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六年级教案 > 《天游峰的扫路人》阅读练习最新6篇正文

《天游峰的扫路人》阅读练习最新6篇

时间:2023-08-17 15:38:46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天游峰的扫路人》阅读练习最新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天 游 峰 的 扫 路 人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体会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扫路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2、品味文中老人话语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课件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手势】引读课题  《天游峰的扫路人》有何发现?(“峰”和“人”特别突出,“人”比“峰”更大)对了,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去欣赏峰,读懂人,感悟美妙的人生。

2、来看这些词。【出示,给学生一小段时间读】

轻轻松松  飘飘悠悠

自在悠闲  层层叠叠

炯炯有神  顶天立地

朗声大笑  九百多级

想一想,是横着读好,还是竖着读好呢?为什么?(竖着读好,因为第一列都是写扫路人的,第二列都是写天游峰的)聪明!原来每一列是同一类词!其他同学也看出来了吗?真好!我们一起读读这两组词语。     天游峰 引读     扫路人 引读     如果能把这些词语的意思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就更好了,再试一次!【再齐读】嗯,这样读才有味道!

3、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而且景色优美,但作者却无意欣赏这迷人的景色,却对一位普通的扫路人情有独钟。到底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下面我们就走进课文,面对面地去认识他。打开课本。

二、精读品味。

1、文中着重描写了扫路人的外貌和 引答  语言,【板书】请大家静心读课文,先画出老人外貌的句子,【提示用“     ”】品一品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自学】

2、交流:画出来了吗?老人的外貌是怎样的?

a、“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出示】

1)从中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老人?(很瘦、朴素、勤劳、有精神)怎么体会到的?(……)师:精瘦、朴素,这是老人给作者留下的最初印象。

2)读好这些词【红色点出“精瘦”“褪色”“运动鞋”】老人的形象便会在你的脑海中呈现出来。【指名读—评议—再指名读】

b、“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出示】

1)这次作者观察得更——仔细了。那么这次老人又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瘦削;健康——“黝黑”;温和;慈善;有精神——“炯炯有神”)

2)【点出“瘦削”“黝黑”“慈善”“炯炯有神”】我们一起通过朗读再次仔细打量他。【齐读】

3、这两次外貌描写第一次是在傍晚时分,是作者初见老人时写的;第二次是借着淡淡星光细细打量后写的,为什么天色越来越黑,而对老人的观察却越细致了呢?(因为通过与之交谈,对老人越来越了解)那么他俩交谈了些什么呢?快速去画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然后联系上下文体会老人给了你什么新的印象?【自学】

4、交流:画出来了吗?老人说了些什么?

a、“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出示】

1)这段话让你听出了一个怎样的老人呢?(勤劳、不怕苦不怕累、乐观、懂得享受生活、乐观……)你给他的评价真是恰如其分!

2)可是老人每天扫上山扫下山真的不累吗?(累)联系2、7两个自然段体会就更深了。先闭上眼睛,听老师读第二自然段,记住我重读的词,并在脑中想象出画面。【师范读第2节】你记住了哪些我重读的词呢?(“九百多级”“一根银丝”“抛”“飘飘悠悠”“断掉”)它们让你体会到什么了?(石阶窄;峰高、险、峻;)作者的用词很准确。想看看这高而险的天游峰吗?请看——【图片:瞧,在这高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的石阶多像一条从天上抛下的银丝啊】看了图片,感受是不是更深了?来,一起读出这高而险的天游峰吧。【齐读】再看第七自然段,【出示】大声去读一读,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那么这段话该怎么读才能让我们也倒抽一口凉气?谁来试试?【指名读】师:读书不仅要读语言文字,还要读标点符号。这节中有一个省略号,你能读懂它吗?(省去了扫的时间、艰辛等)师: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扫呀扫呀,他究竟扫了多少个石阶,扫帚知道;他究竟扫了多少个来回,石阶清楚。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段,相信你会读出新的感受。【齐读】由此看来,登这么高的山,干这么重的活,加上这么大的年纪,一定很累,为什么老人说“不累不累”呢?(因为他热爱这份工作,热爱这片山水,为大家服务感到快乐)师:是啊,尤其他说的那句“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可看出老人把工作当享受。这里的山水他日日看月月看年年看,却总看不够,你能像老人一样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吗?【指名读】

5、有人说这篇课文是写扫路人的,可为什么要写天游峰和游人的表现呢,实在没有必要嘛,你觉得呢?(越是写天游峰的险峻和游人的累就越能突出老人的坚强和对工作的热爱)这叫衬托,写作时适当运用衬托写法,会使得笔下事物特点更突出,人物形象更鲜明)

b、“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出示】

师 :这,就是老人离不开这里的理由。喝的是引读   吃的是引读  呼吸的是引读  而且还有引读  这样的理由普通得几乎不能成为理由。很多人都无法理解。子女会这样劝她随机点名回答   可他会笑着说  指名回答;武夷山景区的领导会这样做他工作 随即指名回答  可他会用爽朗的语调说  指名回答  ;很多游客也不忍看到年纪这么大的人在这工作,他们会对老人说 随即指名回答  可老人照样笑着说 指名回答 。这真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啊?(热爱工作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热爱武夷山对生活很乐观的老人)现在,谁也能像老人一样悠闲地读一读这段话呢?【指名读】

c、刚读了老人的两段话,对老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文中还有一段话不能忽略,一起来读【出示】“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我们身边也有六七十岁的老人,如果我们也如作者一样说“30年后我们再来看您”时,他们一般会怎样回答?(不在了……)而从这位老人回答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呢?(豁达 自信 爽朗  乐观)【板书】这么多褒义词一下子全用在了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身上了,我们一起大声念念。【齐读】

6、课文最后这样写“这充满自信豁达爽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你是怎么理解的?(……)回荡在作者心里的仅仅是老人的笑声吗?师:不仅仅是笑声,还有自信豁达爽朗的性格,及生命不止攀登不息,热爱工作的精神,这也是作者写扫路人的缘故。

三、总结。

1、同学们,假如这位老人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需要你写一份颁奖词,你会怎样写?颁奖词要言简意赅,字字有力,能感动别人。开始动笔!【写——交流】

2、师总结:同学们写得太好了,是的,一个人的人生也许并不流光溢彩,轰轰烈烈,但只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自信豁达爽朗乐观的胸怀,我们的生活一定能充满阳光充满乐趣。正如这位引读  天游峰的扫路人。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特点,用简洁的笔墨,准确勾画出了扫路人的形象。请你也写一个片段,抓住人物的特点,准确勾画出身边的一位同学的形象。

游峰的扫路人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3、通过朗读训练,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

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使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初步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 启发、揭题

1、 启发学生回忆: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去多名山风景秀丽,如:安徽的黄山和九华山、四川的峨眉山、山西的五台山……它们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你曾经游览了哪些名山?游览之后又有什么感受呢?

2、 揭题、设疑:看了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你想知道些什么?天游峰的扫路人有什么特点呢?大家能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呢?

二、自读课文

1、 一读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 二读要求: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做到流利地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3、 三读要求: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和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三、检查自读效果

1、 点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2、 答疑解难

3、 理清课文脉络

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

四、再点名分段读课文

五、作业设计: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中,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

1、 在一片(  )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清静  寂静)

2、 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  )了。(沟通  畅通)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  )我回到住地。(跟着  伴随)-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朗读能力。

2、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

3、学习外貌描写,知道外貌描写要抓住特点,反映性格或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1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板书:天游峰)

过渡: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天游峰的险峻

多媒体:句子(板书:天游峰:险峰 九百多级

游客:  望而却步  半途而返)

2作者在险峻的天游峰上认识了一位扫路人,(板书:扫路人)这位老人每天清扫着九百多级的台阶。

当同学们学到这时,大家有许多的想法,一位老人每天清扫着九百多级的台阶,我们简直不感相信,但他的确这样做了,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一辈子在这座山上清扫路面,难道他就没有一点儿厌倦吗?为什么老人能有如此的力量,是什么使他这样精力充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好好认识认识这位——(板书:的)(读题)天游峰的扫路人。)

二、继续学习新课

1、自由读课文,自己去认识一下这位老人,再介绍给大家。

2、出示图片,学生介绍老人。(由总体到局部按顺序介绍)

3、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老人的外貌,找出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对于老人外貌的描写为什么要分开写呢?这样写会不会显得写作没顺序?

多媒体:仔细打量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到这你会有什么疑问?

是什么吸引了作者,使他要仔细打量老人?

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体会。

指导读好第6节、第7节。

扫路人的工作累吗?再次朗读天游峰的险峻。

他为何说“不累”?老人是如何说的?指名读。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老人对山的喜爱之情)

读出“轻轻松松、自在悠闲”的语气。

老人说的轻松自在,而作者却不禁倒抽了一口气,他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引读)读到这,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两段,感悟作者对扫路人的佩服。

将第6自然段与第7自然段进行对比朗读,进一步感知理解,体会扫路人乐观、开朗、攀登不止的精神,并提高认识,明白:只有爱一份事业,才会从中乐此不疲。

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老人那份开朗、自信,看出他对山的深厚感情?找找有关语句读一读。

听到这,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引读)30年后,我再来看您!”

多媒体出示,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组织读议,启发思考:“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30年后,他们能相聚吗?

老人怎么说的?老人的话说明了什么?(老人有一颗对生活满自信、开朗、豁达的心)

4、小结:作者对老人的崇敬之情从内心升起,他深深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你能读出作者的心情吗?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联系人物的性格特点,指导学生用自信、爽朗的语气来读,现出老人的精神风貌。)

5、总结全文

6、四人小组分角色读全文。

填空:本文讲述了一位老人已有( )岁人,他每天早晨( ),傍晚( )。他早该退休了,可他觉得实在离不开这里:他喝的是( ),吃的是( ),呼吸的是( ),而且还有( )作伴。这是一位( )的老人,作者从内心(  )他。

作业:

“30年后,作家章武又一次来到武夷山,看到那银丝一样的阶梯……”

根据上面文字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      险峰

游客        望而却步    半途而废

扫路人      不累        扫上去       扫下来

开朗       自信

时间紧张

《天游峰的扫路人》阅读练习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另外再认识4个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天游峰的扫路人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有关天游峰的图片材料、课文的朗读录音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仔细听老师说一句话,“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你听懂了什么意思?(板书:天游峰)看天游峰景色的图片,再说说看后的感受,或想到了什么诗句。

2、相信我们读了课文后,一定会对天游峰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还要跟作者一起去认识一位可敬的老人——天游峰的扫路人,(板书完课题),他一定也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3、齐读课题再质疑:你们想知道有关老人的哪些情况?读了课题,你们有问题要提出来吗?(学生自由提问)

二、初读课文

1、带着问题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音,读通句子。

2、自己喜欢哪一段就多读几遍,准备读给同学听。

3、交流指读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的理由,让同学评议读书情况,结合纠错。

三、再读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圈划文中的好句子,找出读不懂的句子或有疑问的句子准备质疑。对自己理解的句子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准备交流。

2、小组讨论一下各自的问题,看看能否解决别人的问题,对小组讨论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准备质疑。

3、交流:可以读好句子,说理由;也可以质疑提问或解答别人的问题,还可以谈自己的理解,老师结合评议交流情况,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鼓励并表扬会提问、肯动脑的学生。

四、作业

1、让学生认准生字的字形,找找易错的字,提醒一下班里的同学。

2、学生描红临写生字。

3、抄写本课的生词及好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老人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学生说说印象中的天游峰,谈谈对老人的印象。

二、读讲课文

1、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能反映天游峰特点和老人特点的句子来读读,读出你的感受来。

2、交流读句,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结合进行评议,指导读书并练习读好下列段落。(第二自然段、第七自然段、第三自然段中“我徇声迎了上去…………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第六自然段、第八自然段、第十自然段)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高、陡、险、美、乐观、开朗、豁达、爱工作、勤锻炼……)

3、老师有一个问题,你们能帮我解答吗?老人扫天游峰到底累不累?(分成两组:一组认为累,一组认为不累)

4、学生再读课文,分别从课文中找出认为累或不累的理由来。

5、交流读句,说出理由,让人听出累或不累。

6、评价学生读书情况,鼓励学生读书要边读边想,要读出自己的理解来。

三、作业

1、摘抄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和描写天游峰特点的句子。

2、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读了课文,你想对天游峰的扫路人说什么话?(学生自由发言)

二、读讲课文

1、作者最后对老人说了这样一句话,(引读作者的一句话)作者是不是在跟他开玩笑?

2、讨论并说出“是”或“不是”的理由。再读作者的话,体会作者对老人的祝福。

3、你认为老人能不能活到一百岁?为什么?再读老人的话,体会老人的乐观和自信。

4、学到这里,你对老人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你还想对老人说些什么?

5、质疑:现在你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吗?(学生讨论解决)

三、赏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挑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读。

2、小组读书,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作业

1、用一句话写出自己学了课文后的感受。

2、课外读读《守林人》。

板书设计:

天 游 峰 的 扫 路 人

(高、陡、险、美)(乐观、开朗、

豁达、自信、爱工作、勤锻炼)

累 不累

《天游峰的扫路人》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了解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个乐观开朗、豁达自信的老人。

2、通过朗读、情境活动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品味老人的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悟生活,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天游峰的美景:

2、导语:看了这些,你想说什么?生说。

过渡:作者无意欣赏这迷人的景色,却对一位普通的扫路人情有独钟。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

二、感悟课文:

1、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是怎样的人。找出你感兴趣的语句细细品味。

2、学生品读。老师巡视。

3、交流:

你觉得老人是什么样的人?生说。

请你读出你的感受,再说说你对老人的印象。

导语例举:听了你的朗读,老师感到一股浓浓的暖意。

老师听了,感觉那位老人是那么富有活动。

老师感觉非常悠闲。

听同学交流,能丰富我们的感受。

听听不同的声音,看看你能收获什么?

有人说,能说什么样的话就知道有什么的性格。

4 从学生的交流中生成话题:老人这么工作累不累呢?

生说,生读。

导语:(1)应该很累吧。(2) 感觉很累,心里很充实。

过渡:人生七十古来稀。老人却让人意想不到。

5 生成话题:

七十多岁的人了,还是舍不得走,真奇怪!是什么让他恋恋不舍?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舍不得走呢?交流:

导语:与山水为友,与花鸟为伴。老师也向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他到底舍不得什么呢?

老师也被这位老人吸引了,我琢磨着,他的家人,他的儿孙对他会是什么态度呢?

三、合作学习:

1 要求:

(1)、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角色。

(2)、读一读,想一想,他和家人会说些什么?

(3)、小组同学表演。

2 老师巡视,掌握情况。

3 请一组表演。其它同学听一听,再评一评。

4 师点拨:这老人够自信的,(乐观的)……你是老当益壮啊

自信的人生平凡而充实,那是多么令人神往啊!怪不得家人对他也是这么支持!

情境二:我想旅游区的领导不大同意老人继续工作吧?你是老人,怎么去说服他。

1 自由组织说服。

2 我就是旅游区的领导:你这么一把年纪了,回家该享享福了!

3 生接着“说服”:

过渡:想不到,你这么一把年纪,比我想有精神啊!佩服佩服!

4:谁还想说服我吗:生说。

过渡:看你这样子,再活个100岁没个问题。

四、引导想象:

1 过渡: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山谷中

2 出示:画面

三十年后,我们又来到了天游峰,又听到哗哗的声音……

3 你们觉得会发生什么景象呢?

4 学生练写。交流。

六年级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以及感悟“老人工作到底累不累”中体会到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能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悟到老人身上的品质特点

教学策略:品读赏句 先学后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天游峰的扫路人》

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师:能用上一个成语来形容吗?

3、 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武夷山第一险峰-----天游峰 ------幻灯出示图片

4、 这是一组游客登山时的图片

5、 语言描述:文中的“我”终于登上了 ,心里好不得意。

因为,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板书: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6、 过渡:天游峰高大险峻,作者通过天游峰赞叹了一位令人敬佩的天游峰的扫路人。学习写人的文章,要注意研究哪两个方面的内容?(人物品质、写作方法)

师:很好,同学们关注到了学习写人的文章的学习方法。

二、 出示自学导读,导学

1、过渡:这也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出示自学导读① 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划出有关语句,细细体会,简单地写下阅读感悟。② 思考:为了表现扫路人的特点,作者抓住了描写人物的哪些写法?

3、引导交流

师: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哪些方面来描写扫路人的'?

生: 外貌 语言 动作 神态

(1)、学习外貌描写部分

A、①谁来读读描写扫路人外貌的句子?

②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板书:朴素

③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一位朴素的老人?*“褪色的衣服”“精瘦”“运动鞋”

*我们往深处想一想:从这些词语当中我们能体会到什么?

④可见,无论是“褪色的衣服”“精瘦”“运动鞋”,都非常准确地反应出老人是扫路人这一身份。你看,只有这么一句话,但是作者用词多么的准确。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

B、①还有描写扫路人外貌的句子吗?

②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板书:慈善 健康 有精神

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C、文章学到这,老师有个问题,对老人的两次外貌描写,作者为什么要分开写?

提示:联系上下文思考作者在什么情况下描写的?

(2)、过渡:到底老人的哪些话语让作者产生了敬佩之情,让作者带着深深的敬意打量着他?

①、指名说,幻灯出示

②、同学们,你们觉得老人真的不累吗?真的一点都不辛苦吗?

③、生汇报:

师引导

继续汇报:

引导:

同学们,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这位老人,为什么在第 段中还写了游客?它有什么作用吗?(反衬天游峰的高,反衬老人的形象,像这种写法,我们叫反衬的写法)

师:,文中还有哪句话可以说明老人热爱他的工作?

师:指名读,齐读,你从中体会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豁达开朗)

师:“我能舍得走吗?”这是个什么句?这句话换种说法就是(生:我舍不得走)

师:两个句子的意思都一样,哪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更好些?

小结这一小节:

(3)、正是如此,作者内心里对他涌起了一股深深的崇敬之意,幻灯出示句子“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情感的变化?

同学们,30年后,老人多少岁,从老人的回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老人的乐观自信)

(4)我们从描写老人语言外貌神态的句子读懂了他身上的这些品质,哪个句子描写了老人的动作?从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板书热情好客)

(5)学完了课文,你在老人身上看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自强不息)

(6)结合板书小结全文

4、总结写作方法

a) 分角色朗读3—12自然段

请大家再来读读3——12自然段,把这位热情好客、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老人记在我们心中,也把作者的的写作方法记在我们脑中。

三。拓展作业:

《天游峰的扫路人》阅读练习 篇6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课上反馈。

1、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

循声  褪色  扫帚  沏茶  气喘吁吁  颇有节奏  武夷山   望而却步

打量  瘦削  黝黑  宿鸟  炯炯有神  豁达开朗 大汗淋漓  半途而返

2、“三读”课文:

一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找出不懂的词语和不理解的地方,并做上记号,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二读要求: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做到流利地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三读要求:默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二、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自学。

1、再读课文,根据作者登天都峰的所见、所闻、所感自由分段。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小组合作交流并在班级展示。

四、课堂目标检测:

1、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老人           (           )地清扫

(         )的天游峰         (           )地打量

(         )的星光           (           )地抓住

2、选择关联词填空。

不仅……而且 ……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既然……就……

(1)(    )这位老人已有70岁了,(     )他还在险峻的天游峰扫路。

(2)在这里,他(    )能呼吸清爽的空气,(    )还有花鸟作伴。

(3)(     )我顺着九百多级石梯上了顶峰,(     )心里好不得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文中的主要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教学重难点读通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教学资源

章武,原名陈章武,福建莆田人。中共党员,1942年生,1964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福建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助教,南靖县报道组干事,《福建文学》编辑、副主编,《台港文学选刊》副主编,仙游县副县长,福建省文联秘书长、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福建省作家协会第三届主席团成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海峡女神》、《处女湖》、《天游峰的扫路人》《仲夏夜之梦》、《生命泉》、《章武散文自选集》等。散文《北京的色彩》选入全国高中语文课本,《病的快乐》选入全国卫校语文课本。散文《阳台》获1989年《人民日报》燕舞散文征文二等奖、《武夷山人物画》和《北京的色彩》分别获福建省第二、三届优秀文学奖。

预习设计

一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找出不懂的词语和不理解的地方,并做上记号,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二读要求: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做到流利地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三读要求:默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学程设计

一、启发谈话,揭题设疑:

1、启发学生回忆,为导入新课作准备。

2、揭示课题,设问置疑。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各小组到黑板上展示预习情况。

2、小组内互相认读生字、新词,并纠正读音。

3、学生提出的不懂的词语。

4、交流读喜欢的段落。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再读课文,根据作者登天都峰的所见、所闻、所感自由分段。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默读课文:

1、用“——”画出描写天游峰的语句,想想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在相关处作出批注。

2、在你头脑中浮现出的是一座什么样的天游峰呢?

3、朗读天游峰高与险的句子。

五、留下悬念,延长文本:

我们通过读课文感受到了天游峰的高和险,作者写天游峰的高和险是为了什么呢?他想表达什么内容?下节课我们将慢慢品味。

导学设计

一、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许多名山风景秀丽。你能说说你曾游览过的名山秀景吗?游览之后又有什么感受呢?

2、齐读课题再质疑:你们想知道有关老人的哪些情况?读了课题,你们有问题要提出来吗?(学生自由提问)

二、1、各小组到黑板上展示预习情况。

2、小组内互相认读生字、新词,并纠正读音。

3、学生提出的不懂的词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当时情境理解。

4、交流读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小组同学评议读书情况,并纠正读音。

三、1、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登天都峰的所见、所闻、所感自由分段。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顶峰时的喜悦。

第二段(第3自然段):写“我”下了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三段(第4至12自然段):写“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1、用“——”画出描写天游峰的语句,想想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在相关处作出批注。

2、在你头脑中浮现出的是一座什么样的天游峰呢?(从语言中整体感知天游峰的高和险。)

3、指导朗读天游峰高与险的句子。

五、我们通过读课文感受到了天游峰的高和险,作者写天游峰的高和险是为了什么呢?他想表达什么内容?下节课我们将慢慢品味。

板书设计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            高                   险

峰       九百多级石梯      望而却步  半途而返

《天游峰的扫路人》导学案(第二课时)

一、课前预习,课上反馈。

1、在文中画出描写老人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再读一读,说说你读出了什么?边读边做上相关的批注,写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

2、反复品读描写老人的句子,想想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二、合作探究,感受老人的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在这又高又险的天游峰上,一位70多岁的老人每天还要爬上爬下,扫那一千八百多级台阶。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位老人?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老人,与作者、老人进行对话。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三——十二自然段。

三、小组合作交流并在班级展示。

四、课堂目标检测:

1、在我们眼中,天游峰又(        )又(       ),游客们登山时常常(            ),(             ) ,甚至(          ),(           ),而文中天游峰的扫路人,却是一位(      )岁的老人。他每天早晨(            ),傍晚(            )。他早该退休了,可他觉得实在离不开这里:他喝的是(                ),吃的是(             ),呼吸的是(            ),而且还有(          )作伴。这是一位(                      )的老人,作者从内心(          )他。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

(1)在一片(        )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

(2)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             )了。

(3)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              )我回到住地。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朗读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悟。

2、通过朗读感悟,理解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感受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资源

武夷山遗产地处中国福建省的西北部,江西省东部,位于福建与江西的交界处。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通用福建赣语、闽北方言和国语。根据区内资源的不同特征,将全区划分为西部生物多样性、中部九曲溪生态、东部自然与文化景观以及城村闽越王城遗址等4个保护区。核心面积63575公顷,核心次面积36400公顷,同时划定了外围保护地带--缓冲区,面积27888公顷。

预习设计

1、在文中画出描写老人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再读一读,说说你读出了什么?边读边做上相关的批注,写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

2、反复品读描写老人的句子,想想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学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齐读课题,回忆针对课题提了哪两个主要问题?

天游峰是什么样的峰?

二、合作探究,感受老人的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1、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位老人?

2、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三至十二自然段。

(1)出示学案中的问题,明确要求。

▲画出描写老人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再读一读,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反复品读描写老人的句子,说说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2)练习感情朗读,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指导学生合作探究方法。

4、交流汇报,相机点拨。

(1)学生代表在全班汇报,汇报的过程中出示相应的句子。

(2)有感情朗读,个人读、分角色读,读出老人的自信、开朗、豁达。

5、精讲点拨。

(1)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言外之意是什么?

(2)“这充满自信、豁达的笑声”怎么能“ 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呢?”

(3)课文重点写扫路人,而文中用了较多的笔墨描写了天游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学生自由质疑。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他身上你有什么感悟吗?

2、再次齐读课题

3、完成学案中填空练习。

导学策略

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5课天游峰的扫路人,齐读课题。上节课同学们就课题提了哪两个主要问题?(天游峰是什么样的?这位扫路人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天游峰是什么样的峰?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现在请同学们交流上节课的学习心得。

二、1、在这又高又险的天游峰上,一位70多岁的老人每天还要爬上爬下,扫那一千八百多级台阶。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位老人?瞧,老人来了。(出示图片)看图,说说你知道的信息。(通过观察,得出对老人的第一印象:勤劳、朴素。)

2、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老人,与作者、老人进行对话。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三——十二自然段。(1)出示学案中的问题,明确要求。

▲画出描写老人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再读一读,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反复品读描写老人的句子,说说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2)练习感情朗读,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指导学生合作探究方法。(允许学生只研究某一处、某一句,但必须要读进文中去,脑海中能浮现出这位老人的形象。反复朗读思考,边读边圈点勾画、做批注,再在小组内交流。)

4、(1)学生代表在全班汇报,汇报的过程中出示相应的句子。

▲外貌:“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朴实、健康、慈善、有精气神的老人)

▲动作:“引我进了他的小屋,沏了一杯浓茶”。(热情好客)

▲神态、语言:“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摇摇头,伸出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朗声大笑。(自在悠闲、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老人)

(2)指导有感情朗读,个人读、分角色读,读出老人的自信、开朗、豁达。

5、(1)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言外之意是什么?

(2)“这充满自信、豁达的笑声”怎么能“ 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呢?”小组合作探讨这个问题,再汇报,补充发言。

(3)课文重点写扫路人,而文中用了较多的笔墨描写了天游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天游峰的“高”与“险”反衬出扫路老人自强不息、自信豁达的人生态度。)

6、预设:(1)30年后,作者能否喝到老人的这杯茶?

(2)天游峰扫路老人的生活究竟累不累、苦不苦?

四、1、你认为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他身上你有什么感悟吗?

2、让我们记住这位对大山有着深深的热爱与依恋,豁达、开朗、自信的老人吧!再次齐读课题

3、出示学案中填空练习,指名读,齐读。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乐观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板书课题(课题中“峰、人、”两个字用红笔写,且写得很大)

二、引导质疑:

师:看到老师写的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把“峰”和“人”写得那么大?“峰”和“人”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三、自读感悟:

1、多媒体显示学习要求:

(1)仔细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划下自己认为能回答问题的句段。

(2)读一读划的句段,想一想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3)与周围的同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4)读好所划的句段。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

四、班内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1、自由汇报读书体会:

关于峰: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端掉似的。”

——天游峰高、险。

·“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山高而险、石阶多、上去不容易。

(边谈体会边练习感情朗读)

过渡:就是这样一座险峰,一位老人每天清扫着九百多级台阶,此时你心中有什么想法?

关于人:

·“……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她穿一套褪色的衣服……”

·“……为我沏了一杯浓茶……”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他皮肤黝黑,淡淡的眉毛下……炯炯有神。”

·“……悠然地说‘……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做伴,我能舍得走吗?’”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老人健康、不怕累、能吃苦、开朗自信、豁达

(边谈体会边练习感情朗读。)

2、教师点拨(引导深入体会老人乐观的生活态度):

·多媒体显示描写山险而高的句子、描写游人的表现句子、老人说的话,让学生对比着读,谈一谈从中体会出什么。

(在枯燥的生活中找到乐趣;乐观)

·练习感情朗读。

3、设计情境,表演对话:

一人扮演旅游局领导,考虑老人年事已高,劝其回家享清福;另外一人扮演老人,说服领导让其留下继续工作

五、总结延伸:

1、 总结:今天。我们一起与这位貌不惊人的扫路人进行了沟通,他亲近自然,热爱工作,自信乐观的精神却深深留在作者的心中,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像老人那样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在自然中快乐生活吧!

2、 写一句名言。可写感受,写体会,写想法。

六、课后练笔:

多媒体显示练笔要求:

“30年后,作家章武又一次来到武夷山,看到那银丝一样的阶梯……”

根据上面文字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板书: 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 → 扫路人

(险,高) (自信,豁达,开朗)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