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四年级教案 >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最新11篇正文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最新11篇

时间:2024-05-07 14:11:50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编辑帮助大家分享的11篇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根据数位顺序的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上的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会进行简单的概括、推理。

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上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

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数位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6′

1、万以内的数是怎样写的?请写出下列各数:

四千零七十七百八十四千零三

2、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学生在自备本上写数后交流。

新课22′一、教学例2:

1、板书:三亿三十亿九千万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问:这些数怎样写?

2、问:这些数的位在哪位上?万位上是几?其它数位分别是几?怎样写?板书:

三亿写作300000000

三十亿九千万写作3090000000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写作700300200000

3、想一想:整亿的数怎样写?

4、重点分析“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这一中间有零数的题型

5、练习:做一做中的练习。

1、学生试写。

2、学生根据自己的写法回答。

3、学生归纳:有多少亿,就在亿级上写多少,再写8个0。

4、学生练习。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借助观察、比较、概括等方法,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率的运用。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口算卡片

50x70=125x8=40x5=11+7=4+25=

70x50=8x125=5x40=7+11=25+4=

2、复习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板书:5x4=20

因数因数积

二、教学实施

1、领会主题图

(1)、观察图意

(2)、说说你从图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信息

(3)、根据图中带给我们的信息,可解决那些问题?

2、出示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1)、分析数量关系

(2)、列式计算:4x25=100(人)或25x4=100(人)

(3)、引导观察,比较两种解决的结果,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4x25=25x4)

(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把4和25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举例

(6)、归纳总结: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乘法交换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AxB=BxA

说一说A、B可以是那些数?(A、B可以是任何两个不同的数)

(8)、找一找,主题图中哪个问题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解决。

师:加法中有结合律,乘法中是不是也会有结合律呢?乘法的结合律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2、出示例2: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2)、请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板书解题思路。

方法一:(25x5)x2方法二:25x(5x2)

=125x2=25x10

=250(桶)=250(桶)

(3)、小组讨论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板书:(25x5)x2=25x(5x2)

(5)、观察下面三组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5x6)x10( )15x(6x10)

(125x80)x3( )125x(80x3)

(12x25)x4( )12x(25x4)

(6)、归纳总结:

三个数相乘,先乘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叫乘法结合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AxB)xC=Ax(BxC)

这里A、B、C表示的是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3、比较、概括、归纳

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交换律是两数相加(乘)的规律,既交换两个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4、巩固提高

(1)、填一填:

75x26=( )x( )8x2=2( )

AxB=( )x( )ax( )=15x( )

125x7x8=( )x( )x7(40x15)x[]=40x([]x6)

25x(4x[])x([]x4)x132x4x6x5=(4x6)x([]x[])

(2)、学校教学楼共有4层,每层有5间教室,每个教室安6盏灯。一共需要多少盏灯?

5、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3

单元分析

教学使用计算器的主要目的,一是进行较大数的计算,二是用于探索一些和计算有关的规律。苏教版教材在整数四则计算(口算、笔算、估算)和混合运算的教学结束后,适时安排使用计算器的教学,能较好地实现这两个目的。

本单元的计算内容分三段安排,依次是初步了解计算器,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一步计算,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计算)。探索规律的内容结合使用计算器进行一步计算和两步混合运算分散安排。在单元结束时,有一次实践活动《一亿有多大》。

1? 让学生在玩中初步认识计算器上的一些常用的功能键。

计算器在生活中已经比较普及,很多学生都见过计算器。教材结合两张购物的照片,让学生知道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激发学生学习使用计算器的兴趣。

学生拿到计算器都急于玩一玩,也急于告诉同伴自己对计算器的一些了解。教材在简单介绍计算器上的显示器和键盘之后,满足学生的需求,让他们通过玩,初步认识计算器上的一些常用的键。首先是找到开机和关机的键,试一试怎样开机、怎样关机。再摸摸、按按其他的键,并相互交流各人初步知道了哪些键,有什么作用。在这个教学环节里,着重认识0~9共十个数字键,+、-、、四个运算键以及让计算器显示得数的等号键。学生了解这些键的功能后,就可以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

2? 由易到难,指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

第100页的例题和试一试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一步计算。例题中的38+27和3018都是较小数的计算,这里选择较小的数有三个原因,一是较小的数能很快输入计算器,不容易输错数字;二是这些题都能口算,可以验证计算器计算的得数是正确的,从而对计算器产生信任;三是能体会用计算器计算比较省力。想想做做里有较大数的四则计算,包括学生以前没有进行的四位数加、减计算,三位数乘两、三位数,多位数除以三位数等。通过这些计算练习,能够达到本单元的教学目的。

第102页例题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教材考虑到学生的计算器功能不完全相同,有些计算器能识别运算顺序,有些计算器不能识别。例题立足于使用没有识别运算顺序功能的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指导学生按运算顺序在计算器上分步计算。第一步先算式题中的乘法,并把积记录下来;第二步再按清除键消去计算器上前面的积后,计算式题里的减法,得到最后的结果。至于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安排在试一试里让学生独立操作计算器计算。对于能识别运算顺序的计算器,教材通过第102页的底注告诉学生,可以根据算式的书写顺序直接按键,不必按运算顺序按键。

3? 通过探索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归纳推理、类比推理都是合情推理。教材结合使用计算器的教学,在想想做做里设计了许多成组的算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类比发现并表达同组算式中的规律。如第101页第4题: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11111 11111=

= 发现规律的过程是开展合情推理的过程。发现规律首先要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寻找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趋势。归纳是提炼、总结规律的思维活动,要经历由表及里地抽取规律性数学内容的思维过程。

发现的规律可以在交流中讲出来,也可以通过接着再写几个符合这样规律的算式表现出来。如果让学生讲述发现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大致说对了就可以,并且要给予必要的帮助。在上面的一组算式里,要引导学生发现这样一些规律: (1) 各道题的乘数分别是1(一个1)、11(两个1)、111(三个一)、1111(四个一)、11111(五个1),依次增加一个1,所以下一道算式应该是111111(六个一)相乘。(2)各道题的积依次是一位数、三位数、五位数、七位数,接下去的算式的积应该是九位数和十一位数。(3) 各个积的最中间的一个数字依次是1、2、3、4,接下去的算式的积的最中间一个数字肯定是5、6。(4)从第二个算式起,积的最中间数字的左右两边分别是1和1、12和21、123和321,左右两边的数字是对称的,接下去的算式的积的最中间数字左右两边肯定是1234和4321、12345和54321。同一种规律也可以不同的表达,如1234321的前半部分各位上分别是1、2、3、4,逐位多1,后半部分各位上分别是3、2、1,逐位少1。

4? 通过推算,体会一亿有多大。

实践活动《一亿有多大》里的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三个栏目有相同的学习方法,都是从较小的、能操作的、易理解的数量开始,通过一步一步推算,得出数1亿本练习簿用的时间、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的长度、1亿粒大米的重量。在具体情境和推算活动中体会1亿有多大,能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推算是在表格里进行的,练习簿的本数、小朋友的人数、大米的粒数的末尾每次添上一个0,相应的时间秒数、长度米数、重量克数也同时在末尾添上一个0。学生进行这样的推算并不困难,只要细心些,不漏写或多写0就可以了。如果把写数和读数结合起来,一边推算,同时读一读写出来的数,能减少错误。

完成推算以后,让学生使用计算器,把数1亿本练习簿用的秒数换算成大约是3年时间,把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的长度换算成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半,把13亿粒大米的克数换算成可供一个人吃大约223年。通过这些换算,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体会就丰富了、具体了。如果有学生在进行14000000040000000的计算时,想到把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都去掉相同个数的0也是可以的。这个知识本册教材的前面已有安排,如42和4020的商相同,408和40080都商

总之,使用计算器的教学不单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还是发展数学思考、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和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的教学。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4

圆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新教材四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74~76。

教学目标:

⒈从生活中感知圆,并抽象出圆。

⒉通过不同办法画圆,建立圆的初步概念并认识圆心、半径。

⒊认识圆规并会用圆规按要求画圆。

⒋通过认识圆、画圆和欣赏圆,感受圆的美。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认识圆并建立圆的初步概念,认识圆心、半径。

教学难点:用圆规画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PPT)提问:在这些物体中,你都发现了哪个图形?

2。揭题: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圆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

(贴:圆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尝试用简单工具画圆。

(1)你会画圆吗?你准备怎样画圆?

问:工人师傅是怎样画圆的?

也就是工人师傅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一点上,另一端绕着固定点旋转一周就画成一个圆。

问: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这根绳子用女同学的橡皮筋行吗?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师说也就是绳子的长度要相等

(2)学生尝试画圆。

你会像工人师傅那样的方法画圆吗?

要求: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图钉和短线,同桌两人合作,一人先画,一人帮忙,开始!

展示学生作品

小结:原来一定要拉紧这根绳子。没拉紧绳子,也就是长度不相等。

(3)老师画圆

老师也来画画看,你有什么要提醒我的?

(4)认识圆心和半径

认识半径:绳子的长度在圆中有个名字,我们叫它半径。

用英文字母r来表示。

问:我们画圆是不是只要定好半径就可以了?

认识圆心:这个固定点叫做圆心用英文字母O来表示。

提问:这个圆中有几条半径?

小结: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

2.认识圆规,学会用圆规画圆

(1)认识圆规

刚才我们小组合作才画了一个圆,用绳子控制不好,效率比较低。聪明的工人师傅发明了这个工具来画圆,它叫圆规。

(2)尝试用圆规画圆

下面请你用这个圆规来画画看,想想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自己尝试画

圆规的两只脚有什么作用?

小结: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首先要定圆心,也就是把圆心固定好;还要确定长度,也就是半径的长度不能有变化;最后绕着圆心旋转一周。

三。巩固练习

1、画圆

(1)随机选取两位学生的作品提问:

小结:原来半径不一样圆的大小也不一样。

(2)现在老师规定好半径的大小为2厘米,你会画吗?

请你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标上圆心和半径

交流:你是怎么画的?

2.画一个半径为3cm的圆,标上圆心和半径。

3.接下来,老师请你在刚刚画的那个圆上,或者圆的边上任意画圆,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展示学生作品,如果涂上颜色的话会更漂亮

4.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圆组成的美丽图案(出示媒体)

四。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新知识有什么收获?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5

第3单元角的度量

第4课时画角

【教学内容】:教材第43页例3。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画指定度数角的方法。

难点:对准相应的刻度画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用一副三角尺画出下面的角,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30° 90°

2.你能画出任意度数的角吗?

教师引出课题。

(板书:画角)

二、自主探究

教学例3。出示例3。

1.怎样画一个60°的角?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相互发表意见,并动手试一试。

指名说一说画角的方法、步骤。

2.用课件演示画角的方法和步骤,师生共同归纳:

板书:

(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60°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一点,再画一条射线。

(4)让学生试着画出60°的角。

想一想:量角器上两处都标了60°,这个点应点在哪里呢?为什么?

学生在画角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脑筋想一想,并相互交流。使学生明确:如果与量角器0°刻度线重合的那条边向右就在内圈60°刻度处点上点;如果是向左,就在外圈60°刻度处点上点。

3.画一个100°的角。

指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独立画一画,然后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43页“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用量角器画出这些角,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比一比谁画得好。

2.教材“练习七”第5题。

先量一量∠1和∠2有多大,把角的度数写在角上,再用量角器画出与∠1和∠2同样大的角。画完后,同桌互相验证,看谁画得标准。

3.教材“练习七”第6题。

小组内议一议,再说一说这些角用三角尺怎样画的。教师归纳,再让学生独立拼一拼、画一画,然后用量角器检验。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本领?

教学反思】:

让学生通过自学,动手操作,主动去发现找到画角的方法,进一步巩固了角的有关知识,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能力。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例4、例5,课本第6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3、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

难点: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出示下列习题:

12÷4+25400-20×16

213÷(102-99)(120-63)×45

先指名学生口答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进行全班订正。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4。

出示例4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出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明确所提的问题:啄木鸟每天吃多少只害虫?

(2)自主探索

教师提示学生试着用线段图来表示图中的数量关系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

(3)合作交流

①指名板演,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②教师引导分析,画图讲解,让学生明白题中的数量关系。

③探讨:为何表示“45只”的那一段要用虚线表示?

(4)即时练习。

指导完成课本第5页“议一议”

全班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表示“多45只”的那一段要用实线表示。

2、教学例5

出示例5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自主探索,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合作交流。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明白,要求小青有多少张邮票,必须先知道什么?

三、巩固练习。

引导完成第6页课堂活动中的习题。

四、全课小结。

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练习一第8页第5题。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教科书24页、25页,例5、6及第27页练习七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猜想、验证、比较等活动中。体验探索规律的快乐,培养探索精神,并能自主概括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会用字母表示规律。

2、在计算中,体验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从而学会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培养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及简便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旧知复习

(1)我们刚刚学习了两条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

(2)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时采用的教学思路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2、引入新课:回答的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运算定律

3、教师谈话引出情景:为保护环境,红旗小学开展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这就是植树活动的现场,我们来看看。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3个问题

4、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教师说明: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看第一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并说明列式依据。教师板书:4×5和25×4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乘法交换律

(1)探究、发现问题

教师提问:4×25和25×4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引导学生回答,明确:4×25=25×4)

(2)举例验证

教师问: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指名举例,教师板书:如,35×2=2×35 60×30=30×60)

(3)概括规律

a、总结定律

教师提问:从以上几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

提醒学生由加法交换律的总结思路想,总结好后说给同桌听。 汇报得出结论,板书定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b、定律命名

教师提问:这个规律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可能马上说出:乘法交换律,再让学生说是怎么想到的。

c、用字(★)母表示定律

教师谈话: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看谁的方法既简单又清楚。 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字母表示:a×b=b×a,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

板书公式:a×b=b×a

让学生判断:这里的a 与b可以是哪些数?(任意数)

(4)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教师提问:以前我们什么时候用过乘法交换律?

引导学生回忆:做乘法验算时。

完成“做一做”前两道,指名板演,订正。

教师谈话:用这个定律时该注意什么?(数不能变化,运算符号不能错)

2、教学乘法结合律

(1)发现问题:教师谈话引出: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什么?要几步?怎样列算式?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小组讨论:小组同学之间互相比较选择的算法是否相同,组长作好不同算法记录。 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两种算法

(25×5)×2 25×(5×2)

比较两种算法的异同,明确(25×5)×2=25×(5×2)

(2)举例验证

让学生自己再举几个例子填到课本25页,汇报板书学生举的例子。 教师出示: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15×4)×10 ○ 15×(4×10) (125×8)×5 ○ 125×(8×5)

学生计算后,指名回答,明确是相等关系。

(3)小组合作学习,概括规律

让学生观察以上所有算式,回忆加法结合律的总结思路,小组同学之间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讨论这个规律的命名和字母表示方法。

最后汇报交流,老师板书:乘法结合律:(a×b)×c=a×(b×c) 让学生说说运用乘法结合律时注意的问题。

3、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比较

教师提问:比较所学的四个定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教师出示:交换律是两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三、巩固应用:完成做一做后两道

四、回顾整理

这一课通过同学们的观察与思考,自己发现并总结出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后同学们做题时,要仔细观察题目特点,更准确更简便地把题目计算出来。

五、作业

练习七第2、3题。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25=25×4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25×5)×2=25×(5×2)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b×c)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1.重点: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难点:学会比较位数相同亿以内数的大小。

3.关键:以比较万以内数为基础,把个级比较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填空。

10101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356000左起第二位是( )位,表示( )个( )。

2.在○里填上>,<或=。

999○1010 601○564 687○678

(请学生说一说万以内数的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二、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还需要对一些大数目进行比较。如:经调查我国面积最大的有六个省份,黑龙江454800平方千米,内蒙古1100000,青海720000平方千米,四川485000平方千米,西藏1210000平方千米,新疆1660000平方千米。你知道哪个省份的面积大,哪个省份的面积小。

三、教学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出示例4:你会比较每两个省面积的大小吗?

720000和1100000,454800和485000

教师:这么大的数,同学们比较过吗?(没有)能不能用以前学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来比较这些大数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例4:⑴两个数的数位相同时怎样比较大小?⑵两个数的数位不同时怎样比较大小?教师加入学生的讨论中,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辅导。

讨论完后,每一组推荐一个代表上台讲述讨论的结果。老师结合学生的口述板书:720000<1100000,454800<485000。让学生重点说一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位数相同和位数不同两种情况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如果位数不相同,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较;如果左起的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的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教师结合学生的总结板书: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学生完成第13面做一做的题目,并且说说比较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1题。

让学生先比较大小,再说出比较的方法。

2.完成练习二第2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他们说一说排列的过程和方法。

五、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我们在比较数的大小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小结后教师做概括性的总结和评价。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能有意识地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进一步感受

教学重点:

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问题并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指导学生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节约时间,保证教学目标的实施)

一、情景引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人吗?你还知道哪些与人口有关的数据。下面是某地1985—20xx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统计表,(课件出示)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整理和分析这些信息,看看能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课前预习完成)

师:在制图时要注意什么?生答后师简要小结:作图时要注意线条要直,画完后要标上数据。

2、自主探究

①学生观察单式条形图(课件分别出示城镇人口统计图和乡村人口统计图)。

②设疑问难:

统计的现实意义,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③生尝试自主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可根据书上99页完成)师巡视并辅导个别差生。先完成的可以同桌比一比,说一说自己作的好的地方。

3、合作交流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生互评后教师点拨:这就是复式条形条形统计图。(出示制作好的大幅条形统计图并板书课题)

②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③全班汇报、交流

④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⑤联系实际激发情感小组讨论交流,分析人口逐年变化情况。

三、巩固应用

1、出示某超市两种饮料月销售情况统计图,回答

①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②如果你是超市老板,下个月应该怎样进货?

2、出示1997-20xx年我国废水排放量统计图,观察并回答问题。

工业废水排放在逐年?生活废水排放在逐年?

从图中你想到了什么?(渗透环保意识)

四、拓展应用

1、请你调查你们小组同学一周内爸爸妈妈每天的睡眠时间,制成统计表。

2、根据复式统计表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3、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五、回顾总结,展示个性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定位: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能掌握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猜想、验证、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

3、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渗透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思想,通过多样化的探究材料,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有效地协调好同整数大小比较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3、72是由( )个一,( )个十分之一和( )个百分之一组成的。

2、0.48是( )个0.01,0. 62是( )个0.01

3、在小数中,以小数点为界,前面是( )部分,后面是( )部分。

4、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二、新知引入

(在黑板上贴出小长方形的卡片)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卡片,这可不是一般的卡片,每张卡片的后面都藏有一个数字。提问:如果这两组卡片分别代表两个整数,你觉得哪个整数会比较大?为什么?

2、随即,在两个方框中间都点上小数点,提问:现在你觉得哪个小数会比较大?

3、学生猜测大小。(预设:前面大;后面大;不能确定)

4、揭题。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并板书课题。

三、展开探究

(一)初探,建构。

1、出示跳远成绩单。

老师这里有一张从我们校运动会上带来的跳远成绩记录单,很遗憾,有点残缺,但根据里面的信息,你能确定什么吗?

项目:男子跳远

姓名:小红小明小强

成绩:2.84米3.05米2.□8米

名次

2、学生反馈:小明跳得最远(第一名)。

3、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小结:从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找到第一名。

4、那么第二名又是谁呢?假如小强是第二名,□会是怎样的?(预设:□里会填8或9)

5、□里填9是2、98米,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验证2、98就比2、84大吗?(独立思考片刻后)

师:现在将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

预设:(根据生成进行引导出:几个小数单位组成)

A、从整数部分比起,一位一位地比。

B、从计数单位比。2.98里面有298个0.01,2.84里面有284个0.01,298比284大

C、把米转化为厘米。2.98米=298厘米,2.84米=284厘米。298比284大。

D、利用分数和小数的关系。2.98=298/100,2.84=284/100……

6、小强是第二名,□里还可以填8。要比较2.88和2.84的大小,怎样比就能很快地比出来?

7、那小强如果是第三名,你又会有哪些想法?(□里填0到7)

(二)回顾,验证。

1、想知道它们的大小就把它们翻过来看一下。请两位同学上来当助手。

(有目的性地选择一位男同学一位女同学,分别选择一组数代表男同学和女同学。)

2、要很快地知道这两个小数的大小关系,你觉得应该怎样翻?

□□。□□ □□。□□□

3、翻开整数部分10之后,问:比出来了吗?为什么?那该怎么做?

对于十分位的翻牌设计如下——(让一生先翻牌,翻之前问:你希望自己的十分位上的数字是几?你希望他那个数位上的数字是几?翻牌后再询问另一生:你现在希望自己这个数位上翻到几?)游戏结束了吗?为什么?

对于百分位的翻牌设计如下——(让另一生先翻牌,翻了之后提问:你现在是否觉得胜券在握了呢?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几种可能性)

根据回答依次翻开10.58 10.57□

翻牌之后,提问:你为什么感到很沮丧?你不是还有一位没有翻出来吗?如果是9呢,刚才你们不是很喜欢9的吗?(根据生成进行评价)

如果更改数字为10.58 10.58□结果可能会怎样?方框里是0呢?

如果两个数字是10.58 10.587不添加新的数字怎样能使第一个数大?(可以该变数的位置,也可以改变小数点的位置)

4、回顾:我们刚才是怎样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把你的想法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

同的,再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板书方法)

5、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跟整数的大小比较有什么区别吗?

四、应用

1、在○里填上“>”、“<”或“ =”。第25页

3元○2、6元6、35米○ 6、53米4、723 ○4、79 0.458 ○ 0.54

2、先在直线上表示下面各数,再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0.09、0.12、0.28、0.3、0.4、0.04

(数轴上的数,越往右越大。)

3、判断

(1)10.8>1、08( )

(2)2、31和2、299比大小,因为2、299的位数多,所以2、31<2、299。( )

(3)514、5米>5、451千米( )

(4)7、15<7、□6,方框里只可以填2~9。( )

五、拓展,深化。

用数字卡片2、 3、 4和小数点(不重复不遗漏使用),能够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小数?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先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在小组里合作交流)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遗憾?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11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可能性、方向与位臵统计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第二单元“线与角”。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3.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第四单元“用酸律”。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小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和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5.第五单元“方向与位臵”。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臵,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臵。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认识了8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又是第一学段学习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6.第六单元““除法”。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7.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8.第八单元“可能性”。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1.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