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集教学实录优秀12篇
时间:2024-07-29 15:54:57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下面是爱岗的小编帮大伙儿收集整理的12篇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相关文章,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内容导航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1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2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3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教案 篇4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5《爬山虎的脚》教案 篇6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7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8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9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0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11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2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经过长期的反复实践和刻苦钻研,编写了《本草纲目》;教育学生学习李时珍刻苦钻研、认真实践的精神,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运用“积累”“流传”等词语造句。
3、指导学生学习概括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的方法,体会本课层次清楚,意思连贯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课文的第三大段写的是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指导学生按小节的内容体会事物发展的顺序,然后给课文分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
1、生字新词的幻灯片若干张。
2、“李时珍上山采药”幻灯片一张。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和要求
1、分析课题,检查预习,处理生字词,学生质疑,使学生初步了解全文。
2、分析阅读第一、二段课文,使学生了解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并跟随父亲学医,这是他日后研究医药的良好条件。
二、教学过程
1、分析课题。
从《电影》李时珍引出课题。简单介绍李时珍的生平事迹。
2、检查预习情况,提出生字词进行教学。
本课生字词共有10个。通过字词幻灯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读音、字形、笔顺和字义掌握的情况。其中“诊”容易读成“zhēn”,与“珍”相混;“判”与“叛”,“译”与“泽”字形容易相混;“对症良药”、“药效”、“严寒酷暑”等词语与理解课文关系密切,可以在讲读课文时进一步讲解。
3、教师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注意听,把不懂的地方划出来,并且要求学生初步说出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4、学生质疑。
5、分析阅读第一段课文。
指名读第一小节,使学生了解这一段介绍了李时珍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从小就立下了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提问:
(1)什么样的人才可以被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才能被称为是伟大的呢?
(板书: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2)哪些条件使李时珍立下了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板书:立志行医)
小结:
在医学和药物学方面有着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可以被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对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人,才能被称为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了《本草纲目》科学地、比较全面地总结了我国古代医药学的成就,对我国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不愧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世代行医”这一词语说明李时珍立志行医受到了家庭的影响;“救死扶伤”这一词语说明李时珍从小就懂得了做一个医生的意义。这两点是李时珍立志行医的条件。
6、分析阅读第二段。
指名读第二小节,使学生了解李时珍处处留心向父亲学医,从二十二岁起就开始给人看病,为他日后深入研究医药打下了基础。
提问:
为什么父亲不愿李时珍再当医生,后来又同意他学医了?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
“鄙视”是看不起的意思。在旧中国,有钱有势的人看不起医生的行业,所以父亲不愿李时珍再当医生。可是父亲的反对并没有动摇李时珍学医的决心,他“处处留心”,“暗自”记下了不少药方,主动地向父亲学习。在父亲遇到“疑难病症”时,他能说出“对症良药”。因此,父亲同意他学医了。这说明李时珍学医的决心大,非常用心,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连反对他学医的父亲也被他刻苦学医的精神感动了。
(板书:跟父亲学医)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和要求
1、分析阅读第三大段,使学生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
2、按小节内容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总结全文,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能编写出《本草纲目》。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朗读第一、二段课文。
(2)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2、分析阅读第三大段。
(1)指名读第三小节,使学生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提问:
①这一小节的第一句起到了什么作用?
(板书:研究药物)
②李时珍在行医的过程中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什么缺点?
(板书:发现:无缺错)
③怎样才算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板书:完善:添补改)
小结:
一面”表示并列的关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写的是行医,下文该写研究药物了。有了这样的句子,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更密切了。
旧的药物书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李时珍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发现了它们的缺点,决心要编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完成这样一个工作是非常艰巨的。
(2)指名读第四小节,使学生体会李时珍采药时不怕困难、刻苦钻研、虚心学习的精神。
提问:
①这一小节第一句起什么作用?
(板书:亲自采药)
②李时珍亲自采药表现了什么精神?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板书:不怕……不怕……不怕困难
饿了……天黑了……废寝忘食
品尝、判断……刻苦钻研、不怕牺牲
访问了……学到了……虚心学习
(利用幻灯演示这一部分板书)
指导复述:
幻灯演示“李时珍上山采药”,一边观察图画,一边复述。
小结:
李时珍亲自采药,亲口品尝药材,表现了他不怕困难、刻苦钻研、不怕牺牲的精神。他虚心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集中了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这些活动为他编写《本草纲目》作了充分的准备。
(3)指名读第五小节,使学生了解李时珍用了二十七年编写成的《本草纲目》,是中药书中一部伟大的著作。
提问:
为什么说《本草纲目》是中药书中一部伟大的著作?
小结:
《本草纲目》比较完善地总结了我国古代医药工作者、广大人民群众和李时珍一生行医采药的实践经验,对我国和世界医药学的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中药书中一部伟大的著作;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板书:编写《本草纲目》)
3、指导分段、概括段意。
(1)利用板书概括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2)把内容相近的小节合并起来。
第一小节写李时珍立志行医。
第二小节写李时珍跟父亲学医。
第三、四、五小节写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3)分段,概括段意。
4、总结全文。
(1)归纳主要思想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写李时珍从小受到家庭的影响立志学医,他经过反复实践、刻苦钻研,终于编写成《本草纲目》,说明他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2)指导学生懂得用关联词联系上下文的写作方法。
课文中用“一面……一面”、“不但……还”等关联词语把上下小节的内容联系起来,使得文章层次清楚,意思连贯。
5、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用“积累”、“流传”等词语造句。
(3)写出每段的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读准字音,丰富词汇。
2、 感受打比方的写法的好处。
3、 阅读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读、背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5、 通过言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重点难点:重点:能说会道难点:学习仿写句子,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及图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语海畅游汉字真有趣
1、读一读,看谁读得最正确。
2、读一读,想一想:每组的字为什么读音不相同?
3、学生讨论
。4.教师点拨:汉字就这么有趣,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5、让学生多读几遍,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并理解每个字在词语里应该读特定的读音。
6、拓展: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多音字吗?
二。 语海畅游词语搭配
1、出示童年开花图,以童年这中心词,让学生在四周填上合适的词语
2、如:童年趣事,童年生活,快乐的童年
3、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4、拓展:你还能用更多的词进行搭配吗?如:美丽的田野、绿油油的田野、一望无际的田野
5、老师小结。
三。 语海畅游照样子写句子
自由读例句,体会句子的特点。
2、学生讨论:这个句子描写的事物是芦苇,联想的事物是桅杆。把芦苇比作小船上的桅杆,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作打比方的句子或比喻句
3、学生照样子写几句打比方的句子。
4、 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5、老师小结。
四。 背诵古诗,积少成多
1、轻声读古诗,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将古诗大声读给同桌听,同桌专心听,欣赏,指点。
3、再读诗句,想象画面,比谁读得最有味道。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诗句。
5、拓展:课外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五。 阅读平台《一只小鸟》
1、轻声自由读短文,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细读短文,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并说说为什么?
3、再读短文,讨论:
(1)你想对那只小鸟说些什么?
(2)你还想对用子弹打鸟的孩子说些什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本课的写作方法,进一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有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领悟思想,以文化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摄影照片。(出示水滴)见过吗?用一个词说说你看到的水滴。(晶莹剔透)呵,这是水滴给你最初的感觉!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水滴有关的课文。学完课文后我相信你一定不 齐读课题。
二、读词语
昨天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看看这些词你都会读吗?——出示词语
三、学启示
师:普普通通的水,平平凡凡的石,演绎了一段滴水穿石的佳话,留下了耐人寻味的启示。留下了什么启示呢?下面就请大家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读一遍课文,看看滴水穿石到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生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老师也找到了(出示),大家读一读,自己体会体会。 ——哪位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
2、学习一二段
A、师:实现美好的理想要靠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滴水穿石为什么会给我们这么重要的启示呢?让我们走进太极洞,去见识一下“滴水穿石”这个奇观,感受一下“滴水”的力量吧!哪些段落给我们介绍了滴水穿石的现象呢?(1、2)
师:谁愿意做个导游,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太极洞奇观介绍给大家。 ——你是一位出色的导游,滴水穿石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呢?请看这样一段话:出示:“在这块的石头的上方??奇观”接连不断,让你感受了什么?(滴了多久?几百年吗?几千年?几万年?仅仅是几万年吗?几万万年甚至更久)省略号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让你又感受到什么?(时间长了水滴的力量惊人)微不足道的水滴为何能够把石头滴穿呢?几百年过去了——(引读)几千年过去了——(引读)几万年过去了——(引读)这就叫——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B、滴水穿石成就了太极洞内这一大奇观,但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在生活中,雨水同样是水滴,而且速度很快地从高空落下来,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为什么却没有把石块滴穿呢?课文中哪段话讲到了雨水?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句子读一读。(出示: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大得多。)——为什么没有滴穿?
不是写小水滴吗?作者干吗要写雨水呢?雨水这段似乎和课文没有关系,那可以删除吗?(这是对比反衬的手法。通过将水滴和雨水的对比更加有力的证明了小水滴的持之以恒,目标专一。)难怪书上这样说——出示第二自然段“水滴的力量??做不成呢?”你听懂了吗?它其实就是告诉你——(指名改陈述句)用书中的两个词概括一下,滴水穿石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精神?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其实水滴的力量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最终就能创造出滴水穿石的奇迹。让我们再读一读需要我们铭记的启示,相信你一定有更深的理解。——再读启示。到这里我们看作者的目的好像已经达到了,该讲的好像已经都讲了?看来文章应该这样来改写,你们看行吗?为什么不行呢?学生交流(不能删除事例,用事实讲话更有说服力)是的,用事实讲话是这种文章常用的办法。
3、学习事例
师:课文第三自然段就给我们举了三位具有水滴精神的名人故事,他们是——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三段,各用一句话概括一个故事。
1、李时珍二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写成本草纲目。
2、爱迪生毕生孜孜以求于电学实验研究,竟有一千多项发明。
3、齐白石数十年如一日,天天挥毫作画、不教一日闲过,终于使画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师、概括的非常完整,这就是同学们娴熟运用语言的能力。光有概括是不够的。接下来我们放慢阅读的脚步,想一想,滴水穿石精神的具体表现在哪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把有关语句画下来。 ——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读书体会、个人感受跟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分享。
A、李时珍:(出示句子)谁来说说从哪儿感受到李时珍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李时珍从小就有一个理想,是什么?(立志学医)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了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引导学生抓住“翻山越岭”“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二十几年”“不懈努力”“终于”等词充分体会李时珍是如何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根据学生找出的词句,老师随机将相应词语点击成红色。) 小结:在这二十年里他经历了多少磨难,甚至可能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们就像一块块顽固的石头阻碍着李时珍走向成功,但李时珍如水滴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战胜了它们,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我们来看一份资料。请位同学读,注意突出数字。(出示:李时珍先后查阅800多种书籍,经过27年的刻苦钻研,终于在1578年写成《本草纲目》。全书共52卷。卷目及药物绘图1127种,各类药物按类编入,共1892种,还附有治病药方11096条。自17世纪,被翻译成拉丁、法、日、朝、英,俄等文本,成为驰名中外的药学巨著。)从这些数字你能体会到什么?呕心沥血。是什么成就了这篇巨著呢?是李时珍持不懈的意志。读了这段文字,联系我们的课文,你是否有了更深的体会?拿起书,让我们带着自己此时此刻的感情读读这句话。
B、爱迪生(出示句子)从哪儿看出爱迪生有滴水一样的精神?
1、引导学生抓住“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就自谋生计”“迷恋”“毕生孜孜不倦”“竟??一千多项”等体会爱迪生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指导学生朗读。老师想到一句话:天才是靠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正是爱迪生的写照!
C、齐白石(出示句子)师:炉火纯青是什么意思,请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是说齐白石作画的技艺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齐白石“不教一日闲过”就是滴水石穿精神的表现,到了晚年他每天还要作画三幅,要做到这一点太难太难了。
师:是啊,我们来读下面的文字,感受什么叫“不叫一日闲过。” (出示:齐白石老人一辈子就从来没有离开过画画。春天,他在和煦的春风里描画犁田的老牛;夏天,他在阴凉的树阴下观察小溪里的鱼虾;秋天,他在习习的凉风里观赏各式各样的菊花;冬天,即使毛笔冻硬了,墨水冻成块了,他还是坚持着作画??
师:从这段话你读出了什么?齐白石对艺术的追求非常非常执著。90多岁的老人还能画出这样的画,叫我们怎能不感动怎能不敬佩呢。
师:是呀,只有这样他的作画的水平才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现在让我们的目光聚集大屏幕静静地欣赏几幅画。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画吗?
美不胜收、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正是因为齐白石老人有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他的画才能如此逼真,如此完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4、感悟作者选材的精当。作者给我们列举了三个名人故事,虽然年代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不同,成就也不同,但是有一个高度相同的,一起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3个人物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呢?这3个人物有古今的,有中外的,例子不限于一个时期、一个国家,很有说服力。
总结:这三个人是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代表,选择这三个人作为材料,说理更全面,更有说服力,可见作者构思之严谨,选材之精当,让读者无懈可击,这些都是很值得我们在写作时学习的。选材的典型性
师:从滴水穿石的现象,你还想到了谁?(引出文中省略号的用法)
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小结:出示句子:你看,??取的成功的吗?
5、刚才大家介绍了那么多,今天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他既不是学生,也不是老师,是个挖井人。(师出示漫画《挖井人》,介绍:他的名字叫三心二意,拿着一把半途而废锨,这大大小小的坑都是他的功劳,可他不知道在坑的下面就是源源不断的水)
师:通过这幅漫画,你看明白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既然是朋友了,那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使他尽快的挖到水?
四、课文延伸,自我提升
你是一个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人吗?生说比如:学习钢琴、学习特长?? 小结导读“滴水穿石”启示的句子:无数事实证明——读句子有人说,“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所以,我每个同学从小就应该有自己的理想,或者说有一个前进的目标。愿每个同学都能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愿每个同学都有一个精彩的人生。
五、布置作业
1、课外搜集一些名人的故事读一读。
2、写一篇有关这篇课文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举例)
持之以恒雨水水滴(对比)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劈、浊、丈”等7个生字,会写“微、劈、缓”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会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一、谈话导入
1、(播放音乐)(课件出示2)师:在人类悠远的历史长河里,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你知道吗?(课件出示3:古代神话故事图片)
指名回答后出示答案。
师:这些故事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神话故事;都是成语;都写了谁干什么。
2、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神话中的人物——盘古,学习他“开天地”的故事。(板书:12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座互读互查。
2.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劈、浊、丈、隆、肢、躯、液”(课件出示4)
劈: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pì”;
浊: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chónɡ”;
隆:“隆”和“降”是形近字,不要读成“jiànɡ”;
躯:“躯”和“区”是形近字,都读“qū”。
3、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劈、缓、浊、丈、撑、竭、累、血、液、奔、茂、滋、宗”(课件出示5)
指导书写:“缓、浊、撑、竭、液、滋”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要左窄右宽。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4、找出多音字,组词识记。
5、指名接读课文,纠正读音。(二三自然段重点齐读。)
6、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对课文的题目有了哪些理解?(简单说说)课文的哪句话是直接写“盘古开天地的”,画出句子,读一读。
反馈“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7、师:是啊,在盘古开天地之前,天地是怎样的呢?(混沌一片)你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hùn)沌(dùn)一片,像个大鸡蛋。)
8、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盘古拿起斧子猛劈,将天和地分开,他头顶天,脚踏地,不让天地合拢。盘古用他的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课件出示6)
9、默读课文,划分段落,同学交流,集体订正。
三、朗读提升
自由练读,把自己最愿意读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体会神话故事充满想象的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复习生字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传说中的人物盘古,初读了课文。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咱们来听写几个词语。
1、听写词语:
浑浊劈开肌肤血液茂盛祖宗
(课件出示8)
教师集体订正。
2、谁能把课文的主要意思说一说:
盘古将黑暗的天地分开,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3、课文哪一段告诉了我们这个信息?
(1)先自己读,然后齐读,读出伟大的盘古。
(2)说说对盘古的印象。
(3)读最后一段。
二、研读文本,体会伟大
(一)出示词语:(课件出示9)
混沌一片黑乎乎轻而清
重而浊缓缓上升慢慢下降
1、指名读。
2、找找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是用来写什么的?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读句子。
2、这混沌一片的世界是怎样的呢?指名说,句式:(课件出示10)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3、师:这是多么荒凉寂寞的世界。齐读课文第一段。
4、出示句子:(课件出示11)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开天辟地)
齐读。找出其中的反义词。
(二)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2)
拿起劈顶撑
1、齐读。
2、这些词语是表示什么的?它们是用来写谁的?读有关句子,想象盘古顶天立地的样子。出示课件,学生看图想象。(课件出示13)
引导学生在读懂第3自然段的基础上,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顶天立地)
过渡:巨人的神力也是有限的,盘古终于累倒了。
(三)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4)
飘动的云隆隆的雷声辽阔的大地
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滋润万物的雨露
1、指名读。
2、找出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出现的,是用来写什么的?
师: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件出示15)
他呼出的气息—— ;
他发出的声音—— ;
他的双眼—— ;
他的四肢—— ;
他的肌肤—— ;
他的血液—— ;
他的汗毛—— ;
他的汗水—— 。
同桌对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身化万物)
3、交流发现,反馈:(课件出示16)
(1)他的__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举例)
(2)句子前后有联系。
(3)总分段式。
(4)并列句式。……(读读,体会语调的变化。教师范读)
4、师:盘古临死了还想着为人类造福,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5、师:让我们再来关注一下这段中的“……”。请你想一想,省略了什么?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展开合理的想象,仔细思考,写下来。
6、反馈交流。(四人小组合作展示,学着课文的样子,先说“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面对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你想说什么?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来展示这美丽的画面。(齐读第五自然段)
指导朗读:排比段读出语调的高低。
7、师:面对这样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我们不得不感谢:“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8、师:同学们,是盘古,使混沌的世界有了光明;是盘古,使万物生灵生存繁衍;是盘古,使我们看到了花开的灿烂、日出的辉煌……这一切,全是因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三、拓展延伸,体会精神
1、“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这句话非常朴实,却比任何语言都更深情;这句话甚至连感叹号都没有用,却饱含着人类对盘古的无限敬仰与赞叹。(师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2、课件出示盘古身体各部位的变化。(课件出示17)师引读。
3、指名复述这部分课文。(课件引导)(课件出示18)
四、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课文,认识了盘古。千百年来,盘古已经逐渐积淀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在华夏热土上,盘古文化不断繁衍,传播中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同学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查找有关盘古的资料。
2、布置作业:课后寻找其他的英雄神话,交流一下你了解到的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12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身化万物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5
《蝴蝶的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类,选出值得思考的问题并解决。
3、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多种形式理解重点词语。
2、读与品词相结合,读与想象相结合,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在读中加深对词句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读中升华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对蝴蝶的怜惜,激发学生关爱弱小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难点
学习中尝试着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思考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类,选出值得思考的问题并解决。
3、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难点
落实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思考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幸福的家,那你能说说家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家是温馨的港湾,让我们的心暖和,家是遮风挡雨的港湾,让我们休息停靠……)
教师引入:(出示课件)同学们看,花丛中、阳光下,小动物们在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突然,天空中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青鸟、麻雀都回家躲避起来了,小蝴蝶躲到哪里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寻蝴蝶的家。
二、自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生字词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2、刚才同学们读课文都很认真,我们先来检查一下生词。
出示第一组词语:吼叫、震撼、喧嚷、雨幕、黑压压、水淋淋。
指名读。齐读。
这些词中你有不理解的吗?
3、出示第二组词语:轻盈、素洁、沾污、柔弱。
谁想读读这几个词?
这几个词语都是描写谁的?(蝴蝶)
你有不理解的词吗?
读了这几个描写蝴蝶的词语,你有什么感受?
4、同学们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学生自由提出解答。(也未可知、翻转不定、家雀儿)
5、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文章,提出问题
1、交流所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2、梳理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下节课学习。
3、整理问题,每小组保留三个问题。
四、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1、理解了词语,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会有所提高,下面让我们带着自己的问题,来读一读1、2自然段。
2、请同学们谈谈你刚才提的问题解决了没有。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中所描述的内容有强烈的对比效果,雨很大,而蝴蝶却很弱。这让作者为蝴蝶捏了一把汗,产生了着急的情绪。就让我们下节课接着去探索蝴蝶的家。
板书设计:
蝴蝶的家
我的问题: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
作者为什么特别在意这个问题?
它们的家为什么是美丽香甜的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品读课文,依据问题,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难点
落实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思考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蝴蝶的家》。紧扣上节我们提出的问题读中解决问题。
二、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1、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了吗?是什么心情?(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你们呢?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心体会,用笔画出有关的语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
(1)天气是怎么难为蝴蝶的?谁来读一读。找学生读第二句,(出示第二句)此时作者心里在想什么呢?谁能读出作者的这种心情。
是啊!此时,天低、云黑、电闪、雷鸣、风狂、雨骤,让人听着心惊,看着害怕。这真是难为蝴蝶呀?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然后再齐读。
(2)还从哪儿可以看出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
预设:
①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
从“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看出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
②教师引导学生:为什么从这看出为蝴蝶着急、担心?作者当时在想什么?
③作者刚才想到了什么?(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由作者想到的你想到了什么?让我们读出蝴蝶的美丽与柔弱。
是啊!这样轻盈、素洁、柔弱的蝴蝶怎么能不惹人喜爱?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④如果再想下去,作者会想到什么?这样美丽柔弱的蝴蝶要经受这样的打击,想到这里,这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
此时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谁能通过你的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此时的心情。
(3)“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这句话在文中两次出现,“我”因为 )
①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蝴蝶找家时的着急心情,勾一勾、读一读。
②通过对读的方式来理解课文。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作者真为蝴蝶着急了。
③一次次猜想,又一次次否定,作者一次次为蝴蝶找家,希望的是什么?
(4)还从哪可以看出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
(5)让我们来读一读小女孩的话。
(出示第五自然段)
①小女孩是怎样看待蝴蝶有没有家这个问题的?(三个“一定”)
②小女孩连续说了三个“一定”,你们想一想,小女孩在说这些话时心里在想什么?
③在这篇文章里,这仅仅是小女孩的心声吗?你能从小女孩的话中体会出作者哪种美好的愿望?
小结:让我们再读小女孩的话,通过小女孩的话把作者的美好愿望表达出来。
三、课外拓展
同学们,�
《爬山虎的脚》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b、脚的形状;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7
【教材简析】
本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上述内容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阅读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懂得段与段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文中还有很多具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如“洁白宁静、性格豪放、静谧舒适、坐卧不安、不可思议、浩如烟海、飞渡重洋”,对丰富学生的词汇很有好处。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
世界地图、地球仪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2.板书课题,读课题。
3.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读认读生字词 理解词义。
3.再读,画出不懂的问题。
三、自主探究
1.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1)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2.师: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
(1)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
(2)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3.词句解析:
(1)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静谧”是宁静的意思,宁静而舒适的病房与魏格纳“豪放”“好动”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魏格纳很不适应病房的生活,就有了“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的感觉。这句话引出了下文:由于病房生活的无聊,魏格纳无意识地用食指在地图上画大陆海岸线,借以消磨时光,引出了故事发生的起因。)
(2)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来,停在地图上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眼睛却盯住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
(“不可思议”是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这句话是说,巴西在南美洲,几内亚湾在非洲,中间隔着浩瀚的大西洋,然而,巴西陆地的突出部分竟然与几内亚湾的形状非常吻合,吻合得令人难以置信。这句话推进了故事的继续发展。)
(3)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魏格纳从那么多的资料中寻找证据,就好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但他“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他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终于找到了证明这个学说的证据。从“浩如烟海”这个词语中,我们可以推想出他所经历的艰辛与挫折。)
四、交流感受
1.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2.师: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
3.中心:《世界地图会引出的发现》通过叙述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赞扬了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
五、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
2.搜集有关“大陆漂移”的知识。
板书设计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仔细观察 敢于思考
反复求证
(执著)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8
教材简析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
教媒学体准使备用
词语卡片。
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要求:
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这样形成的。要言之有序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
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学法指导】架设课外知识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创设情境,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汉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联想、想象等方法在诗中的作用。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掌握联想、想象等方法在诗中的运用;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喜欢的颜色及理由。
2、教师多媒体展示:大千世界,五彩缤纷。有人喜欢红色,因为它浓烈热情;有人喜欢蓝色,因为它宁静致远;还有人喜欢绿色,因为它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艾青的《绿》。
二、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词
1、指名说对作者艾青的介绍,教师相机补充。(见达标检测第2题)
2、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正字、正音。
3、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4、出示易混字,提醒学生注意区别。多音字:倒:dǎodào
5、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交叉:几个方向不同的线条或线路互相穿过。文中指各种绿互相穿过。
重叠:一层层堆叠。文中指各种绿色叠加在一起。
三、出示学习要求,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说说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
2、读诗歌,说说各小节的内容。
第一节:写眼前铺满绿色。
第二节:写绿色的丰富,深浅浓淡。
第三节:写整个自然空间充满了绿色。
第四节:写绿色聚集重叠的形态。
第五节:写绿色在风中飘动。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上节课,我们整体了解了诗人艾青通过描写绿色表达了自己对未来充满希望。下面让我们一起细细品读诗歌,感受诗人写出了一个怎样的“绿”。
二、互动课堂,感受诗歌的美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第一节,感受绿的整体美。
(1)“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2)“到处是绿的”,你能说说“到处”是哪些地方吗,至少写两处。(河畔是绿的;田野是绿的;山坡是绿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诗的第二节,感受绿色的丰富。
(1)说说文中的绿色有几种,省略号表示省略了什么。
(2)学生自主思考:为什么会有“绿得发黑、绿得出奇”这样的感受?怎样的绿是“绿得发黑”,怎样的绿是“绿得出奇”?(作者满眼满心被绿充斥,被眼前的绿所震撼而产生的一种独特感受。)
(3)朗读本节诗,语气可以稍微平淡一点,语速放慢,“绿得发黑”重读、语速稍快,“绿得出奇”语速放慢,表现作者惊讶、难以置信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诗的第三节,感受“到处是绿”。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到处是绿?
(2)生讨论:为什么说“风、雨、水、阳光”也是绿的?你见过这样的情景吗?
(3)你能说出本节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好处吗?(排比)
(4)仿照诗歌的第三节写几句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诗的第四节,感受绿色聚集重叠的形态。
(1)本节哪些词语写出了绿的聚集重叠的形态?你能体会这几个词语的含义吗?
(“集中、挤、重叠、交叉”几个动词,生动地写出了“绿”的动态美。)
(2)朗读本节诗,语速放慢,声调上扬,“所有”要重读,“集中”“挤”“重叠”“交叉”几个动词要重读、慢读,读出“绿”的动态美。
5、有感情地朗读诗的第五节,感受绿色在风中飘动。
(1)本小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2)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生讨论后明确:这句话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乃至绿的生命。“绿色”真是具有永恒的魅力!
(3)指导朗读,读出节奏美。
三、对比阅读,明确主旨
1、学生自读阅读链接《西湖漫笔》,说说选段是如何表现绿的。(作者通过写道旁、飞来峰上、峰下小径等处不同的“绿意”来体现雨中灵隐多彩的“绿”。)
2、思考:艾青写的《绿》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绿是自然的颜色,是希望,是快乐。因为诗人心中充满了绿色,诗人或是在感激或是在怀念或是在憧憬,诗人将万物都想象成了绿色,表达了诗人对绿色的礼赞和热爱,表现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
教学板书
绿到处是绿——总写
丰富的绿
自然空间的绿
重叠、交叉的绿
飘动的绿分写对春天的热爱,对未来充满希望。
本节课我主要通过朗读让学生来感知诗歌的内容,领悟诗歌的美。通过对每节诗的内容和修辞手法的分析,以及对朗读的指导,感受自然界的绿色美。最后通过课本阅读链接中宗璞笔下的《西湖漫谈》与艾青笔下的《绿》对比阅读,将这首诗的主题进行深入总结,并让学生积累自己知道的写植物的诗句,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总体掌握较好,只是在理解宗璞笔下的《西湖漫谈》时,把握有一定难度,若在教学课件中加入《西湖漫谈》的整篇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积累格言警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熟读成诵。
2、阅读短文《给,永远比拿愉快》,抓住主要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讲述具体事例,说出自己对培养美德的看法,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听懂主要意思。
4、看相片,写出自己对美好往事的回忆。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拿愉快》课文挂图或放大图;挑选一张自己喜欢的相片。
【课时安排】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读读背背、阅读)
一、激发兴趣
1、教师提问导入。
⑴ 你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积累了哪些格言警句?有没有同学愿意说一说?学生背,教师相机鼓励,激发全班学生的兴趣。
⑵ 这些格言警� )
2、教师示范背诵一些格言警句,如:
温故而知新。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像这样的格言警句还有很多,大家想不想多积累一些呀?
二、引导学生读、背格言警句
1、读准字音。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恶念è,长念zhǎng。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恶念è。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念wù),为念wèi。
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2、注意不读破句。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在斜线处停顿,可避免读破句。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几遍后轻声自读,再指名学生高声朗读,然后齐读。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练习背诵。检查背诵情况。
三、阅读短文
1、反复阅读,了解主要内容。
⑴ 初读短文,了解大意。
⑵ 逐个自然段地阅读,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⑶ 把三个自然段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抓住短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
⑴ 读第一自然段,思考:高尔基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什么?
⑵ 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高尔基认为要怎样生活才会愉快?
⑶ 反复读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思考:给字后面为什么加上逗号?永远强调什么?
⑷ 联系生活实际,谈个人感受。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事例谈体会。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收集一些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事迹等资料,了解周围老师、亲人、同学的事迹。
一、复习引入
教师出示《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插图或者放大图,提问:大家还记得这三篇课文的主人公各有什么美德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分别在三幅图上写上诚信、诚实、善良、奉献。请同学们根据积累·运用八中口语交际的要求,就这一话题,交流各自的看法和感受。
二、自由组成小组,选择交流内容
各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联系《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拿愉快》等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应该怎样培养美德;可以列举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事迹,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向他们学习;还可以就身边熟悉的人的故事,说说他们身上有什么美德值得我们学习。
要求:⑴ 讲的同学先想好内容和顺序,要做到语句通顺、连贯。⑵ 听的同学要抓住说话人所表达的主要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小组可展开讨论。
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交流情况,适当进行点拨。
三、各组在全班汇报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师生评议:哪个小组说的内容最感人,哪个小组表达得最清楚。
四、教师总结
第三课时
(习作指导)
一、展示相片,回忆往事
1、激趣导入。
幸福美好的往事,令人回味无穷。留下美好瞬间的一张张相片,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今天,大家都带来了精心挑选的珍藏美好记忆的相片。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你的相片,让老师和同学们来分享你的快乐?
2、提出要求。
展示的时候,要讲清楚拍相片的时间和地点;说说相片上的内容,或者是拍照时发生的事,再说说自己为什么选这张相片。
3、自由组合,分小组展示相片。
组内同学分别介绍自己带来的相片。教师巡视,有意识地发现一些表现不同事情而又有代表性的相片。如:
⑴ 家庭里值得纪念的日子:爷爷奶奶过生日;我第一次获奖;某位亲戚的开业典礼;堂兄、堂姐或表哥表姐的婚礼
⑵ 值得纪念的地方:随家人游览名胜古迹;乔迁新居;海滨度假;某公园或大楼建成
⑶ 难忘的童年趣事:坐在碰碰车上;与小朋友抢洋娃娃;做有趣的小实验;某项小型比赛
教师巡视,鼓励学生开拓思路。
二、讲述相片,拓展思路
1、小组推荐同学向全班展示。边展示边讲述,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2、组织评议。要求就讲述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肯定优点,提出修改意见。
3、指导讲述思路。为了让别人更好地分享你的快乐,除了要把拍相片的时间和地点讲清楚之外,还要把相片内容,或者拍照时发生的事说具体,说生动。如,相片上都有些什么人,在什么情景下干什么,人物的神情、动作怎样,也可以说说拍照时你曾经想了些什么,还可以说说拍照时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是怎么发生、发展和结束的。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只要你觉得有意思就行。
4、再次分组交流,把有关相片的内容说得更具体些。
学生互相评议,提出改进意见。
三、学生起草习作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主人公受人爱戴的原因,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欣赏首歌曲《故乡的云》。
2.这首歌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3.漂泊他乡的人们,谁不希望能有机会回家看看?可偏偏就有人放弃这样的机会,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通过看书自己去了解。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全文,了解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抓重点句,讨论“每张纸条上都以不同的笔迹写着同一个名字”说明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
1.全班交流,体会人们对沃尔特的爱戴。
2.说一说,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看到这个结果你会怎么想,把你的感想说出来。
引导学生从“要想别人怎样对你,你就该怎样对待别人”这个角度去说。可联想到沃尔特平时是如何对待工友的。
(四)总结、扩展
说说你身边的人,他(或她)身上有什么美德,夸夸他(或她)。
(五)布置作业
写小短文,夸夸你身边的人。
(六)板书设计
32* 同一个名字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师进一步采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阅读习惯,整体把握课文,了解叙述顺序,抓主要内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段,通过互助学习讨论交流,教师点拨体会人们对沃尔特·詹森的爱戴,受到“心中有他人”的教育,品味心灵美。
探究活动
1、搜集有关人与人之间友爱的各类资料。
2、开一个交流会,读读自己所找到的资料,说说你的感受。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回顾自己看过的漫画、动画片中的各种人物,认识这些卡通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
2、选择自己喜爱的一个卡通人物形象,也可以是自己设计的卡通人物,发挥丰富的想象,抓住人物特点,创编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3、学习描写人物对话,并能使用不同的提示语。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抓住人物特点,发挥想象,创编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2、在习作中,学会对话描写,能用不同的词表示说的意思,并学会使用不同的提示语。
【教学准备】
1、根据对学生的了解,事先制作部分卡通人物的头饰,或带一些卡通玩具。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喜欢哪些卡通人物呢?
请学生说说自己喜爱的卡通人物形象。
2、今天,就有许多卡通人物来到了我们身边。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谁?
多媒体显示部分卡通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学生对卡通人物非常熟悉。课始,让学生畅谈自己所喜爱的卡通人物,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对这次习作的兴趣,又为接下来的创编故事选择人物形象做好铺垫。]
二、忆一忆
1、他们啊!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哪吒的故事吧!
播放《哪吒闹海》片段。
2、你喜欢的人物是哪个呢?能回忆一下关于他的故事吗?
指名请学生简要讲述故事,教师帮助学生归纳这些人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每一个卡通人物都以其鲜明的性格特点吸引着孩子们。请学生回忆自己喜爱人物的故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说得积极性。教师的适时点拨、归纳,则可以帮助学生在叙述的过程中,对这些卡通人物的性格特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下面根据人物特点自由创编故事的学习环节服务。]
三、学一学
1、这些故事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人说起来时都眉飞色舞,津津乐道。那么这些故事为什么能这么吸引人呢?我们再来看看《哪吒闹海》的故事,看看哪吒的表情,他说的话,怎么说的?
再次观看《哪吒闹海》片段,指导学生注意听人物的对话。
2、他们的哪句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他是怎么说的?
指导学生结合观看的片段,用不同的提示语复述人物的话。
[设计意图:借助可观可感的动画片段,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人物形象,听到人物语言。然后,指导学生复述人物语言,结合观看到的人物动作、表情等,用上不同的提示语。这样,学生在学习使用各种提示语时,有了形象的感受,为下面自己创编故事中用不同提示语写人物对话,打下基础。]
四、想一想
1、这些卡通人物为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有意思的故事。也许,你还想让他们继续表演下去。今天,就请同学们选择一两个你最喜欢的卡通人物,为他们再编一个有趣的故事。
2、师生讨论,编写故事的要点:
⑴想一想:你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特点?
⑵这些人物间会发生什么事情?这是故事的重点,要把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说清楚。
⑶他们会说些什么?怎么说的?用上不同的提示语。
3、小组合作,学生相互启发,合作创编故事。
4、指名讲述,请全班同学评议。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和学生商讨,共同提出训练要求。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提示语,来进行对话练习,将学与用结合起来。学生在共同讨论中,思维与思维相碰撞,能够相互启迪,创编出更丰富,更生动的故事。]
五、写一写
1、自由习作,写出初稿。
2、小组交流,合作评价修改。教师点拨,指出学生的不足与长处。
3、选择典型的文章,集体讨论修改。
4、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习作。
[设计意图:选择一篇具有典型代表的习作,进行讲评,指导学生修改。让学生在参照中得到启示,进一步修改。]
板书设计:
为卡通人物编故事
我喜爱的卡通人物 它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