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四年级教案 >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优秀3篇)正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优秀3篇)

时间:2024-02-18 01:45:01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美丽的编辑帮助大家分享的《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优秀3篇),仅供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1

一、课时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小节。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通过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突出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练说

学生汇报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二)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这课的生字、词语,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现在我们来听记词语,有信心吗?(学生听记、订正。)

2.检查词语,学习生字。

3.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了解了文中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 课件出示: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4.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它──辉煌,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归纳的,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圆明园的辉煌?

(三)品读课文

过渡:那么《·》,作者是怎么把圆明园的辉煌写具体的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读读句子,品品关键的词语,说说感受。

1.走进辉煌。

(1)品读布局。

①指名读,课件随机泛红:举世闻名、众星拱月。

主要从“举世闻名”这个词体会出圆明园的地位很高,从“众星拱月”这个词可以感受到它的布局与众不同,而且也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园林很多,圆明园很大。

②课件随机出示:圆明园分布图,然后出示《众星拱月》图。

看着图,谁能说说“众星拱月”的意思?(“拱”就是环绕;“众星

拱月”,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这里的“月”指的是──圆明三园;“星”指的是──许多小园。 ③这就是圆明园的总体布局。

(2)品读建筑。

精致的布局让人留恋,宏伟的建筑更让人感叹,默读第三自然段,有哪些景点?各有什么特点?(抓住七个“有”感受到圆明园中建筑的多,景观的多。)

①结合图片理解这几个关键的词语,感受风格的各异。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西洋景观:文中指位于长春园内的“西洋楼”。

②引导学生读出园内景观的奇异。是啊!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非凡的买卖街,幽静的山乡村野。圆明园的景观真可以说是风格各异。

③圆明园既有华丽的美,又有精巧的美;既有繁华的美,又有幽静的美;不仅有灵动的美,还有典雅的美,谁来朗读这如诗如画的圆明园?(指导学生用语速的快慢和声调的高低来体现景观不同的特点。)置身其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我仿佛听到了鸟儿清脆的叫声,我仿佛看到了夕阳西下,高耸的雷峰塔,我仿佛闻到了园内百花的沁人的香气„„

④圆明园中的景物岂止书中介绍的这么多,圆明园内可以说是一步一景,一景一物,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

课件出示: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⑤小结:圆明园里的建筑宏伟,风格各异,怪不得作者称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⑥根据提示背诵。

课件出示:

圆明园中,有( ),也有( );有( ),也有(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 ),苏州的( ),杭州西湖的( )、( );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 )建造的,如,( ),( )。园中不仅有( ),还有(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 ),饱览着( );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 )。

(3)品读历史文物。

过渡:圆明园不仅有华丽的外表,更有着深刻的。请同学们驻足园内,一起细数园内的珍藏。

◆抓住“上自”“下至”感受到所收藏的文物年代跨度大──两千四百多年。

◆抓住“奇珍异宝”,体会珍贵。

①老师适当补充一些具体内容,让学生深入体会圆明园的文物价值。 从收藏时间看:先秦──清朝有两千多年。

从收藏价值看:有两千多年前祭奠用的青铜礼器,有历代名人书画,而这些绝大部分是真迹,许多是孤本;还有很多珍宝,及外国进贡的珍稀礼品。所有这些文物,对于研究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的文明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不少都是无价之宝,所以用“最珍贵”来形容。

②小结:所以说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升华

1.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题目为“毁灭”,作者却用大量的笔墨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这正是作者表达的巧妙之处。)

2.在我们祖国逐渐强大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让我们永远记住历史告诉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同学们,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2

写在前面的话:

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是本学期我们语文组的研修主题之一,我们学校的两位教师特别进行了同题研讨。

【教学简介及预设】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七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师备课预设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案例一〗

……

师:谁来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学生注意听,待会评议。

(师指名读。)

一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生:在读的时候,读到最后“损失”时有点快了,最后的“损失”应该读慢点。

师:很好,谁再来读一遍。

师指名读。

一生读,最后一词读的较上一个学生慢,但仍感觉仓促。

师:读得如何?谁来评一下。

生:最后的“损失”读得太快了。

师:那该怎么读呢?你能不能来读一遍?

生读,语速恰当,但轻重音没有区分。

师: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像小河流水一样,有快有慢,有高有低,这样才好听,谁愿意再来读一遍?

一生站起来读。

……

〖案例二〗

……

师出示“杭州西湖”“狮子林”等图片。

师:孩子们,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圆明园真是太美了!

生:圆明园真是园中之王!

生:古代的劳动人民真是太伟大了!

……

师:那你能不能通过读来表达你的感情,或者说通过读让听者感受到你的感情?

生纷纷开始读。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感受?

师指名学生读。

……

【反思】

这两节研讨课,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闪光点,都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我们现在只就我们的关注点谈一下。

两位执教教师想让老师们关注的是:语文课中,教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节课中,教师让学生读得不少,并对学生的读做了轻重、快慢的指导,学生的评议也从轻重、快慢方面说,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朗读课文一样的语速、一样的轻重,是不是对文本一样的理解?我们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能让学生进行单纯的模仿,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获得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第二节课,教师没对学生快慢、轻重作指导,只是让学生把自己对文本的想像、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读时,学生的重读点,语速都不是完全相同,但能听出来各有各的感受,都是挺有感情的。通过这两节课,我们认为语文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应建立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要置于朗读之前,服务学生理解文本,激发学生感情,帮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激发情感,走进学生精神生活──《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

师:现在,让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回到一百多年前做一次小小的体验。如果你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一国之君──“皇帝”,如果你是辅佐皇帝参与国家管理的大臣,如果你是保卫国家领土的士兵,如果你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在北京的老百姓……

面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行径,你会怎么做?请自己选择一个角色静静想一想,一会儿请你实话实话。

(学生讲其中的一个角色的时候,老师紧紧围绕这个角色进行讨论,直到完了再讲下一个角色。)

生:我是当时的皇帝,但我没有兵权,我的兵权掌握在老佛爷慈禧的手中。我会号召所有的百姓团结起来,即使用长矛、弓箭,也能对付洋枪洋炮。只要团结,就有希望。

师:虽然你的皇权掌握在慈禧手中,但你善于发动群众──了不起的皇帝。

生:假如我是皇帝,我不会造圆明园,我会把所有的钱用作军费。当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时,我会派出军队与他们战斗。如果打不赢,我会与他们谈判。

生:如果我是朝中大臣,我会给皇帝建议,派人去留洋,学成归来后制造自己的枪炮。

生:我是北京城的一位老百姓,我会动员号召其他百姓团结起来与敌人抵抗。

生:假如我是士兵,我会和他们血战到底。即使我牺牲了,我的身体也要倒在圆明园里成为敌人的绊脚石!

师:给自己掌声,为自己喝彩。(生鼓掌)但遗憾的是,历史不能假设。请读下面的几个小资料(小黑板出示)──

生:圆明园是皇帝享用的。当圆明园被烧,咸丰皇帝无奈,只好带领慈禧等仓皇逃跑了。

生:英法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军阀混战时期,一些军阀又进行洗劫,圆明园最后只剩几块残垣断壁。

师:当我们的思维视角停留在一个方面的时候,我们的思考就会停止。刚才的体验只是让我们正视一个历史。读了上面的小资料,现在,再读“圆明园”这三个字的时候,难道你心中仅仅是自豪和愤怒吗?

生:说不出来的滋味。

生:我悲愤!很难过。

师:我看到同学们的表情很复杂,正如刚才同学说的,心中的滋味复杂了。学习一篇课文,最重要的是打开思路、学会思考。

现在就要离开圆明园。那么,请闭上眼睛,课前你眼前出现的是废墟,是火焰,那么,现在,你的心中,圆明园仅仅是废墟、是火焰吗?圆明园在你心中是什么形象?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圆明园是我们的耻辱。

生:我认为是中国人民的警示牌……

师: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为什么会被几千个强盗杀到京城?圆明园烧掉的究竟是什么?毁灭的究竟又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什么?──也许,今天的学习只是给同学们打开了一扇小小的门,希望大家从这扇门出发,主动搜集与整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怀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

《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案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先锋小学:李超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里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语文“课程总目标”里,专门设立了一个目标:“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运用语文。”

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人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不是把它上成了内容丰富的社会课,就是把它上成图片展示课。这两种教学淡化了语文教学的语言文字训练,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都与当今倡导的“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情感的熏陶”的主导思想相悖,我在设计《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理念是:利用课文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运用学生探究学习方式主动学习——突出体现情境、资源共享、协作、交流的作用。教学伊始,利用多媒体播放动态的圆明园辉煌景观。

师:同学们你能告诉我看了录像的感受吗?

生:我感到这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生:我要是能去亲眼看看该多好啊!

生:真是太美丽了!

生:这是什么地方啊?

师: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录像看看这回你有什么感受?

播放圆明园残垣断壁的景观。

师:这时有什么感受呢?

生:真是太荒凉了!

生:像是被火烧了!

生:像个垃圾站

生:以前可能很美,但现在被破坏了。

……

通过播放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及被毁后的场面,并配以解说词,营造一个至真至美至丑的场景,使学生迅速投入到与课文内容相应的一种激昂悲愤的情绪中,激起情感波澜。通过音、形、像等多元信息全方位地刺激感官,引起学生思想上产生强烈反差,或爱或憎。正由于情感内驱力的作用与影响,学生此时定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动机。理想的目标是配合学生的资料展示在课堂大量出示对比鲜明的镜头,直观地使学生产生令人震撼的心情变化——无比的自豪——极度的愤怒——清醒地反思。

师:“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样一座人类历史上最大最美的花园,一座拥有无数奇珍异宝的园林建筑最后却变得满目凄凉,一片狼藉,看了这两组动态画面,想说些什么?或者有何疑问?”

生: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灭?

生:为什么说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生:为什么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学生带着的问题读书,进入学习情境。

创设问题情景。质疑问难,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再集体归纳,对学生提出的几个问题由教师帮助梳理,最后确定为本课堂的三大学习主题,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同时又为学生意义建构夯实了基础。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学由疑开始”,“以学定教”,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自由组合,分组学习,由各组长主持,收集问题,组织讨论、交流,各抒己见,最后整理,准备向全班汇报。

师:同学们,刚刚小组学习时,老师发现你们都很认真,积极。我相信你们在互助学习的协作环境下,一定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甚至还发现了新的问题,新的体会。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来汇报交流一下各自的体会吧。

1、教师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除对交流起组织作用外,还对交流作点评、导拔,以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请各小组推选代表当导游,介绍辉煌的圆明园。

进行自主探究和协同学习,展开小组讨论,集体汇报交流,着重体现了学生对问题深入全面的理解,语言表达能力的加强,思维条理性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合作,提高了协作学习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间也相互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学习的目的。

教师在学生汇报时适时训练朗读。

师:把你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吗?

学生站起来朗读

师:你读得真好!同学们听出他要表达了意思吗?

生:他很恨英法联军。

生:他为失去珍宝感到可惜。

师:他们说的对吗?你想表达什么感情啊?

生:对!我觉得英法联军简直毫无人性!圆明园的毁灭是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对于圆明园的毁灭我很难过,因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耻辱!

师:谁还想读?

……

课文朗读,老师没有从技巧上指导,感情是体会出来的,是感悟出来的。学生通过悟,体味出了一个“恨”,学生读得很到位。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个别讲读、小组读、师生互读、文本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停,蓬莱瑶台,有知道的吗?

生:我在电视上看的,说蓬莱岛上住着许多神仙。

师:书上这样说的,海上有三座神山,其中一座叫蓬莱,还有一座方丈、还有一座叫瀛洲,神话传说中说的,海上三座神仙住的山,其中一座叫蓬莱。瑶台你懂了吗?就是山上的建筑,神仙住的地方。这是根据古代诗人的文章,神话传说中的景物来建造的,这是想象。

师:武陵春色,有懂的吗?我看谁书读得多。

生:大概指张家界的武陵源吧。

师:张家界的武陵源是根据陶渊明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记》来命名的。这一部分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是想象。继续读。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间也相互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学习的目的。本课课前预习的任务自然是尽量多的从网上或书店查找圆明园的图片、文字资料。鼓励学生在阅读课文后,针对自己有疑问的地方有目的地查找资料解决。不少学生将自己陌生的“买卖街”、“平湖秋月”、“安澜园”等等词语的资料找到。

师:学了本文后还有什么疑问?.有人建议:①在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原貌,你有何看法?②既然英法联军当时是野蛮的抢夺了我国的财宝,毁坏圆明园我们为什么不让他们归还呢?你的意见呢?请写在日记本上,作为作业起到适当延伸课文内容展现学生个性的作用。

五年级上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冠”,会写11个 生字。正确读写“猎豹、冠军、俯冲、浩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3、了解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难点:了解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师出示奔跑中的猎豹的照片,先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它每小时的速度是多少?(生纷纷举手回答,师:猎豹奔跑的瞬时速度可达到一百一十千米每小时,学生哗然。)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同学们看了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快多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

(3)思考同学们刚提出的问题,找到关键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检 查反馈,指名生读。重点指导多音字:冠、喷;整体认读音节:赤、置;“枚”字右边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简要地说一说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2、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老师、同学听。

3、生讨论交流,指导分段,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作者按运动 速度从慢到快对比列举了人、鸵鸟、猎豹、游隼。

第二部分(第 5 -9自然段):作者按运动速度从慢到快对比列举了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结尾指出宇宙中速度最快的东西是光。

四、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题目。

五、作业设计:

练习有感情地读文。抄写生词3遍。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