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四年级教案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8篇】正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8篇】

时间:2024-07-27 11:48:17

同学们拼出的图案真漂亮,富有一定的创意。想不想再利用图形设计一个更漂亮的图案?一起看看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欢迎查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本文是编辑Waner给大家整理的8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27页例2及练习四的3、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学会对身边的事物进行编码。

2.培养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这是重庆市高新区歇台子片区的邮政编码400041。你知道这个编码中各个数字表示的意思吗?

学生:我知道,40代表重庆市,00代表市中心的几个区,41代表歇台子片区。

教师:这是老师的身份证,从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1:我知道老师来自×地方。

学生2:我知道老师出生于×年×月×日……[点评:复习邮政编码、身份证的编排规律为本节课自己设计编码做好了铺垫。]

二、编排学号

教师:生活中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地方用到了数字编码。希望小学给每位学生编学号时,设定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如2003年入学的5年级10班的24号男同学的学号就是0310241。

教师:学号0310241的各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吗?

学生1:03表示入学年份;10表示班级,24表示所在班内学号;末尾的1表示男生。

学生2:为什么5年级的5没有编入学号呢?

学生3:我知道,因为年级每年都会发生改变,可我们学号为了方便统一管理,从入学时就应该是不变的,要是编入年级号,那么每人每年学号都要修改,就很麻烦。

教师:从0502402这个学号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1:这是2005年入学的2班40号同学。

学生2:并且还是一个女生。

教师:这个班有45人,并且最后一位是男同学,你能编出他的学号吗?

学生:能,前两位表示入学年份05,第3、4位表示班级02,第5、6位表示班内学号45

教师:那你们可以按上面的方法给自己编一个学号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点评:本环节通过分析学号的编排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会自主设计学号。]

三、课堂活动

1.教师:我们这两天学的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你们能否自己设计一个编学号的方案,给组内同学编学号?

学生1:我打算一个数字编年级,一个数字编班级,一个数字编组号,还有一个数字编组内同学。

学生2:……

学生确定方案后,完成自我设计,展示并进行交流。

2 。教师:同学们想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吗?

学生:想。

教师:好,我们就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

学生动手尝试,选1~2人上台展示并说说是怎么编的。

教师小结并指出:其实在你们的户口簿上已经预留了一个身份证号码,回家去核对一下,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3.完成练习四第3题。

[点评:本环节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人人参与,这样既突出了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问题之间的关系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理解数学、热爱数学。]

四、全课小结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编码,比如楼牌号、街道门牌号、车牌号等,希望你们用心去观察、思考,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去研究,你们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 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27页例2及练习四的3、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学会对身边的事物进行编码。

2、培养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这是重庆市高新区歇台子片区的邮政编码400041。你知道这个编码中各个数字表示的意思吗?

学生:我知道,40代表重庆市,00代表市中心的几个区,41代表歇台子片区。

教师:这是老师的身份证,从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1:我知道老师来自×地方。

学生2:我知道老师出生于×年×月×日……

二、编排学号

教师:生活中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地方用到了数字编码。希望小学给每位学生编学号时,设定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如2003年入学的5年级10班的24号男同学的学号就是0310241。

教师:学号0310241的各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吗?

学生1:03表示入学年份;10表示班级,24表示所在班内学号;末尾的1表示男生。

学生2:为什么5年级的5没有编入学号呢?

学生3:我知道,因为年级每年都会发生改变,可我们学号为了方便统一管理,从入学时就应该是不变的,要是编入年级号,那么每人每年学号都要修改,就很麻烦。

教师:从0502402这个学号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1:这是2005年入学的2班40号同学。

学生2:并且还是一个女生。

教师:这个班有45人,并且最后一位是男同学,你能编出他的学号吗?

学生:能,前两位表示入学年份05,第3、4位表示班级02,第5、6位表示班内学号45,末尾表示男生1,连起来就是0502451。

教师:那你们可以按上面的方法给自己编一个学号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点评:本环节通过分析学号的编排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会自主设计学号。]

三、课堂活动

1.教师:我们这两天学的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你们能否自己设计一个编学号的方案,给组内同学编学号?

学生1:我打算一个数字编年级,一个数字编班级,一个数字编组号,还有一个数字编组内同学。

学生确定方案后,完成自我设计,展示并进行交流。

2 。教师:同学们想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吗?

学生:想。

教师:好,我们就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

学生动手尝试,选1~2人上台展示并说说是怎么编的。

教师小结并指出:其实在你们的户口簿上已经预留了一个身份证号码,回家去核对一下,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3.完成练习四第3题。

[点评:本环节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人人参与,这样既突出了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问题之间的关系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理解数学、热爱数学。]

四、全课小结教师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编码,比如楼牌号、街道门牌号、车牌号等,希望你们用心去观察、思考,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去研究,你们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能按角的不同给三角形分类。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三角形及其分类。

教学难点

正确掌握画三角形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课前调查。

课前调查: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外形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投影展示: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关于三角形你还想了解它什么?

整理学生发言,并提出以下学习目标:

(1)什么叫三角形?

(2)三角形有哪些特征?

(3)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

(4)三角形怎样分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三角形。

(6)练一练: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

2.教学三角形的特征:

(1)自学:①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叫什么?

②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2)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出示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教师提问:什么叫三角形的边?三角形有几条边?

同桌讨论:这些三角形都有哪此共同的特征?

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三角形的特征。

(3)结合手里三角形学具、边摸边说出它的特征。

3.三角形的特性。

(1)用三角形木框实验。

学生尝试:让学生用手拉一拉这个三角形,感觉怎么样?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拉一拉。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三角形的木框不易变形。

提问:为什么这些部位要制成三角形呢?

(2)实验:出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用木条钉成的)教具,让学生试拉一拉它们。感觉如何?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加一条边构成一个三角形)

(3)揭示特性。

(4)师小结:房架、自行车架等之所以制成三角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使其结实耐用。

(5)你还能举例子说明吗?

4.三角形的分类。

(1)让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或剪一个三角形)

(2)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①学生猜测:三角形按角的特点可以分为哪几类?

②教师揭示:通常我们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分成三类。分别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③小组讨论:你画或剪的三角形属于哪一类?找同学代表把三角形贴在黑板相应的集合图中。

④组织学生观察并分组讨论:这些角有什么特点,可以分成几类?

⑤教师小结: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⑥认识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把所有的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3)三角形按边进行分类。

全班同学共同测量课本137页上部的三角形。

教师提问:通过测量你发现这些三角形边、角各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得出:每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都相等,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教师指出并板书: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引导学生比较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使学生明确: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等腰三角形。

5.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画高。

(1)画锐角三角形,教师边作图边说明。

教师说明:我们已经学过从直线外一点向直线作垂线的方法。现在利用这个知识来认识三角形的高。

教师提问:锐角三角形有几条高?如果从B点画高,它的底边是哪条线段?如果从C点画高,它的底边是哪条线段?

引导学生明确:锐角三角形的底和高不止一个,从任何一个顶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作高。这样三角形就有3个底和3个高。

(2)画直角三角形。

讨论:直角三角形的高应该怎样画?

使学生明确:因为直角三角形两条边成直角,所以夹直角的一条边是高,另一条边就是底。

教师提问:再找一找另外一条高在哪儿?

使学生明确:从直角的顶点向斜边作一条垂线,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条高在斜边上。

(3)教师演示怎样画钝角三角形的高。

(4)教师强调说明:每画完一条高,要标上垂足。

6.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演示动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1)量一量下面每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度数。算一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

教师:怎样能知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的准确度数呢?

(2)实验:

指导学生拿一个直角三角形,按下图的顺序,把∠1和∠2沿虚线折过来。观察一下,知道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1+∠2=∠3=90°.

指导学生拿一个锐角三角形,按下图的顺序,把∠1、∠2、∠3沿虚线折过来。观察一下,知道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1+∠2+∠3=180°.

③指导学生用一个钝角三角形再试一试。

(3)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根据三角形内角的是180°,如果知道三角形是两个角的度数,就能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列式计算。

(5)练习:“做一做”。

在三角形中,已知∠1=140°,∠3=25°,求∠2.

四、巩固练习。

1.在信封中藏一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锐角,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三角形?

提问:为什么不能确定?

2.判断。

①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②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③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④直角三角形只有一个直角。

3.操作题。

在下面的图形中画出一个条线段。

(1)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锐角三角形?

(2)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钝角三角形?

(3)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4.实践题。

小红家的椅子用了很多年了,有点摇摇晃晃了。请同学们帮她想想办法,该如何修理?

5.说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名称,并画出每个三角形的高。

五、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你掌握或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140页10题

下图是一块菜地,它外面的篱笆围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这个篱笆的周长是多少?

140页11题

用七巧板拼三角形。

用两块拼一个三角形,你想出几种拼法?

用四块拼一个三角形,你想出几种拼法?

用七块拼一个三角形,你想出几种拼法?

141页14题

已知∠1和∠2是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

(1)∠1=50°,求∠2.

(2)∠2=48°,求∠1.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听指挥

游戏地点

操场

游戏用具

皮筋(封闭的)

游戏方法

1.将全班学生分成各小组。每组4人,其中三人按老师要求利用皮筋围成三角形,另外一人负责举旗,当本组完成时,该同学举起小旗,以示做好。

2.老师可以说任意一种三角形。例如:当老师说“直角三角形”,三个同学就开始围(三个同学各在三个顶点位置),另一个同学认为围好了就举起小旗,先举起小旗者为胜。当说出其它三角形时,游戏方法同上。

2022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度的角。

[教学重、难点]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度的角。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量角器、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用画指定度数的角

1、动手尝试画指定度数的角

让学生画一个60度的角:你能用几种方法画?

2、交流、总结

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画法。

用量角器怎样画?要注意些什么?(注意内外圈的数,画完后可估一估)

用三角板怎样画?要注意些什么?(用三角板只能画出一些特殊角度的角)

3、画一个150度的角。

你能用几种方法?

二、试一试

1、试一试:第1题学生先用量角器量出红领巾一个角的度数再画出来。

2、思考、讨论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哪些度数的角。

三、作业:练一练2、3

[板书设计]

画角

用量角器画角用三角板画特殊度数的角

[教学后记]还有十几人用三角板特殊度数的角还有点不会,我要求学习好的小组长为他们指导,我相信能没问题吧!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2、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观察,学会总结。

3、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一张测量表:这是小强学习测量以后,课外测量的几组数据。你能根据这些数据算出它们的面积吗?

街心广场 长30米宽20米

花 坛长3米宽2米

地板砖 长0.3米宽0.2米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汇报。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出3个算式:

街心广场: 30×20=600(平方米)

花坛: 3×2=6(平方米)

地板砖: 0.3×0.2=?

二、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位数之间的关系。

1、讨论:街心广场和花坛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长与宽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总结:长与宽都扩大到原来10倍,面积扩大——100倍;长与宽都缩小到原来10倍,它的面积就缩小到原来的100倍。缩小到原来的100倍也可以说是缩小到原数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2位。

2、小组讨论:我们应用刚才发现的现象,来比较花坛和地板砖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地板砖与屏幕相比,长和宽都缩小到原来的10倍,它的面积也就缩小到原来的100倍。所以它的积也会缩小到原来的100倍。结果是0.06平方米。

3、这种方法得出来的结果是否正确?你能用其它的方法验证吗?(可以引导学生从直观涂一涂的方法来验证刚材的结论是否正确。)

4、引导学生总结:在小数乘法中,我们可以先把它们看成是整数来算,然后再看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积的末尾数出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

三、尝试练习,再探规律。

1、试一试:根据第一算式求下面2个算式的积。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的。

2、填一填:将上一题的计算结果填入表格中。然后观察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第一个小数的位数与第二个小数位数加起来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根据上面的规律,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第2题。

四、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街心广场: 30×20=600(平方米)

花 坛: 3×2=6(平方米)

地 板 砖: 0.3×0.2=0.06(平方米)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经历集合思想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意义。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用“韦恩图”解决有重叠部分的问题的价值,理解集合图中每部分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有重叠部分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图的形成过程,能用集合图分析生活中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实验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的严谨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集合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学习之星”和“劳动之星”的获奖奖励,“智慧星”和“守纪星”的获奖奖励,集合名称的磁板,获奖学生名字的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脑筋急转弯导入新课师:今天这节课上老师会根据同学们的表现,评选出智慧星和守纪星。想要获得智慧星,那你课上需要积极动脑、认真思考。想要获得守纪星,那你课上就要认真听讲、坐姿端正、书写规范。看谁这节课既能获得智慧星又能获得守纪星。

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脑筋急转弯的游戏吗?想不想玩一玩?出示脑筋急转弯——理发师的困惑:

教师边讲解,边用课件播放声音。

师问:进来的怎么只有三个人呢?你们能帮理发师解决他的困惑吗?生:略师:在这里爸爸有双重身份,他既是孩子的爸爸又是爸爸的孩子。身份在这里重复了一次,所以只有3人。像这样的问题,数学上称之为“重叠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这类问题。

二、集合圈的深入探究师:根据同学们上一周的表现,李老师评选出了7名学习之星和5名劳动之星,那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名同学获奖了吗?(12名)师:有不同意见吗?生:没有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都有谁获奖了?(课件展示获奖学生名单)师:从这张光荣榜里,你发现了什么?生:xxx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

师:你这个词用的真好,既??又??(板书)这样说我们就听得很明白了,谁还能像这位同学一样说说你的发现?生1:XXX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

师:谁能把这两个同学的发现连起来说说?生2:

和都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

师:你真会表达。下面请获奖的同学赶快到前面来,老师给大家颁奖。学习之星站到老师的右手边,劳动之星站到老师的左手边。你们俩应该站到哪儿?师:咦,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刚才我们明明算了12名同学获奖了,怎么才来了10个人呢?那两个人呢?(学生举手,迫不及待的回答问题。)你们有话想说,那好,你来说说?生:

和都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所以他们两人在获奖名单里重复了。

师:哦,原来是这样。看来同学真是理解了这两个同学的位置了,那这两边呢?谁来说说右边同学的获奖情况?生:右边同学获得了“学习之星”。

师:“学习之星”还有中间的两个同学呢,我们只描述这5个人的获奖情况。

生:这5个人单单只获得了“学习之星”。

师:那谁来说说左边这3位同学的获奖情况?生:左边这3位同学只获得了“劳动之星”。

师:真不错,这下我们弄清楚了。那老师开始颁奖了,左边的同学每人发一颗“学习之星”,右边的同学每人发一颗“劳动之星”,中间的同学每人既发一颗“学习之星”又发一颗“劳动之星”。(师边说边给学生发小星星)师:那刚开始我们算得有12名同学获奖了,在今天的这种获奖的情况下是不对的,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今天有10位同学获奖了吗?先听清要求:画图时,要画清同学们的获奖情况,还要让我们能直观的看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学获奖了,注意老师已经把这些同学的名字编好了相应的序号(课件展示),不要写这些同学的名字了,我们只用序号来表示同学就可以了。

生:独立画图。

师:画好的同学可以小组相互交流一下,看看小伙伴们画的图有没有值得你借鉴的地方。(师巡视学生画的图,选择有代表性的图到前面投影。)师:老师选择了几位同学画的图,下面请这几位同学分别到前面来讲一讲他们画的图。

师:像这种重叠问题,我们可以用韦恩图来表示。它是英国的数学家韦恩在1881年发明的,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这个图叫作韦恩图,也叫集合圈。(板书:集合)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用集合圈的方式来画画图。(师边讲边在黑板上画集合圈)先画一个封闭的椭圆表示“学习之星”,画好之后贴上这个集合圈的名字是“学习之星”。接下来该画什么了?生:“劳动之星”的集合圈。

师:那“劳动之星”的集合圈我们应该画在什么位置呢?师:为什么要把“劳动之星”的集合圈有一部分画到“学习之星”的集合圈里面呢?生:因为有人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

师:再画一个封闭的椭圆表示“劳动之星”。下面我们把这些获奖同学的名字贴在相应集合圈的位置里。

师:这个集合圈我们就算画好了,那集合圈的各部分表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阴影部分表示什么?师:根据我们画的集合圈在小卷子上列出算式(生列算式)。

师:谁来说说你怎么列的算式,并给大家讲讲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生:我列的算式是7+5-2=10(名),“7”表示7名“学习之星”,“5”表示5名“劳动之星”,减去“2”是因为有2名同学重复了。

师:你讲的真清楚,大家都听明白了吧。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你们看这个图我们相当于把这些获奖同学分了几部分?(3部分)哪三部分?分别是几人呢?那你会列算式了吗?三、问题拓展师:这个问题我算式弄清楚了,现在老师又有想法了,我们下周还要选出7名“学习之星”,5名“劳动之星”,你们帮老师想一想有可能有多少名同学会获奖吗(出示课件)?今天的获奖情况是有2名同学重复了,有10个同学获奖了。那下次获奖可能多少名同学重复呢?生:3名,1名。

师:最多有多少名同学重复获奖?生:5名。

师:为什么?生:因为“劳动之星”只有5人,所以最多只能有5人重复获奖了。

师:谁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下周我们班获奖的重复情况都想全了,并说一说。

生:没有重复、重复1人、重复2人、重复3人、重复4人、重复5人(随着学生说,课件出示)。

师:那每种情况下有多少人获奖呢?分组做师:没有人重复获奖的情况。

生:7+5=12(人)师:那这个集合图该怎么画呢?生:画两个单独的圈,没有重复的部分。

师:(找学生说重复1人、重复3人、重复4人、重复5人的算式,并让学生说3/4清这样列式的原因。)那重复5人的时候,这个集合圈又该怎样画呢?生:“劳动之星”的圈都跑到“学习之星”的圈里去了(课件展示)。

师:那这个部分表示什么意思?有几人?(课件出示如下)学习之星生:这部分表示只获得了“劳动之星”,有2人。

师:我们来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有几个人重复了,就去掉几人。

四、练习提升师:班里获奖同学的情况,我们都弄清楚了,真了不起,那今天没有获奖的同学呢?比如XXX,我想把他的名字也贴在黑板上,我应该贴在什么位置上。(贴在集合圈的外面)为什么啊?贴在外面表示什么呢?师:所以我们班里其他没有获奖的同学,都可以贴在获奖集合圈的外面。现在班里每位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下面我们来帮同学们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节课获得智慧星的有人,获得守纪星的有人,两项都获得的有人,两项都没有获得的有人,来上课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师:请同学们,在小卷上独立完成,要求画出集合圈,并列算式。

五,生活中的重叠现象(出示课件)

(1)奥运五环,环环重叠

(2)看,这是圆圈的集合图

(3)还有大自然中,一座座山峰重峦叠嶂

(4)以及月食,也是因为重叠现象导致的

(5)这是设计师笔下的建筑,也有重叠

六、课堂小结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重叠问题,还用集合知识解决了不少问题,谁来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生1:我学会了画集合圈。

生2:我学会了重叠的问题可以用画集合圈的方法来解决。

生3:集合圈的画图方法能让我们很清楚得看清每个部分有多少人和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们的收获还真不少同学们,集合圈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有重复现象的问题以后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就等着同学们去发现和解决。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能力。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方法:通过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包装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利用知识的迁移掌握算理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教学难点:

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竖式计算方法及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四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意义,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规律,以及初步讨论了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这为本节课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打下了基础。本节课让学生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使学生体会到: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板演:

26×8=0.85+2.4=

(注:找学生板演同时口算。)

2、口算:0.2×3=5×0.01=3.2+2、3=10—5.5=

2.5×10=32.6÷10=3.25×0=4.8+1=

(提问:0.2×3=2.5×10=怎么算的?5×0.01=算式意义。)

3、检查板演并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小数乘小数。

4、出示课题:《小数乘法》。

二、新授过程:

1、课件出示主题图:包装。

(1)从主题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编一道完整的数学问题吗?

2、课件出示题1:包装一个礼品盒用纸0.8米,每米2.6元,需要多少元?

(1)谁会列式?(2.6×0.8=)

(2)这个算是表示什么意思?(2.6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3)谁知道列小数乘法竖式要注意什么?(两个乘数末位数字对齐。)

(4)根据它你能推想出2.6×0.8的多少吗?

2.6扩大到10倍26×0.8扩大到10倍×8

2.08缩小到1/100208

(注:让学生根据自主探索。)

(5)小结:做小数乘法时,先把它看成什么乘法来计算呢?

3、课件出示题2:包装一个礼品盒用彩带2.4米,每米0.85元,需要多少元?

(1)谁来列式?(0.85×2.4=)

(2)你能估算出买彩带需要多少钱吗?说说理由。

(3)看老师列竖式:

0.85×2.4

(注:给学生一个错误信息,让学生主动发现错误,并与板演的小数加法竖式题进行比较,为此加深怎样列小数乘法竖式的印象。)

(4)计算0.85×2.4的竖式时,计算谁乘谁就可以了?(看成85×24。)

(5)再想一想0.85×2.4的积是多少?为什么?

(6)小数末位有零怎么办?

(7)通过这道题的计算,你知道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

4、观察:

(1)看黑板的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小数乘法。)

(2)计算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按照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3)再看看,这两道题的积的小数点是怎样确定的?(课件出示: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5、质疑问难:

(1)这节课我们所学习的内容是书中第44页,请打开书看一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2)共同做一道题:1.12×1.4=(找学生板书。)

(3)小结:怎样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1、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

1.360.78×0.8×0.04

(强调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位。)

2、直接得数。

0.6×0.7=0.9×0.1=0.8×5=

3、判断题:

①一个两位小数乘一个两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

②因为8×2=16,所以0.8×0.2=1.6。()

③一个数除以0.8等于0.7,这个数是0.56。()

④在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按照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只要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就行了。()

4、用竖式计算:

4.8×0.25=0.32×1.2=9.8×0.5=

5、解决实际问题:

草原牛的身高是蒙古牛的1.2倍,体重是蒙古牛的1.4倍。草原牛的身高、体重各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小数乘法

0.85+2.4=

2.6×0.8=2、08(元)0.85×2.4=2.04(元)

2.6扩大到10倍260.85×0.8扩大到10倍×8×2.4

2.08缩小到1/1002080.240

答:需要2.08元。答:需要2.04元。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意义,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规律,以及初步讨论了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使学生体会到: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1)课前铺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授前,在板演中出现的26×8,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探索到与2.6×0.8的关系。使教师毫不费力让学生明白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理解了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再者,板演中出现的0.85+2.4,与0.85×2.4进行对比,列竖式的不同之处,加深了小数乘法怎样列竖式的印象。在学习中,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很容易地解决问题,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们很容易掌握。

(2)由浅入深,逐步递进,掌握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每一步课堂教学要完成什么教学任务。出示题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出示题2,解决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及积的末尾有零要去掉;最后,通过两道题的对比,完成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逐层深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使学生很快地掌握。

(3)练习巩固,围绕知识点,增强挑战。

本节课是学生刚进入竖式小数乘法计算的知识。在新授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富有变化的练习题,使学生在充满激情地挑战性中,进一步地巩固知识点。

本节课,在我的精心设计下,课堂教学的“脚步”一步跟一步,师生间合作紧密。学生作为课堂的小主人真正地“动”起来了,思维真正地“活”起来了。让学生在对比中学知识;在观察中明方法;再发现中学会探究。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在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时,急于让学生说好而浪费了时间。其实,第一课时学生刚接触小数点的确定,应该多给些提示,多给些时间。我想,这样的教学,从旧知导新知,从旧知比新知,从旧知探新知,使学生很容易学会,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学生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的增加,还有思维的训练及个性的张扬。我也受益匪浅。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连减时不同算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寒假期间,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出示情境图。(多媒体演示)

师:现在正是踏青的好季节,李叔叔打算外出旅游。在出发前,他要查阅资料。请同学们看,你从图上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自助旅游》这本书共234页

李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问:还剩多少页没看。

师:这个问题同学们会解决吗?那就试试吧。

2、小组交流汇报。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第一种解法:234—66—34(从总页数中减去昨天看的,再减去今天看的。)

第二种解法:234—(66+34)(先算出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从总页数中减掉。)

第三种解法:234—34—66(先从总页数中减去今天看的,再减去昨天看的。)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就请你从这三个算式中任选一个计算一下吧。

3、交流。

你是用哪种方法计算的?

4、小精灵(动画人物)总结。

通过解决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掉;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我们可以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连减的计算。(板书课题:简便运算)

5、现在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

621—82—18560—178—22756—189—156

2、利民水果店原有711千克苹果,已卖了476千克,坏了2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好苹果没卖?

3、提出可以用连减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小精灵总结全课

同学们在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连减计算的不同方法,并且都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巧妙的运用到生活中。希望你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发现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