的符号;

(4)雾、霜冻符号;

(5)冷锋、暖锋、台风的符号;

(6)风向、风力的表示方法。

【讲述】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教师边画图边讲解),用符号表示就是:风杆上的小横道叫风尾,风杆上画有风尾的一方,即指示风向,标在风杆的左侧。风级的表示方法是:一道风尾,风力是2级,二道风尾是4级风,一个风旗表示8级风。

学生练习风向、风力的表示方法。

【讲评练习情况】

【转折过渡】 在识别天气符号的基础上,同学们才能正确判读城市天气预报图。

【板书】 2.城市天气预报图

【读图】 阅读城市天气预报图(课本图4.3)。由教师和同学们合作,当天气预报节目播音员:教师报完城市地名后,由学生回答当地的气温、降水等天气状况。

【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内容,主要有两个重点知识,一是如何阅读卫星云图,二是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和简易天气预报图的判读。

【复习巩固】 选作复习题,做本节末的第1~3题。

【布置作业 】 要求学生收听、收看当地气象台、站发布的天气预报,并把本地的天气预报内容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第四章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一、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二、卫星云图

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愈浓,云层愈厚

三、天气预报图

1.天气符号

2.城市天气预报图

收听天气预报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电视台播放城市天气预报常用的天气符号。

2.使学生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预报图。

3.使学生了解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1.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各种天气现象。

2.学会收听、收看天气预报。

教学难点

城市天气预报图的判读。

教学媒体

录像机、投影仪,卫星云图(挂图或放大的照片),城市天气预报常用天气符号图(可制成板图、挂图或投影片),城市天气预报图(挂图或制成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第四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板书】  第四章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复习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初一地理课所学习过的知识,来说说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复习已有的旧知识引入新课)。

【概括总结】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大气的具体状况。例如,今天的上午温和晴朗、无风,中午刮起了北风,气温有所降低。这说明天气是时刻变化的。而气候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如北京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天气预报是指气象台、站对各地的阴晴、风雨、冷热、风力等大气状况的变化,以及台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所发布的预报。

【启发引导】  由于科技的发展,使人们可以对天气进行预报。你能说说天气预报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有什么作用吗?

【学生回答】  由于天气是时时刻刻变化着的,而天气状况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许多方面和生产建设一些部门关系十分密切,如人们出行穿衣、乘车,农作物耕作,城市建筑业等方面。所以,天气预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每天都要多次播放天气预报,以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板书】  第一节  收听天气预报

一、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启发引导】  同学们是不是每天都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什么新闻媒体刊登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的内容有哪些?请同学们看录像后回答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有什么、什么叫天气预报?

【录像】  某日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

学生看过录像,讨论、回答问题。

【启发提问】  从录像中看到中央电视台在播放天气预报时,最先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一张什么图?这幅图是如何获得的?你认为从上面能获得什么信息?

【展示图片】  展示卫星云图的挂图、照片,或录像机中的卫星云图镜头,也可让学生看课本封底的卫星云图照片。

同学讨论、回答。

【板书】  二、卫星云图

【教师总结】  卫星云图是在卫星上拍摄的图片,是由气象卫星给地球大气拍摄的图像。从图4.1可以看到气象卫星把摄取的图像信号发射到地面,通过地面接收系统接收并显示出图片,得到一张卫星云图。

在卫星云图上,有蓝色、绿色和白色三种不同颜色表示的区域。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而且白色愈浓,表示云层愈厚,云层下面往往下雨就愈大。因此,卫星云图可以真实地显示出云雨区的位置、分布,尤其是能直观看到台风、寒潮、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位置、强度及其变化情况,从而准确地做出天气预报。

【板书】  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愈浓,云层愈厚

【学生读图判别回答】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封底的卫星云图照片,判别下列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1.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是什么天气?(晴天)北京附近是什么天气?(多云或阴天)

2.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什么天气?(多云或阴有雨)

3.范围较大的降水云区出现在什么地方?(江南和华南)

【转折过渡】  电视台播放天气预报节目时,在卫星云图以后,紧接着电视屏幕上出现的是什么图?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  电视屏幕上出现的是天气形势图和天气预报图。

【板书】  三、天气预报图

【展示图片】  城市天气预报图(挂图或投影片)。

【指图讲述】  在天气预报图上,用各种各样天气符号表示各地不同的天气状况。只要认识了这些天气符号,同学们就能看懂这种简易的天气预报图,从而就能预知自己想要知道的某一城市的天气状况。

【练习】  教师在图上任意指出某个城市的天气符号,请学生说出它的天气。

因此,认识天气符号,是读天气预报图的关键。

【板书】  1.天气符号

【展示板图】  城市天气预报常用天气符号。

【指导学生读图】  请同学们按下列顺序识别各种常见的天气符号:

(1)晴天、多云、阴天的符号;

(2)小到中雨、大雨暴雨、雷雨、阵雨、冰雪、雨转晴的符号;

(3)小雪、中雪、大雪、雨夹雪的符号;

(4)雾、霜冻符号;

(5)冷锋、暖锋、台风的符号;

(6)风向、风力的表示方法。

【讲述】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教师边画图边讲解),用符号表示就是:风杆上的小横道叫风尾,风杆上画有风尾的一方,即指示风向,标在风杆的左侧。风级的表示方法是:一道风尾,风力是2级,二道风尾是4级风,一个风旗表示8级风。

学生练习风向、风力的表示方法。

【讲评练习情况】

【转折过渡】  在识别天气符号的基础上,同学们才能正确判读城市天气预报图。

【板书】  2.城市天气预报图

【读图】  阅读城市天气预报图(课本图4.3)。由教师和同学们合作,当天气预报节目播音员:教师报完城市地名后,由学生回答当地的气温、降水等天气状况。

【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内容,主要有两个重点知识,一是如何阅读卫星云图,二是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和简易天气预报图的判读。

【复习巩固】  选作复习题,做本节末的第1~3题。

【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收听、收看当地气象台、站发布的天气预报,并把本地的天气预报内容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第四章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  收听天气预报

一、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二、卫星云图

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愈浓,云层愈厚

三、天气预报图

1.天气符号

2.城市天气预报图

天气预报 篇6

设计思路:

自从保健医生将一支温度计放到活动室里后,孩子们每天都会到那里看看今天几度了?于是我们的“稚语心声”里又多了新任务“天气预报员”。渐渐地,孩子们从关心温度到关心今天的天气、想要了解各种形式的天气预报等。为了进一步发展我班幼儿在相互交往中的合作意识,鼓励幼儿自己结伴,共同合作探索天气预报的秘密。

一、活动目标:

1、        了解获取天气预报的各种办法和途径。

2、        感受天气预报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二、活动准备:

        幼儿记录的天气预报表

        图片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分组介绍了解天气预报的不同途径,分享经验

        这几天,我们大家都一起关注天气预报,今天就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是从哪里知道天气预报的?

        幼儿分组介绍

2、感知天气预报与生活密切相关

        原来我们可以从很多地方收听、收看到天气预报,你们家里平时还有谁听天气预报的?

        幼儿交流

        为什么我们大家都要听天气预报?有什么用?

        我们看看除了你们说的,还有谁也很关心天气预报的

        出示暖棚的图片:农民伯伯为什么这么关心天气预报?

        逐一出示司机图片、游客图片,进一步感知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        小结:天气预报真有用,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3、        交流天气预报记录表,提出问题

        出示幼儿几天来的天气预报记录表,请部分幼儿交流记录表。

        引导幼儿发现问题:为什么同样是今天的天气,但是有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不同呢?

天气预报 篇7

你知道高温天气预报为何低于体感温度吗?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原理呢?以下是由第一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高温天气预报为何低于体感温度》阅读题目及答案,欢迎阅读!

《高温天气预报为何低于体感温度》阅读原文

你是否觉得在高温天气下,预报温度往往低于实际感受?你的感觉是对的,因为预报温度的基础来源于一只木箱,一只装有温度测试仪的距地面1.5米的通风百叶箱。

“天气预报是一道数学题+语文题。”广东省气象台前高级工程师李开乐说。在他的描述中,天气预报员的工作和医生差不多。每天,当值预报员都要组织两三次会商,其间,数十张图表如病人的X光片般,挂在墙上或显示在电子屏幕上,经受预报员们的反复对比与激烈讨论。图上,显示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比如,整个亚洲地区的天气系统演变,高压、低压在什么部位,吹的什么风,风的变化过程等。这些信息,来自于一个全球气象数据交换共享系统。全球所有城市的天气预报,都基于这一系统。

开头提到的那只箱子,就与这个系统直接相关。中国各城市测算当地的实际温度,都以百叶箱里温度计的测量结果为准。广东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首席专家何夏江说,这套共享系统的前提是数据采集标准统一,百叶箱,无论是哪个国家哪座城市,都设在离地面一定高度内(1.25~2.00米,国内为1.5米),没有直晒,草坪地面,空旷、通风的位置。这也部分解释了气象部门提供的气温为什么比城区居民实际感受到的温度要低。而且城市出现了“热岛效应”,设置于热岛外郊区的百叶箱,测量到的温度,自然比城区内实际气温要低。

百叶箱里的温度计,只能决定当地实际的气温,在气温预报中,它只是预报员们参照的数据之一。“每天天气预报里的最低温度与最高温度,都不是运算的直接结果,而是值班预报员们讨论出来的。”李开乐说,尽管计算机会运算出一个参考数值,但谁也不会直接引用,还要综合参照自己的从业经验、历史同期气象情况、各种数据信息等。“否则,每天两三次的会商也就没有必要了。”

而在气象科学上,预报温度与体感温度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们所感知的温度被称为体感温度,由四方面因素具体影响。简单地说,体感温度等于气温、太阳辐射作用、湿度这三因素之和再减去风速的修正作用。这是普通人觉得预报温度与体感温度有较大差异的原因。

李开乐说,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温度,预报中是不会出现的,那些“创历史新高”的新纪录,都是实际气温;预报的数字,也不会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因为,“天气预报从来都不是一道纯粹的数学题”。这也是气温预报常常比实际温度低的原因之一。

只要温度上了35℃,一律称之为高温天气。天气预报上了35℃,需由首席预报员签发。不过,在高温预警信号界定中,40℃仍是有重要意义的。红色高温预警信号——高温中的最高级别——是指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到40℃以上。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以今年8月18日发布的黄色预警举例说明,在发布预警的同时都必须附有防御指南,包括提醒有关部门防范电力设备因负载过大引发火灾,建议高温作业人员采取防护措施等等。因此,预报40℃以上高温,与其他极端危害天气的预报一样,仍然是需要与工作人员责任、考核相挂钩的。

对于40℃以上高温天气的预报并不是一律倾向于保守与压低。有些地方鼓励把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预报严重些,以给政府防灾减灾工作留有余地,有些地方则会倾向考虑预防的成本与扰民的风险,鼓励保守预报,这些都会呈现在气象系统的考核机制中。

除了考核的压力,气象系统还时常陷入弱势境地。根据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的一致标准,百叶箱所在的气象站的空旷度须精确到其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障碍物高度的8~10倍。比如,如果气象站周围有栋5米高的楼房,那气象站与它之间要留够40~50米的间隔。但是,随着城市迅速扩张与土地开发商用,许多地方的气象站被迫频频搬迁。上海的一个气象站最多迁了6次;广东省目前有86个气象站,因探测环境受破坏而被迫迁移的多达54个……世界气象组织对中国气象站频频搬迁表达过不满,他们认为这将降低中国当地天气预报的准确度,从而影响全球气象数据交换系统的正常运转。

必须正视的事实是,在日常预报方面,由于大气科技的发展水平限制,目前的天气预报不可能做到非常精确,更多的需要依靠预报员以丰富的经验进行判断和修正。

(选自《南方周末·天有多热谁说了算》有删改)

《高温天气预报为何低于体感温度》阅读题目

16.为什么说“天气预报从来都不是一道纯粹的数学题”?(4分)

17.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科普文的科学性?请举例说明。(5分)

18.结合全文,你对提高中国天气预报准确性有何建议?(6分)

《高温天气预报为何低于体感温度》阅读答案

16.天气预报具有数学题的严谨性(科学性)的一面(1分),体现在全球气象数据交换共享系统为它提供科学数据,是预报员们参照的数据之一。(1分)但是,①全球气象数据交换共享系统数据采集箱的位置会影响天气预报参考数值。②同时,每天天气预报是值班预报员们综合参照自己的从业经验、历史同期气象情况、各种数据信息等一起讨论出来的。③另外预报的数字,也不会很精确。④气象系统的考核机制也会影响天气预报。所以说“天气预报从来都不是一道纯粹的数学题”。(2分)

17.①引用了气象界权威人士的话。例如引用了广东省气象台前高级工程师李开乐的话,对天气预报的有关情况进行说明增加了可信度;②数据真实准确。例如“广东省目前有86个气象站,因探测环境受破坏而被迫迁移的多达54个”,所举数据精确,揭示了气象站被迫搬迁的困窘;③所举的事例可靠。例如“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以今年8月18日发布的黄色预警举例说明”,播报有明确的时间和内容,增强了真实性、可信度。④客观性。例如世界气象组织对中国气象站频频搬迁表达过不满,客观地点出了气象站频频搬迁的危害。(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5分)

18.①大力发展大气科技,提高全球气象数据的准确性;②提高预报员个人素质,加强对预报员专业知识培训;③各地政府要给予宽松政策,不要在预报员的考核机制中,施加行政压力;④气象站设址要有科学规划,不能作为城市扩大和土地开发商用的牺牲品。(每1点2分,任3点即可得满分)

《多变的天气》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多变的天气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知识,气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也是地理环境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天气与气候,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有关知识,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生活中能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本节出现较多的概念,都没有给予严格的定义,不要求学生掌握。本节内容实践性强,抽象概念较多,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联系生活体验,比较、识图、讨论探究等灵活变通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使知识化难为易。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教学,以便将抽象问题形象好、枯燥知识生动化,利于学生掌握。

学情分析

天气是七年级学生认识比较深刻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这种认识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的,通过学习要让学生进一步总结和归纳出天气特点、天气与我们之间的关系、掌握未来天气的知识。考虑到学生们的认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谈感兴趣的现象,有意识的让学生们从自己所谈的现象中总结规律。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学会识别卫星云图、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⑵学会运用形象记忆及应用记忆的方法识记地理知识。

⑶在学生收看、分析天气预报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⑷在小组游戏及学做播报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分工合作、团体意识及表达能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组织游戏、角色扮演,让学生了解天气与人们息息相关,了解天气预报,熟悉常用天气符号,认识卫星云图;进入网络和生活,给学生更广阔的世界;通过课下从多渠道查找资料,提高自学自学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通过课上展示,提高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实践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⑵通过收听、收看当地电视台、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和全市空气质量预报的节目,了解家乡的天气及大气环境,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⑶通过让学生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的活动,增强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⑷通过师生互动,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⑴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⑵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学会看天气预报。

2、难点

学会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