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六年级教案 > 《向往奥运》(优秀5篇)正文

《向往奥运》(优秀5篇)

时间:2024-06-01 00:36:40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下面是可爱的小编为家人们整编的5篇向往奥运的相关文章,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向往奥运》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奥运”为主线,贯穿始终,由“知奥运(史)——悟奥运(情)——想奥运(景)——做奥运(人)——办奥运(报)这五大环节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运用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通过调查实践、亲身体验、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法,开展问题解决活动以及交流、协作、表述等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深化、扩展,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信息活用能力及创新能力,体现了知识运用的综合性,切实达到《课标》中所要求的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的综合目标。

教材分析: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中国人终于圆了一个世纪的“奥运”梦。作家肖复兴难以抑制心中的喜悦与激动,写了这篇《向往奥运》,全文表达了作者申奥成功后的兴奋与激动,也表现了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文章语言流畅,情感真挚,耐人寻味,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陶治情操和爱国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2、感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在阅读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活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并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奥运会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知“奥运”史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收集了有关奥运的资料,你们收集了哪些资料呢?

(学生自由展示所收集到的资料,资料可能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奥运历史知识类、奥运吉祥物类、奥运名将类、奥运承办地资料类等)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多种多样,种类也各不相同,请你们将自己的资料分门别类,根据类别,自由组合成小组,再在小组内加以展示,并适当交流一下在收集资料过程中的感受。

(学生对资料类别作以判断,自由组合成小组,并可根据兴趣进行精彩命名。如奥动历史知识小组,奥运吉祥物王国,奥运点将台,世界奥运各地漫游等。在小组内学生积极展示、交流。)

师:每一组请一位同学代表上台交流,其它同学可适当补充。

(从学生的谈话中,教师适时总结收集资料的方法和作用)

策略:学生按照课题目的,准确地运用信息手段,自主地收集、判断、表现、处理信息,并能根据情况传达信息,培养综合学习中学生的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并通过结果的展示,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促进学生学习经验的熟练化。

二、学习课文,悟“奥运”情

1、教师过渡:奥运会源远流长,每举行一届奥运会,世界人民都把它当作一次盛会。能够承办一次奥运会也是国家的光荣,人民的骄傲。2001年7月13日,中国人民用自己最深的期待终于圆了这整个世纪的奥运梦。(播放课件)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表述,可能会从人们的欢欣鼓舞、激动、欢乐的心情这方面去回答)而作者肖复兴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来写作的呢?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干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或是想弄清作者的心情,或是想看文章是怎么写的?或是想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是怎样的感受等等)

策略:播放课件导入,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动、自豪之情由学生的心田悄然而生。在这种独特的感受之下,学生心中升腾起亲近文本的欲望,此时,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引导学生去读书,去感悟,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综合性学习中学习的自主性。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可向学生请教,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画出喜欢的段落和句子,美美地读一读,并用心体会。

3、说一说,初读课文后,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各抒已见。)

策略:留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强调读书的层次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通过读、找、画、悟,对课文有个初步感知,既可锻炼学生感悟课文的能力,又使学生体验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同时,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引导、鼓励学生在充分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各抒已见,汇报交流自己对课文最深的感受,体现了综合性学习后提出的“培养学生个性”的要求)

4、再读课文,深入感悟交流

(1)教师过渡:你了解了作者当时的心理感受吗?(相信学生初步读文后能够有所感知)他是怎样表达这种感受的呢?试着用自己的方法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体会。(学生可能会找出的句子有:1、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2、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3、竟技体育是……一种理想。4、在那一刻……进步和发展。)

(2)找到伙伴,共同体会。

从句子中选出一句你最感兴趣的,用自己的方法与同伴相互启发,相互交流。

(3)小组讨论,感悟稍难的句子。

(学生可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自己所收集的资料发表见解,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体会作者的感情,鼓励学生有感情地读,在朗读中表达自己对作者感情的理解。)

(4)小组推荐一位同学作班内交流,其作同学作补充。

(5)练读,品读,促进朗读技能的提高。

策略:在这里,以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合作交流、沟通、补充、影响,求得对学习内容的深层次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和谐、民主的师生互动、交流、合作的关系,扩大充实了探究学习的内容,将学习的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地在互动、互补、互促同提高。

三、自主策划,想“奥运”景

1、过渡

师:作者对奥运的深深向往之情真实地打动着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心,作为龙的子孙,我们第一次感到奥运会离我们是如此之近,她迈着轻盈的步伐向我们走来,再走过四年,祖国北京的天空会更蓝,城市会更美,而五星红旗辉映着奥运的五环,一定会更鲜艳。同学们你们想进入2008年吗?你们心目中的2008年是什么样的呢?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想象,来表现,好吗?

2、播放歌曲《奥林匹克风》烘托气氛,学生策划准备,可以个人策划,也可小组策划。

3、展示策划成果

(成果展示方式可灵活多样,学生或说一段话,描绘2008年的景象;或写一首小诗,或画一幅画,或写一首歌,或即兴表演一个小品,或转换一个角色畅谈2008等等,学生的创造才能无穷无尽,举不胜举)

策略:使知识与情境相结合,引导学生将知识、思考力、判断力融于一体,尽情释放,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就能点燃他们创新的火花,课堂上一定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精彩,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尝试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自由展望,做“奥运”人

1、师:同学们心目中的2008年是如此的精彩,如此的美好,2008年的我们风华正茂,2008年的我们年轻力壮,2008年的“我”在干什么呢?

2、学生自由想象,表达。

(这种设想不拘泥于现实,学生会有多种想法,他们可能会想:我在给来中国参加奥运盛会的人们做导游小姐(先生);我在为外宾作翻译;我在北京的奥运赛场上驰骋;我与北京的学生一起为我国奥运健将呐喊助威;我是一名青年志愿者在北京的街头开展“志愿者”行动;我在北京的“环保调控室”里致力于环保工作;我作为一名记者,正在对奥运名将作专访……)

3、将“我”的奥运所为说给最好的倾诉对象听。

策略:正如飞筝飞得再高,手中的线也不会离开地面,思绪 飘得再远,火热的心也不会离开生活,在实践中学生的人际交往,综合表达,组织策划等能力得到体现,而这些又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走向生活,学会生存。

五、课外延伸,办“奥运”报

与好伙伴一起收集有关奥运会的趣闻和北京筹办2008奥运会的资料,合办一期手抄报。

策略:作业的设计既体现自主意识,又培养合作意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体现了综合学习的连续性,通过作品的集结出现,学生会主动探究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知识趋于综合。

《向往奥运》 篇2

一、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通过抒发对我国成功申办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感受,和对1992年在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感受的追述,表达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是作者对我国申奥成功的强烈感受,是民族自豪感的真实的流露。这感受,是全文的情感主线。开头,作者说,“如今,好梦成真,我当然很高兴,很激动。”中间,作者说,“在熟悉的北京采访自己举办的奥运会,我想会带给我不一样的激情和灵感,写出一点新的东西。我突然涌出这样强烈的渴望,这是很少出现过的。”结尾,作者说,“这一天终于来了。”

作者对我国申奥成功所产生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源于他整整十年的体育记者经历,源于他对体育和奥运会的深切了解,源于他对体育对奥运会的特殊感情。这种认识和这份情感,使他对我国申奥成功所产生的民族自豪感,比一般人更强烈、更深刻。他体会到,“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

面对申奥成功所激发出来的民族自豪感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情感世界,超越时空,思接万里。这是本文的主要表达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在于让学生从中受到民族自豪感的熏陶和学习搜集资料。因此,抓住重点词句和通过搜集有关资料理解课文,感受作者民族自豪感,是教学重点。了解奥运精神同由申奥成功所激发的民族自豪感之间的关系,是教学难点 。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举办权、水花四溅、嘹亮、魅力、一趟、拆除、申请、流光溢彩、清澈圣洁、星光灿烂、种族歧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民族自豪感和奥运精神。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师生共同搜集我国申办、筹办2008北京奥运会和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有关资料,并互相交流。

2、本课教学,应注意两点:一是本文抒情色彩很浓,应在反复的朗读中和对抒情语句的揣摩体会中体会民族自豪感;二是作者所抒发的民族自豪感之所以那么感人,是源于他对体育对奥运精神的深切理解。抓住重点语句和联系有关资料体会奥运精神,能更深刻体会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4、学习指导可以从检查预习开始,再引向深入。先检查学生的朗读是否正确,流利,结合正音教学。然后检查学生画重点句的情况。

"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是全文的情感主线。预习要求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把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检查学生画重点句的情况时,可让学生先自己再读课文,着重画出抒发作者情感的语句,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交流时,可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还可有感情的朗读。

对以下句子,老师要着重引导。

(1)如今,好梦成真,我真的很高兴,很激动。

(2)我亲身体会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要引导学生结合对北京筹办2008奥运会的情况的了解,体会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3)-在熟悉的北京采访自己举办的奥运会,我想会带给我不一样的激情和灵感,写出一点新的东西。我突然涌现出这样强烈的渴望,这是很少出现过的。

(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4)那时,我们正在积极申请举办2000年奥运会,站在那里我就在想,快了,快到了我们国家也能够承办这样一次美好奥运会的时候了。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反复朗读最后一句话,体会作者的澎湃激情。)

5、在领悟作者对我国申奥成功所表现出的民族自豪感后,老师要告诉学生,作者由申奥成功所激发的民族自豪感,来自于他本人十年体育记者的经历,来自于他对体育和奥运精神的了解。然后要求学生画出体现奥运的影响的语句,在小组里交流,说说各自的见解。

以下句子要给予适当的指点。

(1)“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会使得这个国家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民变得多么美好;你就会在那一刻明白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

(可让学生联系搜集的资料来谈,如,北京到2008年会有那些变化?1992、1996、2000奥运会举办城市筹备过程中城市有什么变化等?从中体会奥运会的举办会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市政建设的发展和人民文明程度的提高。

(2)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

(可联系上下文和搜集的资料体会,如游泳比赛、赛跑金牌和银牌的区别仅仅是零点零几秒,在赛场上,种族不起作用,金钱不起作用,权势也不起作用。这种公正性、公开性、公平性和客观性体现了人类的理想,体现了文明的进步)。

(3)在那一刻,体育所迸发的奥林匹克精神,确实在超越着不同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肤色而连接着世界的和平,友谊的进步和发展。

(可联系上下文,体会运动员之间的友谊,从而体会到奥运精神就是和平、友谊、进步和发展。举办奥运会,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象征。)

在理解奥运精神后,引导学生再读直接抒发民族自豪感的语句。此时的朗读,学生会另有一番感受。

本文民族自豪感不仅体现在抒情语句中,还体现在议论和叙事的语句中,要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

6、思考 练习的指导

思考。 练习2是抓住重点句体会奥运的影响,见前面所述。

思考 . 练习3是抄写语句,学生喜欢的语句都可以抄,不应加以限制。有的可能抄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有的可能抄体现奥运影响的句子,有的可能抄描写蒙椎克山音乐喷泉的句子,还有的可能愿意多摘抄一些。

(3)课外可小练笔或办一期手抄报。

搜集有关奥运明星的资料,在想象世界里和作者采访过的一位畅谈2008年奥运会,然后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或搜集有关奥运的趣闻和北京筹备2008年奥运会的资料,办一期手抄报。

四、参考资料

1、 2008北京奥运规划(简称《规划》)

《规划》分为五部分。一、总体战略构想;二、奥运比赛场馆及相关设施建设;三、生态环境和城市基础建设;四、社会环境建设;五、战略保障措施。《规划》总的精神是突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

《规划》实施两年来进展顺利。到2008年,北京天会更蓝,地会更绿,水会更清,交通会更通畅,经济会更发达,市民文明程度会更高,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五大洲的朋友们。

2、巴塞罗那奥运会部分项目成绩:

男子100米跑 第一名 9秒96 第二名 10秒02

女子100米跑 第一名10秒82 第二名 10秒83

男子800米跑 第一名 1分43秒66 第二名 1分43秒77

女子800米跑 第一名 一分55秒54 第二名 1分55秒99

男子跳高 第一至第三名都是2米34

女子跳高 第一名 2米05 第二名 2米03

男子跳远 第一名 8米67 第二名 8米64

女子跳远 第一名 7米12 第二名 7米02

男子52公斤级举重 第一名 265公斤 第二名 262.5公斤

2、 部分著名运动员介绍

邓亚萍 我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有“乒坛魔女”之称。多次获世界冠军称号。1992年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获呢子单打金牌和女子双打(与乔红)金牌。奥运会主席萨马兰奇亲自为她颁奖。

伏明霞 我国女子跳水运动员,多次获 世界冠军称号。1992年,不满14岁的伏明霞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以绝对优势获得金牌。

高敏 我国女子跳水运动员,多次获世界冠军称号。1992年,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获金牌。

李宁 我国男子体操运动员,体操生涯长达17年,多次获世界冠军,有“体操王子”之称。

李小双 我国男子体操运动员。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获自由体操金牌。

栾菊杰 我国女子击剑运动员。1984年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女子花剑金牌。1978年在西班牙参加世界击剑锦标赛被短剑刺伤仍坚持比赛,最终获得亚军。她顽强拼搏的精神博得所有人的敬佩。

叶冲 董兆敏 王海滨 我国男子花剑运动队队员。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因为翻译有误,贻误了比赛时间,来不及准备就匆匆上场,结果仅获得银牌。

肖爱华 我国女子击剑运动员 。曾连续参加四届奥运会,有“中国第一女剑客”之称。

布勃卡 乌克兰男子撑杆跳运动员。曾多次获世界冠军。

德弗斯 卫国女子田径运动员,曾两次获得奥运会女子百米跑金牌。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参加100米栏比赛,决赛中,当她 在领先跨越最后一个栏架时,不幸摔倒在地,最后跌跌撞撞冲过终点,而名列第五。2000年在悉尼奥运会上,也是参加100米栏竞赛,只跨过4个栏架,却因腿伤发作而饮恨退出比赛。

刘易斯 美国男子田径运动员,共获过9枚奥运金牌,创世界纪录9次。

莫塞利 阿尔及尼亚男子田径运动员。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获男子1500米跑金牌。

奥蒂 牙买加女子田径运动员,曾获得7枚奥运会奖牌,但没有金牌。

索托马约尔 古巴男子田径运动员。他创造的男子跳高2米43 的室内世界纪录和2米45的室外世界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

吉普凯特 丹麦男子田径运动员。曾创造男子800米跑成绩为1分42秒 的世界纪录

其他教案-《向往奥运》教案 篇3

罗继艳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行一次奥运会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当点拨。

教学过程 :

(一)、重温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投票的夜晚。

(放音乐"手拉手",幻灯片当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为2008奥运会举办城市时举国欢庆的场面)导入  本课。

(二)、课文教学:

1、自由读课文,然后讨论,哪些语句能够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奥运会的向往,对北京申奥成功的无比喜悦心情。

2、学生汇报:

(1)、如今,好梦成真,我真的很高兴,很激动。

(2)、我亲身体味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3)、在熟悉的北京采访自己举办的奥运会,我想会带给我不一样的激情和灵感,写出一点新的东西。我突然涌出这样强烈的渴望,这是很少出现过的。

(4)、那时,我们正在积极申请举办2000年奥运会,站在那里我就在想,快了,快到我们国家也能够承办这样一次美好奥运会的时候了。

(5)、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3、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指导朗读。

4、小结:作者为什么会对奥运会有如此特殊的感情呢?这除了作者作为一名体育记者的特殊身份外,还和体育具有的特殊魅力有关。下面请学生看书,画出体现体育的特殊魅力的语句。

5、学生交流。

(1)、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

(2)、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

(3)、在那一时刻,体育所迸发的奥林匹克精神,确实在超越着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不同的肤色而连接着世界的和平、友谊、进步和发展。

对以上句子让学生进行讨论,联系北京申奥成功以后城市的变化:环境变化、公共设施的改进,比赛场所的建设、人们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提高等等方面,来谈体育的特殊魅力。

(三)、情系2008。

教师总结全文,同时出现王军侠身披五星红旗,在奥运会赛场上奔跑的画面。这时学生被这一情景所感染,会伴随着音乐,鼓掌,使本课达到了高潮。

《向往奥运》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向往奥运》本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肖复兴通过描述自己采访巴塞罗那奥运会和奥运明星时的强烈感受,抒发了对中国北京申奥成功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这篇文章语言流畅,情真意切,耐人寻味,是一篇进行朗读训练、陶冶美好情操、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好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本课,应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氛围,并且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分析资料,不断丰富自己的体验。把资料与课文有机整合,让课内和课外相互贯通。同时,通过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设计多层次、多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认识,在交流中获得成就感,让学生、文本、教师相互之间的对话成为一种自主阅读后的需求和渴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奥运、特殊、魅力”等词语。理解“流光溢彩、等量齐观、锱铢必较”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并引导学生感悟奥林匹克精神,激发学生对和平、友谊、进步的向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通过屏幕出示奥运会旗“五环旗”图。

2、问:同学们认识这面旗吗?(奥林匹克旗帜)(板书:奥运)

3、播放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后狂欢情景的录像。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板书:向往)

4、同样,一位曾经当过十年体育记者,并采访过奥运会的著名作家肖复兴更是百感交集,兴奋不已。他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写下了——《向往奥运》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北京申奥的片段回放,结合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受奥运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最具权威的体育盛会,令人向往。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探求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

2、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①边读边画出生字词,自己拼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②说说初读课文后读懂了什么,然后小组交流。

3、学生读文自学,教师巡视。

4、交流感受。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学生点点滴滴阅读的初步感受汇集在一起,让孩子对作者的感情基调有个粗略的把握。)

三、再读课文,引导感悟。

1、默读课文。让同学们边默读边画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试着用自己的方法理解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质疑问难。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以及难懂的句子。

3、精读课文,根据师生梳理出的主要问题,抓住重点句子,并结合搜集的资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梳理问题的过程是培养学生逐渐学会提问题的过程,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感悟,防止学生学得空泛而不深入。结合资料进行体会,促进课内外知识的有机融合。)

教师根据问题相机出示下列句子,让学生体会四个“了不起”。

(1)出示例句1:“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引导学生体会第一个了不起:国家、城市举办奥运会的了不起。板书:了不起。)

①指名读。

②联系课文以及搜集曾经举办过奥运会国家、城市的资料,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③你能把“了不起”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赛读、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发表见解。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体会作者的感情。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2)出示例句2:“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

(引导学生体会第二个了不起:中国北京将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了不起。)

①你觉得体育自身的特殊魅力有哪些?(让学生结合课文自由说)

②体育还让我们的国家,让我们的北京充满了魅力。(板书:北京奥运)播放课件,展示近几年北京奥运建设所取得成果的图片。

③让学生展开想像:到2008年,北京将会以什么样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④指导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图并展开想像,从市政建设的变化,文明程度的变化,乃至经济发展的变化等感知北京的了不起,从而激发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3)出示例句3:“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

(引导学生体会第三个了不起:体育运动本身了不起。)

①指名读。

②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学生生活经验,谈谈竞技体育与艺术比赛以及竞技体育与现实生活的区别,从而让学生感悟到体育的公平性,感悟到人们对公平公正的向往和追求。

③同桌互读,指名读。

(4)教师出示奥运健儿的相关图片。

(引导学生体会第四个了不起:奥运健儿在奥运会上获得冠军了不起。)

①在这些夺冠的镜头中,哪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让学生感知奥运健儿在奥运会上获得冠军了不起。

②作者在想采访这些世界冠军时,心里会想什么呢?学生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反复诵读品味。

③师生对读“在那一刻,体育所迸发出的奥林匹克精神,确实在超越着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肤色而连接着世界的和平、友谊、进步和发展。”板书:奥运精神。

四、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1、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2、互相交流朗读。先同桌互读互评,然后赛读。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感悟四个“了不起”,使学生的爱国之情,民族自豪感溢于言表,此时再通过多种的朗读方式让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更加盼望北京奥运会的早日到来!)

五、总结扩展,布置作业。

1、模拟情景,学采访。

①采访运动员。我们就是一群小记者,面对2008年奥运健儿,你们想说些什么呢?请小组同学先一起讨论,拟一个采访提纲,再对这些“运动员”进行采访。

《向往奥运》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行一次奥运会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当点拨。

教学过程:

(一)、重温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投票的夜晚。

(放音乐"手拉手",幻灯片当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为2008奥运会举办城市时举国欢庆的场面)导入本课。

(二)、课文教学:

1、自由读课文,然后讨论,哪些语句能够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奥运会的向往,对北京申奥成功的无比喜悦心情。

2、学生汇报:

(1)、如今,好梦成真,我真的很高兴,很激动。

(2)、我亲身体味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3)、在熟悉的北京采访自己举办的奥运会,我想会带给我不一样的激情和灵感,写出一点新的东西。我突然涌出这样强烈的渴望,这是很少出现过的。

(4)、那时,我们正在积极申请举办2000年奥运会,站在那里我就在想,快了,快到我们国家也能够承办这样一次美好奥运会的时候了。

(5)、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3、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指导朗读。

4、小结:作者为什么会对奥运会有如此特殊的感情呢?这除了作者作为一名体育记者的特殊身份外,还和体育具有的特殊魅力有关。下面请学生看书,画出体现体育的特殊魅力的语句。

5、学生交流。

(1)、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

(2)、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

(3)、在那一时刻,体育所迸发的奥林匹克精神,确实在超越着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不同的肤色而连接着世界的和平、友谊、进步和发展。

对以上句子让学生进行讨论,联系北京申奥成功以后城市的变化:环境变化、公共设施的改进,比赛场所的建设、人们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提高等等方面,来谈体育的特殊魅力。

(三)、情系2008。

教师总结全文,同时出现王军侠身披五星红旗,在奥运会赛场上奔跑的画面。这时学生被这一情景所感染,会伴随着音乐,鼓掌,使本课达到了高潮。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