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最新17篇
时间:2024-10-28 21:37:18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
内容导航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教案 2北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 4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 5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比的基本性质 6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教案 7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8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9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10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11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12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1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教案 14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5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6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7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独立探索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测量活动”这一内容,教材呈现的是在教室里进行测量活动的一个情境。在教学时,可以通过让学生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课桌等物体来进一步感受体会小数的意义。通过自己动手测量,学生将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小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通过活动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并能进行简单的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这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以后学习有关小数的其它知识奠定基础。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全部来自农村。学生通过近四年来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基本的测量方法,因此,本节课知识的认识过程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同学交流等方式来获取新知。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上一节活动课(板书课题)。你们已经学会了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活动,测量我们的课桌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并记录下来。
学生测量后汇报:
小组1:长6分米,宽45厘米。
小组2:长60厘米,宽45厘米。
小组3:长6分米,宽4分米5厘米。
……
(师板书记录)
(二)探索新知
师: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结果,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或疑问?
生1:三个小组的结果各不相同。
生2:不是结果不同,而是单位不同。
生3:我同意他的意见,因为三个小组使用的单位不同,所以我们一眼看不出他们的结果是否相同,只有将他们的结果化成同一个单位才能看出他们的结果是否相同。
师:这个同学的意见很好,同学们想一想长度单位除厘米和分米以外,还有哪些?
生:米和千米
师:请同学们用“米”为单位表示出课桌的长和宽。
(小组内讨论活动)
交流汇报:
生1:我们小组用“米”作单位表示。我们测量的课桌长是6分米,1米=10分米,1分米=米,那么6分米=米,也就是0.6米。宽是45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米,45厘米就是米,也就是0.45米。
生2::我们用厘米作单位表示。我们测量的课桌长是6分米,1分米=10厘米,6分米=60厘米,60厘米=米,也就是0 .60米,宽是4分米5厘米,4分米=40厘米,4分米5厘米=45厘米,45厘米是米,也就是0.45米。
生3:(提出质疑)课桌的长怎么一个是0.6米,一个是0.60米?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真仔细,谁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0.60米等于60厘米,也就是6分米;0.6米等于6分米0.60米和0.6米是相等的。师;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所以小数末尾的0一般可以省略不写,就像我们过去学习的0.50元和0.5元是相等的。
(三)巩固应用
师:下面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出自己身边物体的长度,然后把测量结果填入表格。(师每组发一张表格)
(学生立刻投入到活动中去,气氛活跃)
活动完毕,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纠正错误,教师巡视指导。
(四)拓展练习
1.称质量
师:通过刚才的测量活动,同学们掌握了用小数表示物体的长度。现在同学们在小组内用天平称一下数学课本、文具盒的重量,并用“千克”表示出来。
(生自由活动,师巡视指导)
生汇报:
小组1:数学课本260克=0.26千克。
文具盒180克=0.18千克
师:你是怎样想的?
小组1:我
(其他小组表示认同)
2.猜体重。
师:大家来猜一猜我的体重是多少?
(生争先恐后的猜测)
生1:50千克
生2:55千克
师:告诉你们吧,老师的体重是58千克300克,谁能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出来?
生:300克=0.3千克,58千克+0.3千克=58.3千克。
师: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学会了用小数表示物体的长度和质量,大家表现得都非常出色。用小数表示物体的长度和质量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生1:我觉得在课堂上自己动手操作,很有意思,我学得很快乐。
生2:我不但学会了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还知道了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生3:我知道了无论是长度单位还是质量单位都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颇有感想:
1.数学教学要充分联系实际。比如:“称质量、猜体重”等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新知,在活动中巩固知识、拓展运用。
2.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充分体验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了知识的自主构建。
3.教学环节设计比较紧凑,教师角色定位较为合理,我注意在很多中同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如0 .6和0.60是什么关系,由学生思考做出回答。
六、案例点评
在这节课中,教师注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
1.关注了学生的探究过程,实现自主体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自我发展。比如:在测量课桌面的长和宽时,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记录,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简单的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过程,在教学中不必告诉学生单名数。复名数等词语。
2.给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观察,注重学生的感知体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经历知识发展和探索的全过程。
3.在本节课中,教师始终注重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的评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教案 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小数的面积模型,探索简单的小数的乘法计算方法,理解算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探索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并能利用这个关系进行简单的小数乘法计算。
教学重点:
明确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学情简析与常见问题:
学生在学习“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之前,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掌握了相关的算理,这为学习该内容奠定了基础。但小数乘小数,学生也能理解其算理,但计算出结果后,小数点的位数应放在哪个位置上合适,是学生常拿不准的问题,也是该课应该重点关注的。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目标课件页码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
0.86×10
3.5÷100
你会计算上面的算式吗?能说说理由吗?
2、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小数的乘法。学生回顾知识后回答。
0.86×10就是把0.8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3.5÷100就是把3.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复习激活原有认�
二、自主探索
1、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情境图。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由已知信息,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根据以上条件,提出数学问题吗?
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你能告诉我求面积需要注意什么吗?
请分别求出图中各部分的面积。
2、汇报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
30×20=600
3×2=6
0.3×0.2=0.06
师生总结积和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观察思考后回答:街心广场长30米,宽20米。
中心花坛长3米,宽2米
广场上的地砖长0.3米,宽0.2米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学生回顾反思。
学生独立计算。
首先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再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和全班同学分享。
观察乘数和积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厘清小数乘小数与整数乘法的联系。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离不开小数乘法。
三、课末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学生总结回顾形成知识体系。巩固教学重点。
板书设计:
街心广场
30×20=600
3×2=6
0.3×0.2=0.06
在乘法算式中,一个数扩大10倍(或缩小到原来的1/10)另一个数也扩大10倍(或缩小到原来的1/10)积就扩大100倍(或缩小到原来的1/100)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练一练的第1————4题
选做:练一练的第5题
北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例子,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联想转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
【学情分析】
我所抽班级学生有73人。这班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使用北大(版)教材,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于列出小数乘法算式以及得出结果,学生不会有任何困难,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联想到整数乘法的意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小数乘法的意义。所以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利用小数加法的复习题,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小数的意义:0.2 0.05 (学生口答)
2、小数加法:0.6+0.6 0.8+0.8 0.2+0.2+0.2 0.4+0.4+0.4 0.1+0.1+0.1+0.1+0.1
(1)学生口算
(2)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求相同加数的和)
(3)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用乘法计算)
3、揭示新课:
(1)0.2+0.2+0.2,用乘法怎样表示?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这样想的?0.2×3表示什么意思?
(2)0.6+0.6,用乘法可以怎样写?0.6×2表示什么意思?
(3)剩下的几道怎样用乘法表示?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这些乘法算式与我们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是小数乘法)
4、归纳意义:
小数乘整数表示什么呢?
二.探究算法
1、请大家想办法算出0.2×3的积。
(1)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
(2)同桌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
A.连加法:0.2+0.2+0.2=0.6
b.联想、转化:0.2元=2角 2角×3=6角=0.6元
c.画图法: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要画3个0.2?
d.推算:因为2×3=6,所以0.2×3=0.6
e.还有不同的吗?(略)
2、小结:只要适合自己,就是的!
三.巩固拓展
1、填一填
0.8+0.8+0.8=( )×( )=( )
0.3+0.3+0.3+0.3+0.3=( )×( )=( )
0.1+0.1+0.1+0.1+0.1+...=( )×( )=( )(10个0.1)
1.2×2=( )+( )=( )
( )×( )=( )+( )+( )+( )+( )(可以怎样填?你发现了什么?)
2、算一算
2×0.4 0.3×0 3×1.1 9×0.8 0.6×4 5×0.2 0.7×1
3、文具店里的数学问题:
(1)买4块橡皮多少元?
(2)买3支铅笔多少元?
(3)买2把尺子多少元?
(4)任选一种文具,你还能提出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吗?
四.阅读质疑
(1)阅读教材38~39,把书中内容补充完整。
(2)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五.全课小结: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 4
设计说明
本节课针对方程的整理和复习分两个层次展开。第一个层次:复习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使学生可以简明地表达数量关系,旨在举一反三,启发学生想到更多的实例。引导学生经历回顾和整理与方程有关知识的过程。会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培养初步的代数思想。第二个层次:请学生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有关方程的知识进行整理,对方程的概念、方程与等式的关系、什么叫解方程、解方程的依据(即等式的性质)、在解决问题时如何找等量关系、如何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等知识进行回顾。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同时进一步体会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独立思考,构建知识网络
1.学习构建知识网络。
(1)归纳整理。
师: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方程的知识?请同学们先自行整理,再在组内交流。
(学生回忆整理,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构建知识网络。
师:怎样展示相关的知识才能一目了然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
(引导学生有序地回顾已学的有关方程的知识,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建立知识网络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整理所学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方程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并学会如何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2.展示构建的知识网络
方程
设计意图: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通过展示,使学生明确这一板块所呈现的内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复习,分项整理
1.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课件出示教材96页6、7题。
请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然后说一说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小结:
①当数字与字母相乘时,去掉乘号,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也可以用点表示乘号,如4×a可以写作4·a或4a。
②当字母与字母相乘时,可以用点表示乘号或直接去掉乘号,如a×b可以写作a·b或ab;a×a可以写作a·a或a2。
③当字母与1相乘时,1可以省略不写,只写字母本身,如1×a可以写作a。
(2)填一填。
①小明的身高是138厘米,比哥哥矮a厘米,哥哥的身高是( )厘米。
②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米,它的周长是( )米,面积是( )平方米。
③一堆煤有a吨(a>5b),每车运b吨,运了5车后,还剩( )吨。
④在自然数中,与自然数a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它们三个数的和是( )。(a>1)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判断。
①a×b×8可以简写成ab8。( )
②a2和2a相等。( )
③a÷b中,a、b可以是任何数。( )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代数思想,巩固一些特殊的写法:数与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数要写在字母的前面等。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 5
一、我会填。(21分)
1、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4.43米,读作( )。
2、0.73中的7在( )位上,表示( )个( );3在( )表示( )个( )。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小数。
45克=( )千克 4分米=( )米
2元3分=( )元 78厘米=( )米
4、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其中一个锐角是37度,另一个是( )
5、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 )第三边。
6、1.23×0.12的积是( )位小数。
6.35×2.4的积是( )位小数。
7、淘气今年x岁,爸爸比他大27岁,爸爸今年是( )岁,妈妈的年龄是淘气的5倍,妈妈的今年( )岁。
8、化简小数;0.500=( ) 32.10=( )
9、3.222222……记作( ) 0.203203……记作( )
10、0.405,0.455,0.45,0.45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二、我会判断(5分)
1、3x-8中含有未知数,所以它是方程。 ( )
2、计算3.5÷0.3的商是11,余数是2. ( )
3、1.323232这个小数是循环小数。 ( )
4、用三条长分别是分别是3、5、9的线段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
5、我用瓶盖设计了一个游戏规则:掷出瓶盖后,着地时盖面朝上,甲胜;着地时盖面朝下,乙胜。这个游戏规则是公平的。 ( )
三、选择。(5分)
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35度,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 )
A.110度 B.130度 C.145度
2、从上面看是 ,从左面看是 。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多用( )个小立体方块。
A .4 B.5 C.6
3、下面哪个数字是循环小数( )
A 3.222222 B 3.2 C 3.22……
4、一个四面造型不完全一样的房子(如图),
小狗在左侧看到的是( )形状的房子。
A、B、C、D、
5、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再向左移动三位,则这个数( )
A 扩大10倍 B 缩小10倍 C 扩大10000倍
四、我会计算(31分)
1、口算。(3分)
1、直接写得数。
0.25÷5= 0.72÷0.9= 3.145×100=
0.01+0.99= 7.6÷7.6= 50-0÷2.7=
2、列竖式计算。(8分)
8.5×1.25 67.2-17.54 32÷2.5 4.28÷0.35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脱式计算(前两道题简算)(8分)
76.84×101-76.84 4.4×25
0.85w4.8+1.03÷0.25 10.92÷(5.3+3.9)(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4、解方程。(12分)
4x=5.6x+7.5=13.6 x-18=18
5x-2.9=12.1 2y+10=11.1 9n÷2=36
五、数图形。(6分)
一共有( )个三角形。
一共有( )个平行四边形。
一共有( )个梯形。
六、看图列方程(2分)
男 生:
X人
女 生: 方程式:
女生是男生的3倍
七、解决问题(30分)
1、用80千克花生米可以榨出花生油30.4千克,照这样计算,150千克花生米可以榨花生油多少千克?(4分)
2、下面是笑笑家水、电、煤气的交费单,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6分)
上期读数 本期读数 实际用量 单价 金额
水 105吨 161吨 ( )吨 3.10元 ( )元
电 241千瓦时 305千瓦时 ( )千瓦时 0.50元 ( )元
煤气 89.3立方米 ( )立方米 22.6立方米 ( )元 54.24元
3、一瓶油连瓶重3.8千克,用去一半油后连瓶重2.1千克,原来有油多少千克?瓶重多少千克?(3分)
4、淘气设计了一个转盘,请你设计一个对双方都公平的转盘游戏。(3分)
5、甲乙两港相距306千米,一艘货船从甲向乙行驶1.5小时后,一艘客船从乙向甲行驶,货船每小时行42千米,客船每小时行39千米,客船行驶几小时后两船相遇?(先用算术法,再用方程法)(6分)
6、淘气的妈妈买回8千克的梨子,4千克的苹果,共付款45.2元,其中买 苹果用了10元钱,平均每千克梨子多少元?(4分)
7、小明家六月份每天预订2袋牛奶,按批发价共付57元。这种牛奶每袋零售价是1.10元,这样每袋批发价比零售价便宜多少元?(4分)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比的基本性质 6
教学目标: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的过程,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导引探究,由表及里
教学例1,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1.谈话引出例1的表格。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 1 2 3 4 5 6 ……
路程(千米) 80 160 240 320 400 480 ……
在让学生说一说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探究:行驶的时间和路程有关系吗?行驶的时间是怎样随着路程的变化而变化的?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学生探究第3个问题时,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引导,如引导学生写出几组路程和时间对应的比,并要求学生求出比值。)
2.引导学生交流并聚焦以下内容: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也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缩小;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总是一定的,也就是“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板书关系式)。
3.教师对两种量之间的关系给予具体说明: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咸正比例(板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4.让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说一说表中路程和时间成什么关系。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数学概念的来源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是直接从实际经验中概括得出;二是在原有的初级概念基础上通过新旧概念的相互作用而获得。正比例概念的形成属于前者,因此例1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表格,让学生通过对表中数据的观察和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特点。本环节先让学生观察例题中的表格,说一说表中列出的是哪两种量;接着用三个引探性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发现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趋势;最后,聚焦、明晰这两种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经历正比例概念的形成过程。]
(二)自主探究,尝试归纳
出示例2: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的速度和所用时间如下表,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
速度(千米/时) 40 60 80 100 120 ……
时间(时) 30 20 15 12 10 ……
1.出示供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当速度变化时,时间是否也随着变化?这种变化与例1中两种量的变化有什么不同?速度和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2.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特点:速度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速度变化,时间也随着变化;例2 中两种量的变化规律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反而缩小;速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是它们的乘积一定,可以表示为“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板书关系式)。
3.在发现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仿照正比例的意义,尝试归纳反比例的意义,引出反比例概念(板书“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从生活原型中逐步抽象,从已有概念中衍生,从数学概念的学习中迁移等,都是建构数学概念的有效方法。有了学习正比例的基础,反比例意义的学习应更加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本环节除了让学生发现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还让学生仿照正比例的意义,尝试归纳反比例的意义。这样能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经历反比例概念的形成过程。]
(三)对比探究,把握本质规律
1.将例1、例2教学时探究发现的内容用多媒体呈现出来,揭示正比例、反比例的内涵本质。
多媒体呈现:
例1 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例2 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2.探究活动。
(1)让学生仿照例1完成教材第62页“试一试” (题略),仿照例2完成教材第65页“试一试”(题略)。
(2)引导学生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进行对比探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例1中路程和时间相依互变,速度不变,例2中速度和时间相依互变,路程不变,这样的对比有利于学生从变中看到不变;例 1中速度是不变量,例2中路程是不变量, 同样都有不变量,例1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而例2中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这样的对比有利于学生从不变中看到变。变与不变关键要抓住本质——“比值一定” 还是“积一定”。对比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把握概念内在的联系与区别,形成正比例、反比例概念的认知结构。]
(3)引导学生尝试用字母表达式对正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的意义进行抽象概括。
启发学生思考:①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怎样表示?②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反比例关系可以怎样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关系式“正比例y/x=k (一定)”,“反比例x×y=k(一定)”。
[概念符号化在概念教学中很重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符号感主要表现之一是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学生概念形成的主要过程为:感知具体对象阶段、尝试建立表象阶段、抽象本质属性阶段、符号表征阶段、概念运用阶段。在符号表征阶段,学生尝试用语言或符号对同类对象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本阶段教学是概念符号表征阶段,在这个阶段之前,学生对正比例、反比例的本质属性及特征有一定的认识,可以开始尝试用符号对正比例、反比例进行概括。“y/x=k (一定)”,“x×y=k(一定)”,是对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抽象表达,是揭示正比例、反比例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3.组织对比性练习。
(1)成正比例、反比例的对比练习。笔记本的单价、购买的数量和总价如下表:
表1
数量/本 20 30 40 50 60 ……
总价/元 30 45 60 75 90 ……
表2
单价/元 1.5 2 4 5 6 ……
数量/本 40 30 15 12 10 ……
在表1中,相关联的量是 和 , 随着 变化, 是一定的。因此,数量和总价成 关系。 !
在表2中,相关联的量是 和 ,随着 变化, 是一定的。因此,单价和数量 成关系。
[将获得的新概念推广到其他的同类对象中去,是概念运用的过程,也是进一步理解概念的过程。表1是成正比例的量,表2是成反比例的量,这种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对比,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认识,对正比例或反比例中两种量变化趋势和规律的把握。]
(2)成比例与不成比例的对比练习。
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哪些成正比例,哪些成反比例?哪些既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
①圆的直径和周长。②小麦每公顷产量一定,小麦的公顷数和总产量。③书的总页数一定,已经看的页数和未看的页数。
[这一类型题比较抽象,学生只有对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才能正确地作出判断。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各种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能力。此题型在新授课上还只是让学生初步接触,重点训练还要放在练习课。]
(3)从生活中寻找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实例,进行对比练习。
[举例练习是概念巩固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让学生独立找生活中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实例, 可能有一定难度, 我们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此练习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教案 7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优化问题的合作探究,感悟合理、快捷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感受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统筹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难点: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教法:启发法
学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干过家务活吗?谁能说说都做了那些家务?(学生发言)
周末小明也主动帮妈妈做家务,瞧,他做了些什么?(课件出示)
项目扫地擦桌子烧开水
时间8分钟2分钟10分钟
他把做家务的时间也记录下来了,你猜:小明完成这些家务一共需要几分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科学、合理安排时间方面的知识。(出示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沏茶问题
谁沏过茶?请举手。你平时沏茶的时候都需要做哪些事?你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估一估,做这些事情你需要多长时
间?(指名说)
(2)看一看,淘气沏茶要做几件事情?(出示课件)从画面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如果淘气一件一件地完成,需要多长时间?但小明是个爱动脑的好孩子。他想什么呢?(出示课件),怎样才能尽快
地让客人喝上茶?”尽快”二字怎样理解?
聪明的小明就想跟大伙比比,看谁能设计出一个最佳的沏茶方案。出示课件。
小明也给咱们发来了一个温馨提示的信息:设计时应该考虑:1、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哪些事又可以同时做?2、可用
箭头“→”标出做事的先后顺序3、经你合理安排,计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时间?节省了多少时间?下面,就以小组为单
位,合作探究,与小明比比吧。板书示范。
③互相交流,比比谁的设计方案即合理又省时。
(3)学生展示、解说设计方案,学生集体观察。
方案A: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洗茶杯2分钟
找茶叶1分钟
1+1+8+1=11(分钟)
方案B: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找茶叶1分钟
洗茶杯2分钟
1+1+8+1=11(分钟)
方案C: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找茶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沏茶1分钟
1+1+8+1+2+1=14(分钟)
对这些方案,� 出示课件,指导学生看
流程图。
此时,小淘气的方案也出来了。(出示课件),你能看懂他的沏茶方案吗?
请同学们再想想,在哪个时间内还可以做些什么事?(学生说)能节省多长时间?多做了几件事?(揭示:同时做的事
情越多就会越节省时间)
像小明写的这样图示,我们把它叫做“流程图”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2页的烙饼。小组汇报交流。
四、当堂训练
1、判断:这样安排时间合理吗?为什么?(课件出示)
A、小东边吃饭边看电视。
B、边打电话边骑车。
C、一边走路一边看书。
D、在马路上踢球。
五、畅谈收获,全课小结。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来提高效率?
总结全课: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最后老师把伟大的文学家鲁迅的一句话送给大家,与大家共勉(课件):“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
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六、作业
板书设计:
统筹安排时间
先后有序同时完成科学合理
最佳方案:洗水壶→接水→烧水→沏茶
同↓洗茶杯
时找茶叶
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8
教学目标:
⒈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⒉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⒊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教学过程:
⒈想一想,忆一忆。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1米有多长吗?
用手势表示一下,我们来看看黑板有多长?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板书:测量活动)
⒉量一量
⑴每组各派一名代表,分别测量黑板的长度。
⑵汇报结果。
⑶小组合作学习,怎样
⒊再量一量。
①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有许多物品,选择自己喜欢的量一量?
②汇报结果。
⒋试一试
媒体出示燕子
春天来了,燕子也从南方赶来了,它给同学们提了几个问题请你们来回答,你们愿意回答吗?(愿意)
我(燕子)的体重是1千克500克,骨骼重113克,以千克为单位怎么表示?
全班汇报:1千克500克=(1.5)千克
113克=(0.113)千克
小结:同学们都能用千克把燕子的问题回答出来,那么同学们老师的身高用米作单位,你能表示出来吗?(能)
⒌激趣活动。
我请一名学生来测量我(老师)的身高,再请一名学生监督,不当之处,给予纠正。
汇报:1米70厘米=(1.7)米
下面请同学到自己的小组里任选一人,测量同学的身高,并
(学生自行完成,同桌互批)
⒎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⒏布置作业,试一试1、2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定向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多种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主题图
六、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
1、出示情境图。
如果你是赛手,你将从大本营向什么方向行进?你是怎样确定方向的?
2、小组讨论: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到大致方向。
①训练加方向标的意识:加个方向标有什么好处?
②突出以大本营为观测点:为什么把方向标画在大本营?
(二)、探究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质疑:
1、知道吐鲁番在大本营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了吗?
2、如果这时就出发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小组讨论:沿什么方向走就能保证赛手更准确、更快的找到目标:地。
研究时,可以用上你手头的工具。吐鲁番在大本营东偏北30度
练一练:你说我摆,为小动物安家。
(课前剪好小图片,课上动手操作。)
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偏,的方向上。
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熊猫摆在哪?
讨论:为什么猴子的家在西偏南30°,而小兔家在南偏西30°的方向?解决问题,寻找得出距离的方法。如果你的赛车每小时行进200千米,你要走几小时能到达考察地?
图上没有直接标距离,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它呢?
仔细观察地图,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试一试解决。吐鲁番在大本营东偏北30°。
(三)、教学例1
1出示例1.
教师:东偏北是什么意思?东偏北30°表示什么?起点到终点的这一条线段表示什么?
如果我这样叙述:1号检查站在北偏东60°,距离起点大约1千米的地方。那1号检查站改画在什么位置上?
(让学生发现这两种说法所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
请你在这一副图中标出一个2号检查站:东偏南30°,大约走2千米。
2号检查站能不能换一个说法呢?(南偏东60°,大约走2千米)
小结: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完成第20页“做一做”。
(四)、练习:
1、以雷达站为观测点,填一填。
护卫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巡洋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鱼雷艇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2、以电视塔为观测点,按要求填空。
文化广场在电视塔西偏南45度的方向;体育场在电视塔东偏南30度的方向;博物馆在电视塔东偏南60度的方向;动物园在电视塔北偏西40度的方向。
(五)、课后延伸
游乐场要新建两个游乐项目:一个在观览车西偏北40o方向上,约200米处新添一个“登月舱”,另一个“天外来客”在观览车南偏东20o方向上,约150米处。请你在平面图上标出这个新项目标:位置。
(六)全课总结
(七)作业布置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10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
复习目的
1、查漏补缺,本册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点的联系,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练习,加强学生的记忆,深化认识,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素养。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由感性认识提升到一个理性的认识上来。
2、在复习、练习过程当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数感和数学思维的梳理和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灵活解题,提高综合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复习、练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找出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解题规律,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三、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应用数学能力。
4、养成学生认真做题、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操。
知识点梳理
数与代数
一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意义:
①能用小数表示图中的阴影,或根据小数在图中图色。
②能正确读、写小数。
③能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分别能用一位、两位、三位小
数表示。并能让这些分数与小数互换。
④能用小数表示日常的生活中的实物。
⑤能在数轴上表示某个小数。
⑥数位顺序及小数的组成。
⑦能把十进、百进、千进的计量单位用小数表示。
⑧小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再比较十分位。)
二。小数的运算
1.小数的加减法
①不进位、不退位。 1.2+3.4 6.6-1.3
②进一位、退一位。 20.6+3.7 19.1-2.7
③连续进位,连续退位。 12.75+2.25 71.13-16.55
④位数不同。 16.3+2.75 60-2.88
2.小数的乘法
①一般情况。 2.8×1.1 ②乘数中间有“0”。 1.06×3.3
③乘数末尾有“0”。 1.06×470 ④积末尾有“0”。8.5×0.88
⑤积与因数之间的关系。 0.49×0.9○0.49
⑥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⑦小数的性质。(在不改变1.3的大小的情况下,把它改写成两位小数)近似数。四舍五入或者根据实际情况求近似数,如去尾、收尾法(进一法)。估算。
4.混合运算。
要求:能简算要简算。先判断运算顺序,再观察数据特点,看能否简算。
三。 方 程
1.会用字母或者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2.会用字母表示所学过的公式及运算律。
3.知道什么是方程,会判断方程。
4.会解方程:
5.列方程解决问题。(要注意方程的格式)
会找等量关系,利用等量关系准确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四。解决问题
(见书中例题和练习中的解决问题。)
空间与图形
一。认识图形
1.总的可以按平面和立体来分类。
2.三角形的分类:
①能通过目测、测量来识别不同三角形的特征,从而分类。 ②按角分: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知道每种三角形的特征会判断。
③按边分得到: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④三角形的内角和。
⑤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3.四边形的分类
①什么是平行四边形。②什么是梯形。③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辨析。
4.作图
①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②平行四边形 ③梯形
④综合作图(先画一梯形再画一条线把它分成一个梯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5.数图形中的学问
二。观察物体
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绘画平面图。
三。图形中的规律
统计与概率
认识折线统计图,能判断规则的公平性;会求平均数。
学情分析
“数与代数”部分,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能很好的迁移,学生都能明白小数各种运算的算法、算理。存在的问题是,计算的准确率不高。
“图形变化”部分,学生的空间观念还有待加强,学生基本能根据各种图形的特征对图形进行识别。但在观察物体方面,空间观念还不强,观察也还需要更仔细些。
由于“认识方程”部分,刚刚上结束,学生已基本掌握用字母表示数、以及认识方程和列方程接应用题,在复习中不做重点复习。
复习策略与时间
一、复习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有针对的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利用课间时间和教研组活动时间,交流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收获,介绍对共同存在的问题的解决策略。总之,做到教材心中有数,学生情况心中有底,检测方向心中清晰。
二、继续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要求。复习课既要能够沟通前后知识,形成知识链条和系统,又要有新意。杜绝把复习课上成纯粹的练习课,保证在课堂中关注全体学生,尤其是对学习相对滞后学生的关注,为课后辅导缩小人数,缩短时间。
三、及时有效的进行综合检测,让学生能熟练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适应综合练习的题量,更好的把握答题时间。通过综合检测,发现学生掌握较好的地方,减少着力时间,寻找学生掌握不好的地方,加以突破。
四、保持良好心态,
五、复习时间 6月22---26日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11
[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第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小数的意义
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
小组交流
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
2、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12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
3.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准备:
课件,答题纸,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比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
预设: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2.你能直接说出700÷25的商吗?
(1)你是怎么想的?
(2)依据是什么?
3.你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于是此环节意在通过复习、回忆让学生沟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重现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类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埋下伏笔。同时,还有机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二、新知探究
(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1.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规律或性质?
预设:比的基本性质。
2.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根据学生的猜想教师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设计意图】比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的学习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生在掌握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能联想到比的基本性质,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13
一、学情分析
本期我班有29名学生,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能从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学习数学能力。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分析存在问题,因此成绩不理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教学内容及分析
本册教材教学内容包括:小数加减法和乘除法,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小数乘法,观察物体,游戏公平,认识方程等教学内容。
(一)“数与代数”领域
1、第一单元“小数认识和加减法”。包括小数意义,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包括小数乘法意义,小数乘法计算方法,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
3、第七单元“认识方程”。包括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认识方程,等式性质,用等式性质解简单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
1、第二单元“认识图形”。梳理已学过一些图形;三角形分类,各类三角形特点;三角形三个角度数和,三角形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特征;设计简单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包括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位置,看到画面不同。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
第六单元“游戏公平”。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公平性,设计公平、简单游戏规则。
(四)“综合应用”领域: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中,都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数图形中学问”“激情奥运”,“图形中规律”三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整理与复习:包括整理与复习(一)、整理与复习(二)、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扩展对小数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除法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和除法计算方法过程,掌握小数乘法和计算方法,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乘法和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
3、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初步了解方程、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方程。
4、通过分类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特征;了解各类三角形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会运用学过图形设计一些简单图案。
5、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过程,初步体验转化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问题。
6、通过实际观察,学生体会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景物,看到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能辨认从观察点高低、远近拍摄到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
7、通过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简单游戏规则。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小数认识加减乘法计算;图形分类。
教学难点:小数四则运算方法掌握。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多创设学习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4.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5.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6.加强个别辅导,特别是学困生辅导,对他们要付出更多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努力提高他们成绩。
拓展: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1
复习是战胜遗忘,发展认知不可或缺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复习是学习之母”。
复习是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再现梳理,查缺补漏、深化生成的过程。我的体会,理想的复习应是拧住双基串全程,点线交织求延伸,融会贯通成一体,温故知新促生成。给予以上理解,依据课标要求,结合本班学情和教学实践,特制定如下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对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2、经历知识回顾和整理的过程,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提高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过程中,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复习内容
1、数与代数:简易方程、因数与倍数、认识正负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一)
2、空间与图形:多边形的面积;对称、平移与旋转
3、统计与概率:统计、可能性
三、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是在改学青版教材后的第二学期,由于已经历了一学期该版本教材的学习,学生基本熟悉了教材的结构与模式,也掌握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当然也适应了这种从情境入手,经历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探究学习方式,大部分的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得到了锻炼、提升和发展。
由于青岛版教材自身的特点,虽有丰富的情境,但结论呈现较少,可以说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留有了较大的探究空间,加之教师初次使用本教材,把握教学时难免给学生造成知识上的疏漏与欠缺,这也是为接下来的复习留下的需待填补的空间。
由于上个学期的学习中为了实现版本的转换和知识的衔接,补学了较多内容,由于时间短任务重,学生有些知识学的不太扎实,本学期在学习这部分与补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知识时给学生的学习明显带来了阻力,没有学透,这部分知识需待复习中来升温。
通过近一年的教学,了解到我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大致呈现出三个知识水平:第一个水平,这部分学生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情感体验,基础知识技能掌握都很扎实,即所谓的优等生,在班内约占到五分之二(约23、24人);第二个水平,与优等生相比各方面有所欠缺,但基本上能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效果基本理想,这部分学生也大约占到五分之二;第三个水平,就是约占五分之一(约8、9人)的后进生,这部分学生与前两者相比有很大差异,各方面都亟待加强。
结合班级现状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我的复习着重点也找到了方向,知识疏漏、薄弱处,班内第二、第三水平的“后劲”生。
四、复习重、难点
重点:简易方程、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一)、多边形的面积中的概念、性质、法则、计算等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难点:
1、使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系统化,并会融会贯通。
2、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和方法。
3、准确的进行计算
五、复习方法、措施与步骤
1、总体方法
回忆,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梳理,引导学生主动建构。
应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交流。
2、具体措施
(1)系统整理、温故知新
引导学生把相互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经过梳理串联起来。贯通起来,做到复习一点,连成一片,在滚动中建构生成认知网络结构。缺则补之、散则串之
(2)活化题材,激发兴趣
开发生活化题材,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充实教材复习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对复习的内容,有感而发,有趣而学、有为而做,就能增添复习的情趣。学生主动参与回忆、讨论、沟通、归纳、整理、应用的全过程,进而积极建构起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使知识与能力结构更趋合理。
(3)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复习课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化解难点。合理整合知识点、注重层次、找准基点、以点带面、化繁为简从而化难为易。多重的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使学生自我有效的构建起不断扩展的认知结构。
(4)编织网络、多层发展
对复习教学,在课堂中积极践行我区倡导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通过分析比较,抓准“探究点”,放手让学生合作收集整理,编织知识网络,深刻的感受知识脉络的走向。教师还要巡回指导,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应尽可能参与各小组的合作、探究活动,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问题的不同认识,指导学生收集与问题有关的生发点,让学生对这些知识关节点加以整理,仔细揣摩每个知识点的意义,通过表达交流,明确各有关知识点的相互联系线索,在知识系统化过程中自主、自然的生成知识体系。
(5)题组迁移,创生新意
课堂中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练习要着眼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创意、高效益组织练习,将知识的巩固、运用、理解、创新贯穿起来。通过练习,让学生实践、反思、领悟,又通过反思让学生重新归纳、总结、升华,举一反三,螺旋上升,促使学生把掌握的知识顺利拓展、高速迁移到其他内容的学习中,成为推动学习迁移,激活认知建构的良性学习循环的有效途径,达到理想化的复习效果。
六、课时安排(20课时左右)
略。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
一、基本情况分析:
略。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的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的内容都很重要,但是重点在第一、二、四、五单元。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的一个重点。这一册进一步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使用小括号,继续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学习,进一步学习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稍复杂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继续培养学生检验应用题的解答的技能和习惯。
第二单元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是在前三年半所学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这样就为学习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
在量的计量方面,也是在前面已学的基础上把所学的计量单位加以系统整理,一方面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巩固,另一方面为学习把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做好准备。
第四、五单元系统地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一册的几何初步知识,主要是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认识直线、线段、角、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认识射线、垂线、平行线、梯形,并萄一些简单图形的作图的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四、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初步謒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五、教学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
2、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尝试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3、重视抓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要求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反馈。
4、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实施“课内补课”的方法,组织互帮互学。
5、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6、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7、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8、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六、课时安排:
略。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3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为基础,以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整合发展为最终教学目标,做到师生平等互动参与合作,共同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帮助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又转来2名学生,学生人数达到了51人,学生自控力都比较差,所以对这样的大班额来说,课堂教学管理的难度就加大了。原来本班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不用直尺等许多学习习惯有待改善;还有个别学生缺乏自信心。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四则混合运算;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确定位置;三角形;小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平均数;总复习和三个综合与裎(制订乡村旅游计划;防灾小常识;我们长高了)。其中四则混合运算;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小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教学目标:
1、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在综合应用中,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1、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五、教研主题:
结合我校开展的区普教科研课题《农村小学语、数学科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有效性与实施过程的研究》确定我本学期的教研主题为:数学教学内容的有效呈现方式。
六、教学措施:
1、深入教材,认真备课,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
2、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注重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3、抓重点、难点、各个环节的突破。
4、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抓好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课堂40分钟的利用,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
5、对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教科书掌握例题、习题之间联系,举一反三,灵活学习,真正地把知识学会。
6、精心设计作业,有层次,讲究目的性、科学性。
7、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耐心辅导,因材施教。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4
一、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我将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力为重点,依据教研组工作计划,按照教导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这一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实践“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三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三、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四则运算、观察物体、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减法、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总复习。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
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三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来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平均数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鸡兔同笼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营养午餐",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图形的运动变化规律
5、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
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教学重难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六、实践活动安排
略。
八、提质设想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4、结合课题,在课堂交流和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做些调查、分析,进行一些尝试。
5、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时进行课堂教学的总结反思。
6、注意将数学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创设生活化课堂情境,将教学内容中的数学问题生活化。
7、注意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8、严格抓好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
9、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重视培养问题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可以结合当时学生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替换材料内容,以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还应加强指导,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0、在处理教材时,注意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不要随意拔高和降低难度。
九、业务提升措施
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2、改进课堂教学,加大课堂密度、运用激活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注意落后生的辅导工作,力争使他们逐步赶上来。
5、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并注意他们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6、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7、广泛阅读各类书籍,不断充实自己,开拓思路。
8、加强集体教研,掌握上下两个年级的知识衔接,深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教学。
9、用好教材,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加强引导。
10、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进行。
11、注重培养学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12、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二、班级情况分析:
四(5)班共有学生51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22人,总体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比较高,对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已经适应,也深深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够,课堂上思想开小差的现象经常发生,随意讲话,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课后作业喜欢拖拉,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上好课的同时,还要端正学生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
1、创社一个自由、开放、安全的学习氛围,从而扩展学生的思维点击,学生的创新火花。
2、课堂上引入开放性的例题,使学生在探索中促进发散和求异思维的发展。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创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5、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扩展练习,课堂上准备一些不同层次的练习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力。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6
一、班级情况分析:
1、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端正,能够自主学习,能认真完成作业,上课积极性较高,但缺乏问题意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
2、另有十多名学生接受知识比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成绩不佳,这部分学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关心、督促不够,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成绩。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的内容有数与代数,包括简易方程,因数与倍数,正负数,分数的意义及加减法,简单的统筹,空间与图形,包括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学习对称、平移与旋转,统计与概率,认识拆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正确选择拆线或条形统计图,学习可能性,实践与统合应用,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步骤与方法。
三、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理解方程地意义,等式的性质,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数量关系,会用等式性质解方程,能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景,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内2、3、5的倍数,理解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
(3)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的量,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大小。
(4)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分数意义,理解分数与除非关系,认识真分数假分数,能将假分数化成代分数和整数,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利用基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5)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会着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理解约分的意义,会约分,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会进行小数分数互化。
(6)初步了解简单的统筹方法。
2、空间与图形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法探索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正确计算,了解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2)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根据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
3、统计与概率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折线和条形统计图。
(2)结合具体事例,体验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4、实践与综合运用
(1)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2)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四、采取的措施及达到的目标:
1、课堂上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尽量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人。另外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解题能力。
2、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加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狠抓课堂教学常规,保证课堂教学有序、高效。教育学生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别人回答问题要认真倾听,等别人讲完话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4、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纠正。
5、重视课堂小测。充分利用课堂小测的方法,认真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以便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纠正,及时进行反馈。
6、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多读书,多查阅资料,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听课,多评课,汲取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五、课时安排:
1、第一单元:简易方程(9课时)
2、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计算(10课时)
3、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5课时)
4、第四单元:认识正负数(2课时)
5、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8课时)
6、第六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5课时)
7、第七单元:分数加减法(10课时)
8、第八单元:统计(4课时)
9、第九单元:可能性(2课时)
10、回顾整理——总复习(5课时)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7
一、年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涯的重要阶段,是承上启下的年级,是小学数学进入系统学习的开始。经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有了一定的基础,逻辑思维和智能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但是本班还有几个同学,没有正确的,清晰的数学思维,而且随着新教材的进一步更新,深度和难度都有不同程度提高,这些孩子的学习情况越发困难,学习兴趣越发减少,从而无形中给课堂教学和其他孩子的学习造成影响。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本单元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单元小数乘法
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会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四单元:认识方程
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模型,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会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
通过分类活动,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通过实际观察,体会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景物,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能辨认从观察点高低、远近拍摄到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游戏公平
通过游戏,初步体验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简单游戏规则。
(四)综合应用(数图形中的学问、激情奥运、图形中的规律)
通过“数图形中的学问”“激情奥运”“图形中的规律”三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具体措施
(一)加强自身对教材的研究和整合,对所教知识深入浅出。
(二)重视创设生动的数学学习情境。
(三)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四)积极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五)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加强对学困生的指导,给这些孩子多辅导,多帮助,多肯定,多鼓励,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建立自信,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教学进度
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教案 14
⊙讲故事,激趣导入
1.通过小猫钓鱼认识平均数。
师:大家都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吧?今天老师也给大家讲一个小猫钓鱼的故事。
师:在一个晴朗的午后,老大、老二和老三这三位猫兄弟到河边钓鱼。两个小时以后,它们各自数了数自己钓到的鱼,老大钓到7条鱼,老二钓到6条鱼,老三钓到2条鱼。老三看自己钓得这么少就哭起来了,原来猫妈妈说,今天谁钓鱼钓得最少就不能去观看森林卡拉OK大赛,于是老三哭得特别伤心,怎么哄也哄不好。这时老二说:“我有主意了。”你知道老二想出什么主意能让三位猫兄弟一起去观看森林卡拉OK大赛吗?你能用小棒代替鱼,摆出老大、老二和老三分别钓鱼的条数吗?
(1)提出问题。
怎样才能使老大、老二和老三钓到的鱼同样多呢?用小棒摆一摆,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方法。
(2)汇报。
方法一:老大拿出2条鱼给老三,老二拿出1条鱼给老三,这样老大、老二和老三各有5条鱼,这种方法叫作移多补少法。
方法二:把老大、老二和老三的鱼合到一起再平均分,每位猫兄弟都可以得到5条鱼,这种方法叫作先合并再平均分。
师:这种方法你能列出算式吗?
7+6+2=15(条) 15÷3=5(条)
2.引出“平均数”。
师:5条是老大钓鱼的条数吗?是老二和老三钓鱼的条数吗?(都不是)我们给“5条”起个名字,“5条”是三只小猫钓鱼的平均数,可以说平均每只小猫钓了5条鱼。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什么是平均数,怎样求平均数。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故事情境中引入要学习的内容,不仅激起了学生学平均数的欲望,还为这一课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开头。通过摆一摆,提前渗透移多补少的方法,降低了学习新知的难度,使学生容易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1.教学教材90页例题。探究用“移多补少法”求平均数。
(1)(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观察统计表。
提问:你从统计表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再提问:由统计表你能看出淘气能记住几个数字吗?淘气平均每次记住数字的个数用几表示比较合适?
出示智慧老人的说法:淘气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
师:“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就是这5次平均每次记住的数字的个数同样多,都是6个。你们想知道这个数字“6”是怎么得来的吗?
学生小组内操作:摆一摆或画一画,使5次同样多。
(2)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因为第5次和第3次记住数字的个数比较多,所以第5次给第1次1个,给第2次2个,第3次给第4次1个,这样淘气每次记住数字的个数都变成了6。
(3)教师边演示,边总结。
通过把多的补给少的,使每次记住数字的个数同样多,这种方法就是“移多补少法”。用这种方法,可以求出淘气5次平均每次记住数字的个数。
2.探究用“算术法”求平均数。
师:除了上面这种方法,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讨论后可得出:先把这5个数合起来,再平均分。
师小结:“合”就是把这5个数加起来,然后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就是平均数。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5
1、在实际情境中,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验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的表象;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认识公顷、平方分米的含义。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 体会1公顷、1平方分米的实际大小。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二、 出示教学目标
是师生共同读出目标,确立本节课的重点
三、 教师精讲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知道小明搬了新家。今天,小明高兴的邀请小朋友们到他的新家参观。点击课件:出示情境图
2、看,他们现在来到了哪儿?
3、观察画面,你发现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4、带着这么多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公顷的世界。
(二)认识公顷、感受大小
⑴、体育课上100米大家都跑过吗?你能想象100米有多长吗?
⑵、如果用4条100米的跑道围成一个正方形,你能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吗?⑶、小结:在数学中,我们把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规定为1公顷,通过计算我们又知道,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000平方米,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
那么,你能体会这样1公顷的大小吗?
课前,我们分组请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了一个正方形,这样围城的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
⑵ 大家都围过像照片上这样的正方形,你能体会这100平方米的大小吗?
⑶ 要有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才能拼成10000平方米呢?
⑷ 100个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顷,现在你能想象出1公顷的大小吗?
3、生活中感受1公顷
如果大家还不能体会1公顷的大小,那么让我们走进生活中,去找一找1公 顷,再来体会1公顷的大小。
①问:你看出这是哪了吗?4、认识平方千米
⑴我们认识了1公顷有多大,还有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吗?
⑵小结: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可以写成1km2。
1平方千米=100公顷
三、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导语:不知不觉,大家把所带的问题都解决了,不但认识了1公顷有多大,还认识了平方千米,让我们一起来用这些知识,帮小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小明的妈妈给小明出了这样的几道题,你能帮他填一填吗?
2公顷=(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顷 3平方千米=( ) 公顷 90000公顷=( )平方千米
四、出示达标题
五、课后拓展、巩固应用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我们认识了几个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六、作业布置
课后,请你调查一下,你所居住的地方占地面积以及位桥镇的占地面积,好吗?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6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4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小节背诵。
3.理解诗句意思,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爱中永生的观念,并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4.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地球只有一个,人类要好好保护它,要节约地球资源,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小节背诵。
2.重点理解“我们放飞美的希望,我们栽下爱的花朵”,“我们放飞和平的白鸽,我们开辟友谊的长河”等诗句的意思,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爱中永生的观念,并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教学难点:
1.重点理解“我们放飞美的希望,我们栽下爱的花朵,我们放飞和平的白鸽,我们开辟友谊的长河”等诗句的意思,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爱中永生的观念并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2.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地球只有一个,人类要好好保护它,要节约地球资源,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教学准备:
分小组分主题搜集有关环保图片和资料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配乐朗诵诗歌
同在一片蓝天下长大,
森林小溪大草原围着我的家;
同在一片阳光下玩耍,
熊猫大象长颈鹿我们是一家。
你在大洋洲,
我在亚细亚,
一只鸟儿传过来你的悄悄话。
共同的天,
共同的地,
圆圆的地球就是我们的家,
我们共同拥有它。
2.这首诗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结合板书:地球——我们的家)
接下来的这首诗又把地球比喻成什么了呢?请听第二首诗。
3.配乐朗诵第二首诗
妈妈只有一个,
地球只有一个,
地球是我们的好妈妈,
我们该为她做些什么?
我们放飞美的希望,
我们栽下爱的花朵,
我们放飞和平的白鸽,
我们开辟友谊的长河。
4.这首诗把什么比喻成什么?(结合板书:地球——我们的妈妈)
5.小结导入:是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也是我们共同的妈妈。对于每一个不同肤色、不同国度的人来说,它只有一个,(板书:只有一个)让我们大家都来好好地爱它。
6.引导学生齐读课题:13 地球只有一个
二、诵读全诗,在读中感悟。
1.自由诵读。
2.开火车分小节朗读。
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诵读者生字是否读准,节奏是否掌握恰当,读后进行评价。
3.识字。
(1)结合学生朗读相机正音。
和煦xù开辟pì赋予fùyǔ
(2)写字。
�
4.朗读表演。
5.自由畅谈对诗歌的感悟。
(1)整体感受:通过朗读,你读出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2)具体感悟:鼓励学生针对同学们刚才诵读的情况,具体到某一节来谈谈对节奏、对诗歌感情色彩的见解。
(对学生要求不要太高,对于学生的个人见解应鼓励、肯定,教师的引导和小结应是画龙点睛式的。)
13.地球只有一个
李少白
妈妈∕只有一个,
地球∕只有一个,
地球是大家的/好妈妈,
我们该为她∕做些什么?
(这一节运用设问和比喻充满深情充满希冀,表达了儿女对妈妈的一份爱,或许因为爱的迟� 语速稍慢,便于情感的表达。)
在太阳和大地之间,
我们放飞∕美的希望;
在南极和北极之间,
我们栽下∕爱的花朵。
(这一节比较抽象,描写比较大气,纵横地球的每个角落放飞美的希望,栽下爱的花朵。诵读时音调较高一些,注意重音与停顿的把握,语速比第1节稍快。)
让大地∕淌过蓝色的河流,
让天空∕飘过洁白的云朵,
让沙漠∕穿上五彩的衣裳,
让风儿∕吟唱绿色的欢歌。
给每一双翅膀∕清新的空气,
给每一条鱼儿∕洁净的银波,
给每一片绿叶∕和煦的春光,
给每一颗种子∕温馨的小窝。
(这两节是排比句,描写具体,充满想象,语气可亲切、柔和点,语调上扬,充满希望。)
在今天和明天之间,
我们放飞∕和平的白鸽;
在雪山和荒漠之间,
我们开辟∕友谊的长河。
(这一节从时空和地域两方面表白我们要和地球做朋友,友好相处,语气要比较坚定、有力。)
让来自大森林的动物,
给我们讲述/自然的秘密;
让长久站在村头的古树,
将过去和未来∕诉说。
(这一节给人无尽的遐想,用拟人的手法说明人类要和动物、植物结为朋友,语气可亲,语调上扬。)
蓝的眼睛、∕黑的眼睛,
闪烁着自然的灵光。
自然赋予我们∕爱的技艺,
我们要把地球变成∕童话王国。
(这一节主要是讲我们人类都是自然人,是自然赋予我们一切,所以我们应该和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一种直抒胸臆式的表白,语气肯定,最后一句更要坚定上扬,给人一种力量,一种希望。)
三、教师评价总结。
第二课时
一、诵读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这首诗歌有了自己的理解与感受,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情感一起来读读。
二、理解感悟。
1.学习第一部分(第1节)。
(1)引入学习:是啊,妈妈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一个,地球是大家的好妈妈,我们该为她做些什么呢?这一节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运用设问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可以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畅谈,保留他们自己的见解。)
2.学习第二部分(第2—6节)。
(1)师:是啊,作为儿女,我们希望地球妈妈健康、快乐。同学们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认识,那我们究竟应该为地球妈妈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想法。
(学生的想法可能是抽象的,如诗歌中所言;也可能是具体的一些行动。)
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围绕“保护”与“节约”的主题引开、发散,把同学们课前搜集的资料用上来,分小组分主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做法,利用搜集的有关环保图片和资料从正反两面相结合来说明,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2)结合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并适时小结
保护节约
保护水资源重复使用生活用水
保护森林植被不使用一次性木筷
保护湿地节约纸张
废旧电池不乱丢弃节约水电
减少白色污染重复使用教科书
……………………
(3)过渡:如果我们人类真的这样去做了,那我们的梦想就成真了。下面让我们带着一种美好的感情读第三、四节,进一步感悟地球的美好、可爱。
师引读
生
让大地淌过蓝色的河流
让天空飘过洁白的云朵,
让沙漠穿上五彩的衣裳,
让风儿吟唱绿色的欢歌。
给每一双翅膀清新的空气,
给每一条鱼儿洁净的银波,
给每一片绿叶和煦的春光,
给每一颗种子温馨的小窝。
(4)多美的世界、多美的地球啊!谁能找出最能概括我们为地球妈妈所做的一切的诗句来读读?(第2节和第5节)
(5)细读这两节,同桌讨论,说说这两节集中体现了什么思想?怎么理解“美的希望,爱的花朵,和平的白鸽,友谊的长河”?
(在整个宇宙中、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中,没有时间与地域的界限,人与自然之间只有美的希望、爱的花朵,只有和平与友谊,没有战争、没有虐杀、没有破坏。)
板书:美爱和平友谊
(6)借第6节小结:到那时,就让来自大森林的动物,给我们讲述自然的秘密;让长久站在村头的古树,将过去和未来诉说。人与动物、植物,与地球上的万事万物,都将是的朋友。
(7)指名分节读第2—6节。
3.学习第三部分(最后一节)。
(1)齐读。
(2)简要说说这节诗的意思。
(这一节主要阐明人是自然的,是自然赋予人类一切,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地球,共同享受自然美好的灵光,把地球变成美丽的童话王国。)
三、拓展活动。
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地球妈妈,一组扮演地球儿女,分别用一句话表达自己最想说的话。
如:地球妈妈——森林是我身体的肺,没有它我就不能呼吸。
地球儿女——我爱地球妈妈,爱你就是爱自己。
四、课后练笔。
大标题:《人与自然》
小标题:自拟
要求:侧重战争、人口、环境、能源、疾病等其中的一方面从忧虑或希望的角度来疾呼或憧憬,具体内容和体裁不限。
板书设计:
保护节约
保护水资源重复使用生活用水
保护森林植被不使用一次性木筷
保护湿地节约纸张
善待动物节约水电
废旧电池不乱丢弃节约用煤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7
一、教学目标
1、能整理这个阶段(三个单元:观察物体、小数除法、游戏公平)的学习内容,发展自我反思、整理知识的能力。
2、对这三个单元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复习巩固。
3、能根据这三个单元所学的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对观察物体、小数除法、游戏公平这三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通过整理,发展学生自我反思、整理知识的能力;在练习的过程中结合所学的内容和练习题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们来自本地的农民家庭,虽然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但仍有部分家长对孩子关心不够,有些孩子很聪明,喜欢动脑,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对前面三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掌握得比较好,只有个别学生在做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仍出现错误,本节课要特别关注这部分学生。
四、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师: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在观察物体、小数除法和游戏公平这三个单元里学习了哪些内容?先想一想,然后与同伴交流。
生1:我们学习了如何辨别从不同位置拍摄到的物体的形状。
生2:我们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
生3: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和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生4:我们学习的内容还有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循环小数。
生5:我们还学习了利用小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师:请同学们利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列举、表格、网络图等)把这些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并在组内进行交流。最后每小组推荐一位整理的最好的同学介绍自己整理的方法。
生1:
小数除法
小数除以整数整数除整数商是小数小数除小数
生2:
小数除以整数
整数除整数商是小数
小数除法小数除小数
循环小数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生3:
整数循环小数
数小数
分数不循环小数
(二)想一想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能不能根据这三个单元学习的有关内容,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尝试进行解决,然后与同伴进行交流,比一比看一看谁做得最好。
生1:计算小数除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生2:什么是循环小数,像2.161616?、235888?这样的小数叫循环小数。
生3:在什么情况下,商大于被除数?什么情况下,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如,2.8÷0.14的商大于被除数;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如,2.8÷1.4的商小于被除数。
生4:一辆汽车1.2小时行使90.6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90.6÷1.2=75.5(千米)。答:平均每小时行75.5千米。
(三)练一练
1、估一估,再计算。
师:下面哪道题的得数最接近2?先估一估,再计算。
21.6÷12 46.23÷23 2.88÷1.5 1.4÷0.8
4.95÷2.5 0.55÷ 0.25 7.56÷1.8 0.303÷0.15
2、直接写出得数。
师:根据240÷16=15,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得数,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2.4÷0.16 24÷1.6 2.4÷1.6
2.4÷16 0.24÷0.16 0.24÷1.6
3、解决问题。
课本83页第5题。(先独立解答,再全班交流)
师:先研究第一个问题。
生:先求出2盒药多少元,再加上挂号费,我的列式是19.8×2+5.5师:第二个问题同学们是怎样想的?
生:我们组仔细研究了说明书,因为问题是林林一天至少应服用多少克感冒颗粒,因此我要按体重每千克服用0.015克计算,林林的体重是33千克,33×0.015=0.495(克)他一天服用0.495克。
师:根据说明书,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说明书上说“每包0.25克“我想求林林一天吃几包?
师;同学们试一试算一下。
生:我算出0.495÷0.25=1.98≈2(包),他每次服1包就可以了。
4、数学游戏。
师:一个口袋里装有2个黄球和2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完全相同。游戏的规则是:
(1)两人一组,轮流从口袋中摸球,每次摸一球后放回。
(2)摸出黄球的甲得1分;摸出白球,乙得1分;
同学们先猜一猜、想一想,�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说一下。
五、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为了防止练习的单调性,我采用了多种形式,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说一说”同学们畅所欲言,当小老师的同学介绍的非常精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案例点评
这是一节复习课,主要是对第四、五、六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总结归纳。复习课是一种比较难上的课型之一,设计者只是对复习课作了一种大胆的尝试,课中也有几个方面需提出来供大家借鉴:一方面为防止练习中的单调、乏味,设计了多样的练习形式,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对练习题目作了适当调整,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练习,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体现这一理念,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和动脑的过程中构建数学知识,获取数学结论。最后还有一点是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认真阅读说明书,尝试解决林林一天“至少”服多少药,选用0 。015~0.03哪个数据比较合适的研究,最后学生根据说明书中的信息,提出每天至少服多少包的问题,在生活实际中是很有价值的,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