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唯一的听众》教案【优秀10篇】正文

《唯一的听众》教案【优秀10篇】

时间:2024-08-22 02:53:59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

《唯一的听众》教案 篇1

教学目标分析: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经是六年级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认识了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桑娜夫妇,认识了为了让我安心读书,而煞费苦心的残疾青年,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请大家打开课本第11课《唯一的听众》。

二、检查预习:

1.抽生开火车读课文。随机纠正读音。

2.生字:

(1)抽生往黑板上板书生字。

(2)全班齐读生字,并说出识字方法。

(3)把生字带拼音写两遍。

3.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写“我”在老教授的帮助下,从原来的没有信心拉好小提琴,到可以面对成百上千的人演奏小提琴的事。)

4.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体会老妇人的良苦用心

1.浏览全文,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平静)

2.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来。

(1)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这是老人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在什么情况下,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再读课文,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②是谁给了我动力,让“我”产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画出描写老教授语言的词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2)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这是老人第二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到了什么?

②找出描写老教授语言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③在老妇人耐心地鼓励下,“我”的技艺在不断提高。再读课文,说说老妇人的称赞和鼓励使“我”发生了什么变化?

(3)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这是老人第三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这次老妇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平静地望着我”的?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

②为什么说老人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做“我”唯一的听众,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最终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那双眼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使“我”战胜自卑,重树信心。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三组句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2)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3)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2.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妇人当时的心理活动。

3.交流所写内容,进行评议。

课后反思:

从上学期以来,一直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到本学期,学生一可以独立完成课前预习,节省了教学时间。本节课,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在小组内读议解决问题。引导学生

《唯一的听众》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我”心理、行动的变化这条线索,理解文章脉络,分清文章层次,归纳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给课文划分意义段,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清“我”在学习拉琴过程中心理及行动上发生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谈话导入。

1、欣赏小提琴曲。

师:大家听得多认真呀,你们就是这首曲子的——听众(板书)。可是曲子好听琴难拉,曾经有一位演奏家,在最初的时候,他只有——唯一的听众,板书“唯一的”,理解“唯一”。(独一无

二、绝无仅有、)

2、齐读课题,质疑。

师:来,咱们再把题目读一遍,把“唯一”这个词读好。(生齐读强调“唯一”)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问什么?(生)

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老师把大家的问题归纳了一下,不外乎这三个:

“唯一的听众”到底是指谁?为什么说是“唯一的”?“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那么,你有什么好方法解决这三个问题呢?(好好地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扫清字词障碍。

1、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想想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难读的句子多读两遍。

2、同学们都读得非常认真,来看看收获怎么样。刚才这三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

(1)“唯一的听众”是指谁?(板书:耳聋的老人→老教授)

一开始我们就知道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直到有一天”,同时抓住文中的其他时间词。(让生勾画)

(2)为什么说是“唯一的”?(生:)

课文哪些段落写到老人听“我”拉琴的事?

其实,还有谁也听过“我”的琴声?(父亲、妹妹)他们有什么评价?(音乐白痴、

锯床腿)(——引出对第一自然段的概括,抓住“我”的心理、行动。)听了这样的评价后,作者的心理和行动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十分沮丧(板书)、不敢在家里练琴)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课文,通过初读,我们知道,这唯一的听众就是指这位耳聋的老人,是她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在她的帮助下,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就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勾一勾“我”的心理发生了变化的词语。交流时,教师请学生填空、补充板书,相机提示“歉”的书写。(十分沮丧→神圣感→又沮丧→抱歉→羞愧、兴奋→从未有过的感觉;)

勾画相关行为的语言,教师引导归纳:不敢在家里练琴(坐)→在树林里练琴→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站→动作)→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关注地点的变化,动作的变化。(设计为填空练习,关注拉琴场合和动作的变化)

(3)“唯一的听众”她到底做了什么事情?(生默读2到8自然段,自己归

纳,交流时,教师提示抓住主要人物做了什么,结果如何。相机板书结果中变化的词语。)(明确地概括出段意)

三、理清结构,划分意义段,概括主要内容。

1、我们解决了同学们的疑问,明白了作者的心理、行动发生的变化后,现在请同学们按照作者的变化给课文划分意义段,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段的段意。(提示9-11是进一步发生变化的原因,可以单独成段)

1段:“我”练琴遭到父亲和妹妹的否定,十分沮丧,不敢在家中练琴。(家中拉琴遭冷遇)

2-8段:写“我”在树林练琴时偶遇一位老人,在老人的不断鼓励下,“我”的琴技不断提高,并逐渐找回自信。(林中练琴遇知音)

9-11段:通过“我”与妹妹的对话得知了老人的身份,引起了“我”心灵的震撼,激起了“我”对老人的感激与敬仰之情。(得知真相憾心灵)

12段:写“我”始终不忘老人对“我”的鼓励和帮助。(舞台演奏生感慨)

2、如果我们把这四部分的段意进行归纳和整理,就能概括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你们能试着概括一下吗?(学生概括并修正。)

(课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组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故事。)

3、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在老人的帮助下,“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想一想,老人究竟用了什么办法让我有如此大的改变呢?下节课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唯一的听众教案 篇3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 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⑵ 仔细阅读文章,边读边思,体会“我”学琴的心路历程,并且补白想象。

2、能力训练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3、德育渗透点:    学习作者学拉小提琴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和老一代音乐人对年轻一代音乐人的呵护和鼓励。

4、美育渗透点:    体味心理路程,感受人性之美。

【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    谈话法,导读法。

2、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仔细阅读文章,边读边思,体会“我”学琴的心路历程,并且补白想象。

2、难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3、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抓住心理活动描写和神态描写,教师相机点拨,以有感情的朗读促进理解。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质疑,整体感知

1、播放《月光奏鸣曲》片段:

同学们,从大家认真、投入的聆听中,我们感受到大家被这首优美的小提琴曲陶醉了,你们,就是这首曲子的──听众(板书)。

可是,曲子好听琴难拉。有一位小提琴的爱好者,刚开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当作是锯桌腿的声音,他感到十分沮丧和灰心,但是后来,他成功了,这都是得益于他的那位──唯一的听众。

板书:唯一的(理解词语)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问什么?(学生自由提问)

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老师把大家的问题归纳一下,不外乎这两个:

“唯一的听众”是指谁?

“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学生对小提琴了解不多,很多同学可能根本不会欣赏,因此用音乐导入学习,让学生对小提琴曲的优美有初步的感受,并由此想到,学习任何一种乐器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读题解题质疑,培养读文质疑思索的学习习惯。)

3、那么,聪明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是呀,要擦去这些小问号,我们还得好好地读读课文。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想想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哦!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现在这两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

⑴ “唯一的听众”是指谁?相机板书:老妇人

⑵ “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请同学在初步朗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

二、朗读体会,没有听众的沮丧

第一个小问号轻轻松松就擦去了,但要把这第二个小问号擦去,还得回到我们的书本上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当时我心情的语句(沮丧)。

出示开头几句话,练习朗读。

“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当然,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无数次折磨之后下的结论,在他们听起来,我拉的小夜曲就像是在锯床腿。这些话使我感到沮丧和灰心。”

抓住“简直是一个白痴、数次折磨、锯床腿”这几个词,因为父亲和妹妹是这样评价我的,读出我当时无比沮丧的心情。相互议议。体会亲人对我的轻视和失望,由此我的学琴之路更加迷茫。

三、品读感悟,有了唯一的听众的自信和兴奋

(这一块我抓两条线索进行教学,一是抓老太太的几处语言,让学生细细体会。二是抓我碰到老太太后自己的心理转变。)

1、面对困难,作者放弃了吗?没有,因为他对学琴充满了热爱。

(我通过引读第二小节,让学生感受我对学琴的热爱。)

2、仅仅凭着我对学琴充满的热爱就能学好吗,不是,这主要还是得益于那个唯一的听众。请同学们默读3~8自然段,找一找描写老妇人的外貌、神态和语言的句子。看看这位听众是如何“帮助”我的。

文中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来,请一名女生读读这几句话。(课件相机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⑴ 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 在什么情况下,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再读课文,并画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

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沮丧──充满了神圣感──沮丧──羞愧、兴奋。)

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心理。如,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环境描写,侧面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② 是谁给了我动力,让我的心理产生这么大的变化?

划出描写老教授的语言的词句,读一读。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a、谈谈体会:从老人的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老人的良苦用心,她在消除“我”的心理障碍。

(第一处:她向我道歉,打消我的戒心,营造宽松和谐的谈话氛围。第二处:鼓励我拉给她听,并声称自己是个聋子。激发我拉琴的欲望。第三处:请求做我的听众,愿意用心听取。)

b、练习读好这三句话。

③ 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老人在默默地鼓励我,在给我信心和继续练琴的勇气。)

⑵ 第二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 出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到了什么?

② 找出描写老妇人语言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感谢、称赞)由衷的夸赞我,激发我信心。

③ 在老人耐心热情的鼓励下,“我”的技术在不断提高。再读课文,说说老妇人的称赞和鼓励使“我”发生了什么变化?(信心倍增,行动、心理均发生变化。)

⑶ 第三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 这次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平静地望着我”的?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

引导体会“手指悄悄打着节奏”等隐含的信息。(琴艺长进)

② 出示“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为什么说老人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你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实听众的举行,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最终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引读:“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3、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理出一条我的心理活动的线索来,由不好意思、灰心、羞愧、兴奋交织、有些自信了。引导学生思考我变得自信起来的原因。得出是老太太的鼓励和赞美。板书:

鼓励、赞美

4、与第一小节前后对照,自读第8小节,找出我练琴时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找变化,练琴时的动作、所付出努力的程度。最终归结到我对学琴的信心。我的转变都来源于老太太真诚的鼓励和赞美。对比朗读,女生读第一自然段,男生读第8自然段,感受我的心理转变。

四、小结

【板书设计】

沮丧:没有听众

自信:唯一的听众(宽容、鼓励、赞赏)

感动:有了听众

成百上千的听众

唯一的听众教案 篇4

教材简析:课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沮丧、幽静、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课前准备:cai课件(小提琴曲《月光》奏鸣曲、课文插图及课文重点句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设疑

1.播放《月光奏鸣曲》。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这首小提琴曲美吗?大家听得多认真、多投入呀!你们,就是这首曲子的──听众(板书)

师:可是,曲子好听琴难拉。有一位小提琴的爱好者,刚开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当作是锯桌腿的声音,他感到十分沮丧和灰心,但是后来,他成功了,这都是得益于他的那位──唯一的听众。

板书:唯一的(理解词语)

2.齐读课题,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问什么?

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老师把大家的问题归纳一下,不外乎这两个:

“唯一的听众”是指谁?

“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带着这些问题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 交流:

①这唯一的听众是谁?

②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妇人。(极瘦极瘦的,耳聋的)

③简单概括地说说�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主要内容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过渡:是的,我从一个音乐白痴走向了成功,这一切的变化都缘自老妇人的影响,那么老人主要是用什么来影响“我”的呢?(语言,神态)

二、研读课文 ,感受鼓励与尊重

1、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地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并想想她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2、汇报交流:请同学们按一定的顺序交流。

a、句子一:

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 “我猜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你不在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①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看出“我”很尴尬、缺乏自信的时候。)

②“我的尴尬和不自信、沮丧原因有是什么?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明白“我”由于被父亲和妹妹说成是音乐方面的白痴而失去学习的信心;明白我好不容易找的自信又因为发觉有人在场而十分沮丧。

如果是你看见了这一幕?你会怎么做?用语言宽慰她?这样做有用吗?

③老妇人这样说,你能读懂她的用意吗?

④她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说呢?请你来读一读。

⑤此时,你觉得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人?(慈祥,关心年轻人)

b、句子二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①你能读明白老人的用意吗?

②在作者看来,这是什么样的语言?请你试试读出诗一样的韵味,能行吗?

③老人诗一般的语言对“我”使我产生了那些变化?

引导学生找出“我”的心理和行动变化的有关描写并通过朗读体会到“我”这时候第一次被人夸奖的兴奋心情。

c、句子三:

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①老人说的是什么真不错?她的心已经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感受到小伙子的进步很快,不断地对他进行肯定,鼓励他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

读到这儿,对老妇人,你觉得这又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呢?

②在老人真诚无私的鼓励下,“我”变了吗?

感受“我”重新找回自信后努力练琴的过程,并联系课文开头进行对比,怕听到“音乐白痴”沮丧——躲到树林里拉——在家里拉琴(找回了自信)

d、句子四:

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改为直述句:有一次,她说:“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

①从这句话里,你又能体会到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

作者对此有疑问吗?

出示:我也常常会忘记了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地打着节奏。”

那时,我总是不由地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天清晨我唯一的听众……”

②那么,这位老妇人到底是不是耳聋人?

作者在文章中这样写到:

我一直珍藏著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感到大吃一惊。妹妹追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12号楼,非常瘦,不过――她是个聋子。”

“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

此时,你想的是什么?

③老妇人究竟为什么说自己是耳聋人呢?

3、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让我们再次回到文章中,划出描写老妇人的眼神的句子,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著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著我。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4、如果说老妇人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一次次“平静地望着我”对“我”来说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最终战胜自己。

(配上小提琴曲《月光》奏鸣曲)

当我第一次在树林里拉琴时,看到(引读)“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著我。”

正是有了她的不断鼓励,我每天清晨都会到树林里演奏,(引读)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著我。”

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引读)“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5、此时无声胜有声,老妇人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又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可选一两处写。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三、总结升华

师:好一位了不起的老人,也许她听到的演奏太多太多,但作为一名音乐家,能亲眼看到一名音乐学子的巨大进步,又怎么不感到欣慰,感到高兴哪!也许� 后来我成功了,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面对鲜花、掌声,我不由自主的想起的却是……

生接着课文读完,“每天清晨我唯一的听众”。

师:正是由于她——(我才由音乐上的白痴走向成功。

四、回归生活,感悟人生。

一滴小小的水珠,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一句温情的话语,可以给人心灵上的抚慰,

一个善意的眼神,可以给人增添力量,催人奋进,

在你的生活中,可曾有令你心动的话语,善意的眼神?用你的心去品味这些意味隽永的人生哲理吧!把它作为生命中美好的一页记录下来。

五、板书:

11、 唯一的听众

老妇人:             尊重  鼓励  肯定  欣赏

“我” : 音乐白痴————————————————成功

自信  刻苦  努力

《唯一的听众》教案 篇5

教学方法:

1、 以读代讲,以读激思,以读促悟;在读中感悟体验,在读中培养语感,学习语言,在读中受到熏陶。

2、长文短教。作为第一课时,紧紧围绕老教授的言行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沮丧、蹑手蹑脚、抱歉、溜走、羞愧、兴奋、尽心尽力、割舍”等词语。

2、学习老教授的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老教授对“我”的爱护和鼓励,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感受老教授的良苦用心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3、继续学习写人物通过抓住人物语言、神情、动作、心理等方面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

品味描写老教授真诚的语言和神态的语句,体会其心理及其对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进而体会老教授的良苦用心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教学难点:

明白老教授说自己是耳聋,体会她的良苦用心。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检查字词。

1、直接揭示,理解“唯一”。(只有一个,与众不同,对故事的发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检查字词。

词语:沮丧,蹑手蹑脚,抱歉,溜走,羞愧,兴奋,尽心尽力,割舍

(1)读准词语,特别是多音字“兴”“尽”;

(2)正确书写“沮丧”“抱歉”“羞愧”等常用难写的词。

二、再读课文,提炼主线。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从“唯一的听众”切入,提炼主线。

出示: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1)“那时”是什么时候?(2)再读句子,你有什么问题?

三、抓住语言和眼神,感受人物

1、再次走入课文,老妇人是一位怎样的人?划出有关的语句,并做简单的批注。

2、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3、重点品读老妇人的语言。出示:

“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1)读句子,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2)老妇人为什么要说自己耳朵聋?你还从哪儿感受到老教授的良苦用心?

(3)从“每天早晨”你体会到什么?

a、这是老妇人委婉地给我提出要求,要求我每天早晨去练琴,激励我要持之以恒,与此同时,老妇人也要每天早晨来听。

b、老夫人为什么要每天早晨都来当我的听众?是我的琴声好听吗?

(4)指导读好这三句话:你能相像出老教授说话时是什么表情?什么语气?

4、比较感悟,体会后置式表达的。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2.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接触了一篇感人的课文,大家还记得题目是什么吗?(板书课题)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总觉得有好多好多的话想说,你们一定也有这样的感受吧!就让我们再次走进他们的故事中去吧。

二、交流感悟、研读课文

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一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音乐白痴小提琴手)

2.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化的原因。

3.品读老妇人对我讲的话,想一想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体会每句话的含义。(相机出示课件)

①老人叫住我,她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指导朗读。

当我在树林里为拉不好小提琴而感到懊恼,认为这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在幽静树林里的平静心情,深感内疚、抱歉地冲老妇人笑笑,准备溜走时,从老妇人说的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呢?

(引导学生体会出这是老人自己主动承担责任,她的言语中充满了对我的尊重和理解。)

②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指导朗读。

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感想?我是拉得非常好吗?从哪可以看出来?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是在鼓励,让我不要懊恼、灰心,并打消我的顾虑,不要在意她在场,拉好拉坏她都听不见,让我毫无顾忌地大胆的练习。)

③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指导朗读。

老人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增添了几份信心,此时此刻,她心里在想什么呢?

(引导学生体会这是老人在鼓励我要持之以恒地练琴。主动做听众,是对我练习琴技的一种无言的督促。)

④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指名朗读。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想法呢?

(引导学生体会出这是老妇人对我的肯定,彭励我不断努力。)

⑤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

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她的话使我感到只要刻苦练习,琴声能给他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4.老人的语言是真诚的,作为一个自称耳聋的音乐教授,她鼓励我、帮助我的别外一种形式是她平静的眼神。请同学们找出关于老教授眼神描写的句子。在文中画出来。

出示课件:

学生朗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①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我。

当我拉出像锯床腿的声音时,她的平静给我勇气和力量,让我毫无顾忌的大胆练习。

②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当我有了几分信心,每天去练习,她的平静,鼓励我不断努力。

③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当我渐感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她的平静,体现了对我更高的要求,告诉我不要满足,继续努力。

5.老教授用她那真诚的鼓励和平静的眼神(板书:真诚的鼓励 平静的眼神),让我由一个被家人称之为音乐白痴的人,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小提琴手。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最后一段,一起来感受我的成功。(出示第最后一段的课件)

读了这段话,你能体会到小伙子此刻的心情吗?(板书:感激 敬佩)

三、拓展延伸

1.同学们,我之所以找到自信并由此获得了成功,能熟练地拉出许多曲子,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这都要感谢这位慈祥的老人。感谢老妇人的真诚关爱。在你们的生活中,是否也有一些像老教授这样,一直默默地鼓励和支持你的人呢?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打开记忆的大门,走进回忆的殿堂吧。

2.学生谈谈自己生活的感受。

四、作业

写一写你的亲人朋友是怎样鼓励你的。

附:板书设计

11、唯一的听众

我──敬佩、感激──>老教授

音乐白痴 真诚的鼓励

小提琴手 平静的眼神

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热爱音乐、但琴技却十分糟糕的青年,在一位自称耳聋的音乐教授的真诚鼓励帮助之下,成长为一个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中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主要通过学生品读重点语句、讨论交流来实现。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重点子语句虽然有通过课件一一展示出来,但在品读老教授言行、神态的重点语句方面却只是蜻蜓点水、仅浮于表面,而未能深入、落到实处。

二、因重点语句品读未能真正落实,致使课堂时间分配前紧后松。后面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尴尬情形。

三、课件出示不够及时,显得滞后。没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四、课堂的教学应该体现良好的师生互动。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感觉自己做得很不够。虽时常发问,提问方式却显得过于呆板。师生互动上,面向全班同学交流过少。

唯一的听众教案 篇7

课题唯一的听众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理解了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

3、能用“美”组成词语形容课文中的人、事、物。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课前

准备 1、搜集本课的有关资料。

2、制作课件。

怎样实现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课时

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抓住老妇人的语言感受老妇人的教育技巧。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把要解决的问题及方法指导写清楚)

一、导入“用“美”可以组成那些词语。(学生组词)同学们组了好多词语,今天,我们可以用这些词语来赞美文中的人、事、物。

板书课题:唯一的听众

二、自由朗读课文。

1、课文中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出示下列词语,读读写写。

诅咒难以置信介意潜滋暗长沮丧

三、再读课文,用前面组成的词语造一个句子,赞美文中的老妇人。

1、补充句子:这是一个的老妇人。

3、自学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体会老妇人独特的教育技巧和美好的心灵,说说你这样补充的理由。

4、学生自学。鼓励学生在书中画一画,写一写

5、同位交流自己的自学成果。

四、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时,教师出示老妇人的几段话。

1、出示:我猜想你一定拉得很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1)老妇人在什么情况下说这番话的?

(2)从课文中我们到这位老妇人的身份怎样?

(3)她听到我刺耳的拉琴声,看到我要离开,老妇人会想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听了老妇人的话。我会想什么?

(5)指名朗读这段话。

2、出示: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着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1)老妇人为什么说这番话?她此时会想什么?

(2)从“每天”一词你能体会到什么?

(3)听了她的话,我会想什么?

(4)齐读,感受老妇人的美好心灵。

3、出示:我停下来时,他总不忘说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1)老妇人说这话的用意是什么?

(2)这句话对“我”有什么作用?

4、出示: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1)老妇人为什么这样说?

(2)此时我会怎样想?

(3)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五、讨论:在老妇人的鼓励下,我发生了什么变化?

当妹妹告诉我,老妇人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时,“我”会想什么?

六、读倒数第二自然段,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读后坪伊朗朗读情况。

七、学习最后一段,。讨论“老妇人的言行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八、指名朗读全文,说说作者前后发生了设么变化?从他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九、看课文中的彩图,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美好的心灵。

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生词。

2、感受作者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愿望

围绕这一问题贯穿全文渗透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的语言,体会教育技巧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参与探究,其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及时的引导、颠簸

第二课时

课时

目标

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把要解决的问题及方法指导写清楚)

一、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交流讨论:

1、 “我”初次遇到老妇人时,如果老妇人告诉我她是音乐学院的教授时,我的情绪将会怎样?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

(2)全班交流。

(3)使学生感受到从妹妹的表现中更能体现处罚哦夫人的人格魅力。

三、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表演课本剧。

1、小组共同设计剧本。

2、表演剧本。

3、评议表演情况。

四、展示自己的摘抄本。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七、师小结(略)

设计意图

如何检测:

检查听写交流感受体会,检查朗读。

作业设置: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推荐阅读《平分生命》《最美的书包》

3、搜集讲究教育技巧的故事(选做)

板书设计:

唯一的听众

音乐白痴真正的小提琴手

关怀帮助鼓励

《唯一的听众》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从一个音乐白痴走向成功,这一切都缘于老人的影响,那么,老人主要是用什么来影响“我”呢?

二、研读课文,感受鼓励与尊重。

1、研读老人诗一般的语言。

(1)师:是啊,老人诗一般的语言令“我”感动,也令所有的读者感动。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用“——”划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反复读这些句子,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些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2)学生读、划、说。小组内交流。

(3)集体交流。(出示课件)

句子一: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你了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师:老人真的耳聋了吗?为什么她要这样说?知道朗读。

句子二:“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每天早晨?”

师: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引说——(齐读句子)是呀,老人的语言如诗一般,她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增添了几分信心,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老人诗鼓励“我”要持之以恒地练琴)

指导朗读。

句子三: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想象什么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什么?听了老人的话,我的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指导朗读。

句子四: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师:为什么琴声会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呢?

2、研读老人平静的眼神。

(1)师:老人如诗般的语言让人感动着,老人那平价店眼神也令人难忘。让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老人眼神的句子,用“~~~~”划出,反复读,想一想,从老人的心灵之窗中,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读、划、讨论。

(3)交流:(出示课件)

句子一: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着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句子二: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句子三: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4)齐读这三个句子。

(5)师:此时无声胜有声,老人平静的眼神背后,又在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写一写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可选一两处写。(课件播放小提琴乐曲)

学生写后交流。

师:那双眼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了,那双眼睛使“我”战胜自卑,重树信心。后来——引读最后一段。(出示课件)

师:读了这段话,你能体会到小伙子此刻的心情吗?文中哪句话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a、解释“唯一”的含义,升华主题。

b、当我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我唯独想起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心中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我”会想到什么?

三、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教师总结。

2、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

3、谈收获。

四、布置作业

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五、板书设计:

唯一的听众

鼓励

音乐白痴————小提琴演奏家

关爱

研修心得:

《唯一的`听众》是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第三单元的主题就是感悟真情,唱响心灵之歌。而这篇文章正是通过一位音乐老教授装聋对青年小提琴手进行鼓励、帮助从而使青年人获得成功来歌颂人间真情的。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是我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二是老妇人的语言,通过这两条线表现出老妇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表达出我对老人这与众不同的帮助方式的感激和敬佩之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如何读懂课文。 2 、从老妇人的言行、神态和我的心理、行为变化两个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我”对老妇人的感激与敬佩之情。重难点:揣摩老人的语言和眼神,感悟老人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教学之后感受颇多,纵观整节课有以下几方面可谈:

一、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

在本节课中,我为了让学生能感受老教授的美好心灵,设计的读的形式有多种。如:指名读,齐读,小组读,引读,师生共读,自主读等。

二、引导启发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关注了大多数学生。

虽然我班有五十多个学生,但我尽量要求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我尽量提供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闪光的一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抓住重点字词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句子是一篇文章的关键,重点词语又是句子的关键。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句去品读文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四、启发式教学,深入教学。

五、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但本节课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1、板书过于简洁,内容过多。

2、齐读部分过多。

3、教师要少讲,多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和时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取长补短,在不断学习中进步和成长。

《唯一的听众》教案 篇9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唯一的听众》课文

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下的结论。在他们听来,我拉小夜曲就像在锯床腿。这些话使我感到十分沮丧,我不敢在家里练琴了。我发现了一个练琴的好地方,楼区后面的小山上有一片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

一天早晨,我蹑(niè)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但我很快又沮丧起来,我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

我感觉到背后有人,转过身时,吓了一跳: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

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聋子。我拉了起来。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妹妹追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12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个聋子。”

“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

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我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唯一的听众》教案

教学目的:

1、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运用写人文章的学法深入研读。

2、理解文中老人的语言与神态描写。

教学难点:

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小提琴曲,教师引导:同学们,小提琴曲是多么美妙动听,可是要能演奏出这样美妙的音乐付出多少艰辛,经历多少磨难!而一个别

二、研读:

(一)引导学生回忆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

1、我们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对于这样一篇写人的文章,该如何学,相信同学们自然心中有数了,该如何读,如何画批,请你用行动回答老师吧!

2、学生默读,画批人物的言、行、神。

(主要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次要人物:心理描写。)

(二)重点交流。

1、品味老妇人对“我”讲的话,想一想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体会每句话的含义。

①“是我打扰了你吗?……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的非常好……请继续吧!”“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听到了“我“糟糕的琴技,老妇人的语言里充满了尊重和理解。

她故意装聋,是为了让我练琴时无所顾忌,减轻负担,鼓足勇气。

这种善意的欺骗是一种真诚的鼓励。

主动做听众,这是对我练习琴技的一种无言的督促。)

问:那么我听了这样的话,心理有什么变化吗?

我由懊恼羞愧变得有了几分信心。

从一开始的灰心,到现在有了信心,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转变啊!这正是由于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

能否把不同的人物的口吻读出来吗?

②“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这是对我练琴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让我产生了从未有的感觉,那种感觉是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份执着,一股力量。)

③“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

(她的赞扬鼓舞,是我发奋练习的不竭动力,老教授善于循循善诱,使我爱上了小提琴。)

问:我的反应如何?

我常忘记她是聋子。

(我演得如此投入,得益于老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

过渡:

老人的语言是真诚的,作为一个自称耳聋的音乐教授,她鼓励、帮助我的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平静、深沉、明澈的眼神。也就是神态描写。

2、找出老教授的眼神描写,重点交流。(三次“平静地望”)

1)当我拉出像锯床腿的声音时,她的平静,给我勇气和力量,让我毫无顾忌的大胆练习。

2)当我有了几分信心,每天去练琴。她的平静,鼓励我不断努力。

3)当我渐感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她的平静,体现了对我更高的要求,告诉我不要满足,继续提高。

3、解决学生的问题:

①为什么不拆穿这个谎言?

联系《我看见了大海》,因为这体现了老教授教育方法的独特,她并没有给予我琴技上的指导,只是给予了我最宝贵的信心。其实老教授的“不教而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啊!

②为什么当我在成千上万的观众面前演出时,总是忘了那唯一的观众?

表达了我对老教授无限钦佩,敬仰之情。是她的循循善诱,积极鼓励,真诚无私地帮助,使我树立了信心,刻苦练习,最终获得成功。

配乐朗读最后一段。

三、拓展:

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老教授和一位怎样的小提琴手?

填空:(二选一)

(真诚有爱心的老教授

勤学苦练有信心的小提琴手)

我想对老教授说(你真是高明的教育家),我还想对小提琴手说(你真幸运,遇到了伯乐),我更想对自己说(我要努力,做事相信自己,努力做到最好)。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的帮助。老人的爱心和善良默默带领着我走进了成功的大门。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而课文的理解重点就是通过老妇人的语言神态描写和“我”的心理行动变化描写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材的美德。因此,在学习课文时,着重品味描写老教授真诚的语言和神情的语句,展开合理想象,体会其心理及其对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尽可能地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机会,是我这堂实验课的探索方向。通过查一查、听一听、问一问、想一想、画一画,论一论、练一练等多渠道学习与训练,觉得还是得到了点滴收获:

一、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多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努力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得到提高。在揭题以后,就要求同学们自由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在学习老教授的言行时,通过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画一画等环节,再次要求学生有自己的思考的基础上再和同学讨论。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拓宽了思路,在后面的发言中看出也取得一定效果。因为他们是实实在在地在实践着,发言踊跃,讨论也较为热烈。他们边思边在老教授的语言神态描写等句子上进行批注,或多或少的写上自己的感受。我想,学生的自主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应该在这些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得以培养和提高。

二、抓主线,明确辅线,着力要求学生在理解中感悟真情。这篇课文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于是,学生划批、汇报时应以老人为主,辅之以我的变化,一主一次,一明一暗。学生在学习老教授的语言和神态描写时,也能够自然而然地联系“我”的心理和行动描写,从而较为清楚地体会老教授的言行给“我”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三、让学生在想象中感悟和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于本课理解上的另一个难点,也就是老教授的神态描写“她平静地望着我”这句话在文中重复出现了三次。� 怎么办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出示了寂静的树林、老教授“平静地望着我”、“我”在专心拉琴的图片,要求学生看着画面,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身处地去感受一下当时人物可能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结果,学生的回答基本上能切合本文的主题,都能体会到老教授为了维持那个美丽的谎言,一再用平静的眼神鼓励作者的良苦用心。

《唯一的听众》教案 篇10

一、案例背景:

《唯一的听众》一文主要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多次平静的眼神默默地注视着我,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地帮助。课文情节很有戏剧性,极具感染力,很多孩子都很感兴趣。我以老妇人三次“平静的注视着我”为切入点进行“写”的教学,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下面是相关的教学片段:

二、案例片断:

片段一:

音乐响起,师动情地读第二段,第二段较长,较难理解,师的范读将“林中奇遇”的情节再现。

师:接下来的几段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可以默读、自由读、找伙伴合作读等等都可以。

(生以各种形式读文)

师:都读完了吗?(许多学生打算表达,跃跃欲试。)

师:别急,好文章不厌百回读,咱们再浏览一遍文章,在你有所感悟的地方写上旁注,这样你的收获会更大。(整个课堂静思默想,许多学生拿起笔圈点勾画……)

片段二:

师: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来。

生画出来三句。教师出示三组句子,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1)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平静地望着我。

(2)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3)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师:平静地神态背后,老妇人在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妇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可选一两处写一写。

师出示:

(1)当我沮丧地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2)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3)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学生写,然后汇报)

生1、当我沮丧地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小伙子琴拉得不怎么好,但他这么早就来这儿练琴,我应该鼓励他。”

生2、当我沮丧地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哟,这个小伙子这么勤奋啊,这么早就来练琴,我可不能妨碍他。”

生3、当我沮丧地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看来这个小伙子对自己没多少信心,我得帮帮他找回点勇气。”

生4、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不错,一天比一天有进步,继续努力吧。”

生5、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嗯,这个小伙子不错,能每天都来练习,一定会成功的。”

生6、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啊,看,你的进步多大!”

生7、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小伙子,你拉得真棒!我送你一句话‘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三、案例反思

读写结合,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作文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作为教师要理顺读写的关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读写的训练,将训练真正落实到实处,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临近毕业的学生已经有五年的阅读经验了,足以掌握读写整合的主要方法: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等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来进行合理想象,课堂上我及时进行了肯定与点拨,强化了学习行为。

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熟悉教材,为下一步的探究感悟奠定坚实的基础。读的方式一改流行的单调的学生自由读为灵活多样而行之有效的多种方式读,既有自主地站起来读,又有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既有如痴如醉的琅琅而读,又有静心投入的细细默读。我还在课堂中声情并茂的配乐范读,对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指导学生提高朗读水平大有裨益。

“写”是课堂的一个缩影,它折射出的是阅读教学的有效程度。它既是显性目标,也是隐形目标。因此,我们不得不说,“写”是语言训练的新机制,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三维目标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的教学实践的整合,阅读教学中的“写”是建立在学生与文本、作者充分“对话”的基础上,是阅读的拓展和升华。它本身也是一种阅读,只是要求更高,层次更深。本课教学,在学生对文本有了全面、深入的理解之后,我加入了这一环节,以老妇人三次“平静地注视着我”为切入点进行“读写整合”。学生并没感觉到困难,反而很乐于去读去写,这样,不同的心灵火花便释放出来,学生也为自己的小见解感到愉悦。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一种方法,往往不止是一次练习就能掌握好,只有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读写结合,在反复交替的训练过程中,逐渐强化和内化,才能掌握一时难以掌握的东西,最终转化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