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优秀9篇)正文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优秀9篇)

时间:2023-08-10 00:46:32

《我要的是葫芦》文章讲述了一个人一心想要心爱的小葫芦长大,认为叶子上的蚜虫与葫芦毫无关联,毫不在乎。最终葫芦被蚜虫蛀了,他的愿望也落空了。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优秀9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 篇1

我要的葫芦》是人教版第三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寓言性课文。主要讲了一个种葫芦的人只关心葫芦不在乎叶子是否生虫子,也不听别人劝告最后没有得到小葫芦的故事。教育人们任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不可以只片面地看待问题。

课堂实录片断:

师:同学们,开始的时候小葫芦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挂图)

生:见到漂亮的小葫芦图画作惊叹装,纷纷称赞小葫芦漂亮。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谁能在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生: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师随机引导:从这一部分可以看出小葫芦长得怎么样?(板书:开始的时候——长得好)你喜欢这些小葫芦吗?你能读出喜欢的语气吗?

指读2、3人。生评价语气是否到位。

师:看到小葫芦长得这么好,种葫芦的人也很喜欢它,从哪能看出来?

生:种葫芦的人每天都去看它。

师:具体从哪个词能体会出?(每天)你能用每天说一句话吗?

生1:太阳每天都会从东边升起。

生2:我每天都去上学。

生3:妈妈每天都去上班。

……

师:后来小葫芦是什么样子?(出示挂图)

生看后作惋惜状。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板书:后来——一个一个都落了)

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你能读出这难过的语气吗?

点评:

随着教育的改革,人们越来越呼唤自主性学习,强调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能积极地自主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去。而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引导者应起着引导、扶助的作用。于是,一些教师在教育观念上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由在课堂上的大讲特讲的独角戏演变为放手学生随意讲,不敢轻易开口,生怕一不小心被定教学理念落后 。如何摆正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位置成了一些教师课堂家学的难题。我个人认为,在课堂上对学生放手不等于教师不讲,我们要讲,而且有些地方非讲不可。学生毕竟是学生,他的认知、理解能力有限,可以说一节课上没有教师的适时引导和点评是极端失败的。我们要讲,但不是处处讲,在重点词句的理解和赏析处我们要引导学生精雕细琢。我们要引导,但不是强拉硬拽,应循循善诱,做到润物无声。如在《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中,教者首先以图入境,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们的心。把孩子们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中去。然后教师处心积虑的引导学生一遍遍读文,感悟,学生却并不感觉枯燥,只因为大家都觉得是自己想出来的,自己发现了其中的道理。从而达到了以读代讲的语文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第14课的生字,我现在来考考你们,看看这一课里的生字,你们是否都会读了。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小朋友们学习真用心。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板题),指名读课题。老师评价:这位小朋友读得真不错,在读的时候特别强调了“葫芦”两个字,把故事中的主人公非常希望得到葫芦的心愿读了出来。来,大家一起读一遍。

二、看图说话

1、想不想知道葫芦长得怎么样?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先看第一幅图(CAI),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上画了什么?(指名说)

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CAI),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比较一下它与前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读读这个故事。

三、朗读感悟

1、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63页,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要求:读第一遍,要注意读准生字的音,不丢字,不添字。

读第二遍,要注意把句子读通读顺,不好读的句子可多读几遍。边读边画出自然段的。序号。

2、教师范读,理解课题。

师: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是谁说的?故事里写了些什么内容?

3、深层次学习:

(1)引导学习写葫芦可爱的部分:

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出了葫芦的可爱啊?(第1自然段)

师:找得非常准确,老师给你们加一颗星,画星。

我们来看看这么葫芦的模样(CAI示图)。老师也写了一段话来描写这些葫芦,(CAI示)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老师写得好,还是书上写得好啊?为什么呢?我们比比看就知道了(示书上那一段文字)。指名答:用了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等好词。

师:大家都很会读书,能从课文中找出这么多优美的词语,你们很会学习,老师又给你们加一颗星。谁能根据课文做出这些填空题呢?(CAI示填空题)

这些词语非常重要,它们写出了葫芦藤、葫芦叶和小葫芦的颜色和样子,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可爱。同学们在写话的时候也要多用一些这样的好词。(  CAI示)

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可爱的样子读出来啊?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师:你们不但能学习句子中用的好的词语,还能把句子有感情的朗读出来,老师又给你们加一颗星。)

(2)学习写喜欢葫芦的句子: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你们喜欢吗?小葫芦的主人喜不喜欢它们呢?(喜欢)你怎么知道的啊?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并用铅笔画出来。学生找句子。

是哪些句子啊?生答,CAI示句。第一句,谁来读?(指名读)老师评价。第二句,谁来读?指名读。“盯”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眼睛盯着黑板,请同学们眼睛盯着屏幕。“自言自语”又是什么意思呢?学生齐读第二句。

(3)学习葫芦黄了的部分:

可爱的小葫芦最后却变成了什么样子呢?文中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

齐读最后一段。(CAI)出示图:多可惜呀!

6、解决问题: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然后把你找到的答案与学习伙伴说一说。

全班交流(答案预设及引导):

答案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种葫芦的人不去治。

答案二:他不听邻居的劝说,不去治蚜虫。

老师追问:他看见了为什么不治啊?他心里是怎么想的?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示改写句子的练习)

所以他满不在乎。我们一起用满不在乎的语气来读一读。齐读。

他自己看见蚜虫满不在乎,当邻居好心劝说他时,他又怎么说呢?(示句)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叶子上的蚜虫到底要不要治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葫芦叶子的自述”就知道了。(CAI播放)师:你们听了“葫芦叶子的自述”后,认为叶子上的蚜虫要不要治啊?(要治)是的,叶子为葫芦的成长提供了营养,如果叶子被蚜虫吃光了,葫芦自然长不好。这个道理种葫芦的人明白吗?。(不明白)所以,他听邻居说蚜虫要治,还感到很——?(奇怪)谁能读出这种奇怪的语气?(指名读)学生评价。

师:大家都想读吗?

老师和学生合作读,CAI示句子,老师读黑色的字,学生读红色的字。

四、课堂扩展

师:正是因为种葫芦的人不明白葫芦叶子与葫芦之间的联系,所以:(示句,师读。)

1、大家想象一下,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心里会想些什么?会做些什么或说些什么呢?

2、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学生说,老师板书。)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五、作业超市:

1、抄写课文中的好词,并选择两个词语造句。(必做题)

2、把自已今天学的故事讲给家长听。(选做题)

3、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可能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其实这个故事还没写完,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会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回去以《第二年的葫芦》作题目把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把自己编的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请求爸爸妈妈帮你把这个故事写下来。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言、每、治”等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密切联系。

难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件,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葫芦”。(了解葫芦的茎、藤、叶、花、果,认识生字“葫芦”。)

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中的图片,这是什么?(葫芦)对,是葫芦。翻图片看“葫芦”两字。看,都是草字头,草字头和什么有关?(植物)葫芦是一种植物,它可以作为蔬菜食用,也可以用来作为工艺品用。比如:用来做葫芦丝,舀水的瓢等。它的用处可真大啊,你喜欢葫芦吗?

葫芦用处这么大,你想要吗?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这里面的“我”当然不是你们,是谁呢?他得到了葫芦吗?我们还是去看看这个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老师把这个故事读给你们听听,请你们把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圈起本课的生字,看老师是怎么读这些字的。

1、老师范读,生圈字。

2、读生字:同学们都把字圈好了吗?请在小组里把这些生字读一读——老师贴生字卡片——请你们一起来给生字注上拼音,师写生读——说说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是相同的偏旁呀――“哇,盯,邻”分别和谁长得很像,编绕口令:哇哇哇,换个虫字旁就是蛙……

3、生字快点生快读——做一做,连线。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一)看图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字都会读了,老师请你们看几幅图画。

看到第一幅图,请问:你看到了什么?(一个人,葫芦,葫芦叶子)

那么你知道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的就是这幅图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吧。

这葫芦长得怎样呢?请你们画出葫芦长得好的句子。

相机板书:绿叶——开花——葫芦(可爱)

是啊,多么可爱的葫芦哇!这个人喜欢葫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盯,每天,都,几次”相机板画。这个人多么喜欢葫芦啊,那他一定会把葫芦照顾得好好的,一定会结出大大的葫芦来的,可是,事实是这样的吗?

(二)看图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这幅图上你又看到了什么?什么发生了变化?(叶子黄了,葫芦落了,人吃惊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看到第四自然段,读一读。

多可惜啊,多可惜啊,这可爱的葫芦落了!你能带着惋惜的语气再来读一读吗?板书:落了

看看这个人也很吃惊,这个人不是很喜欢葫芦吗?他怎么让葫芦就这么落了?是什么原因呢?(有虫子)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同学们小组里读一读二三自然段。

出示句子“他自言自语地说: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人看到了虫子爬在叶子是不在乎的。)相机板书:生虫子

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第一个句子好,反问句加重了语气,更加证明了这个人的无知)相机板书:不治

这个人要的只是什么?他认为什么不重要?(他认为叶子不重要)

那叶子真的是不重要的吗?演示植物的叶子跟果子的关系图。

总结:是啊,一株植物要想长大长好,是要经过生根,发芽,开花才能结出好果子的,如果光重视结果,而忽略了中间的过程,是不可能的。我们再来劝劝这位只想要葫芦的人吧。

同学们,刚才你们读完,老师就突然想到了一个故事,跟这个故事很像:有个孩子叫丁丁,他天天嚷着,我要考一百分,我是全班第一,可是,上课的时候他却不认真,要做的作业经常不做完……

你们来猜一猜后来他能考全班第一吗?为什么?总结,要想成功,是少不了每一点一滴的努力的!谢谢今天这篇课文教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让我们再一次去品味这个故事吧!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四、发散思维,拓展延伸。

1、总结板书: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古时候有个人种了一棵( ),葫芦长叶,开花,结出了( ),后来葫芦的叶子上( ),这个人不去( ),最后葫芦都( )。

2、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人经过了此事之后,他会学聪明吗?如果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叶子上又长了虫子,他会怎么做呢?

五、作业

1、读课文,复述这个故事

2、复习生字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种葫芦可爱(喜悦、高兴)

不治 蚜虫

落葫芦变黄(难过、可惜)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设计 篇4

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好奇,对于新鲜事物刨根问底,抓住这一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当文本中的主人公,体会种葫芦的乐趣。从情境中围绕葫芦的“可爱”以及几处对比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相同意思的两个句子的不同语气。

2、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相同意思的两个句子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结合实际,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光看一个方面。

教学准备:

Ppt课件、葫芦贴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反馈。

三、感受小葫芦的可爱

1、出示葫芦图片,说一说:小葫芦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感觉?

2、对比句子:

可爱的小葫芦。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

3、读出小葫芦的可爱。指名读,全班齐读。

4、联系生活说句子:多么……啊!

5、你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小葫芦的可爱?

6、出示句子:葫芦藤长叶,开出了小花。课文是这样写的吗?增加了什么?

7、对比课文中的句子。

8、有感情的朗读。

四、感受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1、出示句子: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2、理解:“几次”和“一次”有什么区别,通过“几次”感受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4、出示句子: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5、理解词语:自言自语。用自言自语说句子。感情朗读。

6、感受“盯”。还有一个字能够看出葫芦可爱,那个人很喜欢。“盯”是怎样看?可以将“盯”换成“看”“观察”吗?

7、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五、探究葫芦落地之谜

1、出示葫芦枯萎地图片。说一说:那个人地心情会怎样?

2、课文是怎样写的?出示对比句子:

小葫芦变黄了,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好好的葫芦为什么都落了?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学习提示。

4、学习反馈。

5、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蚜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蚜虫不用治。

指导读出不同的语气。

6、你认为他说的这句话对吗?

7、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卫生么最后一个葫芦都没有得到?

8、如果你是邻居,你会怎样劝那个人?

六、课外拓展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不久,葫芦叶上爬了一些蚜虫。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并知道生字的大体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好课文,把课文读好。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好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谈话导入:

前面老师请大家预习一下《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并向家长展示一下大家预习课文的本事,老师想看一下大家预习的本事,行不行啊?

(二)、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注意结合课文中的句子理解生字的意思,通过和熟字作比较识记生字。)

1、葫芦:看课题、看实物(师生带去的葫芦实物)识记这两个生字,告诉学生 “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藤、盯”这两个形声字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去识记、去理解。

3、“哇、邻”这两个生字引导学生结合句子、分析字形去理解、去识记。

(三)、检查学生自读课文情况。

1、谈话过渡

咱们再看一下大家自己练习读课文的情况。

2、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1)、学生展示读第一自然段,师生中肯地进行评价。

(2)、提问:小葫芦张得怎么样啊?

(3)、多媒体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葫芦、葫芦叶、葫芦花。

[学生在学文的同时,不忘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去认识事物]

3、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那个人得到它们了吗?(没有)为什么?咱们先看看原因是什么——大家看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

4、引导学生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读好人物的语言”及“体会反问句、陈述句、感叹句”的不同语气。)

(1)、引导学生读好人物的语言。(邻居所说的话要读出“真诚、着急”的语气,种葫芦的人所说的话要结合重点词语“自言自语”和“感到很奇怪”去读。)

(2)、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用心体会反问句、陈述句、感叹句不同语气。(出示演示文稿,引导学生用心去读。)

演示文稿内容为: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四)、整体感悟

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首先是他不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其次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

2、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五)、实践活动

在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到叹句的不同语气。

3、 懂得事物之间的。

学习重难点:

1、通过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弄清葫芦也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励导入

师:今天当许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看到同学个个精神饱满,我就知道这节课同学们一定能够积极举手发言,回答问题一定响亮无比!你们说,老师说得对吗?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十四课《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注意把轻声音节读准了。跟我读:“葫芦”,加上课题,再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复习生字新词。通过注音齐读,去拼音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学生认读情况,相机提醒、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2、师:同学能读准字音,如果把这些生字放进课文,你会读吗?老师相信同学们课文会读得更好的!请大家打开课文63页,边读边想,这篇课文是讲的是什么样的一件事呢?

3、指名学生回答。(生:课文讲了从前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他的葫芦叶子上爬满了蚜虫,邻居劝他治一治,他不听,结果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三、讲读第一自然段

1、师:这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得真棒!读完课文能够说出课文是讲了什么,这说明你读书的时候动脑筋了。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种葫芦的人喜欢他的种的小葫芦吗?他的小葫芦可爱吗?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用笔画出有关的语句。

2、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

3、学生回答。板书:绿叶 开花 葫芦

4、指导朗读。

(1)、你喜欢这棵葫芦吗?能把这段话读好吗?

课件显示: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指名读、评议,范读,再齐读。

(2)、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哪位同学能用“可爱”造句?板书:可爱

指名回答、评价。

(3)、师:多么可爱的葫芦啊,所以种葫芦的那个人每——(引读: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4)“每天”是什么意思?哪位同学能用“每天”造一个句子的?

指名回答,评价。

5、师:可爱的小葫芦怎样才能健康地长大成大葫芦呢?

6、师小结,使学生大致了解葫芦生长的过程: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叶子给葫芦输送足够的营养,葫芦才能长得好。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

三、教学第四自然段。

1、师:这些葫芦多可爱啊!种葫芦的人最后得到葫芦了吗?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的句子。

2、学生找到第四自然段以后,马上指导学生看图,课件显示课文得后一幅插图,指名学生说说小葫芦什么样子,种葫芦的人是什么样子?

3、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4、师: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指名学生回答,学生可能会回答:伤心,后悔……

师:你能读出你此时的心情吗?

指名一名学生朗读,再指导全班学生齐读。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全都落了呢?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同学们可以读一读,动手画一画课文的句子,也可以和你的同桌讨论讨论,三分钟后向老师汇报你们的学习结果,好吗?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小组讨论第二段。

(1)、师: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是怎么想的?(出示图片)

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指导朗读(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图,说说种葫芦的人表情、动作、心理、语言。对比陈述句:“有几个虫子不用怕。”使学生理解尽管这两个句子意思相同,而感叹句却能读出种葫芦的那个人那种满不在乎的态度,指导学生读出那语气。配合适当的表情。

(2)、老师小结:种葫芦的人不管叶子上的虫子,一心盼望小葫芦长大。

(3)、小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又是怎么说的呢?

显示:“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指导朗读,配合合适的动作、表情进行朗读。

(4)、拓展:你看到种葫芦的人这样做你着急吗?你会对他说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4、小组讨论学习第三段

(1)、师:其实啊,当时他的一个邻居也看见了,让他治虫,种葫芦的人听了有什么感觉?

(2)、理解“奇怪”。

(3)、那个人奇怪的是什么?

(4)、出示句子:“什么?叶子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5)、“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反映了种葫芦的那个人什么样的心理?(纳闷,不理解,不明白)

(6)、他这样认为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绿叶可以为小葫芦制造养料,进行光合作用,才能结出葫芦,葫芦才能长得大,长得可爱。)板书:输送养料

五、小结与拓展

1、师:邻居让他治虫他听了吗?所以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看到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你猜种葫芦的人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会说些什么?

2、你认为种葫芦的人错在哪儿了?

3、教师总结:种葫芦的人不听劝告,不治蚜虫,导致叶子上的虫子越来越多,叶子不能为小葫芦提供充分的养料,小葫芦到最后一个一个都落了,葫芦滕上能结出葫芦,跟绿叶有密切的关系。板书:生虫(虫多) 不能造养料 黄落

六、作业

1、画一幅可爱的小葫芦长大后的画,送给种葫芦的人,满足他的心愿。

2、续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下了一棵葫芦……

板书设计:

14 我要的是葫芦

开花

绿叶   (虫多)不能造养料  葫芦

生虫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设计 篇7

【设计理念】

教材是教学的平台,更好的利用这个平台需要我们对教材作适当的组合、拓展或延伸。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体会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教学、教师、学生三者和谐的统一起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学习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言、每、治”等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件,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葫芦”。(了解葫芦的茎、藤、叶、花、果,认识生字“葫芦”。)

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提问:这个“我”是谁啊?他得到了葫芦吗?

二、学习生字,感知课文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认识生字,能把生字读准,并能组成词语。

巩固生字认识。读一读: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朗读课文试回答:

1、葫芦长的怎么样啊?后来有什么变化?

2、那个人得到了葫芦了吗?

三、首尾对比朗读感悟

1、引导朗读理解第一段。

2、用一用量词: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葫芦。

花谢后,葫芦藤上挂了几()小葫芦。

3、比较句子:

“葫芦藤上长满了叶子,开出了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引导学生感受第二句话把葫芦的形状、颜色和果实的大小写得更具体,更仔细。

4、朗读体验:

指导朗读第4、5句,从“每天”“好几次”几个次要中感受那个种葫芦人急切希望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5、设疑导出第4段:

那个人那么喜欢小葫芦,希望它快快长大,而结果呢?看图片设疑:为什么没过几天,那可爱的小葫芦会慢慢变黄落了呢?

四、感悟体会,深究原因

1、导读课文2、3段。(当叶子上爬满了一些蚜虫时,那个人怎么想?怎么说的?)

2、指导学生读好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感悟人物的内心,进行语言转换训练。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体会那个人说“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时,心里怎么想的?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小葫芦变黄落了的原因。

(设计意图:课文第2、3段是课文的重难点。我通过问题的设置导出课文,凸现重点。通过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提高了学生语言的感知能力,突破了课文的难点,情感的体验。)

五、设置情景,拓展语言思维

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了葫芦变黄落下,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劝告。第二年,他又种下几棵葫芦,以后他会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新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借以巩固学习成果,拓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练习设计: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说明那个古代人()。通过这课文的学习,我懂得了()。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习积累优美词句。

2、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互相有联系的、懂得课文中蕴涵的事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词句,在读中懂得道理。

2、分析事物之间关系,懂得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弄清葫芦掉落的真正原因。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复习生词

2、齐读课题

二、体会“可爱,喜爱”1、2自然段

(一)“可爱”

1、文中的“我”指的是谁?种葫芦的人种了一棵怎样的葫芦?

2、课件出示第2句结合图理解读

3、课件出示3、4句读出喜爱的语气

(二)“喜爱”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种葫芦的人很喜欢葫芦?

生自由读1、2自然段,

2、“那个人每天……”

课件出示句子,“每天”—天天,用每天造句,“看几次”“越看越喜欢”。自读抽生读齐读

3、“他盯着……”

生找出句子师范读生评价生自由读抽生反复读教师评价,注意“快”“赛”“自言自语”齐读

三、探究葫芦掉的原因2、3自然段

(一)质疑

课件出示:葫芦落了

看到葫芦落了,有什么想问的吗?

预设生:葫芦为什么时候要落呢?生:葫芦是怎么落的呢?

板:葫芦落了?

(二)探究

1、读、思

课件出示要求:默读2、3自然段,用勾出种葫芦的人是怎么想的,找一找邻居与种葫芦的人的对话。

2、原因一:不怕虫子

“有几只虫子怕什么!”课件出示。

生反复读在读中体会句子的意思

课件出示有几只虫子不用怕

齐读两句,从读中体会第二句语气更强烈。

3、原因二:不听劝告

(1)邻居

A、生读出邻居说的话。课件展示

B、生试读抽生读,生评价注意语气的急切齐读

(2)种葫芦的人

A、奇怪-------抽生读,引导读出奇怪的语气------加表情齐读

B、3自然段,分角色读表演读

C、他为什么感到奇怪?生说说课件出示

(三)悟出道理

1、分角色读2、3自然段

生同方交流葫芦掉落的原因------集体交流

2、集体交流3、板书叶子生了蚜虫

四、惋惜4自然段

听到葫芦都落了这个消息,你是怎样的心情?齐读

五、分角色齐读课文

六、拓展训练

我会说,课件出示:“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生自由编故事,同方讲故事,抽生讲故事。

教学反思

寓言、童话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六单元的课文,都是用具体形象的事例来说明一个道理。其中的一篇课文《我要的是葫芦》让小朋友初步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这篇课文还有一些好的词语描写,可作为写话的示范。

一、好句子、好词语积累。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抓住句子中“细”“满””、“绿”“几朵”“雪白”词语,让学生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加上这些词语把葫芦藤的形状、叶子的茂盛、花的颜色、大小都描绘了出来。为写话中加修饰词语作一个准备。不足的是在指导阅读时,什么读出来比较平淡,没有引导生对重点词的指导读。

二、充分发挥学生质疑的能力。

弄清这篇课文,主要是弄清两个问题:

1、种葫芦的很喜欢葫芦

2、为什么种葫芦的那么喜欢葫芦,最后葫芦还是一个个落了。

在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上,我都是让学生在读中,自己提出来。第一个问题的引出,我以让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提问: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生通过自己阅读,能自己想到:种葫芦的人喜欢葫;我再顺式让学生找出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他很喜欢葫芦,再抓词语“每天”“看几次”“越看越喜欢”来领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整个过过程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启发的角色,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体会,充分发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自然段学完后,导出最后一个自然段“葫芦都落了。”让学生谈谈听到这个消息,有什么问题。生提出了“葫芦为什么都落了”等问题,师再引入“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吗?为什么他那么喜欢葫,那他在做什么呢?”通过师生质疑,引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2、3自然段的学习。

三、读、画、说结合

在探究葫芦落的原因中,我通过让学生读,在读中画出种葫芦人的想、说的句子,分析种葫芦人的心理,找到葫芦掉落的原因是因为种葫芦的无知与不听劝告,蚜虫吃光了叶子,最后葫芦就落了。以抓重点词来理解,指导朗读,如“自言自语”说话就要小声,在读这句话时要想象自己这时就在跟自己说,“快”邻居的劝告很急,“奇怪”种葫的人无知又不听劝告的语气等。不足,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了不同的语气,但在读时的语气还没表达出来,主要是重点词的读的引导还不够。

几点思考:

教师的提问欠精。

有时提的问题,会把学生问得不知方向,如“哪句话写出了葫芦的可爱?”“有几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以后对问题的设计还需再细推敲。模棱两可的提问使问题繁杂,不成体系,又浪费了课堂的时间。

朗读的指导欠方法。

当每种情绪分析出来后,学生还是读不出感觉,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引导?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 通读课文,正确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形,会写“哇、挂”两个汉字。

2、 学习课文的第一,第四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葫芦的可爱及葫芦枯萎的样子。

3、 初步了解葫芦枯萎的原因。

教学重点:生字词、感情朗读葫芦可爱的样子和枯萎的样子;

教学难点:葫芦枯萎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板书:葫芦(hu lu),指名读,注意轻声

2、 你认识葫芦吗?(出示图片,认识)

3、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这棵葫芦长得如何呢?咱们去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认识生字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朋友。

2、 检查反馈

分组出示:

(1)葫芦藤(teng) 盯(ding) 邻(lin)居 哇(wa)

①自读,指名读,②理解意思

(2)细长的葫芦藤 雪白的小花 可爱的小葫芦

长满了绿叶 ,慢慢地变黄

①自读,展示读;②感情读

3、 过渡:这个人种的葫芦到底长得如何呢?文中的那一段写到了?找出来读一读。

三、学习课文一、四段

(1)1、 指名读第一段,(正确、流利)

2、从哪看出长得很好?(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学生说到了就请她上台板画,教师帮助)

3、出示这段文字,长得多么好的一棵葫芦啊!能用你的朗读体现吗?

学生练读,展示读,齐读

4、 过渡:我们大家这么喜欢小葫芦,那种葫芦的人,他喜欢吗?从哪看出?

5、 出示句子: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①理解“每天”,即天天

②天天都去看,而且一天还看好几次呢!

太喜欢这可爱的小葫芦了!(出示插图)

③他每天看着这可爱的小葫芦,你们说,他心里在想什么呢?

6、 过渡:可是有一天,他再去看小葫芦时,哎呀!你们看————

(2)1、(出示枯萎的葫芦)怎么了?

2、学生说:叶子上有蚜虫,叶子变黄,葫芦也变黄落地

3、文中的那一段写到了?指名读

4、出示这段文字,看到这发黄的叶子,落在地上的小葫芦,这种葫芦的人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感情朗读

5、此时此刻,他的心里又会在想些什么呢?(引导观察表情)

过渡:是啊,为什么那可爱的小葫芦会变黄落地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节课再学习。

四、指导写字

五、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可爱的小葫芦 ——————?——————变黄、落

这篇课文是二上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引导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而这篇寓言则是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围绕单元目标,结合本课特点,从观察两幅插图的不同为切入口,然后分别学习一、四两段,了解现象及结果后,准备第二课时再探究其缘由,学习二、三两段。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课上下来了,我的收获很多。作为一篇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

1、要努力在语境中落实字词的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对于本课的几个生字,我做到了词不离句,但是却一味地由老师自己在运用着这些字词,学生呢,会运用了吗?没有。可以说,在字词教学中,我剥夺了学生的语言运用、积累的权利。

2、要充分利用好课文插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课教学中,我以前后两段为切入口,并以两幅插图为辅助,形成鲜明的对比。应该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兴趣的,可是课堂中,学生对这么美的葫芦藤,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却是难以入情,追其原因,是我对第一段的教学浮在了表面,那么美的描述,我没有引导学生好好的结合画面感受,因此,朗读起来的情感也是那样苍白无力,学生根本就没有体会到葫芦的可爱。以致到后面的葫芦变黄、落地也没那么大的惊奇与不解,因此也就难以体会种葫芦人那惊讶的表情,朗读自然也提不起来了。

3、细节之处要时刻注意。本节课的教学中,有部分细节自己非常疏忽,不该犯的错误还是又出现了,比如说词语的出示,比如说对“邻居”这个词的理解,比如说对课题的引出等,小小的一个环节,却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小小的一个细节,折射着一个老师对一节课的把握与解读,折射着一个老师对每一个环节的驾驭与周密的考虑。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