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六年级教案 > 第十二册《烟台的海》资料优秀3篇正文

第十二册《烟台的海》资料优秀3篇

时间:2023-09-30 12:57:02

册《烟台的海》资料 篇1

《烟台的海》教材解读

(《烟台的海》是一篇写景散文,为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前两篇课文分别是《长江之歌》《三亚落日》,后面还有一篇是《记金华的双龙洞》。本单元是紧扣“山河壮丽”这一思想性主题来组织单元的。

《烟台的海》生动地描写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独特景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为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而努力的美好感情。

本文在写作上很有特色:

1、构思精巧,结构严谨。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行文结构,按照时间顺序<具体说是“冬—春—夏—秋”的季节顺序>介绍了烟特的海上奇观。文章写“景”也写“人”,“景”与“人”交相晖映。应该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行文结构和写作顺序。

2、语言凝练,生动形象,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应该要求学生继续学习比喻,并重点学习拟人的写法。)

中国的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的居多,北面临海的却很少。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这段为全文总起部分,概括介绍了烟台的与众不同之处——北面临海,因而也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学习本段应该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

冬天,深褐色的海面显得很凝重。(本自然段中心句,概括了冬天烟台海的特点是“凝重”。课上可以让学生找中心句。)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地掠过这片海域。(这句交代了寒流的来源,写出了寒流的来势凶猛。事实上也交代了下文“涌浪”的形成原因。“经常”一词则告诉读者,涌浪和拍照的情景,冬天在烟台海边是常见的景观。)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作者对“涌浪”一物两喻。把“涌浪”比作“小山”,是说浪之高;把“涌浪”比作“暴怒的狮子”,是说浪之急,浪之猛。),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正确认读“锲”字。)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凳”是生字,要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意思。“石凳”一词只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一下即可。)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这句写出了浪头涌起的时间之长、浪花之高、声音之响和力量之大。作者通过写石凳沉重、被掀之远,让读者形象地感受到了“涌浪”力量之大。)每到巨浪拍岸的日子,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纷纷顶着寒风跑到岸边,观赏这蔚为壮观(“蔚”是生字,要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意思。蔚为壮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形成盛大壮丽的景象。蔚,茂盛。)的景象。还有的不顾被浪花打湿衣服,站在岸边,以那数丈高的巨浪作背景拍照留念,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这两句通过写人们不畏严寒,不顾打湿衣服也要拍照留念,既从侧面表现出了涌浪之壮美,也表现出了人们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本段应该指导学生学习本段“总—分”的构段方式,感受语言的生动形象。

如果有学生质疑冬日的海“凝重”的特点。可以告诉学生:“凝重”的意思是端庄,庄重。引导学生思考后,知道冬日海的“凝重”体现在三个方面:1、色彩的凝重——深褐色。一般生活中穿深色衣服的人都较庄重。2、精神的凝重——巨浪中蕴含着“锲而不舍”的精神。3、画面的凝重——人们冒着严寒不顾浪打的画面很壮丽。如果没有学生质疑,就不必提及。)

春天,海水变得绿莹莹的。(绿莹莹,碧绿而有光泽。与2009年第四版所用“绿盈盈”<绿盈盈,充满绿色。>相比,含义更加丰富,海水更美。)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嬉”是生字,要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意思。嬉笑,边笑边闹。)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作者用“嬉笑”“追逐”“奔”“触摸”“害羞”“扑”等词语把“浪花”当做可爱的孩子来写,写出了喜爱之情。这句同时运用了拟人和比喻两种修辞。)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大海也不例外。脱去冬装的渔民们驾船驶过平静的海面(可读出渔民身体轻松。),到养殖区去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的季节(可读出渔民心情愉悦。)。

(本段的拟人句是重点,要引导学生重点品读,可以安排仿写训练。

春日海“轻盈”的特点可也引导学生从这样三个方面体会:1、色彩的轻盈——海水由冬天的深褐色变得绿莹莹的。2、浪花的轻盈——变冬日的“巨浪”为春天的“微波”。3、人们的轻盈——脱去厚重的冬装,满含期待播种希望。)

夏天,来自南太平洋的风使许多南面临海的城市感到湿漉漉的,而这股带着潮气的风经过胶东半岛崇山峻岭(“峻”是生字,要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意思。崇山峻岭,高大险峻的山岭。崇,高;峻,山高而陡。)的阻拦、过滤(“滤”是生字,要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意思。可以联系生活理解。),到达北面临海的烟台时,只剩下凉爽和惬意(正确认读“惬”字。)。(通过对比的写法,突出夏日烟台的“凉爽和惬意”,话语中充满对烟台无限的热爱。)因此,夏日烟台的海常常(“常常”,体现语言准确,不绝对化。)水平如镜(夏日的“水平如镜”与冬日的“巨浪拍岸”形成鲜明对比,但二者都与烟台北面临海的地理环境有关。因为夏天多南风,而烟台南面有崇山峻岭,挡住了来风,所以烟台的海才常常“水平如镜”。),宛如一个恬静(“恬”是生字,要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意思。恬静,闲适安静。一般指很美好的安静。恬,安静,安适。)、温柔的少女。(把夏日烟台的海比作“恬静、温柔的少女”,写出了夏日烟台的海美丽迷人。)清晨,太阳像被水冲洗过的红色气球,飘飘悠悠地浮出水面,海面上拖着长长的倒影,每一次的海边日出都使人如痴如醉(“痴”是生字,要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意思。如痴如醉,形容入迷于某种事物而失去自己原本的神态。)。(用比喻和叠词写出了海上日出的迷人。)晚上,平静的海面倒映着万家灯火,岸边的石凳上坐满了游人,他们脚下,是海浪与堤岸的呢喃细语。(光影柔和,人海相依,浪声轻细,浪漫无比。运用拟人手法,让海浪与堤岸“呢喃细语”,更显夏夜的浪漫。)

(这段要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准确与生动,体会夏夜的浪漫。)

走出夏日的浪漫,烟台的海步入秋的高远。(这是过渡句,承上启下,既概括了上一节夏日烟台海的特点,也点出了本节所写秋天海的特点。应该引导学生复习一下过渡句知识。)久居这座城市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一到立秋这天,海水立刻变得格外湛蓝(“湛”是生字,要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意思。湛蓝,晴天的蓝色,湖海等的深蓝色。),天空也显得格外明朗,较之昨日,空气中立刻就有了秋的凉意。(句中两个“立刻”写出了烟台秋天来临之突然,天气变化之快捷。两个“格外”具体写出了秋天“高远”的特点。句中“昨日”一词必须让学生准确理解,应该是立秋日的前一天。)告别了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 (第一逗号前以排比句式概括了烟台的海冬、春、夏三季的特点,后面写出了秋天的“充实与忙碌”。省略号处可以作为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补充,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平添,是平白增加,或自然而然地增添。秋天的海在“高远”的特点上又比冬、春、夏三季平白增加“充实与忙碌”。)

(2、3、4、5自然段按照季节顺序具体介绍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不同的特点和烟台人的生活情景。要引导学生归纳出,这几段都是先写景再写人。)

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壮丽的舞台。(三个比喻句,以排比方式排列,概括地写出了烟台海的美丽、迷人,“舞台”一说又为下句概括写烟台人做了准备。)世世代代的烟台人在这里上演着威武雄壮的活剧。(“威武雄壮的活剧”是对世世代代烟台人生活的高度概括,赞美了烟台人的勤劳、勇敢、智慧。)

(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结,高度赞颂了烟台的海和烟台的人。)

(学完了,可能有学生会问:《烟台的海》按四季变换的顺序写,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常规顺序写,却先写“冬”呢?可从如下角度引导:1、先写冬天,不落俗套; 2、因为烟台北面临海,而冬天的海雄阔壮观,最能体现烟台海的独特,可起到动人心魄、先声夺人的效果。)

册《烟台的海》资料 篇2

烟台的海教学反思。通过烟台的海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尽早发现一些教学不足,比如说教学设计上出现哪些问题、课堂交流和启迪是否得当、课后训练是否到位等等,从而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累计经验。一起来看下吧!

学生经过预习课文后,总会在头脑中积淀一些内容,哪怕只是一丁点或课文的片言断语,但这毕竟是他们在读书时的收获。因此,在导入课题后,我安排了让学生说说“烟台的海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的兴趣很高,纷纷举手汇报自己在预习时的收获。有的学生还能比较地进行叙说。如“冬日的海是深褐色的,春日的海是绿盈盈的,秋日的海是湛蓝的。”还有的说“冬日的海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春日的海像顽皮的孩子,夏日的海如恬静、温柔的少女”等,我及时地给予评价,并把学生的叙说引向深入。

同时,结合学生说到“烟台的海是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时,学生不太明白烟台的海独特在什么地方?我还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先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大概版图,再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叙说画出烟台的位置,以加深学生对烟台海“独特”的认识。

教学中,在学生汇报自己预习收获的基础上,我又安排学生再读课文,看看书中还有哪些我们在预习时没有注意到的?学生带着一种阅读期待,去深入地探究课文,以验证“课文中到底还有哪些内容我在预习时疏忽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很快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从以上的教学安排管窥中不难看出,只要我们放手让孩子去说,去做,不要一味地包办代替,学生将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和更大的发展。这使我想起了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的话:“学生的头脑不是被填埋的容器,而是一把待点燃的火把!”如果我们填满孩子的思维空间,学生将无法思维,无法想象。如果我们留给孩子足够的空间,他们将带给我们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册《烟台的海》资料 篇3

设计思想:

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在教育和教学中巧妙地告诉他们一些探究和创新的思维方式,这是目前教育教学中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也必须深深地思考这个问题。我们要充分地利用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在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学习作者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并注意独立地去探究、发现生活中的奥秘。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这篇课文主要写的什么?(烟台海面上的景观是独特的)。

2、齐读课文第一段。

二、讲读第二、三段。

过渡:烟台海面上的景观是怎样的独特呢?作者是怎么描写、介绍烟台海面独特的景观的呢?

1、自读第二段。

2、讨论、交流思考问题1。(烟台冬天的海面上是波涛汹涌的,而在夏天,海面却是非常平静的,平静得像一面镜子。)

3、自读、合作、探究:烟台冬天和夏天的海面上,怎么会出现这样独特的景观?

4、讨论、交流。(烟台北面对海,冬天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寒风使海面上掀起了汹涌的波涛。夏天,从海洋上吹来的海风又被辽东和山东半岛挡住了,所以海面上很平静。)

想一想,作者一个人在烟台观察、分析,找出这个秘密大约需要多长的时间?怎么缩短这个时间呢?(如果一个人独立观察、分析,需要一年的时间。要缩短这个时间是完全可以的,可以查看资料,询问别人等。)

5、讲读第三段。

作者在观赏了烟台海面上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后,又是怎么赞叹的呢?(是一幅画――――)

6、回读思考第2个问题。

(要求:第一,明确作者表达的思路——总分总;第二,按照冬、春、夏、秋的顺序进行叙述和描写;第三,在写景的时候,不仅描写了自然景物,而且描写了周围的人,使人和景融合在一起。)

三、总结。

你读了这篇课文,懂得些什么呢?

(第一,烟台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烟台的海上的景观是非常独特的;第二,不仅要欣赏一个景物,而且要思考、分析,为什么这个地方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第三,怎么把自己所看到的美丽的景物表达出来呢?)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