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小学生生命教育教案【优秀7篇】正文

小学生生命教育教案【优秀7篇】

时间:2023-09-30 16:15:19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小学生生命教育教案【优秀7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生命教育教案 篇1

课程标准:

1 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

2 知道应该从日常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教材分析:

重点:通过参与体验活动,使学生领悟生命的可爱、可贵及生命的独特性,体会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内心对生命的独特性的敬仰之情,并由衷地珍惜生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生命的可爱;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生命是可敬的;每个生命都是唯一的,生命是可贵的;让学生在欣赏生命之美好、领略生命之敬畏的过程中享受生命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体验活动,使学生领悟生命的可爱、可贵及生命的独特性,体会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内心对生命的独特性的敬仰之情,并由衷地珍惜生命。

学生分析:

现在的中学生对周围生命缺少关爱,不懂珍惜,甚至还有摧残其他生命的行为,因此要让学生在活动与体验中感受生命的意义,关爱周围生命。

教学设计

1、导入:播放“动物世界”片段,展示“荒芜沙漠”画面,感受生命之精彩。

讨论:

两种情境对比,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想一想:如果这个世界少了这么多的生命点缀,会是一种什么模样?

教师引导:生命是可爱的,世界因生命而美丽。

2、感受生命:书P22“沙漠玫瑰”,进一步感受生命可敬。

3、活动:

我们校园周围有哪些生命?你了解它们的生存习性吗?(可让学生课前先作调查)交流后指出:每一种动植物都有各自的生存方式,生命是独特的。

4、观察和探究:

(1)采集看似相同的树叶,观察它们是否相同,能否找出它们的差异。指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的道理。

(2)观察指纹 4人一组采集各自指纹,观察形形色色的指纹。发现:指纹大小、形状、螺纹形状、疏密、弯曲度等都有差异。从两活动中引导学生体会生命是独特的。我们敬畏地球上的生命,不仅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生命的独特和神圣。

5、说一说:

与其他生命相比,人的生命有什么同?

教师指出:人类的生命具有智慧,可以创造生活。

6、课堂拓展:

向母亲了解有关母亲孕育自己及生下自己的一些细节。听听妈妈的感受。听后,你有什么新感受?

生命教育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评价、鉴赏文学作品;能学会相互合作、相互倾听,并有条理、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2、过程与方法:掌握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语言,多角度地体验生命的真正内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的审美情趣;获取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培养自觉探究意识,激发创新欲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改变粗枝大叶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抓住主题词关键词,深入细致地研究课文。

2、难点: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关爱生命。

三、教学方法

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共同来欣赏三幅画面,(多媒体课件展示动态画面,图一:娇嫩的小草从沙地中破土而出;图二:鱼钩上的鱼奋力摆动尾巴;图三:小孩刚出生的第一声啼哭。学生观察)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发言)。

这一组“生命”图,让我们心灵受到震撼,这种对生的渴望,生命的娇弱与伟大的交织,其实就是一种美。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生命生命》,与作家对话,去感受有意义的生命之美。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板书课题)

2、解读课题

3、初读课文,把握文章有脉络

学生自由朗读读课文,并完成大屏幕上的探究任务a、读准字音;b、文章写了哪几个事例?(提示:可抓住文中的词语概括)

师生合作:板书

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

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

“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

(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3、二读课文、研读赏析

⑴接下去请同学再次进入课文,去感受作者笔下的生命。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任务2.

a、请从以上三个事例中,选出你感触最深的事例,说说为什么喜欢。(畅所欲言,可以是只谈课文的事例,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感悟。)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学生对作品的体验,能谈出自己的感受通过口头表达训练,培养学生自主性,体现出个体的个性特点]

师:这篇文章之所以如此震撼我们,是因为思想内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

b、以第二段为例,请寻找课文中用得非常好的词语,用圆圈标出来,想一想为什么用得好?

“茁壮成长、昂然挺立”写出小瓜苗顽强的生命力;

“肃然起敬”是发自心底的敬佩;

“冲破”、“不屈”体现生命的顽强

“仅仅”写出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泥土的恶劣环境下,体现出对生命的执着;

“擎天撼地”体现生命顽强;

“竟然”突出我的惊喜。

师:这些富有表现力、生命力的词句是很能表达作者的情感的,也才使文章显得更为生动,朗读时特别应注意。朗读指导:注意把握朗读技巧(1)注意语速、语调、停顿、重音。

(2)理解内容,有表情地加以朗读。

指名学生范读并评议;着重讨论朗读时对重音的把握;再齐读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师抓住最佳契机,适时加以点拨,培养学生选择、分析语言信息的能力。再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创造一种情景氛围,让审美主体体会审美客体的语言美、情感美,获得美好的享受]

师:无论怎样微弱的生命,都具有不可思议的生命力,作者从小现象悟出大道理是很能启发人的,同时,她对生命的思考也由此展开。

4、三读课文感悟品读

面对这些看似便不起眼的小事,作者是如何谈自己的思考呢?提示学生用抓文中关键词的方法整理出作者对生命的三点思考:

齐读最后三段,加以归纳概括,并由此形成板书。

板书:善待生命对自己负责

发挥出价值

为生命奋斗

[这是作者对生活中的小现象联想到生命的哲理的归结,也是教学文本内容的整体完成]

师:1、读罢全文,你感受到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

生命只有一次,应好好珍惜;

人总是要死的,选择死亡的方式可以不同;

生命是宝贵的,应该活得精彩。

(学生的回答,没有与具体生活实际相联系,还有的学生就直接谈课前摘录的有关生命的名句,这个问题的设计就不能体现出联系实际生活的意义,而学生自身对生命的感悟要进一步深入挖掘也受到阻碍。由此,教师做了引导,以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师:请用下列格式说话:“我感受到,生命因为……而美丽”,再联系到生活实际。

示范:我感受到生命因为自强不息而美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又瞎又聋,但他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终于“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我感受到生命因为有无限的价值而美丽,伟大的作家鲁迅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我感受到生命因为奋斗而美丽,像居里夫人,一生都奉献于发明上。

我感受到生命因为助人为乐而美丽,雷锋的一生都用于为人民服务中去。

师:大家从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中引发了思考,更从相互的思考中引发了思考。本文的作者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他从寻常小事中感悟出对生命的思考,正反映出她对生的渴望。这种顽强,这种与命运抗争,就是一种美。

[这个说话题目的设置,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不仅突出文章的重点,更为重要的是能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如果没有第二步教师的提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可能如此活跃地“动”起来,而学生精彩的回答再次刺激着他们自己“说”的欲望,这是他们相互倾听、交谈而引发的结果。]

师:2、由生命你还联想到什么?

生命像小说,不在于长而在于精。

生命中要有梦,活得精彩、充实才有生命。

生命像品茶,品味时,有时有淡淡的苦味;有时有淡淡的清香。

生命像浪花,有风平浪静,也有惊涛骇浪。

生命像路,有时平坦,有时崎岖,这样才缤纷。

生命像火把,应该使劲燃烧。

生命像蜡烛,都很短暂。

生命像万里长城,没有止境。

生命像一场戏,有悲欢离合也有喜怒哀乐。

生命如同父母的爱,应该学会珍惜生命,懂得爱的真谛。)

[文学作品的美是内敛的,是开放的,就看你如何去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这需要我们去想象。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此处的说话训练,是真正挖掘出了学生个体的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更开拓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达到创造想像的升华。]

5、课堂总结

我们的生命依然漫长,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冰心老人的一句话,她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总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冰心老人的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愿每一位同学都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让人生更有绚烂,更加的美。

6、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课外拓展阅读(长期作业)

张晓风的《敬畏生命》

蒙田的《热爱生命》

汪国真的《热爱生命》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

读完以上文章,写一篇读后感,全班再进行交流。

七、板书

生命生命

事例思考

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善待生命对自己负责

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发挥出价值

“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为生命奋斗

生命安全教育教案 篇3

一、导入班会

主持人A:当一片绿叶悄然钻出地面,当呱呱落地的婴儿发出第一声啼哭,这就是生命!生命是万绿丛中的绚丽花朵,生命是滔滔江河中的逆水之舟。生命诚可贵,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拥有生命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基础,拥有生命也是我们人生最大的幸福。

主持人B:每一个生命都是美丽的,所以每朵花都不应该拒绝开放。一个人活着,你的生命不再是你一个人,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保护好自己的生命,以便让其他的生命更好的活着。

主持人A:“同学们,下课不要拥挤,不要追逐打闹”这是老师们每天都要对我们说的话。

主持人合:让我们安全记心中,记住人生美好,步步小心。三年级二班“珍爱生命,安全第一”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交通安全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B:生命是宝贵的,它也是脆弱、不堪一击的。在我们的身边也经常出现一些

不安全的事例,让我们进入第一环节:新闻发布会,说说你在马路上看到的不安全的事例!让警钟长鸣!谁先来

(1)行人乱穿马路;

(2)在马路上踢球;

(3)在马路上疯逗、追逐;

(4)电动车不按交通规则在马路上乱穿;

(5)翻越栏杆。

主持人A:同学们发布的这些新闻多么可怕呀!我们如果缺少应有的警惕,危险就在那一瞬间!

主持人B:下面请同学们猜猜这些警示牌是什么意思?

主持人A:在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的警示牌还有很多很多,它们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注意安全,同学们可要留心观察呀!但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警示牌来提醒我们,在没有警示牌的地方,我们更应该细心观察,加倍小心,尽量避免受伤。

主持人B:就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交通安全拍手歌》,将交通安全牢记心中。

交通安全拍手歌

小朋友笑呵呵,大家来唱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交通安全是第一,

你拍二,我拍二,红绿黄灯要看清,

你拍三,我拍三,行人要走斑马线,

你拍四,我拍四,不穿红灯保安全,

你拍五,我拍五,横过马路看左右,

你拍六,我拍六,大小拐弯要注意,

你拍七,我拍七,不要边走边玩耍,

你拍八,我拍八,生命才是第一位,

你拍九,我拍九,遵纪守法最重要,

你拍十,我拍十,做个文明小公民。

三、校园安全大讨论

主持人A:同学们,你们看,碧绿的大海里,鱼儿在自由自在地遨游。你们听,蔚蓝的天空下,鸟儿在欢快地歌唱。每当清晨,当朝霞映红了我的双颊,当树上的小鸟叫醒了我的梦想。当我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学校。我们知道新的一天开始了。作为学生,我们更多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

主持人B:接下来,让我们来关注一下我们身边不安全的行为。请同学们举例。

1。在楼梯扶手上滑行;

2、在楼道里相互追逐,打闹,撞到同学,出现不应有的事故;

3、在楼梯上相互推搡,挤压;

4、在操场上打闹;

5、高空抛物砸到同学;

6、从高处跳下。

主持人A:以上所举的事例,你能从中发现许多安全隐患。

主持人B:是啊,一失足成千古恨。我班的陆鑫伟同学从健身器材上跳下,因落地不稳用手支撑,造成手臂粉碎性骨折,你看这伤痕历历在目,还不值得我们深深吸取教训吗?

主持人A: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在校园里我们应当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

主持人B: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同学们的讨论吧!

主持人B:大家的建议太好了,就让我们一起来制作安全警示牌吧!(分组制作安全警示牌)

主持人A:请同学们展示自己做的警示牌。

主持人A:校园安全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校园安全拍手歌》吧!

校园安全拍手歌

小朋友笑呵呵,大家来唱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校园安全要牢记。

你拍二,我拍二,课间午间不追逐。

你拍三,我拍三,带尖东西不乱舞。

你拍四,我拍四,废品垃圾不乱丢,

你拍五,我拍五,清扫工具不乱挥,

你拍六,我拍六,上下楼梯不拥挤。

你拍七,我拍七,上下楼梯不打闹。

你拍八,我拍八,集体活动不喧哗。

你拍九,我拍九,危险器械不伸手。

你拍十,我拍十,我是安全小卫士。

主持人B:下面请班主任王老师讲话

四、辅导员讲话

同学们,你们这次班会开得非常成功。通过这次班会,我们学到了许多安全知识,希望同学们在学校能够自觉遵守安全规则。珍爱生命,把安全牢记心中。时时刻刻注意安全。请大家在倡议书上慎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

五、歌曲合唱

主持人B:日日平安不仅是我们老师的愿望,也是我们全班同学的愿望,下面在《祝你平安》的歌曲中结束本次班会。祝我们每一个人永远平安、快乐!让我们时刻牢记:“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主持人合:今天的主题班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生命教育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揣摩词语。

2、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人生的感悟。

教学设想:

初一学生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还不会很深刻,因此本课采用整体感知、研读赏析、体验反思的教学环节,层层深入,并采用讲故事、引名言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教学难点:

揣摩词语的表现力,能畅谈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方法:

导、学、练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整体感悟

1、精心导入(放音乐《命运》轻微播放)

同学们,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曾经播过一期感人肺腑的节目《感受坚强》,向我们大家讲述的是癌症少女张默然的故事。张默然年轻的生命被癌症折磨的痛苦不堪,但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坚强的搏斗着。她感人的事迹,感动了医生,感动了亲友,感动了所有的人,尽管大家并没有挽留住张默然的生命,但她勇敢的面对死亡、热爱生命的事迹,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坚强。我们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文章《生命,生命》,作者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反而更强烈的呼唤生命,她写的文章《生命,生命》将再次带给我们对生命对人生的震撼。让我们共同品味作者的文章,感受作者的心灵。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课题:生命,生命

目标:

1、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揣摩词语。

2、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人生的感悟。(以上内容用多媒体大屏幕出示)

2、感知内容(过渡)要学习理解解决一些问题,首先应当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因此请学生听读课文。听配乐朗读(可以是教师的配乐朗读,也可以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①本文写的是什么内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可以用简洁的话概括)②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教师带领大家朗读,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了对文章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学生必须亲身去体验一下,带领学生放声朗读课文。

㈡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以上是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对一篇文章,除了整体驾驭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研读,通过具体的研读,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就会有更好的品味,从而更贴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自主探究: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①这篇文章共写了几个事例? ②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体悟文章的内涵。③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精彩、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④赏析语段中的好词语运用,比较分析看看,为什么用得好? 学生自读课文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研讨以上问题。

教师小结:无论怎样微弱的生命,都具有不可思议的生命力。作者从小现象悟出大道理是很能启人心智的,同时,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也由此展开。教师引导学生朗读。

3、学法指导:对以上问题大屏幕投影后认真阅读,并教会学生自读和自学的方法。投影出示朗读方法。朗读方法:①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②理解文章内容,揣摩写作意图,有感情的朗读,从朗读中解决思考题。如:文章共写了几件事:三件飞蛾求生、瓜子抗争、倾听心跳。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并品味赏析:允许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理由,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划出最精彩、最好的、最能表达感情的语句:用朗读方法进行朗读。学生可以互评,互相观摩学习。

赏析语段中的好词语运用,比较分析看看,为什么用得好:如“瓜子抗争”一例中的“竟然(居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倔强)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十分敬佩)!”能否换用括号里的词?为什么?以此来品味词语对表达感情的作用。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居然”只有意外的意思,而“竟然”还包含着意想不到的另一种敬佩的情感(因为那是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恶劣环境啊);“倔强”只是一种性格,“不屈”不仅是性格,更主要是一种品格,一种不畏困难,顽强求生的向上的品格;“肃然起敬”是从心底里产生的一种油然而生的敬意。

4、合作探究: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进一步研讨文章,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从文中找出作者对生命的三点思考。学生同位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可以互评,可以讨论,也可以向老师质疑。教师在合作式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指导性总结:第一点思考,是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第二点思考,是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第三点思考,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

㈢体验反思1、质疑交流 文章结束了,研读学习后有哪些思考和体验? 大屏幕投影出思考质疑题:①阅读本文后,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自己对生命有哪些认识? ②我们应当怎样去生活,对生命或人生是否有不同的见解? 学生可以交流;教师向学生质疑,学生回答;学生也可以向教师质疑,教师作答,形成研讨交流的学习过程。

教师将本堂课做总结:著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一奥斯特洛夫斯基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践自己的诺言,对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好好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珍惜生命,不懈努力,做出了坚定的回答。我们的雷锋也用他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让生命更有意义的颂歌。学生也可以就我们应如何生活,对生命是否有不同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

2、拓展延伸:请学生速读美国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并与本文进行比较,通过比较阅读,思考:两篇文章比较,自己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学生速读讨论后发言争论。

教师评点并总结,指导学生能谈谈为什么喜欢,要求讲出喜欢的理由,以此培养赏析的能力。教师总结:文章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冰心老人的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愿每一位同学都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让人生更有意义。

㈣延伸作业:写一则读后感,题目自拟,字数不限。如:人生的启迪。

小学生生命教育教案 篇5

活动目标要求:

1.树立防范意识和平安意识,远离危险,珍爱生命,平安、健康地生长。

2.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技能,提高平安生活能力,养成相应的平安生活行为习惯。

3.学习日常生活中平安使用电、火、煤气等常识。

活动准备:

同学准备:课前搜集防触电、防火、防煤气泄漏、防学校伤害事故等平安小常识。

教师准备:课件、电话机、若干段电线、毛巾、卡纸等

活动过程:

一、录像导入,引入话题

1.同学们,先让我们看一段录像,然后说说你的感受。

2.看完录像,你的心情怎样?你有什么话想说?请同学谈感想。

3、危险就在身边,我们要掌握防护危险的知识。

二、同学自由组合,学习防护知识

1.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知道生活中的平安隐患还真不少,有火、电、气方面的、有食品、交通方面的,还有学校生活方面的。由于有的同学的平安意识不强,思想麻痹,注意力不集中,贪玩、逞强开玩笑等等原因,这些隐患酿成了许多悲剧。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天有一个班(40多人)的未成年人在意外伤害中丧身,给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生命是最珍贵的,我们一定要树立平安意识,增强防护能力,使自身健康、平安地生长。所以掌握一些防火、防触电、防煤气泄漏,防学校伤害事故……这样的防护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课前,大家搜集了不少这方面的资料,就让我们用手中的资料在小组中交流交流吧。我们分为五个大组,第一组是防火、第二组是防触电、第三组是防煤气泄漏、第四组是防学校伤害、第五组是防其他……同学们根据手中的`资料,自由组合,请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把讨论的结果写在文明花上,在全班同学中交流。让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合作最好、讨论最快、发言最精彩。

2.同学小组合作,学习防护知识

三、各小组在全班交流。(根据同学发言开展A、B、C、D、E的活动)

A.防火

1.同学介绍防止火灾常识。

①不玩打火机、火柴。

②家里的汽油、煤油、酒、衣服等易燃可燃物品要远离火源。

③不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公共场所……

2.观看防火灾自救录像。

①身上着火时要就地打滚,把火扑灭。

②发生火灾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离火场。

③身体要尽量贴近地面,越靠近地面的地方氧气越多。

④拨打119报火警……

B.防煤气泄漏

1.同学介绍防煤气泄漏常识:

①和时关闭煤气开关。

②使用时,人不要离开,防止火被风吹灭,或被汤水浇灭,发生漏气。

③一旦煤气泻漏,首先要关闭阀门,然后打开门窗通风,不能开启电器或开关,否则容易发生明火,发生爆炸。

④假如有人中毒比较严重,要赶快拨打120急救电话。

2.学习正确拨打120急救电话,课件出示《报警小歌谣》,同学齐唱《报警小歌谣》。

3.模拟拨打120急救电话。假如家中发生煤气泄漏,奶奶中毒昏倒了,你回家发现了。你将怎样拨打120?让同学小组模拟拨打120。

请同学上台模拟拨打120,其他同学点评该生拨打得好不好。

提醒同学,不能随意拨打报警电话。

C.防触电

1.出示防触电标志。大家认识这个标志吗?它是什么意思?

2.同学介绍防触电常识:

①不能用湿手碰电源开关。

②雷雨天不能在大树下避雨,最好不要开电视。

③不捡掉到地上的电线。

④放风筝时,要远离有电线的地方……

3.情境模拟:一根电线掉到地上,有人不小心触电昏倒了,你和同学看到会怎样做?

小组模拟;请同学上台扮演模拟。

组织同学点评。

提醒同学: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非常珍贵的,每个人都应当珍惜自身的生命。作为小同学,我们的能力有限,我们应该协助他人,但在协助他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首先维护好自身,在保证自身平安的前提下再去协助他人。能请大人帮助的时候,最好请大人来处置,你们认为呢?

D.防学校伤害事故

1.同学介绍防学校伤害事故常识:

①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挤。

②课间不追逐打闹。

③不用铅笔指着他人说话。

④不咬铅笔头,防止铅中毒。

⑤不和同学乱开玩笑。

⑥上体育课,一定在老师的监护下完成有一定难度的动作……

2.观看同学学校生活录像。组织同学指出片中哪些行为是危险的,值得注意。

E.防其他事故

请同学介绍防止其他事故的常识:

①不随意和陌生人搭讪。

②不吃陌生人的东西。

③不在马路上边走边玩。

④不上乱七八糟的网站……

四、总结本次活动。

远离危险,珍爱生命,健康生长。

幼儿园生命教育教案 篇6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明白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轻易放弃求生的希望,应积极乐观生活。同时,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生命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2)过程方法目标:针对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七年级学生正处在一个半幼稚,半成熟时期,他们的独立意识和逆反意识同步增强,往往对自尊很看重,但不懂珍爱生命,没有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的现状。对学生以创设情境导入,典型案例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知识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珍爱生命的人,都不会轻易放弃生的希望,明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尊重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

二、教学方式

(1)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2)教师教学方式:多媒体、启发诱导、讨论探究式。

三、教学构思

(1)针对七年级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学习内容要求,采用参与活动、合作探究、情感体验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设计“情景体验”“写一写”“谈一谈”“续一续”等活动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一: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资源设计(多媒体展示):2004年12月27日《三峡晚报》报道“生命奇迹出现在第六天”。讲述的是在河北沙河金鼎矿业公司铁矿540米深处的井下作业的刘传良和刘键父子被无情的困在井下,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时间越来越难熬,漫漫无际的黑暗,坟墓般阴森恐怖的死寂,将他们压抑地快要窒息了,但他们都知道不能这样等死,求生的欲望转化为力量,两人仅靠十个面包维持生命,一次一次寻找出口,又一次一次失败,没有光亮,行动不便,两人只好在黑暗中深一脚浅一脚的用手摸着巷壁往前走,双手都被石头划破了,鲜血直流,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体内缺盐,他们的双腿不停抽筋,最后不能站起来了,他们只能在黑暗中一步一步地往前爬,他们一遍一遍地对自己说:“我要活着出去”。终于在第六天,井下营救的搜救队发现了他们。

老师引导:上述材料中父子俩为什么在井下困了五天五夜后能奇迹生还?

学生活动:因为他们父子在漆黑的矿井里始终没有放弃求生的希望。

教师引导:对,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珍爱生命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不会轻易放弃求生的希望。在紧急情况下,我们该怎样来求生?让我们一起走进“求生小知识”

资源设计:(多媒体展示)(1)房屋突然着火了,你怎样保护自己?(2)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持刀抢劫者应该怎么办?(3)暑假出去游玩,在密林中和同学走散了怎么办?(4)你知道本地区的急救电话、报警电话和消防电话吗?

学生活动:四人一组讨论,选代表发言。

教学内容二: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教师引导:掌握了必备的“求生小知识”后,下面我们进入下一环节“请你帮忙续一续”。

资源设计(多媒体展示):A、(1)我给下班的妈妈递上一杯热茶,妈妈对我说(2)同学生病了,我送同学上医院,同学对我说(3)我考试考了一百分,老师对我说B、(1)放学时下大雨,妈妈为我送来雨伞,(2)我不会做作业时(3)我生病了,

学生活动:全班学生分成两组,续写A、B两题,自由发言。

老师引导:刚才同学们续写活动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存在能给他人带来欢乐,带来帮助。因此,我们应肯定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我们生活在一个大集体中,也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因此我们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不放弃求生希望,当他人生命遭到困难时,应伸出援助之手,我这里有一个小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资源设计(多媒体展示):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教参p44面与生命有关的故事《这条小鱼在乎》。

教师引导:这则材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活动:尊重他人生命,应从小事做起,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

教学内容三:延伸生命的价值。

教师引导:我们明白了自己存在的价值,珍爱生命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怎样来使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自我生命设计”。

资源设计:一、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中写道,P32面教材内容。二、来自当代中学生的箴言:生命的价值在于不断的超越自我。三、你的生命箴言是什么?四、在你的生命画卷中,你打算如何着上绚丽的色彩?(自拟一个可行的计划)

学生活动:准备三分钟,上台发言,老师适时引导。

结束语:

同学们刚才进行了自我生命设计,并制定了可行计划,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并不断努力延伸自己的生命,让有限生命焕发光彩。

【课堂反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明白了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应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尊重他人的生命的道理,还理解了应不断超越自我,努力延伸生命的价值的内涵。

【板书设计】

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珍爱我们的生命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延伸生命的价值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明白了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在任何困难挫折面前,都应该积极乐观的生活,也明白了要尊重他人生命的道理。但在处理延伸生命价值这个难点时,学生活动较多,老师讲解归纳不够,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生命教育的教案 篇7

【“生命化”学习目标】

1.通过回忆往事,观察身边的事和物来寻找幸福,从而学会珍惜,学会感激。

2.教师帮助学生寻找幸福,潜移默化引导学生真正理解“给”永远比“拿”幸福。

【教学重、难点】

是学生改变“独”的行为理念,理解“给”永远比“拿”幸福。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

让学生准备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有特殊意义和有纪念价值的物品。

一、创设情境,揭示话题。

1、教师用一则催人泪下的公益广告,使学生们的感受幸福。

合作展示,润泽生命。

二、走进生活小场景。

1、让同学们观看生活中的四幅生活小场景的画面。

2、四人小组选择其中的一幅图,合作讨论画面当中人们是否幸福,他们的幸福来自什么。

3、小组分别汇报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也可以进行补充。

(学生每说完一幅图,教师点击图片,图片转换成文字)

4、教师总结。幸福是相互的,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即使一个拥抱,一个微笑,一声问候,都能让人品尝到幸福的味道。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懂得珍惜,幸福就无处不在。

5、品味生活中的各种幸福的图片。(随机播放音乐《雨的印记》)

6、图片播放完后,出示以上图片中出现的各种文字(形式以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中间是个大大的“幸福”。)

文字内容:朋友的陪伴家人的关爱老师的鼓励付出的快乐

诚实的回报分享的喜悦帮助的满足奋力的拼搏

灿烂的笑容成功的喜悦学习的愉悦无忧的玩耍

遨游书海聆听音乐收获快乐全家团圆

三、感情升华,增强幸福意识。

1、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也有着许许多多的幸福,此时让大家来分享各自的幸福故事。

拓展延伸,提升生命。

四、朗诵诗歌。

1、补充诗歌。

2、让孩子给诗歌起个名字。

3、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小诗的题目。

(在诗歌上方点击出示题目)

4、配乐诗朗诵。(随机播放《感恩的心》直到课件结束)

五、感恩幸福,总结活动。

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想大家一定懂得了如何留住幸福,学会了如何表达感激之情。总之,希望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能够真正发现幸福,珍惜幸福,感恩幸福,这样我们就会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出示“学会发现,学会珍惜,更要学会感激,这样我们就会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六、诗歌设计。

幸福的收藏

幸福是成功的喜悦,

幸福是学习的愉悦,

幸福是朋友的,

幸福是家人的,

幸福是,

幸福是,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