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课教案优秀4篇
时间:2024-01-06 05:25:40
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康复训练课教案优秀4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康复训练 篇1
面肌痉挛手术后的康复训练包括自我按摩和表情肌康复训练,来看看具体该怎么做吧。
一、自我按摩
在患者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可试试自我按摩。按摩部位和方法如下:
1.枕额肌额腹 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沿着枕额肌额腹的方向从眉弓向头顶及从头顶向眉弓方向轻轻地按摩。按摩时可以轻轻地从眉弓处向头顶发际处推拉,或缓慢地揉搓。
2.眼轮匝肌 手术后,大部分患者表现为闭眼功能障碍及流泪,主要原因是眼轮匝肌不能有效地收缩,不能将眼轮匝肌从凸出的眼球上方拉下闭合。先让患者闭眼后,用指腹沿着上下眼睑或眶下缘间的凹陷处按摩。在上、下眼睑上从内向外,再从外向内轻轻地推拉,有助于上眼睑功能恢复。这种方法亦有助于闭眼。一般周围性面瘫主要表现为上眼睑闭合障碍。重度病变型面瘫,可以出现下眼睑上提障碍。个别患者出现下眼睑轻度外翻,主要由于面瘫后下眼睑松驰所致,也可采用上述手指推拉的方法治疗。
嘱患者闭眼,用拇指及食指的指腹,分别沿着下眼睑皮肤从内向外,再从外向内轻轻地推拉。个别患者在面部表情肌大部分恢复后,遗留上眼睑闭合不全,采用此方法按摩治疗,可避免或减轻恢复后的眼睑挛缩。
3.提上唇肌 提上唇肌又Q上唇方肌,起源于眶下孔上方、眶下缘的上颌部,此处位于眼轮匝肌的深部。提上唇肌的一部分肌纤维向下进入上唇外侧皮肤,其他纤维与口轮匝肌纤维交织。因此,按摩时应在患侧的上口轮匝肌向鼻翼旁及颧部按摩,然后沿着鼻唇沟或口角上向颧部按摩。用拇指或食指和中指指腹按揉颧部或沿着肌肉方向推拉按摩治疗。
4.颧肌 颧肌分为颧大、小肌,起于颧骨止于口角。主要上提及向外拉口角,可沿着肌纤维,由口角旁向颧骨方向推拉或按揉。
5.口轮匝肌 上口轮匝肌:用食指及拇指的指腹,沿着患侧口角向人中沟方向,然后沿着人中沟向口角方向按摩。下口轮匝肌:用食指及拇指指腹,沿着患侧口角向中心方向,然后再向患侧口角方向按摩。
6.下唇方肌 用拇指指腹从口角下方向内侧及向下轻轻按摩、推拉,有助于下唇方肌、颏肌、三角肌功能的恢复。
二、表情肌康复训练
患侧面部表情肌出现运动后,进行有效的表情肌康复训练可明显地提高疗效。进行主要肌肉的功能训练,可促进整个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恢复正常。在训练时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选择下述的治疗方法,每日训练2~3次,每个动作训练10~20次。
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1.抬眉训练 抬眉动作的完成主要依靠枕额肌额腹的运动。在失用型、轻、中度病变型面瘫中,枕额肌额腹的运动功能最容易恢复。可嘱患者上提健侧与患侧的眉目,有助于抬眉运动功能的恢复。
2.闭眼训练 闭眼的功能主要依靠眼轮匝肌的运动收缩完成。训练闭眼时,嘱患者开始时轻轻地闭眼,两眼同时闭合10~20次;如不能完全闭合眼睑,露白时可用食指的指腹沿着眶下缘轻轻地按摩一下,然后再用力闭眼10次,有助于眼睑闭合功能的恢复。
3.耸鼻训练 耸鼻运动主要靠提上唇肌及压鼻肌的运动收缩来完成。耸鼻训练可促进压鼻肌、提上唇肌的运动功能恢复。有少数患者不会耸鼻运动,在训练时应注意往鼻子方向用力。
4.示齿训练 示齿动作主要靠颧大、小肌、提口角肌及笑肌的收缩来完成。而这4块肌肉的运动功能障碍是引起口角歪斜的主要原因。嘱患者口角向两侧同时运动,避免只向一侧用力练成一种习惯性的口角偏斜运动。
5.努嘴训练 努嘴主要靠口轮匝肌收缩来完成。进行努嘴训练时,用力收缩口唇并向前努嘴,努嘴时要用力。口轮匝肌恢复后,患者能够鼓腮,刷牙漏水或进食流口水的症状随之消失。训练努嘴时同时训练了提上唇肌、下唇方肌及颏肌的运动功能。
培智二康复训练课 篇2
康复训练课(一)动动手指头(上)
(精细动作的训练)
教学内容:
幼儿手指游戏《手指变变变》。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动手活动手指; 2、检测学生精细动作和手指分工的情况; 3、对学生注意力和理解能力的训练。
教学重点:
1、学生能理解并执行老师的指令; 2、学生能感知到自己手指活动的意图;
3、学生能够手口结合的完成小动物的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
1、学生能感知到自己手指活动的意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好朋友,他们就是我们的小手指,我们的小手指啊,可以变出很多很多的魔术,看看老师是怎么变的?你们要仔细看清楚哦。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师:
1、老师伸出左手和右手的一根手指头,双手在胸前转动,变呀变呀变呀一会就变成了毛毛虫,并在课件上出示毛毛虫简笔画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理解手指变得像毛毛虫。
2、看了老师表演之后,让学生跟着老师学,模仿老师的动作,手指不灵活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协助。然后选同学上来做示范。
3、你们真棒,全都会了,那现在我们伸出左手和右手的两个手指头,双手在胸前转动,变呀变呀变呀一会就变成了小白兔,并在课件上出示小白兔的简笔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让学生跟着老师变,动动手指头。)
4、老师伸出左手和右手的三根手指头,双手在胸前转动,变呀变呀变呀变成了小花猫,并在课件上出示小花猫的简笔画,突出小花猫的三根胡须。(让学生跟着老师变,动动手指头。)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要求学生一边念一边变魔术,手口结合。
2、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个变魔术的小游戏,表现好的可以上台示范,带领大家一起。
教学后记:
这节课从变魔术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变出小动物的同时加入了简笔画图片,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小手所变出的动物。在整节课对学生的课堂纪律和注意力的把握还不够,班上学生各有差异,对手指不灵活的学生要更多的协助。
康复训练 篇3
落枕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夜间睡觉时姿势不当或颈部受风寒都可以引起落枕。患者经常是头一天晚上睡觉时脖子还好好的,一觉醒来,发现脖子酸痛,不能转动,使人十分痛苦,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落枕病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睡眠姿势不良导致肌肉拉伤,睡觉时头颈长时间处于过度偏转的位置。或者是睡眠时枕头不合适,过高、过低或过硬,使头颈处于过伸或过屈状态,引起颈部一侧的肌肉紧张,使颈部肌肉发生静力性拉伤,导致颈部气血运行不畅,局部疼痛,动作受限。二是感受风寒,盛夏贪凉,空调或者电风扇使用不当。睡眠时颈部受风着凉,使颈部僵硬疼痛,动作受限。
落枕的康复方法比较简单,采用拿捏按摩或者功能训练的方法都可以快速而且较好地消除或改善落枕的状况。有经验的按摩师在对颈部进行松解之后轻轻一扳,听到颈部“咔”一声响,颈部僵硬疼痛和动作受限的状况马上得到缓解或消除。由于颈椎是人体一处非常重要而脆弱的部位,非专业人员随意扳转容易发生危险,建议读者朋友在发生落枕的时候不要轻易采用扳颈椎的方法。这里介绍一组改善颈部的血液循环、松解颈部肌肉痉挛的康复方法,该方法简单、安全、实用,在进行功能训练的同时拿捏疼痛的部位,对缓解落枕效果显著,供读者们参考:
1 拔颈椎左手拿捏:
平坐,全身放松,呼吸自然,然后缓慢拔直颈椎,下颚略向内收,使颈椎、脊椎都拔直,保持颈椎拔直的姿势后开始用左手横向拿捏颈椎:用左手掌四指横按在颈椎右边,分三段用四指从右向左横向拿捏颈椎右边肌肉,每次拿捏时呼气,同时用力拔直颈椎,使颈椎右边的肌肉在拔直拔紧的状态下受到向左横向的拿捏,以松解颈椎右边的肌肉。如此呼气时拿捏和拔直颈椎,吸气时放松颈椎。先拿捏颈椎上段(第1、2、3椎)10次左右,次拿捏颈椎中段(第3、4、5椎)10次左右,再拿捏颈椎下段(第5、6、7椎)10次左右。之后慢慢放松还原,如图1-1、图1-2。
2 拔颈椎右手拿捏:
接前式,与右边拿捏相反,用右手四指分三段向右各拿捏颈椎左边肌肉10次左右。之后慢慢放松还原,如图2-1、图2-2。
3 颈椎右侧拿捏:
接前式,颈椎缓慢向右侧弯,使颈椎左侧肌肉拉紧后,用左手(或右手)掌横按在颈椎左侧,分四~五段用四指由后向前拿捏颈椎左侧和左肩部肌肉,每次拿捏时呼气,同时用力向右侧弯曲颈椎。如此呼气时拿捏、吸气时放松颈椎。依次拿捏颈椎上段、中段、下段、大椎及肩部各10次左右。之后慢慢放松还原,如图3。
4 颈椎左侧拿捏:
接前式,与右侧拿捏棚反,颈椎向左侧弯后,用有手(或左手)掌横按在颈椎右侧,分四~五段用四指由后向前拿捏颈椎右侧4和有肩部肌肉10次左右。之后慢慢放松还原,如图4。
5 右转头拿捏:
接前式,头缓慢向右转,目视右后方,然后用右手掌横按在颈椎左侧,分四~五段用四指由后向前拿捏颈椎左侧和左肩部肌肉,拿捏方式同前。如此依次拿捏颈椎上段、中段、下段、大椎及肩部各10次左右。之后慢慢放松还原,如图5。
6 左转头拿捏:
康复训练 篇4
摘 要学前阶段是康复教育的根基阶段,也是康复教育的最佳阶段。文章分析了树立科学的训练理念、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目标、选择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等三点学前特殊儿童的运动康复训练策略,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学前特殊儿童运动康复训练的三种评价方式,即动作发展评价、健康体适能评价以及社交能力评价,以期对学前特殊儿童运动康复训练活动的科学开展能够有所启发。
关键词运动康复训练学前特殊儿童训练策略训练评价
学前阶段是康复教育的根基阶段,也是康复教育的最佳阶段。对于学前特殊儿童而言,运动康复训练的科学开展不但具有缺陷补偿的生理功能,还具有促进学前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心理功能和提高学前特殊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社会功能。因此,针对学前特殊儿童设计并开展科学的运动康复训练活动,对于学前特殊儿童动作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心理功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更好地帮助学前特殊儿童融入班级生活、家庭生活以及周围的社区环境。
一、学前特殊儿童运动康复训练的实施策略
首先,在对学前特殊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要注意树立科学的训练理念。树立科学的训练理念是高质量、高效率开展运动康复训练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具体到学前特殊儿童的运动康复训而言,为了实现学前特殊儿童缺陷补偿与身心健康全面协调发展的训练目标,应树立“医训结合”的训练理念,以“医训结合”的训练理念为导向,将基础动作训练、体适能训练以及体育游戏等合理的融入所开展的运动康复训练活动之中,确保运动康复训练活动的高质量、高效率开展。
其次,在针对学前特殊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要注意根据不同类别的特殊儿童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目标。特殊儿童包括不同的类别,如听障儿童、智障儿童、自闭症儿童、脑瘫儿童等,在针对不同类别的特殊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所要发展的核心能力显然也存在明显的不同。例如:在针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训练的核心目标应为“发展其基本运动功能、培养其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所以在开展训练时,训练的重点就应放在基本运动功能的训练以及听指令训练和社交能力训练等方面;而在针对脑瘫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训练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其语言、动作以及思维的灵活性,促进其功能恢复”,所以在开展运动康复训练时,就应该针对患儿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粗大和精细运动功能训练。
最后,在针对学前特殊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要注意根据不同类别的特殊儿童选择有针对性的训练策略。不同类别的特殊儿童,不但生理缺陷和身心特点存在不同,其对运动康复训练的需求也各有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类别的特殊儿童选择不同的、有针对性的运动康复策略,是确保运动康复训练成效的关键。例如:在针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运动康复训练活动可以结合结构化的训练策略来开展;在针对听障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运动康复训练活动则应注意结合听觉训练的康复教育原则和康复教育方法;而在针对脑瘫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运动康复训练活动则应注意结合适应性训练的方法策略和思维训练的方法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运动康复训练的质量和成效。
二、学前特殊儿童运动康复训练的评价方式
学前特殊儿童的运动康复评价指的是根据运动康复的目标,对运动康复训练的过程和运动康复训练的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价值判断的结果对后续运动康复训练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在针对学前特殊儿童运动康复训练进行评价时,常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动作发展评价。学前特殊儿童的动作发展评价,指的是针对学前特殊儿童的动作发展状况所进行的评价。常用的评价量表主要有《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二版》(PDMS-2),PDMS-2主要是针对0~7岁之间的特殊儿童设计的,主要的评价内容为0~7岁之间特殊儿童的粗大动作发展情况和精细动作发展情况,是针对学前特殊儿童进行动作发展评价时,常用的评价量表之一;此外,《Brigance早期发育量表二版》(BriganceIED-Ⅱ)也可以用于学前特殊儿童的动作发展评价。
二是健康体适能评价。健康体适能的发展不但能够提高学前特殊儿童的自信心,还能够促进学前特殊儿童与生活环境之间的适应与融合,所以,健康体适能也是学前特殊儿童运动康复评价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方式。在针对学前特殊儿童进行健康体适能测试时,常用的主要为《Brockport体适能测试》(BPFT),其共包含了27个测试项目,能够让测试者在面对不同类型的学前特殊儿童时,灵活地进行测试,从而对接受测试的学前特殊儿童的健康体适能发展状况作出客观、科学的判断。除此之外,《身心障碍者最佳身体测试》也可以用于学前特殊儿童的健康体适能测试。
三是社交能力评价。在针对学前特殊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评价时,评价不应该只停留在动作和健康体适能等显性的、表层的内容之上,同时还应该对学前特殊儿童的社交能力进行判断和评价,以更加全面地衡量运动康复的效果。在针对学前特殊儿童的社交能力进行评价时,常用的测量工具主要是弗吉尼亚州适应体育课程(UVA-APE)社交技巧清单,在这一清单中包括了应对冲突和问候他人等在内的10个与社交能力相关的测试类别,能够对学前特殊儿童的社交能力发展状况做出较为全面的衡量和判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