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四年级教案 >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案精选5篇正文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案精选5篇

时间:2023-06-09 18:02:30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案精选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角形教学设计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验证方法,能够运用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掌握三角形按边分类方法,能够判定三角形是否为特殊的三角形;

3.掌握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线,并能够对其进行简单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线;

2.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并能够运用其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启发猜想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多媒体

学生准备

练习本;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生活中,三角形是非常普通的图形之一。你能在下面的图中找出三角形吗?

二、新课

观察下面的屋顶框架图:

(1)你能从图4-1中找出4个不同的三角形吗?

(2)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和三个顶点。“三角形”可以用符号“△”表示,如图4-2中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

下面哪一幅图是三角形?

△ABC的三边,有时也用a,b,c来表示.如图3-3中,顶点A所对的边BC用a表示,边AC、边AB分别用b,c来表示.我们知道,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可以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小明只撕下三角形的一个角,也得到了上面的结论,他是这样做的:

(1)如图4-4所示,剪一个三角形纸片,它的三个内角分别为∠1,∠2和∠3.

(2)将∠1撕下,按图4-5所示进行摆放,其中∠1的顶点与∠2的顶点重合,它的一条边与∠2的一条边重合.此时∠1的另一条边b与∠3的一条边a平行吗?为什么?

(3)如图4-6所示,将∠3与∠2的公共边延长,它与b所夹的角为∠4.∠3与∠4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三、习题

1.下图中,△ABC的BC边上的高画得对吗?若不对,请改正。

四、拓展

1.一块三角形的煎饼,要把它分成大小相同的6块应怎样分?你有多少种分法?如果限定只能切三刀呢?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1.知道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会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的定义和性质。

角形数学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3.

2.学生掌握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2、3来解决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教学思想.

4.通过相似性质的学习,感受图形和语言的和谐美

二、教法引导

先学后教,达标导学

三、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是性质定理的应用.

2.教学难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有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叙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

[讲解新课]

让学生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得出性质定理2.

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同样,让学生类比“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得出命题.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教师对学生作出的这种判断暂时不作否定,待证明后再强调是“相似比的平方”,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注:(1)在应用性质定理3时要注意由相似比求面积比要平方,这一点学生容易掌握,但反过来,由面积比求相似比要开方,学生往往掌握不好,教学时可增加一些这方面的练习.

(2)在掌握相似三角形性质时,一定要注意相似前提,如:两个三角形周长比是 ,它们的面积之经不一定是 ,因为没有明确指出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以此教育学生要认真审题.

例1 已知如图, ∽ ,它们的周长分别是60cm和72cm,且AB=15cm, ,求BC、AB、 、 .

此题学生一般不会感到有困难.

例2 有同一三角形地块的甲、乙两地图,比例尺分别为1:200和1:500,求甲地图与乙地图的相似比和面积比.

教材上的解法是用语言叙述的,学生不易掌握,教师可提供另外一种解法.

解:设原地块为 ,地块在甲图上为 ,在乙图上为

学生在运用掌握了计算时,容易出现 的错误,为了纠正或防止这类错误,教师在课堂上可举例说明,如: ,而

[小结]

1.本节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和定理3.

2.重点学习了两个性质定理的应用及注意的问题.

七、布置作业

教材P247中A组4、5、7.

八、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认识三角形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限在三角形内)。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到一般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教具:三角尺小棒直尺七巧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观察这张图片,你能从图片里找到三角形吗?

对,在这里。

想一想,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还见到过三角形?

指名说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二、探究

1、同学们,请拿出你的小棒,在桌面上摆出一个三角形。

我们将三根小棒首尾相接,就围成了一个三角形。

2、请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不要画的太小哦。

请你到前面来,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

同学们,我们像刚才一样,将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就是一个三角形。(课件)

齐读一遍,注意要重读红色字体。

3、下面老师要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课件)

认真观察,下面哪一幅图是三角形?为什么?

(第3是三角形,因为只有它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其他都不是。)说的真好,三条线段必须要首尾相接,才能围成三角形。

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线段的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每两条边之间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角。

请大家在自己刚才画好的三角形上标出三角形的边,顶点和角。

同桌探究交流,你找出了几条边,几个顶点,几个角?

完成的同学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

请你到前面来,在老师三角形上标出所有的边、角和顶点。

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孩子你真棒,谢谢你,请回座位。

5、大家请看,方格纸上有4个点,从这4个点中任选3个作为顶点,都能画一个三角形吗?你有什么发现?哪三个点可以,哪三个点不可以,为什么?请在答题纸上第2题中画一画,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的发现。

有小组已经完成了,请你给大家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B.C.D三点不可以画一个三角形,因为这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所以我们发现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不能画一个三角形。

6、同学们,请看这幅图,你知道图中画的是什么吗?这是一个人字梁,是建造房屋时房顶的结构,你能量出图中人字梁的高度吗?你量的是哪条线段?它和底边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请看答题纸上第3题,想一想,量一量,同桌交流你的发现。

指名回答。

(量的是中间最高的那条线段,它和底边互相垂直。)

7、如果我们把人字梁所表示的三角形画下来,就可以这样表示出它的高和底。(课件出示三角形的高和底)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

底。齐读这句话,注意重读红色字体。

怎样利用工具规范的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呢,请看屏幕演示。(课件)看清楚了吗?

老师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拿出三角尺,让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和三角形的边重合,慢慢向顶点移动,移动到顶点时,画出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要画成虚线,标出垂足,写上高和底。(板书)学会了吗?

请大家在自己刚才画的三角形中,画出一条高。

师巡视,指导画法。同学们画的高真好,那么大家猜一猜,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

(三角形有三个顶点,每个顶点都可以向对边画一条高,所以三角形有3条高。)

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8、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练习,请量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记录下来,注意测量时取整厘米。

指名说,注意说法的规范:第一个三角形底是3厘米,高是2厘米。

三、巩固

同学们,下老师想请大家参加一个闯关游戏,看看大家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的到底好不好,大家想参加吗?有信心顺利通关吗?

第一关,(课件)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完成答题纸第5题,可以同桌边交流边画。

完成的小组把笔放下身体坐正。

指名板演,评讲。画第三个三角形的高时,你有什么发现?

(画出的高跟三角形的一条边重合了)

这个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它叫直角三角形,我们的三角尺是不是直角三角形?(是),举起你的三角尺,指一指哪个角是直角,组成直角的两条边是它的直角边,如果用它的一条直角边作底,另一条直角边就是三角形的高,如果用另一条作底,这条就是三角形的高,那如果用这条边作底呢?两条直角边还可以作三角形的高吗?不可以,这时高需要画出来。

第二关,请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底5厘米、高3厘米的三角形,完成答题纸

第6题。指名板演。

同学们请看,这些三角形都是底5厘米高3厘米,,同桌交流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底和高都相等的三角形,形状不一定相同。)

第三关,请看要求。

用七巧板拼三角形。四人为一个小组,合作探究,

(1)选两块拼一个三角形。请拼好的同学到前面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2)用三块拼一个三角形。请拼好的同学到前面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3)你还能用几块拼一个三角形?到前面展示。(4块、5块、7块)同学们,闯关成功,你们太棒了!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学了会关于三角形的哪些知识呢?

学生回答。

角形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掌握相似 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2、能根据相似比进行计 算。

(二)能力训练要求

1、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训练 学生的判断能力。

2、能根据相似比求长度和角度,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与相似多边形有关概念的类比,渗透类比的教学思想,并领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运用。

●教学难点 根据定义求线段长或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今天, 我们就来研究相似三角形。

Ⅱ。新课讲解

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记法

三角对应相等,三边 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 似三角形。如△ABC与△DEF相似,记作△ABC∽△DEF

其中对应顶点要写在对应位置,如A与D,B与E,C与F相对应。AB∶DE等于相似比。

2、想一想

如果△ABC∽△DEF,那么哪些角是对应角?哪些边是对应边?对应 角 有什么关系?对应边呢?

所以 D、E、F. 。

3、议一议,学生讨论

(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

(2)两个直角三角 形一 定相似吗?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呢?为 什么?

(3)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两个等边三角形呢?为什么?

结论:两 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

两个 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

4、例题

例1、有一块呈三角形形状 的草坪,其中一边的长是20 m,在这个草坪的图纸上,这条边长5 cm,其他两边的 长都是3.5 cm,求该草坪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

例2.已 知△ABC∽△ADE,AE=50 cm,EC=30 cm,BC =70 cm,BAC=45,

ACB=40,求(1)AED和ADE的度数。(2)DE的长。

5、想一想

在例2的条件下,图中有哪些线段成比例?

Ⅲ。课堂练习 P129

Ⅳ。课时小结

相似三角形的 判定方法定义法。

Ⅴ。课后作业

《三角形》教案 篇5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HL”之前,已经掌握了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在本章的前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推论,在本节课要掌握这个定理的证明以及利用这个定理解决相关问题还是一个较高的要求。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三角形全等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凸显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在探索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HL”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命题的相关知识也是本节课的任务之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知识目标:

①能够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的判定定理,进一步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②利用“HL’’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①进一步掌握推理证明的方法,发展演绎推理能力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提问;第二环节:引入新课;第三环节:做一做;第四环节:议一议;第五环节:课时小结;第六环节:课后作业。

1:复习提问

1.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几种?

2.已知一条边和斜边,求作一个直角三角形。想一想,怎么画?同学们相互交流。

3、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如果其中一个角是直角呢?请证明你的结论。

我们曾从折纸的过程中得到启示,作了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或顶角的角平分线,运用公理,证明三角形全等,从而得出“等边对等角”。那么我们能否通

1 / 5

过作等腰三角形底边的高来证明“等边对等角”。

要求学生完成,一位学生的过程如下:

已知:在△ABC中, AB=AC.

求证:∠B=∠C.

证明:过A作AD⊥BC,垂足为C,

∴∠ADB=∠ADC=90°

又∵AB=AC,AD=AD,

∴△ABD≌△ACD.

∴∠B=∠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对上述证明方法产生了质疑。质疑点在于“在证明△ABD≌△ACD时,用了“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而我们在前面学习全等的时候知道,两个三角形,如果有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相等,这两个三角形是不一定全等的。可以画图说明。(如图所示在ABD和△ABC中,AB=AB,∠B=∠B,AC=AD,但△ABD与△ABC不全等)” .

也有学生认同上述的证明。

教师顺水推舟,询问能否证明:“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直角所对的边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从而引入新课。

2:引入新课

(1).“HL”定理。由师生共析完成

已知:在Rt△ABC和Rt△A′B′C′中,∠C=∠C′=90°,AB=A′B′,BC=B′C′. 求证:Rt△ABC≌Rt△A′B′C′

证明:在Rt△ABC中,AC=AB一BC(勾股定理).

又∵在Rt△ A' B' C'中,A' C' =A'C'=A'B'2一B'C'2 (勾股

定理).

AB=A'B',BC=B'C',AC=A'C'.

∴Rt△ABC≌Rt△A'B'C' (SSS).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

定理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这一定理可以简单地用“斜边、直角边”或“HL”表示。

2 / 5

22A'B'

从而肯定了第一位同学通过作底边的高证明两个三角形

全等,从而得到“等边对等角”的证法是正确的。

练习: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1)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斜边及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3)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一条直角边和另一条直角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对于(1)、(2)、(3)一般可顺利通过,这里教师将讲解的重心放在了问题

(4),学生感觉是真命题,一时有无法直接利用已知的定理支持,教师引导学生证明。

已知:R△ABC和Rt△A'B ' C',∠C=∠C'=90°,BC=B'C',BD、B'D'分别是AC、A'C'边上的中线且BD—B'D' (如图).

求证:Rt△ABC≌Rt△A'B'C'.

证明:在Rt△BDC和Rt△B'D'C'中,

∵BD=B'D',BC=B'C',

∴Rt△BDC≌Rt△B 'D 'C ' (HL定理).

CD=C'D'.

又∵AC=2CD,A 'C '=2C 'D ',∴AC=A'C'.

∴在Rt△ABC和Rt△A 'B 'C '中,

∵BC=B'C ',∠C=∠C '=90°,AC=A'C ',

∴Rt△ABC≌CORt△A'B'C(SAS).

通过上述师生共同活动,学生板书推理过程之后可发动学生去纠错,教师最后再总结。

3:做一做

问题 你能用三角尺平分一个已知角吗? 请同学们用手中的三角尺操作完成,并在小组内交流,用自己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设计做一做的目的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结论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中就要求学生能用数学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按要求将推理证明过程写出来。)

4:议一议

3 / 5

BEADCDA'D'BB'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