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三年级教案 > 李时珍(优秀5篇)正文

李时珍(优秀5篇)

时间:2023-07-28 08:26:27

一、导言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李时珍(优秀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李 时 珍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并理解,学习相关的解释词语的方法。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3、初步了解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而吃的苦。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本学期,我们从课本上认识了虎门硝烟的林则徐,励志学画的徐悲鸿,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古人——

板书:李时珍

同学们,你们知道李时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教师相机介绍李时珍的事迹。

2、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花了近30年的时间,其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掐头去尾,撷取那么多小故事中的一朵小浪花(板书:夜宿古寺)指导学生写好“宿”宝盖头,代表是一个家,这个家里可以住上一百个人,所以是上下结构。

组词宿 宿舍、住宿……理解宿在这里就是住宿投宿的意思。

3、李时珍为什么会投宿古寺李时珍在古寺中做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理解脉络

1、要想把这么多的问号解决了,首先要把课文读熟。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标好小节号,不认识的字照着生字表读一读,难读的句子也要多读几遍。

三、学习字词

刚才同学们读书都很认真,老师来考考大家,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生字:

指导写好宿、尘、煮

尘,上面是个“小”,下面是个“土”,尘的意思就是很小很小的土,小到这个小字的钩也看不见了。

第一组:

察访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理解:

察访,用刚才解释“宿”的方法先拆开来,再组词,察看,考;寻访、访问。连起来就是考察寻访的意思。

饥餐渴饮先理解“饮”就是喝水,渴就是口渴了,“渴饮”就是口渴了才喝水,那么“饥餐”呢?

晓行夜宿宿是住宿,行呢?行走,行和宿是一组反义词,那晓和耶呢?猜猜看“晓”是什么意思呢?早晨

这两个词语分别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李时珍的呢?请读课文第一小节

主要是吃、住、行方面写出了察访药材很辛苦。板书:察药材

第二组

焦急    破败    断垣残壁

你能运用刚才的方法来理解“断垣残壁”吗?先看“断”和“残”是一组什么词?(近义词),那“垣”和“壁”呢?所以垣就是墙壁

破败,读课文第四小节,你能从课文中明白“破败”是什么样的吗?看图,破败还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这样的破庙能住人吗?可是李时珍却住在这里了,板书:住破庙。

从中可以看出住宿条件很艰苦。

第三组

降临   啃干粮   长年累月

李时珍在破庙里就睡觉了吗?他还干了些什么呢?读五六七节

干粮为什么是啃而不是吃呢?体会生活很艰苦。

能解释出长年累月的意思吗?

李时珍白天那么辛苦了,晚上吃的是什么呢?板书:啃干粮

可以看出是多么清苦啊。

第四组

皎洁    端详    若有所悟

端详:仔细地看。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看的词语。浏览,仰望,俯视,眺望,张望

若有所悟:若,好像。悟。明白

李时珍端详的是什么,若有所悟的又是什么呢?课件出示相关文字,随文认识一些中草药。呃逆,就是打嗝

李时珍的工作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啊?可以看出他记载药材多么劳苦啊。

他仅仅是记药材吗?还尝药材(板书)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能根据板书给课文分段吗?

2、再根据板书说说每小节的段意,引导学生用上适当的关联词。

一(1—4)写李时珍师徒俩因为察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只好住在破庙里。

二(5—8)写李时珍在破庙里一边啃干粮,一边谈吃苦。

三(8—13)夜深了,李时珍还在破庙里记药材,甚至尝药材。

3、小结,像这样先写李时珍为什么会投宿破庙,接着写他在破庙里分别做了些什么,这样的顺序叫按事情发展顺序写。

4、看着课文的板书,你能简单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五、总结

从我们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苦”伴随着李时珍编写本草,但是李时珍什么怎么看待苦的呢?仅仅能吃苦就可以编写好本草了吗?我们下节课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六、作业:搜集李时珍的小故事,抄写词语。

板书

李时珍夜宿古寺

察药材  住破庙

啃干粮  谈吃苦   苦

记材料  尝药材

李 时 珍 篇2

李 时 珍

请双击页面,看看发生什么:-)

李   时    珍  (第一课时)

一、导言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有光辉灿烂的文明文化,在漫长的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有的虽然离开我们很久很久,但他们的动人事迹代代相传,他们的光辉思想、崇高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发扬光大。我们今天这堂课要了解和学习的是谁呢?

(板书)李时珍。

二、出示像片、介绍人物

你们见过李时珍的像片吗?请看。(提示像片)

师:谁能用黑板上的词语说说李时珍是怎样的人?

出示小黑板(1)

湖北蕲春    《本草纲目》  药物学家   医学家

生: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是湖北蕲春人,他写了一本书叫《本草纲目》。

生:出生在湖北蕲春的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他写了一本书叫《本草纲目》。

生:李时珍是出生在湖北蕲春的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写了一本书叫《本草纲目》。

师:大家说得都非常好!那么现在谁能把“《本草纲目》”这个词放在句子的最前面再说一说?

生:《本草纲目》是由出生在湖北蕲春的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的。

一、检查预习

1、指名分节读课文。

要求:读准音,不添漏字。

思考:课文主要写李时珍什么事?

2、出示小黑板(2)

那时候,行(    xing hang)医是受人鄙视的行(xing hang)业。

师:多音字读哪个音?是第一个击一下掌,是第二个击两下掌。

(学生选择击掌,教师划去错误的拼音。)

师:“行医”是从事医生的职业或做医生的意思,“行业”指职业。“世代行医”指什么?“世代行医”指世世代代,一代一代都做医生。

师:“鄙视”是什么意思?

生:“鄙视”是轻视、瞧不起的意思。

师:出示小黑板(3):

有一回,父亲遇到个疑难病症,一时想不出有效的药方,李时珍轻声地说了一个古方,父亲一听,正是对症良方。

师:三个带点词相同在哪里?不同在哪里?

生:都有“方”,都是药方。

生:“古方”指古老的药方。

生:“对症良方”的“良方”指好的药方。

师:“对症良方”的“症”指什么?

生:这个“症”指疑难病症。

师:“疑难病症”是什么意思?

生:难治的病,难以判断的病。

师:这两段话在哪一小节?

生:第二小节。

师:请一位同学读第二小节,大家思考:

为什么李时珍能说出良方?

生:因为他学医时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许多药方。

(处处留心,暗自记下)

师:正因为如此,父亲同意他学医,这一节写他学医。

(板书:学医)

师:本文主要写了李时珍什么事?

生;这篇文章主要写李时珍立志学医,写《本草纲目》。

四、分节读课文,说出各节意思

师:两大组读一、二节,想想第一节讲什么。

师;第三大组读第三小节,想想第三小节讲什么。

师:第四大组读第四小节,想想第四小节讲什么。

师:齐读最后一节, 说说这一节讲什么。

师:哪几节同编书有关?可合并为一段,课文重点写编书。

五、讲读重点段

师:请一位同学读第三节。

思考:这一小节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读后提问)

师:这一节共几句话?

生:共有四句话。

师:分小组读四句话,再思考提问。

师:现在教师先讲第一句,另外三句话等会儿请同学上讲台讲。

这一句说了李时珍在行医的同时研究药物。用上“一面----一面——-”连接“行医”承接上文研究“药物引起下文,起过渡作用。

另三句证讲什么?(请三位同学上么讲)

生:第二句讲了李时珍发现的药物收有缺点。

生:第三句讲他想病人吃错了药多危险。说明他时时想着病人。

生:第四句,讲他决心编一本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师:“完善”指什么?

师;李时珍为什么要编一本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生:为了病人不吃错药。

生:因为旧的药物书有许多缺点。

生:因为李时珍处处想着病人,他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不愿见到病人因吃错药而治不好病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决心编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六、练习

1、组词接龙。

3、出示小黑板(4)

药______   药_______  药______   药_________

_______方  ________方  _______方  _________方

(1\\——4组)说“药”,(5—8组)说“方”,每人说一个,先说书上的,再扩展书外,小组讨论。

第   二   教   时

一、复习检查

师:(出示小黑板)请看半分钟后填写,注意记忆方法。

本草纲目    医学家    药物学家    药方  世代行医   古方

疑难病症    对症良方  药材        药性  药效       完善

救死扶伤

师:请同学互相批改。(出示小黑板)

师:请填对8个以上的举手。请填对最多的报。

师:请最多的同学介绍经验。(怎么记忆的)

生:我是用的归类法。先记有“药”字的词:药方、药材、药性、药效;再记有“方”字的词。

生:我是记每个词的开头第一个字。

导读第四节

师:谁来说说我们学习第3节的方法?

生:读课文思考这一小节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师:用学习第三节的方法学习第四节,小小班讨论交流。

师:这一节共几句话?(5)

(出示小黑板)

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走了上万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师:李时珍为写书作准备,做了三件事,只要两句话就行了,你们读一启遍。

(学生读时教师圈:积累经验;采药;拜访)

师:中间三句话不写可以吗?为什么要写这三句话?

生:这三句话不能不写,这样写具体。

生;这样写突出李时珍在采药过程中不怕艰苦,不怕危险,踏实工作,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这三句话一定要写。

师:课文具体地写了李时珍在采药过程中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的动人事迹。赞扬了他的可贵精神,突出了人物形象。这三句话不能不写。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读这三句话。

师;再请同学们插图,想想:这是李时珍在向谁请教?从何见得?

生:这是李时珍在向樵夫请教。我从图上画的樵夫背上的柴禾看出来。

师:讲得对,李时珍不耻下问,向各行各业的人学习请教,为的是编写好《本草纲目》。

三、导读第五节

(指名读第五节)

师:为什么说《本草纲目》是伟在的著作?

生:因为写这本书用了27年的时间。(板书:时间长)

生:因为这本书字数多,有一百多万字。(板书:字数多)

生:这本书内容丰富,记下了一千八九种药物。(板书:内容丰富)

生:这本书流传广,已译成几国文字。(板书:流传广)

四、总结

1、梳理内容

师:这篇课文写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在行医过程中发现药物书有许多缺点,他怀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决心重编新药物书,作了认真准备,终于写成。反映了他为人民不怕艰苦、不怕危险、踏实认真,一心为人民的好思想、好品质。

师:请大家读全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出示小黑板)

因为李时珍_____所以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因为李时珍_____所以他父亲同意他学医了。

因为李时珍_____所以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因为《本草纲目》这部书_____所以说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师:请同学们在小小组进行说话练习,等会儿由一个小小组的四个人上台讲。

五、扩展

师:李时珍刻苦钻研、潜心研究的事迹很多,就拿书上讲他走了上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农民

就可知道这里有许多故事,同学们一定还想知道,教师向大家推荐课后阅读――《扩展阅读》。

李 时 珍 篇3

一、揭题:

同学们,在我国的中药书籍中有一部伟大的著作,已经被译成十余种文字,在全世界流传。它是我国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整整27年的心血力作。你们了解这本书和它的作者吗?(《本草纲目》李时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5李时珍,一起来了解这位伟大的医学家编写这一伟大的著作的历程。

板书课题:(当写到“珍”时)请大家注意,“珍”左边的“王”字旁写得稍微窄一些,右边的“人”旁下面的“三撇儿”一撇要比一撇长。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这篇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老师请“七位”同学读一读,谁愿意来读?

(指名后,老师说:其它同学认真听,会听的同学也是会读书的同学。要听一听这些同学是不是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全读完了以后,先让同学正音,老师随机指导同学读某些音为重点的词或较长的句子。)

四、读的同学很认真,听的同学很仔细,请大家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当中哪些内容让你感受到了一点。把相关的句子或段落划下来。

多读几遍,好好体会,等会儿和全班同学交流。

五、全班交流

老师问: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当中哪一段或者哪一句话让你感受到了这一点。

1 如果学生说了“第二、三自然段”教师不做重点指导,只是边小结边相机板书:

有志气、刻苦

2 学生如果先说第五自然段

出示课件文字,整段,在“突出一些山高路远,严寒酷暑,品尝”还有一些帮助记忆的关联词。学生还是围绕“怎样的人和哪些句子来谈。”教师相机点拨启发。

“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出产药材的名山。“(从句子中体会到天气的恶劣,路途的艰辛,走遍了说明了地方的广。学生能说到最好,不能说到老师不要拼命分析,可以通过重点词语的理解或老师口头的叙述,是呀,山那么高,路途那么遥远,有时是雪花纷飞,有时酷暑难耐,只要是出产药材的名山,李时珍都------走遍。真是不辞辛苦呀。同学们,就让我们读出李时珍的不怕坚辛吧)

“他有时----------山上过夜”(不怕苦,不怕累)

“他走了上万里路-----------学到了----------没有的知识”(虚心请教。师述:向这些不同身份的人请教,实际上是为了让医学的内容更正确,更详细,更全面。)

“他还亲口品尝”-------(有献身科学的精神)

师导:同学们谈得很好,都在用心读书,请大家把这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读一读。

“为了写这本药书------还亲自到各地采药”(读完这句后,老师小结:李时珍为了编写这部药物书,不但“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采药”,从这件事中我们感受到他是一个不怕辛劳,献身科学的人)

板书:不怕辛劳,献身科学

师导:那么,他这样不辞辛苦的到各地去采药,都是为了要编写一部怎样的药书呢?(完善)请大家联系上下文,也就是第四自然段说一说。

学习第四自然段,说说旧的药物书有什么缺点?学生边读相关的句子,老师边在黑板右上角做简单板书:如:说到“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板书:不全面。说到“有药物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板书:不详细,说到“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板书:不正确。

然后老师指着板书,边说边划去了三个“不”,所以,内容全面、详细、正确的药物书就是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板书:全面详细正确)

完善

师小结:从李时珍下决心重编药物书,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态度严谨的人。

板书:态度严谨

老师引背第五自然段,同学们,李时珍正是为了编写一部“全面、详细、准确”的药物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还亲自到。他不怕,不怕,走遍了。他有时,饿了,天黑了就在。他走了,拜访千百个,

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他还亲口了许多,判断。

学习第六自然段落

出示“花了整整27年,他终于编写成了一部分新的药物书,就是著名的《本草纲目》。

想想带点词语的意思,去掉这些词语,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整整”说明时间长,“终于”说明历尽艰辛,“著名”说明这本书的价值。)

板书:有毅力,有恒心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前景。《学生谈仿佛看见什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比方说,在无数个晚上,在炎热的夏天,李时珍怎样做的等等)

六、指板书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都为我们祖国有这样伟大的医学和药物学家(板书)感到自豪,为有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感到娇傲。课后,请同学们收集有关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有关资料。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索。

板书:25 李时珍(伟大的医学和药物学家)

一心为民,处处留心

(不详细、不全面、不具体)不完善-----态度严谨

不辞辛劳 献身科学

有毅力,有恒心

李 时 珍 篇4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2

中山小学  刘蓉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词

2、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脉络

3、  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教具准备: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   由生字“宿”导入,揭题

板书“宿”,师:认识这个字吗?你能组哪些词?哪个词是“夜宿”这个词中“宿”的意思?

晚上住宿就是“夜宿”,昨天你们夜宿在哪?外出旅游一般夜宿何处?古时候把旅馆叫做客栈,有位古人出门在外不夜宿客栈,却夜宿古寺,这位古人就是—李时珍(板书课题)

学生介绍李时珍。

师:《本草纲目》在课文中简称《本草》,李时珍写《本草纲目》三次易稿,前后花了近三十年时间,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其中的一幕。

(二)   听课文范读,要求听准字音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   检查

1、  认读生字词: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药材        师徒俩

灰尘         断垣残壁       青苔         破庙

呃逆          生嚼涎滑     生嚼无涎

前不见村,后不着店

2、 将词语顺序打乱,重新排列

师徒俩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破庙   灰尘       断垣残壁       青苔

药材    呃逆       生嚼涎滑     生嚼无涎

学生认读, 找找排列有什么规律

找一找这些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再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不理解的词语所在的句子。(四句话)

(四)   李时珍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出示第一句(课文第一段)

1、  “饥餐渴饮”什么意思?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与此相关的内容。

出示句子“庞宪用陶碗。啃干粮”

读句子,你觉得李时珍吃得怎样,喝得怎样?“饥餐渴饮 ”(吃不好,喝不好)(联系上下文可以使我们对词语的意思理解的更准确。)读句子,读出意思。(板书:饥餐渴饮)

2、用同样的方法理解“晓行夜宿”的意思。

默读课文,划出文中相关语句。

出示“这天……晚上到哪里住宿呢?”

这句话写出了“晓行夜宿”中哪一部分的意思?这么晚他们才找地方投宿,试想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又会干什么?这就叫“晓行夜宿”。

这种情况可以说在这对师徒身上经常发生。读句子,再读问句。

3、再读第一段话

四、第二句(第4节第一句)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是怎么样的一座寺庙呢?指名读句子

“断垣残壁”这个词语的理解难点在哪?

查字典理解“垣”,理解“断垣残壁”(通过查字典,理解关键字,帮助理解词语)

可以用什么词语形容这座古寺呢?

朗读。

五、在这样一座破庙里李时珍简单地吃过晚饭,又干什么了呢?快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用文中的语言回答。(板书:记下寻访所得)

出示第三、四句(11小节和12小节最后一句话)

“刀豆子。呃逆”

“他接着往下写。无涎。”

1、  你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理解词义呢?

2、  汇报结果

(查字典、结合生活实践。)

3、出示句子:

1)忍冬花。

2)胭脂草。

3)刀豆子。

4)鸡肠草。

学生正确读句子。

介绍:《本草纲目》一共记载了1892味药,李时珍就是这样一边察访药材,一边及时记下所得,终于完成了这一巨著。

六、这节课学到这你有了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六、再读生字词

九、生字描红

十、作业

板书: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刘蓉 发表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李时珍)

此文转载;id=10361&page=2

李 时 珍 篇5

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这天,他们来到湖北西部山区,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眼看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师徒俩不免焦急起来。这地方前不见村,后不着店,晚上到哪里住宿呢?

忽然,庞宪发现前面的树丛中隐隐约约露出房屋的轮廓,便拉住了李时珍的衣角:“先生,你瞧!”

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李时珍说:“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

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李时珍把本子摊开,拿起毛笔,边忆边写:“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为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

“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

“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