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 《万年牢》教学设计(优秀11篇)正文

《万年牢》教学设计(优秀11篇)

时间:2024-05-24 07:59:49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这里是细心的小编为家人们整编的11篇万年牢教学设计的相关文章,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万年牢》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本课8个生字。

②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预习任务:

1、自读课文最少三遍,尽量做到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三遍正确流利。

2、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或问同学解决。

3、默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哪几件事。用自己的话说说。

4、再读,思考,在书上圈点批画:

(1)、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3)、课文中三次提到“万年牢”,分别指什么?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合作学习

小组内交流预习第5步中不理解或未完成的问题。组长记录全组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我展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3课文讲了哪几件事。用自己的话说说。

4、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什么?

5、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6、课文中三次提到“万年牢”,分别指什么?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达标测评:

1、多音字组词:

______ ( ) ______ ( ) ______ ( )

把 闷 削

______ ( ) ______ ( ) ______ ( )

2、结合实际谈谈读后的体会

学习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延伸:

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万年牢》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课文生字。

2、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父亲为人和做事的真诚,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我们班的绝大多数同学都吃过冰糖葫芦吧,回忆一个你所吃过的糖葫芦的模样,好吗?在解放前的天津,有一位卖糖葫芦的人,他的糖葫芦做得非常漂亮,味道特棒,在天津很有名气,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万年牢》的作者的父亲。

预习探究合作交流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2、检查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火候、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三、围绕提示,深入探究

1、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

(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3)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几次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深刻含义?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做上记号。

2、小组合作研讨。

3、班内汇报交流。

4、重点指导理解问题(3):

※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为什么叫万年牢?(板书:糖葫芦――万年牢)

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自然段,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小组讨论。

出示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板书:做生意――万年牢)

※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全班讨论。

出示句子:“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板书:做人――万年牢)

※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三处“万年牢”由做糖葫芦到做生意到做人,一环紧扣一环,叙事清楚,很有条理。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线索写事情的写作方法。

品读体验

四、感情朗读,深入体验

齐读课文,谈谈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为人实在、做事认真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巩固延伸

五、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做人的道理的?实际生活中的生意人都是文中父亲那样吗?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板书:

万年牢

糖葫芦――万年牢

做生意――万年牢

做人――万年牢

[教学反思] 篇3

有真文章者,必有真人品。读真文章者,必有学人品。本次阅读教学的设计意在积极倡导自主读书。自主阅读最本质的特点,是一篇阅读文章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应该是作为个体的学生和作为群体的学生(学生之间)自主读书、自主解读、自主鉴赏、自主感悟的结果。

自主读书:学生有真正直接感知文章原作的自主认读权。或一目十行、或通读浏览、或忘情诵读、或咀嚼品味,真正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亲密接触原作的原汁原味、产生自己的初步印象或想法,而不是对原作还不知就里,就被老师的种种堪称学养深厚的评介和堪称别具匠心的问题弄得云遮雾罩。

自主解读:学生凭自己的知识积累,从篇章结构、表达技巧到一词一句、主旨意蕴,更深入地领悟他人精妙的解读铺垫“阅读期待”,才能吸收更精准、更独到的感悟;而不是不敢思考、人云亦云。

自主鉴赏: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媒介,获得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具体体验和感受,获得审美享受的自主赏析权。让学生获得是非美丑的情感体验,从在此基础上,教师以自己更加成熟、更加睿智的感悟平等地与学生与学生交流碰撞,学生自然会获得更高层次的情感高峰体验,很多东西就会成为学生生命活动的一部分,内化为精神的血肉。

万年牢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

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将例如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课文前面的提示语,了解阅读的要求,明确学习本文的目的要求。

二、独立阅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画出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并在书上做简单的批注,读后根据自己的批注进行交流。

三、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那位父亲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对父亲的言行作出评价。

四、围绕学生对“父亲”的评价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字里行间,从具体的描写中感受父亲是个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的,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深入体会,而不是脱离文本的空洞地谈。着重抓住下列语句体会父亲的商业道德高尚

1、“早晨起来,父亲去市场上买来红果……”说明父亲采购当天最新鲜的果品作为材料,对买来的材料又经过严格的挑选……“……有一点儿……”这些都反映了父亲做生意是那么认真和实在。

2、对于制作工艺更是一丝不苟,闷火、洗石板、串葫芦、拉丝、蘸糖的均匀,“吃一口让人叫好”不怕冷、不怕潮。

3、父亲的手艺出了名被一家老板邀请去当伙计,每月有工钱,由于父亲看不惯老板变着法儿赚钱的生意经,不到一年就辞去了这份工作,反映了父亲凭着良心做买卖,不做亏心买卖的商业道德。

五、对文中的三处“万年牢”分别进行体会

1、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说说三处“万年牢”中间的相互联系(见教材35页)

六、讨论父亲受雇于老板这件事

老板的这种生意经好不好?他这样做会带来什么结果?联系生活实际发表各自的看法,以提高认识能力。

七、拓展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读一篇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章

八、作业设计

1、读拼音,写词语。

tiānjīn  liàngshài  dānwù  zhuànqián  zhúqiān

(   ) (    )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晾()赚()损()

凉()嫌()殒()

板书设计

万年牢的产品质量:工艺高、质量好

万年牢的生意:好的产品受信赖赢得众多回头客生意旺

万年牢的人品:诚实、守信

附件

1、作者简介:

蔡向阳,安徽省特级教师。现在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教研室工作。主要科研成果有:已经在《小学语文教学论坛》等各级报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公开出版《小学生想象作文教与学丛书》等著作10多本。

2.词句解析。

(1)我的糖葫芦糖蘸的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这里的“万年牢”是指父亲所做的糖葫芦工艺高、质量好,体现在蘸的糖均匀,还不怕冷、热、潮。这样的产品靠的是实在和诚信,必定会成为经久不衰的产品,因此称它为“万年牢”。

(2)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这句话中的“万年牢”是指好的产品会受到顾客信赖,赢得众多的回头客,生意会越来越兴旺。

(3)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

从产品、生意的万年牢引申到做人的道德准则上来。一个具有诚实可靠品质的人也是万年牢。

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自我提问

课文前阅读的要求是什么?

1.让学生先读一读,明确学习本文的目的要求。

2.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画出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并在书上作简单的批注,读后根据自己的批注进行交流。

3.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那位父亲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对父亲的言行作出自己的评价。

4.围绕学生对“父亲”的评价,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字里行间,从具体的描写中感受父亲是个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的人。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深入体会。而不是脱离文本的空谈。

5.对文中的三处“万年牢”分别进行体会,先联系上下文分别说说它的意思,再说说这中间的相互联系。

《万年牢》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8个生字。

2、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

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万年牢”在文中的多层含义。

教学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万年牢》

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2、检查字词:

多音字:把(bà)、闷(mēn)、削(xiāo)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

(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3、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出有关语气段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第一处的万年牢指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我的糖葫芦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1)为什么叫万年牢?

(2)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3)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2、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

“公平买卖走正道路,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1)什么叫正道?(凭良心做买卖)

(2)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谦、辞去工作”体会父亲做生意认真实在)

3、第三处的万年牢指什么?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四、深入体验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说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万年牢》教学设计 篇6

《万年牢》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做生意的故事。故事是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父亲做事的认真和实在的。先讲父亲自己经营做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父亲的认真、实在、正直的品格影响和教育了下一代,为孩子树立了如何做人的榜样。这篇课文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同时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课文的篇幅却很长,要在一节课内将学文明理、领会方法都训练到位,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课文的题目是“万年牢”,文中也有三次提到“万年牢”,如果能引领学生对这三处的“万年牢”进行细细品味,体会它们的意思,再说说这中间的相互联系,那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达成了。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就紧紧抓住“万年牢”这条主线,通过文中三次出现的“万年牢”来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课文的情境中,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最终由文本的解读上升到了情感的共鸣,感悟文章所蕴含的做人道理。

1、联系上下文体会万年牢产品

“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这是文中的第一个万年牢,在理解这个万年牢的时候,我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父亲说,我的糖葫芦叫万年牢,冰糖葫芦这个名字不是挺好听的吗?可父亲为什么把它叫“万年牢”呢?请再读这个句子,从句中找理由。孩子们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对第一个万年牢的理解。然后问学生想不想拿到父亲的祖传秘方,让学生默读课文的第2、3、4自然段,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字里行间,从具体的描写中感受父亲是个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的人。

2、联系生活实际品味万年牢生意

“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是第二个万年牢。我觉得在这个重点句的理解过程中,应该在尊重学生自主意愿的前提下,将学生的生活经历与课文紧密结合。我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走正道?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歪门斜道有哪些表现?有的学生说在真贷中掺杂一些假的,有的学生说,宣传上说得如何如何好,买回来却是假的等等,最后让学生们说父亲是如何走正道的,在对比中学生充分理解了做生意万年牢。

3、拓展文本感悟万年牢人品

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父亲如何能做出品质上乘的万年牢?那是因为他用心做事,用心做人。此时,第三处“万年牢”已水到渠成,无须再多言。为了让父亲的认真、实在、正直的品格在学生的心中更形象更高大,我抓住“父亲的教导使我一生受益”一句,拓展了作者新凤霞的生平资料,这段生动、鲜活、感人的文字材料使学生明白作者新凤霞之所以能成为这么多的家,取得这么多的成就,跟父亲的谆谆教导是分不开的,跟父亲的万年牢人品是分不开的,这段文字丰满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设想总是美好的、理想化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简单,由于自己没有进行试教,时间没有调控好,在理解第一个万年牢的时候花了太多的时候,以致于后面部分太紧凑,如在理解第二个万年牢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小练笔:做大买卖的老板都有一套投机取巧的生意经,而认真实在的父亲又怎么看得下去呢?可想而知这两个格格不入的人之间一定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用你的智慧展开想象,写一写这场非一般的唇枪舌战。由于时间不允许,我就改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而且只叫了两三个学生就匆匆过了,有走过场的感觉。自己课前准备得也不够充分,幻灯片上漏了一个字也没有检查出来,结果当场修改又浪费了一些时间。以后在制作过程中仔细再仔细。

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请在座的各位老师指正。

《万年牢》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

《万年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八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做生意的故事。故事是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父亲做事的认真和实在的。先讲父亲自己经营做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父亲的认真、实在、正直的品格影响和教育了下一代,为孩子树立了如何做人的榜样。这篇课文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地道德风范,同时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

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教学难点】

体会三处“万年牢”的内在关系,学会为人和做事的道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激起阅读期待

1、板书课题:万年牢

生齐读课题。

2、谈话质疑:

师: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万年牢”是什么意思?

生:课文的插图上有两个人,还有糖葫芦,我想知道“万年牢”跟这幅图有什么关系?

生:我想知道“万年牢”指的是什么?

师:同学们光读题目就有了问题,这很好,有问题,我们要学会自己找答案,该怎么办?

生:读书,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设计意图:“学起源于思,思起源于疑。” 由于课题寓意深刻,发人深思,而这三个字又让人一时难以琢磨。所以,本环节由课题引导学生去问,在问中走向文本,拉近师、生、文本的距离。教学中问题的提出由学生在开课时读课题而生,这使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样一个满腹疑问的时刻,学生的阅读期待被瞬间激起,打破了以往的开头格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万年牢”

1、通读课文,读准生字。

2、检查字词:

多音字:把、闷、削

认读词语,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走街串巷、掉皮损伤、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

3、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作记号,并在书上做简单的批注,读后根据自己的批注进行交流:

⑴ 故事围绕着哪一件事展开?

⑵ 课文中三处描写了“万年牢”,想想分别是什么意思?

4、讨论交流上述问题。

5、试一试赞美“父亲”,并找出赞美的依据:

着重抓住下列语句,读议结合,体会父亲的商业道德高尚:

⑴ “早晨起来,父亲去市场上买来红果……”说明父亲采购当天最新鲜的果品作为材料,对买来的材料又经过严格的挑选……“……有一点儿……”这些都反映了父亲做生意是那么认真和实在。

⑵ 对于制作工艺更是一丝不苟,闷火、洗石板、串葫芦、拉丝、蘸糖的均匀,“吃一口让人叫好”,不怕冷、不怕潮。

⑶ 父亲的手艺出了名,被一家老板邀请去当伙计,每月有工钱,由于父亲看不惯老板变着法儿赚钱的生意经,不到一年就辞去了这份工作,反映了父亲凭着良心做买卖,不做亏心买卖的商业道德。

设计意图:“知识和能力”作为三维目标中的一维,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此环节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首位,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学会针对问题有选择地点、钩、画。培养学生读书时眼到、手到、心到、口到的习惯。努力做到眼看、手画、心想、口答,多种感官并用,集中精力学习。围绕学生对“父亲”的赞美,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字里行间,从具体的描写中感受父亲是个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的人。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深入体会。培养学生自问自答,自行寻找答案依据的习惯。

三、读议结合,感悟理解“万年牢”

1、第一处的“万年牢“是指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 ,这叫万年牢。”

⑴ 为什么叫“万年牢“?

(这里的“万年牢”是指父亲所做的糖葫芦工艺高、质量好,体现在蘸糖均匀,还不怕冷、热、潮。这样的产品靠的是实在和诚信,必定会成为经久不衰的产品,因此称它为“万年牢”。)

⑵ 这种“万年牢”的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① 选料的讲究。

② 每一个环节的一丝不苟。

⑶ 小结:

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有“万年牢”的产品质量,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板书:产品)

⑷ 读出父亲的自信和自豪。

2、第二处的“万年牢”是指什么?

出示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⑴ 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⑵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身边的人是如何“凭着良心做买卖的”?

⑶ 父亲是如何走正道的?画出文中与此有关的词语。

(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

⑷ “万年牢”指什么?

(认真实在地做出来的产品会受到顾客信赖,凭着良心做买卖赢得众多的回头客,这是生意的万年牢。(板书:生意)

⑸ 读出父亲的真诚和正直。

3、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什么呢?

出示句子“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⑴ 体会父亲教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从产品、生意上的“万年牢”引申到做人的道德准则上来,一个具有诚实可靠品质的人也是“万年牢”。)(板书:人品)

⑵ 读出父亲对我的谆谆教悔。

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只有万年牢的人品才能做出万年牢的产品。这三次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补充板书:线条)

设计意图:我采用“质疑问难──感悟理解──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教学。“问”出疑点,“说”出难点,“读”出重点。学生始终在老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四、联系生活,深入体验“万年牢”

1、依据板书,用自己的话说说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抓住父亲做糖葫芦工艺高、质量好,做生意时诚信、实在和具有诚实可靠的品质这三方面,由父亲的为人说出三处“万年牢”之间的联系。)

2、文中做大买卖的老板,他的生意经对吗?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发表各自的看法。

【板书设计】

人品

万年牢 产品

生意

设计意图:“在语文阅读中,文本语言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它仍然是信息的载体,认识的工具,学生必须以它为凭借,披文得意,入情悟理,学习思想,接受熏陶;另一方面,它又是认识、学习的对象,阅读时不仅要接受信息,更要认识掌握载体本身。”(《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阅读教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披文得意”,在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理解文章内容,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品味、消化、积累、运用课文的语言。“意文兼顾”,才能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在课堂结尾处设计有依据、有中心的说的环节。从课堂中学到语文知识,结合生活实践用于生活,既回顾父亲做人做事的认真实在,又贯穿三处“万年牢”之间的内在联系于其间,最后给学生一个平台展示他们的视角、他们的情感,从课文中受到的崇高的人格美的熏陶、感染,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反思

一、设计“ 读议”结合,揣摩人物

学生在初读感知大意,了解语言表层意思后,就要让学生披文入情,在揣摩文本独特言语、意蕴、现象的过程中,感受浓浓的人文关怀。因为在文本中,特定的语言总是表达特定的情感。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时,只有从语言入手,让学生感悟、理解,揣摩与品味语言,才能使文本中的思想感情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心田,从而既使学生感受到潜移默化的人文关爱,学习到作者独具匠心的表情达意的言语技巧。

如:文中三处“万年牢”的不同含义和相互联系,在读议结合中,逐一击破,层层深入。在理解中一步步揭晓“父亲”语言中所包含的丰富情感,在朗读中一次次体会“父亲”的高尚品格。学生在这样的揣摩中既可以激活言语意识,领悟言语规律,又可以陶冶思想感情,培养人文修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二、设计说话,开展创造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此,在“说话”活动中,立足课堂放眼课外,拓宽活动空间,为学生提供大量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让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培养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如:在第四环节的“说话”活动中,“说说父亲是个怎样的人”,重在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借助板书清楚、有条理地解述三处“万年牢”之间的联系。“说说老板的生意经”是让学生在受了文章的教育、熏陶之后,针对当前的热点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谈谈自己的认识,“说真话、吐真情”是其最突出的特色,在此过程中,学生在针锋相对的思维交锋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展示自我,在轻松愉快中人格得以升华。

【专家点评】

张钢萍老师的课堂,是一个洋溢着诗意的课堂!一个充满着生命活力的课堂!老师对学生春风化雨般的关怀,深入学生的心田。老师就像一位播撒阳光的人,让学生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课堂成了学生的精神家园,成了学生欣赏语言艺术的殿堂。因此,同事们都说,从张老师课堂里走出的学生,自信、乐观、进取,富有灵气和个性。

本次教学活动,符合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教师采用“质疑问难──感悟理解──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教学,由问走向文本,拉近师、生、文本的距离;通过读培养阅读习惯,揣摩人物,理解课文;引导读议畅所欲言,深挖课文内涵;联系生活,开展创作活动让语文从课堂走向生活。学生有兴趣地问,有根据地猜,加想象并充满激情地读、议,有条理,有个性地评、说,是一节三维目标和谐、统一,预设与生存机智共存的优质课。

她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学生的差异并不可怕,相反,这正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激励学生有创意的学习,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这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这种活力来自于学生、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文本,心中有生活,在课堂上搭建学生成长的舞台,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课堂就会大放异彩,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万年牢》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重难点】

重点: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讲了那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

事认真、实在。

难点:体会三处“万年牢”的内在关系,学会为人和做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父亲,从中懂得了一个道理: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 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节课我们要走进另一位父亲,让我们一起读读他的故事吧!齐读课题“6、万年牢”

二、预习检测

1、词语检测

(1)去把儿 闷好 削竹签挑选

(2)蘸糖 甩糖风 掺假赚钱

(3)走街串巷 掉皮损伤 耽误 晾晒

(带拼音读)、 (指名读,跟读)、(去掉拼音男女赛读)

2、这是课文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画,结合你的预习,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

三、围绕提示,自学课文

学习之前,我们要先理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前绿色部分的提示以及课 文中的问题泡泡,动笔归纳出我们的学习任务。

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情?

2、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出现了 3 次,画出相应的语句,想想 3 次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两个学习任务,画出相应的句子。

四、抓住重点,深入探究

1、现在我们一块儿围绕自学提示,来交流交流收获吧。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情?

( 父亲在家做糖葫芦认真细致,在别人的店里他依然那样实在。)

2、“万年牢”这个题目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把你勾画出的相应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

①父亲说: “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

②“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

③“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 ”

(1)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万年牢。

齐声朗读出这个句子,边读边想:这句话中的 万年牢指的是什么?(糖葫芦)

万年牢的糖葫芦是怎样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的糖葫芦。)

这样的糖葫芦,是怎样做出来的呢?引导学生读 2、3、4 小节 “父亲的糖葫芦做得好, 用的都是的材料。 早晨起来, 父亲去市上买来红果、海棠、山药、红小豆等,先把这些东西洗干净。红果、海棠去了把儿和尾,有一点儿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选出上好的在阳光下晾晒。青丝、玫瑰也是要上等的。蘸糖葫芦必须用冰糖,绵白糖不行,蘸出来不亮。煮糖用铜锅,铁锅煮出的 糖发黑。 ”

你从哪几个词语中特别感受到父亲做糖葫芦选料很讲究呢?(去了把儿和尾、 一点 儿、都要、上好、上等、必须 )齐读这一段,注意重≤≥点词语的朗读。

你还从哪些地方读出来了,这万年牢的糖葫芦做出来不容易? (父亲做糖葫芦不但选料讲究,制作的过程也很讲究。)

那我们来看一看,整个过程都做些什么。老师把它概括为六个步骤。课件:1、闷-----2、洗擦-----3、准备------4、煮-----5、蘸------6、甩------

师: 是啊, 正是因为父亲的认真实在, 所以做出的糖葫芦可以称得上是 “万年牢。 ” 板书:做糖葫芦

(2) 第二个带有“万年牢”的句子。

来,齐声读一读,边读边想:这个句子里的万年牢指什么?

师:父亲是这样说的,他是怎样做的呢?阅读第六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父亲做生意“万年牢”的词语来。(“不满意、看不下去、还像过去那样、不听、嫌、辞去了工作、仍然” )

文中没有写父亲提篮叫卖生意如何,你认为呢?为什么?

师:是啊,他的生意一定――(示意学生回答)生(齐) :万年牢!

板书:做生意

(3) 师:他不仅是一位好生意人,还是一位好父亲。我们一块来看看他是怎样 教育自己的孩子新凤霞的,也就是文中第三个含有“万年牢”的句子。

(屏显: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 ”

默读这句话,想一想,这里的万年牢指什么?

板书:做人

(4) (屏显三个句子)现在让我们再次回顾这三个万年牢,一边读,一边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你觉得三个万年牢中哪个是排第一位的?为什么?

五、随文延伸,认识作者

有了万年牢的人品,才能把事情做好。父亲是这样教育新凤霞的,新凤霞做得怎样呢?大屏出示资料。

新凤霞是我国评剧表演艺术家,她七岁学京剧,十三岁学评剧,十五、六岁任主演,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之一。 “文革”期间她被折磨致残,以至无法再登上心仪的舞台,但是她没有气馁以后转行创作,从文盲起步,竟留下400 万字的文学作品。

师:这些资料,你想到了什么?

六、思考拓展,升华主题

同学们,你们认为,现代社会,还需要万年牢吗? 是的,无论在哪个时代,万年牢的人品都不能丢。让我们都来做“万年牢” !让我们以这样的名言来激励自己吧!

(屏显句子) 生(齐读句子) :

1、对人诚恳是不会失败的。――毛泽东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万年牢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将例如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教学时间

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课文前面的提示语,了解阅读的要求,明确学习本文的目的要求。

(二)、独立阅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画出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并在书上做简单的批注,读后根据自己的批注进行交流。

(三)、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那位父亲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对父亲的言行作出评价。

(四)、围绕学生对“父亲”的评价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字里行间,从具体的描写中感受父亲是个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的`,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深入体会,而不是脱离文本的空洞地谈。

着重抓住下列语句体会父亲的商业道德高尚。

1、“早晨起来,父亲去市场上买来红果……”说明父亲采购当天最新鲜的果品作为材料,对买来的材料又经过严格的挑选……“……有一点儿……”这些都反映了父亲做生意是那么认真和实在。

2、对于制作工艺更是一丝不苟,闷火、洗石板、串葫芦、拉丝、蘸糖的均匀,“吃一口让人叫好”不怕冷、不怕潮。

3、父亲的手艺出了名被一家老板邀请去当伙计,每月有工钱,由于父亲看不惯老板变着法儿赚钱的生意经,不到一年就辞去了这份工作,反映了父亲凭着良心做买卖,不做亏心买卖的商业道德。

(五)、对文中的三处“万年牢”分别进行体会

1、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说说三处“万年牢”中间的相互联系(见教材35页)

(六)、讨论父亲受雇于老板这件事

老板的这种生意经好不好?他这样做会带来什么结果?联系生活实际发表各自的看法,以提高认识能力。

(七)、拓展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读一篇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章

(八)、板书设计

万年牢的产品质量:工艺高、质量好

万年牢的生意:好的产品受信赖 赢得众多回头客 生意旺

万年牢的人品:诚实、守信

[设计意图] 篇10

围绕学生对“父亲”的评价,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字里行间,从具体的描写中感受父亲是个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的人。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深入体会。而不是脱离文本的空谈。

万年牢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a认识8个生字

b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c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认真、实在的人生态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揭题,明确学习要求(略读课文以自学为主)

二 、1.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交流检查)

2.读课文(找、划课文中的3处“万年牢”,说说分别指什么?你喜欢哪一个?)

a顺推,从制作过程到如何生意到做人态度(引语:什么样的糖葫芦可以称为万年牢?是怎么做的?)

b中间挑两边,从生意经开始讲,在对比两种生意经中,让学生明白做人的态度(引:这样两种生意经孰胜孰劣呢?)

c倒推,从做人的'态度讲起,这样的人生态度,指导着这样的生意经,从生意经中引入公平老实的制作糖葫芦(引:拥有这样的人生态度的人,会如何做生意,如何做糖葫芦)

3.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诚信的看法。

三、小结全文,理解课题深化课文内容,“牢”诚实,可靠,实在,这样的人生态度才是正道。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