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触摸春天》教案(优秀3篇)正文

《触摸春天》教案(优秀3篇)

时间:2023-09-23 01:01:33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触摸春天》教案(优秀3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 篇1

一、揭题: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你从哪里感受到春天的到来?

2、刚才,我们都谈了自己视觉感受到的春天。那么,一个盲人心中的春天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齐读:触摸春天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检查自学:

(1)读词语:

浓郁 流连 小径 引导 流畅 悄然

灵性 经历 瞬间 扑闪 弧线 飞翔

概念 权利 缤纷 花繁叶茂 磕磕绊绊

多姿多彩 清香袅袅

(2)这么多好词语,放在课文中,课文显得更美了。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吧,思考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谁来说?(盲童安静欣赏春天的美景!)

三、精读课文:

盲童欣赏春天的景色,这是多么令人惊奇、意外的事啊!课文中很多内容都令人怦然心动。

1、请你再读读课文,读到令你感到意外的句子,请你把它划下来。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说,根据学生回答分别出示句子,并引导学生理解:

(1)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理解:流畅是什么意思?一个盲童怎么能在路上走得那么顺畅呢?(说明安静经常来这儿。)从课文的前面一些句子中也可以看出安静经常来这儿。(整天在花香中流连、在花丛中穿梭。)

指导朗读:速度应稍微快一点,读得流畅。

(2)整天在小区里穿梭,怪不得: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理解)

比较: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是呀,安静对这儿是多么熟悉啊!看来她对小区的春天非常(喜欢、热爱)

你瞧,美丽的蝴蝶都被安静的热情感动了。

(3)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理解:这是多么神奇啊!指导读出意外、惊讶的语气。与其说是蝴蝶被盲女孩抓住了,倒不如说是蝴蝶被感动了,她要盲女孩感受一下春天的美好!(男女读,齐读。)

(4)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扬起头来张望。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不明白吗?安静在张望什么?一个盲人是张望不到什么的,但是她会用心去想象,想象什么?(同桌讨论、指名说)

4、从安静的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

同样的人,可是不同的生活态度,她的命运就不一样。

出示: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读一读,说说什么是权利?你有哪些权利?再读读句子,背一背。

附:教学反思

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在春暖花开的美景中,一个小女孩穿梭在花丛中。她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慢慢地伸出双手,悄然拢住了一只逗留在花间的蝴蝶。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小女孩仰起头来张望。

这未特殊的女孩就是课文中的主人公安静。说她特殊,是因为她是一位盲童;说特殊,还因为她能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捕捉春天的影踪。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作者也触摸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意境隽美,所蕴涵的道理非常深刻。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二是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教学的重点是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教学难点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教学前,我首先安排学生做了一次“假如我是一名盲人”的体验性活动。上课时,我紧紧抓住几句含义深刻的句子:

1、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2、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研究能够的蝴蝶被这个小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3、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4、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以上四句话是这篇课文的重点,通过重点句的朗读,理解,让学生感悟到:安静熟悉这儿的环境,因为她喜欢春天,用手指拢住蝴蝶,说明安静非常向往蝴蝶一样的生活,从喜欢春天到喜欢蝴蝶到喜欢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从而体会安静是一个多么热爱生命的人。

教学时,我还非常注重朗读教学,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发现,读中体会。

小学语文《触摸春天》优秀教学设计 篇2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追求一种全新的语文教育价值观。语文教学不仅是单纯的阅读、表达能力的培养,更注重的是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的丰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启发学生体验美和感受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和内心需要为出发点,调动各种器官,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地对文本进行切身感受、仔细体味、深入揣摩、全身心投入,并走进作品的生命,亲历阅读全过程。在对美文的美读中感美情,知美意。整个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拓展学生自由学习、思考和体验的时空,注重体现学生认知、思维、情感等心理的活动过程。

教材分析:

《触摸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八册的一篇抒情散文,语言简洁,文笔俊逸,道理深刻,情感丰富,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文章真切地描写了盲童安静在花丛中用双手、用心灵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她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身体健全的学生因为没有盲人生活的经历和体验,难以感悟和体会安静对生命的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在教学中采取以“体验”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设计全程体验程序,让学生在角色体验、诵读体验中完成情感的铺垫与表达。之后通过引导学生闭目遐思、身临其境,借助丰富的想象将朦胧的画面在脑中一幕幕呈现,得到真切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想象体验、对话体验中促进体验的完善和升华,达到情感共鸣及情感升华的目的,和作者一起触摸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到人生的真谛:谁都有触摸春天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阅读要求和本册教材特点,同时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升华自己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一些含义很深的词句,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2、教学难点:怎样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导入课文。

1、交流“假如我是一位盲人”体验活动的过程及感受。

2、导入课文(板书)。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参加“假如我是一位盲人”的体验活动,让他们蒙上眼睛,走路、读书、写字并交流活动的体验和感受。目的是让学生切身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难,以便更好地体会盲童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为突破教学难点做好准备。)

二、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安静创造了什么奇迹?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划一划有关语句,并把划出来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既是阅读理解的起点,又是阅读理解的归宿。通过整体感知全文,自读自悟安静创造了什么奇迹,奇迹发生的原因?初步了解安静,为品读、精读文章作铺垫。)

3、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

三、品析语言,探究体悟。

1、学生汇报交流:安静创造了什么奇迹?把自己找到的'语句读一读,并说一说读后的感受和想法。

2、全班交流。

(1)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语句。

(2)理解、感悟、品读。

(设计意图:围绕“安静创造了什么奇迹,奇迹发生的原因?”这一话题进行。抓住文中最为关键的词句,如:竟然、极其准确等进行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精妙,并学习运用。同时重视朗读的指导,读中感悟,以读见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在朗读中深化感受。并引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绘声绘色地朗读好课文。)

四、质疑解疑,想象感悟。

1、想象安静拢住蝴蝶后做了些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

3、引导读中质疑。

4、教师引导,学生汇报

5、配乐想象,解疑感悟。

(设计意图:文章的第4、5、6自然段语句优美,但意境含义深远,有因此,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疑难之处,带着疑问联系上下文在读中深刻理解和感悟课文。同时相机教给他们理解与体会难句、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之后再次创设情景让学生想象安静拢住蝴蝶后的所思所想,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后,用自己的语言充分表达出来,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想象说话训练,又使学生在情景中逐步走进并读懂了安静的心灵世界,解决了教学的难点。)

五、文本对话,升华情感。

1、理解“谁都有触摸春天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2、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课内外的紧密结合,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热爱生命这一主题的理解,又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培养学生收信信息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积累实践。

1、有感情地读课文并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2、小练笔:学习并运用本文的好词句,把自己参加盲人体验游戏的过程与收获写下来。

(设计意图:精心选择着笔点,巧妙设计小练笔,把自己参加盲人体验游戏的过程与收获写下来。随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 篇3

【说教材】

《触摸春天》是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组“感受生命的美好”主题的一篇精读课文。与文本对话,令我怦然心动。课文讲述一个叫安静的盲童,用双手和心灵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本文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安静的举动,从她悄然捉蝴蝶,到放蝴蝶,再到仰起头张望。让人深切感受到盲童安静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 烈追求。一条是作者的感受,从惊叹,到感动,再到对人生发出感慨: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教学本课,我要以文本为契机,提升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内化为学生对生命的热爱。本课的设计基于以下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是母语教学的课程。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是阅读教学责无旁货的任务。本课的设计将力争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在想象中补充语言,在写作中发展语言,把语言文字的训练扎扎实实地进行下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本课的设计,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丰富的情感世界中反复诵读涵咏,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悄然和“生命”相遇,让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融合,浑然一体,进而让学生懂得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根据以上教学理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增加语言积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研读思考,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升华自己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了解盲童安静是怎样触摸春天的。感受盲童安静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教学难点】

理解中心句“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懂得热爱生活就能创造缤纷的世界。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课前安排“假如我是盲人”的体验性游戏:让学生蒙上眼睛,通过走路、找物、书写等活动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难。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我采用以下的教法。

【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课的设计思路按“整体感知-品味语言-积累迁移”三步走的顺序,分“导入、悟读、拓展”三个教学板块进行教学。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朗读指导法、联想想象法与写作训练法。另外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直观形象的课件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结合教法,指导学生用以下的学法来学习本课。

【说学法】

叶澜老师曾经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为生命的涌动。”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理解和感悟语言的能力,因此,学习本课时,学生将采用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与文本对话,通过朗读、勾画、标注、讨论、交流、想象等多种方法,实现思想与思想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让课堂在对话中充满活力。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说教学程序】

基于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重难点,我拟定以下教学程序,一共分了五个板块:

u情境导入,质疑激趣

u整体感知,合作探究

u品味语言,触发感悟

u揭示主题,升华情感

u拓展阅读、课外延伸

一、情境导入,质疑激趣。

一上课,我让学生参与,情境体验: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展示春天的图片(课件演示)。选一个小组闭上眼睛,参与体验,在别的小组观看优美的春天图片发出啧啧赞叹时,让这一小组说说不能看的心情是怎样的。从而引出:一个盲姑娘,她会用自己的方式来感受春天,亲近春天,触摸春天。(相机板书:触摸春天)

在揭示课题之后,围绕着课题,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安静会怎样触摸春天?为什么要触摸春天?她感受到的又会是一个怎样的春天呢?由于学生对盲童的生活体验知之甚少,此时心中一定会充满了好奇和疑惑。表层的原因是她眼睛看不见,只能去触摸。但深层的含义孩子不读书是体会不到的。因此我就抓住孩子们感兴趣的这几个核心问题来展开教学。

二、接着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再让学生用合作探究来进行本课的初步学习。

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介绍了安静(随机板书:安静)流连花间、意外拢蝶、放飞蝴蝶三件事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根据“学习小伙伴”的提示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默读课文,在书上画出安静是怎样触摸春天的句子。

(2)四人为一小组,在小组内品读勾画的句子,讨论盲童安静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她神奇的灵性表现在哪里?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促进性的生生互动学习活动。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按预习步骤先自学再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每一个学生都在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进一步建构新知识,为展示自己的见解作好准备,真正实现了学习领先,达到自主学习的实效。)

三、在小组学习完之后,我引领着学生进行品味语言,触发感悟

(一)首先让学生生品读语言的基础上发挥想象,感受安静触摸春天的多姿多彩。

1、根据小组汇报文中描写安静怎样触摸春天的语句。

相机出示句子:“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有露珠的月季花。”

2、引导学生抓住“流畅”、“磕磕绊绊”、“极其准确”这些重点词,向学生质疑:为什么安静能在花丛中走得如此流畅,体会安静对环境的熟悉,对生活技能的掌握自如,同时感受安静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在学生对这段文字有所感悟的基础上,这时我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音乐中畅想:安静在花香中穿梭,她会闻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通过学生联系自己的多种感官经验想象安静内心的春天。

(感是悟的基础,悟是感的升华。让孩子通过想象激活对春天的记忆,和安静一同去触摸春天独特的美丽,体会安静虽然看不到春天特有的美丽景色,但她乐于用其他方式去感受,这都缘于安静对美的追求,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板书:热爱生活)

(有了这些充分的感性的积累,为下面的悟做好准备。)

(二)、其次我引导学生探究体验,感受安静触摸生命的律动。

1、先让学生探究感悟,安静用心灵体味生命。

在讨论“盲童安静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她神奇的灵性表现在哪里?”这两个问题时,我相机出示句子: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让学生反复读来更深地理解“竟然”“惊讶”,体会安静凭借什么创造了这个奇迹?进而来理解“神奇的灵性”。若不是这神奇的灵性指引着安静,睁着眼睛的蝴蝶怎会被安静拢住。

2、为了让学生走进安静的心灵去体会安静拢蝶时的心路历程,接着我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课件再现安静“拢”蝴蝶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奇妙的感觉。来,闭上眼睛,此时,你就是安静。(音乐起),你慢慢伸出手,在花香的引导下,你极其准确地伸向了一株沾着露珠的月季花。你的手指悄然合拢,一个小小的生命在你的手中扑腾着,安静,你感觉到了什么?你此时的心情怎样呢?”

(优美的画面、舒缓的音乐和老师动情的描述很轻易地把学生带进了春天的花园。这一设计,把文本中描绘安静“拢”蝴蝶的画面与学生的经历和体验紧密地结合起来,自然而然地让学生体验到安静对春天的热爱创造了这个奇迹。相机板书:创造奇迹)

(三)、最后引导学生品析联想,感受安静触摸世界的缤纷。

1、在体会安静放飞蝴蝶时,出示句子:“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弧线。”

2、反复朗读,质疑:安静明明是个盲童,“张望”这个词是否用的正确呢?引导学生抓住“张望”一词,深入思考:安静为什么将这悄然拢住的蝴蝶又放飞了呢?经过我们师生讨论交流:学生深刻感受到:张望是安静在用内心在张望,安静渴望自己能像健全的孩子那样能亲眼看看这缤纷的世界,于是把这种渴望之情全部寄托在了那只蝴蝶身上,让那只蝴蝶化作安静的眼睛去看这缤纷世界吧!是出于对生命的珍爱和对飞翔的向往才使得她这么做。(板书:珍爱生命)

3、随后创设情景──课件动画演示蝴蝶飞过花丛,飞出花园的场景;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蝴蝶可能会飞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色。学生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展开想象的翅膀,飞过了高山大海,欣赏了无限风光,触摸到了春夏秋冬四季,触摸到了人善与美的心灵,触摸到了所有美好的世界。

(在师生共同创设的一幅幅立体的、动态的、有生命的画卷中,学生感悟到“蝴蝶就是安静的眼睛”,学生的心灵已幻化作了那只蝴蝶,带着安静的眼睛,带着安静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在时空中穿梭旅行,这个盲女孩,凭着对生活的爱,用心灵的眼睛看到了多姿多彩的春天,看到了整个缤纷的世界。相机板书:缤纷世界。在作了这样一番游历之后,学生们自然而然地理解“这一道极其优美的弧线”的含义:八年前,安静从未经历过这种体验,这次全新的体验,让她的内心世界感受到过飞翔的快乐,人生的美好。这次体验就像是这条美丽的弧线将在安静心时留下美好的回忆。)

在“品味语言,触发感悟”这个板块,我把“品味”与“联想”有机融合,为学生创设了三个层递呈现的情景,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带进了安静的心灵,聆听着蝴蝶关于生命的述说──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热爱生命。学生的心与安静的心相撞相知相融,迸射出“共鸣”的火花,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感染、提升。我因势利导出示最后一段:“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来揭示本文的主题,升华情感:

1、质疑:“这里的谁仅仅指安静吗?”学生顺理成章地领会到了这里的“谁”指的是“所有人,所有生命”。再追问:“你知道有谁像安静这样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的?”

2、在学生列举了一些身残志不残的人物之后,多媒体播放《千手观音》的舞蹈片断,我随机旁白:有一群姑娘,她们又聋又哑,一直生活无声的世界时,但是他们凭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渴望,刻苦训练,终于用美妙绝伦的舞蹈《千手观音》带给世人艺术的享受,他们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用心灵感受优美旋律的缤纷世界。

3、引导学生了解身边其他的人如何感受生活的乐趣,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

4、在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时,顺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情感宣泄口——“他们都让我深深地感动着,你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把想说的话写在课题旁边。自然地,学生会把情感的洪流融入致电笔端来抒发此时此刻的所思所司,在这样情感之上,再让学生激情朗读:谁都有生活的权力,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这一设计,通过多媒体画面的运用、音乐的渲染和课外人物的介绍,为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对话的桥梁,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进一步地感悟,双目失明的人能为自己创造缤纷的世界,聋哑人能为自己创造缤纷世界。我们有健全的体魄,只要我们心中有爱,爱自己,爱生活,爱我们身边美好的一切,我们都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自然的突破了难点。)

六、作业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延伸,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再认识和再提高,接着进入本课的最后一个版块拓展阅读、课堂延伸

1、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课下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或《海伦。凯勒自传》,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利用周会时间在班中举办一次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演讲。

(让学生在以上两题,根据自己的情况任选一题作为家庭作业。)

(为了让学生对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主题有更深的思考,针对学生各自的个性特长,给其选择自由和空间,使作业真正成为学生自己展示才艺特长,张扬个性的园地,故而布置的个性化作业。)

【说板书】

17触摸春天

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安静

创造奇迹坚强乐观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